摘要:目的筛选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优化方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海浦东新区中医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或康复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中风后SHS受试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9组,每组10例。按正交设计方案设立SHS治疗的4个因素穴位配伍(A)、留针时间(B)、频次(C)、疗程(D)及3个常见水平。选取有代表性的9种治疗方案:(1)头皮针配阳经穴,留针10 min,隔日1次,疗程2周;(2)头皮针配阳经穴,留针20 min,每日1次,疗程4周;(3)头皮针配阳经穴,留针30 min,每日2次,疗程8周;(4)头皮针配阴经穴,留针10 min,每日1次,疗程8周;(5)头皮针配阴经穴,留针20 min,每日2次,疗程2周;(6)头皮针配阴经穴,留针30 min,治疗隔日1次,疗程4周;(7)头皮针配阴、阳经穴,留针10 min,每日2次,疗程4周;(8)头皮针配阴、阳经穴,留针20 min,隔日1次,疗程8周;(9)头皮针配阴、阳经穴,留针30 min,每日1次,疗程2周。对9组受试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BI)指数评分的变化,从而对中风后SHS患者针刺治疗方案进行优选。基线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VAS评分、FMA评分、BI评分比较资料采用正交设计极差分析及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组中风后SHS受试者治疗前年龄、病程,VAS评分、FMA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VAS评分的改善方面,A、C、D为显著因素(F=7.382、3.742、15.775,P均〈0.05),最优方案为头皮针+阳、阴经穴,隔日1次,留针20 min,疗程8周。对FMA评分的改善方面,A、B、D为极显著因素(F=5.629、11.006、32.305,P均〈0.01),最优方案为头皮针+阳、阴经穴,隔日1次,留针20 min,疗程4周。对于BI评分的改善方面,B、D为极显著因素(F=6. 26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