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氮同位素的澜沧江水库TOC来源差异性分析

作者:王从锋; 胡子龙; 杨正健; 丹勇; 赵萍; 郝文超; 聂小芬; 聂睿; 徐刘得; 刘德富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宜昌443002;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宜昌443002;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 河湖生态修复与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68

摘要:水库建设所导致的生态问题正引发前所未有的深度思考,梯级水库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影响效应更加值得探究.为揭示新老水库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沉积物TOC来源的差异,于2017年11月采集了苗尾、功果桥和大朝山这3个不同时期建设的水库的水样和沉积物样柱.测定了水体的温度(T)、溶解氧(DO)、总有机碳含量(TOC)、沉积物总有机碳(TOC)、氧化还原电位(ORP)、总氮(TN)和总磷(TP)等指标,并利用15N和13C同位素,结合Iso Source软件,解析沉积物中TOC来源及其来源物质对相应水库沉积物中TOC的贡献量,从而探究其内在的碳循环机制和梯级水库演进模式.结果表明,苗尾、功果桥和大朝山水库水体有机碳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95、1.97和4.64 mg·L^-1.对应水库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41~81.63、18.30~28.42和9.16~14.46 g·kg^-1.水库的梯级建设,使得新老水库的沉积物来源,周围补给等出现差异,使得新老水库TOC出现巨大差异.对于水体TOC,水体热力学状态和溶解氧的差异从而间接影响了水体中TOC的分布趋势.沉积物中主要考虑生源要素的影响,即沉积环境对有机质的保存能力是造成DCS、MV和GGQ沉积物垂向分布有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梯级水库的演进模式中,MV时空尺度上处于第一级段,是以累积上游来流TOC为主;GGQ处于第二级段,是以主要消耗分解上游来流TOC;DCS处于第三级段,是以主要积累水库周边TOC来源.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环境科学

北大期刊 下单

国际刊号:0250-3301

国内刊号:11-1895/X

杂志详情
相关热门期刊

服务介绍LITERATURE

正规发表流程 全程指导

多年专注期刊服务,熟悉发表政策,投稿全程指导。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保障正刊 双刊号

推荐期刊保障正刊,评职认可,企业资质合规可查。

用户信息严格保密

诚信服务,签订协议,严格保密用户信息,提供正规票据。

不成功可退款

如果发表不成功可退款或转刊。资金受第三方支付宝监管,安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