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5 00:47:51
序论:在您撰写文学学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学位论文;版权归属;授权
著作权即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中的作品所享有的权利。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学位论文是指在校的学生为获取学位资格而撰写和提交的学术研究论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位论文的数量剧增。一般而言,学位论文都较为成熟,其学术价值具有高、新、专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今某学科领域最新研发动态及水平,因此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位论文的使用和传播的日益频繁,使得学位论文的版权问题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笔者将通过对国内外某些高校具体做法的比较,对学位论文版权问题中的归属和授权两个问题进行分析。
1学位论文的价值
学位论文是学位制的产物,是学位申请者在研究导师指导下所进行的科学研究的总结。选题上一般都是本学科需要解决的比较重要的、具有前沿性的理论或运用方面的课题,代表了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涉及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不乏新颖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的见解,一般具有质量高、专业性强、内容新颖、学术价值高、参考文献多而全、助于对相关文献进行追踪检索等特点。
正是学位论文所特有的优势,使得它在该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成为在该领域进行研究的学者、学生的重要参考资料。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科研究的深入,对学术论文的利用也愈发频繁,因此包括论文的作者、论文的保管者和利用者等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关注如何才能在尊重作者著作权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而其中的版权归属及版权授权的问题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2学位论文版权归属问题分析
2.1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归于学校还是作者之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在我国版权就是著作权。《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保护自动产生,即论文完成的时候,著作权就已经产生。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包括以特定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不论是否发表,都属于合法的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均享有著作权。
著作权包括了人身权和财产权,而著作权人分为两类,包括作者和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外……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
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其第二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1)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著作权法对学位论文的著作权并没有做出明确或专门的规定。令人意味深长的是,无论伯尔尼公约还是世界版权公约,都几乎毫无例外对学位论文的版权问题做出了“回避”。因此学术界对这一问题争论不休,部分学者认为这是学生自己做的选题和研究,应当属于学生的个人作品;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利用了学校的资源,并有导师进行指导,其作品应当属于职务作品,版权应该归属于学校。而国内不同的学校也有不同的做法。
例如清华大学规定:“研究生学习期间凡教学计划内安排的研究课题(如学位论文、课程专题等)以及学校组织的校外科技活动所取得的一切研究成果为学校职务成果。除合同另有约定外,研究课题虽属研究生自选,但利用学校的条件(如名义、指导、设备、资金、技术资料等)所完成研究成果,也属学校职务成果。学校职务成果属清华大学所有,未经学校审核同意,不得自行转让或做其他处理,这一办法同样适用于本科生。”
学校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显然是将著作权法的第十六条规定做了过分有益于学校的扩大解释,是有悖于法的公平与正义精神的。据了解该校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初就签署了遵守知识产权规定的保证书,如果不能用“失学的胁迫”去解释学生签订合同的情形,就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学生在法律方面的无知,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将自己的利益出卖了。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十六条之规定,学位论文的版权归属无非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学位论文的作者享有完全的版权;二是学位论文的作者享有学位论文的署名权,学校享有学位论文版权的其他权利;三是学位论文的作者享有版权,但学校在业务范围内有优先使用权。后两种情况是在学位论文被视为职务作品的情况下,才得出的结论,但笔者认为,学位论文认定为职务作品是非常牵强的。
按照法理学者的观点,学生就读期间和学校所形成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合同关系,那就是学生支付学费而学校要提供教育。学校在学生在校期间所提供的必要的物质是为了完成“教育”这个特定的合同义务。毕业生撰写学位论文是为了“自己”获得专业学位,而不能认定为是为了完成学校所交给的“任务”。如果说写作学位论文也算完成任务的话,那也是毕业生自己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因为只有完成了得到学校认可的学位论文,才能取得学位。一言以蔽之,学位论文的版权应毫无异议的属于作者本人所有,即使毕业生的学位论文仅是学校大项目中的一个部分,他仍应该就他所负责的部分享有完全的版权。如果学校在相关学位论文的研究上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学校可要求享有该作品的优先使用权或者免费使用。
国内很多高校目前的做法已经证明了笔者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如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毕业生离校前要求毕业生对自己的学位论文出示“独创性声明”或“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这事实上等于已经承认了学位论文的版权由作者享有。
2.2关于导师是否拥有署名权之争
近期,网络上沸沸扬扬的复旦大学药学院闻韧教授与其学生张建革博士的署名权之争又在网上掀起了关于学位论文导师是否拥有署名权的热烈讨论。
部分人认为导师从学生的选题,到研究思路的指导,直至论文的写作完成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因此学位论文中包含了导师的劳动,在学位论文完成时应当让导师拥有署名权。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导师只是出于指导,学位论文完成期间整个研究过程。论文的作者都是亲力亲为,许多有用的数据,大量的实验都是作者独立计算和实践的结果,因此导师不应当具有署名权,作者只需在文章中表示感谢之情即可。
笔者在中国律师网络联盟论坛中看到与后者相同的观点。在知识产权部分关于导师署名权的咨询中,律师们普遍认为虽然导师对论文的最终完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学位论文不享有任何著作权。但作者可以在出版物上以适当的方式提及论文导师及其所作出的贡献。
笔者赞同上述观点,而许多学校的做法也是默认作者为唯一拥有署名权的权利人,但均要求作者在论文封面写明指导教师,而作者自身也会自觉地在论文当中提及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然而大部分学校又在《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中都有导师签名一栏,可见学校在默认学位论文为个人作品,著作权归属作者本人之外,还默认了导师拥有一部分著作权。但在中国律师网络联盟论坛中,律师们普遍认为作者应当享有完整的著作权。
3学位论文版权授权分析
在承认了学位论文属于个人作品后,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学位论文是未发表作品和版权作品。
我国《著作权法》施行自动保护原则,即只要作品完成并符合著作权法独创性的要求就给予保护,学位论文自写作完成就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学位论文的作者享有发表权。在学位论文作者未公开其学位论文之前,学位论文就属于未发表作品。许多人认为答辩是作者发表的一种方式,但笔者认为答辩不能算作发表,学位论文的答辩具有强制性,是取得学位证书的必经过程,并且答辩只局限于一定范围,并没有为公众所感知,因此不能视为发表。
另外,国内外的大学都要求作者声明所提交的论文为自己撰写的,并且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综上所述,学校、个人和其他组织在利用学术论文的过程中必须获得作者的许可和授权。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使用学生的学位论文采取的主要授权方式是与作者签订使用授权书,下面就是授权书内容: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姓名):学号:专业:
所呈交的论文(论文题目):
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的学位论文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自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签名日期:
笔者认为作者授权学校作为优先的使用者和保管者是十分恰当的,因为在学术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没有学校资源的支持和导师的指导,作者的学位论文的质量和价值将有所降低。而学校多是以促进学术的发展和交流为目的进行公益性模式的运作,其传播的范围也都局限在校园网内,不会造成作者利益的损害。且学校图书馆这样的论文保管机构有更好的能力保管和最大化论文的参考和学术价值,授权与学校合作的方式是双赢的。
然而在学位论文提供利用过程中,最容易发生侵权行为的就是在商业模式的运作当中,学位论文收藏机构在与数据库运营商的合作时侵害作者的利益。
在一个案例中,某中心与某数据公司签署协议,共建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该库称以“国家法定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收藏的论文为依托,将利用网络技术“向高校、公共图书馆、科研机构、企业以及其他公众提供学位论文的全文信息服务。”又称该公司拨出专款数百万元,希望广大硕士、博士尽快“联系授权并领取版权使用费”。而对开发学位论文数据库跃跃欲试的公司绝对不在少数,上述案例是一个引子,暴露了当前在学位论文数字化开发中存在的一些版权问题。
首先,该数据库运营商只是与收藏中心合作建设数据库,然而,收藏中心虽然是法定的学位论文收藏机构,但没有权利越过著作权人把著作权人的作品交由数据库运营商开发利用。因为收藏机构的职责是收藏特定论文的文本,而不是上网发表,上网发表的使用至少涉及作者的发表权和网络传播权,对它们的行使和论文收藏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唯一有权决定运营商可以使用学位论文的,只有著作权人本身,即已经毕业的学生们。在获得著作权人的授权之前,任何机构都没有权利开发利用。
其次,著作权人的获酬上。在弄清上述问题之后,不难推断出真正有权利定价的也是著作权人。“领取版权使用费”这样的说法显得该开发商居高临下,欠缺合作的诚意,许多论文是在获得授权之前,开发利用之后作者才得以知晓。在定价上也存在问题,一个学术论文数据库,只拨出几百万的经费来付作者的稿酬。我国每年有大约10万篇的学位论文产生,假定该数据库收录10年内的论文,总数就有近百万篇,平均下来每个作者只能领到几块钱的稿酬,这于《著作权法》规定的每千字20元的最低标准相去甚远。显然,作者不论是否授权该数据库进行开发,其获酬权也得不到保障。
最后,许多数据库运营商在具体使用某篇学术论文或某批学位论文的时候试图以公众需求为由挤压著作权人利益。许多数据库商宣称利用它们的平台传播科技知识能够使有关资源更好的发挥作用,作为一己之私的著作权理应让步。但是这样的说法本质经不起推敲,因为商业运营的本质就是营利,因此数据库运营商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廉价甚至免费利用他人的成果来实现自己的营利。实际上在维护公众利益和保护著作权这一平衡上,《著作权法》已经规定了对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等内容。
因此,笔者认为公众的利用是学位论文价值实现的最好途径和方式,但是不应当用这样的幌子来侵害著作权人的利益,不论是在保管还是在开发利用之前,都应当首先尊重作者的权利,获得著作权人的授权。
【关键词】学术论文 摘要 英译
一、引言
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是作者为而撰写的、对论文进行简明确切记述的短文。学术论文的摘要是关系到论文能否被录用、发表及检索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起着吸引读者并为其提供主要研究内容的作用。摘要作为论文的高度浓缩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一批有影响的成果纷纷问世。有的研究是比较总括性的,它们归纳英译后的摘要的常见错误对翻译做出指导,还有的研究是在某一特定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分析,常提及的翻译理论家有纽马克(Newmark)、尤金・奈达(Nida)等,涉及的翻译理论多为目的论、等值理论等,有着重体裁、人称、时态、等文摘翻译中某一具体的方面来研究的。
但是,这些对中文论文摘要的英译的研究关注的重点多为科学技术类学术论文,只有少部分为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同为摘要,人文社科类摘要和科学技术类要不同,没有固定的结构和模板,更加灵活。故本文以教育类期刊《全球教育展望》为例,对摘要英译中的问题进行剖析。
二、错误分析
1.词汇层面。在词汇方面,通过分析所选10篇摘要的英文版,归纳出以下五类主要错误。
第一,错误使用或漏用冠词。如“A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⑧)该部分作为摘要的第一句话,却用定冠词“the”而不是不定冠词“an”。再如,“… shows that reasonable curriculum pattern can be …”(④)中就缺少了个不定冠词“a”。
第二,忽略复数形式。“in primary school” (④)、“more opportunity” (④)等这样的例子,都是本该用复数形式却还是用了单数形式。
第三,错误使用介词。如“In nowadays …”(⑧)多加了介词“in”;“Under the field of …”(⑥) 中的“under”是误用,应该是“in”。
第四,没有使主语和谓语保持一致。如“While a task-driven approach to authentic assessment emphasize the fidelity of assessment tasks...”(⑩)中的“emphasize”和单数的主语不协调。同理再如“the modern view of children enters China..., which gain legitimacy...”(⑥)中的“gain”。
第五,错误翻译或选择错误对应词。例子有如将“理念呼吁阶段”(①)译成“the stage of idea appealed”和将“吸取・・・・・・经验和教训”译为“absorbing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③)等,其译文因受直译的影响而使译文让人无法理解、觉得生硬。还有将术语如“错字和别字”(④)、“字形和音义”(④)和“反映式倾听”(②)乱译为“wrongly characters”、“font, phonetic, and semantic”和“reactively listening”等错误。实际应该是“wrongly-written and mispronounced characters”、“orthography,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和“reactive listening”。术语的错误翻译是影响准确的最大问题。
2.句子层面。摘要的英文译文在句子层面的问题使得行文不够通顺流畅清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省略连接词,其中“and”遗漏的错误尤为明显。例如,“on changing …, constructing …, improving …”(①)、“due to the fragmental status, the lack of ” (③)、“… object, context, theory system.”(⑨)等句子中最后一个逗号后都缺少一个“and”。
第二,产出结构混乱的句子。特别是有从句的句子,如“Its main content is that to use the methods of... to establish..., and to use the methods of ... to eliminate...”(②)、“It has always been an issue... that how to reduce the rate...”(④)等。其它包括语序混乱在内的结构极不符合英语规范的句子还有“An approach inquiring...shall be advocated that comes the possibility...”(⑦)和“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⑤)等。
第三,错误使用标点符号。如分号“;”的错误使用:“we should emphasize...; focus on...; strengthen...”(⑦)、“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⑦);再如逗号“,”的错误使用:“... are the main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student participation is...”(①)。这里,译者很明显混淆了逗号和句号的使用。
3.篇章层面。在篇章层面,即从摘要全篇的行文方面来看,英译的摘要不符合“简练”的原则。这和近年来在各国各界盛行的“简明英语运动”所提倡的基本原则不符。
随机选取的10篇英译的摘要中,就有⑧和⑩两篇在它们100-150字长度的段落中花了一半的篇幅介绍研究背景。更有甚者,⑤在中文摘要没有背景知识介绍的情况,在英译中增加了45字的背景。这样的弊端不仅是使得译文显得冗赘,而且使其重点不够突出。
三、原因分析
从以上错误我们可以看出学术论文摘要的英译问题颇为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较多。中英文摘要翻译的难度首先源于中文和英文这两种语言在词法、语法和句法上的差异。英文中有冠词“the”、“a”/“an”,中文中没有这样的冠词体系;英文中名词有单、复数形式的区别,动词也需要遵守主谓一致的原则、还需要注意时态,但是中文中没有这些曲折变化;英文的介词和中文的介词不一样,比如中文中的一个介词“在”就对应着英文中的“in”、“on”、“at”等多个介词,这样的一对多的介词为翻译时对应词的选择增加了难度;英文有简单句和复合句,其中的复合句结构在构成上比较复杂,有着中文中没有的关系从句(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表语从句等)。中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则是通过逻辑而不是句型或标点来体现的:“汉语中句子的概念比较模糊,句号和逗号的使用有很大的随意性”(李长栓, 2004)。
译者的能力也很重要。译者的翻译能力决定了译文的质量,译文的质量决定了文本的接受程度,所以为了促进学术之间的对话,为了中国学术更好地走上世界舞台,译者需要平时要加强学习,提高中英文水平、增加翻译知识,勤加练习,积累翻译经验。
参考文献:
[1]陈吉荣,赵永青.论文摘要英译的翻译显化[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20(1),122-125.
[2]方宗祥.理工类院校研究生英语写译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赵慧玲(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院,北京 102249)
赵庆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院,北京 102249)
随着高校的学术不端的行为越来越多,诸如抄袭、一稿多投等问题崭露头角。2009年,教育部指出,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有直接责任,必须严肃处理。自此高校相继开展了学术论文“”工作。所谓的高校学术论文“”是指高校通过相关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毕业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查找相似性。[1]近几年来全国各大高校学术论文“”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缺陷和不足,严重影响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一、高校学术论文“”系统及其检测标准
目前我国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平台主要有以下四种:CNKI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万方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维普――通达论文引用检测系统以及ROST反剽窃系统。[2]
但是高校使用最为广泛的则是CNKI推出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以下简称“TMLC2”)。[3]TMLC2是一项适用于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学术不端的检测系统,该系统容纳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互联网资源等,检测资源丰富,在国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将10万字符以内的论文上传到该系统中,与资源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对比,TMLC2便可检测出学术论文与文献在词句及段落方面的相似之处,并采用不同的颜色详细标注,系统计算出总相似比、去处本人已发表文章后的重复率、去处引用后的重复率等。
根据TMLC2所检测出的相似比的不同,各大高校对于毕业生论文的判定标准有所不同。大部分高校以总相似比为标准,要求学术论文总相似比在10%~30%范围之内。部分高校以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章和引用后的重复率为标准,但是要求相似性检测结果在10%以下。[4]
二、高校学术论文“”存在的问题
自2009年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得以运用以来,各大高校开启学术论文“”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学术论文抄袭与剽窃现象明显减少,有学者调查得出,2011年至2014年复制比在0~10%区间的论文数量从2011-2012年度的73%上升到2013-2014年度的84%。[5]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高校运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论文“”工作,出现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时间问题:
对于检测的时间问题,主要是指高校对学术论文“”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的问题。有学者指出,67%的高校只z测一次,在盲审前或者答辩前进行,而30%的高校则在盲审和授予学位前各检测一次。[4]从样本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对学位论文的检测仅仅在盲审前或者答辩前进行一次。但是在盲审到授予学位这段时间段内,文献数据库以及学位论文的内容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段期间内,数据库内论文文献的增加和更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测结果,此外学生在答辩前或者盲审前检测结束后,答辩过程中,学生可能还会发现文章中的很多问题,对文章的修改变动性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检测的效果。
2、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结果的判定问题:
首先,各大高校对学术论文判定的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部分高校将相似比结果定位在30%,而另一些高校将其定位在10%或5%,标准不一,缺乏一个科学的判定标准。此外很多高校对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论文判定采用统一的标准,硕士生论文一般要求3-5万字,而博士生论文则要求8-10万字,以同样的比例进行检测,其重复的字符可能相差1万字之多。[5]因此如何对相似比检测经过进行科学定位,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其次,人文社科类论文和科技论文在写作方法和文献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大差别,但却采用相同的判定标准,这种现象存在不合理之处。有学者指出,科学研究是建立在大量查阅资料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尤其在人文社科类研究中体现地尤为明显。[6]科技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大量使用一手文献,多是通过实验研究及相关理论成果结合而形成的。但人文社科类论文对资料的调查和文献的运用具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理论性较强的综述性论文,需要大量二手文献作支撑的,只有大量引用他人的论点,才能够支撑其论文的科学性与逻辑性。然而如果采取与科技论文相同的检测和判定标准,那么综述性论文在论文过程中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很多毕业生为了通过检测而不加引用任何文献,或者有学生为了降低重复率,对文章进行大肆修改删减,失去其理论依托性。这就脱离了文献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所写作的论文缺乏理论依据,是不符合论文的写作要求的。
3、检测的效果问题:
TMLC2文献数据库虽然囊括了学术期刊、博学位论文等多个数据系统,但是文献数据仍然是有限的,没有容纳所有的数据库。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毕业生在写作论文时提供空隙,避开TMLC2的数据库,在其他数据库中寻找参考文献,以降低论文的重复率。文献数据库的不同,导致检测结果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例如,存在一些学位论文,在TMLC2系统上总相似比低于30%,但是在其他系统例如万方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中却超过40%的现象。因此仅仅依靠TMLC2系统的检测结果来评判学生的学位论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并且大大降低了其检测的效果。
三、高校学术论文“”的改进对策
1、合理安排检测时间,提升检测效率
为了规避从工作到授予学位之前这段时间文献系统的变化对于相似比检测结果的影响,同时确保高校能够承担检测所带来的成本,本人认为高校应该安排两次工作。第一次时间放在盲审前或者答辩之前进行,其对象是全体毕业生的学位论文。第二次时间放在授予学位之前,本次工作主要是进行抽查,建立严格抽查制度,针对学校毕业生的人数比例进行随机抽查的方式,开展工作。此外高校应该明确工作的相关规定,提出过程出现问题后的相关连带责任,以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对待该工作的认真程度。
2、科学制定判定标准,优化检测过程
高校在进行论文工作过程中,不应该忽略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W术论文差异,针对不同论文应该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只有科学制定判定标准,优化学位论文的检测过程,才能真正保证高校学术的健康发展。
首先高校对博士生和硕士生论文的相似比结果的判定应该区别对待。不同学位层次的论文其判定标准应该不同,硕士生论文规定15%以下为合格,可直接参加答辩,而30%以上为不合格,由学校协商处置,而在15%~30%之间的则有导师判定其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判定其是否能参加答辩。博士生论文规定10%以下为合格,可直接参加答辩,而25%以上为不合格,而在10%~25%之间也由导师判定。[5]其次高校对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和科技论文的相似比结果判定应该区别对待。对于人文社科类论文,尤其是综述性论文的判定,高校应该以技术鉴别为辅,以人的鉴别为主。[1]高校应该将TMLC2系统的检测结果仅仅作为一个参考标准,主要以指导教师的评审和判定,或者专家组对论文的审核意见为准,判定该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7]
3、综合运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确保检测效果
现阶段我国学术不端检测行为的盛行,导致利益群体在学生群体中通过买卖学术检测系统而获取暴利现象。此外,不同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不同文献数据库进行垄断,从而影响检测的效果。针对这种市场经济弊端引起的暴利行为,政府可以发挥“看不见的手”,对其进行宏观干预,将不同的检测系统进行整合统一,综合成为一种囊括所有文献数据库的学术检测系统。以弥补不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不同导致检测效果不佳的现象,提高技术的全面和系统性,充分发挥科技在学术不端检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然,技术仅仅应该作为一种参考标准,仍然需要结合专家评阅及导师评定的方法,以保障检测效果。
参考文献:
[1] 卢威.学位论文“热”的冷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1):63-66.
[2] 张浩,高国龙等.国内外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514-521.
[3] 张军,赵清华.学位论文复制比检测:问题、对策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38-41.
[4] 谷秀洁,张大为等.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管理策略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2,26(1):122-126.
[5] 张福军.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2)在研究生学位中的应用与思考[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1):78-81.
[6] 刘蓉洁.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相似度检测工作的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4):146-148.
[7] 黄杰.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浅析及有关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11-12.
[8] 陈恺思.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D].广西大学学报,2013.
[9] 李济时.说“”,论学风[J].中国研究生,2015(9):18-19.
[10] 杨再贵,许鼎.论文应区别对待[J].决策探索,2015(5):75-76.
作者简介:
>> 学术论文写作与批判性思维培养 论英语议论文写作与思辨能力培养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论英语学术论文标题的写作 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实用性原则 公安院校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英语写作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管窥 论文写作中的思辨能力培养 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教育课题研究与学术论文写作》作者邀请 浅论在读体育硕士生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 中医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与翻译研究 英语学术论文中的学术词汇研究 英语学术论文中的学术词汇探讨 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写作解析 学术论文“结果与讨论”写作规范 浅谈学术论文摘要写作 编辑视野下的英文学术论文写作 城建档案学术论文写作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1/2/8.
[2] Dewey, John. How We Think[M]. New York: D. C. Heath and Company, 1933.
[3] Facione O’,P. 1990. California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st [ M] .Millbrae: 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4] Geertsen, H. Reed, Rethinking thinking about higher-level thinking [J]. Teaching Sociology, 2003(1).
[5] Hughes,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6] 陈亚平,刘枫.英语学院2008级新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 [J] .北外英文学刊,2010(1) .
[7] 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 何其莘,黄源深,秦秀白,陈建平.近三十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6).
[9] 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
[10] 胡文仲.英语专业“专”在哪里[J].外语界,2008(6).
[11] 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中国外语,2010(1).
[12] 李莉文.英语专业写作评测模式设计:以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8).
[13] 林崇德.思维心理学研究的几点回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14] 罗仕国,秦艳,黄宗杰,梁叶丽,孙莉莉.关于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与讨论[J].广西教育,2009(3).
[15] 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关于高等外语专业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一)[J].外语界,2001(5).
[16] 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8).
[17] 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
[关键词]学术论文 选题 行文规范
[中图分类号]H1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51-02
“学术论文是指作者针对某些学术问题而写出的具有自己见解的论文。大体可分为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与社会科学学术论文两个方面。学术论文写作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要求作者在某一学科、专业领域要有长期的积累,占有大量的资料,熟悉本领域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难点,在此基础上,经过作者的考察与思考,萌生或发现研究某问题的新观点、新思路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方法,或某一科学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新应用等,作者将其归纳整理,形诸文字,即为学术论文。”(张治国:2003)
学术论文写作一般是由命题、运思、立论、证明、指谬、反驳、征引、结论等环节构成。命题也就是选题,它是论文写作的开始环节。
一、选题
要写好论文,确定题目是关键。因此,我们应该花时间、精力,精雕细琢,选好题目。俗话说,“题好文一半”,选择一个好的论文题目,为成功的论文写作打下基石。好的题目应该是围绕作者要解决或探索的问题,用通俗易懂、明确无误、符合论文写作规范的语言,正确地论述、阐明论文的主要思想和内容。选题也是学术准备工作的第一步;如果进行学术研究,首先应根据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兴趣爱好选定一个研究方向,可进一步细分,在一个方向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若干题目。选题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拙见认为主要有三个标准。第一,重要性。指选择本学科领域举足轻重、对该学科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题目。第二,时代性。指选题要从当前社会形势需求出发,要体现时代精神。第三,趣味性。也就是从作者的兴趣爱好出发。兴趣是作者对某一问题全身心的投入和专注,它促发研究者深入思索,探寻问题,提出质疑,而“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很多学者都是在兴趣浓厚的学术问题上先有突破。所以兴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对于上述三条选题标准,应该综合考虑,一般来说,权衡轻重,要考虑形势特点,较重要的题目,通常也是时代精神比较鲜明的问题,如果自己对这些问题有兴趣、或有所感悟,那就是好题目。以笔者自己为例,进行纯翻译理论研究,需要极强的理论思辨能力和大量阅读翻译理论著作,因此受自身的学术能力限制,目前肯定不行,而且也非本人兴趣之所在。而从事应用翻译理论研究不仅可以避免自身学术能力不足和对翻译理论论著涉猎面窄等问题,而且可以结合翻译实践与自己的兴趣达到契合点。比如:旅游翻译,可以通过对旅游景区的英译状况调研,然后结合一些具有指导性的翻译理论对其进行分析、评论。这个问题将会涉及当今翻译界的热点问题,如“归化和异化”和“翻译文本的地位或读者的地位”等。另外,由于地理位置和政策引导,旅游业发展迅猛,成为了第三产业的核心部分,旅游景区的对外宣传也日显重要。因此,这一题目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性。
另外,论文题目还要处理好前与后、大与小、冷与热、熟与生四个关系。一般认为,论题决定着科学研究方向,但实际上,却是科研的主攻方向决定着论题的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感到先研究后定题易,先定题后研究难,没有对某个学科领域或某个学术问题的深入钻研,没有在钻研中形成较系统的论点,定题时就难免举棋不定。论题的选择应在对一个学术问题的认真研究之后,是水到渠成的结果。选择论题不可太大、大泛。摊子摆得大,难免力不胜任,而且重点不突出,写起来也分散精力。选题应避免“朝三暮四,朝秦暮楚”,今天对这个方向某个论题感兴趣,明天觉得那个方向某个论题也很有兴趣,随后换题目,改方向。通常初学者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此外,笔者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和当前研究现状和研究主流列出了一些可供从事研究的初学者参考的题目、方向:
1.某一时期外国作品的汉译及影响。如:20世纪中期前外国作品的汉译及其影响;2.翻译中人际意义的跨文件建构;3.中国大学翻译教学:理念与实践;4.现有翻译教材对比研究;5.基于大型英汉对应语科库的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平台;6.翻译学体系建构研究;7.翻译哲学研究;8.翻译与语言学;9.翻译与政治意识形态;10.文学作品翻译对比研究;11.翻译家研究;12.翻译史研究;13.翻译辅助工具研究;14.翻译政策研究。
二、行文规范
学术论文写作与一般性的写作不一样,它有比较独立的结构体系、语言特征。学术论文追求立论新颖,论证严密,结论富有说服力。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上要求特别严格,文章中所引用的引文必须标明来源出处,实证研究的数据收集和实证设计必须合乎规范,对数据的分析、结果的讨论应严谨、充分,不留漏洞,内容整体布局应有条理性等。下面是一些具体建议:
第一,认真区别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所谓直接引用是指引用内容与原文完全一致,用引号,注明来源及具体页码。所谓间接引文是指作者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他人观点,解释性引用他人成果,不用引号,注明来源(及页码范围),表述方式一般为:“李四(2007)曾指出/认为……(转引自张三 2006),”张三和李四均必须出现在参考文献中。
第二,注意简洁,与文章主题的发展不相关的引文绝不参引。著名学者王力先生在指导研究生作论文时强调:“不要求写长文章,不但不要求,而且反对长篇大论。……讨论问题要深入,深入了就是好文章。”(王力,朱光潜等:2)
关键词:转述动词 文学类学术论文 中国作者 英语本族语作者
0 引言
转述是学术写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运用转述可以体现作者对转述命题或被引作者所持的态度,为作者的评论开启评价空间[1]。转述动词是转述的重要信号之一,作者可以通过转述动词实现言语功能,导入被引用者的声音,实现作者、被引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恰当使用转述动词是作者寻求其交际目的与学科规范之间平衡的一种重要手段[2]。因此,对转述动词进行研究是理解作者意图与学科规范之间关系的起点,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正确使用转述动词有助于提高英语学术写作能力,以便于更好地实现写作目的。
1 国内外研究综述
语言转述现象一直以来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国外学者从传统语法、文体学、功能语言学等角度对语言转述现象进行了研究。传统语法重点从直接引语、间接引语的转换关系上关注对他人话语的转述策略[3]。在文体学领域,Leech和Short把对言语和思想的表征区分成五类: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和人物话语的叙事性报道,这种分类方法扩大了语言转述研究的范围[4]。功能语法学家Thompson则关注转述动词的人际意义,指出转述者对转述内容的态度主要体现在转述动词上[5]。对批评话语分析学家而言,转述动词体现了语篇互文性和语篇中的多声特征[6]。专门用途学者也注重对转述动词的研究,他们对转述动词进行分类,关注转述动词在学术论文中的功能,同时通过引用分析(Citation analysis)关注转述动词的使用[7]-[10]。其中,Thompson和Ye将转述动词分为三类:研究转述动词(Research verb)、语篇转述动词(Textual verb)和心理转述动词(Mental verb),并分析了各类转述动词的人际意义。此后,Thomas和Hawes[8]以及Hyland[10]等人在其基础上做了类似分类。
国内部分学者从认知语用角度研究引用现象中与认知有关的方面[11],或者研究引语在语篇中所完成的修辞功能[12]。有的学者对学习者学术英语语料中使用的转述动词做了定性和定量分析[13]-[17]。也有学者分析了引用的结构形式及其与时态、语态的关系,探讨了转述动词的类别及功能[18]。
以Hyland为代表的国外学者的研究以英语本族语研究者的学术论文为语料,未涉及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对转述动词的使用情况。而中国学者的研究中,对学习者学术英语语料的定性及定量研究所选择的语料大多来自应用语言学;以期刊论文为语料的种类及数量有限,从对比分析的角度探讨中国作者和英语本族语作者在学术论文中转述动词的使用情况的研究更不多。本研究将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尝试。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Springer电子期刊中选取近十年(2004-
2013)文学类论文共20篇,其中中国作者和英语本族语作者论文各10篇。选择语料时,研究者还考虑到论文期刊的多样性及代表性。然后,研究者根据学术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运用人工识别的方法记录论文全文中所有标注了引用信息(作者,时间,页码)的地方,对所得语料进行分类统计。首先统计了两类作者零转述动词的使用情况。其次,分别对转述动词总次数、使用频率较高的转述动词做了统计。最后,重点统计了两类作者表示评价倾向的转述动词的使用情况,并对以上各类型语料进行对比分析。
3 研究框架
Hyland基于Thompson和Ye以及Thomas和Hawes对转述动词的分类,运用过程法和评价法对转述动词加以分类[10]。按照过程法,转述动词可以分为三大行为类型,即研究行为(指研究者在研究结论或研究过程中对真实世界行为的陈述)、认知行为(指心理过程)、话语行为(指语言表述方式)。而按照评价法,转述动词又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表明现作者对被引作者提到的信息或做法持肯定态度;第二类表明现作者不同意或不接受被引作者提到的信息或其做法;第三类转述动词不直接表明现作者的观点,而是现作者通过转述动词传递被引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评价,具体又可以分为四个小类,包括①被引作者以肯定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观点;②被引作者以中立的姿态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客观上做了什么事;③被引作者以谨慎的态度提出自己的观点;④被引作者以批判的态度评价别人的研究或研究结果。
Hyland没有说明过程法和评价法各自的优缺点,也没有说明两者的相互关系。本研究认为,过程法基于研究行为的本质特征,从行为、心理和话语三个方面对转述动词进行分类,有利于提高人们对转述动词本质的认知,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而评价法立足于现作者、被引作者以及读者之间的对话性,旨在区分现作者、被引作者的立场和态度,从而帮助读者明确现作者的观点。同时,评价法也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学术写作中对转述动词的运用能力,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在对比分析中国作者和英语本族语作者转述动词时基于Hyland的评价法,首先将转述动词分为两个大类,第一类是现作者通过转述动词进入语篇,向读者阐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论断;第二类是现作者通过转述动词表达被引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评价,从而间接帮助读者了解现作者自己的观点。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分类方法,是因为转述是作者借助语言表述心理的过程,也是意向性自我构建的过程,反映了现作者对转述内容的认知评判,并通过转述动词进入语篇,向读者阐明自己的科学论断。
[2]Thompson,G.&Y.Ye.“Evaluation of the reporting verbs used in academic papers”,Applied Linguistics,1991(12): 365-
382.
[3]Yule,G.et a1.“On reporting what was said”,ELT Journal,1992,46(3):245-251.
[4]Leech,G.& M.Short.Style in Fiction.London:Longman, 1981.
[5]Thompson,G.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 Edward Arnold,1996.
[6]Fairclough,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2.
[7]Thompson,G.&Y.Ye.“Evaluation of the reporting verbs used in academic papers”,Applied Linguistics,1991(12): 365-
382.
[8]Thomas,S.& T.Hawes.“Reporting verbs in medical journal articles.”ESP Journal,1994(13):129-48.
[9]Swales,J.Genre Analysis:English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Cambridge:CUP,1990.
[10]Hyland,K.Disciplinary Discourse: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Haflow:Peaon Education,2000.
[11]彭建武.语言转述现象的认知语用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359-366.
[12]辛斌.引语研究的语用修辞视角[J].外语学刊,2010(4):67-
73.
[13]胡志清,蒋岳春.冲外英语硕士论文转述动词对比研究[J].语言研究,2004(3):123-126.
[14]袁邦株,徐润英.社会科学论文中转述动词的学术考察[J].求索,2008(12):79-81.
[15]孙迎晖.中国学生英语硕士论文引言部分转述语使用情况的语类分析[J].外语教学,2009(1):53-57,69.
[16]娄宝翠.学习者英语硕士论文中的转述动词[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5):64-68.
[17]张军民.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学术语篇转述动词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246-249.
[18]唐青叶.学术语篇中的转述现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3-6.
1.动力是根本
搞写作,没有动力是写不成的。那么,图书馆学论文写作的动力来自何方?我们认为,动力来自压力,压力产生动力。而压力主要来自事业,来自自身。
1.1事业(社会)压力
图书馆工作者(以下简称“图书馆人”)要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要发展图书馆学,就要有一颗强烈的事业心。没有事业心,就没有动力,就不能搞好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学也就不会发展。我们搞学术创作,从客观上说,就是要达到如下目的。
1.1.1指导图书馆工作,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
我们写论文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图书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论文选题的主要来源。写论文,搞科学研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若解决不了,自然会产生压力。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也就推动了图书馆工作和事业的发展。
1.1.2提高图书馆学学科水平,促进图书馆学发展,推动学术研究
图书馆学要发展,必须大力开展学术研究。图书馆人进行论文写作,不仅指导了具体工作实践,也同时解决了图书馆学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图书馆学就不会发展。这对图书馆人来说,自然也会产生压力。
1.1.3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图书馆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图书馆人进行科研工作,撰写学术论文,不仅指导工作实践,推动图书馆学发展,而且也推动了图书馆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撰写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这些论文都是为了解决图书馆学教育和图书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也会产生压力。
1.1.4活跃学术气氛,提高图书馆学术地位
图书馆的学术地位是靠图书馆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获得大量科研成果来争得的。搞论文写作,活跃了学术气氛,取得了学术成果,而且水平不断提高,自然会令社会刮目相看,学术地位就会提高。不然,无学术成果,别人看不起,同样也有压力。
1.2自身压力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出自一定的动机,而动机又产生于人们本身存在的各种需求。这些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的需求(或感情和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种。图书馆人也不例外,同样有这5种需求。图书馆人自己的成就(包括学术研究成果)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以满足荣誉感。自己的学术成果要得到社会承认,就要以论文等形式在期刊等载体公开发表,以满足社会尊重的需求。如果不被发表,就会产生心理压力。来自自身压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晋升职称。因为职称晋升不仅涉及个人荣誉感的满足,更为重要和现实的是晋升职称还涉及工资、住房等生活需求。这种需求如得不到满足,压力自然会更大。欲满足这些需求,尤其是晋升职称,不仅工作要好(“软件”好),还需“硬件”支持。所谓“硬件”,此处是指学术成果(包括论著、科研项目等形式)的数量和质量,最多见的则是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图书馆人欲晋升职称,“软件”首先要满足要求,而“硬件”必不可少。这些又给图书馆人带来一种强大的压力。
上述种种压力,必然促使图书馆人产生论文写作的动力、促使图书馆人产生论文写作的坚强信心和勇气。有了动力、信心和勇气,论文写作的动机也就随之产生了。
2. 选题是关键
有了写论文的动机,就要写作论文。而选题则是开展学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而且是十分关键的一步。有人说,“题好一半文”,把选好题目视为学术论文成功的一半,可见选题的重要程度。选题,就是要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范围。
2.1需要性原则是前提
需要性原则主要从选题的重要性和现实性两方面考虑。图书馆学论文的选题必须是图书馆工作、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发展所需要的课题,不仅需要而且重要,还必须具备现实性。一般说,图书馆学研究重点、研究热点和研究焦点就体现了图书馆学选题的需要性原则。“研究重点”的特征是:(1)在事业和学科发展中地位比较重要;(2)有较多人进行研究;
(3)研究时间较长;(4)产生论著较多。“研究热点”的特征是:(1)大多数从业人员投入研究;(2)是特别关注的热门话题。“研究焦点”的特征是:(1)热门话题中集中研究热点;(2)观点争论中交叉研究热点。
2. 2科学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是关键
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特点,也是学术论文的生命和价值,是选题成功的关键之一。选题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1)题目的论点要正确;(2)题目中的概念要明确;(3)要有科学性价值;(4)语言要准确。图书馆学论文的题目必须体现科学性,即要按科学性原则选好论题。
创造性,是指论文的题目要有新意,要有发展。图书馆学的发展,就是一部创造史。图书馆学论文(题目和内容)作为图书馆学的研究成果,当然需具有创造性特点。论文的选题具有创造性,主要体现在:(1)别人未研究过或很少涉足——题目要新颖;(2)不要一般化要引人注目;(3)要体现学科前沿;(4)观点要新,技术或方法要新。总之,题目对图书馆工作和事业发展,对图书馆学发展要能起到推动作用。创造性是学术论文的生命,题目的创造性是写好论文的关键,必须特别注意。
2. 3可行性原则是基础
可行,即力所能及,难易适中,行得通,办得到。图书馆学论文的选题是应在作者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且经过奋力拼搏之后才能完成的。欲实现选题的可行性,必须根据作者个人的主客观条件进行选题。主观条件,包括个人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等。客观条件,包括文献、资料、仪器、设备、时间、经费和导师等。所以,选题时应尽量扬长避短,在主客观最佳点上选择出符合自己的实际写作能力、写作水平的难易适中的论题。具体说,应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选题才具有可行性:(1)自己长期实践且已较为熟悉的领域(包括工作、研究、事业管理和教学及其管理),如长期从事文献分类工作,最好在分类方面选题;(2)自己感兴趣且知识积累较为充足的领域;(3)自己长期跟踪研究过的领域;(4)别人未研究或很少研究,但自己线索较多,知识储备较多的领域;(5)自己善于争鸣的且易于批判(评)的领域等。为增强选题的可行性,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论文题目应大小适中。题目太大,由于所掌握材料限制,文章容易肤浅,写不深,写不透,造成大题小作,没有价值。题目太小,学术价值也不大。所以选题要适中,要根据“小题大作”的原则选题,这样,小题目反而能写出大章,容易驾驭,容易写深写透。(2)选题必须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只有当你了解到前人或别人的研究成果、现状时,你才能知道自己的题目是否具有创造性和重要性。当然,这种调查主要靠自己平时的积累,有时也需要突击性调查。
总之,图书馆学论文的选题是写好论文的关键,但欲使论题符合上述四条原则,必须靠自己的知识积累,知识积累是写好论文的基础。
3 知识积累是基础
从上述可知,仅有写作动力和动机而无(或很少)知识积累,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没有(或很少)知识积累,就不能选好论题,同样也写不出好文章。因为,一个人知识累积的数量和质量与其论文的质量几乎是成正比的。所以,研究学术论文写作,必须研究作者的知识积累,要对作者的知识积累给予特别的关注.
3.1知识积累与论文写作的关系
知识积累与论文写作对一个人来说是知识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知识输入(积累)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所写论文的质量也就越高(排除其他因素)人们在输入信息后,他原有知识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产生具有创造性的新的知识结构。如英国情报学家布鲁克斯提出的方程式:k〔s〕+Ai=k〔s+As〕该方程式告诉我们,人们在吸收了情报后,原来的知识结构(K〔S〕)就变成了新的有序的知识结构(K〔S+AS〕),这种知识结构增强了创造性和思维能力,更富有智慧,他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创造出新思想和新知识。如果他从事学术论文写作,就会使成果具有创造性。
3. 2积累知识的内容
图书馆人写作学术论文,需要积累的知识种类很多,但就其内容来说,不外乎以下三种类型,即图书馆学专业知识核心知识;相关知识内围知识;其它知识——外围知识。关于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哲学、系统科学、管理学、社会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文献学、情报学、档案学、目录学等。其他知识如:科学学、美学、语言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等。以上是从整体上就一般写作所需积累知识而言。而从具体上说,由于题目的性质与论证角度不同,所涉及学科内容不同,所需积累的知识、资料也不会相同。
具体到一个论题,应当积累(输入)如下知识:(1)纵向知识:有关该论题的历史、现状及未来预测;(2)横向知识:有关该论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概况等。有关核心资料、知识,要全面系统重点收集、积累;内围资料、知识,要尽量收集、积累齐全;外围资料、知识要视需要而收集积累。
3. 3积累知识的方法、手段
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和文献检索法。图书馆学论文写作需要收集、积累知识、资料,常用方法是文献检索法,其次是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另外,要写好论文,积累知识必须长期与临时相结合,一般与重点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写好论文,知识积累是基础,是需要下大功夫才能打好这个基础的。基础打好后,才能“下笔如有神文章写好后只有公开发表,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如何投稿,这也是需特别注意的。
4. 对口投稿是方向
投稿有没有策略?笔者认为,不但有而且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