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英时的“红学”观
作者:王韬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摘要:余英时所谓"两个世界",以《红楼梦》中"大观园"内外为理想、现实之区隔,其理论沿自王国维所申康德美学,而"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之名则源自俞平伯。作为"红学新典范"的"两个世界论"乃承"自传说"之弊而起,余英时指出"自传说"因拘于"曹学",不仅逼仄化了曹雪芹的艺术天地,也造成了历史考证上的局限。"两个世界论"并不排斥"索隐派"红学的"民族主义"观点,却不再纠结于明、清阵营,而更合理地考释曹雪芹的"汉族认同感"。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