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3 18:37:44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德育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道德品质 渗透 德育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占首要地位,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更是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对学生的早期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更为重要,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感受谈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德育教育由浅入深、分层次进行
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是隐性的,在短时间之内不容易看出成效,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差,可塑性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会走上不良的成长之路。小学德育教育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的特点和认识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积累,小学生道德教育呈现出一个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进程。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从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开始,设置适合各个年龄段道德个性特点的内容,要由浅入深、分层次,有计划、有目的进行不同的德育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让各个年龄段的德育教育相互衔接、协调一致。
二、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
各学科的教学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必须深入研究本学科的教学大纲,把握本学科的特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有效的、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如:学生在学习圆的面积时需要用到圆周率,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向学生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数学故事,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学科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具体内容出发,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来进行,而不要生拉硬扯只按照教师的主观意识,要使德育教育和学科知识教学紧密结合。这样,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使之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抓好德育活动的开展
德育活动是德育工作的展现形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就是在相关的活动中不断形成的,学校每学期要精心策划几次有意义的主题教育活动,抓好活动的过程管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组织、活动后的总结都要抓住教育的契机,真正起到一次活动让学生受益一生的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会激发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极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学校还可以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德育教育。校园内的宣传橱窗要定期更新,要结合实际抓住当前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学校还可以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开展德育教育,设立中心内容围绕习惯的养成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祖国建设成就等方面进行宣传和教育工作。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调查家乡的变化,学生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视野,发展了自身素质,同时又培养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丰富的活动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四、把传统美德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在德育教育中,学校可以请老或身边感动人的事迹人物请进校园,让先进人物把感动人的事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发,以此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但是先进感人的人物事迹却不能全部代替学生的实际行动,有时只会停留在表面,当学生离开校园后无时无刻都在接受来自社会上的现实教育,而当前社会的德育环境还存在着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有些娱乐场所,虽然经营者在门口树着醒目的“谢绝学生入内”牌子,学生却仍可长趋直入,无人阻拦;有个别小店铺老板,昧着良心赚黑心钱,还有一些不健康电子游戏软件的出现,也正在污染着孩子的心灵,如果学校不能很好地把美德教育与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就很难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因此,学校要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德育规范教育: 如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和比自己年幼的小弟弟小妹妹要主动给他们让座;在家中主动承担家务,帮助父母,懂得感恩父母;学会尊敬长辈,在学校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讲文明懂礼貌等。通过此类活动与学生交流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应做些什么,让我们小处着手,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一点一滴开始,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从而塑造孩子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长大后成为有知识、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另外,家校两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会使学生行为受到约束和正面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这就需要家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因为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德育的影响不容忽视,学生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直接影响。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就成了学生德育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思想;德育教育策略
一、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的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社会主义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对我国将来的民族精神、社会风貌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小学德育工作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构成部分。
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我国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评估标准和观念也应当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发展创新。国内现行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严重滞后,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①过分重视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这也是国内教育体制的通病。②教师难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德育工作成效不够明显。③德育工作的评价标准不够合理,部分要求偏向成人化,用成人的德育标准规范来要求小学生,学生身体力行的积极性不高。④学校德育的方式方法过于古板单一,没有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自然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
二、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根据上文阐述的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结合本文作者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策略:
策略一:把小学德育工作融入教学实践当中去,秉承生活即教育德育理念,凸出教学实践的重要作用。目前,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在单一的课本知识,应当让学生自己走入生活,走进社会,主动参加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自身存在的道德问题,学以致用。而且,在小学展开的德育实践活动必须是学生们易于接受和喜欢的形式,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循序渐进地渗透和融合德育,使学生们能够在简单趣味的实践活动当中不自觉地获得德育教育,有效地将实践与德育相结合,充分地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
策略二:明确德育主体,重视德育目标。学校应当明确认识到德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感受,研究学生是如何看待和理解问题,真正地重视学生的具体感受,从而凸显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主动性。同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引导学生打开心扉。
参考文献:
[1]徐明聪.陶行知德育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1. 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基本道德是历史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德育的基础是教会学生做人,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等。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或是公共场所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这也是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
2. 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道德与政治品质教育主要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其他的各种常识教育等。爱国主义是一种长久而古老的感情,是成百上千年逐渐积累和巩固起来的、人们对国家的强烈的情感,是对祖国进步有深刻的认识,也是能够为了祖国的繁荣和进步作出努力,能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的坚定意志; 集体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能够树立集体意识、喜欢服务集体和服务其他同学,对集体有足够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促进同学之间能够团结共进; 在小学阶段应该充分重视民主法治教育,让学生对社会生活有直接的了解和认识,进而促使其从小就树立起民主与法治的观念。
3. 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在小学阶段,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培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在这个阶段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够让学生进行自觉健康的发展,才能够形成真正优良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二、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探讨
1. 以学生为主体。小学的德育教育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去积极的探索、认知,从而构成只属于自身的素质品德结构,老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际例子来激励学生,如以身边的优秀学生为榜样来激励每一位学生,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2. 明确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小学的德育教育教学在开展的过程当中需根据国家的基本路线来执行,以学生的德育教育为主要目标,以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紧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将爱国教育、国情教育以及品德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将德育教育教学融入到小学的教育教学当中,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期望在长大后可以成为四有青年。
3.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当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要以学生的课堂为载体,德智体美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基于此,在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的时候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各个学科独特的教学特点,才能促成最好的教学效果。由于知识本身就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因此各个学生的老师要充分的挖掘教材当中的德育信息,才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将德育教育有效的融入其中,不断的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时性。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途径有很多,可以从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但老师需要注意结合的方式方法,力求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最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老师的人格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要求老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及得体的言行,这样才能够做好学生的典范,以进一步的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依托校园、促进德育教育的开展
1. 开展班级的文化活动。比如定期的开展教室的美化比赛,每个月根据各班的主题来做好班级的黑板报,评选出优秀的班集体,对班集体进行奖励,以此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各个班级学生的和谐发展,而且也能够激发各个班级奋勇争先的热情。
2. 丰富校园及班级的文化墙。为了可以全面的发挥出学校的特色,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开辟国学教育,利用国学教育来引导学生的德育教育,如在很多所小学的走廊上都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经典的名人头像简介或者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古诗词,这种设计不仅可以让学校走廊的观赏性得到提高,且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有效地利用校园内张贴的宣传标语,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氛围。比如下楼梯靠右行、请节约用水等提示语,随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的渗透。
四、加强家庭教育的功能,促进德育教育的渗透
若校园是引导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场,那么家庭作为安居和休憩的场所,其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是渗透性的,且影响极其深刻。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加强家庭教育的功能,能够帮助小学生以更为日常和轻松的方式接受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树立培养。加强家庭教育的功能,搭建与学校教育互相沟通的平台,并不是单纯地通过教师家访这类的方式实现的。在学校单位的环境中,教师接触小学生的时间较长,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独特个性,因此可以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分析每个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以及个性区别,与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如深圳荔园小学每年都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此活动可让家校零距离接触,增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共同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家庭的氛围中需要营造的是自然且轻松的氛围,最好的德育教育方式便是以身作则,让学生自行模仿家长的有益举止。
一、以学校德育教育为主体,改革学校教育方式方法
小学德育教育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把学校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并结合教育改革目标,对学校德育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和优化。首要任务是要加强广大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广大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充分发挥教师育人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广大道德素质优良的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能够从教师身上得到积极的情绪和道德体验。其次是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班级里度过,所以一个班级的班风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德育水平。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风,通过班级成员的零号的情绪、行为、言论和道德面貌等,形成一个优良的整体精神风貌,同时催人奋进,形成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最后要努力建设和培育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操,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一是要加强制度管理,重点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训练,规范和指导学生的言行,使学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二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例如结合重要节假日,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庆祝活动、展览参观、公益志愿者活动等,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
二、以家庭教育为辅,促进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广大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采取家长会、家长沙龙、家长座谈会、亲自运动会等方式,把家长调动起来,提高他们对家庭德育教育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来,并积极发挥家长的主管能动性,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积极建言献策。其次学校可以采取成立家长委员会的方式,建立起学校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沟通的桥梁。让学生的家长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班级的管理中来,为班级教学和管理提供各种义务劳动和服务,让家长们更亲近学校、亲近班级,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和内容,进而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最后学校可以采取建立家长与学校互访互通机制,增加学生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比如建立微信群、QQ群,采取家访的方式,增加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沟通中,教师要注意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注意沟通的形式和内容,多讲讲孩子在学校表现好的方面,尽量避免导致学生和家长产生对立的负面效果。
三、发动社会力量,实现学校与社会德育教育相衔接
可以说,社会教育作为一个大的教育环境,它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也是是实现少年儿童德育的关键。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和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将学校和社会德育教育结合起来。首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参观学习、访问等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社区开展劳动、到公园参观考察等,既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锻炼了身体,又认识了自然、认识了社会,扩充了自己的知识面。在参观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写日子、写感受、画自己看到的一切等方式,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其次是学校可以采取聘请校外辅导员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比如请动物园的工作人员给学生上一堂保护动物的知识课堂、请部队的官兵给学生上一堂军事课程、请敬老院的工作人员给学生讲一讲如何照顾老人等等。这些内容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有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最后,学校要尽量与社会周边的相关部门互相配合,给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也关系到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成败。综上,要想成功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力量缺一不可,所以,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建立起“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为培养祖国的未来共同奉献力量。
作者:贾伟 单位: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龙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马健.小学与社区德育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广州大学,2011.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文化;策略
教育者如果能够通过学校使德育教育从比较抽象的、空洞的说教当中走出来,并创造性地去开展德育工作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重点是加强德育的有效性。用分层的形式让德育的目标完全细化。思想品德的养成,并以生活当中的一些经验逐步形成,才能够达到一定的基本水平,同时它还要具有十分明显的层次性、渐进性和过程性。
一、德育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学校应根据一些以往的经验对不同时期学生的具体特点加以分析,同时还要制订一系列不同阶段的德育目标,并让许多有经验的班主任在开学初期主要加强以养成教育和文明习惯等方面的教育为主。在学期中一定要以加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教育为主;学期末一定要加强以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
1.分层实施德育教育
分层实施德育主要包括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即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着一定的思想。作为老师要尽可能地去了解更多的同学,特别是那些比较特殊的学生,对他们应加以区别对待。
(1)通过示范让主要的德育之路完全不需要加以高深的说教和严厉的批评。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一定要注意卫生,不随地乱丢纸屑的习惯自然而然地就养成了。
(2)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德育教育更能显现真情。互动主要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所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要想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必须主动对他们加以关心,还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所组织的各种主题活动当中,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与信赖。
2.改变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
教师一定要主动走下神圣的讲台,并主动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充分展示给学生,而不是一味地去唱高调。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些想法是否正确,但这是学生真实情感的一种流露方式。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之后才能针对学生不同的个体品质特征和精神需求,为学生选择最佳的时机和结合点。
二、学生通过具体的体验使德育教育焕发活力
要想把教育者所传递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信息化为加强学生的品德信息,必须促进学生的切身体验。经过大量的事实证明,德育教育对成长与发展经历起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加强实施道德教育的同时,教育者也要加强组织一些有效的道德实践活动,并通过所创设的富有感染力的真实道德情境,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道德的切身体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让道德教育尽早根植于现实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进一步促进学生进行体验。道德教育的内涵十分深刻、涵盖面十分广泛,其中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的方式也是丰富多彩的。作为德育工作者,一定要进行不断地探索,还要使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小学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每天接触学生最多的也是教师,因此,教师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如果没有为学生们做好行为示范,可能无形中也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基于此,身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还要以身作则,要时刻注重自己平常的言行,做到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塑造出一颗美好且纯真的心灵来。比如,教师要求小学生要尊老爱幼,首先自己也要做到尊重比一些年长的教学长辈,也要时刻爱护一些教学的晚辈。教师在教育学生平等待人的时候,教师也首先要做到对班级里的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偏袒班里的一些“优秀生”,漠不关心班里的一些“学困生”。教师在要求学生说话文明、待人有礼的时候,首先自己也要做到不用脏话、刻薄的话训斥学生们。教师在按时要求学生上学、不迟到早退的时候,自己也要做到上课及时到达教室,不要提前或者私自离开教室等等。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孩子们,让他们都能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
二、加强学生道德行为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发展的希望,要想立足,首先就要学会做人。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小学生们都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优良的道德行为,这也是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职责所在。未来最终还是这些孩子们的,他们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了优良的道德行为,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更好地拥有这个世界。德育教育在对社会和个人方面具有不可或缺性,为了强化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学校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开展一些诸如“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节约水资源,从点滴做起的活动,也可以“浸润经典、立德树人——践行《弟子规》”的活动等,为加强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提供一些保障依据。通过开展的这些活动,让广大的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真正地体会到古人的《弟子规》中蕴藏着的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再如,孩子们在完成“家庭生活作业”的过程中,通过给父母、给爷爷奶奶端饭、倒水等一些日常行为中也能够学会感恩。这些活动的开展都能够为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要想开展德育教育,首先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要能够真正地做到思想上不歧视他们,感情上不厌倦这些后进生,态度上也不要粗暴地对待他们。要用自己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关心他们,叩响这些孩子的心灵之门。教师也要及时地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说,在课堂上教师不要总是把眼光放在那些优等生的身上,要多给后进生创造一些好的条件,多鼓励孩子们举手积极发言,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和奖励,让这些后进生也都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教师也要积极给予辅导,多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四、让德育回归生活实践
【关键词】立德;树人;全员;校本;人文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教育出来的有德有才即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有德无才是可造之才;无德无才是无用之才;无德有才是坏才,是对社会国家有害之才。所以在小学阶段只注重知识分数而轻视德育教育是极端错误的。学校德育工作是方方面面的,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我在平时的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着手,切实推进学校“有效德育”工程建设。
一、全员德育
学校要做到“墙壁会说话,花草也育人”,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育人。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学校政教处的工作,而是要学校广大教职工全员参入的系统工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德育教育不留死角、不留空位,从而使全体学生沐浴在德育的春风中。
二、网络德育
此网络非“E特网”,而是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形成的大网络。网络德育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的有利资源,如社区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在社区养老中心做义工等,让学生结合年龄和个人实际进行选择,长期不间断的进行德育教育。另外,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让学生家长接受更多更好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成为德育的第一任教师,不断提升教育子女的水平和能力。
三、活动德育
组织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感悟、习得。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请校内外优秀领导老师进行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宣传积极向上的教育,给学生传递正能量;充分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接受好习惯养成教育;利用朝读时间朗诵国学经典,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利用队会进行阵地建设,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让聘请的校外法制副校长给学生进行交通、消防等知识讲座,充分提高学生安全自护能力;开展欢庆“六一”儿童节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体验幸福的生活;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如“九九重阳节”对学生进行爱老敬老教育;“清明节”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祭扫活动,让学生缅怀先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春、秋两季组织学生到户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大自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自我德育
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让学生有时间内省,不断强化自我管理意识。每周组织学生在小组里就个人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问题互相探讨、争论,让他们互相教育,取长补短,自我完善,进而迸发出发自肺腑的自我教育。这样的德育教育才是长期而有效的。
五、校本德育
通过学校文化底蕴的积累,学校产生自己独特的东西,让学生打上本校独特的教育理念符号。在普遍性的基础上,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德育教育。
六、现代德育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有利资源,运用网络、电脑、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工具进行实时教育,结合当代社会热点进行讨论,老师再适时进行引导,这样就能赋予德育更多的时代鲜明特点。
七、人文德育
现在独生子女多,学生个性比较鲜明,自我意识很强。因此在德育教育上采取一刀切式的说教方法,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德育教育。而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需要,适时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更加人文,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德育教育。
八、学科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