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时间:2022-03-28 11:20:44

学术期刊承载着对相关文献以及科学信息进行记载,报道,传播和积累的作用,因此对于信息化技术在学术期刊行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术期刊的种类越来越多,传统的学术期刊管理手段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学术期刊发展,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期刊管理水平的提高。

1学术期刊管理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学术期刊开始使用采编系统,采编系统能够对学术期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一定程度的解决,大大提升生产力以及工作效率。但是采编系统的种类很多,因此其性能以及数据架构和网络接入方式等都有不同的系统需要进行自行维护,不能够进行专业运营和设备维护,系统性能较低。使用这些杂乱的采编系统,不能够为我国学术出版行业的战略性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而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化科技期刊管理与系统拥有的易用性以及可扩展性和低成本的特点,所以能够在期刊管理及期刊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化学术期刊管理,能够使作者在系统内部通过注册,然后进行在线的投稿以及稿件的,编辑可以在本系统内部进行稿件的审理以及推荐和编辑。审稿专家能够在线使用本系统对稿件进行审核。在此过程中,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云服务器当中,通过第三方技术团队以及设备全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促进学术期刊业务流程的进一步优化。

2学术期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学术期刊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种:

2.1期刊质量水平不高

在学术期刊中,科技期刊属于对科技技术产出水平进行直观反映的窗口之一,所以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完全能够通过期刊的实际状况得以反映。在近些年来的统计数据中显示,我国科技论文在世界论文总数所占比例达到了10%,科技论文数量排名世界第二。但是能够反映出基础研究状况的sci所收录的中国论文,被引用的情况非常少,同其他国家的科技期刊相比我国期刊被引用次数最高还不到1万次,而且在这1万次当中,大多数情况还是国内自己引用的,可以说影响因子非常小,因此我国学术期刊的质量同国外学术期刊质量相比差距非常大。

2.2期刊出版周期长

对于学术期刊的出版周期,美国的科学杂志曾规定,以作者投稿为起始时间到整个同行评议结束之后,论文不能够超过六周,因此一篇文章从投稿到发表只需要2到3个月。英国的自然杂志,从收稿到初稿正式发表需要13周,如果论文的重要性非常高,可以在一个月之内进行发表。但是从我国现如今的期刊发表周期来看,许多期刊的发表周期都超过了一年,平均算下来每个期刊发表的时间大概在14.1个月。因为许多期刊的时效性非常强,但是在这种较长周期的这些情况下,科技期刊的及时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无论是对于新的研究成果展示,还是对于其他引用来讲都是非常严重的阻碍。

2.3期刊结构布局不合理

因为我国学术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快,所以期刊品种以及数目等越来越多,甚至在很大水平上已经追平了许多发达国家的期刊品种以及数量。但是在我国出版业发展过程中,因为我国出版业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所以出版业的规模小而全,并且条块分割星罗棋布。在许多时候,很多出版业所出版的内容,大多数会出现雷同情况,而且低水平重复以及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同时相信我国的期刊种类占比非常不均衡,所以有些期刊的数目非常多,有些期刊的数目非常的少,如果通过综合性检索对期刊内容进行检索,这种布局以及分布不合理的情况,会使得学术交流变得更加困难。

3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学术期刊管理

3.1提高期刊质量水平

很多学术期刊编辑没有意识到学术期刊微信出版的可行性,认为学术期刊所刊载的学术内容不可能通过手机这样的小屏幕来完成,因为学术内容往往需要反复品味和斟酌,甚至要不断在纸稿上进行注释和标记,通过纸稿的阅读至少会长期存在,阅读纸稿的习惯不会轻易改变。如何改变期刊目前的被动局面,需要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及编辑转变现有思维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环境移动端编辑和其期刊积极参与的有利时机,不论是期刊出版单位主动在终动端建立微信公众号或订阅号,还是积极参与学习通APP中的域出版等积极推广模式,都可改变PC端的被动局面,通过移动端的各类数据库平台,呈现给学术期刊编辑的是更精细化模式,将传统的编辑文章、选题策划等功能和大数据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积极组建作者、读者需求,主动通过大数据工具精准策划栏目选题。

3.2缩短期刊出版时间

互联网平台改变了传统的编辑工作方式——获取稿件的渠道、与作者交流的方式以及推送期刊学术成果的渠道。互联网的发展把每一个智能手机都变成与作者约稿的渠道,以期刊微信平台为例,微信的作者名单是学术期刊获取稿件的主要方式,智能手机上的微信平台变成成果推送的窗口,而基于互联网的审稿系统是学术期刊最核心的服务渠道。这是互联网平台对编辑工作的重大改变。据了解国内也不乏建立视频的模式实现作者与编辑之间、作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互联网时代,在发刊当天甚至是提前时间即可实现学术成果在最需要的学者群中迅速流转,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更加短而灵活的周期内快速提高了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从而缩短期刊出版时间。

3.3优化期刊结构布局

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可以依依托学术信息资源数据库如精华专家数据库使审稿更有专业针对性),在选题策划方面可根据“域”资源做更精准的栏目策化且具备时效性和创新性、采编系统智能化处理引用及学术不端等问题、移动互联与知识服务系统数据组合优化。数字化工作排在纸本期刊定型之后,前期大量的工作环节大大折损了数字化传播的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成果的时效性,充分体现数字化传播的优势,必须将数字化工作尽可能地前移,同时相应地调整其他工作环节。未来的出版工作流程或许是“收稿—审稿—录稿—数字化出版—编辑加工—校对—印刷”(先发后编),甚至是“收稿—数字化出版—审稿—录稿—编辑加工—校对—印刷”(先发后审)。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但我国学术期刊的浅数字化出版无法满足出版内容创新的各种要求,只有进行深度数字化,变纸媒的单媒介出版为全媒介出版,才能为学术期刊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技术支撑。全媒介出版需要搭建一个由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等多渠道构成的传播体系,构建一个包括文本、PDF、网页、彩图、动画、音像等多种格式的载体体系,以及涵盖超链接、可编辑、云存储等功能的操作体系。丰富立体的出版形式是适应人们信息获取方式日益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4结束语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期刊信息化也呈现出很多新的表现形式。如期刊二维码技术、微博、微信等。期刊的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也推动了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术期刊应呈现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的管理,这不仅仅能够提高学期刊质量,而且还能够使学术期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得到显著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