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的写作受制于具体的历史语境,而不是受制于所操持的某种文体,这种语境限制使得作者采取了特殊的写作方式。作者一方面有意将自身的意图隐匿起来,另一方面又通过其“隐微书法”艺术留下的线索促使读者去追索。而按照弗朗索瓦·于连的看法,中国文学“意在言外”的美学特点就与此相关。本文以徐复观和列奥·施特劳斯的研究为例指出,在中西的思想史中,作者的意图为了逃避来自外在政治压力需要隐匿,作者的意图与作者所采取的艺术手法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文体的阐释离不开作者意图。作者意图成为理解问题的阐释关键。如果不承认作者意图,就不会产生追索作者隐匿意图的阐释动力,其理解就会仅仅停留在文本的表层,错失真正理解的可能。而对作者意图的阐释,徐复观所提出的“追体验”是一种有效的阐释方法,它与施特劳斯的“字里行间”的阐释在方法上有着呼应。这也说明文学作为一种阐释方法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性。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