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户的生态自觉性对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好坏产生直接影响,探讨并引导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形成生态自觉性对破解农村环境治理难题意义重大。本文基于1093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社会信任、群体规范对农户生态自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业生产中,农户虽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认知和生态环保意识,但其生态行为采纳较为欠缺,生态自觉性整体较弱;社会信任、群体规范均对农户生态自觉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在信任和规范的集群中,来自于特殊信任的影响大于一般信任,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大于正式规范,且群体规范在社会信任对农户生态自觉性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社会信任、群体规范对不同代际农民生态自觉性的影响存在差异,表现为社会信任和非正式规范对老一代农民的生态自觉性影响更大,而正式规范则对新生代农民的生态自觉性影响更大。据此,应构建高度信任的社区环境,提高村庄各主体间信任水平,并在发挥正式规范对农户行为约束的基础上,也要充分重视以声誉机制为基础的非正式规范在推动农户生态自觉性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 双月刊,本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专栏、农业面源污染专栏、农村污水处理与环境质量专栏、湿地生态与污染修复等。于1980年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