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6 06:54:30
序论:在您撰写政治逻辑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论文摘要]经过现代性三次浪潮的冲击以及科层制的建立,行政摆脱道德的纠缠,建立以价值中立为基础、效率为导向的发展逻辑。然而,行政并非与道德无涉,不能简约为行政技术主义。行政本身的合理性、合法性论证,不仅需要以单纯技术为基础的效率支撑,而且有赖于目的性价值的支撑,而道德始终是实现行政目的的必要条件。因此,行政必须超脱传统的发展逻辑,以正义为导向寻求向道德的回归。而要寻求道德的价值性辩护,毋宁是要建立起正义的行政制度以及呼唤公民的美德。
[论文关键词]公共行政价值中立效率现代性正义
西方主流思想家尤其是自由主义者主张:在多元文化和现代民主政治的条件下,惟有以价值中立为基础、效率为导向才是公共行政的发展逻辑。他们辩护现代实证主义哲学的“事实与价值两分”之单纯自然科学主义思维模式是保证行政发展唯一可行的方向。换言之,只有以价值中立的形式超脱伦理道德甚至一切差异性的文化价值观念的纠缠,才符合行政的发展逻辑,才能实践最有效的行政治理和赢取合法性。然而,这样的发展逻辑在价值问题上的缄默不语无法解决多元竞争的冲突,更是无法论证行政本身的合法性。行政与其说需要目的性价值,毋宁更是需要道德辩护。而我们所要探讨的主题与此关切:公共行政为何游离道德公共行政如何回归道德的目的性价值辩护?
一、溯源:公共行政的发展为何游离道德
公共行政对道德的诉求是在对官僚制甚至是传统行政发展逻辑的批判中获得肯定的。在公共行政的实践中,传统行政机械化的发展逻辑使政府效率急剧下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政府失灵”的原因之一。在此境遇下,无论是“新公共行政运动”还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皆以否定官僚制为政府重构的前提。换言之,是要通过这一批判性的否定为政府再造重塑地基。然而,对官僚制的否定,即使逻辑地符合公共行政对道德的诉求,却始终摆脱不了传统行政发展逻辑。在这一问题上,麦金太尔引领了我们的视线。他认为,现代行政发展的逻辑有一鲜明的脉络:始于启蒙时代的政治理想,中经社会改良者的抱负以及管理者的合理性证明,直至技术官僚的实践。麦金太尔所描绘的是行政发展的显性图景,然其背后却潜藏这样的论断:考据现代公共行政与道德的分离无可避免地让我们回归启蒙时代,思索先哲的政治理想,而这探究的立足点恰恰就在于政治领域。
行政实践并非与行政学的创立者们所想象的与政治全然无涉,而是扎根于政治与道德领域。即使是行政学的创立者们以“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这一二分法作为行政学的方法论开端也难以否认:行政须以政治为先导,隐藏在行政背后的政治、道德是论证行政的目的性价值的必要条件。如此说来,从政治领域抽离出来讨论行政和道德的分离问题,作为现代探讨行政问题的普遍方式,尽管可以探讨得细致入微,却未必比近代的思维习惯更为高屋建瓴。由此,探寻“公共行政的发展为何游离道德”这一命题须回归源头,分析政治与道德分离这一行政游离道德的前提。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行政是政治作为实践性的学科在技术操作上的应有之义。按照亚里士多德的阐释,政治关乎城邦这一“最崇高、最有权威、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所追求的一定是至善”…。在传统意义上,行政本身也包含追求至善这一本性。然而随着政治与道德的分离,现代行政催生以来便消逝了这种本性,此时行政在名义上已摆脱了政治。著名的解释学家列奥·施特劳斯曾断言:政治与伦理的分离具有明晰的路线图,经过始于马基雅维利、中经卢梭、近到尼采的“现代性的三次浪潮”的连续冲击,西方政治哲学及其传统已在三次危机中难以挽回地衰落。古希腊所塑造的传统哲学认为人本身是向善的,政治或者是行政本身就在于实践这种至善,所追求的价值就在于城邦的道德,道德与政治并没有被严格区分,而且两者相互纠结、支撑与印证。然而,现代性的三次浪潮对这一传统进行了釜底抽薪:“当马基雅维利以政治权力取代政治美德、卢梭以自由(权利)作为政治原则、尼采用权力意志取代国家政治本身时,在古老雅典城邦的政治生活和古希腊哲贤的‘爱智’冒险中生长出来的政治哲学,便开始从‘权力政治学’向‘自由(权利)政治学’——经过霍布斯的‘自然权利政治学’和洛克的‘财产政治学’的预制——最后到‘权力意志政治学’的蜕变。”
按照施特劳斯的诊断,政治游离道德是一个“现代性事件”,主要由“三次现代性浪潮”的冲击所导致。然而,冲击后的行政还要有能够实行价值中立、提高效率的实践性或环境性契机。政党分肥制便为之提供了这样的机遇。威尔逊的行政“价值中立”原则便是针对当时美国的“政党分肥制”,为了一劳永逸地摆脱其纠缠所做出的设置。他以完全超脱道德、政治甚至是法律领域的“事务性”来描述行政管理的领域,“它与政治的领域那种混乱和冲突相距甚远。在大多数问题上,它甚至与宪法研究方面那种争议甚多的场面也迥然不同。”恰是服从于解决“政党分肥制”这一具体问题的“价值中立”原则与韦伯的“官僚制”相结合,把道德价值从公共行政领域中彻底剔除。
由此,现代行政发展逻辑在历次的思潮碰撞中,在政治与行政的分离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理论抑或假象:行政与道德全然无涉。它试图逻辑周延地表明:效率是价值中立的必然结果,而要实现效率,惟有寻求事实与价值两分的价值中立。
二、问题:现代行政逻辑与道德之间
行政摆脱了道德、行政学脱离政治而产生毋宁是现代性事件,经过与道德的决裂以及机械论科层制的发展,公共行政尝试依据科学和技术路线寻求自身发展逻辑的理性化,逐渐构建起自己的逻辑体系。然而正当现代行政构造起自足的技术体系,准备摆脱道德飞跃发展的时候,道德的问题却又紧紧地纠缠着它,使之返回始发点。道德问题犹如现代行政背负的“原罪”,即使他们妄图遗弃,却又总是悄然复归。这一“原罪”,便成为新公共行政运动及新公共管理运动进行政府再造的突破点。尽管它们的努力无法超脱现代行政的发展逻辑,甚至恰恰表现了官僚制总体实现的结局,但阐明了行政逻辑的显性危机。对这一问题的探究迫使我们回到现代行政发展逻辑链的始发点——价值中立的问题上回复这样的追问:行政能不能彻底脱离道德的范畴?易言之,超道德的行政是否可能?
显然,价值中立本身也是一种价值观,并非没有价值立场,而是为了确保自身的价值及效率性,“超越于包括道德伦理、宗教和其他一切非政治文化价值之外的独立性,”l4追寻中立性的立场。从行政本身的建构来说,这样的立场始终是难以存在,因为行政本身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应用问题,而这正是由行政的意图和手段所决定的。行政的目的并非单纯机械性地分配资源,其作用本身潜涵着价值性的目的或关怀。尽管政府通过援引其之为社会变化的管理者的科学能力及纯粹的技术,来证明其自身的合法性和权威性的方式曾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公共行政所面临的是包括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冲突所产生的难题,单纯依靠简单的技术能否解决价值冲突上的问题已是不言而喻。单纯追求效率和中立价值的技术操作始终无法越过难以精确衡量隐性价值这一鸿沟,功利主义的困境深刻地表明了这个难题。因此,针对这一难题,法默尔不无义愤地说:“人在这种形式的合理性(为效率追求技术)中当然可以获益,但要以抛弃实质的合理性为代价。”_5因此,他建议我们应该摆脱这种困境,从后现代性而非现代性的心灵模式思考公共行政。然而,这种现代普遍理性主义规范论的视角只注意到了行政作为一种非人格的组织化、效率化的治理方式的外在特征,却忽略行政作为社会组织化生活方式的内在价值特征和精神特性。
诚然,现代行政的发展逻辑的弊端不仅仅在于先天道德论证的缺失,其具体运作机制上也反映出超道德行政的谎言。行政的体制的建构以及行政机制效能的发挥都有赖于公民的政治参与,作为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没有公民对政府行政的参与和实践,也就不可能实现全体公民对政府行政的共同认同和实践承诺。每一个具有自由意志和独立的理性判断能力的人,不会在无强迫压力的情况下认同和承诺任何外在于他自己意志认同的制度约束或规范限制。在公民对约束自己自由意志的行政机制的认同过程中,个人的理性判断和价值筛选起着关键的作用,解决不了这个关键因素,行政效率也无从谈起。然而,问题在于个体存在着差异,而且道德上的差异甚于生理上的区别。作为公民的个体在政治参与的实际进程时,不可能完全摆脱不同家庭教育、和道德理想的影响。恰好相反,这些差异巨大的非政治的因素常常深刻地影响着公民的意识和主张,乃至他们的政治选择和政治行动。在这样的矛盾中,单纯依靠技术显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反而会陷入非此即彼的困境,毫无效率可言。
如果在现代行政的逻辑中,以价值中立为出发点,仅仅为了追求科学能力的优越感和效率的提升,以单纯的手段或技术来理解行政,而与正义与非正义、善或恶、美德、至善等道德问题全然无涉,那么行政本身也难以证明其合法性和基本的效率优越。
三、回归:公共行政的道德价值性辩护
若缺少道德的价值向度,或者过度强调现代民主政治的“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而追求行政的道德无涉,那么行政的正当合法性也就成为问题。
如果我们把行政界定为以行政机关为主体,运用公共权力所实践的具有强烈组织性能的治理活动,那么公共行政如何回归道德的目的性价值辩护这一追问的实质意义就在于如何建构、论证行政权力及其运用方式的道德正当性及合理性基础,实践行政行为的道德准则,实现其价值层面上的意义。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纯粹的价值中立以及效率不可取的境域中应该遵循一种什么导向?由行政本身的内在逻辑和需求探寻,这导向毋宁是公共行政中的正义。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开篇明义:“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行政领域。作为一种制度,首要的便是在纷繁复杂的价值冲突中能有效地维护政治秩序,获得公众的认可及同意,赢得合法性基础。现代行政的发展逻辑在获得合法性方面暴露了自己的缺陷,因为合法性的奠定和维护除了依靠政府单纯的价值中立和效率之外,更多地基于政治制度本身内蕴的理性和人们对它的信念,“合法性作为政治利益的表述,它标志着它所证明的政治体制是尽可能正义的”。因此,合法性基础实际上包含着对政治秩序有效维持这一合理性评价和道德性评价中的实质正义。而正义正是合法性的内在动因。以合法性的结构视之,管理者和公众是合法性的结构载体,两者不是纯粹的单维构建,而是具有回应性的,共同使合法性呈现动态发展过程。并且随着公众价值的多元性、精神特性的差异化扩大,公民更多的是在现代民主法则的框架下,根据自己的道德判断和利益来评价政治及行政,因此对公众回应需求的满足程度成为能否赢得认可和支持的重要关键因素,而这种需求最根本的是对正义的诉求。
然而,正义要成为现代行政的新导向还必须满足这样的事实:行政虽然不能以单纯的效率为导向,但是却不能缺乏效率。以正义原则为导向是否会降低行政效率?换言之,正义导向是否排斥效率?恰恰相反,正义导向之中涵盖着最大的效率追求。“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最大的潜在的动荡因素是来自社会内部各个阶层之间的隔阂、不信任、抵触和冲突。通过对社会成员基本权利和基本尊严的保证,通过必要的社会调节和调剂,社会各阶层之间的隔阂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消除,至少可以缓解,进而可以减少社会潜在的动荡因素。”社会成员之间价值观等非政治因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以统一的观念整合人们的思想难以达成,重要的是应付这些非政治因素的渗透所采取的方式。行政的正义导向能够为公众提供平等地表达社会诉求、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不仅在行政体系自身中呼唤出有效率的行动,而且能够在它的管理对象那里,即在整个社会中激发出存在于社会成员之中的整合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潜能。”因此,正义的导向消弭了社会矛盾,增强社会成员的凝聚力,极大地激励他们的主动J眭和积极性,使政府在获得最佳的社会秩序的同时,政府从日常社会事务的管理中极大地解放出来,降低政府的运行成本,呼唤出高效率。
因此,现代公共行政应该抛弃以往的逻辑,以正义为导向。然而,以平等、正义为主张的新公共行政或新公共服务并不能真正实现正义,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对新公共行政追求正义的困境做出了很贴切的诊断:“仅仅进行机构改革是不够的。必须‘改变观点’,对当前治理模式的基础本身提出质疑,即使这些基础已经为长期的习惯所肯定。”ll。。这实际上是一个大胆的结论,意味着公共行政也和人类的治理一样处在根本的转型之中,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行政正义导向的内在需求。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这实质上潜藏着这样的论断:正义毋宁是制度的正义。以此推之,行政的正义毋宁是行政制度的正义,实现行政正义导向的关键在于行政制度本身。
行政制度是行政最为重要的规则体系。只有通过制度的安排,对有限的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公共行政才可能保持它的正义导向,才能实现良好的社会秩序。同时,也只有体现正义的制度才能成为协调社会各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才能为全体社会成员所接受并自觉遵守,否则就沦落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构建符合正义导向的行政制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考虑到行政的制度选择、制度设计和安排的正当性程度,深入研究制度的实际运作。这关涉到“制度选择、设计和安排的社会客观条件和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和环境,比如,社会的政治自由程度、公共理性程度、制度创新的资源供应、社会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责任和政治美德状况,以及特别重要的是制度选择、设计和安排与社会政治生活实践要求的契合程度,等等。”…确立行政制度的正义导向不仅是公共行政目标模式的变更,而且意味着公共行政的制度、运行机制和行为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1.培养学生自主性及研究性在网络技术条件下进行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及研究性的学习能力,使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变得更具有现实性、开放性。学生通过网络来搜寻自己所需要和补充的资料,针对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疑点进行自主学习、分析、讨论、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目的。
2.有助于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师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与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教师变为网络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群体的协作者。网络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且个性的学习空间,师生之间逐渐形成一种平等民族的合作关系,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密切,课堂的气氛也变得和谐又活跃。
二、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中职政治教学研究
1.网络技术与政治课题内容相结合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预习性的作业,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对所要接触的政治原理概念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目的是为教学成功打下扎实的基础。之后,教师便可利用网络技术来构建情境教学模式,将学生一步步引导到之前所学理论知识上,通过生动的表述方式,由浅入深进行进一步深层次的政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PPT或者视频的形式把所看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其他政治学原理结合起来,形成自我的政治原理体系,加强学生对整个政治学科的透彻了解,进而增强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探索性。
2.创新课件提高政治课的趣味性中职时期的学生往都热衷于一些时尚流行的事物,政治学科总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无聊沉闷的感觉,更难谈兴趣。此时中职政治教师就应该利用丰富的网络知识,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时事事件通过图片和视频制成教学课件传授于学生,这样在结合政治课本的前提下,学生们更乐于接受,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其次可以教学利用微信、微博、QQ等网络平台来随时咨询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继而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中职政治教学的效果,更加有效的开展中职政治的教学工作。
3.利用网络技术教学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不管任何时期,政治学科都始终贯穿在我们整个学习生涯中,由此看见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更是各位教师老生常谈的内容。教师一遍遍的强调这一观点,就是因为在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学习理论轻于实践,尤其是具有较强理论性的政治教学。这一点作为中职教师来说非常重要,而解决这一难点更是让中职政治教师绞尽脑汁。网络技术条件的产生就轻松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在课堂上老是通过播放一些时事政治,国内外新闻来联系所学理论知识,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还对学生未来就业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4.实现教师多渠道、多手段教学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网络技术与政治教学的整合,实现了声形并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一步实现了有效性的教学目的。网络技术条件下的政治教学,使得政治教学更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教师通过多渠道、多手段进行教学完成网络知识的运用与整合,更为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堂营造出一种和谐活跃的氛围,使得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掌握,这样更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同时,中职时期的学生自制能力较差,教师应该合理运用网络技术将学生的思想带动起来,进而确保政治教学工作有效合理的进行。
三、结束语
1.单一的网络平台无法适应跨媒体融合的趋势
目前多数高校已做出顺应“网络技术条件”发展趋势的举措,不断通过整合网络资源来实现德育教学工作的多元化渠道联合与信息共享,并通过开展一系列学校官方网站、校园信息论坛、网站新闻、网站咨询等宣传平台来强化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然而,其整体传播途径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与实效性,存在新闻更新速度慢、内容不充实、网页链接失效等问题,不利于德育新媒体融合的发展。
2.“微主题”的“边缘化”干扰着高校政治理论教育核心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升其核心思想道德素质是德育工作的宗旨与根本方向,无论以何种方式、途径施以教育,都不可脱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这一主流理念,然而,“网络技术条件”中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传播、开展存在明显的“边缘化”现象,过度多元化的思想价值使得核心价值理念受到了影响,学生更多的是关注社会离奇事件,发表对于热点新闻的个人偏激看法,助长了亚文化的嚣张气焰,偏离了德育工作的核心指导原则。
二、“网络技术条件”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路
1.关注网络舆情变化,实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追求新潮流与新思想,充分展现自我个性化理念是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思想表征,然而他们热情、开放的学习态度并不较多地体现在课堂上,相反在“网络技术条件”中微博、微信、QQ以及来往等网络媒介中却大显身手,其主动性在网络传播渠道中得到了充分发挥,这就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优良契机与可能,需紧跟时代潮流,通过不断关注大学生微信、微博信息来进一步把握其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及时通过分析、定位学生关注的某些网络资源、网络视频来对其进行必要引导,以此达到更深层次上了解施教对象心理动态,加强德育工作预见性与针对性的目的,通过网络互动讨论分享,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思想价值理念。
2.提高新媒体应用技能,增强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的网络育人能力
“网络技术条件”德育工作教育媒介的不断发展为高校政治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网页浏览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学生发展的刚性需求,德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查询相关新闻知识信息,并且还要掌握最新4G手机与平板电脑的功能和用途,及时学习各种手机参与互动活动以及最新音乐、视频下载技能,认真掌握学生最新社交网络平台、论坛、评论等互动平台思想,以跟上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为此,高校可针对德育工作者开展相关培训指导,以全面提升政治理论队伍的实践操作水平与技能。
3.健全新媒体监管制度,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网络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且个性的学习空间,师生之间逐渐形成一种平等民族的合作关系,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密切,课堂的气氛也变得和谐又活跃。
2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中职政治教学研究
2.1网络技术与政治课题内容相结合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预习性的作业,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对所要接触的政治原理概念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目的是为教学成功打下扎实的基础。之后,教师便可利用网络技术来构建情境教学模式,将学生一步步引导到之前所学理论知识上,通过生动的表述方式,由浅入深进行进一步深层次的政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PPT或者视频的形式把所看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其他政治学原理结合起来,形成自我的政治原理体系,加强学生对整个政治学科的透彻了解,进而增强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探索性。
2.2创新课件提高政治课的趣味性
中职时期的学生往都热衷于一些时尚流行的事物,政治学科总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无聊沉闷的感觉,更难谈兴趣。此时中职政治教师就应该利用丰富的网络知识,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时事事件通过图片和视频制成教学课件传授于学生,这样在结合政治课本的前提下,学生们更乐于接受,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其次可以教学利用微信、微博、QQ等网络平台来随时咨询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继而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中职政治教学的效果,更加有效的开展中职政治的教学工作。
2.3利用网络技术教学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不管任何时期,政治学科都始终贯穿在我们整个学习生涯中,由此看见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更是各位教师老生常谈的内容。教师一遍遍的强调这一观点,就是因为在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学习理论轻于实践,尤其是具有较强理论性的政治教学。这一点作为中职教师来说非常重要,而解决这一难点更是让中职政治教师绞尽脑汁。网络技术条件的产生就轻松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在课堂上老是通过播放一些时事政治,国内外新闻来联系所学理论知识,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还对学生未来就业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2.4实现教师多渠道、多手段教学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网络技术与政治教学的整合,实现了声形并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一步实现了有效性的教学目的。网络技术条件下的政治教学,使得政治教学更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教师通过多渠道、多手段进行教学完成网络知识的运用与整合,更为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堂营造出一种和谐活跃的氛围,使得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掌握,这样更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同时,中职时期的学生自制能力较差,教师应该合理运用网络技术将学生的思想带动起来,进而确保政治教学工作有效合理的进行。
3结束语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已取得丰硕成果,但由于师资水平、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等因素,造成高职人才培养尚存在着系统偏差,致使社会企业用人单位缺乏大量的网络技术专业的蓝领人才,而另一方面却是高职院校中众多的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难以就业。这一偏差致使我国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就业市场严重脱节,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导致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由于操作能力差、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等实际培养效果与市场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存在很大差距,致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很难满足社会的要求。
(1)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存在问题
特别是实践教学内容、所占比重以及教学形式等需要改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课程内容缺乏弹性,合理的选修课目设置较少或是缺失,学生不能根据自己意愿、爱好选修课目。
(2)对高职网络技术型人才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技能型网络人才不相适应。
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训练强度不够,学生对网络技术的理解、操作及创新能力不够;在职业素质教育方面,如团队精神、开拓精神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培训,因而造成与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相脱节。
(3)现有的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教学中过多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训练相对不足,学生实际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课程内容滞后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价值较小,实训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就业中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而失去就业机会。当前,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育模式中主要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方面是参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带有浓重的本科教育痕迹,或是对本科培养方案的简单缩略;另一方面是参照中职教育培养方案,过多强调实践操作而忽视基本的、必要的理论学习,致使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可持续性学习能力不强。通过对众多高职院校办学情况和市场对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表明,现有的沿用本科模式的专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育模式中的这两种极端倾向均将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且也制约了网络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
2职业资格证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就业方面有完善的国家资格框架支撑。这个国家资格框架既规范就业市场、监督劳动就业行为,也约束高职院校规范培养人才的行为。我们国家也日益重视职业资格证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当前,职业资格证书在我国各个行业的认知度不断提高,在就业市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职业资格证书已开始发挥“就业通行证”的作用,成为学生提高就业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2.1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职业教育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深化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对于既有较强实践能力又有较好理论基础的高级应用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这就决定了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育必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把实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作为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2.2以能力为本位的双证书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使毕业生能更好地就业,职业资格证对于高职毕业生而言是必备的。职业资格证书在高职学生就业中分量越来越重,是学生就业的基石,在高职教育中实行专业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高职教育中重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尤为重要。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行“双证书”制度的目的在于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能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就业岗位要求紧密配合,能更精确、更直接地适应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教育模式,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内容相结合,调整教学计划使之与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相适应,形成学历证书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校和学生的认同是判定高职院校办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要符合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既是高职院校发展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才就业市场的客观需求,更是就业导向呼唤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需求。在高职院校提倡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加强高职网络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应该成为高职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为此可以在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认真做好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工作,进一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2)在教学实施中尽可能将网络技术专业课的教学大纲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融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此外还要根据证书考试的要求进行全方面的技能训练,以使学生在专业实践方面得到锻炼。
(1)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能适应实际生产、提供服务和管理基层的高层次实用型、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社会用人单位需要能工作、生产和操作在第一线的技能型、操作型人才,因而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育就应面向基层、面向用人单位,培养既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工作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2)以职业能力为定位,突出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育特点。
社会对高职毕业生最突出的要求就是具备职业技能及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育方向应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立足于从岗位职业的要求出发,准确定位,确定课程体系主线,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使学生更好地就业。坚持双证书教育模式,在人才养方案中融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帮助学生增强实训能力,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3)增加选修课,突出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否成功,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就是衡量其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及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高职教育不是格式化教育,而是职业导向性教育,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企业和学生特殊要求来增加选修课程的范围和比重。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可根据将来想从事的职业方向或自己的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选修,让每个学生有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以此实现高职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多样化的要求。
(4)增加实践教学比例,使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
关键词:ASON总体结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应用演进策略
引言
随着IP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高,同时由于IP业务流量和流向的不确定性,对网络带宽的动态分配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为了适应IP业务的特点,光传输网络开始向支持带宽动态灵活分配的智能光网络方向发展。在这种趋势下,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应运而生。ASON网络是由信令控制实现光传输网内链路的连接/拆线、交换、传送等一系列功能的新一代光网络。ASON使得光网络具有了智能性,代表了下一代光网络的发展方向。
ASON的主要优点有:动态地分配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快速的在光层直接提供用户需求的各种业务;降低了运营维护费用;高效的网络管理和保护技术;便于引入新业务。
一、ASON的总体结构及关键技术
在ASON得分层体系结构中,ASON由传送平面(TP)、控制平面(CP)、管理平面(MP)组成。三个平面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传送平面负责在管理平面和控制平面的作用下传送业务;控制平面根据业务层提出的带宽需求,控制传送平面提供动态自动的路由;管理平面负责对传送平面和控制平面进行管理。
ASON的最大特色是引入了控制平面。控制平面是ASON的核心,主要包括信令协议、路由协议和链路资源管理等。其中信令协议用于分布式连接的建立、维护和拆除等管理;路由协议为连接的建立提供选路服务;链路资源管理用于链路管理,包括控制信道和传送链路的验证和维护。
控制平面的核心功能是连接控制功能。在ASON中,连接不再是全部由管理层控制实现的固定连接了。它有三种类型的连接:交换式连接(SC),永久连接(PC)和软永久性连接(SPC)。控制平面的另一关键技术是网络拓扑和资源的自动发现。主要包括自动邻居发现(NDISC)和自动业务发现(SDISC)。自动邻居发现协议是要解决光网络中对新增节点的自动发现以及处理问题。而自动业务发现是要解决对新发现的节点的业务功能的确认问题,通过业务发现,相邻网元能够了解每个网元提供的业务和确定可选的接口。
信令、路由和资源发现是实现ASON的三大关键技术,而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实现光网络智能化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一旦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光网络智能化的进程将向前迈出关键的一步。
二、ASON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ASON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和实际应用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国际和国内的ASON标准化方面有了显著进展,ASON产品逐步趋于完善和成熟,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了ASON网络的试验和建设。
负责ASON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国际标准组织包括国际电信联盟(ITU-T)、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以及光互联论坛(OIF)。ITU-T是从整体结构的角度研究智能光网络。它提出了ASON的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以及信令、路由、自动发现等系列建议,还对保护恢复、连接允许控制、管理平面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目前,ITU-T的研究方向是继续加强G.8080,逐步解决多层的呼叫和处理问题,解决多层情况下的路由和信令问题;在信令方面,主要针对呼叫和连接分离情况下的信令流程,研究信令流程对控制平面的可靠性、业务优先级、重路由、保护和恢复等方面的支持;在路由方面,主要考虑控制平面对路由互联的策略、路由和保护恢复方面的问题以及多层的路由问题;在自动发现方面,对ECC发现消息格式进行扩展,提供层邻接发现的附加程序。IETF的主要工作是定义用于智能光网络的控制协议。它提出了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的一系列标准草案,包括信令协议(RSVP-TE/CR-LDP)、路由协议(OSPF)、链路管理协议(LMP)等。目前,IETF正在讨论有关链路管理(LMP)、基于GMPLS的网络保护恢复以及域间路由等方面的标准草案。OIF主要关注的是IP客户端,OIF已经规范了智能光网络的用户接口(UNI),用于各光网络节点互连的网络接口(NNI)尚在进行当中,E-NNI有了一个初步的定义。目前,OIF一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完善UNI2.0,包括连接和控制的分离问题、多样性路由的双归属问题、无中断的连接调整操作、1:N的信令保护、对以太网业务的支持、对G.709接口的支持以及UNI接口的发现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OIF还将进一步完善NNI1.0,完善E-NNI接口的标准化工作。
我国的主要电信运营商对ASON技术投入了极大的关注,积极开展了相关技术研究和经济性分析,并着手ASON网络的规划和建设。目前,ASON组网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接口规范不完善,无法实现多厂商设备的混合组网;域间保护恢复技术还不成熟;支持UNI的客户设备较少等。这些问题有赖于标准的不断完善和产品的不断成熟。
三、智能光网络的演进策略
智能光网络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突出的优势,是构建新一代光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根据自身业务和网络发展需要,合理的引入和开展新业务新运营模式,逐步向智能光网络演进;要保证与原有网络设备的良好兼容和业务的平滑过渡。
目前我国已经投入巨资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SDH和WDM网络,它们承担着的骨干网络的信息传送任务,这些网络不具有智能。鉴于此种情况,在发展ASON网络的策略方面,可以采取分两步走的方式::
第一步:在现有网络中引入智能光网络集中控制系统,向外提供标准的UNI接口,实现流量工程和带宽按需自动配置。可以在现有光传输网的层面选择几个核心大节点配置大型交叉连接系统,这种方式可以首先屏蔽现有网络的多厂商环境,构建一个基于网格状网的灵活、强大的智能核心层,或者保持现有传输网不做变动。第二步:待智能光网络技术,特别是NNI信令协议最终实现标准化,例如GMPLS/G.ason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可以在网络中建立信令机制。对于传统网络的带宽配置仍可以继续由集中控制系统来实现。可以说未来两种方式将并存,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全网的端到端配置。如果最终全网实现了GMPLS/G.ason,网管系统将演变成网络资源的管理监控系统和业务的政策服务器,提供诸如网络性能,故障处理和资源监控等功能,将继续在未来智能光网络中发挥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市场的迫切需求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ASON技术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光传输网的体系和功能,为光网络的发展带来一个质的飞跃。然而,ASON从一个概念发展到成熟应用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相关组织加快研究,尽快完善ASON标准,需要设备厂商生产出成熟可靠的产品,需要运营商谨慎、积极地探索网络的应用。随着ASON标准化进展的加快和ASON设备的进一步成熟,ASON即将步入实用化阶段。现有光传输网向ASON网络演进是光网络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成熟,ASON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健学,智能光网络及其研究进展.
[2]徐云斌.ASON标准化研究进展.
[3]王丽霞.2005年ASON技术发展总结.
[4]智能光网络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关键词:《尘埃落定》;民俗文化;民俗特征;价值
随着作家本土文化意识的觉醒和作家创造力的多元发展,在现当代文学中涌现出了彰显本土地域文化的作品。文学作品因其创作背景、民俗文化、生根土壤的迥异而被烙上了地域的烙印。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学作品,但同时也使进行彰显本土地域文化作品创作的作家们带上了地域的标签。以莫言为代表的山东作家群,以山东为创作的土壤,在文学作品中展现出了齐鲁文化的特征。以路遥、柳青、魏纲焰、实为代表的陕西作家群,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了鲜明的儒家文化色彩及顽强的生命力。他们立足于陕西农村,创作出了大批具有陕西乡土气息的小说,例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作品皆在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藏族作家阿来、扎西达娃为代表的藏域作家群,因其对汉、藏文化的通透,为未曾涉足藏域的汉族读者诠释出了藏族的异域风光:森严的土司制度、呼风唤雨的喇嘛、顺从的奴隶、阴冷的官寨等,如阿来的《尘埃落定》。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作者增添了了较多的藏域民俗文化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底蕴,最终使其成为一部极富民俗风情的佳作。
一、《尘埃落定》中的藏域民俗
民俗文化早具有地域性的特征。谈及阿来及其作品《尘埃落定》时,笔者不禁联想到了神秘古朴的藏域文化、传统特殊的藏域民俗、富有异域特色的藏域风情。本论文将从小说《尘埃落定》中的民俗事象中来深刻体会小说中鲜明的民俗文化特征。
《尘埃落定》的故事背景为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当地实行土司制度,该种制度下,土地及当地人民由土司世袭。麦琪土司是其中之一。麦琪土司拥有广阔的土壤,宏大的官寨及众多的家奴。官寨属于土木石结构的建筑,一般修建五层,高达20米左右。在官寨生活的人,根据身份地位的不同,居住在不同的楼层,土司及其家眷住在第三层,每层都设有很多房间。同时,各楼层还设有木质的走廊,方便人们往来、通行。在走廊上还设便于通风、遮阳的木窗。麦琪土司有两个儿子,被视为土司继承人的大少爷及天生愚笨的二少爷。作为土司继承人在家族管理、领土斗争、战略方针等方面则有较大的发言权及决策权。在土司制度下,人一出生便分出了贵贱。土司对于当地生活的百姓具有绝对的支配权,甚至还可以买卖。在土司眼里,家奴即是牲口,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待,甚至还专门设立了行刑人,处罚触犯土司制度的百姓。
在土司制度的统治中,在一般情况下,婚嫁习俗遵循“门当户对”的准则、遵循妻凭夫贵的原则。傻子二少爷十三岁便有了内侍桑吉卓玛,而当内侍桑吉卓玛爱上了银匠曲扎时,她为了获得婚姻的自,不惜以自身的身份地位为代价,由以前地位较高的内侍沦为地位低下的厨娘。而麦琪土司的二太太,是出生于汉族的,而其婚姻是起始于她被商人作为礼物送给麦琪土司,这是多么的富有悲剧色彩!就连贵为茸贡土司女儿的塔娜也成为了婚姻的牺牲品,为了母亲权力的延续,为了为母亲换取可以度过难关的粮食,嫁给了天生愚笨的傻子二少爷。
在《尘埃落定》中所描述的康巴地区,手工技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小银匠曲扎就凭借着其精妙的手工技艺博得了土司的厚爱,及少女的芳心。傻子二少爷的内侍桑吉卓玛被曲扎精妙的手工技艺所吸引,并最终心生爱慕之情。为了组建为人们所认同的婚姻,不惜放弃了地位较高的内侍的身份,屈身为满脸锅灰的厨娘。足以见得,土司制度下,手工艺发展已到了较高的水平。因此,体悟那一时期的民俗文化方能领会故事中的人情美。
二、《尘埃落定》中的民俗文化特征
1、官寨象征着符合礼数要求的意象
官寨是四十年代康巴地区的民居最有特色的建筑。它采用封闭的构造,将自己的居所、院落一层层的包围起来,从这一点就体现出了农耕时代的特征。官寨属于土木石结构的建筑,一般修建五层,高达20米左右。各楼层还设有木质的方便人们往来、交流的走廊和遮阳、通风的木窗。在官寨中生活的人,也依据尊卑之序,根据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居住在不同的楼层。土司及其家眷住在第三层,家奴则住在底层。在《尘埃落定》中,麦琪土司及其家眷一同居住,二少爷的内侍桑吉卓玛在与银匠曲扎成婚后也同其一起居住了。这种以家为单位进行居住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血缘关系的注重。而按照尊卑之序来居住在不同的楼层则体现出了土司制度下,人们对于礼数的重视。因此,在《尘埃落定》中,民居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成了展现人们身份尊卑、表达人们思想的事物。
2、妻凭夫贵的婚嫁观念
婚礼在土司制度的统治中,在一般情况下,婚嫁习俗遵循“门当户对”的准则、遵循妻凭夫贵的原则。傻子二少爷的内侍桑吉卓玛为了获得婚姻的自,不惜以自身的身份地位为代价,由以前地位较高的内侍沦为地位低下的厨娘。而身份的麦琪土司的二太太,也因被商人作为礼物送给麦琪土司,摇身一变成为土司太太,其身份地位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了身份尊贵的“上等人”。由妻凭夫贵的婚嫁观念可以体现出土司制度下,男人是至高无上的地位,女人就如同男人的附属物一样,不能自我主宰命运,充满着悲剧色彩。
3、手工技艺是社会生活水平发展程度的象征
手工技艺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尘埃落定》中所描述的康巴地区,各个土司都得以繁荣发展,土司们生活的奢靡而又富足。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唤醒了人们更广泛的追求,追求更加有品质的生活。因此,手工技艺在此刻得以空前发展。
而具有手工技艺的人也广受欢迎。小说中小银匠曲扎就凭借着其精妙的手工技艺不仅博得了土司的厚爱,还得到了少女的芳心。傻子二少爷的内侍桑吉卓玛被曲扎精妙的手工技艺所吸引,并最终心生爱慕之情。并不惜放弃了地位较高的内侍的身份,屈身为满脸锅灰的厨娘。而由银匠手工技艺得以发展的现象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生活水平较高,人们有发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三、《尘埃落定》中民俗文化的价值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实践,而民俗文化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作家本土文化意识的觉醒和创造力的多元发展使其民俗化创作倾向也愈发明显。而在感悟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去解读小说内容,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
1、现代文明的引入以及旧文明的衰落传递着土司制度瓦解的信息
《尘埃落定》中,作者以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四川西北部阿坝地区为叙述背景,通过麦琪土司由盛转衰的家族史,揭示出了土司制度下人们的真实生活图景,展现了阿坝地区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小说中介绍了土司规模宏大、戒备森严的官寨及在官寨中,人们根据自己的身份高低如何来居住,而这一现象在中国的发展史中是普遍存在的。手工技艺、、婚丧嫁娶、家庭文化等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再现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然而,在《尘埃落定》中,我们目睹了土司制度下,繁荣昌盛、生机勃勃、手工艺技术高超、开采挖掘技术纯熟的景况。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传播梅毒的唱戏班、种植鸦片等现象。而梅毒的传播及鸦片的种植预示了汉文化的入侵。这一方面突出了藏文化的衰落,另一方面预示着现代文明的来临,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时代在不断发展,旧事物即将被新的事物所取代。作者把《尘埃落定》中土司制度的残酷、腐朽、落后展现的淋漓尽致,预示着土司王朝即将覆灭。《尘埃落定》犹如一部史册,向我们讲述了土司制度发展与衰落。因此,细读《尘埃落定》的民俗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
2、民俗文化事象融入小说中,增强了可读性及趣味性,彰显地域特色、人物个性
《尘埃落定》是一部描述上世纪四十年代康巴地区土司制度发展史的小说,作者阿来把这大变革浓缩展现在麦琪土司家族中。《尘埃落定》的民俗描写,使得小说事件得以自然发展,还有助于引导读者理解故事情节,通透故事内涵。在《尘埃落定》中,作者引入了一系列民俗事象:官寨、婚俗、手工技艺、诅咒、等,这使得小说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增强。同时,作者还善于捕捉典型事件以及典型人物的描写。《尘埃落定》中,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来推进故事发展,如内侍桑吉卓玛爱上曲扎、汪波土司的诅咒、翁波意西的预言等。同时,作者还善于通过典型人物来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在《尘埃落定》中作者基于对于人物语言、言行、心理深刻的领悟,及对生活中的民俗事象的把握,使得人物大多刻画的有血有肉、逼真形象。作者阿来在突出人物性格时,融入了民俗材料,使人物刻画的生动饱满、鲜活有力。傻子二少爷是作者阿来在小说中着力刻画的人物。麦其土司二少爷与生俱来在语言、行为上表现出的“与众不同”,让所有人都把他当作傻子对待,把他当成同情的对象。傻子二少爷便生在一个未受土司制度约束、规范、调教的环境中,让他的心智得以自由、无忧无虑的成长。也许正因为二少爷从小生长在了一片未受土司制度调教的净土才造就了他日后的大智慧。在大少爷用武器扩充领土,在边界建立战争的堡垒时,傻子二少爷却选择建立开放的商贸市场,用智慧赚取了金钱和拥戴。在各位土司还在畅享奢靡、堕落的土司生活时,傻子二少爷却预感到了土司王朝的覆灭,请来了唱戏班,为各位土司筹划了“土司们最后的节日”的聚会。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2]黄书泉.论《尘埃落定》的诗性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