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保健服务论文范文

时间:2022-03-14 04:07:59

序论:在您撰写保健服务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保健服务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商业存在;贸易壁垒

与传统中医的诊疗服务不同,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更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和优势,容易为东道国成员所接受,因此,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是中医药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在市场准入方面遭遇了诸多贸易壁垒。

一、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概述

(一)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模式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的提供模式主要有四种: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中,其服务提供模式往往不是单一的。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商业存在日益成为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贸易的主力军,成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在海外得以长久存在的主要战略支撑。

(二)市场准入面临的非关税壁垒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是指一国允许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进入本国的条件、门槛和制度。由于服务贸易的无形性,一国为保护本国的服务市场,通常会采取一些非关税壁垒措施,消除或降低对本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的限制。

(三)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民众对养生保健开始越来越关注,再加上国际上“回归自然”浪潮的兴起,中医养生保健在世界范围内正备受瞩目。现阶段,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在商业存在模式下有以下特点:1.服务机构数量有限: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是传播中医保健服务的有生力量,但是目前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数量有限,能够走出国门的中国养生保健服务机构更少。规模相对较大,如瑞士莲福中医药集团,在瑞士和美国开设了21家连锁医疗中心,开展针灸,推拿服务,并创建“联中药厂”为其所属诊所提供重要保健品和养生药茶。这样的机构并不多见。2.从业人员输出规模小:近年来,世界中医学联合会和瑞士中医集团、洛桑中医诊所、欧洲中医基金会以及阿曼苏丹国开展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等开展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建立了一些长期合作关系的中医人才派出渠道。总体上,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从业人员输出规模较小。

二、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壁垒问题

服务贸易的无形性和不可储存性决定了其壁垒表现形式只能是非关税壁垒,一方面是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在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对从业人员资质及其跨国执业方面的法律规制。

(一)市场准入壁垒

以澳大利亚为例,目前澳大利亚有5000多家诊所,其中中医诊所比较少。中医保健、针灸等是西医从业人员的辅助治疗方式,目前有3000个西医诊所内设立针灸治疗项目。澳洲政府近年来通过语言、专业对中医、针灸师开始启动注册,限制了相关保健医师从业资格,影响了一些中医诊所的正常营业。

(二)从业人员市场准入壁垒

1.澳大利亚对中医养生从业人员市场准入限制:作为“补充医学”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近年来在澳大利亚受到了一定限制。据统计,澳大利亚约有4500名针灸、中医师,虽然中医针灸服务在澳洲已经被广泛认可,但是自2012年7月1日开始,澳洲通过对境内的中医、针灸师颁发许可证来限制医师的行医范围和对象,这使得近90%中医难以在澳洲独立行医。澳洲医学会对上千名会员统计,目前通过注册者仅为13%,有条件注册者为87%,其中限制注册者为25%。对中医、针灸师的法律限制将阻碍中医养生保健从业人员在当地医院、诊所的执业。2.美国对中医养生从业人员的市场准入限制: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在美国是补充和替代医学(以下简称CAM)。近年来,美国接受CAM治疗人数正逐年增加。据调查1997-2002年5年间,CAM疗法呈稳步增长趋势,最长用的有肌肉松解疗法(14.2%)和按摩疗法(7.4%)。随着中医保健在美国市场的不断升温,美国各州开始针对中医保健医师的从业资格进行一定考核。目前美国50个州中有44个州对针灸师通过按期完成继续教育学分的方式颁发针灸执照。美国成立的东方医学资格认定委员会,对相关中医保健从业人员资格进行认定管理。这些管理活动对中医养生保健从业人员构成了间接限制。

三、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壁垒在GATS框架下的分析

在GATS框架下,服务贸易的两道关卡是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两者联系紧密,市场准入是适用国民待遇的前提,国民待遇又是市场准入的保证。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主要是“开业权”和服务提供者资格的问题。

(一)市场准入

在商业存在服务模式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壁垒主要表现为限制服务机构设置和限制服务提供者资格及流动等。前者主要表现为设置较高的门槛或限制开业权等。这种壁垒涉及到养生保健服务提供商在本国的存在及允许参与的程度;中医养生保健外籍雇员市场准入方面的壁垒主要为对从业人员入境手续和就业许可方面的限制等。为了减少贸易壁垒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GATS限制成员方在服务贸易中设置市场准入方面设立壁垒。市场准入在GATS并非一般性义务,而是根据承诺表承担特定的义务。具体到健康保健服务领域,一成员方在市场准入方面所做的承诺,涉及到该成员方是否允许其他成员的健康保健服务和服务提供者进入本国服务市场及进入程度问题。合法管理与市场准入壁垒有时候难以区分,构成市场准入的主要障碍。非关税壁垒通常规定在各国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性法规之中,并且经常以合法管理的名义出现。以澳大利亚为例,对中医保健服务人员进行从业资格管理,影响到了从业人员的正常执业。看似合法的管理措施,使得近90%中医难以在澳洲独立行医。如此大比例中医保健从业人员的失业,也很难说不是澳洲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从业人员设置的贸易壁垒。

(二)国民待遇

与市场准入相同,国民待遇也不属于GATS成员国的普遍义务,而是特定义务。各成员国须在自己承诺开放的健康保健服务部门中给予外国保健服务和保健服务提供者以国民待遇。国民待遇方面的壁垒主要体现为服务主体进入一国市场后采取的限制措施。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领域,表现为对保健服务从业人员的歧视性措施。例如,征收更高的税费,以及对外籍保健从业人员要求更高级别的专业证书等。

四、减少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壁垒的对策

(一)加强国际谈判减少壁垒

推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减少贸易壁垒是关键。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在GATS框架下,扩大各国具体承诺义务来限制健康保健领域壁垒,另一方面也可以寻求国际法方面的保护,通过国际条约保护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1.通过谈判扩大成员方具体承诺:按照GATS的规定,一个成员对市场进入的具体承诺,均需经过谈判,逐项列入“具体承诺表”中。具体承诺是成员方按不同的服务提供方式,就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及其他影响服务贸易的措施,在服务部门或分部门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所做的承诺。例如,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主体资格的认定方面,鉴于实践操作中承认服务提供者资格的复杂性,如涉及保健机构从业许可证、营业执照以及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等问题,GATS规定可通过双边或多边协议解决或成员自行单方面宣布完成。因此,在GATS框架下,加强成员各方之间的双边或者多边谈判,有助于确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主体资格的统一标准,扩大各成员方在中医养生保健主体市场准入方面的承诺义务。2.通过谈判加强国际立法:中医养生健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需要在国际法律层面予以支持和保护,可以通过签署多边国际条约、诸边国际条约或双边国际条约实现。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与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密切的贸易和投资关系,签订了大量的双边、诸边贸易和投资条约。我国各主要相关部门有必要在国际重要谈判和条约中,有意识地通过条件互换或其他形式,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进入其他国家开辟合法通道。

(二)积极推进中医养生保健国际服务标准建设

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减少各国在市场准入方面的壁垒,需要有一个国际通行的服务标准。“明确、统一、确定、可验证”的服务标准,成为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我国国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级标准体系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企业应团结一致,推动有关国际标准的出台。此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中国中医养生保健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当积极参与中医养生保健国际标准体系的制定,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建立国际标准,消除分歧。“一带一路”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国际谈判和标准制定带来了契机。在中国与澳大利亚、匈牙利等国的双边谈判中,签订了新的中医药合作协议;通过各国谈判协商,国际标准化组织《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的国际标准。中医养生保健国家管理机构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到各国及区域间的双边及诸边谈判中去,为确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努力。

综上所述,在商业存在模式下,解决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法律问题,需要中医药界和法律界、政府和民间、外交和经济部门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作者:杨逢柱 王 芳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喻文迪.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世界中医药.2009(2).

[2]黄建银.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战略选择的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医药国际服务需求曲线模型.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12).

[3]司富春、宋雪杰、高燕.我国中医养生保健发展的现状及思考.中医研究.2013,26(7).

[4]刘薇.WTO对法律服务贸易的规制及中国应对.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0.

[5]木泉.中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第2篇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逐步改善,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妇幼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口素质、保障妇女儿童身体健康等国计民生政策上担负着重要职责,妇幼保健机构要满足妇女儿童长期、连续管理和健康追踪指导服务需求,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平台建设必不可少。既往妇幼保健服务不具备健全的县、乡、村三级信息适时传输、互通共享能力,依靠单一手段进行信息沟通、手工抄报转送,受地域、交通、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因素限制,系统保健率、信息漏报率、统计正确率不能得到保障,保健服务质量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监督,甚至不具备深入监督管理的能力或监督管理措施无法落实,造成妇幼保健服务质量低下,服务对象对妇幼保健服务的认知度低、信赖度差、依从性不足,限制了妇幼保健服务质量的提高,降低了妇幼保健与时俱进的发展动力。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适时引入,互联网平台的快速传输,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为改善基层妇幼保健服务现状,打破桎梏,寻求发展,郏县妇幼保健院自主规划建设了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设应用可实现妇女儿童保健建册登记、孕期健康检查、高危登记管理跟踪、产前诊断评估及结果追访、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健康检查、儿童发育评估、高危儿管理等工作的全程电子化和自动化[1],使区域内健康档案信息采集、上传、存储、分析、反馈和评估功能得到共享,为妇幼保健管理工作提供了便捷、有力的工具。同时,该系统也是增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规范妇幼保健专业技术和信息报告行为的重要手段,并且逐步完善对国家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管理功能。

2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规划和功能设计

2.1建设背景

根据国务院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计委)要求,各地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手段,对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各阶段所发生的业务、管理等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分析、传输及交换,从而为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信息服务。

2.2建设定位

郏县妇幼保健院按照国家信息标准开发建设的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着眼全局,纵向涵盖县、乡、村三级保健服务网络,横向跨越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2],以人为本,以服务群众为目的,以统筹协调、突出重点、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原则。

2.3具体做法

对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各阶段所发生的业务、管理等数据及流程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和开发适用于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保健机构使用的系统软件。

2.4建设内容

本系统通过建立妇幼信息平台,架设以免费婚检、妇女保健登记、孕期健康检查、产前诊断评估及结果追访、产时服务、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保健登记、儿童健康检查、儿童发育评估、高危登记管理跟踪等为链接的系统化信息网络[1],及时将各项服务信息进行收集、传输、整理、分析、反馈、统计,实现进一步简化和优化服务流程,方便随时查询,准确掌握县、乡(镇)、村三级妇幼保健服务情况,规范服务技术,充实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流程,保障服务质量,提高妇女、儿童系统化管理水平和健康知识知晓率。

2.5功能设计

实现每个医生可以通过办公电脑、也可以通过手机上网进入妇幼信息平台个人操作账号,将各个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随时随地录入系统中进行存储、传输、分析,以便共享使用[3]。最大程度地满足乡村医生手持移动终端记录每次服务的便捷需求,极大改善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监督指导不到位的被动局面。同时,该系统还具备对各种高危数据和健康评估的监测数据,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提取的功能,对异常数据能够进行实时提醒,杜绝医生因个人失误造成服务数据的失真,避免纸质媒介登记操作可能造成的疏漏,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3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1业务方面

3.1.1婚前保健管理:从免费婚前健康体检开始,将体检对象的身份信息、健康状况录入婚检信息管理子系统中,通过子系统自动分类过滤,将相关疾病的信息转送给围产保健子系统及其他临床治疗子系统,接到信息的子系统针对病人的病情进行个案追踪随访,并提供婚后、孕前保健知识及叶酸补服健康知识宣教,提供延伸服务和健康指导。3.1.2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系统管理包括早孕建卡、产前检查(孕产妇保健体检至少有5次以上电子信息记录)、高危妊娠专案管理、住院分娩、产后访视、产后42天检查等。围产保健医生把保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每次体检的详情录入围产保健信息管理子系统中,系统根据下次预约检查日期提前3天向服务对象自动发送体检时间和体检项目手机短信,开通健康体检提醒服务,此项功能替代了专人负责查找保健手册电话预约随访的工作,有效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保健就诊人次,为保健项目辅助检查的开展提供了更大的

宣教指导空间。同时系统具有的高危、异常数据实时提醒功能,使高危孕产妇的筛查更为全面、彻底,分级管理更加具体,转诊和随访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产科医生进入产时服务信息管理子系统中,根据孕周自动筛选服务对象,开展产前宣教指导、电话预约服务,提高保健对象的住院分娩率,及时发现产科并发症,降低产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产妇住院后,产科医生可提取服务对象的系统围产保健信息转入住院子系统中,接诊医生通过查询服务对象围产保健的详细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了解产妇孕期的相关情况,更加系统、全面掌握产妇生理和病理表现。产妇分娩时,产房医生将分娩信息及时补充到产时服务管理子系统中,系统按照设定的产后体检日期(包括产后7、28、42天)提前自动发送手机短信提醒,有效提高了产后体检率,降低了产褥期发病率。3.1.3儿童保健管理:儿童系统管理包括新生儿42天健康检查、“四二一”体检、体弱儿专案管理等。儿保医生在儿童保健子系统中可自动筛选新生儿信息,根据出生日期分段,开展相适应的新生儿保健项目服务手机短信预约,参加儿童保健服务的对象,通过儿童保健信息的补充和完善,建立电子化儿童保健档案,系统根据年龄段自动分类筛选服务对象的服务项目,提前1周发送手机短信预约提醒服务,便于儿童家长及时安排儿童体检事宜,深入了解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的意义及参加系统保健的必要性,提高了0~6岁儿保建卡率和系统保健率。异常数据实时提醒功能,使高危儿、体弱儿的筛查更为及时,分级管理更加具体,转诊和随访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有效控制了高危儿、体弱儿的发病率。 3.2管理方面

3.2.1实现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相融合:郏县妇幼保健院把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与基本公共卫生其他项目模块进行功能融合,该系统就成为功能完善的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它能够分类抓取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的宏观调控数据,使各类服务项目的管理数据查询和统计更为方便、快捷和准确,信息报送、传输更为及时。3.2.2简化了绩效管理与考核流程: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兼容整合,即确保了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又实现了全区域内各医疗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一体化管理。管理人员只要通过计算机妇幼信息平台加强对每个服务项目的随访和质控,就能随时准确掌握每个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妇幼保健服务项目工作,哪些项目做没做,做多少;甚至每个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每个阶段的服务详情,到最终每个卫生院、每个村卫生室,依据项目工作的权重分值,应拨多少公共卫生经费等都一目了然,绩效考核既轻松又科学。既往卫生局组织考核组对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的人工查询传统方式,得以直接在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统计、核算、管理,考核单位只要对发现的问题定期监督指导,必要时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规范培训,既节约了考核时的大量人力、物力,又减轻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迎检负担。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用到日常工作和如何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上去。3.2.3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科学制定决策方案提供了依据保障:该系统的应用实施,不仅实现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的极大提高,还全面提高了行政管理机构对全县各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项目服务数量和质量的监管能力,用计算机程序替代人工操作,减化了繁琐的工作流程,使管理工作更加现代化、科学化、透明化、人性化,也使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依据更加充分和科学。在每个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中,也可建立自己的绩效考核账号,详细了解每个业务科室及每个工作人员的每项服务的数量及质量合格情况,方便了建立科学的绩效核算方案,更加公平、公正对科室及员工进行绩效管理,最大化的创造服务效益。

4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成效

4.1妇幼保健工作明显改善

2013年9月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开始建设,2014年1月系统初步建成,在郏县妇幼保健院实验性应用使用,4月,系统在郏县冢头镇、安良镇、白庙乡、王集乡卫生院试点推广应用,8月,郏县14个乡镇卫生院及367所村卫生室全部普及使用。使用后,郏县的孕产妇和儿童建卡管理率分别达到97.87%和96.31%,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22.79/10万和6.61‰,住院分娩率达99.98%,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达100%,农村妇女免费宫颈癌检查和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目标完成率100%,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91%;县妇幼保健院保健科室的业务也得到进一步发展,2014年围产保健和儿童保健科门诊人次比上年分别增加35.22%和39.91%。

4.2服务时效性提高

县、乡、村妇幼保健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功能权限,随时掌握辖区保健对象的管理动态。

4.3节约了人力资源

各级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按服务规范要求频次,合理安排预约时间,自动准时向保健对象发送产前体检通知短信(包括健康知识讲座短信提醒),精简人力的同时使保健对象更加清楚明白每次保健的内容及意义,提高保健对象的保健意识和健康知识。

4.4实现了全县妇幼信息共享

从婚检对象的第一次基本信息录入,到孕期的每一次健康体检,再到产时分娩记录、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0~6岁儿童健康体检,信息自动衔接,并在子系统中转输收集,各乡镇卫生院实现户籍所在地保健对象的信息共享,县妇幼保健院实现全县妇幼保健对象的信息统筹管理与查询,有效提高了全县的妇幼保健项目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4.5满足了群众需求

利用简单方便的短信提醒服务,给群众带去适时的健康关爱及个体化的健康指导,使群众感受到妇幼保健服务就在身边,通过增加沟通频率,使群众的服务信赖度和依从性不断提高,从而提升了妇幼保健服务的社会满意度。

5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前景

5.1构建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信息化网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在县、乡、村三级应用,通过乡镇卫生院将孕产期健康体检信息补充完善,能够实现全县孕产妇电子健康档案的全覆盖;同时,乡镇卫生院短信预约服务提醒,能够提高保健系统管理率,控制高危发生率;每位保健对象的体检信息县域内通畅运转,便于接诊医生对保健对象进行全面评估,控制严重产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还能杜绝重复检查现象发生,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5.2实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保健部分信息的即时录入、即时上传

基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包含有产后访视和新生儿访视功能,乡镇卫生院妇幼医生通过具备移动网络的平板电脑、村卫生室访视人员通过智能手机均可根据系统提示检查项目将产妇、新生儿访视信息现场传送至妇幼保健管理系统中,减少了再次录入环节,有效提高产后访视服务质量和产后访视率。

5.3信息统计功能完善

第3篇

关键词:妇幼保健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分析

1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逐步改善,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妇幼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口素质、保障妇女儿童身体健康等国计民生政策上担负着重要职责,妇幼保健机构要满足妇女儿童长期、连续管理和健康追踪指导服务需求,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平台建设必不可少。既往妇幼保健服务不具备健全的县、乡、村三级信息适时传输、互通共享能力,依靠单一手段进行信息沟通、手工抄报转送,受地域、交通、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因素限制,系统保健率、信息漏报率、统计正确率不能得到保障,保健服务质量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监督,甚至不具备深入监督管理的能力或监督管理措施无法落实,造成妇幼保健服务质量低下,服务对象对妇幼保健服务的认知度低、信赖度差、依从性不足,限制了妇幼保健服务质量的提高,降低了妇幼保健与时俱进的发展动力。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适时引入,互联网平台的快速传输,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为改善基层妇幼保健服务现状,打破桎梏,寻求发展,郏县妇幼保健院自主规划建设了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设应用可实现妇女儿童保健建册登记、孕期健康检查、高危登记管理跟踪、产前诊断评估及结果追访、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健康检查、儿童发育评估、高危儿管理等工作的全程电子化和自动化[1],使区域内健康档案信息采集、上传、存储、分析、反馈和评估功能得到共享,为妇幼保健管理工作提供了便捷、有力的工具。同时,该系统也是增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规范妇幼保健专业技术和信息报告行为的重要手段,并且逐步完善对国家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管理功能。

2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规划和功能设计

2.1建设背景

根据国务院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计委)要求,各地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手段,对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各阶段所发生的业务、管理等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分析、传输及交换,从而为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信息服务。

2.2建设定位

郏县妇幼保健院按照国家信息标准开发建设的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着眼全局,纵向涵盖县、乡、村三级保健服务网络,横向跨越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2],以人为本,以服务群众为目的,以统筹协调、突出重点、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原则。

2.3具体做法

对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各阶段所发生的业务、管理等数据及流程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和开发适用于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保健机构使用的系统软件。

2.4建设内容

本系统通过建立妇幼信息平台,架设以免费婚检、妇女保健登记、孕期健康检查、产前诊断评估及结果追访、产时服务、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保健登记、儿童健康检查、儿童发育评估、高危登记管理跟踪等为链接的系统化信息网络[1],及时将各项服务信息进行收集、传输、整理、分析、反馈、统计,实现进一步简化和优化服务流程,方便随时查询,准确掌握县、乡(镇)、村三级妇幼保健服务情况,规范服务技术,充实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流程,保障服务质量,提高妇女、儿童系统化管理水平和健康知识知晓率。

2.5功能设计

实现每个医生可以通过办公电脑、也可以通过手机上网进入妇幼信息平台个人操作账号,将各个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随时随地录入系统中进行存储、传输、分析,以便共享使用[3]。最大程度地满足乡村医生手持移动终端记录每次服务的便捷需求,极大改善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监督指导不到位的被动局面。同时,该系统还具备对各种高危数据和健康评估的监测数据,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提取的功能,对异常数据能够进行实时提醒,杜绝医生因个人失误造成服务数据的失真,避免纸质媒介登记操作可能造成的疏漏,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3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1业务方面

3.1.1婚前保健管理:从免费婚前健康体检开始,将体检对象的身份信息、健康状况录入婚检信息管理子系统中,通过子系统自动分类过滤,将相关疾病的信息转送给围产保健子系统及其他临床治疗子系统,接到信息的子系统针对病人的病情进行个案追踪随访,并提供婚后、孕前保健知识及叶酸补服健康知识宣教,提供延伸服务和健康指导。3.1.2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系统管理包括早孕建卡、产前检查(孕产妇保健体检至少有5次以上电子信息记录)、高危妊娠专案管理、住院分娩、产后访视、产后42天检查等。围产保健医生把保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每次体检的详情录入围产保健信息管理子系统中,系统根据下次预约检查日期提前3天向服务对象自动发送体检时间和体检项目手机短信,开通健康体检提醒服务,此项功能替代了专人负责查找保健手册电话预约随访的工作,有效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保健就诊人次,为保健项目辅助检查的开展提供了更大的宣教指导空间。同时系统具有的高危、异常数据实时提醒功能,使高危孕产妇的筛查更为全面、彻底,分级管理更加具体,转诊和随访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产科医生进入产时服务信息管理子系统中,根据孕周自动筛选服务对象,开展产前宣教指导、电话预约服务,提高保健对象的住院分娩率,及时发现产科并发症,降低产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产妇住院后,产科医生可提取服务对象的系统围产保健信息转入住院子系统中,接诊医生通过查询服务对象围产保健的详细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了解产妇孕期的相关情况,更加系统、全面掌握产妇生理和病理表现。产妇分娩时,产房医生将分娩信息及时补充到产时服务管理子系统中,系统按照设定的产后体检日期(包括产后7、28、42天)提前自动发送手机短信提醒,有效提高了产后体检率,降低了产褥期发病率。3.1.3儿童保健管理:儿童系统管理包括新生儿42天健康检查、“四二一”体检、体弱儿专案管理等。儿保医生在儿童保健子系统中可自动筛选新生儿信息,根据出生日期分段,开展相适应的新生儿保健项目服务手机短信预约,参加儿童保健服务的对象,通过儿童保健信息的补充和完善,建立电子化儿童保健档案,系统根据年龄段自动分类筛选服务对象的服务项目,提前1周发送手机短信预约提醒服务,便于儿童家长及时安排儿童体检事宜,深入了解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的意义及参加系统保健的必要性,提高了0~6岁儿保建卡率和系统保健率。异常数据实时提醒功能,使高危儿、体弱儿的筛查更为及时,分级管理更加具体,转诊和随访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有效控制了高危儿、体弱儿的发病率。

3.2管理方面

3.2.1实现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相融合:郏县妇幼保健院把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与基本公共卫生其他项目模块进行功能融合,该系统就成为功能完善的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它能够分类抓取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的宏观调控数据,使各类服务项目的管理数据查询和统计更为方便、快捷和准确,信息报送、传输更为及时。3.2.2简化了绩效管理与考核流程: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兼容整合,即确保了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又实现了全区域内各医疗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一体化管理。管理人员只要通过计算机妇幼信息平台加强对每个服务项目的随访和质控,就能随时准确掌握每个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妇幼保健服务项目工作,哪些项目做没做,做多少;甚至每个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每个阶段的服务详情,到最终每个卫生院、每个村卫生室,依据项目工作的权重分值,应拨多少公共卫生经费等都一目了然,绩效考核既轻松又科学。既往卫生局组织考核组对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的人工查询传统方式,得以直接在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统计、核算、管理,考核单位只要对发现的问题定期监督指导,必要时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规范培训,既节约了考核时的大量人力、物力,又减轻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迎检负担。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用到日常工作和如何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上去。3.2.3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科学制定决策方案提供了依据保障:该系统的应用实施,不仅实现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的极大提高,还全面提高了行政管理机构对全县各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项目服务数量和质量的监管能力,用计算机程序替代人工操作,减化了繁琐的工作流程,使管理工作更加现代化、科学化、透明化、人性化,也使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依据更加充分和科学。在每个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中,也可建立自己的绩效考核账号,详细了解每个业务科室及每个工作人员的每项服务的数量及质量合格情况,方便了建立科学的绩效核算方案,更加公平、公正对科室及员工进行绩效管理,最大化的创造服务效益。

4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成效

4.1妇幼保健工作明显改善

2013年9月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开始建设,2014年1月系统初步建成,在郏县妇幼保健院实验性应用使用,4月,系统在郏县冢头镇、安良镇、白庙乡、王集乡卫生院试点推广应用,8月,郏县14个乡镇卫生院及367所村卫生室全部普及使用。使用后,郏县的孕产妇和儿童建卡管理率分别达到97.87%和96.31%,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22.79/10万和6.61‰,住院分娩率达99.98%,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达100%,农村妇女免费宫颈癌检查和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目标完成率100%,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91%;县妇幼保健院保健科室的业务也得到进一步发展,2014年围产保健和儿童保健科门诊人次比上年分别增加35.22%和39.91%。

4.2服务时效性提高

县、乡、村妇幼保健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功能权限,随时掌握辖区保健对象的管理动态。

4.3节约了人力资源

各级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按服务规范要求频次,合理安排预约时间,自动准时向保健对象发送产前体检通知短信(包括健康知识讲座短信提醒),精简人力的同时使保健对象更加清楚明白每次保健的内容及意义,提高保健对象的保健意识和健康知识。

4.4实现了全县妇幼信息共享

从婚检对象的第一次基本信息录入,到孕期的每一次健康体检,再到产时分娩记录、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0~6岁儿童健康体检,信息自动衔接,并在子系统中转输收集,各乡镇卫生院实现户籍所在地保健对象的信息共享,县妇幼保健院实现全县妇幼保健对象的信息统筹管理与查询,有效提高了全县的妇幼保健项目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4.5满足了群众需求

利用简单方便的短信提醒服务,给群众带去适时的健康关爱及个体化的健康指导,使群众感受到妇幼保健服务就在身边,通过增加沟通频率,使群众的服务信赖度和依从性不断提高,从而提升了妇幼保健服务的社会满意度。

5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前景

5.1构建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信息化网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在县、乡、村三级应用,通过乡镇卫生院将孕产期健康体检信息补充完善,能够实现全县孕产妇电子健康档案的全覆盖;同时,乡镇卫生院短信预约服务提醒,能够提高保健系统管理率,控制高危发生率;每位保健对象的体检信息县域内通畅运转,便于接诊医生对保健对象进行全面评估,控制严重产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还能杜绝重复检查现象发生,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5.2实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保健部分信息的即时录入、即时上传

基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包含有产后访视和新生儿访视功能,乡镇卫生院妇幼医生通过具备移动网络的平板电脑、村卫生室访视人员通过智能手机均可根据系统提示检查项目将产妇、新生儿访视信息现场传送至妇幼保健管理系统中,减少了再次录入环节,有效提高产后访视服务质量和产后访视率。

5.3信息统计功能完善

改变既往纸质报表人工统计报抄送的落后方法,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能全面分析保健对象的详细情况(按病种、地址和年龄分析等)、接诊医生(各个医生)的工作情况(日工作量、管理病人情况)、辅助检查项目开展情况(数量、收入等),方便了绩效考核统计,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全面、协调发展,合理调配起到科学管理的指导作用。

5.4实现全县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信息化、智能化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数字化、网络化的办公环境,全方位提高了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应用平台、移动办公等先进技术,使区域内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适应了科技发展的新需求,打破了传统人工模式的制约,促进了妇幼保健服务能力的大步跨越。

作者:王江定 张晓科 任改荣 朱彩娟 单位:河南省郏县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姜璐璐.淮安市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建立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4):2680.

第4篇

政府监管供应商的重点是对其业务运营过程进行监管,监管机构直接对供应商的经营活动进行持续性监管,了解其业务活动的范围,掌握其执行外包合约情况、财务状况、资金用途、服务质量及发包方满意度等情况,及时纠正供应商的违规行为,确保在适度的监管强度下,不降低外包市场的效率,使供应商合法、合规经营,实现外包市场社会总效用的最大化。政府监管机构通过严格监管外包业务运营,可以防范由供应商引发的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信誉风险和保密性风险,占《金融服务外包文件》中11类风险总数的54.5%[10]。外包业务运营期间,供应商容易出现道德风险,提供与服务水平协议不等值的服务,使业务运营成为金融服务外包监管的重点和难点。理想状态下,监管机构与供应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在完全理性的条件下进行博弈。但实际上二者的博弈是有限理性的,双方往往难以一开始就能找到最优策略,而是在博弈进行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调整,通过试错优化初始策略。有限理性意味着监管机构和供应商不会采用完全理性博弈的均衡策略,即均衡策略是不断调整和改进的,而不是一次性选择的结果。这样,双方博弈的过程实际上变成了相互模仿、学习,通过试错寻找较好策略的动态复制过程。而具有真正稳定性和较强预测能力的策略均衡,必须能够通过博弈双方在模仿、学习的调整过程中达到,具有能经受错误偏离的干扰,不会因为博弈双方中某一方的策略改变而改变[11]。因此,监管机构与供应商是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进行均衡策略选择,双方的行为策略具有进化博弈论的显著特征。因此,本文运用进化博弈论的方法,研究政府监管金融服务外包供应商业务运营的有效策略选择。

2业务运营政府监管的稳定策略:理论分析

2.1外包业务运营监管模型建立进化博弈的均衡策略称为进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yStableStrategy,ESS),由梅纳德•史密斯(MaynardSmith)和普莱斯(Price)于1973年提出,ESS求解时[12],假定两类行为主体均采用纯策略,令S和R(S和R均为有限集)分别表示两类行为主体的所有纯策略的集合,φt(s)代表所有在t阶段采用纯策略s∈S的行为主体集合,定义状态变量θt(s)表示在t阶段采用纯策略s的行为主体的群体比例向量。在现实操作中,供应商违规的原因和种类较多,政府监管供应商业务运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一个博弈模型中对各种情形都加以分析,但最严重和普遍的违规现象是由于供应商的财务状况不佳导致自身倒闭,以及经营质量不好导致其难以为发包方提供等值的服务。因此,综合外包业务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和金融监管的经验,以供应商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质量作为监控变量,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供应商(用A表示)与政府监管机构(用B表示)在业务运营过程中的策略选择,支付矩阵见表1。其中,支付矩阵中前一个函数表示供应商的效用,后一个函数表示金融机构的效用,全部字母都代表大于零的正数。根据前述分析,B对A在业务运营过程中的财务状况(用x1表示)和经营质量(用x2表示)两方面进行监管。R表示A的收益,A在不违规和违规两种情况下的运营成本C1G(x1,x2)和C1B(x1,x2),以及违规行为被发现时的罚金M(x1,x2),都是关于两项监管内容x1和x2的函数。供应商违规行为的主要特征是损害金融机构和消费者的利益获得超额利益,A违规时运营成本较小,即C1G(x1,x2)>C1B(x1,x2),进一步有R-C1G(x1,x2)<R-C1B(x1,x2)。B进行监管的成本为C2,C2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项组成。A不违规时,能够给社会带来正的效用S;如果B选择不监管,A违规会给社会带来负的效用-D。为了反映政府监管强度对供应商的影响,模型中引入了供应商中试图违规的数量比例x,由于政府监管机构在人力、物力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有限性,对供应商实施监管的概率为y。

2.2业务运营监管的进化博弈分析根据表1所示的支付矩阵和进化博弈的理论分析,可以得到供应商在业务营运过程中选择“违规”和“不违规”策略时的期望效用u1B、u1G和群体的平均效用u1分别。即选择“违规”策略的供应商的期望效用小于整个供应商群体的平均期望效用。那么,选择“违规”策略的供应商由于期望效用较小,会通过试错和学习改为采用“不违规”策略,这样x*=0就能在动态的博弈过程中保持稳定,并且在动态策略调整中能够达到,所以它是一个ESS点。而在x*=1这种稳定点时,只要有一个“违规”的供应商改为采取“不违规”策略,就可以获得高于整个群体的平均期望效用。其他供应商就会通过试错学习,相继采取“不违规”策略。

3监管策略稳定性提升:违规罚金设置

上述分析表明,为了从根本上减少供应商违规的利益驱动,需要减少其违规所得的超额利益,可以结合供应商的财务状况(x1)和经营质量(x2)来研究供应商的成本函数C1(x1,x2),同时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罚金函数M(x1,x2),在供应商的运营成本和违规罚金之间建立监管制度,从根本上减少其违规的动力;另一方面,政府收取的罚金也可以作为政府监管成本的有效补偿。假设政府根据综合资本充足率、资金使用情况等多项指标设立了供应商外包业务运营过程中财务状况合格的标准为P1,综合各项因素设立业务运营中经营质量的标准为P2。供应商达到设立的标准(xi≥Pi,i=1,2)即为合格,如果未达到(xi<Pi,i=1,2)且被政府监管机构发现,就会被处以相应的罚金。

3.1供应商的成本函数C1(x1,x2)分析供应商为了满足政府监管机构设立的合格标准P1和P2,会支付相应的运营成本。理想状态下,假设xi<Pi(i=1,2)时,供应商的成本为0;超过设立的合格标准,即xi<Pi(i=1,2)后,成本线性单调递增。供应商在财务状况(x1)和经营质量(x2)这两方面超过标准越多,其短期成本必然越大,但是其长期收益更好;另一方面,不达标的成本较低,其短期利益会成为供应商发生风险行为的激励。为减少这样的利益驱动,政府监管机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控制:第一,设立市场准入制度、供应商信用评级、市场退出等一系列监管手段,形成内容完整、协同作用的监管体系,增加供应商风险行为的成本,改变其期望收益函数,从而影响其策略选择。第二,通过奖励优良供应商,促进供应商群体守法合规、诚信经营;对违规供应商进行重罚,形成警示作用。

3.2供应商的罚金函数M(x1,x2)分析以上分析表明,政府监管机构改变供应商违规的期望收益,应通过罚金来约束供应商的策略选择。为此,在实际监管中可以采用这样的惩罚规则:如果发现供应商在财务状况(x1)和经营质量(x2)中某一方面未达标,就对其进行处罚,并根据其程度增加罚金。对于各监管因素xi(i=1,2),罚金都是随着不达标的程度大小而加速递增;同时,交叉项f(x1)•g(x2)的存在,使得当不达标的监管内容从一项增加为两项时,罚金会加速增加,使供应商再次违规的激励大大降低。据此可以画出罚金M关于监管内容x1和x2的函数图像(图4)。比较供应商的成本函数和罚金函数可见,当供应商达到甚至优于政府设立的合格标准时,会付出越来越大的经营成本;当其运营状况未达标时,一旦被政府监管机构发现就会被处以罚金。针对财务状况、经营质量两项监管内容,可以分别通过图6、图7表示罚金和成本的关系。比较供应商合规经营的成本与违规的罚金可见,对于超过或不足标准的程度都是同样的Δx的情况,罚金会比成本更高。并且随着Δx的增大,两者的差距会进一步加大(如图5所示)。另外,由于罚金函数里交叉项f(x1)•g(x2)的存在,当供应商违规行为增加时,其罚金比成本增大得更多,将供应商的成本函数C1(x1,x2)和罚金函数M(x1,x2)画在三维图中,该趋势特征表现得非常明显(图6)。综上所述,罚金函数的设立可以显著降低供应商违规的激励与动力。同时,罚金也可以作为政府监管成本补偿的重要来源,让违规供应商承担部分监管成本,降低政府监管的成本,增大政府监管的概率与动力,形成通过监管降低监管成本、“以监管养监管”的经济有效监管方式。

4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5篇

1.1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业现状

软件服务外包就是企业为了专心核心竞争力业务和降低软件项目成本,将软件项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发包给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完成的软件需求活动。作为我国首批软件服务外包业试点城市西安,软件外包业发展迅速,据西安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报告统计,2012年西安软件外包业产值已接近800亿元,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达3.81亿美元,同比增长45%,2012年合同金额较2007年实现了5倍增长[1]。目前,西安拥有软件服务外包企业1300多家,从业人员近12万人,承接离岸外包业务国别市场48个,离岸市场占西安服务外包市场的比例为73%,已初步形成了以西安高新区为核心,以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阎良航空产业基地、西安浐灞生态区、碑林科技产业园为承载区的“一核六区”七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表1为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业发展的状况。

1.2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业特点

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业具备以下特点:形成软件产业园区、海内外知名企业汇聚、人才资源丰富、创新与研发能力增强、在海内外具有了一定影响力。1.2.1形成以西安软件园为主要载体的产业园区西安高新区软件园示范区始建于1998年12月,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软件园由20多栋建筑物组成,企业入驻率达到95%以上,服务外包基地已投入使用;总规划建筑面积约24000m2的“软件新城”正在建设规划当中。西安软件园示范区通信网络是西安城域网骨干节点,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的网络通信解决方案;同时园区为企业提供“两路市电”的供电模式,并配备柴油发电机组,确保24小时不间断供电。园区还建立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IBM公司合作建立了西安软件园-IBM软件创新中心。软件园示范区形成了通信、光伏、软件与服务外包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和创新型服务业基地[1]。1.2.2海内外知名企业汇聚西安目前西安已聚集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1300多家,并逐步形成了以台湾凌安电脑有限公司、西安炎兴科技有限公司、神州数码软件有限公司、亚森通信有限公司为核心的20余家从事商业流程外包服务的企业群体;以信利软件有限公司、汉唐软件有限公司、金叶软件有限公司、新致软件有限公司为核心的软件应用解决方案与人力资源派遣企业群体;以葡萄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NEC软件有限公司、富士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用友软件有限公司等50余家对日本、欧美及台湾企业进行软件加工服务外包的企业群体;以IBM、Intel、NEC西安有限公司为核心的2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群体;以西安交大捷普软件有限公司、翔迅科技有限公司、灵境科技有限公司、天网软件有限公司为领头羊的20多家自主创新软件企业;以西翼科技有限公司、恒生科技有限公司、神州数码软件有限公司为核心的20余家工程软件外包企业群体,已经成为西安市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新的增长极[2]。1.2.3人才资源丰富目前,西安拥有19万以上的软件及电子信息类人才,并不断吸收来自相邻省区的科技人才,这为西安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保障。同时,西安同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大连等城市相比,人力成本也是最优的。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统计2011年公布的数据信息可以看出,当年的计算机和软件行业员工平均工资,西安市的仅为北京的50.1%,上海的55.8%,广州的62%,深圳的67.3%。丰富的人才、低廉的人力成本成为西安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一大优势[1]。1.2.4软件创新与研发能力增强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自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大会,面向全球配置产业资源,全力推动软件国际化,被互联网数据中心评为“理想的全球服务外包基地”。目前西安软件外包业累计有30多家境外企业,以及国内如华为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讯有限公司、上海宝信软件有限公司、新致软件有限公司、神州数码软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了研发中心;西电捷通软件有限公司、西安交大捷普软件有限公司、三茗科技软件有限公司、协同数码软件有限公司、石文软件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本地企业,主要以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为主业[3]。

1.3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业的成果

2009年,西安被国务院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西安也成为国际大公司到中国投资必经的一站。2012年西安的投资满意度居中国服务外包城市第二名,投资环境居全球100强服务外包城市之列[1]。

2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业的SWOT分析

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各种问题。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业进行分析,归纳出目前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业存在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业的优势(Strength)

2.1.1人才优势软件服务外包是典型的知识创新型产业,人才显然是知识创新的主要优势,而优秀的人才来自发达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西安在人才上可谓占尽优势,人才总量大、储备足。西安高校云集,是中国重点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也是全国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据统计,西安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较高,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接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2]。2.1.2商务成本优势西安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业比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具有较低的商务成本优势,主要表现在人力成本低,物业及配套成本低,西安的房地产价位较低,通信及水电煤气价位也较低,落户西安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还可以享受各种补贴及优惠。所有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商务成本。2.1.3市场优势对于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来说,国内外市场相对广阔。大型跨国公司、国内大型IT公司、国内客户IT咨询公司,为了充分利用国内低工资、高技能的专业IT人才,将处于价值链下游的一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业务外包出去。而西安地处我国中西部,有着地区和政策上的优势,可以很好的利用国内外市场。2.1.4基础设施优势西安是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交通、信息、航空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和西部地区的重要门户。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目前是我国第四大航空港,西安铁路站是全国六大客运铁路枢纽之一,西安还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西安是国内六大通信枢纽之一,也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通信网络中心,在此基础上,西安以示范园区为依托,政府建设了云计算平台、中小企业SaaS公共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外包数据交换平台、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等[1]。

2.2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业的劣势(Weakness)

2.2.1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复合型高级人才目前,西安现有的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结构呈“橄榄型”,位于产业上层的具有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例如项目经理、系统架构师、软件设计师等严重短缺;属于产业基础的流程管理、定单处理、数据录入等底层实战型人才的需求也较大,供给缺口明显;而处于产业中低层的软件工程师则相对过剩。2.2.2企业规模小产业带动力不强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数量虽然多,但大多数规模较小,雇员超过百人的企业不足总数量的1/3,千人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仅有5家。企业在承接软件外包方面的核心能力通常是发包方最看重的,这种能力往往体现在声誉品牌、项目经验等方面。小企业的品牌和经验显然都不如大企业可靠,因此缺乏规模经济效应,产业带动力不强。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例如服务外包合同编写的不规范性、服务外包质量的监控不到位、履行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合同不严格,缺乏完备的行业标准[4]。2.2.3资源利用率低认知存在滞后性西安拥有各类软件服务外包的企业主体,但是这些主体并未成为一个系统,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很多从业者对软件服务外包还存在认识上的滞后性,不能很好的掌握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核心技术。西安通过ISO27001/BS7799认证的外包企业数量仅有32个,缺乏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的相关行业标准。2.2.4产业区分散辐射能力有限产业集聚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应,软件服务外包也很讲究规模效应。目前,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业发展布局比较分散,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分布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等多个服务外包园区。各园区规模较小,资源分散,聚集效应难以发挥,服务外包规划布局引导政策不明确。

2.3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业的机遇(Opportunities)

2.3.1全球服务市场规模扩大业务范围拓宽据国际数据公司的预测显示,全球服务市场规模从2008年的216.178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81.426亿美元[5]。近几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投资调整。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从最初的项目外包、信息技术外包等形式发展为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使得服务外包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宽。2.3.2国家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机会2009年2月,国务院批准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20个城市为中国软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以促进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西安作为西北门户更是引领了西北地区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国家将对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在宏观政策、规划设计、人才培训、招商引资、综合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并设立专项资金,西安需要把握这一机会,大力发展本地软件服务外包产业[5]。

2.4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业的挑战(Threaten)

2.4.1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竞争激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看到服务外包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加入到服务外包行业中,众多城市的加入,加大了市场的冲击。西安服务外包业不仅要接受来自印度等国家的挑战,还面临国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竞争。2.4.2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中国现有的软件产业扶持政策,在推动西安软件服务企业从做项目提升到做产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使高新区软件服务企业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断涌现。随着国内外软件服务化趋势的增强,软件企业出现了许多新的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国家现有政策对这些业务形态的支持相对滞后,这就使一些新兴行业的产业定位和发展速度受到较大制约。

3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业发展对策

3.1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依托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和各类软件园区,发挥基地城市政策试点和示范作用,由政府、产业园区、企业合作,创新软件服务外包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非学历教育的培训质量,建立人才培养机构与软件外包企业的供需对话机制,加强软件产业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此外,应放宽人才引进条件,加大力度引进境内、境外的专业型人才。

3.2推广国际标准资格认证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服务外包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发包方对服务外包的产品质量和设计开发过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服务外包企业在进行国际标准认证过程中,规范化管理服务外包业务流程和质量控制程序,开发出高质量的服务产品。国际标准资格认证已经成为发包方评价接包方专业资质的重要标准。随着西安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业向产业链中高端的延伸,必然需要进行国际标准认证,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和设计研发技能,实现西安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业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3.3提高产业园区的辐射功能发挥其带动作用

西安已经建立了完备的产业园区,如何让这些产业园区更好的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迫切的问题。只有完善的产业园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才能成功的促进软件服务外包业的发展。为促使产业园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可以将软件服务外包企业集中到园区内,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中心,将各类企业形成有组织、有联系的整体,既能发挥企业的优势,又可以促进产业园区的发展[6]。

3.4加大政府对软件服务外包业的支持力度

第6篇

1.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的教学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及其他教学方式处于辅助地位。理论讲解占用了太多时间,实践操作时间很少,导致学生对实践操作训练不足,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势必导致学生眼高手低,不能尽快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2.考评方式不合理。

一是考试内容主要依附于教材,而且几乎取自于教材。二是考核方式大都以理论考核为主,即使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仍然可以应付过关,导致学生对实践重视不够,缺少实践创新能力的锻炼。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及相关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基于CDIO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1.CDIO模式的含义。

CDIO是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施)和Operate(运行)的缩写,是国际工程教育近年最新的改革成果,是一种强调实践、注重构建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全新教学模式。其名字来源于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过程[3]。作为一种先进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CDIO强调“做中学”,它将理论、实践、创新有机联系,着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4]。CDIO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创新实践训练,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综合职业素养[5]。显然,CDIO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情境,与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创意和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等相吻合。

2.基于CDIO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架构。

基于CDIO模式的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可概括为:1-2-3-4模式,即贯穿1条培养主线、搭建2个实践平台、构建3个课程模块、形成4种核心能力。1条培养主线是指:CDIO模式倡导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这条主线,将人才培养过程分解到具体教学环节。2个实践平台:即校外企业实训平台,校内综合实验平台。3个课程模块:分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基础和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模块,主要包括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Java核心技术、JavaEE软件开发技术等专业教育型课程;实习实训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各类课程实训、专业实训、社会实践等内容。4项核心能力是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构思、设计能力;交流能力与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种培养模式,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既掌握快速适应企业需求的基本技术,又具有项目开发的大局观;既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又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再学习的能力,满足服务外包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三、基于CDIO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基于CDIO模式的教学目标。

基于CDIO的教学改革目标,是将工程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构思设计能力、交流能力与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面向服务外包企业实际需求,构建以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市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6]。

2.基于CDIO模式的教学内容改革。

①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进一步强化实践环节。依托“校内实验平台”和“校外实训平台”,采用校企联合培养,增加课内实验和课外实践的内容。例如:《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课程,其他专业开课方式为51+26,服务外包专业开课方式为39+26+12,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理论学时,增加12实训学时。对于这12学时的企业实训,采用模拟企业项目,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项目训练。②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一套成熟教材的产生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教学内容的更新必然跟不上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速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重点和难点,向学生提供最新的教学参考资料,更新和拓展教学内容,而不局限于某一本教材。同时通过和企业的课程置换,以弥补现行课程体系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使学生毕业时无须经过企业就业培训就可直接上岗,实现就业“零距离”[7]。

3.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将真实服务外包企业案例引入教学,通过教师引导,由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案例会随着学生的兴趣和接受情况适时更新,它可以是企业正在开发项目,也可以是过去已开发完成的项目。案例教学彻底改变过去以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互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4.主动式项目驱动的学习方法。

围绕服务外包企业的真实项目或虚拟项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开发,开发过程遵循CDIO模式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个完整的项目细化,形成一个个子项目,并对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所有子项目合成便是完整的服务外包企业项目,实现了项目驱动的一体化学习。

5.基于过程的校企联合考核方式。

第7篇

论文摘要:技术监督情报服务是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促使标准情报向生产力转变、确保产品质量的内在监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户对标准情报的要求不断提高,技术监督情报服务也日益重视标准情报收集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利用率。因此,技术监督情报服务必须主动并且要注重市场调查和用户分析两个方面。

技术监督情报服务是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体现了技术监督工作通过情报服务,促使标准情报向生产力转变、确保产品质量的内在监督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加主动地开展技术监督情报服务,以便配合技术监督工作的展开,从而使技术监督情报服务在整个技术监督工作中更加有效地发挥其服务用户、方便用户、提高效率和促进生产的作用,便不可避免地成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课题。

随着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以多种经济格局为特征的市场主体被激活了。因此,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为了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及时掌握有效的标准情报,以保证产品质量,更加有力地开拓市场。与此同时,由于标准情报服务对象需求的不断提高,技术监督情报服务也日益重视标准情报收集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利用率,旨在引导用户及时而有效地利用标准情报,促使标准情报向生产力转化,并且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以体现技术监督工作在产品质量的把关上所起的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技术监督情报服务部门,都需更加注重标准情报的生产力转化作用及其传递方式和使用效率,这就要求技术监督情报服务必须主动。然而,技术监督情报服务的主动展开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大课题,有许多方面的工作要做,其服务方式也一直处于不断的改进与探索之中。所以,如何把握当前技术监督情报服务的要素,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不仅具有理论探讨价值,更具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市场调查与用户分析是做好技术监督情报服务工作的两个要素。

一、开展市场调查,了解用户需求

技术监督情报的主动服务体现了从事该项工作的专业人员为尽快缩短标准情报向生产力转化的时间所持的积极态度,因而具体的服务方式便成了决定性的因素。正如企业对于标准情报的需求与利用取决于市场走向一样,技术监督情报的主动服务也必须以市场调研为导向,了解企业发展动态,知己知彼,为企业提供准确有效的标准情报,促进其提高产品质量及技术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和开拓市场。有资料表明,企业在目前经济条件下,急需各类标准情报,以便有效地解决在科研和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例如,19%年,湖州市各企业到湖州市技术监督局查询用于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企业管理、制定标准等方面所需的标准2799个,并且复印标准9506页。一方面,这是为了提高产品合格率,保证产品质量。如国家丝织物原有标准GBn229-230-84和GBn235-237-84于1995年7月1日作废之后,这便需要及时地对众多的丝织企业提供新的丝织物标准GB/T15551-15554-1995。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开发新产品。如,目前不少生产企业都想生产纯净水。由于尚无此项国家标准,企业要自己制定该项产品的企业标准,这便需要对广家提供制定该项标准所需的GB5749-85和GB6908-86等标准。又如,某不锈钢集团开发大口径不锈钢管,便需对其提供GB12771-91和GB12770-91等标准情报的服务工作。这就为技术监督情报的主动服务提供了现实基础。同时,技术监督情报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则是外化在如何优化技术监督情报服务的过程中的。

首先,技术监督情报服务就其保障能力而言,必须做到将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既不盲目购买标准,又不影响标准的利用率。同时,还应该分析市场动态,了解用户的发展趋势。另外,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仍需及时做好作废标准的清理归档以及修订单的剪贴工作。这些工作与收集标准同样重要,因为它们尤如一面镜子,能够直观地反映标准的变更,从而使用户避免误用作废的标准。其次,在对企业开展标准情报的查询与利用这一平凡的日常工作中,主动服务的精神往往具体落实在每一项标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甚至还落实在消灭某些企业的无标生产过程中。为此,我们要开展代查、咨询、代购、复印、信函等业务,以提供及时而有效的服务。此外,与企业保持联系,既要了解企业对于标准的使用情况,又要随时向其通知标准的变更及介绍新的标准。国际标准信息委员会(INFCO)曾提出过告诫,再好的标准,若不宣传使用,就等于一纸空文。例如:我们刚收到(生长鸭、产蛋鸭、肉用仔鸭配合饲料)新标准SB/T10262-96时,便立即通知湖州大江饲料厂等有关单位停止使用GB8962-88、GB8963-88、GB8964-88标准,及时而有效地保证了他们的产品质量。

二、进行用户分析,培养标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