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山带西南段摩天岭穹隆脆韧性剪切与铀成矿作用

作者:陈峰; 颜丹平; 邱亮; 杨文心; 汤双立; 郭庆银; 张翼西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学院; 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 北京100013

摘要:在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环境下,铀元素的活化、迁移和沉淀富集过程多与脆韧性剪切带的递进发育过程紧密相关。鉴于此,详细的区域和矿田构造解析是正确理解铀矿床成因的关键。华南江南造山带及其周缘分布着大面积低温铀矿床,既有晚古生代铀矿床,又有后期叠加的新生代铀矿床,均受脆韧性剪切转换带控制。华南铀矿床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叠加成矿特点,以往对单个铀矿床成矿地质和赋矿特征的研究较多,但对铀成矿作用与区域地质、构造体制及其剪切转化关系的系统研究则较为薄弱,造成对矿床成因认识很不统一,制约了对这一区铀成矿作用的深入理解。为深入了解这类铀矿床的形成机制,本文选取了摩天岭穹隆376矿床和374矿床两种不同地质特征的代表性铀矿床开展研究。通过详细地构造解析,我们认为摩天岭穹隆至少发育了五期构造变形,分别为新元古代(~820Ma)(D1期)近东西向褶皱与同构造岩浆侵位、加里东期顶部向NW的逆冲(453~426Ma)(D2期)、后加里东期NE走向的正向韧性剪切(426~295Ma)(D3期)、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的脆-韧性伸展(87~47Ma)(D4期)及喜马拉雅期以来的构造隆升与剥蚀(47Ma~至今)(D5期);结合显微构造与电子探针分析,认为D3期和D4期为关键铀成矿期。通过系统野外调查,以构造地质解析为主线,对新元古代三防花岗岩体及其周缘主要含矿构造与典型铀矿床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解析,提出了摩天岭两种类型铀矿床由脆韧性递进变形控制的统一铀成矿模式,以期对华南铀矿勘查工作提供借鉴。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岩石学报

北大期刊 下单

国际刊号:1000-0569

国内刊号:11-1922/P

杂志详情
相关热门期刊
  • 江南
    北大期刊 下单

    国际刊号:1001-6694

    国内刊号:33-1034/I

  • 秀江南
    北大期刊 下单

    国际刊号:1674-8816

    国内刊号:32-1816/G0

  • 江南论坛
    北大期刊 下单

    国际刊号:1006-0057

    国内刊号:32-1405/C

  • 大江南北
    北大期刊 下单

    国际刊号:1004-7891

    国内刊号:31-1111/K

服务介绍LITERATURE

正规发表流程 全程指导

多年专注期刊服务,熟悉发表政策,投稿全程指导。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保障正刊 双刊号

推荐期刊保障正刊,评职认可,企业资质合规可查。

用户信息严格保密

诚信服务,签订协议,严格保密用户信息,提供正规票据。

不成功可退款

如果发表不成功可退款或转刊。资金受第三方支付宝监管,安全放心。

学术顾问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