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评议是高校科技期刊遴选论文,保证并提高学术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学科分级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同行”又被分为“大同行”和“小同行”。“小同行”审稿强调的是审稿人所从事的具体的研究方向对所审稿件所起的作用,是高校科技期刊界对审稿“专业对口”的重要性的认识。由于高校科技期刊小同行审稿人与所审稿件作者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专业背景及研究方向,所以能够真切地了解所审稿件的理论价值和意义,从理论上来讲能够消除学术评价异化,最大限度地坚守学术价值原则,从而保证评价的科学和公正,并不断提升学术出版的质量。但是,高校科技期刊小同行审稿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高校科技期刊小同行审稿存在的问题
1.1知识结构的局限导致的评价失误
高校学术评价中,同行专家不同的知识结构和各自认知盲点的存在,会使审稿专家带上各种“有色眼镜”,对于同一问题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从而影响对稿件的评价行为,导致稿件评价失误。例如,在某一大学科的背景下,多数专家只是研究其中的很小一部分,不能对于整个学科给予完整把控。
1.2利益诱导导致的评价失真
在当今“大科学”时代,科研人员为了争取支持、资金、项目和承认等等,要与政治家、企业家、媒体打交道,为了获得论文的首发权,获得社会的承认和支持,同行之间往往会有利益冲突。因此,对于学术论文的学术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众多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及资源分配,评价者不可避免地身陷各种利益关系的纠缠之中。另外,就目前的审稿机制而言,审稿人对自己做出的决定是不用承担责任的,同行评议失真现象也就经常发生。
1.3评价主体选择不当导致的评价失察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每个专家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即使是同属于某个学科门类的专家,其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是不同的,这就要求编辑部在选择评价主体(审稿专家)时确保其选择的专家是合适、恰当的“小同行”审稿专家。但是,在稿件具体审理操作过程中,经常遇到因所选评价主体不合适而造成的稿件退审甚至审稿失察现象,有的时候会出现两个审稿专家给出截然不同的审稿意见。
2如何进一步完善“小同行”审稿
2.1适当增加评价主体的数量,采取小同行基础上的大众化评价
为了克服少数专家学者评价中的失误,应当尽可能地由足够多的小同行专家参与学术评价,采取小同行基础上的大众化评价,以保障学术评价的客观与公正,最大限度地保证学术出版的质量。目前,大多数学术质量较高的期刊都是采用“双审”制度,两个专家均给予通过才可修改发表,如果审稿意见不统一,则需要送审第三个人审稿,并最终由编辑部的编委会集体决定是否刊发。
2.2建立小同行审稿信息公开制度
信息公开,阳光工程是遏制和消除学术评价异化和学术腐败的最有效方式。公开信息主要包括评价主体信息公开、参评内容信息公开、参评者有关学术背景信息公开、参评过程信息公开及评价结果信息公开。在信息公开透明环境中,权力者的任何言行直接公之于众,同行甚至非同行参与评议并监督,这样既可以让重复发表、剽窃、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无处藏身,同时激励权利拥有者客观公平评价,最大限度激励学术创新。
2.3利用网络技术推进审稿的公开
编辑部可充分利用网络即时、交互和公开的特点,在自己的期刊网络平台上营造一个开放的能进行学术批评及争论的网络环境。在这个网络环境中,编辑、作者、审稿专家、读者之间能展开对话,对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这种方法可以纠正专家审稿中的疏漏或判断失误,同时也给退稿作者一个申辩的机会,让有争议的稿件得到相对公平的评价。
2.4提高编辑自身学术水平和编辑水平
编辑每年要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完成继续教育72学时,其中面授不少于24学时,同时,加强与期刊社之间的交流、学习,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编辑业务能力。编辑对于自己所负责的栏目,要了解其前言学术情况,把握学术动态,深入科研一线了解专家学者的学术进展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在稿件送审的时候,准确把握稿件的情况,给予稿件真实的定位,选择合适、恰当的审稿专家进行稿件审理。在审稿意见反馈以后,能够有效地与作者进行沟通,指导作者对稿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2.5科学建立审稿专家库,引导专家协同建库
我国在利用文献与引文数据库来找对口专家方面还有待建设,目前国内期刊在采编平台上建审稿专家库仍是解决论文同行评议的有效方法。而专家库的建设仍是由编辑单方面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专家信息来完成,编辑需要为此付出巨大的精力和时间,而建成的专家库因专家专业细分不到位仍然满足不了那些需要采用“小同行”审稿的期刊要求。科学地建立审稿专家库对准确选定审稿人,充分利用审稿人专长,提高审稿质量非常关键。当前我国大多编辑部采用的期刊采编系统仍在用下拉菜单的模式建专家库,且不提供预置专业分类表,或即使提供预置专业分类表也过于简单,没有做到专业细化,显然这一建库模式影响了“小同行”审稿中处理稿件的效率与审稿的质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应在采编平台开发中落实“小同行”审稿的理念,引导专家协同建库,根据期刊的要求科学设计与有效使用预置专业分类以提高同行评议的质量与效率。目前,我国从事期刊采编系统的公司(如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知网CNKI、三才期刊采编系统等)也正在加大开发力度,突破建库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数学物理学报》编辑部已与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国内首次尝试采用美国《数学评论》2000数学主题分类表对专家的学科专业实行三级分类,这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
3关于完善“小同行”审稿的补充
选择“小同行”专家送审的稿件不排除必要时再送至“大同行”专家外审,特别是对那些学科门类交叉较多的新兴学科的稿件,例如医学与计算机方面的交叉、新型材料与基金工程方面的交叉,受小同行专家研究方向及视野所限,不能科学合理确定其先进性,而拥有独到的研究方法和善于运用宏观理论的“大同行”专家学者,往往能弥补小同行专家这一不足,能够对文稿的论证方法和过程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