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炉挂职总结范文

时间:2022-06-12 11:25:52

序论:在您撰写高炉挂职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炉挂职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炉炼铁生产课程改革建议方案

中图分类号:TF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a)-0000-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校扩招改革以来,大学生人数呈井喷式增长,每年700万左右的毕业生大潮涌入社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大高校对工科类学生培养也越来越注重在使学生掌握了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期培养出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新世纪人才的需求。《高炉炼铁生产》是冶金专业课程之一,也亟待对其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一专多能”的效果,帮助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发展。因此,探究《高炉炼铁生产》课程改革的方案,提升学生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实践来说都影响深远。

1 理论体系突出专业性

《高炉炼铁生产》的理论部分教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高炉炼铁及铁矿粉造块两方面。第一,高炉炼铁重难点在于冶金过程的物理化学反应、热工基础、高炉炼铁流程、生产设备等内容,而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有基础数学理论、机械制图技能、力学、电子技术、计算机实操等做辅助,在实际的理论体系构建中要将这些与核心内容进行整合,而且要突出其专业性和实际应用性,为学生今后岗位操作做铺垫。第二,以铁矿粉造块理论与实践为核心的课程模块,除了最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和冶金炉热理外,更需要注重对炼铁原料、烧结所需设备的教学,并突出矿岩专业优势,为冶金专业做好专业服务,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提升其综合素质。另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主次分明,比如《耐火材料》、《铸造工艺》、《冶金炼铁环保》,既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彰显冶金专业特色。

另外,该课程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为了学生的实践打基础,因此,理论知识一定要“够用”,但是要杜绝内容交叉过度和内容不完善这两种极端。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阅读相关的专业课程书籍或者期刊文献,制定出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通过课外知识的填充让自身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2 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首先,应当重视实践教学课程设置,逐步增加实践课程课时,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比如某高校在对《高炉炼铁生产》课程改革后,将原有的实践课增加了原来的一半,使得实践教学课程总量达到该专业课程教学课程比例的40%,符合我国对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改革实施以来,学生对实践课兴趣更浓了,而且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学生也比较有成就感。实践教学环节的增加有助于学生深化现有的专业知识,在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环境下,其综合素质水平和岗位操作水平更强,促进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其次,提升岗位实践所需的基础性技能操作训练度。对于冶金专业学生来讲,基础技能应当涉及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数学建模、实验技能、金属加工、机械设计与制图等。每一个基础操作技能对于学生专业综合技能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课程设置时应当确保各类课程设置均衡、协调、统一,能够将相关的知识与《高炉炼铁生产》教学联系在一起。

最后是对冶金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改革。现阶段很多大学生毕业设计都是通过搜索相关文献,过分借鉴甚至抄袭而做出来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质量普遍不高。一些高校也会让学生选择将高炉炼铁相关工艺模拟作为论文设计思路,结果造成了学生毕业设计同质化,没有创新和特点。笔者认为,毕业设计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对烧结团的毕业设计与最后的毕业设计大论文。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将《高炉炼铁生产》课程两个核心部分都作出总结和提炼,加以自己的设计思路,作出符合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有助于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3 依托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学习自主能力

一方面,各高校应当积极展开与专业相关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共同育人。高校领导应当对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多次实地走访和考察,并选出专业对口、环境安全、与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相似的优质合作企业,并循序渐进的通过岗位参观、见习、顶岗实习或工学结合等方式,给冶金类专业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学习环境,并积极融入相关的岗位教学课程,通过情景教学、师傅带徒弟等方式,为学生创造较为合适的工程训练环境。比如某大专院校已经与当地钢铁公司展开了多年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而且仍在不断开发更优质的企业来作为卫生产学结合的实习基地,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了其动手能力和独立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将校外实习作为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与企业相关工程师共同研发专业教材、制定学生实习期间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实现了冶金专业的应用性改革,拓宽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思路。

另一方面,高校还应当邀请经验丰富的实习基地工程师来校通过讲座或者培训的方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分享,尤其是给学生们讲解在实际的高炉钢铁生产过程中宝贵生产经验,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操作技能提升的意识,要不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主动思考,再结合在实习期间所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注重进行问题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另外,应当在每一个学期选派优秀教师到钢铁公司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和学习,并总结在企业中的问题和经验,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使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时能够更具针对性,而且也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踏实肯干和服务一线的意识,并对其今后职业发展做出合理规划,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4结语

《高炉炼铁生产》教学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其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前行,需要教师和学校,甚至社会的不断努力与探索。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工作的第一线,从中获取具有实践性、指导性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将其纳入到课程改革方案中来,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实用性的课程教改方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和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玉柱,邢宏伟,郝素菊,胡长庆,蒋武锋.炼铁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69-71.

[2]曹季林,韩阳.炼铁工艺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13(03):47-48.

[3]袁晓丽,万新,张明远,安娟.仿真技术在冶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冶金卓越工程师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9):194-196.

第2篇

关键词:高炉炼铁生产;课程改革;建议方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的扩招改革,大学生人数呈井喷式增长,每年700万左右的毕业生涌入社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大高校对工科类学生的培养也越来越注重在使学生掌握了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再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期培养出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新世纪人才的需求。《高炉炼铁生产》是冶金专业课程之一,也亟待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一专多能”的效果,帮助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更好地生存发展。因此,探究《高炉炼铁生产》课程改革的方案,提升学生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实践来说都影响深远。

1理论体系突出专业性

《高炉炼铁生产》的理论部分教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高炉炼铁及铁矿粉造块两方面。第一,高炉炼铁重难点在于冶金过程的物理化学反应、热工基础、高炉炼铁流程、生产设备等内容,而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有基础数学理论、机械制图技能、力学、电子技术、计算机实操等做辅助,在实际的理论体系构建中要将这些与核心内容进行整合,而且要突出其专业性和实际应用性,为学生今后岗位操作做铺垫。第二,以铁矿粉造块理论与实践为核心的课程模块,除了最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和冶金炉热理论外,更需要注重对炼铁原料、烧结所需设备的教学,并突出矿岩专业优势,为冶金专业做好专业服务,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提升其综合素质。另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主次分明,比如《耐火材料》《铸造工艺》《冶金炼铁环保》,既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彰显冶金专业特色。另外,该课程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为学生的实践打基础,因此,理论知识一定要“够用”,但是要杜绝内容交叉过度和内容不完善这两种极端。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阅读相关的专业课程书籍或者期刊文献,制定出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通过课外知识的填充让自身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2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首先,应当重视实践教学课程设置,逐步增加实践课程课时,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比如某高校在对《高炉炼铁生产》课程进行改革后,将原有的实践课增加了一半,使得实践教学课程总量达到该专业课程教学比例的40%,符合我国对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改革实施以来,学生对实践课兴趣更浓了,而且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学生也比较有成就感。实践教学环节的增加有助于学生深化现有的专业知识,在与实践实训相结合的环境下,其综合素质水平和岗位操作水平更强,促进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次,提升岗位实践所需的基础性技能操作训练度。对于冶金专业学生来讲,基础技能应当涉及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数学建模、实验技能、金属加工、机械设计与制图等。每一个基础操作技能对于学生专业综合技能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课程设置时应当确保各类课程设置均衡、协调、统一,能够将相关的知识与《高炉炼铁生产》教学联系在一起。最后是对冶金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改革。现阶段很多大学生的毕业设计都是通过搜索相关文献,过分借鉴甚至抄袭而做出来的,毕业设计质量普遍不高。一些高校也会让学生选择将高炉炼铁相关工艺模拟作为论文设计思路,结果造成了学生毕业设计同质化,没有创新和特点。笔者认为,毕业设计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即对烧结团的毕业设计与最后的毕业设计大论文。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高炉炼铁生产》课程两个核心部分都做出总结和提炼,加上自己的设计思路,做出符合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有助于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3依托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学习自主能力

一方面,各高校应当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关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共同育人。高校领导应当对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多次实地走访和考察,并选出专业对口、环境安全、与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相符的优质合作企业,并循序渐进地通过岗位参观、见习、顶岗实习或工学结合等方式,给冶金类专业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学习环境,并积极融入相关的岗位教学课程,通过情景教学、师傅带徒弟等方式,为学生创造较为合适的工程训练环境。比如某大专院校已经与当地钢铁公司开展了多年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而且仍在不断开发更优质的企业来作为卫生产学结合的实习基地,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了其动手能力和独立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将校外实习作为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与企业相关工程师共同研发专业教材,制定学生实习期间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实现了冶金专业的应用性改革,拓宽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思路。另一方面,高校还应当邀请经验丰富的实习基地工程师来校通过讲座或者培训的方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分享,尤其是给学生们讲解实际高炉钢铁生产过程中宝贵的生产经验,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使学生不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主动思考,再结合在实习期间所遇到的问题,提升自身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另外,应当在每一个学期选派优秀教师到钢铁公司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和学习,并总结企业中的问题和经验,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使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时能够更具针对性,而且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和服务一线的意识,并为其今后职业发展做出合理规划,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4结语

《高炉炼铁生产》教学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其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需要教师和学校,甚至社会的不断努力与探索。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工作的第一线,从中获取具有实践性、指导性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将其纳入到课程改革方案中来,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制订出具有实用性的课程教改方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玉柱,邢宏伟,郝素菊,等.炼铁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9-71.

[2]曹季林,韩阳.炼铁工艺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13(3):47-48.

[3]袁晓丽,万新,张明远,等.仿真技术在冶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冶金卓越工程师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194-196.

[4]宋卓斐,李运刚,李俊国.多媒体教学在钢铁冶金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255-256.

第3篇

在我国,广播新闻已成为广大听众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与此相应,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广播新闻编辑队伍。

1.审时意识。在听众的新需要面前,广播新闻编辑的思维、动作要快节奏,迅速发现或发掘素材,以最快的时效播出.从而保证广播新闻始终做到内容“新”、“实”、“深”,听众喜闻乐见。编辑对广播新闻节目应经常推陈出新.多搞独家报。

2.新闻编辑头上应当长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目光敏锐,看到新闻稿件要“识货”,能迅速辨别什么稿件能用?什么稿件不能用?什么稿件急着用?什么稿件可以放一放?什么稿件要经过改造才能用?什么稿件只能用其中一部分?等等。

3.在当今信息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和同质新闻新闻编辑不仅要成为信息的”把关人”和”控制者”还要成为信息的”加工者”和”整合者”其策划、整合、取舍新闻的能力和作用以及各项沟通协调能力都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培养高素质的新闻编辑人才呢?新闻编辑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政治素养对新闻编辑来说是最重要的政治素养在新闻编辑工作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新闻编辑的信息较之其他类型的编辑所的信息具有覆盖面广、及时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新闻编辑在信息时稍有不慎不应发的信息或者出现某种政治纰漏将会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必须在思想上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强化自己的政治责任意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在有关政治的新闻报道时政治的敏感性更是不可缺少。然而现状并不令人满意由于政治素养欠缺编辑把关不严一些错误和不妥在新闻报道中时有发生或者宣传报道不得力没有及时反映时代精神没有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造成这种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在岗人员不注重政治学习有重专业技术技巧轻政治修养的倾向。所以作为一名新闻编辑不断加强政治修养是至关重要的

4.约稿的能力。约稿时要有策划意识企业台因受其地域、环境等制约不可能像大电视台一样涉及重大题材的报道因此企业电视新闻只是立足本企业在”贴近性”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抓好”贴近”老百姓的新闻报道。企业电视台新闻在题材上只有将本地人、事、物的变迁充分纳入报道视域让企业职工充分了解和感知发生在其周围的事件以及一些反应当地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的报道。为此编辑在约稿时要有策划意识而编辑部更应该成为企业台记者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因为编辑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应该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沟通有关报道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等。

我们知道电视新闻是运用电视摄像、记者采访、写解说词、配音、编辑制作系统、形象地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电视新闻编辑是电视新闻工作的核心可以说电视新闻编辑的水平直接决定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必须注重政治素质、文字锤炼、文字编排、画面构图和剪辑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支撑广播最基本最直接的表现符号是声音,广播新闻又称音响新闻。广播的这一特性,要求广播新闻编辑必须成为一名熟悉声音符号,并成为自如驾驭它的能手。 因此,广播稿不但要用眼用手写,还要用嘴用耳朵写,放在嘴上去读,去检验。”作为广播编辑,应当“竖起自己的耳朵改稿”,编辑出适合“听”的稿子。那么,怎样才能编辑出适合“听”的稿子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多用双音节词和通俗易懂口语。双音节的词有两个音节组成,读起来节奏感强,易于听觉辨认。单音词。音波短,音感低,加之与双音节词的不易搭配,多数会影响声音的协调和可听性。此外,一些书面语,如“日益”,为了让听众听得清楚,最好改成“一天比一天”或“越来越”,使人一听就清楚;把文言或半文言的词改成白话。文言或半文言的字或词在广播稿中出现,听起来不舒服。如“分赴各乡、村挂职的50名干部均系自己报名申请……”,在广播稿中,编辑可把“分赴”改为“分别到”,“均系”改为“都是”。这样既好念。也易听。这类词语还有很多,稿子常见的有“数日、故里、致函”等,广播稿中可改为“几天、故乡、写信”。

2.注意不要用同音不同义的字、词。“近”和“进”,音同义不同。广播里说“他们走近了熊熊燃烧着的高炉旁边”,听众会产生疑问“走进”?如果改写成“他们走到熊 熊燃烧着的高炉旁边”,就不会造成误解了。我们知道,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同音不同义的字或词,如果把这些词写在纸上,人们可以观其形而辨其意,但由于广播只传音不传形,如果用得不当,就容易造成语意不清,甚至引起听众误解;尽量不用简称。人们在交谈时经常使用一些简称,但在广播中就不能滥用简称。简称从它产生到听众普遍理解其全部意义有一个过程。广播在使用简称时,一定要注意这个简称是否已被大家接受了。那些尚未被听众广泛认可的简称不要在广播里出现,否则听众就会混。

3.要少用代词。报刊上的报道,人名、地名等一般只要出现一次就行了,而作为广播就不行。因为听广播,听众处在被动地位,有时听了后面没有听到前面,而且声音的传播是稍纵即逝,人名、地名听一遍未必能听清,即使听清了也未必能记住。如果广播只在开头用了人名或地名,后面就用“他”“该单位”等来代替,就会使听众搞不清楚。所以,广播编辑在编辑时,要有意识地把人名、地名和关键词语作适当的重复,加深听众印象。帮助听众听清听懂。

总之,要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素质,不是单一的追求什么,而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培训、总结中一点点提升,才可以在电视媒介中赢得发展的空间,在主动适应中寻求拓展,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代表者,成为海量信息的过滤者。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指标完成实绩

1、注重过程控制设备管理指标全面达标

精细化管理我们推进设备状态管理重要手段年初车间在“自我否定、反复讨论、重点分析”基础上确定设备阶段性管理目标并根据前几年管理实绩设定区域设备管理指标分解到每位责任点检各层管理人员一开始就“明确目标、知晓指标、确保达标”在具体工作上以“计划、监控、分析和改进”为闭环链坚持做到“制订预审目标预定绩效预评、重点预议、缺陷预知”设备管理工作方法激励全体员工参与车间各项工作过程管理受到了良好效果前5个月车间设备管理指标全部达标其中A类指标占总数66%;混铁车连续5个月达到零故障;机车1~5月份故障率比去年同期下降59%其中2、4月达到零故障;框架车故障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6.5%有效保证了设备运行状态持续稳定

2、深化操检合一拓展点检管理纵深发展

为了提高操作人员操作和保养技能今年我们将培训重点转移到提高操作人员正确判断和处理一般设备故障能力上来促进全员设备管理根据现场设备区域管理特点和重点推进项目我们对铁路站和汽车大队共制定了27项“操检合一”培训计划落实了培训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注重对操作人员操作和保养技能上培训把培训重点转移到提高操作人员正确判断和处理一般设备故障能力上来;深化对操作人员岗中辅导尤其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在设备上运用在消耗技术上作文章培养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二个多月以来我们分别对运行方进行了17项次培训共培训410人次操作人员对设备机构、性能、原理有了进一步了解和熟悉设备日常点检质量有了一定提高

随着设备精细化管理和“操检合一”不断深入车间实施了“取消汽车大队常日班专业点检员”设备操检创新管理项目上半年车间先后主持召开了三次“常日班罐车设备专业点检工作移交”推进协调会议制订了推进工作计划明确了与汽车大队各自职责、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组织了四次移交工作专门培训目前设备专业点检计划、实施与登录日常点检质量检查与常见故障处理等已移交汽车大队实施;设备定修计划制订、实施、过程控制与竣工验收等现正在移交之中;罐车外协检修安全和费用结算等管理正在组织培训下一步将进行备件、材料和点检综合管理等流程培训与移交计划10月底之前全部结束

点检工作“移交”试点为真正提升专业点检员设备管理层次实现点检工作重点升华打下了扎实基础

为了落实公司TPM全员生产维修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状态持续稳定保证运输生产顺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分清设备管理方与操作方管理责任在双方充分协商前提下车间于3月份同汽车大队、铁路站签定了《全员设备管理(TPM)分工协议》分工协议细化了设备日常点检项目规范了操作方自检自修内容突出了设备防火检点促进全员设备管理上台阶

3、全面落实找差确保区域设备精良运行

为进一步深化车间基础管理和实现年度管理目标不断寻找工作、管理上差错和问题杜绝管理缺陷、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确保设备精良运行目标车间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员工“找差管理办法”并扎实开展了“找差纠违曝光月”活动

我们主要从查找自身在认识上差距和在制度执行、点检、标准化作业等工作上差错和管理、设备上缺陷与问题;查找运行方在设备操作、日常点检、自检自修、维护等方面问题或差错纠正设备操作人员不标准操作、不标准点检维护行为和习惯;查找检修方在检修计划执行、检修过程控制、检修质量等方面问题或差错纠正设备检修人员不规范检修而造成质量等问题入手以查找自身缺陷为主采用自查、互查相结合集体和单人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查实问题专门汇总归类:属于内部差错立即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与时间节点并填写“找差记录表”后上报;属于相关方问题以联络单形式通报相关部门并实施跟踪、检查与评估来进一步消除管理和工作上漏洞做到检查、落实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设备管理综合能力搭建“找差管理”平台三个多月以来全体员工共查找自身和内部各类缺陷共96项相关方问题共79项有力促进员工素质提升揭示了习以为常缺陷减少了工作与管理差错与失误

4、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员工岗位创新水平

为切实贯彻落实好部“深入开展向孔利明同志学习活动”决定车间制订了“学习身边劳模”行动计划主要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充满激情、持续改进、培养骨干”为主线;以“头脑风暴法、逆向思维法、自我否决法、对策列表法、精益推进法”为行动方式;以“走访用户、畅谈创新、强强交流、阶段汇总、阶梯探索、信息共享”为手段以创建“互动学习氛围”为平台扎实开展了“岗位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活动强化车间两个技术登高小组技术辐射效应车间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为了充分挖掘职工创新意识和能力车间推出“个人登高行动计划”全体员工在查找自己工作与管理上最主要薄弱环节基础上确定个人登高目标车间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对个人登高计划实施进行跟踪与评价

科技推进车间管理创新又一重点年初车间就制订了科技推进计划层层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实施了“周周有推进内容月月有推进小结季季有绩效评价”推进对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综合点检徐进发明了“一种注销式联轴器拆卸专用工具”专利

杜绝了注销式联轴器拆装过程中易将零部件损坏不良后果同时提高工效6倍以上综合点检王祥龙总结“80t机车液力变速机离合器内齿套根部结构改进”技术秘密延长使用寿命2年以上故障下降了80%综合点检钱展总结“全自动气制动系统失压制动保护装置”技术秘密保证了车辆行驶安全综合点检施卫谷总结“日野车离合器分离杠杆间隙简易调整法”技术秘密避免了因离合器间隙调整不当而引起重复拆卸变速箱情况发生提高工效3倍

到目前为止车间3个科研项目正在评审中另有一个正在结题中;已完成技术秘密3项另2项正在申报中;获得专利2项另外3项正在申报之中;合理化建议、科研项目等创效益427万已完成年度计划70%

5、推行单车核算确保设备维修成本精度

确保设备成本精度车间设备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2004年全面推进单车成本核算重要一年车间在推行单车成本试点基础上运用运管机信息系统着手进行数据分析和效果检查特别在常规外协检修方面运用“预算在前修中监控修后确认竣工评价”等手段确保费用结算无差错并控制在标准范围内1-5月成本长效评价指数评价为0.9935费用精度评价99.27%实现了车间维修费用控制阶段性目标

6.“十五”规划项目有条不紊落实推进

根据部项目管理安排车间专门指定一名技术较高、现场较熟悉、协同能力较强同志负责“十五”规划项目联络工作又明确了各分项责任人制订相关管理职责推行项目责任制为现场提供专业技术支撑车间每周对相关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跟踪与确认涉及配合项目也纳入日常管理范畴到目前为止先后完成了“2BF易地大修铁路工程设施”中T5、T6叉渡线接入及铁路桥施工等项目铁7线施工也完成了80%;完成了“4座高炉运行期间铁水运输生产准备大纲”中铁路总置图、设备投入平衡与验收、应急保驾措施等编制;以及“3BF铁路控制系统改造”初步设计总设备参数、车上转换装置评标与设计审查等工作有力地支撑了部“十五”规划项目节点推进

二、存在问题与对策

1、年初发生了两起设备火灾管理责任事故

火灾事故发生反映出我们在工作思路上、认识上存在着偏

差和设备管理上缺陷与不足我们根据部“车辆防火专项整治”要求专门成立设备防火整治小组对所有设备电气、线路、电源、保险装置、液压系统、发动机隔热装置等进行了全面整治在制度上不断完善管理上强化责任标准上给予规范技术上达到精细主要做法:①修订和细化运行与设备双方分工协议及管理责任流程分别制订7大类运行与检修方车辆防火标准以达到实时监控和有效管理目②完善“对生产方工作失误考核细则”将防火内容纳入考核细则范畴以强化点检为核心设备管理模式提高设备点检失误考核深度与力度③修订设备维修管理办法把检修质量过程控制与竣工检验、检修制度齐全与规范作为对检修方检修质量评价主要依据④规定了点检员设备防火管理主要责任者并落实检查内容和要求同时把防火工作绩效纳入员工业绩考核范畴

通过二个月反思和整改员工在思想、能力、制度和标准上经过了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洗礼”点检员对现场设备管理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运行方和检修方对设备防火专项管理意识有了进一步加深确保了设备安全顺行

2、一季度“6σ”项目推进进展不快

黑带“减少24~30吨倾翻车故障次数”和绿带“提高线路几何形态稳定性”项目确立后车间立即成立项目领导和工作小组进行了现场项目全面起动和现场调查工作召开了8次精益运行推进会目前“减少24~30吨倾翻车故障次数”和“提高线路几何形态稳定性”都已处于M(测量)阶段但与去年同期及兄弟单位相比我们存在一定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①由于项目前期对现场取证、调查有脱节现象造成数据积累不准确要重新来回进行数据采集降低了效率影响了项目进度②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由于组员对6σ数据采集思路理解不透造成数据收集不充分、不细致③“提高线路几何状态”绿带项目在对M阶段数据分析时发现D阶段目标不合理小组再一次进行讨论重新确定了D阶段目标下一步重新调整采集计划对项目涉及内容再次分类与统计确保数据链有效

3.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有漏洞

在这次质量贯标审核过程中发现拆车站环境因素识别有漏项主要原因拆车站环境因素控制还沿用原来制订措施车间未对该区域环境因素进行单独识别造成拆车站部分环境因素没有规范性受控

针对问题车间举一反三对其质量贯标文件和要求也进行了完善尤其对拆车过程中危险因素与环境因素控制切实提高了识别符合性车间及时修订了“拆除站环境控制作业指导书”、“拆解切割报废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拆车站人员岗位安全规程”等三个文件并对拆车站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进行了重新识别共识别出新危险源6项环境因素9项同时制订了相应控制措施

在对拆车站贯标体系自查同时车间以作业区为单位组织辨识作业生产活动中所具有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共新增危险源43个全面实施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有效控制和管理以确保点检作业安全与环境无污染

三、下半年确保年度管理目标完成措施

1、进一步加强点检作业安全管理尤其牢牢抓住外协检修

作业中安全交底、过程监控与竣工验收评价等环节在组织点检技术管理人员再一次学习贯标文件同时组织外协检修相关方(常年检修合同方)学习股份公司、运输部及车间安环管理文件并落实责任人做好记录

2、进一步吸取“1.12”和“1.21”两起设备火灾管理责任事故教训巩固前阶段设备防火整治成果不断查找设备上安环隐患、强化对操作方日常点检质量检查、加强对检修方检修质量过程控制和竣工质量验收确保设备在安全状态下运行车间把每月12日确定为车间“质量分析日”着重寻找点检、检修等管理中质量簿弱环节分析产生问题原因落实防范措施提高质量、精细化管理意识与绩效;把每月21日定为“安全反思日”其主要内容为:①查找前一个月设备管理过程中安环缺陷;②查实贯标文件执行过程规范性、及时性、持续性和有效性;③检查操作、检修方标准化操作与检修执行情况;④考查员工对岗位涉及管理制度知晓度⑤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下现场进行综合检查确保管辖设备运行安全

3、强化六个西格玛精益运行项目推进小组工作力度激发团队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潜力组织项目小组人员对流程再学习、再培训、再指导和再提高熟悉相关工具和技术运用;阶段性地提高团队现场调查、数据采集、潜在因素识别、衡量分析、改进控制、测量和质量工具运用、统计与评估等环节能力持续性地提高虚拟团队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拓展精益管理意识和理念内涵延伸和辐射解决现场技术问题能力每月一次对两个项目进行阶段小结密切跟踪兄弟单位推进进度吸取人经验教训把先进方法和手段运用到我们项目中去来确保我们“6σ”项目有效推进并有新突破

4、不断深化操检合一设备管理指标再上台阶注重对操作人员在设备操作能力培养和解决一些常见、简单、易处理设备小故障能力把一些日常点检内容与点检倾向管理项目区分开来实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目标超越”设备管理制度开展对标活动在关注设备管理技术指标同时更要关注设备投入效率以及它所发挥技术“能量”把点检管理效果评价同设备生产实绩结合起来把点检业绩同设备有效投入绩效结合起来真正形成一种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设备全员管理局面

5、关注设备生产指标切实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效率高低取决于制度完善、能力提高、信念提升提高管理效率车间下阶段一个重点内容之一一要转变观念从运输部乃至公司整体利益出发在关注设备技术状态指标同时还要关注设备运输生产性指标把管辖设备运输效率与效能同岗位管理绩效联系起来把管辖设备生产实绩同个人业绩考评结合起来;二要转变做法从过去单纯分析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实绩向同时分析管辖设备生产效率、效益上面转变通过强化效率教育和过程监督实施阶段性效率与绩效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找到管理效率与效益最佳平衡点;三要提升理念为操作方提供良好运输设备来完成生产任务我们“服务”切实把握好设备技术状态让设备操作人员放心操作设备;四要合理定位“设备第一”思想体现在服务与服从基础上通过强化效率教育和过程监督实施阶段性效率与绩效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找到管理效率与效益最佳平衡点五要满意服务“设备第一”思想体现在服务与服从基础上为操作方提供良好运输设备来完成生产任务我们“服务”切实把握好设备技术状态让设备操作人员放心操作设备针对70T、60T框架车设备运输效率低下现象我们将会同设管室和汽车大队进行专题研究一方面在扩大72T框架车作业范围上做文章另一方面与设管室研究和探讨提高设备使用经济性与可靠性;根据60T索埃勒车改造计划要充分作好现场调查合理分析在用车使用稳定性和技术可靠性提出所需功能和技术鼎力配合做好第一台德国改造车

我们将牢牢抓住管理人员管理效率这根弦以管理实绩提升和超越作为管理者创新评价关键内容

6、人才陆运车间跨越式发展基石车间根据人力资源发展

规划将采用“重点岗位、重要对象、重视考察”方法进行挂职兼岗锻炼让年轻大学生早日岗位成才、担当重任、挑起重担同时把人才培养同职工职业生涯结合起来让青年人才学有方向、干有信心和做有目标以“互结对子、拜师学技”活动方式形成“年轻人向老师傅学技术老师傅学年轻人新思维”互动学习氛围实现优势互补使团队永葆青春和活力

7、8二月车间将全面展开员工在岗再培训活动按培训计划实施对管理文件、标准、制度以及专业技术进行再学习熟知内容切透精神和掌握流程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综合素质

第5篇

一、指标完成实绩

1、注重过程控制,设备管理指标全面达标

精细化管理是我们推进设备状态管理的重要手段。年初车间在“自我否定、反复讨论、重点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设备阶段性管理目标。并根据前几年的管理实绩,设定区域设备管理指标,分解到每位责任点检,各层管理人员一开始就“明确目标、知晓指标、确保达标”。在具体工作上,以“计划、监控、分析和改进”为闭环链,坚持做到“制订预审,目标预定,绩效预评、重点预议、缺陷预知”的设备管理工作方法,激励全体员工参与车间各项工作的过程管理,受到了良好效果。前5个月,车间设备管理指标全部达标,其中A类指标占总数的66%;混铁车连续5个月达到零故障;机车1~5月份故障率比去年同期下降59%,其中2、4月达到零故障;框架车故障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6.5%。有效保证了设备运行状态持续稳定。 2、深化操检合一,拓展点检管理纵深发展

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和保养技能,今年我们将培训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操作人员正确判断和处理一般设备故障的能力上来,促进全员设备管理。根据现场设备区域管理的特点和重点推进的项目,我们对铁路站和汽车大队共制定了27项“操检合一”培训计划,落实了培训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注重对操作人员的操作和保养技能上的培训,把培训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操作人员正确判断和处理一般设备故障的能力上来;深化对操作人员的岗中辅导,尤其是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在设备上的运用,在消耗技术上作文章,培养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个多月以来,我们分别对运行方进行了17项次培训,共培训410人次,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机构、性能、原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熟悉,设备日常点检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随着设备精细化管理和“操检合一”的不断深入,车间实施了“取消汽车大队常日班专业点检员”的设备操检创新管理项目。上半年,车间先后主持召开了三次“常日班罐车设备专业点检工作移交”推进协调会议,制订了推进工作计划,明确了与汽车大队的各自职责、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组织了四次移交工作专门培训。目前,设备专业点检计划、实施与登录,日常点检质量检查与常见故障处理等,已移交汽车大队实施;设备定修计划制订、实施、过程控制与竣工验收等现正在移交之中;罐车外协检修安全和费用结算等管理正在组织培训。下一步,将进行备件、材料和点检综合管理等流程培训与移交,计划10月底之前全部结束。

点检工作“移交”试点,为真正提升专业点检员的设备管理层次,实现点检工作重点升华打下了扎实基础。

为了落实公司TPM全员生产维修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状态持续稳定,保证运输生产顺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分清设备管理方与操作方的管理责任。在双方充分协商的前提下,车间于3月份同汽车大队、铁路站签定了《全员设备管理(TPM)分工协议》,分工协议细化了设备日常点检的项目,规范了操作方自检自修的内容,突出了设备防火检查的重点,促进全员设备管理上台阶。

3、全面落实找差,确保区域设备精良运行

为进一步深化车间基础管理和实现年度管理目标,不断寻找工作、管理上的差错和问题,杜绝管理缺陷、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确保设备精良运行目标。车间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员工“找差管理办法”,并扎实开展了“找差纠违曝光月”活动。

我们主要从查找自身在认识上的差距和在制度执行、点检、标准化作业等工作上的差错和管理、设备上的缺陷与问题;查找运行方在设备操作、日常点检、自检自修、维护等方面的问题或差错,纠正设备操作人员不标准操作、不标准点检维护的行为和习惯;查找检修方在检修计划执行、检修过程控制、检修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或差错,纠正设备检修人员不规范检修而造成的质量等问题入手。以查找自身缺陷为主,采用自查、互查相结合,集体和单人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查实的问题专门汇总归类:属于内部差错,立即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与时间节点,并填写“找差记录表”后上报;属于相关方的问题,以联络单的形式通报相关部门,并实施跟踪、检查与评估。来进一步消除管理和工作上的漏洞,做到检查、落实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设备管理综合能力。搭建“找差管理”平台三个多月以来,全体员工共查找自身和内部各类缺陷共96项,相关方问题共79项,有力促进员工素质的提升,揭示了习以为常的缺陷,减少了工作与管理差错与失误。

4、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员工岗位创新水平

为切实贯彻落实好部“深入开展向孔利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车间制订了“学习身边劳模”行动计划,主要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充满激情、持续改进、培养骨干”为主线;以“头脑风暴法、逆向思维法、自我否决法、对策列表法、精益推进法”为行动方式;以“走访用户、畅谈创新、强强交流、阶段汇总、阶梯探索、信息共享”为手段,以创建“互动学习氛围”为平台,扎实开展了“岗位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活动,强化车间两个技术登高小组的技术辐射效应,车间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为了充分挖掘职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车间推出“个人登高行动计划”。全体员工在查找自己工作与管理上最主要薄弱环节的基础上,确定个人登高目标,车间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对个人登高计划的实施,进行跟踪与评价。

科技推进是车间管理创新的又一重点。年初,车间就制订了科技推进计划,层层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实施了“周周有推进内容,月月有推进小结,季季有绩效评价”的推进对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综合点检徐进发明了“一种注销式联轴器拆卸专用工具”专利,

杜绝了注销式联轴器拆装过程中易将零部件损坏的不良后果,同时提高工效6倍以上。综合点检王祥龙总结的“80t机车液力变速机离合器内齿套根部结构改进”技术秘密,延长使用寿命2年以上,故障下降了80%。综合点检钱展总结的“全自动气制动系统失压制动保护装置”技术秘密,保证了车辆行驶安全。综合点检施卫谷总结的“日野车离合器分离杠杆间隙简易调整法”技术秘密,避免了因离合器间隙调整不当而引起的重复拆卸变速箱情况的发生,提高工效3倍。

到目前为止,车间3个科研项目正在评审中,另有一个正在结题中;已完成技术秘密3项,另2项正在申报中;获得专利2项,另外3项正在申报之中;合理化建议、科研项目等创效益427万,已完成年度计划的70%。

5、推行单车核算,确保设备维修成本精度

确保设备成本精度,是车间设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2004年是全面推进单车成本核算的重要一年,车间在推行单车成本试点的基础上,运用运管机信息系统,着手进行数据分析和效果检查,特别在常规外协检修方面,运用“预算在前,修中监控,修后确认,竣工评价”等手段,确保费用结算无差错,并控制在标准范围内。1-5月成本长效评价指数评价为0.9935,费用精度评价99.27%,实现了车间维修费用控制的阶段性目标。

6.“十五”规划项目,有条不紊落实推进

根据部项目管理安排,车间专门指定一名技术较高、现场较熟悉、协同能力较强的同志负责“十五”规划项目的联络工作,又明确了各分项的责任人,制订相关的管理职责,推行项目责任制,为现场提供专业技术支撑。车间每周对相关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跟踪与确认,涉及配合项目的也纳入日常管理范畴。到目前为止,先后完成了“2BF易地大修铁路工程设施”中T5、T6叉渡线接入及铁路桥施工等项目,铁7线施工也完成了80%;完成了“4座高炉运行期间铁水运输生产准备大纲”中的铁路总置图、设备投入平衡与验收、应急保驾措施等的编制;以及“3BF铁路控制系统改造”初步设计总的设备参数、车上转换装置的评标与设计审查等工作。有力地支撑了部“十五”规划项目的节点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年初发生了两起设备火灾管理责任事故

火灾事故的发生,反映出我们在工作思路上、认识上存在着偏

差和设备管理上的缺陷与不足。我们根据部“车辆防火专项整治”的要求,专门成立设备防火整治小组,对所有设备的电气、线路、电源、保险装置、液压系统、发动机隔热装置等进行了全面整治。在制度上不断完善,管理上强化责任,标准上给予规范,技术上达到精细。主要做法:①修订和细化运行与设备双方分工协议及管理责任流程,分别制订7大类运行与检修方车辆防火标准,以达到实时监控和有效管理的目的。②完善“对生产方工作失误考核细则”,将防火内容纳入考核细则范畴,以强化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提高设备点检失误考核深度与力度。③修订设备维修管理办法,把检修质量过程控制与竣工检验、检修制度的齐全与规范作为对检修方的检修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④规定了点检员是设备防火管理的主要责任者,并落实检查的内容和要求,同时,把防火工作的绩效纳入员工的业绩考核范畴。

通过二个月的反思和整改,员工在思想、能力、制度和标准上经过了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洗礼”。点检员对现场设备的管理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运行方和检修方对设备的防火专项管理意识有了进一步加深,确保了设备安全顺行。

2、一季度“6σ”项目推进进展不快

黑带“减少24~30吨倾翻车故障次数”和绿带“提高线路几何形态的稳定性”项目确立后,车间立即成立项目领导和工作小组,进行了现场项目的全面起动和现场调查工作,召开了8次精益运行推进会。目前“减少24~30吨倾翻车故障次数”和“提高线路几何形态的稳定性”都已处于M(测量)阶段。但是与去年同期及兄弟单位相比,我们存在一定的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①由于项目前期对现场的取证、调查有脱节现象,造成数据积累不准确,要重新来回进行数据采集,降低了效率,影响了项目进度。②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由于组员对6σ数据采集的思路理解不透,造成数据收集不充分、不细致。③“提高线路几何状态”绿带项目,在对M阶段数据分析时发现,D阶段目标不合理,小组再一次进行讨论,重新确定了D阶段的目标。下一步重新调整采集计划,对项目涉及的内容再次分类与统计,确保数据链有效。

3.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有漏洞

在这次质量贯标审核过程中,发现拆车站环境因素识别有漏项。主要原因是拆车站环境因素控制还是沿用原来制订的措施,车间未对该区域环境因素进行单独识别,造成拆车站部分环境因素没有规范性受控。

针对问题,车间举一反三,对其他质量贯标文件和要求也进行了完善,尤其是对拆车过程中危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控制,切实提高了识别符合性。车间及时修订了“拆除站环境控制作业指导书”、“拆解切割报废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拆车站人员岗位安全规程”等三个文件,并对拆车站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进行了重新识别,共识别出新的危险源6项,环境因素9项,同时制订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对拆车站贯标体系自查的同时,车间以作业区为单位组织辨识作业生产活动中所具有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共新增危险源43个,全面实施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以确保点检作业安全与环境无污染。

三、下半年确保年度管理目标完成措施

1、进一步加强点检作业的安全管理,尤其是牢牢抓住外协检修

作业中的安全交底、过程监控与竣工验收评价等环节。在组织点检技术管理人员再一次学习贯标文件的同时,组织外协检修相关方(常年检修合同方)学习股份公司、运输部及车间安环管理文件,并落实责任人,做好记录。

2、进一步吸取“1.12”和“1.21”两起设备火灾管理责任事故的教训,巩固前阶段设备防火整治的成果,不断查找设备上的安环隐患、强化对操作方的日常点检质量的检查、加强对检修方检修质量的过程控制和竣工质量验收,确保设备在安全的状态下运行。车间把每月12日确定为车间“质量分析日”,着重寻找点检、检修等管理中的质量簿弱环节,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落实防范措施,提高质量、精细化管理意识与绩效;把每月21日定为“安全反思日”,其主要内容为:①查找前一个月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安环缺陷;②查实贯标文件执行过程的规范性、及时性、持续性和有效性;③检查操作、检修方标准化操作与检修执行情况;④考查员工对岗位涉及管理制度的知晓度。⑤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下现场进行综合检查,确保管辖设备运行安全。

3、强化六个西格玛精益运行项目推进小组的工作力度,激发团队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组织项目小组人员对流程的再学习、再培训、再指导和再提高,熟悉相关工具和技术的运用;阶段性地提高团队的现场调查、数据采集、潜在因素的识别、衡量分析、改进控制、测量和质量工具运用、统计与评估等环节的能力,持续性地提高虚拟团队的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拓展精益管理意识和理念的内涵,延伸和辐射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每月一次对两个项目进行阶段小结,密切跟踪兄弟单位的推进进度,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把先进的方法和手段运用到我们的项目中去,来确保我们“6σ”项目的有效推进,并有新的突破。

4、不断深化操检合一,设备管理指标再上台阶。注重对操作人员在设备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解决一些常见的、简单的、易处理的设备小故障的能力。把一些日常点检内容与点检倾向管理的项目区分开来,实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目标超越”的设备管理制度。开展对标活动,在关注设备管理技术指标的同时,更要关注设备投入的效率以及它所发挥的技术“能量”,把点检管理效果评价同设备生产实绩结合起来,把点检业绩同设备的有效投入的绩效结合起来,真正形成一种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设备全员管理局面。

5、关注设备生产指标,切实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制度的完善、能力的提高、信念的提升。提高管理效率是车间下阶段的一个重点内容之一。一要转变观念,从运输部乃至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关注设备技术状态指标的同时,还要关注设备运输生产性指标,把管辖设备的运输效率与效能同岗位管理绩效联系起来,把管辖设备的生产实绩同个人的业绩考评结合起来;二要转变做法,从过去单纯分析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实绩,向同时分析管辖设备生产效率、效益上面转变。通过强化效率教育和过程监督,实施阶段性的效率与绩效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找到管理效率与效益的最佳平衡点;三要提升理念,为操作方提供良好的运输设备,来完成生产任务,是我们的“服务”。切实把握好设备技术状态,让设备操作人员放心操作设备;四要合理定位,“设备第一”思想体现在服务与服从的基础上。通过强化效率教育和过程监督,实施阶段性的效率与绩效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找到管理效率与效益的最佳平衡点。五要满意服务,“设备第一”思想体现在服务与服从的基础上。为操作方提供良好的运输设备,来完成生产任务,是我们的“服务”。切实把握好设备技术状态,让设备操作人员放心操作设备。针对70T、60T框架车设备运输效率低下的现象,我们将会同设管室和汽车大队进行专题研究,一方面在扩大72T框架车作业范围上做文章,另一方面与设管室研究和探讨,提高设备使用经济性与可靠性;根据60T索埃勒车改造计划,要充分作好现场调查,合理分析在用车的使用稳定性和技术的可靠性,提出所需功能和技术,鼎力配合做好第一台德国改造车。

我们将牢牢抓住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这根弦,以管理实绩的提升和超越作为管理者创新评价的关键内容。

6、人才是**车间跨越式发展的基石。

车间根据人力资源发展的规划,将采用“重点岗位、重要对象、重视考察”的方法,进行挂职兼岗锻炼,让年轻的大学生早日岗位成才、担当重任、挑起重担。同时把人才培养同职工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让青年人才学有方向、干有信心和做有目标。以“互结对子、拜师学技”的活动方式,形成“年轻人向老师傅学技术,老师傅学年轻人的新思维”的互动学习氛围,实现优势互补,使团队永葆青春和活力。

7、8二月,车间将全面展开员工在岗再培训活动。按培训计划,实施对管理文件、标准、制度以及专业技术进行再学习,熟知内容切透精神和掌握流程,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第6篇

上半年,陆运车间紧紧围绕部“建设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运输物流管理体系”的工作总目标及“提升管理、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工作方针,贯彻“以‘跨越式发展’为导向,推进全员‘系统工程’和设备‘零缺陷’管理”的指导思想,以部重点工作和车间六大工作推进内容为主线,强化现场基础管理与过程控制,系统性组织活动,不断探索设备管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来实现车间全年工作目标承诺,确保设备状态持续稳定。

一、指标完成实绩

⒈注重过程控制,设备管理指标全面达标

精细化管理是我们推进设备状态管理的重要手段。年初车间在“自我否定、反复讨论、重点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设备阶段性管理目标。并根据前几年的管理实绩,设定区域设备管理指标,分解到每位责任点检,各层管理人员一开始就“明确目标、知晓指标、确保达标”。在具体工作上,以“计划、监控、分析和改进”为闭环链,坚持做到“制订预审,目标预定,绩效预评、重点预议、缺陷预知”的设备管理工作方法,激励全体员工参与车间各项工作的过程管理,受到了良好效果。前个月,车间设备管理指标全部达标,其中类指标占总数的%;混铁车连续个月达到零故障;机车~月份故障率比去年同期下降%,其中⒉月达到零故障;框架车故障率比去年同期下降%。有效保证了设备运行状态持续稳定。

⒉深化操检合一,拓展点检管理纵深发展

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和保养技能,今年我们将培训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操作人员正确判断和处理一般设备故障的能力上来,促进全员设备管理。根据现场设备区域管理的特点和重点推进的项目,我们对铁路站和汽车大队共制定了项“操检合一”培训计划,落实了培训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注重对操作人员的操作和保养技能上的培训,把培训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操作人员正确判断和处理一般设备故障的能力上来;深化对操作人员的岗中辅导,尤其是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在设备上的运用,在消耗技术上作文章,培养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个多月以来,我们分别对运行方进行了项次培训,共培训人次,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机构、性能、原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熟悉,设备日常点检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随着设备精细化管理和“操检合一”的不断深入,车间实施了“取消汽车大队常日班专业点检员”的设备操检创新管理项目。上半年,车间先后主持召开了三次“常日班罐车设备专业点检工作移交”推进协调会议,制订了推进工作计划,明确了与汽车大队的各自职责、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组织了四次移交工作专门培训。目前,设备专业点检计划、实施与登录,日常点检质量检查与常见故障处理等,已移交汽车大队实施;设备定修计划制订、实施、过程控制与竣工验收等现正在移交之中;罐车外协检修安全和费用结算等管理正在组织培训。下一步,将进行备件、材料和点检综合管理等流程培训与移交,计划月底之前全部结束。

点检工作“移交”试点,为真正提升专业点检员的设备管理层次,实现点检工作重点升华打下了扎实基础。

为了落实公司全员生产维修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状态持续稳定,保证运输生产顺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分清设备管理方与操作方的管理责任。在双方充分协商的前提下,车间于月份同汽车大队、原创:铁路站签定了《全员设备管理()分工协议》,分工协议细化了设备日常点检的项目,规范了操作方自检自修的内容,突出了设备防火检查的重点,促进全员设备管理上台阶。

⒊全面落实找差,确保区域设备精良运行

为进一步深化车间基础管理和实现年度管理目标,不断寻找工作、管理上的差错和问题,杜绝管理缺陷、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确保设备精良运行目标。车间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员工“找差管理办法”,并扎实开展了“找差纠违曝光月”活动。

我们主要从查找自身在认识上的差距和在制度执行、点检、标准化作业等工作上的差错和管理、设备上的缺陷与问题;查找运行方在设备操作、日常点检、自检自修、维护等方面的问题或差错,纠正设备操作人员不标准操作、不标准点检维护的行为和习惯;查找检修方在检修计划执行、检修过程控制、检修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或差错,纠正设备检修人员不规范检修而造成的质量等问题入手。以查找自身缺陷为主,采用自查、互查相结合,集体和单人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查实的问题专门汇总归类:属于内部差错,立即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与时间节点,并填写“找差记录表”后上报;属于相关方的问题,以联络单的形式通报相关部门,并实施跟踪、检查与评估。来进一步消除管理和工作上的漏洞,做到检查、落实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设备管理综合能力。搭建“找差管理”平台三个多月以来,全体员工共查找自身和内部各类缺陷共项,相关方问题共项,有力促进员工素质的提升,揭示了习以为常的缺陷,减少了工作与管理差错与失误。

⒋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员工岗位创新水平

为切实贯彻落实好部“深入开展向孔利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车间制订了“学习身边劳模”行动计划,主要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充满激情、持续改进、培养骨干”为主线;以“头脑风暴法、逆向思维法、自我否决法、对策列表法、精益推进法”为行动方式;以“走访用户、畅谈创新、强强交流、阶段汇总、阶梯探索、信息共享”为手段,以创建“互动学习氛围”为平台,扎实开展了“岗位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活动,强化车间两个技术登高小组的技术辐射效应,车间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为了充分挖掘职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车间推出“个人登高行动计划”。全体员工在查找自己工作与管理上最主要薄弱环节的基础上,确定个人登高目标,车间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对个人登高计划的实施,进行跟踪与评价。

科技推进是车间管理创新的又一重点。年初,车间就制订了科技推进计划,层层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实施了“周周有推进内容,月月有推进小结,季季有绩效评价”的推进对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综合点检徐进发明了“一种注销式联轴器拆卸专用工具”专利,

杜绝了注销式联轴器拆装过程中易将零部件损坏的不良后果,同时提高工效倍以上。综合点检王祥龙总结的“机车液力变速机离合器内齿套根部结构改进”技术秘密,延长使用寿命年以上,故障下降了。综合点检钱展总结的“全自动气制动系统失压制动保护装置”技术秘密,保证了车辆行驶安全。综合点检施卫谷总结的“日野车离合器分离杠杆间隙简易调整法”技术秘密,避免了因离合器间隙调整不当而引起的重复拆卸变速箱情况的发生,提高工效倍。

到目前为止,车间个科研项目正在评审中,另有一个正在结题中;已完成技术秘密项,另项正在申报中;获得专利项,另外项正在申报之中;合理化建议、科研项目等创效益万,已完成年度计划的%。

⒌推行单车核算,确保设备维修成本精度

确保设备成本精度,是车间设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年是全面推进单车成本核算的重要一年,车间在推行单车成本试点的基础上,运用运管机信息系统,着手进行数据分析和效果检查,特别在常规外协检修方面,运用“预算在前,修中监控,修后确认,竣工评价”等手段,确保费用结算无差错,并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月成本长效评价指数评价为,费用精度评价%,实现了车间维修费用控制的阶段性目标。

.“十五”规划项目,有条不紊落实推进

根据部项目管理安排,车间专门指定一名技术较高、现场较熟悉、协同能力较强的同志负责“十五”规划项目的联络工作,又明确了各分项的责任人,制订相关的管理职责,推行项目责任制,为现场提供专业技术支撑。车间每周对相关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跟踪与确认,涉及配合项目的也纳入日常管理范畴。到目前为止,先后完成了“易地大修铁路工程设施”中⒌叉渡线接入及铁路桥施工等项目,铁线施工也完成了%;完成了“座高炉运行期间铁水运输生产准备大纲”中的铁路总置图、设备投入平衡与验收、应急保驾措施等的编制;以及“铁路控制系统改造”初步设计总的设备参数、车上转换装置的评标与设计审查等工作。有力地支撑了部“十五”规划项目的节点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⒈年初发生了两起设备火灾管理责任事故

火灾事故的发生,反映出我们在工作思路上、认识上存在着偏

差和设备管理上的缺陷与不足。我们根据部“车辆防火专项整治”的要求,专门成立设备防火整治小组,对所有设备的电气、线路、电源、保险装置、液压系统、发动机隔热装置等进行了全面整治。在制度上不断完善,管理上强化责任,标准上给予规范,技术上达到精细。主要做法:①修订和细化运行与设备双方分工协议及管理责任流程,分别制订大类运行与检修方车辆防火标准,以达到实时监控和有效管理的目的。②完善“对生产方工作失误考核细则”,将防火内容纳入考核细则范畴,以强化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提高设备点检失误考核深度与力度。③修订设备维修管理办法,把检修质量过程控制与竣工检验、检修制度的齐全与规范作为对检修方的检修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④规定了点检员是设备防火管理的主要责任者,并落实检查的内容和要求,同时,把防火工作的绩效纳入员工的业绩考核范畴。

通过二个月的反思和整改,员工在思想、能力、制度和标准上经过了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洗礼”。点检员对现场设备的管理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运行方和检修方对设备的防火专项管理意识有了进一步加深,确保了设备安全顺行。

⒉一季度“σ”项目推进进展不快

黑带“减少~吨倾翻车故障次数”和绿带“提高线路几何形态的稳定性”项目确立后,车间立即成立项目领导和工作小组,进行了现场项目的全面起动和现场调查工作,召开了次精益运行推进会。目前“减少~吨倾翻车故障次数”和“提高线路几何形态的稳定性”都已处于(测量)阶段。但是与去年同期及兄弟单位相比,我们存在一定的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①由于项目前期对现场的取证、调查有脱节现象,造成数据积累不准确,要重新来回进行数据采集,降低了效率,影响了项目进度。②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由于组员对σ数据采集的思路理解不透,造成数据收集不充分、不细致。③“提高线路几何状态”绿带项目,在对阶段数据分析时发现,阶段目标不合理,小组再一次进行讨论,重新确定了阶段的目标。下一步重新调整采集计划,对项目涉及的内容再次分类与统计,确保数据链有效。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有漏洞

在这次质量贯标审核过程中,发现拆车站环境因素识别有漏项。主要原因是拆车站环境因素控制还是沿用原来制订的措施,车间未对该区域环境因素进行单独识别,造成拆车站部分环境因素没有规范性受控。

针对问题,车间举一反三,对其他质量贯标文件和要求也进行了完善,尤其是对拆车过程中危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控制,原创:切实提高了识别符合性。车间及时修订了“拆除站环境控制作业指导书”、“拆解切割报废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拆车站人员岗位安全规程”等三个文件,并对拆车站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进行了重新识别,共识别出新的危险源项,环境因素项,同时制订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对拆车站贯标体系自查的同时,车间以作业区为单位组织辨识作业生产活动中所具有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共新增危险源个,全面实施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以确保点检作业安全与环境无污染。

三、下半年确保年度管理目标完成措施

⒈进一步加强点检作业的安全管理,尤其是牢牢抓住外协检修

作业中的安全交底、过程监控与竣工验收评价等环节。在组织点检技术管理人员再一次学习贯标文件的同时,组织外协检修相关方(常年检修合同方)学习股份公司、运输部及车间安环管理文件,并落实责任人,做好记录。

⒉进一步吸取“”和“”两起设备火灾管理责任事故的教训,巩固前阶段设备防火整治的成果,不断查找设备上的安环隐患、强化对操作方的日常点检质量的检查、加强对检修方检修质量的过程控制和竣工质量验收,确保设备在安全的状态下运行。车间把每×月×日确定为车间“质量分析日”,着重寻找点检、检修等管理中的质量簿弱环节,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落实防范措施,提高质量、精细化管理意识与绩效;把每×月×日定为“安全反思日”,其主要内容为:①查找前一个月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安环缺陷;②查实贯标文件执行过程的规范性、及时性、持续性和有效性;③检查操作、检修方标准化操作与检修执行情况;④考查员工对岗位涉及管理制度的知晓度。⑤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下现场进行综合检查,确保管辖设备运行安全。

⒊强化六个西格玛精益运行项目推进小组的工作力度,激发团队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组织项目小组人员对流程的再学习、再培训、再指导和再提高,熟悉相关工具和技术的运用;阶段性地提高团队的现场调查、数据采集、潜在因素的识别、衡量分析、改进控制、测量和质量工具运用、统计与评估等环节的能力,持续性地提高虚拟团队的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拓展精益管理意识和理念的内涵,延伸和辐射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每月一次对两个项目进行阶段小结,密切跟踪兄弟单位的推进进度,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把先进的方法和手段运用到我们的项目中去,来确保我们“σ”项目的有效推进,并有新的突破。

⒋不断深化操检合一,设备管理指标再上台阶。注重对操作人员在设备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解决一些常见的、简单的、易处理的设备小故障的能力。把一些日常点检内容与点检倾向管理的项目区分开来,实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目标超越”的设备管理制度。开展对标活动,在关注设备管理技术指标的同时,更要关注设备投入的效率以及它所发挥的技术“能量”,把点检管理效果评价同设备生产实绩结合起来,把点检业绩同设备的有效投入的绩效结合起来,真正形成一种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设备全员管理局面。

⒌关注设备生产指标,切实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制度的完善、能力的提高、信念的提升。提高管理效率是车间下阶段的一个重点内容之一。一要转变观念,从运输部乃至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关注设备技术状态指标的同时,还要关注设备运输生产性指标,把管辖设备的运输效率与效能同岗位管理绩效联系起来,把管辖设备的生产实绩同个人的业绩考评结合起来;二要转变做法,从过去单纯分析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实绩,向同时分析管辖设备生产效率、效益上面转变。通过强化效率教育和过程监督,实施阶段性的效率与绩效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找到管理效率与效益的最佳平衡点;三要提升理念,为操作方提供良好的运输设备,来完成生产任务,是我们的“服务”。切实把握好设备技术状态,让设备操作人员放心操作设备;四要合理定位,“设备第一”思想体现在服务与服从的基础上。通过强化效率教育和过程监督,实施阶段性的效率与绩效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找到管理效率与效益的最佳平衡点。五要满意服务,“设备第一”思想体现在服务与服从的基础上。为操作方提供良好的运输设备,来完成生产任务,是我们的“服务”。切实把握好设备技术状态,让设备操作人员放心操作设备。针对、框架车设备运输效率低下的现象,我们将会同设管室和汽车大队进行专题研究,一方面在扩大框架车作业范围上做文章,另一方面与设管室研究和探讨,提高设备使用经济性与可靠性;根据索埃勒车改造计划,要充分作好现场调查,合理分析在用车的使用稳定性和技术的可靠性,提出所需功能和技术,鼎力配合做好第一台德国改造车。

我们将牢牢抓住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这根弦,以管理实绩的提升和超越作为管理者创新评价的关键内容。

⒍人才是陆运车间跨越式发展的基石。原创:车间根据人力资源发展

的规划,将采用“重点岗位、重要对象、重视考察”的方法,进行挂职兼岗锻炼,让年轻的大学生早日岗位成才、担当重任、挑起重担。同时把人才培养同职工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让青年人才学有方向、干有信心和做有目标。以“互结对子、拜师学技”的活动方式,形成“年轻人向老师傅学技术,老师傅学年轻人的新思维”的互动学习氛围,实现优势互补,使团队永葆青春和活力。

⒎二月,车间将全面展开员工在岗再培训活动。按培训计划,实施对管理文件、标准、制度以及专业技术进行再学习,熟知内容切透精神和掌握流程,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

第7篇

一、指标完成实绩

1、注重过程控制,设备管理指标全面达标

精细化管理是我们推进设备状态管理的重要手段。年初车间在“自我否定、反复讨论、重点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设备阶段性管理目标。并根据前几年的管理实绩,设定区域设备管理指标,分解到每位责任点检,各层管理人员一开始就“明确目标、知晓指标、确保达标”。在具体工作上,以“计划、监控、分析和改进”为闭环链,坚持做到“制订预审,目标预定,绩效预评、重点预议、缺陷预知”的设备管理工作方法,激励全体员工参与车间各项工作的过程管理,受到了良好效果。前5个月,车间设备管理指标全部达标,其中A类指标占总数的66%;混铁车连续5个月达到零故障;机车1~5月份故障率比去年同期下降59%,其中2、4月达到零故障;框架车故障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6.5%。有效保证了设备运行状态持续稳定。 2、深化操检合一,拓展点检管理纵深发展

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和保养技能,今年我们将培训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操作人员正确判断和处理一般设备故障的能力上来,促进全员设备管理。根据现场设备区域管理的特点和重点推进的项目,我们对铁路站和汽车大队共制定了27项“操检合一”培训计划,落实了培训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注重对操作人员的操作和保养技能上的培训,把培训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操作人员正确判断和处理一般设备故障的能力上来;深化对操作人员的岗中辅导,尤其是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在设备上的运用,在消耗技术上作文章,培养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个多月以来,我们分别对运行方进行了17项次培训,共培训410人次,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机构、性能、原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熟悉,设备日常点检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随着设备精细化管理和“操检合一”的不断深入,车间实施了“取消汽车大队常日班专业点检员”的设备操检创新管理项目。上半年,车间先后主持召开了三次“常日班罐车设备专业点检工作移交”推进协调会议,制订了推进工作计划,明确了与汽车大队的各自职责、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组织了四次移交工作专门培训。目前,设备专业点检计划、实施与登录,日常点检质量检查与常见故障处理等,已移交汽车大队实施;设备定修计划制订、实施、过程控制与竣工验收等现正在移交之中;罐车外协检修安全和费用结算等管理正在组织培训。下一步,将进行备件、材料和点检综合管理等流程培训与移交,计划10月底之前全部结束。

点检工作“移交”试点,为真正提升专业点检员的设备管理层次,实现点检工作重点升华打下了扎实基础。

为了落实公司TPM全员生产维修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状态持续稳定,保证运输生产顺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分清设备管理方与操作方的管理责任。在双方充分协商的前提下,车间于3月份同汽车大队、铁路站签定了《全员设备管理(TPM)分工协议》,分工协议细化了设备日常点检的项目,规范了操作方自检自修的内容,突出了设备防火检查的重点,促进全员设备管理上台阶。

3、全面落实找差,确保区域设备精良运行

为进一步深化车间基础管理和实现年度管理目标,不断寻找工作、管理上的差错和问题,杜绝管理缺陷、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确保设备精良运行目标。车间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员工“找差管理办法”,并扎实开展了“找差纠违曝光月”活动。

我们主要从查找自身在认识上的差距和在制度执行、点检、标准化作业等工作上的差错和管理、设备上的缺陷与问题;查找运行方在设备操作、日常点检、自检自修、维护等方面的问题或差错,纠正设备操作人员不标准操作、不标准点检维护的行为和习惯;查找检修方在检修计划执行、检修过程控制、检修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或差错,纠正设备检修人员不规范检修而造成的质量等问题入手。以查找自身缺陷为主,采用自查、互查相结合,集体和单人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查实的问题专门汇总归类:属于内部差错,立即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与时间节点,并填写“找差记录表”后上报;属于相关方的问题,以联络单的形式通报相关部门,并实施跟踪、检查与评估。来进一步消除管理和工作上的漏洞,做到检查、落实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设备管理综合能力。搭建“找差管理”平台三个多月以来,全体员工共查找自身和内部各类缺陷共96项,相关方问题共79项,有力促进员工素质的提升,揭示了习以为常的缺陷,减少了工作与管理差错与失误。

4、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员工岗位创新水平

为切实贯彻落实好部“深入开展向孔利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车间制订了“学习身边劳模”行动计划,主要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充满激情、持续改进、培养骨干”为主线;以“头脑风暴法、逆向思维法、自我否决法、对策列表法、精益推进法”为行动方式;以“走访用户、畅谈创新、强强交流、阶段汇总、阶梯探索、信息共享”为手段,以创建“互动学习氛围”为平台,扎实开展了“岗位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活动,强化车间两个技术登高小组的技术辐射效应,车间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为了充分挖掘职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车间推出“个人登高行动计划”。全体员工在查找自己工作与管理上最主要薄弱环节的基础上,确定个人登高目标,车间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对个人登高计划的实施,进行跟踪与评价。

科技推进是车间管理创新的又一重点。年初,车间就制订了科技推进计划,层层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实施了“周周有推进内容,月月有推进小结,季季有绩效评价”的推进对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综合点检徐进发明了“一种注销式联轴器拆卸专用工具”专利,

杜绝了注销式联轴器拆装过程中易将零部件损坏的不良后果,同时提高工效6倍以上。综合点检王祥龙总结的“80t机车液力变速机离合器内齿套根部结构改进”技术秘密,延长使用寿命2年以上,故障下降了80%。综合点检钱展总结的“全自动气制动系统失压制动保护装置”技术秘密,保证了车辆行驶安全。综合点检施卫谷总结的“日野车离合器分离杠杆间隙简易调整法”技术秘密,避免了因离合器间隙调整不当而引起的重复拆卸变速箱情况的发生,提高工效3倍。

到目前为止,车间3个科研项目正在评审中,另有一个正在结题中;已完成技术秘密3项,另2项正在申报中;获得专利2项,另外3项正在申报之中;合理化建议、科研项目等创效益427万,已完成年度计划的70%。

5、推行单车核算,确保设备维修成本精度

确保设备成本精度,是车间设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2004年是全面推进单车成本核算的重要一年,车间在推行单车成本试点的基础上,运用运管机信息系统,着手进行数据分析和效果检查,特别在常规外协检修方面,运用“预算在前,修中监控,修后确认,竣工评价”等手段,确保费用结算无差错,并控制在标准范围内。1-5月成本长效评价指数评价为0.9935,费用精度评价99.27%,实现了车间维修费用控制的阶段性目标。

6.“十五”规划项目,有条不紊落实推进

根据部项目管理安排,车间专门指定一名技术较高、现场较熟悉、协同能力较强的同志负责“十五”规划项目的联络工作,又明确了各分项的责任人,制订相关的管理职责,推行项目责任制,为现场提供专业技术支撑。车间每周对相关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跟踪与确认,涉及配合项目的也纳入日常管理范畴。到目前为止,先后完成了“2BF易地大修铁路工程设施”中T5、T6叉渡线接入及铁路桥施工等项目,铁7线施工也完成了80%;完成了“4座高炉运行期间铁水运输生产准备大纲”中的铁路总置图、设备投入平衡与验收、应急保驾措施等的编制;以及“3BF铁路控制系统改造”初步设计总的设备参数、车上转换装置的评标与设计审查等工作。有力地支撑了部“十五”规划项目的节点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年初发生了两起设备火灾管理责任事故

火灾事故的发生,反映出我们在工作思路上、认识上存在着偏

差和设备管理上的缺陷与不足。我们根据部“车辆防火专项整治”的要求,专门成立设备防火整治小组,对所有设备的电气、线路、电源、保险装置、液压系统、发动机隔热装置等进行了全面整治。在制度上不断完善,管理上强化责任,标准上给予规范,技术上达到精细。主要做法:①修订和细化运行与设备双方分工协议及管理责任流程,分别制订7大类运行与检修方车辆防火标准,以达到实时监控和有效管理的目的。②完善“对生产方工作失误考核细则”,将防火内容纳入考核细则范畴,以强化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提高设备点检失误考核深度与力度。③修订设备维修管理办法,把检修质量过程控制与竣工检验、检修制度的齐全与规范作为对检修方的检修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④规定了点检员是设备防火管理的主要责任者,并落实检查的内容和要求,同时,把防火工作的绩效纳入员工的业绩考核范畴。

通过二个月的反思和整改,员工在思想、能力、制度和标准上经过了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洗礼”。点检员对现场设备的管理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运行方和检修方对设备的防火专项管理意识有了进一步加深,确保了设备安全顺行。

2、一季度“6σ”项目推进进展不快

黑带“减少24~30吨倾翻车故障次数”和绿带“提高线路几何形态的稳定性”项目确立后,车间立即成立项目领导和工作小组,进行了现场项目的全面起动和现场调查工作,召开了8次精益运行推进会。目前“减少24~30吨倾翻车故障次数”和“提高线路几何形态的稳定性”都已处于M(测量)阶段。但是与去年同期及兄弟单位相比,我们存在一定的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①由于项目前期对现场的取证、调查有脱节现象,造成数据积累不准确,要重新来回进行数据采集,降低了效率,影响了项目进度。②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由于组员对6σ数据采集的思路理解不透,造成数据收集不充分、不细致。③“提高线路几何状态”绿带项目,在对M阶段数据分析时发现,D阶段目标不合理,小组再一次进行讨论,重新确定了D阶段的目标。下一步重新调整采集计划,对项目涉及的内容再次分类与统计,确保数据链有效。

3.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识别有漏洞

在这次质量贯标审核过程中,发现拆车站环境因素识别有漏项。主要原因是拆车站环境因素控制还是沿用原来制订的措施,车间未对该区域环境因素进行单独识别,造成拆车站部分环境因素没有规范性受控。

针对问题,车间举一反三,对其他质量贯标文件和要求也进行了完善,尤其是对拆车过程中危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控制,切实提高了识别符合性。车间及时修订了“拆除站环境控制作业指导书”、“拆解切割报废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拆车站人员岗位安全规程”等三个文件,并对拆车站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进行了重新识别,共识别出新的危险源6项,环境因素9项,同时制订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对拆车站贯标体系自查的同时,车间以作业区为单位组织辨识作业生产活动中所具有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共新增危险源43个,全面实施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以确保点检作业安全与环境无污染。

三、下半年确保年度管理目标完成措施

1、进一步加强点检作业的安全管理,尤其是牢牢抓住外协检修

作业中的安全交底、过程监控与竣工验收评价等环节。在组织点检技术管理人员再一次学习贯标文件的同时,组织外协检修相关方(常年检修合同方)学习股份公司、运输部及车间安环管理文件,并落实责任人,做好记录。

2、进一步吸取“1.12”和“1.21”两起设备火灾管理责任事故的教训,巩固前阶段设备防火整治的成果,不断查找设备上的安环隐患、强化对操作方的日常点检质量的检查、加强对检修方检修质量的过程控制和竣工质量验收,确保设备在安全的状态下运行。车间把每月12日确定为车间“质量分析日”,着重寻找点检、检修等管理中的质量簿弱环节,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落实防范措施,提高质量、精细化管理意识与绩效;把每月21日定为“安全反思日”,其主要内容为:①查找前一个月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安环缺陷;②查实贯标文件执行过程的规范性、及时性、持续性和有效性;③检查操作、检修方标准化操作与检修执行情况;④考查员工对岗位涉及管理制度的知晓度。⑤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下现场进行综合检查,确保管辖设备运行安全。

3、强化六个西格玛精益运行项目推进小组的工作力度,激发团队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组织项目小组人员对流程的再学习、再培训、再指导和再提高,熟悉相关工具和技术的运用;阶段性地提高团队的现场调查、数据采集、潜在因素的识别、衡量分析、改进控制、测量和质量工具运用、统计与评估等环节的能力,持续性地提高虚拟团队的创造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拓展精益管理意识和理念的内涵,延伸和辐射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每月一次对两个项目进行阶段小结,密切跟踪兄弟单位的推进进度,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把先进的方法和手段运用到我们的项目中去,来确保我们“6σ”项目的有效推进,并有新的突破。

4、不断深化操检合一,设备管理指标再上台阶。注重对操作人员在设备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解决一些常见的、简单的、易处理的设备小故障的能力。把一些日常点检内容与点检倾向管理的项目区分开来,实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目标超越”的设备管理制度。开展对标活动,在关注设备管理技术指标的同时,更要关注设备投入的效率以及它所发挥的技术“能量”,把点检管理效果评价同设备生产实绩结合起来,把点检业绩同设备的有效投入的绩效结合起来,真正形成一种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设备全员管理局面。

5、关注设备生产指标,切实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制度的完善、能力的提高、信念的提升。提高管理效率是车间下阶段的一个重点内容之一。一要转变观念,从运输部乃至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关注设备技术状态指标的同时,还要关注设备运输生产性指标,把管辖设备的运输效率与效能同岗位管理绩效联系起来,把管辖设备的生产实绩同个人的业绩考评结合起来;二要转变做法,从过去单纯分析设备技术状态管理实绩,向同时分析管辖设备生产效率、效益上面转变。通过强化效率教育和过程监督,实施阶段性的效率与绩效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找到管理效率与效益的最佳平衡点;三要提升理念,为操作方提供良好的运输设备,来完成生产任务,是我们的“服务”。切实把握好设备技术状态,让设备操作人员放心操作设备;四要合理定位,“设备第一”思想体现在服务与服从的基础上。通过强化效率教育和过程监督,实施阶段性的效率与绩效评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找到管理效率与效益的最佳平衡点。五要满意服务,“设备第一”思想体现在服务与服从的基础上。为操作方提供良好的运输设备,来完成生产任务,是我们的“服务”。切实把握好设备技术状态,让设备操作人员放心操作设备。针对70T、60T框架车设备运输效率低下的现象,我们将会同设管室和汽车大队进行专题研究,一方面在扩大72T框架车作业范围上做文章,另一方面与设管室研究和探讨,提高设备使用经济性与可靠性;根据60T索埃勒车改造计划,要充分作好现场调查,合理分析在用车的使用稳定性和技术的可靠性,提出所需功能和技术,鼎力配合做好第一台德国改造车。

我们将牢牢抓住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这根弦,以管理实绩的提升和超越作为管理者创新评价的关键内容。

6、人才是**车间跨越式发展的基石。

车间根据人力资源发展的规划,将采用“重点岗位、重要对象、重视考察”的方法,进行挂职兼岗锻炼,让年轻的大学生早日岗位成才、担当重任、挑起重担。同时把人才培养同职工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让青年人才学有方向、干有信心和做有目标。以“互结对子、拜师学技”的活动方式,形成“年轻人向老师傅学技术,老师傅学年轻人的新思维”的互动学习氛围,实现优势互补,使团队永葆青春和活力。

7、8二月,车间将全面展开员工在岗再培训活动。按培训计划,实施对管理文件、标准、制度以及专业技术进行再学习,熟知内容切透精神和掌握流程,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