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6 18:23:13
序论:在您撰写新闻学实习工作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近年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仅给群众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给相关群众文化工作者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在新时期,要求所有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以及思想作风、学风以及工作作风建设,并提出有效策略,来强化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服务水平,以此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1。
一、新时期对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在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都较过去有了很大改变,这就要求这一时期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也应随之加强。其中,新时期对于群众文化工作者有以下几点要求:
1.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性质以及属性决定,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人员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个合格的“文化人”,这就要求其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并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对于群众文化工作始终抱有高度热情,能自觉为群众文化工作恪尽职守。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这虽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各种不良主义,比如功利主义等会逐渐侵蚀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生存环境。面对这些功利诱惑,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坚定自己崇高的信念,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努力、奉献2。
2.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
群众文化工作者在成为一名合格的组织者、传播者以及实践者之前,必须要先成为一名学习者、鉴别者以及研究者。自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织、相互碰撞,使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糟粕文化的撞击,真实体现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如果群众文化工作者缺乏必要的文化素质,那么将很难去教育、感染他人。
3.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工作具备广泛性、复杂性等特征,其在适应不同层次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方面也较为繁杂。所以,要求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成为“多面手”,既要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创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同时还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挫折能够不气馁,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工作态度。
二、新时期加强群众文化工作者理论学习以及作风建设的有效策略
1.加强理论学习的有效策略
在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者加强理论学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即政治思想学习、心理健康学习、职业道德知识学习以及文化艺术知识学习等。而通过这几方面的学习,对于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整体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对此,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手段,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3:第一,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作为一项群众基础型极强的工作,群众文化工作的理论学习更应该注重与群众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针对性。比如说,在群众文化理论学习期间,相关学习者应该针对文化活动参与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群众的个体差异性以及整体性,在学习理论过程中应联系实际水平状况,不断地对理论学习内容进行更新,从而确保所学知识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实践;第二,采取多元化的理论学习方式。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开展群众文化理论学习需要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不断丰富理论学习方式。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电力邮件的形式来展开理论学习活动,由培训部门建立相应的学习邮箱,将应学习的内容发送到邮箱中,以便于那些没有时间参加集体学习的工作者可以利用空余时间进行网上学习,而这种方式也不会与群众文化活动相冲突。另外,有关部门还可以将学习内容通过微信平台发送到各个学习者的移动终端,供其自主学习;第三,构建科学的学习考核体系。为了检验理论学习效果,相关部门需要建立一个完备的学习考核体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每一位学习者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第四,建立和完善学习期间的考勤制度,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学习纪律性,同时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并发挥榜样的力量,以自身来鼓励其他工作者开展有关工作;等等。
2.加强作风建设的有效策略
现如今,依然有部分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存在以下工作作风问题,比如说,主观主义、本本主义以及教条主义。在日常工作中,总是习惯性的从书本出发,以理论知识来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使得主观与客观严重脱离。与此同时,在工作态度方面,也有些群众文化工作者存在很大弊端,具体表现在作风上,即命令作风、形式作风、官僚作风以及腐败作风等,这些都不利于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展开。
加强作风建设一直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政治优势以及鲜明特征,同时也是我国群众文化事业得以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必须要加强作风建设,增进群众文化工作者与实际、与基层、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从而在促进文化生产与创造的同时,不断涌现更多、更贴合群众生活的优秀作品。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群众文化工作者需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加强对国情民生的了解,增加基层体验,来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具体来说,群众文化工作者需要将世界观当作最基本的指导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自觉向现实社会生活课堂以及人民群众学习。正确处理自己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始终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明确自己工作的内容、服务对象,真正将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文化工作开展的起点,以保证群众文化工作的“群众性”;第二,开展群众文化工作,需要相关工作者尽可能的营造一个平等、尊重、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认真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以及文化的创造性活动。在一个相对和谐的文化氛围中,进行批评以及自我批评。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只有真正尊重彼此文化的创造性劳动,实现不同风格、不同观念的相互借鉴、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共同进步,进而为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创造良好局面。
首先,整合分团委内部成员。前界分团委的创始给广播电视新闻学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由于管理人员方面和其他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上级与下级之间,各部与各部之间存在的沟通不恰,在一些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使整体的工作效果没有发挥出来。因此本学期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调整人员。组建一个新的团结、积极向上、快乐的工作团队,从而加强学生干部的品牌化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树立文明校风,带动学校学生的积极性,为壮大广播电视新闻学系打好基础。
其次,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本学期开展的活动安排如下:
1、社会实践沙龙活动。主要是将大学生在假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学到的东西或者是一些感人的故事、有意义的经历,以一种节目访谈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经验交流,从中体会大学生就业的艰辛,也为以后我们自己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五四戏剧人生”。用舞台剧等形式来展现关于“五四青年节”这个主题。内容力求多元化,形式不局限于“五四”,将和广播电视新闻学的四个专业相结合,动员全系同学参与进来,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自己对“五四”这个主题的理解。
3、团会。本学期团会共四期,每月一期,每期一个主题。团会形式可多种多样,目的在于加强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老师与学生的交流。通过团会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第一期的主题是“构建和谐校园,树立文明校风”。
4、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整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档案,而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作为学生考核的一项书面材料,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比较正规地记录下来。在毕业应聘时让招聘单位一目了然学生在校的状况。
5、关于《大学生行为规范宣传片》。以宣传片的形式存档。宣传大学生行为规范,树立广播电视新闻学系文明的风气,分团委会配合系里做好这个宣传片。
6、分团委将每次活动的文字与图片资料上传到院系博客上以及系学生会的剪报上。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媒介,将广播电视新闻学系新的整体形象宣传出去,将我系的品牌打出去。
最后,完成好院团委布置的各项工作。根据我们系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可以与系学生会联合举办一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活动。分团委内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分团委成员参加野外训练,提高团队的协作意识。在丰富同学的业余生活的同时也锻炼自己。
综上所述,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下,各位成员继续努力下,打好分团委的基础,为下一届分团委做个好榜样!为广播电视新闻学系美好的明天做出最大的努力!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进出口;检验监管;包装检验
[中图分类号]F7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041-03
[作者简介]董新蕾(1982-),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研究方向: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一、前言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及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2011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91号令)规定,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实施检验。为履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赋予的新职能,切实加强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的检验监管,国家质检总局于2011年12月30日将《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部分商品调入法检目录,要求各检验检疫机构于2012年2月1日起按照有关规定实施检验监管。2012年1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又《关于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检验监管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质检总局2012年第30号公告),进一步明确了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出入境报检及检验有关新要求,对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开始正式实行检验。
二、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检验监管内容
(一)受理范围
受理报检的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应是我国《危险化学品目录》(2002版)中的品种。
(二)报检审核资料
报检审核的单据除《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规定》要求的单据外,还包括下列材料:
1.进口报检
(1)进口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符合性声明(固定格式);(2)中文安全数据单(MSDS)、危险公示标签的样本;(3)对需要添加抑制剂或稳定剂的产品,应提供实际添加抑制剂或稳定剂的名称、数量等情况说明。
2.出口报检
(1)出口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符合性声明(固定格式);(2)《出境危险货物包装容器性能检验结果单》(散装货物除外);(3)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4)安全数据单、危险公示标签样本(如是外文样本,应当提供对应的中文翻译件);(5)对需要添加抑制剂或稳定剂的产品,应提供实际添加抑制剂或稳定剂的名称、数量等情况说明。
(三)检验内容
1.对进口危险化学品,按照以下规定实施检验
(1)检验报检货物的主要成分/组分信息、物理及化学特性、危险类别、包装类别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与报检时提供的安全数据单、危险公示标签是否相一致。(2)检验报检货物中是否随附中文安全数据单、包装上是否有中文危险公示标签;安全数据单、危险公示标签的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规定。(3)对进口危险化学品所用包装,按照以下规定实施检验:检验货物的包装型式、包装类别、包装规格、单件质量、包装标记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并与报检货物的性质和用途相适应;检验货物的包装方式、包装使用状况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2.对出口危险化学品,按照以下规定实施检验
(1)检验货物的主要成分/组分信息、物理及化学特性、危险类别、包装类别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与报检时提供的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安全数据单、危险公示标签是否相一致。(2)检验货物中是否随附安全数据单、包装上是否有危险公示标签;安全数据单、危险公示标签的内容是否符合相关规定。(3)对出口危险化学品包装,按照海运、空运、汽车和铁路运输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管理规定、标准实施性能检验、使用鉴定,分别出具《出境危险货物包装性能检验结果单》《出境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结果单》。
3.检验依据
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按照以下要求实施检验监管:(1)我国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进口产品适用);(2)国际公约、国际规则、条约、协议、议定书、备忘录等;(3)输入国家或者地区技术法规、标准(出口产品适用);(4)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技术规范、标准;(5)贸易合同或信用证注明的高于以上规定的技术要求。
三、新规实施以来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检验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检目录与《危险化学品名录》中的危险化学品范围不一致
按照文件要求,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列入国家《危险化学品名录》的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实施检验监管,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规定,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法定检验的商品范围依据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以下简称法检目录),2012年最新法检目录调整最大的变化是将160个涉及危险化学品的HS编码列入法检,对涉及危险化学品的62个HS编码检验检疫类别进行调整。现行有效的法检目录内包含的危险化学品种类远小于《危险化学品名录》,对属于法检目录同时也在《危险化学品名录》内的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实施检验监管无可厚非,但《危险化学品名录》内、法检目录外的进口危险化学品实际上并不需要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检验,出口危险化学品也只需实施包装的性能检验和使用鉴定,无须进行产品检验。这就导致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对危险化学品的检验范围不一致。
(二)出口危险化学品检验与包装使用鉴定分两次进行
按照规定,出口危险化学品除了需要进行安全、卫生、健康、环境保护、防止欺诈等要求以及相关的品质、数量、重量等项目检验外,其包装还应按照海运、空运、汽车、铁路运输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管理规定、标准实施性能检验、使用鉴定,分别出具《出境货物运输包装性能检验结果单》和《出境危险货物运输包装使用鉴定结果单》,但在很多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危险化学品实施产品检验和包装鉴定的并不是一个部门,导致企业出口一批危险化学品时需要向两个部门申请检验鉴定,延长通关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商检成本,如果两个部门的要求不一致,企业便会无所适从。
(三)不同实验室出具的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不一致
目前,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审核出口企业提供的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时大多采信以上实验室出具的报告,但不同实验室出具的分类鉴别报告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同实验室出具的分类鉴别报告内容不一致。大多数实验室出具的报告对危险货物的分类依据《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TDG)进行,侧重于货物包装运输;仅有极少数实验室出具的报告同时包含GHS分类,从危险化学品生命全周期考虑其危险特性。二是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在不同实验室出具的分类鉴别报告结果不一致。以活性碳(HS编码:3802109000)为例,在《危险化学品名录》内,其危险货物编号42521,UN编号1362,应为4.2类自热物质,但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出具的报告显示该物质为非危险品,企业据此申报为普通货物,造成逃漏检验。其他诸如油墨、硅铁和乳酸亚铁等化学品在不同实验室出具的报告结果也不一致。
(四)危险公示标签与安全数据单编制质量不高
新要求很大的一个变化是要求企业报检时提供危险公示标签与安全数据单样本,目前企业制作危险公示标签与安全数据单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企业自行组织人员编制;二是企业在检验检疫部门的指导下编制;三是企业付费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编制。第一种途径由于企业大多缺乏了解GHS及相关文件要求的人员,编制过程随意,大多草草应付了事;第二种途径受检验检疫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局限,掌握的尺度不一致,各地制作的样版也不尽相同;只有第三种途径编制的危险公示标签与安全数据单质量比较有保证,但由于费用偏高,中小企业普遍不愿采用这种方法,这就导致企业实际使用的危险公示标签与安全数据单可信度较低,篡改、缺项现象时有发生,不能真实表达危险品的危险公示信息。
(五)出口逐批检验模式不适应企业快速通关的需要
目前检验检疫机构对列入《法检目录》的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办法,即根据企业类别和产品的风险分级确定检验监管方式。但《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又规定:列入国家标准公布的《危险货物品名表》《剧毒化学品目录》等的商品及其包装按照严密监管方式进行检验监管,《法检目录》内的危险化学品大多在此列,应采用严密监管方式,这就要求检验检疫机构对此类企业实施严格监督检查的同时,对其出口的危险化学品实施逐批检验,随着危险化学品出口量的不断增加,逐批检验的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出口企业快速通关的需要。
(六)危险化学品的瞒报、误报、漏报时有发生
危险化学品作为普通货物出运既有监管机构自身检验能力不足的原因,也有危险品托运人和货代公司瞒报、误报的原因。检验检疫工作人员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可能未考虑到某些物质可能带有的危险性凭经验把危险货物误判为普通货物,如钢屑,本身是普通货物,但因在加工过程中可能添加切屑油,而使钢屑上沾有油类物质,从而成为易自燃固体而变成危险品。
四、加强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检验监管的工作建议
(一)创新检验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有效性
一是尽快制定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检验监管工作规范,把国务院591号令和国家质检总局30号公告落实到每个关键点,明确监管范围、检验内容、检验依据、不合格处置和处罚等工作重点,统一检验依据,统一原始记录,统一证稿格式,进一步规范进出口危险化学品的检验监管工作,保证检验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二是研究创新监管模式,探究分类管理、风险分析、电子监管和诚信管理等业务创新成果在危险化学品检验监管中的应用,构建既能确保安全又能便利企业的适应危险化学品外贸状况的监管模式。三是加强业务创新,将危险品分类鉴定、安全数据单和危险公示标签的预审查环节放在企业出口之前进行,对企业出口的同一批次货物中包装使用鉴定和法定检验同步进行,做到一次报检、一次抽样、一次检验检疫、一次计收费、一次签证放行,缩短检验流程,减少通关费用。
(二)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检测技术水平
一是加大化学品分类鉴别与评估重点实验室能力建设投入,使其能够分别按照TDG和GHS对危险品进行分类定级检测,同时可进行必须的危险化学品理化项目的检测;二是深入研究检测方法,组织技术骨干进行技术攻关和检测方法开发,力争尽早覆盖我国主要大宗进出口危险化学品的检验鉴定。三是探索快速检测手段,在确保检测质量准确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检测,保证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快速通关。四是强化技术指导,确保企业检测实验室发挥保障质量安全的有效作用。五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认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打破GHS全球实施后引发的技术壁垒。
(三)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进出口危险化学品检验专业性强,产品风险高,安全技术要求高且检验监管责任大,只有检验人员自身业务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规避检验环节的风险,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关于实施2012年〈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检验监管有关问题的公告》等文件、GHS制度及国外危险化学品技术贸易措施的研究,定期组织召开危险化学品检验监管业务学习和业务讨论,以过硬的业务素质武装自己,切实提升检验监管能力。同时还要对出口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和报检公司进行培训和重点政策讲解,明确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的职责,统一做法,理顺危险化学品相关业务流程,引导企业诚信自律。
(四)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增强责任意识
新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将对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实施检验的职责赋予了检验检疫机构,各进出口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应高度重视、积极适应,严格执行新要求。一是加强学习,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各相关企业要认真学习《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家质检总局相关配套文件精神,结合企业自身进出口产品情况,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二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进出口危险品检验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规定,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顺利进出口;三是加强沟通配合。要积极配合检验检疫的施检和管理,加强与外方、货代及危险化学品包装生产企业的沟通交流,促进各项工作有效展开;四是不断强化企业诚信建设和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要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充分发挥质量主体作用,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加强企业的自检自控能力,力保诚信,严抓质量。建议企业加强与国外供应商的联系沟通,要求供应商严格按照我国最新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输出产品中随附安全数据单和粘贴危险公示标签。
(五)完善标准法规体系,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新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出台后,质检、环保、安监、公安、交通等监管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标准,但目前这些法规、标准还不能做到产业链各环节间全覆盖,存在着互相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等问题,既给不法企业有空可钻、有机可乘,也给守法企业造成执行上的困难,需要根据新情况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兵.推进GHS在中国的贯彻执行[J].中国标准化,2011(7):87-90.
【关键词】培养;“全媒型”人才;个案研究
媒介融合集中了技术、产品、信息的综合特征,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是具有综合素质和复合能力的新型媒介人才:一方面必须具有“全媒体”业务技能,另一方面必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这对新闻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形势下,高校必须培养出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以“应用型+复合型”为特色的“全媒型”新闻人才,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传媒业对人才的新要求。
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和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使得培养新型媒介人才成为迫切需要。长期以来,三江学院新闻学专业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因应新媒体时代传播形态的变化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办学理念,注重实践与创新,确立了培养“全媒型”新闻人才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学科、专业建设等各项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行之有效的“全媒型”人才培养之路。
一、民办高校必须走“应用型复合型”“差异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之路
教育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高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布点1080个,在校本科生23万。新闻教育超常规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大多数高校的新闻学专业在本科阶段所设定的专业方向,基本上是网络时代全面到来之前设定的,照搬了传统大学教学模式,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方法陈旧,多为传统式、填鸭式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跨学科、跨专业的融合教学少,这很难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当前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企业、社区新闻宣传人才短缺,另一方面每年数万名新闻专业毕业生都不得不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
一般的公办高校因为办学历史悠久,整体实力较强,社会声誉良好,加之有国家及地方在政策与财政方面的大力支持,因此其所开办的新闻传播类专业虽然存在着种种弊端,但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基本还能保证一定的就业率。而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基础较为薄弱,知名度不高,各类社会资源、办学资源均显得不足,要想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新闻教育中站稳脚跟、不被淘汰,并有所发展,必须另辟蹊径,面向市场,错位发展,走“应用型■复合型”“差异化■特色化”之路,培养合格的新闻人才,以符合形势需要和社会期待。
根据社会需求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三江学院新闻学专业经过深入调研后认识到,与公办高校相比基础理论研究不是民办高校的强项,民办高校的新闻教育应该走应用型之路,培养动手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新闻实务人才,同时具备适应媒介融合大势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与“全媒体”业务技能,即当前最具有现实应用意义的新闻人才――“全媒型”人才。而要想取得实质成果,在公办院校的高压之下夹缝求生,民办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办学机制灵活的优势,联系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大胆开拓创新,探索新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走差异化、特色化之路,以此培育自身优势,彰显自身特色。
为此,新闻学专业确立了培养“全媒型”新闻人才的目标,明确要求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复合型新闻人才,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围绕这一目标,新闻专业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评价方法、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大大突出了“全媒型”特色,在具体实践中,新闻专业注意防止实践教育简单化为实践训练、新闻实践简单化为岗位实习,在深化校媒联盟上下功夫,在优化校内实训环节上做文章,改变了过去那种“培养目标空泛化、能力培养片面化、第二课堂边缘化、课程设计知识化、实践教育初级化”的现象。
二、三江学院“全媒型”新闻人才培养理念的演变历程
三江学院新闻学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7―2002年):1997年,三江学院中文系正式开办“新闻采编与制作”专科专业,新闻学学科及专业建设由此起步;2002年,“新闻学”升格为本科专业。从专业创建到开办本科教育,这是三江学院新闻学专业建设的第一次跨越。
第二阶段(2002―2008年):从2002年起,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上,我院初步形成了“新闻学”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并于2006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8月“新闻学”成功申报为省重点建设学科。从开办本科教育到被评为省重点建设学科,在不断的探索实践、努力进取中,三江学院新闻学学科及专业建设完成了第二次跨越。
第三阶段(2008―2015年):从2008年开始,围绕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的目标,新闻学学科建设开始了一个新阶段,朝着实践化、特色化、优质化的方向迈进。2009年,新闻学专业被遴选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学校和新闻媒体合作共建的“校媒联盟”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成功申报增设“广播电视编导”本科专业;2011年,新闻传播学被评为一级学科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2012年,新闻传播学被评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类);2013年,新闻学专业被遴选为教育部“十二五”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5年,校“影视传播实验中心”被评为江苏省“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2015年,新闻学专业被评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专业。在中国校友会编制完成的《2014中国大学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4中国民办大学特色星级专业排行榜”中,三江学院新闻学专业入选2014中国四星级特色专业,跻身中国高水平特色专业名单,是国内开设“新闻学”专业的民办高校中唯一入选的一家。
这一阶段,通过学科和专业建设,新闻学专业经历了更高层次的优化和调整,办学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在人才培养方面具备了较强的综合实力和较高的社会声誉,为培养“全媒型”新闻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阶段(2015年至今):从2015年开始,根据江苏省品牌专业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新闻学专业因应新媒体时代传播形态的变化要求,确立了“全媒型”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贯彻“两方(高校和媒体、高校和企业)联手、双线(理论、实践)贯通、知行合一、主动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打造校媒(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实践型教学两大途径,探索出一套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身心健康、人格健全,能够适应当代新闻事业及其他行业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培养类型涵盖传统媒体新闻采编人员、网络编辑、非专业新闻机构宣传策划人员等各类岗位。
理念上的创新,为培养优秀的全媒体新闻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围绕培养“全媒型”新闻人才的目标,新闻学专业确立了新的发展方向,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新的设计规划,稳步推进了专业改革等各项工作。
从上述四个阶段19年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我校新闻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理念方面经历了一个“‘写作型’新闻人才―‘应用型’新闻实务人才―‘全媒型’新闻人才”不断变迁并逐步完善的过程。新闻学专业最初起源于老中文系、主要依托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具有较强的中文学科色彩,重视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更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性和应用性相对不足。后来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巨大变革和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围绕着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的建设任务,新闻学专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进行了巨大的转变和改造,以重实践、重能力、重创新为特色,以“校媒联盟”“现代快报强化班”为重点,着力培养“应用型”新闻实务人才,取得了突出成绩。如今,面对移动互联和媒介融合等新的传播生态,新闻学专业继续改革和创新之路,确立了“全媒型”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提出了以“企业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为特色,探索全新的“应用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全力争取将新闻学专业打造成为更高层次的品牌专业。
三、贯彻“全媒型”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举措
2015年,在申报江苏省品牌专业的过程中,经过周密调研和讨论,三江学院新闻学专业确立了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品牌专业的标准和要求,贯彻“两方(高校和媒体、高校和企业)联手、双线(理论、实践)贯通、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打造校媒(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实践型教学两大途径,主动应对传媒生态及地方经济社会急剧变化的需求,以“企业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为特色,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基地改革,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应用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使生源质量与规模稳步提升,专业第一志愿率达85%以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专业匹配度达85%以上,把新闻学专业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应用型专业。
经过四年的品牌专业建设,本专业综合实力在国内民办高校及新建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具有良好的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成为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新闻与传播”人才的培养基地。
围绕着专业建设目标,为把培养“全媒型”人才的理念落到实处,“十三五”期间,三江学院新闻学专业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适应时展,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校媒、校企合作,为培养“全媒型”新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新闻学专业坚持“差异化+特色化”的专业改革之路,探索和改革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复合型的“全媒型”新闻人才。第一,进一步修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充实和完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基本内容,制定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第二,在学校与省内多家新闻媒体合作共建的“校媒联盟”以及“现代快报强化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的平台,进一步深化校媒合作,大胆探索和实施学校与媒体联手培养新闻人才的新途径,从而更好地为地方新闻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第三,建成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基地,为中国高校新闻学改革探索新的方向和路径。
在与媒体、企业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双方建立以效益为核心的实质性合作,使校媒、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不断结合传媒界当前最新技术,拓宽新的知识点,不断更新办学内容与形式,携手打造实践实训场所,形成教学、科研和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适应媒介融合大势的“全媒型”新闻人才。
(二)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双师型”队伍,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优秀教学团队,为培养“全媒型”新闻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根据信息时代媒介融合发展的要求,新闻学专业着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培养“全媒型”新闻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
新闻学专业将从媒体与企业吸纳具有新闻从业经历和理论水平的师资,同时通过把现有专业教师派往媒体和企业进行新闻实践等方法,构建“多元结构、优势互补”的高水平学科专业团队,形成“业界专家引领,骨干教师支撑,青年教师跟进”的师资队伍建设格局,打造一支适应媒介融合时代及“企业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需求的,熟悉多种媒介传播形式,专兼结合、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
此外,针对新闻学科交叉性、边缘性的特点,学校将对学校内的一些优势专业进行整合,如推动新闻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进行“媒介融合中的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专题研究,和法律专业联合进行“新闻法学”方面的研究,在项目承接、人员交流、科研探索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从而壮大专业建设的团队力量,丰富新闻学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三)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编写一套特色教材,为培养“全媒型”新闻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从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背景出发,新闻学专业着力构建“全媒型”实践教学模式。一是打通新闻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两大专业,新闻实践教学不再以过去单一媒介划分,实践课程授课、实验课设置、教材编写不再按专业划分。如在新闻编辑课程中,不仅融合印刷媒介技术,而且还要融合视频在线、网站设计的编辑技术;二是对实践性强的课程高度仿真,力争再现各种媒体真实的环境和氛围;三是在原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基础上,增加技术性强的视频、网络等课程。同时继续加强新闻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着力打造“办报实践流程”实践课,力争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另外,围绕品牌专业的建设要求,新闻学专业将着重打造“企业新闻与传播”的全新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培养定位和目标形成更为精准的契合度,构建以“企业新闻”核心课程为主的10门以上的新课程和新教材,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企业新闻人才。
媒介融合不仅要求对新闻传播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同时也要求对新闻专业教材进行改革,要敏锐地追踪媒介技术和媒介融合的前沿动态。新闻学专业将继续探索和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紧跟行业现实需要,将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研究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出版一批“企业新闻与传播”方向的系列教材,在理论上高于高职高专同类教材,在动手能力上高于传统本科院校教材,争取获评为省级精品教材。
(四)建成一批规范适需、覆盖面广泛、深度合作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培养“全媒型”新闻人才提供实践场所和锻炼机会
“十三五”期间,新闻学专业将建成一批规范的、适合需要的、能覆盖多种媒体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以及多家企业合作单位。在现有“校媒联盟”“现代快报强化班”等校外实训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初步构建20家以上“企业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的校外实训平台,并进一步强化现有覆盖多种媒介载体的校内实训平台(校影视传播实验中心、课程实训、第二课堂、校园媒体等),让学生在校内外能够接受全方位、多媒体类型的锻炼。
在合作办学中,发挥学校和业界“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合作办学,利益共享。要在合作办学制度上有所突破,学界应与业界建立以效益为核心的实质性合作。双方应签订合作协议书,制订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体系。在合作内容上,双方应发挥各自的理论、实践优势,开展实质性合作,双方互聘兼职教师、研究员到对方讲课,开设讲座,办培训班,开展业务合作,联合进行科学研究。
(五)探索建立与“全媒型”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管理制度,为培养“全媒型”新闻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新闻学专业在与媒体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将积极探索建立与新型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管理制度,为创新“全媒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一是健全“校媒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重大建设和改革事项由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把关,专业指导委员会能实质性、制度性地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能让企业单位人员更加深入地参与人才培养。二是健全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制度,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确保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运行良好。对每届毕业生质量进行跟踪调查,把握人才社会需求,促进专业建设。通过以上努力,使本专业成为国内培养“全媒型”新闻人才的知名品牌。
关键词 科技;宣传;机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8-0006-02
经历改革开放30年后,广东科技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肩负着以“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为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的历史重任。在新的形势下,加强科技宣传工作尤为重要和迫切。加强科技宣传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新时期科技发展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广东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需要;是增强全省推进自主创新决心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信心的需要;是广泛集聚人才、资金、项目等创新要素的需要;是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和公众科学素质,不断优化广东自主创新环境的需要。广东科技宣传要按照“大科技配套大宣传,大宣传服务大发展”的思路,创新宣传方式,加强科技宣传工作。为各项科技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全省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1 广东科技宣传工作现状
1.1 建立科技宣传组织机构,健全媒体联络制度
广东省科技厅于2003年成立的省科技宣传小组围绕广东科技工作中心任务,制订科技宣传工作计划,向主流媒体提供新闻报道线索和深度新闻背景。该小组通过不定期召开科技新闻会、科技新闻通气会和科技新闻工作者联谊会,及时向主流媒体通报科技工作的进展情况,积极配合新闻媒体做好科技宣传报道工作。近年来,每年都开展的全省科技系统信息宣传员业务培训工作,更邀请了省政府和科技日报有关专家举办科技宣传知识讲座。为了提高科技记者业务水平和深入科技报道的积极性,广东各级政府科技部门积极组织科技好新闻评比活动和科技传播论文评选活动,促进了科技宣传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由广东科技新闻工作者协会牵头组织年度科技好新闻的评选活动。2010年,第13届广东科技好新闻评选活动中,南方日报社、科技日报社、人民日报社、羊城晚报社、科学时报社及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7家媒体的作品荣获一等奖。另外,有52篇作品分别获得二、三等奖。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密切了科技管理部门与新闻媒体的联系,调动了科技记者的积极性。
1.2 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的科技宣传平台
目前,广东省科技厅已经建立了以主流媒体为主,横向覆盖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纵向贯穿地市媒体的大范围,多层次的科技宣传平台。它们包括:中央主要媒体《人民日报》、《科技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省内主要媒体《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广东电视台、广东电台、南方电视台,地市主要媒体《深圳商报》、深圳电视台、《佛山日报》、佛山电视台等,港澳媒体《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凤凰卫视等。通过平台内各媒体资源的充分整合,广东省的科技宣传获得了宽广而畅通的传播渠道。
1.3 深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一方面,广东省科技厅根据每个月或季度的科技宣传重点,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到高新区、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和企业等进行采访,加深了媒体对广东自主创新工作新进展、新做法的了解,搭建起媒体与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该做法得到媒体的一致认可。另一方面,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聚焦广东科技工作的重大事件,在做好常规性科技新闻宣传的同时,重点抓好几个专题宣传报道是广东科技新闻宣传的一大特点。此外,广东省科技厅定期召开专题新闻会,均邀请了中央驻粤及省市媒体参与报道,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1.4 以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为平台,切实提高科技宣传的社会影响力
自1992年开展首届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下称“活动月”)以来,至今已届第20年。活动月已成为广东省参与面最广、社会效益最显著的科普活动品牌。按照科技部每年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工作安排,我省组织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一系列活动,组织和协助各大新闻媒体加大对“活动月”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进一步提高社会影响力。由于“活动月”内容丰富,吸引了中央和省的各大新闻媒体对各项活动进行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各地方电视台、电台等媒体相应配合当地“活动月”工作的开展,制作了各具特色的新闻报道、专题片等,使“科技进步活动月”的活动参与和主题宣传深入到广大城镇和农村,在全省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1.5 多渠道开展科技宣传工作
除了主流媒体传播渠道,科技传播由于其传播内容的特殊性和传播过程的复杂性,还存在着其他传播渠道,主要有:一是专业交流渠道,如科技会展业、科技学术会议、科技学术团体进行的正式和非正式交流等,这些专业传播渠道在广东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二是广东高等院校、研究所数量多,高校、研究机构的科技教育也是重要的科技传播渠道;三是面向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传播渠道,这类传播形式多样,贴近社会生活,广东开展已久的科技活动月就是代表;四是技术本身转移和采用的传播。有关专家指出,最有价值的科技传播是科技在应用中的传播。广东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省份,是科技创业的沃土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集散地,在聚集和扩散两种基本运动形式下,广东具备了发达的科技传播和扩散网络,与其周边省份以及经济腹地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科技传播。
然而,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广东省科技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对科技宣传工作的重视和投入不够、科技宣传网络不健全、科技宣传资源力量分散、科技宣传机制和方法创新不足等。
因此,创新科技宣传工作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只有坚持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手段和方法,不断加强和改进科技宣传工作,才能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做到体现时代特点,把握时代脉搏,努力做到在内容上出色,形式上出彩,立意上出新。
2 广东科技宣传工作建议与对策
切实加强科技宣传工作对于扩大科技工作影响,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广泛吸引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增强公众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加速科技信息传递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全社会科技事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广东科技宣传工作的渠道与方法主要从“两个转变”方面着手研究。一是在宣传渠道上研究如何从过去仅仅依靠传统平台,到以传统平台为主、同时注重搭建新兴平台的转变。二是在宣传方法上要从过去大包大揽到注重把关决策转变。
2.1 充分发掘新兴媒体的科技宣传作用,开辟科技宣传的新阵地
不同的物质载体,不同的传播愿望,不同的用户需求,都促进媒体窄众、分众传播的步伐加快。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成熟的大众媒体具有覆盖面广、公信力强等特点,是宣传科技工作重要的、也是主要的渠道,而专业媒体及行业媒体却有着专业性强,报道深刻等大众媒体不可取代的优势。科技工作的宣传就是要注意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人群对科技信息的不同需求,利用这些成熟的宣传渠道,搭建新的传播平台,进行分众传播。
2011年,科技日报社、科技兴市研究会与广东省科技厅合办的“中国科技报道”网络视频网站就是利用网络媒体和多媒体技术搭建的一个新的传播平台。该平台以科技视频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为起点,面向全社会逐步提供科技视频信息、查询和咨询服务。在此基础上,不断充实和丰富中国科技报道的信息量,为社会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科技信息。
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为科技宣传带来了新的渠道和发展契机。以手机短信为例,由于具有成本低廉、传播迅速、操作简便等强大优势,为以“互动性”和“参与性”为发展趋势的传统媒体所用为新的盈利工具的同时,也应该直接为科技宣传所用,成为新的传播渠道。此外,各地市也应因地制宜地搭建自己的科技宣传平台。有科普场馆的地市,要强化科普场馆的科技宣传功能,利用其场地大、受众广的优势,使其不仅成为科普宣传的阵地,更成为科技工作宣传的窗口。
“高交会”、“留交会”、“科技下乡”、“科技进步活动月”都是广东省科技活动的品牌,我们要把它们作为科技宣传平台,搞小型展览,印发宣传资料,进行分众、定向的科技宣传。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期间,全省共组织各类培训班800多场次,受培训人员65000多人次。组织各类讲座、咨询活动和论坛200多场次,参与群众数万人次。这些科技活动是科技宣传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2.2 注重顶层的科技宣传规划,下放具体的科技宣传事务
科技宣传是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必须有科学专业知识,有科技管理知识,还要有传播理论知识与技巧。作为科技管理部门,就应该遵循社会分工的理念,发动科技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的在职或退休科技工作者广泛地开展科技信息采集工作,发动传播媒体和社会上的宣传专业团体进行科技宣传策划及具体宣传操作。科技管理部门负责对宣传内容的科学性、政治性、重大性,宣传形式创新性,宣传时机的准确性进行把关,学会“牵牛鼻子”。只有这样,科技管理部门才能够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和自己不擅长的传播专业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也发挥了社会各界的能动性,为专业传播机构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如2008年,我省举办的纪念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宣传活动,2009年高新区工作会议,2010年产学研工作会议的宣传工作会议,2011年专业镇转型升级会议等重大会议,省科技厅有关处室主要负责对内容、形式的把关决策,电视片的制作、纪念晚会的筹划、举办等工作都交给了社会上的专业机构去操作,宣传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2.3 广东科技宣传工作机制创新
在学习借鉴兄弟省份科技宣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我省科技宣传机制,创新科技宣传模式,加强科技宣传工作能力,是打开我省科技宣传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手段。例如浙江、辽宁分别与当地电视台合办《创新故事》、《创新辽宁》栏目,搭建电视宣传阵地;浙江与省委党报《浙江日报》签订了全年100万元的战略合作协议,规划了全年的专版数量及头版新闻条数。借鉴两省的经验做法,建议广东省科技厅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优化合作模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立体高效的科技宣传网络。一是划定核心媒体范围,重点加强沟通联系;二是与主要媒体签订合作协议,商定专版版面量、专题(专栏)量及头版头条新闻量,更加系统地组织实施科技宣传工作;三是与电视台媒体建立稳定的合作阵地,以定期播出的形式建立起长效的合作机制。
2.4 组织科技宣传专业化采编队伍
随着宣传工作的不断延伸,亟需一批相对固定的、专业的写作班子来完成重点宣传材料的采写,以提高宣传质量和效率。一是建议统筹安排科技系统内《科技日报》、《广东科技报》、《广东科技》杂志的采编力量,以“人才租赁”(即不自己招人养人,利用现有专业人员力量,给予一定经费支持)等方式,集中3~4名人员组成相对固定的写作班子,负责重要信息和宣传稿件的撰稿等工作。根据宣传计划,适时集中写作班子力量,联合主要媒体做好专题宣传工作;二是与高等院校的新闻学院建立合作关系,由广东省科技厅提供实习场地和必要的条件,校方提供2~3名优秀实习生参与宣传采访和稿件撰写工作。
2.5 设立省科技厅科技宣传工作实体机构
一是在广东省科技宣传工作小组的基础上设立广东省科技厅科技宣传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根据厅党组和厅科技宣传工作小组的工作部署,具体落实有关科技宣传工作任务。二是建立广东省科技传播和舆情分析中心,以进一步整合科技宣传资源、扩大科技宣传渠道、优化科技宣传队伍,提高科技传播效果,
2.6引进专业宣传机构和团队参与策划
在大力培养自身宣传队伍的同时,建议引进外部的专业宣传机构参与策划和实施工作,提高科技宣传工作的专业性和效果。一是与高等院校新闻学院合作开展广东科技舆情监测研究等工作,对科技宣传工作进行动态评价和监测,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提高科技宣传科学化水平;二是以开设专版、专题等形式,组织主要媒体的骨干力量参与重大科技宣传活动的策划工作;三是组织有实力的传媒咨询服务机构策划实施科技宣传工作。
2.7建立健全科技宣传考核激励机制
完善的科技宣传考核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各地市和媒体的积极性。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一是制定对地市科技局的科技宣传考核激励制度。由各地市科技局划定主要媒体,年底向省科技厅报送该市主要媒体刊登科技新闻的数量,根据广东省科技厅制定的评分规则进行评选,对得分最高的前五名给予一定奖励并予以通报。此外,建议以珠三角经济发达的地市为切入口,建立紧密型的省市科技宣传联动机制;二是加大对媒体记者的激励力度。通过广东省科技新闻工作者协会统计主要媒体全年的发稿数量,对发稿量较多的记者加以额外奖励,并将信息反馈给其所在单位,从而进一步提高媒体发稿的积极性;三是聘请特约记者、评论员和专家学者担任顾问,负责重要新闻稿件的撰写和把关,保证稿件质量。四是与高等院校传播学院进行合作,邀请优秀实习生进入广东省科技传播和舆情分析中心进行实习,并探讨合作开展舆情分析研究工作,加强舆情分析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应向伟.创新科技宣传工作的思考.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维普资讯.
[2]翟全杰.让科技跨越时空[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1.严格招新、充实队伍:记者团于2月27日-3月21日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招新,经过一轮面试、两轮笔试,共吸纳新成员14人(其中南校区7人、城中校区7人),给记者团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并于3月24日召开了第三届大学生记者团成立大会。
2.完善体系、明确分工:在第三届大学生记者团成立大会上任命了团内各负责人,现实行团长负责制和组长责任制。下设采写、网编、报编、摄影、推广、秘书等六个组,各组按需分配人员,实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在实际工作中团结协作。并设立了讨论团内事务的团委会,使团内工作更加民主化、高效化。
3.积极配合、着重宣传:记者团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服从宣传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管理,认真配合学院各部门,完成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宣传报道。主要参与了如下事情:首批教育、师范类的实习生集中实习、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成立大会、党员“1+2”育才工程、学风建设月启动仪式暨学风建设动员大会、长江大学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现场会、学院党校成立大会、入党积极分子义务劳动、学风建设座谈会、第五届“文理杯”篮球赛、首届社团活动日、自律委员会清明扫墓、青年志愿者大型奥运志愿活动、学院招聘辅导员工作等。
4.齐心协力、及时出版:在报编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泮池苑报》第七期已出版、发行,且推广组在发行中,积极宣传,现已开始有人投稿。现今第八期正进入排版阶段,即将出版。
5.强化培训、适应工作:原定新成员进行为期两个月共八次的培训学习,现已进行了五次:分别是由张浩主持的“新闻学理论”,鲁文博主持的“自信心的树立”,吴海良老师主持的“团队合作”,吴辉、张浩主持的“新闻写作与学院新闻”,《科教导报》记者何光伟主持的“新闻写作”,通过培训及新老成员自主的交流,新成员都已能较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6.明确计划、加强管理:在本学期初通过充分讨论后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此后按计划进行了逐步认真的落实。经过不断修改最终确定了“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章程”,且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又补充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现今团内工作正不断步入正轨。
7.完善机制、加强交流:现团内建立了专用邮箱、博客和qq群,使投稿和信息更加的快捷和便利。并与“管理学部、通明报社、苇笛文学社”组织策划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创和谐”的大型系列主题活动,开始积极探索和学院其它机构进行密切的联系合作。
二.前期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处理措施:
〈一〉各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1.采写组:前期工作开展的很好,但还需提高报道速度和稿件质量。全体成员应认真学习、善于发现,争取能在新闻报道上有一个更大的提升。新成员中彭欢、严帅的表现十分突出。
2.网编组:由于新成立,职责不够明确,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工作没有开展起来。下阶段应严格按照《网编组成员值日表及主要职责安排》上的要求,把工作开展起来,特别是要及时,稿件最多只能压一天,同时要保证质量,一定不能出现常识性的错误。
3.报编组:要大群策群力的力度,要发挥团内所有成员的力量,提升报纸的质量。一要在保留传统栏目的同时要力争创新,第二版开辟5个栏目,第三版开辟8个栏目,第四版出现4种以上类型的文章。二要充实稿员队伍,争取在每个学部都有一批优质的稿员。
4.摄影组: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所以其工作一直没有能较好的开展起来,其组员应积极交流、加强学习,尽快投入到工作中。
5.推广组:在前期《泮池苑报》的发行上取得一些成绩,但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还应策划一些利于交流、扩大影响的活动,把记者团整体给宣传出去。还应积极在各学部发展一批通讯员。
6.秘书组:工作比较宏观,但应主动发现微观面,协助团委会把记者团的管理工作走上正轨。其组员姚祯主要对团长负责,处理记者团的一些管理事务,组员查南曲对副团长负责,主要负责《泮池苑报》的统稿等工作。
〈二〉其他问题及处理意见:
7.部分人员的工作调整:由于工作需要和对个人能力的培养,现在前期分工的基础上,对部分人员进行调整。成员组一项:李露调采写组,解晓倩调网编组;兼职成员一项:彭欢调秘书组,周相飞、王纯调采写组,张浩调网编组,严帅调报编组,姚祯、熊波调摄影组,张若昭调推广组。
8.记者证的使用:请严格按照《记者证使用说明》的要求使用,并积极在工作中佩带。
9.工作的及时性:由于新闻报道需迅速及时,请所有人能在非上课时间保持通信工具的畅通,并在接到任务后能及时赶到报道现场,一般安排的报道应提前二十分钟到场。
10.时间的分配:要能够合理的处理记者团的工作与学习、生活的关系,要能够认真对待记者团的工作,要尽量能以记者团的工作为重点。
实习是在实践中学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如何应用在实践中。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实习心得体会,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毕业实习心得体会一
这次实习,除了让我对商业企业的基本业务有了必须了解,并且能进行基本操作外,我觉得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收获也是挺大的.作为一名一向生活在单纯的大学校园的我,这次的实习无疑成为了我踏入社会前的一个平台,为我今后踏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首先,我觉得在学校和单位的很大一个不同就是进入社会以后务必要有很强的职责心.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务必要有强烈的职责感,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要对自己办理的业务负责.如果没有完成当天就应完成的工作,那职员务必得加班;如果不留意出现了错误,也务必负责纠正。
其次,我觉得工作后每个人都务必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正所谓做一行就要懂一行的行规.在这一点上我从实习单位同事那里深有体会.比如,有的事务办理需要工作证件,虽然对方可能是自己认识的人,他们也会要求对方出示证件,而当对方有所微词时,他们也总是耐心的解释为什么务必得这么做.此刻商业企业已经纳入正规化管理,所以职员的工作态度问题尤为重要,这点我有亲身感受.
最后,我觉得到了实际工作中以后,学历并不显得最重要,主要看的是个人的业务潜力和交际潜力.任何工作,做得时间久了是谁都会做的,在实际工作中动手潜力更重要.
因此,我体会到,如果将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结合在一齐,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使一个本科生具备较强的处理基本实务的潜力与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才是我们实习的真正目的.
很感谢实习单位给我这个这么好的实习机会,让我学习很多、成长很多、收获很多。
毕业实习心得体会二
今年十二月份,我正式走进明都汽摩集团新北区东晟东风本田4S店开始了
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实习工作:机修实习生。
江苏明都汽摩集团创立于1996年1月,总部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现有员工1800余名,拥有固定资产5亿元,2009年实现销售30.87亿元。公司坚持“树企业品牌创百年名店”的企业发展方向,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从最初的摩托车销售,逐步发展成为以汽车销售、服务为核心,摩托车销售、服务,电动车生产、销售和高宾馆经营为辅的多元化集团企业。公司拥有独资子公司16个,控股子公司12个。目前集团公司汽车在常武地区所特约经营的项目有:volvo4s店、一汽奥迪4s店、mg名爵4s店、一汽大众4s店、上海大众4s店、北京现代4s店、长安福特4s店、东风雪铁龙4s店、菲亚特4s店、广州本田4s店、东风本田4s店、通用五菱4s店,另有日本斯巴鲁、德国进口大众、路虎捷豹、东风雪铁龙、法国雷诺等4s店正在建设中,即将交付使用。同时集团公司还取得韩国现代等6个进口、国产品牌的特约权,并开展汽车租赁、二手车置换等相关业务。“江苏明都”已经成为常武地区的知名企业。集团公司先后荣获“江苏省诚信单位”、“江苏省质量诚信企业”、“省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常州市“优秀企业”、“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及资信“aa_位”等诸多荣誉称号。并在常州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创星争先”活动中先后荣获“服务业四星、三星”企业称号,被常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是常州市“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东风本田明都东昇4S店位于通江大道811号,沪宁高速入口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新北区国际汽车城家族的全新一员。4S店由明都汽摩集团全资投建,严格按照本田全球统一
标准设计建造,集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零部件供应和信息反馈于一体。
回顾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由于我是应届毕业生,
本身对企业的经营方式等都很陌生。到了公司后,新北区的售后部经理刘经理把我带到车间,指派了一名机修师,让他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我的日常实习。在_热心指导下,同时在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做等方式对公司的部门结构,维修流程和工具仪器等进行了了解,并积极参与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汽车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大学所学确实有用。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跟公司同事一样上下班,协助同事完成部门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我心里明白我要以良好的工作态度以及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来适应公司的工作,完成公司的任务。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使我对明都汽摩集团新北区东晟东风本田4S店的营销,维修,管理等工作以及发展前景有了深层次的感性与理性的认识。
由于缺乏经验,我在期间做汽车保养走了很多弯路,给同事的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但是师傅们没批评我,而是让我继续认真的把事情做好,我很受鼓舞,同时也很努力的去把事情做好。
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提高的方面很多,但对我来说最主要的是工作能力的进步。商务实习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我们应届毕业生社会工作的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知道如何学以至用,给我们一次将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各种书面以及实际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操作、演练的机会.自走进明都汽摩集团新北区东晟东风本田4S店开始,我就本着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主动的参与公司的售后服务中,对公司的各种产品都去积极地了解,对售后各部门的熟悉,以及和维修人员的沟通交流,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公司,发挥自己特长,同时认真完成实习日记、撰写实习报告。
实习收获,主要有四个方面:
1、通过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_完成了本科教学的实践任务。
2、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
3、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促成就业。并为毕业后的正式工作进行了良好的准备。
4、通过实习,我对我国汽车服务行业品牌的发展有了大致的了解,而且对汽车内部的各种机械部件也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同时我还准备在实习结束后,借回校的机会,抓紧时间,学习更多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正式工作准好准备思想上的转变。
同时通过实习我发现明都汽摩集团新北区东晟东风本田4S店也存在问题:
1、市场观念和经营体制不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市场开拓的步伐与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有差距;经营体制还不完善,经营队伍、经营人员的责权利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公司组织管理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在工作过程中按照工作要求进行工作组织管理的意识不强,管理现状与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存在一定的差距。
3、成本意识不强,成本控制水平不高,公司内耗较高,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创新要效益的意识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来,以至于我们的成本控制与先进的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市场竞争力不强。
对此,我提出了我的有关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强化生产是经营继续的观念。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经营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广开源头,多揽业务,企业发展才有保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保障好现在稳定的客户资源,是开辟新市场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生产是经营继续的观念,干精品、打品牌,树立一流的企业形象。
二、树立“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观念。
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实施“零缺陷低成本”战略,才能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获得更大的赢利空间,加快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上下必须以效益为中心,在广大职工中不断深化“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观念,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进一步推进和规范项目管理
通过对资金管理、劳务层管理、物资管理、,加强项目基础管理,结合“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完善项目管理,加大监控检查整改力度,达到闭合管理。建立公司综合考评体制,加大对维修质量、安全、文明车间的检查力度,抓好整改落实,促进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
短暂的实习转眼而过,回顾实习生活,我在实习的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一些遗憾。那就是对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看人做,听人讲如何做,具体的维修保养的一些工作也只是很浅次的认识,动手的机会很少,所以未能领会其精髓。但时通过实习,加深了我对公司管理基本知识的理解,同时对汽车维修保养的实践知识也有很大的丰富,使我对日常管理工作和维修保养知识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认识到要做好日常公司管理工作,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既要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实践与理论两者紧密相结合。
毕业实习心得体会三
跌跌撞撞,三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看着自己在前几个月的成绩,真是自己都忍不住捂脸。但是也不算是全然没有收获,因为自己的努力,还是有过这么一两次的小成功!这一直是鼓励着我继续工作的动力。不然让我面对自己空白的业绩,我可能自己都会受不了选择离开。
在这次的毕业实习中,我选择了一份电话销售的工作。尽管是因为对工作选择的茫然才选择了这份相关的工作,但是在这里的工作,确实让自己收获到了不少。现在,我将这三个月的工作体验总结如下:
一、工作体验
初次走上工作的岗位,我还不明白工作为何。在面对这份工作的时候,自己也只是在学校的要求,以及好奇的驱使下参加这份工作。但是,当自己咱社会中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的思想也在改变。通过亲自的工作过,我也认识到了父母赚钱的辛苦和不容易,明白了自己过去在享受着怎样的幸福!
来到公司,我们最先开始的是对我们公司以及工作的了解。通过领导的讲解和说明,我对公司有了大概的了解,虽然还有些不懂,但是却感受到了我们公司的强大。而对于工作,我认识到了他的潜力和大概的工作流程。
总之,在走完了基本的流程后,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作为新手的我们并没有直接上手,而是经过了长达半个月的培训。在这个阶段中,我们不断的更新自己对工作的认识,有的人积极向上,也有的人被工作打垮,决定放弃。我庆幸我是前者。
在经过了培训之后,我学会了电话销售的基本工作方法,并在之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己。让自己有所成长。在这段工作中,我学到了许多在学校中没有的知识,不仅仅是对工作的知识,还有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以及一些简单的心理学知识。真的只有在真正的踏上工作后才能学到这些使用的东西。
二、生活中的体验
在来到这里之后,公司虽然为我们准备了很多,但是自己在生活中还是有不少的改变。总的来说,在这次的体验过后,自己也变得独立了起来。在独自生活的时候,也能照顾好自己。与周围同事交流的时候也能保持良好的交际情况。
通过保持自己在公司的交际圈,自己也更多的学会了工作的知识,对周围生活的经验也了解了不少,大大的帮助了我的这次实习体验。
三、总结
这三个月来,我所学到的和平常在学校学到的几乎完全不一样,但是又有很多千丝万缕的相似之处。相信在好好的总结自己这三个月的经验后,自己还能感受到更多。
毕业实习心得体会四
从事新闻媒体工作一直是我的梦想工作,所以这次我们学院给我们提供的报社单位实习,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梦想即将达成的样子。只是我之前可能只看到了从事新闻媒体光鲜亮丽的一面,但是这次在报社的实习却让我看到了从事新闻媒体辛苦灰暗的一面,但是在经过这个职业的实习后,我发现自己依然还是喜欢新闻媒体这个专业。
新闻专业的学习应该是一件实践课程的学习,但是我们这三年来一直都没有参与过新闻的实践活动,也没有真正的将我们学到的新闻媒体知识,运用到我们专业的实践课程中,所以这次在报社的实习,是我们第一真正正正接触到新闻媒体,也是第一次让我近距离的感受心驰已久的工作领域。
在这次报社实习中,我们不仅要负责报社相关新闻信息的收集,同时我们还要参与到新闻的撰写过程中。虽然我们之前有做过新闻编写的作业,但是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参与要被发表的新闻作品的撰写,所以要说对自己写作过程非常有信心,那肯定是不真实的。我们在对我们负责内容写作完成后,我们还要经过报社的正式工作人员,多次仔细的检查后才可以去发表。因为新闻是一个敏感的东西,也是一个公众性非常强的产物,所以在新闻里有些用词要特别留意,不然就会给报社造成一些公众的影响。我们在实习工作开始的前一阶段,经常对要报道新闻的文本内容要进行多次的修改,之后才能够发表。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撰写工作后,也有的时候可以做到的成绩。
比我们新闻写作更难的实习工作,就是我们的新闻信息收集工作,我们有时候会要到新闻的发生地去进行相关的采访。有的时候我们采访的地点是比较偏远的,我们有时候采访的现场也会有安全问题发生,有时我们采访的人员对我们的采访工作非常不配合,对待我们采访人员的态度也非常恶劣,这些都是我们在新闻信息收集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但是我们只有参入到事发现场,才能发掘更好的新闻信息。我们在报社的实习过程中,这个工作中都会有报社的前辈陪着,以防我们在采访过程中有意外的发生,但是我们在很多时间,一些现场的新闻收集工作,都是有我们专业的实习生独立完成的。
在这次实习中,我发现自己的新闻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自己对新闻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新闻发掘的敏锐度提高了很多,也都是在新闻信息收集工作中得到的学习成果,我相信自己以后也会成为新闻媒体中优秀的一员。
毕业实习心得体会五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人于20_年_月10日至23日在_食品有限公司财务部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专业实习。
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两周的实习更加有意义。
此次的实习为我们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中感受生活,了解在社会中生存所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财务人员请教,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技能,从而意识到我以后还应该多学些什么,加剧了紧迫感,为真正跨入社会施展我们的才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以下是此次实习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会计工作在提高经济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前者是根本的动力,它决定了对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本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时代已经成为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恰当写照。
(二)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里,无论是社会经济环境,还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四)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崭新的一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首先带来数据处理工具的改变,也带来了信息载体的变化,电算化会计后对传统会计方法、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变革。会计电算化促进着会计的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促进着管理的现代化。
实习单位是以半手工、半电算化方式进行会计核算的,手工核算的主要有材料的核算、产品成本的核算。工资核算及报表的编制通过数据的汇总主要以电算化来实现。
(五)通过此次实习,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财务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而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由于电算化并不是每一个单位都可以普及,现在我国很多会计主体都是以半手工、半电算化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所以在实习的同时对学校没有学到的珠算知识进行自学。
处在这个与时俱进的经济大潮时代,作为一名财会专业的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应更好的学好财会专业里的专业知识,打好理论基础;在财务实习的时候按要求认真参与每一个实习的机会,总结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积累学习中自身的不足,密切关注和了解会计工作发展的最新动向,为以后即将从事的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让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财会专业人才,在大浪淘沙中能够找到自己屹立之地,让自己的所学为社会经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