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受教育状况的影响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重要议题。已有对家庭文化资本作用机制的研究多涉及学校教育场域难以有效介入的因素,研究结论容易导向"教育无用论"或家庭文化资本"宿命论"等认知偏差,不利于解决由家庭文化资本差异产生的消极影响。聚焦高中学校教育场域的研究发展表明,高中生家庭文化资本不但能够以"同步形式"转化成教师支持和学生心理资本,而且能够以"远程链式形式"进行转化,这两种转化所形成的三条路径,使家庭文化资本以一种隐性方式实现资本的代际传递。为积极干预家庭文化资本转化机制带来的负面效应,宏观设计上要构建完善的教育补偿机制,学校教师要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在工作中体现"积极差异",家庭文化资本处境不利子女也应立足自我,努力发展自身的心理资本。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教育理论与实践杂志, 旬刊,本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教学探新、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评价、高教和职成教教学研究、教师发展、职业成人教育、教育决策与管理、教学研究、教育基本理论、课程研究、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探索、德育等等。于1981年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