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2 20:03:04
序论:在您撰写低碳文化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将低碳文化融合于企业产品设计、生产与销售的各环节之中我国目前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期,十分强调节能优先。由于节能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具备了一致性,也就适应了低排放发展的现实。对企业而言,应当从产业链各环节,产品的设计、生产与消费等过程中找到节能的渠道,从而推进节能技术的发展,将低碳文化融合于各环节之中。(二)将低碳理念融合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之中低碳经济重在倡导和鼓励人们立足于自身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节能环保意识,进而控制或减少个人及其所使用设备的碳排放量。对企业而言,就是应当把该理念融合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之中,切实做到节约用水、电,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尽可能地减少一次性用品用品之使用,选择购买节约型商品,购买低油耗与低污染的小排量车,多用电话、邮件等通信工具而少用打印机、传真机。以上虽为细节,但是如果企业员工能切实形成上述行为习惯,终将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将低碳理念融合于企业技术创新之中企业文化必然会对企业制度安排与企业经营战略选择上具有引导与支持等作用,由于人的价值观会支配人的选择和行为。一旦企业的内、外条件出现了变化,企业文化也应当实施调整、更新与发展。一家成功的企业不但需要认识到环境,而低碳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刍议武汉理工大学 张少君且还需了解发展的方向,并且能有意识地进行调整,进而选择适宜的企业文化以应对挑战。唯有如此,才能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提升市场竞争力。企业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合于技术创新之中,肯定会导致企业员工价值观念之创新,且这一创新也将推进企业技术之创新,让企业能够处在时代的最前沿。
低碳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形成低碳发展的新型理念低碳发展理念主要是指运用实体经济发展模式之转型,以降低对于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依赖,特别是通过企业的战略转型以提升能源利用率,进而构建起低耗能、低排放与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因为理念决定了行为,所以企业在处于战略转型关键期时,更需要得到这一理念之支持。企业低碳理念之形成不应当来自于环境污染或者政府所给予的压力,而是应当源自于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在理性上的诉求,从而形成企业低碳发展的良好战略和长远规划。低碳理念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实现战略转型之思想保障,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最终也是以低碳发展形式来加以体现的。就企业而言,低碳经济实施节能减排正好能够帮助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更好地控制成本,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与此同时,应当通过积极发展低碳经济,让企业对现有的产品结构加以调整,并从以往的投资拉动切实增长至向依靠科技与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的新路靠近。要致力于倡导低碳经济,并以此为基础助推企业财富结构的晋级,政府的主导可以说是基础与前提。政府应当出台积极鼓励与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优先政策,就减免税收与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多个方面来推进低碳经济之发展,对于研发和运用低碳技术的企业进行政策上的支持。要运用市场手段来积极探索碳定价机制改革,形成生产、消费低碳产品与服务的良好激励机制,加快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成本的内部化。要切实改革考核机制与创新管理理念,切实健全完善激励体制,将低碳经济、绿色GDP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等作为考核相关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应当构建起行业准入许可证机制,提升市场准入上的门槛,促使企业进行高起点的投入,确保节能环保财富能够得到良好的成长。如此一来,就能让企业感受到来自于政府的压力,从而全力加快财富结构之晋级与转型。要选用合理的时机来推出碳税方面的政策,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依据行业有区别地依据单元GDP碳排放量加以碳税征收刺激,进而促进企业提升对于低碳技术之研究与开发,或者是通过对于研发资金之分配,不断推进低碳技术之发展。(二)落实低碳可持续发展策略企业作为现代经济之基础,是推进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力量。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对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要实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这是当前企业活力的源头,也是企业获得全社会和消费者普遍认同之根本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要条件是要确保环境资源的存储量于纳污能力不至于出现负变化,而持续发展的最低条件则是维护环境资源的总存储量与环境纳污容量会等或超出现有的水平。为了让企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实施绿色生产与绿色管理策略,从而实施全过程的低碳管理、全民绿色管理以及全面绿色管理。比如,推行ISO14000组织或者维持、完成其所涉及到大气、水质、土壤以及天然资源的计划与运营等等。要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出发,为了将低碳文化转换为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理念再造的化过程之中,一定要加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切实强化对于企业环境在极限上的认识,进而开拓绿色生产与全程控制等。只有这样,低碳经济才能更好的推行,从而让低碳经济得到有所创新。(三)打造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实施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时代建立与发展之基础与关键期。为了发展低碳经济与低碳技术,企业一定要强化国际交流以及国际合作,追踪全球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积极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从而更为积极主动地开展环保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要研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技术以及主导产品,走出一条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相互结合之道路,实现产品与技术的升级和换代。技术创新机制主要是指企业运用减碳技术、无碳技术以及去碳技术等,努力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就目前人类所掌握的各项技术来判断,最为可能成为低碳产业的只要有生物产业、太阳能产业、核能产业以及风能、潮汐能产业等。所以,我们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之下所孕育的新产业革命之重要机遇,并且在企业的战略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提前准备,从而运用新兴产业革命以促进原由有企业的战略转型。(四)建设现代企业绿色文化生态文明主要是指能够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所提供的各项基础,而生态文明观则为一种基础性的价值导向,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力量。鉴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普遍处在升级转型的阶段上,这个房子很脏,让自然的生态能够确保持动态平衡与良性思路,并和其他单位的人们进行和谐相处,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所以,人们必须一定要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种种矛盾,以政府部门的采购为重要的切入点和推动力。建设要大力培育绿色企业文化。这一文化形式是企业员工在其长期的生产经营的实践之中而逐步形成的,为企业中的全体员工所认同、并且对企业的成长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企业在创建绿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考虑到生态环保因素。
1.低碳经济下文化产业价值诠释。
低碳经济下文化产业的价值有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之分。其显性价值是指在考虑环境收益和环境成本的前提下,文化产业在合理协调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产业内企业的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资本结构等因素,把其预期自由现金流量按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贴现率折现的现值。假设企业风险适中,并永续存在,那么决定文化产业价值的核心就是产业内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预期自由现金流量取决于文化企业自身合法经营获得的利润以及投融资增减的资金。其具有隐性价值,是由于文化产业在社会发展中担当道德机构角色,体现了社会认同的价值观。它们引领舆论导向,倡导并践行低碳,不但有利于低碳经济下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为自身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了获利能力。该隐性价值的存在是文化产业的文化特质决定的,它是潜在的,不可定量度量的。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共同构筑了文化产业的价值内涵,文化产业的显性价值是其在外界环境约束下合法经营的直接结果,而隐性价值是其反作用于外界环境,强化低碳的社会影响力,间接获得的。隐性价值的存在促使其显性价值的提高,显性价值提高后又作为强有力的证据,印证隐性价值的彰显,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低碳经济的涵义及文化产业低碳发展的内容。
在低碳经济下文化产业能够低碳发展主要取决于正确的环保价值观的树立以及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先,树立环保价值观是文化产业低碳发展的首要任务。价值观是人们对某类事物的基本看法和观念。它规范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取舍和价值追求,同时还包含着价值尺度和评价标准。低碳经济不但给产业发展带来碳排放的约束,同时也为产业发展带来了使用碳金融的机遇。文化产业如何决策、风险与收益的权衡等都体现其价值观念。其次,努力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虽然文化产业总产值不断飙升,但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却存在文化含量缺失的情况。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必然存在资金瓶颈,借助资本市场的文化企业越来越多。很多做大做强的文化企业在发展中逐渐偏离主业,近几年不乏有多角化经营到房地产业的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只有通过创新,努力打造文化主业持续发展,才能确保产业长久发展和低碳化带来的社会效益。
二、二者的互动关系
1.低碳经济能提高文化产业的运行效率。
首先,低碳经济条件下产业内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然需要树立长期观念。低碳经济对文化企业碳排放量有约束,根据国内外学者的主流观点,碳排放权应当作为资产来管理,属于无形资产范畴。一个企业在追求利润时必然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为提升企业价值,必须重视碳资产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平衡发展。作为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然而对碳资产投资回报并不能凭借短期的效益,比如低碳技术的改造,低碳技术的创新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利润,而潜在利润现实化是需要长期的投资,其结果必将是丰厚的回报。并且企业改变能源结构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次,低碳经济促使产业内企业更新风险管理理念。低碳经济要求文化产业低碳发展,需要对碳资产进行投资,那么风险也会随之而来。创新风险管理理念,树立碳风险管理有助于文化企业长期发展。如果企业被社会公众在碳资产管理等方面出现问题,将在市场上遭受消费者歧视。并且企业是否履行其社会责任对缓解气候变化方面有所作为,也对企业商誉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低碳与金融行业相结合创新出碳金融,为文化企业投融资带来方便,同时也可以优化配置碳排放量的分配。但投融资风险无处不在,这需要企业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树立低碳风险理念。第三,低碳经济促使产业内企业丰富其预算管理体系。碳预算是管理的延伸,是在文化企业低碳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预测与决策,对企业生产活动以及日常活动的碳排放、能源消耗进行计划和规划,使企业碳排放量按照预定的计划与规划运行。并且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低碳预算是其内部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结果,该预算的实施需要全体员工参与,有必要把低碳预算纳入到全面预算范畴之内。
2.低碳经济下文化产业的价值提升促进这一经济模式的推广。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其可以左右舆论导向,可以宣传一种价值观,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这也是文化产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一方面。产业内有些企业率先实施低碳发展,并以该产业为标杆,利用其媒介的作用,不但可以让低碳深入人心,而且可以左右人们的行为,让这一种经济模式得到人们的认同并相互监督履行。
三、低碳经济下促进文化产业的价值提升路径
1.打破区域划分促进大型综合文化集团形成。
利用低碳约束,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实现文化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培育竞争力强的大型综合性文化集团。虽然当前各大城市群抱团发展,但不同城市群间的地域划分仍是文化企业大发展的阻碍。如果能够打破文化企业的区域化分割和行业化分割,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建立有序竞争的文化大市场,统一市场监管,必然为文化企业抓住低碳化的机遇快速发展扫清障碍。
2.不断完善碳资产信息的披露制度。
由于我国低碳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没有对碳信息披露的严格规定,使得资本市场不能对碳信息进行定价,造成了投资者投资的盲目,从而可能影响企业的价值。虽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不能一蹴而就,但我国要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碳信息披露体系,通过对外披露督促企业管理者按照低碳发展思路管理企业。
3.提高人们低碳意识并借助资本市场和舆论效应约束文化企业行为。
做一个低碳人已将成为我们现在校园生活的流行词语。今天,全球气候问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知,北京及周边城市连续几天的雾霾、扬沙天气不断波及、黄色预警不断发出;由于全球变暖靠近北极圈岛国-冰岛、印度洋上岛国-马尔代夫,也许在某一天就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CO2过量排放不仅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它将加剧环境的污染,人们不能畅快的呼吸、饮水和吃饭,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地球已向我们发出警告,我们不得不将面临气候等环境问题的挑战,低碳社会已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低碳社会就是人们由以前的生活模式向低碳的全面转型,是对生活中资源合理利用、适度消费的坚定信仰崇尚。实际上,低碳是一种和谐,是自然与人,是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所以低碳文化不是简单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并注重资源的自然生长规律,尊重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或盲目的开发利用自然。其实在古时候,人们就非常注重自然的利用和保护。所以低碳生活正是在顺应自然规律,享受自然赋予人类美好的资源的同时,应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这是新时期的低碳文化和精神文明,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高校是传播新思想,新理念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理应承担节能、减排的先导和创造者,是宣传低碳文化的倡导者。高职生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在高校传播低碳文化,进行节能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本身的能源资源节约、合理利用能源而且学生由于熏陶于绿色节能的文化环境中,提高了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形成低碳理念,并由此产生掌握绿色节能技术的愿望;进而培养出大批绿色节能环保人才,对社会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提倡低碳文化,建设低碳文化是高职院校顺应自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自身办学效率的必然之举,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2实行低碳节能文化教育对策
2.1国内外低碳校园建设实例
为推进绿色节能教育,最近几年各高校纷纷进行了低碳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并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所和实验室。许多高校还在相应的课程设置上做出了一些调整,如上海交通大学开设“建筑节能与太阳能”、“建筑节能技术”等课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率先开展了绿色校园试点建设,把生态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基础教育课程;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开设了与能源相关的选修课;台北大学建立了《能源教育》通识课程,并建有相关课程的网站;美国已有400所高校的校长共同签署一份协议,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哈佛大学设立“绿色校园行动计划”,提出推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针和计划。高校在研究低碳技术和改善低碳环境方面上有很大的优势,在开发和利用能源和低碳技术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取得显著成果。美国哈佛大学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办公室后,能源消耗有所下降,并承诺到2016年能源消耗下降为2006年的30%,同时不断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等。清华大学率先提出了“绿色大学”的建设,成立了环保办公室、节能办公室,制定相应的措施,由校长带队,注重绿化、注重节能,安装节能装置,开发节能课题,节能教育进课堂。
2.2专业教学渗透低碳文化
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职能,利用校园的优势资源。在教学内容上,将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融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中,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同时还要深化教学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既传授各专业知识的同时又保证节能环保教育能够有计划的执行。高职院校尤其是建筑类院校,在进行低碳文化教育的同时,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普及、新能源利用的知识,先进的节能技术使用和推广、建筑节能知识的应用和研究在专业课教学中都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都将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将绿色理念,低碳环保教育,绿色建筑技术、低碳教育、低碳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引入到课堂教育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渗入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理念,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博大,领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增进低碳文化的内涵;将“低碳环保”、“能源与节能”、“建筑节能”等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将其作为相关专业的选修课或有机的融入到专业课程和教学中,普及和培养建筑类高职生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等技能和知识;支持以低碳为中心的新型科研项目,开发低碳节能技术的创新,使学生在掌握最新的绿色节能理念的同时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3低碳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
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学生体会低碳理念,开展低碳图书节活动,让学生在《地球传》《寂静的春天》《淮河的警告》《另一种危机》《后天》等小说,了解河流、山川、海洋、空气破坏的现状及给后人带来的危机,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请专家教授来校进行低碳、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讲座,用大数据和实例讲解全球变暖对全球、对世界及中国的影响,向学生普及低碳常识,进行关于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生活价值观,意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不仅是全社会的需要,更是自身不受健康侵犯的需要,增强学生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增强自身的健康保护意识;开展绿色节能建筑的展示活动,节能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建筑节能竞赛活动,提高教师及学生的低碳环保素养,推行建筑低碳节能校园的建设,为建设节能校园献计献策;推广各种低碳创意和技巧制作,通过活动开展“低碳教室“”低碳班级“”光盘行动”提升学生自身的低碳素养,使学生能自觉主动的选择低碳生活,适应这种低碳节奏,而不是被动接受;开发并设置“CO2排放量查询”计算器,少用纸巾,重拾手帕,在校园形成谁低碳谁时尚的风气,并亲身参与到各类低碳的宣传活动,成为具有低碳素质并肩负低碳文化传播的合格的社会公民。
3结语
区域内水文地质特征
1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岩溶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据水位观测资料,禹州煤田岩溶地下水位西高东低,地下水总体流向由西向东运动.受地层、构造和地形地貌影响,地下水径流短,方向变化大.颖河以西地区地下水自西向东运动;颖河以东地区,自东向西运动;西部自北向南运动,受张堂断层阻隔,地下水流向转为向东流动.受矿井长期排水影响,在平禹一矿、白庙矿已经形成降水漏斗,局部改变了地下水的流向和补、径、排条件.岩溶地下水的排泄以泉的形式为主,泉的性质为切割阻溢型,主要排泄点有柏树咀泉群、吴张沟泉群和黄道泉群等.
2边界条件
北界:以地表分水岭为界,分布于大冶以南-火煤山-老山坪-近苏桥一线,长度约60km.西界:由过风口至石羊关阻水断层和地表分水岭组成西部边界,位于大冶-道泉沟-大红寨-宋窑一线,长度约44km.南界:由王英沟断层、虎头山断层和寒武系灰岩顶界面1000m埋深线组成,分布在宋窑-跎山-白庙-高庄-许昌一线,长度约105km.东界:由地表分水岭、张堂断层、南关断层和寒武系灰岩顶界面1000m埋深线组成,分布在苏桥-袁庄-朱阁-康城-方山-关帝庙-徐庄-河街-邓庄一线,长度约130km.
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根据上述自然地理条件、构造条件、地层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和边界条件分析可知,禹州煤田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内,因此确定禹州煤田为1个一级水文地质单元———禹州岩溶水系统和3个二级水文地质单元(禹Ⅰ、禹Ⅱ、禹Ⅲ).禹州煤田东北部,受张堂断层影响,地下水经白沙煤矿由北向南(地下水流向分布见图2)、由西向东流动,使得包括平禹一矿在内的区域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此区域被确定为禹州煤田北部水文地质单元,即禹Ⅰ水文地质单元;禹州煤田南部受官山寨断层、玉英沟断层、张德断层、虎头山断层、南关断层影响,地下水由磨街井田西部流入,受地质构造影响,向东北和东部流动,使得包括白庙矿、平禹六矿、凤翅山煤矿、三峰煤矿、平禹二矿、平禹四矿等在内的区域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此区域被确定为禹州煤田南部水文地质单元,即禹Ⅲ水文地质单元;剩余的包括方山煤矿在内的区域内,地下水从方山矿西部流入,经方山矿,受官山寨断层、南关断层、白沙向斜和张堂断层影响,使其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此区域被确定为禹州煤田中部水文地质单元,即禹Ⅱ水文地质单元.在一、二级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的基础上,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和井田生产实际,笔者又进一步进行了三级水文地质单元划分,即北部禹Ⅰ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受F29断层影响,在F29断层以西,地下水流向由西向东;在F29断层以东,地下水沿F29断层由北向南流动,在平禹一矿西侧流入矿井.这里结合平禹一矿实际突水资料[11-12],将禹州煤田北部禹Ⅰ水文地质单元以F29为界,划分出2个三级水文地质单元禹Ⅰ-1和禹Ⅰ-2.禹州煤田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结果见表1和图2.
水害治理
禹州煤田拥有平禹一矿、二矿、四矿、六矿,方山矿,白庙矿和凤翅山矿等7座矿井,矿井基本情况见表2.在禹州煤田内的二1煤层顶板之上,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大的含水层主要为砂岩裂隙含水层.区内砂岩裂隙含水层均为弱富水性的含水层,且含水层之间都有厚度较大的稳定隔水层,正常地层条件下,这些含水层仅影响本煤组可采煤层的开采.因此,各煤组砂岩水的防治实施“预疏降”.生产实践中,本法已取得很好的安全和经济效益,在今后的矿井防治水工作中仍应坚持.二1煤层底板灰岩岩溶裂隙水的防治相对要复杂得多,区内开采二1煤层的方山矿,平禹一矿、四矿和白庙矿分布分散,互不相邻,不具备区域联合治理条件.因此,下文将根据禹州煤田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的结果,结合禹州煤田各生产矿井近几年的水害防治情况,给出平禹一矿、四矿以及方山矿和白庙矿底板灰岩承压水的防治方案.
1平禹一矿水害治理方案
平禹一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受寒武系灰岩承压水威胁严重,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结果属于三级水文地质单元禹I-2.由图2可知,在平禹一矿的西部,地下水受F29断层和张堂断层及部分小断层影响,从西侧灌入矿井.矿井接近补给区,补给区面积大(长约120km),入渗条件好,补给水量大,寒武系灰岩中隐伏张性断裂发育.历史上,平禹一矿共发生突水50多次[11],其中以太原组灰岩(L1-L4,L7-L8)和寒武系灰岩岩溶水为水源的突水达27次.但大部分突水发生在标高-200m以上,说明浅部岩溶发育,富水性较强.因此,这里提出如下治理措施:(1)总体思路.帷幕堵源,局部加固,先堵后疏,强力疏放.(2)具体措施.矿井西部堵源,实施帷幕注浆,中部实施疏水降压,局部注浆加固底板.浅部在查明矿井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和大型断层水文地质性质的基础上确定补给通道,在井下-200m东西大巷进行注浆,形成人为隔水边界;深部加强隐伏张性断裂探查,实施帷幕注浆堵源;中部可在-200m标高以下疏水降压.
2平禹四矿水害治理方案
平禹四矿历史上共发生矿井涌(突)水9次,矿井涌(突)水特征可概括为:顶板砂岩出水和采动裂隙导水为主,但水量不大,对矿井不会造成大的水害威胁.但是,矿区内存在着因封孔不良而形成钻孔水水害,因老矿井的资料不详而存在着老矿井水水害,因采空区积水而存在着采空区水害,因断层错动可能沟通其他富水性相对较强的含水层而存在的断层水水害.平禹四矿矿井水害治理对策如下:(1)对顶板水害坚持“疏降为主”的原则,实行平行疏降.(2)太原组上部灰岩段在采动破坏带内,采用疏降的方式防治;太原组下部灰岩段及寒武系灰岩的突水威胁,采用放水试验、示踪试验及同位素分析,探查地下水渗流场和两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坚持以“群孔预疏降为主”,局部加固底板.局部加固底板应以防治寒武系灰岩水突出为目标,以二1煤层底板保护层变薄、构造破碎等异常区为重点.(3)针对采空水探查和防治,可利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但应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边探边掘”的基本原则,采取“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总体方针,同时利用行政、技术等措施对小煤窑和老空区实施监测.(4)针对井田内断层的导水性,对水文地质观测数据和水文地质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在掘进至断层或推导断层时,应采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探查方法,并根据其含(导)水强度,选择疏放或封堵的防治措施.
3方山矿治水思路
根据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的结果,方山矿属于二级水文地质单元禹Ⅱ.由图2可知,地下水经方山矿自西向东流经矿井所在区域.根据现场观测资料分析,该矿二1煤层底板的灰岩水位较高,在+200m以上,将来开采存在较大的突水危险性.因此,底板水害防治应以“群孔预疏降为主,并进行局部底板加固”的总策略.对太原组上部灰岩水应坚持以“群孔预疏降为主”;对太原组下部灰岩水、奥灰水、寒武系灰岩水应统一考虑,坚持以“群孔预疏降为主,并进行局部底板加固”.局部加固底板,应以防治寒武系灰岩水突出为目标,以二1煤层底板保护层变薄、构造破碎等异常区为重点.对顶板水害应坚持两条原则:一是以“预疏降为主”,实施“预疏降与平行疏降相结合”的技术措施,建设合理的排水设施;二是严防顶板砂岩水与底板灰岩水的沟通,遇到断层时,必须查明断层两盘的岩层接触关系及断层的导水性与断层带的储水情况,在此基础上合理留设防水煤岩柱,必要时注浆封堵导水通道.
(一)低碳经济基础理论文献
在低碳经济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国外有学者比较了不同国家之间制造业能源强度,并研究了不同国家间的结构差别。有的学者进行了CO2排放量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国内低碳经济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界定和总结低碳经济的概念和内涵、特点、发展途径和模式等方面。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其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与潜力巨大,中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可能途径有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调整产业结构、遏制奢侈浪费、发挥碳汇潜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应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
(二)低碳经济实证文献
在低碳经济实证研究方面,国外集中探讨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模式,主要运用MACRO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和Lotka-volterra模型等数量模型。如运用投入-产出法评价碳排放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以及评价印度生产部门和家庭最终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状况。国内低碳经济评价涉及范围比较广,涉及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低碳城市评价、低碳省市评价、低碳区域评价、低碳企业评价等几方面。研究方法主要有DPSIR模型、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指标值综合合成法等。
(三)石化企业绩效评价
石化企业绩效评价主要集中在循环经济、生态效率等方面。有关企业循环经济研究认为应当建立一种具有普遍共识的通用的指标体系。同时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环境运行绩效指标和安全健康绩效指标。国外低碳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实用性上,经济理论内涵和外延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国内对低碳经济的理论研究获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低碳经济实证研究还不成熟。
二、研究设计
(一)石化企业低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本文采取平衡记分卡法构建石化企业低碳经济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取出了40个能反映经济绩效、社会效益、生态绩效和低碳水平的指标,其中,财务状况可分为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客户状况由于可获得数据有限,只有一个满意程度作为准则层;内部业务流程状况主要体现了石化企业低碳状况的指标,分为资源利用、节能减排、低碳潜力三个准则层,下设的低碳指标包括能耗、排放和投入等,比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乙烯综合能耗、二氧化碳减排量、科技投入变化率等;学习与成长状况分为社会贡献状况、生产能力状况和人力资源状况。
(二)评价标准
目前现有文献中只有低碳城市方面的研究具有明确的相关评价标准,而中石化对低碳的贡献是一个城市低碳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明晰中石化低
(三)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是中石化的公司年报、年鉴和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公开数据。由于中石化的年鉴和社会责任报告公布的指标各年份有些出入,因此只选取了2008—2011年四年的数据作为数据样本。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层次分析
首先,将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处理结果。其次,经过相关专家为各指标重要性打分后取均值再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中石化低碳经济绩效各项指标权重进行测算,得到两两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权重之后求出特征向量W。经计算,单层一致性检验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的各项CR值均小于0.1,计算结果表明判断矩阵通过检验,,因此可以得到各项指标的最终权值。
(二)结果分析
2008年的综合指数显示中石化处于超高碳经济阶段。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润率最低,乙烯综合能耗、炼油综合能耗在四年的数据比较中都是最高,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位列第三,说明2008能耗相比较高,经济效益最差。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相比,2008年的各项投入较低,基础设施也较差。
(1)2009年的综合指数代表中石化的生产水平处在高碳经济阶段。2009年在节能率、二氧化碳减排量、环保资金投入变化率、职工费用占经营费用比、勘探费用占经营费用比在四年中的取值是最高的,说明2009年中石化在环保、生产方面投入巨大,体现在节能减排成果比较突出。在中石化对环保投入明显增多的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润率位属第二,说明环保投入有利于企业的经济可持续增长。
(2)2010的综合指数则处于中高碳经济阶段。2010年则在科技投入增长率、税收贡献占全国财政总收入比、天然气产量增长率、乙烯产量变化率、原油加工量变化率都有最显著的提升和增长,可见2010年中石化的增长战略是以科技促进经济和生产的发展。2010年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润率位列第一,说明科技进步能很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3)2011年的综合指数相较2010年有所上升,但仍处于中高碳经济阶段。2011年在各方面的状况都是最好的,能耗最低,万元产值工业取水量最少,轻油收率最高,三废排放量最少,员工培训人次数、大学以上学历人数比率、科技研发人员数量比率最高,累计授权专利数量最多,原油产量增长率、综合商品率也是最高的。然而经济效益却并不是最好的,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当年的科技投入和环保投入增长比较少,对经济效益的增长不利。总体来看,2011年是低碳绩效表现最佳的一年,究其原因,是由于在过去的几年中中石化在环保、节能、生产和科技方面的投入日渐加大并且逐年取得积极成效,再加上重视员工发展,提升了自身发展潜力和动力。
四、结论和建议
1.1积极使用高新施工设备
当前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在内燃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落后了近二十年,燃油经济水平、平均能源利用率等各项标准也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低碳公路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所以,在道路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加强高新技术施工设备的应用,同时,还要加强对其耗油量、燃料使用率等各项参数进行仔细评估,一旦发现有不符合标准的设备,一定要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维修保养,如果依然满足不了运行需求,必须及时替换掉,积极使用高新技术环保的设备继续开展作业。
1.2施工过程中积极应用新型环保材料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公路建设领域也研发了很多低碳环保材料,其中温拌沥青混合料、沥青路面再生等新型材料表现最为明显。温拌沥青混合料是一种拌和温度介于热拌沥青和冷拌沥青之间,但是其性能却能够达到或接近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环保型沥青混合料。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燃料油,减少有害气体地排放。
1.3制定科学合理的公路施工方案
在进行道路施工之前,设计规划人员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公路的低碳环保提供保障。具体可以从路基设计、坡度设计、防雨水冲刷设计等方面入手,此外,还要科学合理安排借土弃土的位置,合理地选择砂石料供应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公路运营管理过程中的低碳优化控制
2.1完善交通体系运行管理方案
前文提到交叉口的存在会在对车流量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对交叉口进行合理的信号配时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交叉口的间距比较短,就可以采取信号联动措施,保证交叉口具备良好的服务水平,减少交叉口对车辆正常行驶的影响,从而减少车辆的燃油消耗以及尾气排放;须对交通标志、道路标线等进行重新规划,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动态的信息展示板,这样驾驶员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交通信息,选择最合适的行驶路线,减少了不必要地绕行,同时公路的服务水平也能够得以提升,最重要的是车辆可以保持匀速行驶,减少尾气排放,有利于实现低碳环保的目的。此外,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居民拼车出行,提高车辆的运载率,这样不仅能够缓解我国当前的交通压力,也能够减少二氧化碳地排放。
2.2完善公路的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服务系统,提高车辆通行效率,规避不必要的拥堵。当前,在交通领域内最受欢迎、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就是ETC系统,该系统是当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收费系统,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不需要停车,而是通过车载设备实现对车辆信息地识别、付款等功能,该系统非常适用于高速公路,通过该系统能够使车辆通行速度得到巨大提升,减少拥堵,降低温室气体地排放。
3结语
(一)中小型城市经济低碳化发展困境我国中小型城市经济发展在走低碳化道路时有着和大城市一样的不少问题,但也有一些大城市没有的问题,这就是中小型城市低碳化发展的特殊困境。资金不足。大城市在政策发展中会得到相对较多的政策扶持和更多的资本流入,但是中小型城市往往资金短缺,这极大的制约了中小型城市发展第三产业,其GDP发展只能依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环保设施落后。中小型城市的基础设施往往没有大城市好,环保设施还比较落后,很多工厂排出的废水和废气没有经过任何环保处理就直接排放出来,这也制约了中小型城市走环境友好型的道路。房地产业畸形发展引起诸多问题。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的旺盛也引起了建材业和各种高耗能材料业的发展,但是这些高耗能材料往往不符合环保标准,但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在一些中小城市得到广泛应用。另外,中小型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小,由于缺乏人才很多中小型城市不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得不依赖当地房地产业的发展,这就进入到中小型城市发展的一个恶性循环中去。
(二)中小型城市经济低碳化发展设计中小型城市往往人口相对大城市来说要少,所占地域面积要小,所以总体来说中小型城市的经济低碳化发展要注重多方联动和协调发展。这需要重视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加快建立低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突破行政体制障碍,提供高质量的低碳科技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低碳技术扩散与低碳技术转化、产业孵化等服务,促进区域间的低碳产业分工、梯度转移和低碳产业集聚,构建功能互补、宏观布局、市场互联的低碳创新一体化机制。
二、中小型城市经济低碳化发展策略
(一)提高政策的平台服务能力和监管能力中小型城市经济走低碳化发展道路时,一定要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比如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中,政府不能因为是生产新能源汽车就放松了对这些企业的服务和监管。新能源汽车产业有设计、加工、销售等环节,其中的生产等环节也可能给当地资源环境带来一些压力,相关职能部门要要加大对这一环节的监管,还要针对新能源汽车在环保、能耗方面制定一个科学的标准,不能因为本身是新能源产业就降低生产的环保标准;政府还要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方面做一些规划和服务工作,比如政府可以用优先给新能源汽车办理牌照的办法来鼓励市民使用新能源汽车。
(二)强化市民的环保意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中小城市的市民环保意识和大城市市民环保意识还有一定差距,那么在中小城市中强化市民的环保意识就成为一个解决中小型城市低碳化发展中困境的方案。环境问题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环境保护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公众参与。要充分认识环境保护领域公众参与的内涵,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批评权,通过公众舆论监督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造者施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