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Grid Computing》杂志多久能被SCI数据库收录?
来源:优发表网整理 2024-09-18 11:00:27 344人看过
通常情况下,《Journal Of Grid Computing》杂志发表的文章被SCIE数据库收录的时间没有固定标准,若想了解详细、准确的具体情况,建议直接与杂志社取得联系或者向在线客服进行咨询。
多久能被SCI数据库一般可以归纳出以下情况:
论文发表后到在线时间:SCI论文发表后,一般需要大约3个月的时间才能在期刊官网上线,这是论文初次对外公开的时间点。
在线后到数据库检索时间:论文在线后,通常还需要1-3个月的时间才能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检索到,这个过程被称为论文的索引或收录。
整体时间周期:从投稿到论文被SCI数据库收录,整个周期大概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具体来说,投稿后可能需要5-6个月收到接收通知,然后经过2-3个月论文会在官网上线,再之后2-3个月论文会被WOS数据库收录。
然而,这个时间周期并不是绝对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期刊类型、论文质量、数据库更新等。
《Journal Of Grid Computing》杂志已被SCIE国际知名数据库收录,在JCR分区中位于 COMPUTER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学科Q2区COMPUTER SCIENCE, THEORY & METHODS学科Q1区 ,在CiteScore评价中位于Computer Science学科的Q1区Computer Science学科的Q1区Computer Science学科的Q1区Computer Science学科的Q1区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在该领域受到广泛认可。
WOS分区(数据版本:2023-2024年最新版)
按JIF指标学科分区 | 收录子集 | 分区 | 排名 | 百分位 |
学科:COMPUTER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 | SCIE | Q2 | 78 / 249 |
68.9% |
学科:COMPUTER SCIENCE, THEORY & METHODS | SCIE | Q1 | 29 / 143 |
80.1% |
按JCI指标学科分区 | 收录子集 | 分区 | 排名 | 百分位 |
学科:COMPUTER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 | SCIE | Q1 | 61 / 251 |
75.9% |
学科:COMPUTER SCIENCE, THEORY & METHODS | SCIE | Q1 | 21 / 143 |
85.66% |
名词解释:
WOS即Web of Science,是全球获取学术信息的重要数据库,Web of Science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领域的信息,来自全世界近9,000种最负盛名的高影响力研究期刊及12,000多种学术会议多学科内容。给期刊分区时会按照某一个学科领域划分,根据这一学科所有按照影响因子数值降序排名,然后平均分成4等份,期刊影响因子值高的就会在高分区中,最后的划分结果分别是Q1,Q2,Q3,Q4,Q1代表质量最高。
CiteScore分区(数据版本:2024年最新版)
CiteScore | SJR | SNIP | CiteScore排名 | ||||||||||||||||||||
8.7 | 1.242 | 1.721 |
|
名词解释:
CiteScore:衡量期刊所发表文献的平均受引用次数。
SJR:SCImago 期刊等级衡量经过加权后的期刊受引用次数。引用次数的加权值由施引期刊的学科领域和声望 (SJR) 决定。
SNIP:每篇文章中来源出版物的标准化影响将实际受引用情况对照期刊所属学科领域中预期的受引用情况进行衡量。
作为一本专注于COMPUTER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 - COMPUTER SCIENCE, THEORY & METHODS领域的学术期刊,它致力于发表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重要的学术资源。
该杂志出版周期是Quarterly,平均审稿速度预计为: 12周,或约稿 。
网格计算是一种新兴技术,它能够在分布式、通常松散协调的群体(有时被称为“虚拟组织”)内实现大规模资源共享和协调问题解决。通过提供可扩展、安全、高性能的机制来发现和协商对远程资源的访问,网格技术有望使科学合作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共享资源,并使地理上分散的群体能够以以前不可能的方式协同工作。行业内正在采用类似的技术,它们成为新兴服务提供商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这种技术对各类应用的优势,但仍需要对各种学科进行研究,不仅包括计算机科学的多个领域(网络、中间件、编程、算法),还包括应用学科本身,以及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以拓宽当前知识体系的适用性和范围。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不准确之处,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