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DNA同源重组修复基因RAD51-G135C和XRCC3-C241T多态性与inv(16)/t(16;16)/CBFβ-MYH1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染色体核型可供分析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03例初治原发性inv(16)/t(16;16)/CBFβ-MYH11阳性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患者RAD51-G135C、XRCC3-C241T基因多态性。采用单因素(包括性别、初诊时年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染色体核型、KIT基因突变、RAD51-G135C和XRCC3-C241T基因多态性)和多因素分析方法评估患者完全缓解(CR)率、总体生存(OS)率和无复发生存(RFS)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全部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8(1~106)个月,总体CR率为92.2%,预期5年OS率和RFS率分别为43.6%(95%C137.7%-49.5%)和26.4%(95%CI21.1%-31.7%),预期中位OS时间和RFS时间分别为53.0(95%CI33.4~72.7)个月和27(95%CI22.9~31.1)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白细胞计数(P=0.004)和年龄〉30岁(P=0.035)是与CR率有关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XRCC3-C241T变异基因型(P=0.007)和高白细胞计数(P=0.009)是与RFS率有关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高白细胞计数(P=0.002)和伴有+8染色体核型异常(P=0.035)是与OS率有关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而RAD51-G135C基因型对此类白血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XRCC3-C241T变异基因型是inv(16)/t(16;16)/CBFβ-MYH11阳性AML一个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华血液学杂志, 月刊,本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专论、述评、论著、研究报告、经验交流、方法介绍、病例报告、讲座、临床病例(理)讨论、学术讨论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等。于1980年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