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2 10:56:28
序论:在您撰写护理分析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I.对象:被检查的科室涉及全院各个科室,其中第1次检查护士长42人,护士60人。第2次检查护士长54人,护士68人。年龄18-45岁;学历为中专及以上。
2.方法:培训内容包括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和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两项内容。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具体内容及评价标准。第1次培训对护士长及部分护士集中进行,并要求护士长再对每位护士逐一进行培训。第2次培训对全院护理人员集中培训。每次均采用多媒体授课、模拟场景演示的方法。
3.检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人院基础护理—病房接到接诊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的检查标准,分别在2次培训之后的1周进行检查。
4.统计学方法:运用Excel97中文版和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
1.在病床单元准备方面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成绩高于第1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第一时间接待病人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1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检查平均成绩与第1次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提高护理人员对“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规范化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基础护理到位率、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以分级护理为依据制定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能够明确各护理级别的病情要求,既反映了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需求,又具体显示护理工作量的多少,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是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保证基础护理到位率,提高护理质量,合理安排护士的的人力资源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可以看出,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认知程度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在以分级护理为依据进行的基础护理的培训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提高护士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自身的培训,是落实“以分级护理依据的基础护理”到位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显示,护士长两方面的成绩均好于护士,说明护士长自身水平是高于护士的。这是由护士长自身情况,岗位的要求决定的。护士长普遍学历高于护士,而且要作科室的带头人,只有自身的素质及业务能力高于护士,才能管理好护士、做好各项工作。护士长考核成绩虽然较好,但要更加注重在此基础上的业务能力的持续提高。
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其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护理级别方面如何进行准备,要求护理人员主要通过记忆来掌握其内容,从表1看,护士长成绩2次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成绩已经处于较高分数,因此要做到大幅度的提高很不容易,但是我们通过成绩具体分析,确实也存在个别护士长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因素。护理水平的提高与每位护士长的业务管理是紧密相连的。护士长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才会不落后于护士,才能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护士(2),因此我们在培训中及平时管理中应更加注重护士长自身的管理,不能满足于现状。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永不落后,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实施。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主要考察护理人员在通过记忆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如何与临床实际结合,考察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从表2看出,护士长成绩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且自身2次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在临床实践中,善于思考,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应对能力强。在2次培训后,能够更深一步的理解领会,再应用于实践。
I.对象:被检查的科室涉及全院各个科室,其中第1次检查护士长42人,护士60人。第2次检查护士长54人,护士68人。年龄18-45岁;学历为中专及以上。
2.方法:培训内容包括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和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两项内容。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具体内容及评价标准。第1次培训对护士长及部分护士集中进行,并要求护士长再对每位护士逐一进行培训。第2次培训对全院护理人员集中培训。每次均采用多媒体授课、模拟场景演示的方法。
3.检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人院基础护理—病房接到接诊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的检查标准,分别在2次培训之后的1周进行检查。
4.统计学方法:运用Excel97中文版和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
1.在病床单元准备方面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成绩高于第1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第一时间接待病人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1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检查平均成绩与第1次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提高护理人员对“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规范化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基础护理到位率、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以分级护理为依据制定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能够明确各护理级别的病情要求,既反映了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需求,又具体显示护理工作量的多少,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是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保证基础护理到位率,提高护理质量,合理安排护士的的人力资源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可以看出,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认知程度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在以分级护理为依据进行的基础护理的培训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提高护士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自身的培训,是落实“以分级护理依据的基础护理”到位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显示,护士长两方面的成绩均好于护士,说明护士长自身水平是高于护士的。这是由护士长自身情况,岗位的要求决定的。护士长普遍学历高于护士,而且要作科室的带头人,只有自身的素质及业务能力高于护士,才能管理好护士、做好各项工作。护士长考核成绩虽然较好,但要更加注重在此基础上的业务能力的持续提高。
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其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护理级别方面如何进行准备,要求护理人员主要通过记忆来掌握其内容,从表1看,护士长成绩2次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成绩已经处于较高分数,因此要做到大幅度的提高很不容易,但是我们通过成绩具体分析,确实也存在个别护士长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因素。护理水平的提高与每位护士长的业务管理是紧密相连的。护士长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才会不落后于护士,才能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护士(2),因此我们在培训中及平时管理中应更加注重护士长自身的管理,不能满足于现状。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永不落后,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实施。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主要考察护理人员在通过记忆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如何与临床实际结合,考察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从表2看出,护士长成绩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且自身2次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在临床实践中,善于思考,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应对能力强。在2次培训后,能够更深一步的理解领会,再应用于实践。
注重临床护士工作中应变能力的培训,有利于基础护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实际。从表1成绩显示,护士2次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培训,护士认知程度普遍提高,能够重视规范化基础护理培训。尤其是在理论方面强化记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表2的成绩显示,护士2次成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虽然重视此项工作的实施,但是由于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不强,导致对培训内容的理解程度欠缺,考核成绩与第1次比较没有提高。例如我们在检查中曾发现,在接到一个一级护理的病人入院时,按照当时情况,首先要处理好病人当时的应急状况或询问病人有何不适症状,然后再按照规范化的护理流程进行相关的环境介绍,护理查体等。但是,护士往往容易忽略病人主诉而一味的注重完成为病人做规范化培训中的内容介绍。
护理是一门学科,是一项脑力兼体力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要重视它,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善于总结,重点突出,强调要从每一位护士的每一件事做起,注重培养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护士长是一线的管理者,应注意在平常工作中加强护士这方面的培养,注意发现临床护士在处理事情时出现的问题,随时予以指导,这样才能使护士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断提高,使规范化的基础护理真正落实在病人身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处于从属地位,护理人员在某些可以做出专业独立行为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专业权利,未意识到自我的能力和专业的自[[3]。我们制定的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内容,希望能够体现护理学科的特点,体现护理学科的独立性。规范化的基础护理培训内容,在临床工作实际中都在做,我们只是加以整理,使其更加规范,更加有条理。但通过2次检查,我们也发现,我们所制定的内容在某些方面仍然较为复杂,耗费较多的护理人力、时间等,还需要与临床的护理实践进行不断的磨合,以更好的适应临床需要,量化护理服务内容。我们也希望能够不断反馈信息,以期用最小的劳动强度,最少的服务时间[4-5],到最佳的护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76.
2姜岩宏护士长在护理业务管理中的作用.护理管理杂志,2004,4(1);56.
3胡玲,欧阳山蓓.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4,4(5):32.
4陈卫红.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现代护理,2004,10(1):58.
1.1一般资料
150例患者,其中男79例,女71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者58岁,平均年龄18.6岁,病程1~38年。上述患者经一般的脑电图检查无确诊病理类型,不便于临床治疗,故采用视频脑电检测。
1.2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Bio-logical公司生产的32导联全数字化视频脑电监测系统;采用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1],安放参考导联与双极导联相结合进行描记,电极安放在额-前额,前额-中央,中央-顶、顶枕及耳垂等处[2]。通
过摄像头将患者录像信号与脑电波同步记录下来,用电脑硬盘储存数据,供医师对照分析,做出诊断。
2护理方法
2.1检查前
2.1.1心理护理
由于大部分患者病程长,复发率高,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控制或缓解,临床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发作时意外发生率高,精神痛苦并产生心理障碍,对诊断及治疗缺乏信心。因此我们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并满足患者的需求。介绍视频脑电的现状及发展,告知检查无痛苦及创伤,介绍检查经过,介绍进行该检查的必要性和优点,请检查完毕的患者现身说教,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家属和患者的积极配合。
2.1.2病人准备
所有患者均需预约检查,检查前三日停服对脑电图有影响的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至停服镇静催眠药物及抗精神药物。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发作的性质、时间、规律及是否有诱因,如发作时间在白天,预约日间检查;发作在晚间,则预约在晚上检查;如果发作有诱因,检查前尽量给予诱发因素。检查前一日将头发洗干净,不用护发素,不能涂抹发胶、摩丝等定型剂,避免油脂等影响电极导电性,必要时剃发或涂拭电糊来减少头皮电阻值[2]。入室检查前要询问病人是否正常进食,以防发生低血糖,影响检查结果。嘱病人脱去化纤衣物,但要防止受凉,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需要做睡眠剥夺诱发试验的患者,嘱咐检查日前夜禁睡5~10小时。对小儿和精神病人等不能合作者,可在检查前给予适量的快速催眠或镇静剂,常用10%水合氯醛,待病人安静或入睡后在做脑电图检查。检查前应先排空大便。电极帽松紧大小选择要适度,过松时电极容易出现伪差;过紧时容易影响血液循环,使检查者感到头晕不适,进而引起脑电波的变化。
2.1.3环境及仪器准备
打扫房间卫生,拉上窗帘,检查空调是否能正常运转。确定脑电图机工作正常,电极帽完整无缺,电极线无断裂脱落,摄像头前无物体遮挡。
2.2检查中
2.2.1病人护理
要求患者检查时尽量保持卧位、安静休息状态,应力求舒适、精神安宁、肌肉松弛、自然呼吸[2]。定期探察患者头部电极是否脱落或松动,如有及时告之医师并按原部位粘贴上电极。指导帮助病人床旁解大小便并及时给予清理,在检查床上进食时要避免食物掉落弄脏床被。检查过程别要问及患者有无头痛、恶心、抽搐发作及其他不适症状。遇到被检查者抽搐时及时告之医生,并解开病人领扣,取出活动性假牙。使用舌钳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同时取平卧头侧位,擦除口腔分泌物,防止窒息。遇到牙关紧闭者用纱布包着压舌板,塞入臼齿处,防止咬伤舌头。切勿过度按压病人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脱位。同时可掐人中、合谷穴促患者苏醒。注意保护头部电极线,避免患者扯断或拉脱电极线。遇到连续发作时应告之医生予以镇静止痉治疗。过度换气诱发试验前给患者作过度换气动作示范,不合作的患儿可在嘴前悬吊纸条或玩具,鼓励患儿尽力吹气,诱导过度换气动作。陪人不能挡住视频摄像镜头视野,尤其是发作期,陪人应充分让发作行为被摄影记录,以便医师与脑电同步分析。
2.2.2维持稳定适宜的环境
调整室温18~22C,湿度50%,注意光线强弱[3]。温度过高,病人出汗,头皮上电极极易松动,脑电基线漂移,产生伪差;温度过低,病人寒冷肌肉收缩而致伪差增多。湿度过高,在安放电极线时粘胶不易干、粘不牢[2]。保持室内整洁、安静,不要在室内喧哗或频繁走动,尽量使患者进入完整的睡眠周期状态,以减少伪差。
2.3检查后
清洗被检查者头部的导电膏和耳垂的橡皮膏,检查电极线是否断裂或者损坏、丢失,遇到此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清理床被,开窗通气,保持检查室内整洁舒适。门诊患者通知其取检查报告的时间及地点,留下病人电话及详细详细地址,以便定期回访。
3讨论
视频脑电监测(video-EEG)是对被检查者行长达12~72小时的脑电录像监测,操作方法简便,伪差少,是鉴别癫痫发作类型及性质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癫痫综合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系统具有记录的脑电波型清晰,资料可重复回放,可精确分析临床发作和脑电之间的关系,定位准确,可提高临床癫痫的诊断水平,并为临床鉴别一些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诊断提供帮组。但是,由于检查时间长,而且有些受检者具有发作表现,甚至伴有意识改变。所以,检查前、中、后整个过程的系统护理工作是保证完成此检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准确记录脑电波信号,避免和减少伪差的可靠保证。我院通过明确的整体全程护理,所有受检者顺利完成检查。检查过程中感受舒适安逸,受到患者的一致肯定。完整顺利的检查协助提高了临床医师的诊疗水平,减少癫痫与其他发作性疾病的误诊、漏诊率。
参考文献
[1]JOHN.R.HUGHES,主编.临床实用脑电图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谭郁珍,主编.临床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10.
[3]韩建,等.131例癫痫病人行视频脑电监测的护理.当代护士,2003,7:25.
[4]石孟云,对癫痫病人行视频脑电监测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0,9:695.
医院管理年活动推出了一系列的质量评审考核标准,如何借助这一政策,把握好医院发展的契机,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护理管理者也不例外。在开展医院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各医疗机构要按照评审考试标准,建立建全各种相关制度,规范医院的管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对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针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要充分体现出医院管理年的“主题”和发展目标。
2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缺乏:在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就护理工作而言,工作量不断增大,人员不足,重医轻护是各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医院规模的发展,在县级医院护理人员在不断地向医院的一些岗位分流,如电脑记账、病案管理、防保、新农村合作医疗账目核算管理等,造成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严重缺编。
2.2护理工员整体素质偏低:随着现代医疗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医院规范扩大,使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紧缺,为了医院工作的正常运动,大量地聘用护校毕业的护士以缓解护理人员的不足。由于教育和卫生体制的改革,医院用人机制受限,护理人员储蓄长期不足,人员结构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护理人员结构没有形成梯队,加之护理学校招生“门坎”低而数量盲目增长,使护理教学和临床实践不相匹配。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现实。
2.3护理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限: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科护士长要受院长、护理部、科主任的多重领导,部分护士长对职责认知缺失,工作繁忙,杂事较多,与科主任的沟通受限,有时不能很好地履行护士长的职责,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受限。
3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护理管理的思考
3.1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护理质量的改善与提高是医院评审、社会评价护理工作的主要指标。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不仅能提升护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促使了医院对工作人员的规范管理,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运用和管理。
3.2及时的督导,协助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管理难题:护理部和护理质控组每月对全院的各项护理工作进行不定期的全面检查,针对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所在科室的护士长进行现场反馈。在每月的护士长例会上进行质量分析,对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充分研讨和广泛征求意见,提出持续整改方案,不断修改完善各项管理措施。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心理护理;康复
突发性耳聋亦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1~2天内听力减退,甚至发展到严重的耳聋。其致病原因目前尚不清,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变态反应、听神经炎、自身免疫、代谢紊乱及内耳压力突变有关。突发性耳聋发病率为5/10万~20/10万,多为单耳患病,双耳患病占7%~10%,双耳同时发病占0.2%~2%,目前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1]。突聋给患者造成了生活上及心理上的不便和痛苦。1998~2005年在对117例突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缩短了治愈时间。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17例,为我院1998~2005年的住院突聋患者,其中男66例,单耳聋62例,双耳聋4例,年龄30~58岁,平均44岁;女51例,单耳聋48例,双耳聋3例,年龄29~49岁,平均38岁。在药物及高压氧治疗同时,对其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1.2方法首先了解患者发病的诱因及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情况,向患者讲解耳的解剖特点、功能、疾病的转归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患者了解此病的预后情况,从而初步解除心理上的负担。
1.2.1心理支持及指导突聋患者平均年龄35~46岁,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存在着社会、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压力,受到工作紧张、生活节奏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因人施护,注意与患者的非语言交流。心理学家指出:信息交流=7%语言+38%语调+55%面部表情[2]。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语言的整体效果。与突聋患者交流时注意力集中、态度诚恳,并不时加以点头及手势,以增添语言的力度,使患者消除不信任感及消极心理。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长期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及情绪调节能力。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及指导,解除患者的身心痛苦,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促其早日康复。
117例患者中,有78例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给予突聋伴高血压患者合理药物指导及心理护理,休息、劳逸结合;病室内保持安静;加强心理护理,避免一切可使患者情绪激动的不良刺激;遵医嘱给予各类降压药物、监测血压、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应用扩血管药物告诫患者起卧和各种活动动作要缓慢,保障患者安全。突聋伴糖尿病患者按医嘱规定的治疗,按时就餐,按时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疗效及副作用;认真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基本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自觉配合治疗,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1.2.2饮食指导对于突聋患者,饮食很重要,做到饮食规律,且以清洁、易消化、少油腻为基本原则,增加纤维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1.2.3行高压氧治疗前的护理交待患者应穿棉质的内衣、内裤、外衣、外裤,避免穿化纤及腈纶质量的衣裤,减少静电的产生,防止在高压氧治疗时发生爆炸,降低危险的发生。
1.2.4出院指导详细交待出院注意事项,患者认为住院期间应用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治愈、好转,出院后不注意按时服药、休息、饮食、受凉、劳累等都会影响疾病的恢复及转归,导致复发。患者出院后1周后随访,了解患者的情况给予一定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促使其早日康复。
1.3结果本组117例突聋患者,经药物及高压氧常规治疗,同时对其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后,出院之前复查电测听,42例恢复至正常,40例患者听力部分恢复,35例听力无改变,治愈率35.9%,好转率34.2%,无效率29.9%。较1998年之前的突聋患者,治愈率及好转率提高了约5%,缩短了治疗疗程,对促进本病患者的痊愈起到很大的作用。
2讨论
现代医学已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心理学不但使医务人员在许多疾病的病因、病理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更使其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上取得了有益于人类自身的进展[3]。面对突发性应激事件,人们一般会出现“惊吓-否认-侵入-不断修正-结束”这样一个典型的心理反应过程,但当突发事件超过患者心理承受的极限或心理反应过于强烈,就会出现生理和精神上的病理性变化[4]。因此,每位医务人员都应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的知识治疗和护理患者,帮助其解决紧张心理,解除患者身心的痛苦,促其全面康复,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护理时应注意:(1)语言规范,尊称患者姓名,查房时向患者问好,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做到请字开头,谢字结尾;(2)表情规范,面带笑容,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及良好的沟通技巧,接待患者及做各项护理操作时,语言、语气、语调恰当,善于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感到亲切友善;(3)仪表规范,形象端庄大方,衣帽整洁,戴工作牌,坚守岗位;(4)行为规范,经常巡视病房,护理工作做在前,及时更换输液,降低病房噪音,接听呼叫器及时,主动协助患者日常活动[5]。为患者提供便捷、舒适、全程、全方位服务,营造一种充满人性、人情味的,以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人文环境[6]。
【参考文献】
1姜泗长,顾瑞,王正敏.耳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36.
2杜鹏.ICU综合征的防治与护理.护理杂志,2002,19(1):27-29.
3杨瑞,李亚洁.创伤病人的心理学效应及心理护理.护理研究,2004,18(7):577-579.
4StroebeM,SchutH,FinkenauerC.Thetraumatizationofgrief?Aconceptualframeworkforunderstandingthetrauma-bereavementinterface.JPsychiatryRelatSci,2001,38(3):185-201.
1.1护理人员的问题
1.1.1护理质量的问题产科工作繁琐、周转率极高、产妇与新生儿均需观察与护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病人来住院的时间、人数、病情都难以预料,这给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压力,特别是晚夜班的护理人员一人当班时更为紧张。
1.1.2未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如三查八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制度。未能及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不能及时发现产妇及新生儿的异常情况。
1.1.3专业知识缺乏及实际操作能力差如产妇及家属提问不能正确作出回答及解释,静脉穿刺操作不能一次成功。判断能力差、有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如遇急、危重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抢救。
1.1.4护理沟通技术欠缺①说话语气生硬、面无表情、缺乏耐心、敷衍了事,使产妇及家属认为护理人员缺乏医德,服务态度差,无同情心。②各项护理操作前未作解释,暴露性操作前未作任何遮掩工作,使产妇认为工作人员不尊重他人隐私权。⑧沟通缺乏技巧,不能把握有利时机,讲话不注意分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2护理文书质量不过关
1.2.1护理记录不及时、缺项、漏项、书写时存在乱涂、乱刮、乱画现象。
1.2.2护理文书记录不真实、不整洁、内容公式化。
1.2.3急、危、重症患者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客观、重点不突出,与医生在医疗文件书写时内容不一致。
1.2.4医学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无自我保护意识。
1.3管理者工作的强制化,对护理人员工作缺乏赞同与认可
在我国,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着重医轻护、护理人员社会地位低,劳动强度与收入相对不平衡。
1.4医护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1.4.1医护人员向病人及家属交待的病情与解释不一致,导致患者及陪扩人员的不信任。
1.4.2由于医生与护士技术上的差别以及询问病史地点、时间不同,导致医疗文件书写内容刁二一致。
1.5产妇及家属的原因
1.5.1家属对医疗护理与医疗环境期望太高,对产妇及新生√L发生的一些问题(包括生理现象)过于紧张。
1.5.2个别家属及产妇素质较差,缺少社会道德,不尊重医护人员,甚至乱骂、污辱护理人员。
1.5.3语言、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背景的不同,使护理纠纷埋下隐患。
2防范措施
2.1提高护理质量
2.1.1病人多工作繁忙时实行弹性制排班,适当增添班次,使护理人员做到忙而不乱、急而不燥。推广实行整体护理模式,把握有利沟通时机,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2.1.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三查八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2.1.3严格护理文书书写制度,遵照《湖南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实施,做到举证有据,保护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
2.1.4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院内院外组织的各项学习,邀请权威专家、教授讲授专科知识,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管理方案。每年选派技术职称高、有责任心、上进心的优秀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对新调入、刚分配的工作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实行优化考核制度。
2.2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全院护士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护理文件书写的规范化要求,使每个护士从根本上认识到护理文书的书写是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的有利证据,也是保护自我的根本措施。
2.3管理者实行“人性化”管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重视护理工作,关心护士,对优秀事迹及优秀个人加以适当奖励,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对有可能发生纠纷的病人有预见性,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尽可能满足其需求,以尽可能化解医疗纠纷的隐患。
2.4加强医护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工作为前提,顾全大局,相互谅解,相互配合。
总结护患纠纷不仅影响了护患关系的和谐,也给护理工作人员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和工作上的不愉快:对医院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护理纠纷的及时预防与解决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发展: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杨维光.导致产科医疗纠纷的因素与防范措施.当代护士学术版,2005.7.
1.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年龄21~39岁,平均32.5岁,其中,30例为已婚,2例未婚,5例未生育,32例均有异位妊娠病史。其中,9例曾行腹腔镜下电切患侧输卵管,4例为输卵管吻合术后患侧开窗术后,8例为开窗取胚保管术后,11例开腹患侧输卵管破裂切除术后,32例中1例距前次手术为6年,1例最短者距前次手术3个月。患者血HCG为阳性,B超诊断为患侧输卵管囊性占位,宫腔内不见妊娠囊,行后穹隆穿刺31例为阳性。本组32例异位妊娠的患者均为手术治疗,28例麻醉为腰硬联合麻醉,3例为局麻+静脉强化,手术成功率100%,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后5~8d出院。
1.2手术护理
1.2.1术前护理因患者多为急腹症入院,就诊时观察患者的表情痛苦程度、情绪、皮肤颜色、皮肤温度、脉搏、血压做好记录,有无停经史有无阴道出血,有无下腹剧痛、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是否休克。手术前责任护士要耐心向患者讲解术前的注意事项和术前准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根据患者的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缩短护患的距离,主动沟通以减轻患者焦虑心理。
1.2.2术中护理手术室护士要细心周到,开放两路静脉置管术,做好输血及抢救患者的准备,术中要备好热盐水,清理腹腔时用。术中巡回护士要高度警惕,做好急救准备,一旦发现患者异位妊娠破裂立即进入急救状态,尽快手术,减少失血,熟练掌握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注意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32例中腹腔出血<300ml的6例,500~800ml的13例,801~1500ml的13例。
1.2.3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出现,尤其要督促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在术后6h翻身活动,并观察尿的色、量。手术后要鼓励患者早日下床,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及肠粘连。术后第2天责任护士到病房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情绪,针对其心理压力耐心地解释,认真分析,制订术后护理计划,术后第3天到病房询问患者伤口情况,了解患者的情况。
2结果
术中所见右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例,由于间质部血供丰富,周围基层厚,故间质部患者停经时间较长,病灶大,手术时见腹腔出血较多,7例为输卵管峡部破裂伴活动性出血,3例为输卵管吻合处破裂,20例为壶腹部妊娠破裂。术中1例见患者的输卵管长约20cm。术后送病检均为异位妊娠,符合诊断。
3讨论
3.1观察面容、腹痛性质
患者面色苍白、表情痛苦,破裂的异位妊娠是以其剧烈腹痛为特点搀扶就诊,由于起病急、发展快,易发生失血性休克,要求护士要细心、耐心、周到地观察外观症状变化,准确评价患者的危险因素、评估病情做好急救准备。由于患者已有异位妊娠病史、输卵管手术史,护士更应该重视病情的发生、发展,患者的紧张情绪较重,不愿接受再次异位妊娠的事实,不积极配合治疗,自己悲观的情绪不能排除,不相信医生的诊断,担心自己的病情的焦虑心理,不愿做第2次手术,有害怕不能生育和影响健康等顾虑,对手术心存疑虑,因此责任护士要热情接待患者,严守患者的病情,向其介绍手术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病情详细地制订护理计划对其实行心理干预。
3.2做好健康教育
笔者通过运用护理程序,以患者手术前后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评估和诊断,制订了相应的护理计划和组织实施,特别是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术后护理,缓解了患者的心理疑虑。由于患侧已经做过手术或做过治疗,现多情绪低落,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的病史,护士要严守患者的隐私对患者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随着生殖道的感染及性疾病的发生率的升高,异位妊娠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异位妊娠起病急,常并发腹腔大出血,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不及时治疗有可能造成终身不育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有异位妊娠病史的患者,要高度重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为了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提高广大妇女的生活质量,提倡固定[2],做好节育工作减少流产及多产,开展孕前指导,育龄妇女停经后应到医院明确是否妊娠及妊娠的部位。一旦停经应在孕40d到医院做B超检查确定妊娠部位,对有停经史、不规律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的生育妇女应高度警惕异位妊娠的发生[3],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妊娠破裂和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异位妊娠作为妊娠早期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组32例均为手术治疗,安全度过异位妊娠破裂休克期[4]。因患者为二次患病,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护士要多向患者沟通,向患者解释生命的重要性,异位妊娠本人无法预知,也增加预防的难度,尽管首次异位妊娠后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的机会较少[5],其治疗原则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因为如果继续保留输卵管,还有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的可能,并且残余的输卵管多是峡部和间质部,一旦妊娠容易破裂或者引起威胁生命的腹腔大出血。
责任护士要认真做好有关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宣教工作,如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术后1年内做好避孕工作,并告诉1周后来院复查HCG,以防止持续性妊娠的发生。患者如果出现腹痛、阴道出血量增多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复诊。
[参考文献]
[1]耿春惠,陈璐,黎冠环,等.异位妊娠破裂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907-908.
[2]冯秀梅.异位妊娠420例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4):98.
[3]曾菲,左绪磊.异位妊娠三种治疗方法与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4):239-240.
[4]许华,朱瑾.异位妊娠的诊治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8):627-629.
[5]张文森,周凯,周静.输卵管残端妊娠4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3(3):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