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400-888-1571 购物车(0)

首页 > 期刊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东海陆架盆地大春晓油气田成藏动力学特征及成藏模式 【正文】

东海陆架盆地大春晓油气田成藏动力学特征及成藏模式

作者:许红; 张威威; 季兆鹏; 王黎; 王晴; 苏大鹏; 雷宝华; 杨艳秋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山东青岛266071;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山东青岛266061; 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07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山东青岛266580;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266590;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5907;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长江大学; 湖北武汉430100

摘要:油气成藏动力学是动力学研究的前沿,大春晓油气田成藏动力学是东海陆架盆地油气成藏特征研究的热点,也是长期研究薄弱环节。通过井震解释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大春晓油气田成藏动力学三大能量场:温度场、压力场和应力场的成藏动力学要素特征。研究表明区内具有地温梯度高特点,达36~40℃/km,且发现60个岩浆侵入岩,导致局部增温作用促进油气成藏;烃源岩热成熟度不一致性明显,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早期大春晓地区东北部和东南部成熟度高,其中,天外天构造和春晓-断桥构造烃源岩成熟时间最晩,大春晓构造烃源岩晚成熟;早、中期NNE向拉张应力场产生拉张正断层,有利于油气运移和保存;晩期NWW向张剪性应力场所形成平移断层有利于油气保存。区内发育典型超压并存在大型超压囊,提出了超压-压力囊模式,超压与断裂体系促进了油气运移。采用数值模拟技术阐述油气运移的时代、过程与结果。通过大春晓油气田含油气系统关键时刻和事件、成藏动力学机制与过程综合分析,建立了大春晓油气田成藏动力学模式和成藏模式。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杂志, 双月刊,本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综合报道、油气地质、方法技术等。于1980年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

  • 北大期刊
  • CSCD期刊
  • 统计源期刊
  • 1-3个月审核

服务介绍LITERATURE

正规发表流程 全程指导

多年专注期刊服务,熟悉发表政策,投稿全程指导。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保障正刊 双刊号

推荐期刊保障正刊,评职认可,企业资质合规可查。

用户信息严格保密

诚信服务,签订协议,严格保密用户信息,提供正规票据。

不成功可退款

如果发表不成功可退款或转刊。资金受第三方支付宝监管,安全放心。

学术顾问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投稿咨询 润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