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探明影响黄淮流域粳稻品质的主要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以提高优质粳稻育种的预见性和可靠性,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河南省2010--2012年20个粳稻新品种的11个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中变异系数较高的有垩白度(64.46%)、垩白粒率(49.67%)、透明度(47.33%)、胶稠度(11.37%)和碱消值(10.20%),其他性状的变异系数较低,垩白度、垩白粒率、透明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很重要;将11个品质性状提取垩白因子、精米因子、粒型因子、出米因子和胶稠度因子5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74%;20个品种被划分为4个类群,第1类含4个品种,第Ⅱ类含8个品种,第Ⅲ类含3个品种,第Ⅳ类含5个品种.第Ⅱ类属优质类,其中新稻062235的综合品质居参试品种之首,达到优质粳稻国标一级标准.在优质粳稻育种实践中应以降低垩白度及垩白粒率为主攻目标.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杂志, 月刊,本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生物技术、农学农艺、畜牧兽医、园林园艺、食品化工、工程技术、体育科学等。于1981年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