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9 12:48:20
序论:在您撰写专业职业技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建设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同时是决定该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所在。现在诸多职业院校把实践教学理解为在学高年级时将学生退给企业或公司,让学生作为实习生来在真正的工作中加以锻炼学习,从而为学生毕业就业打下良好的实践经验基础。这种把学生的学习任务完全退给社会的思想是片面的,只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而不及时与实习单位取得联系,不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的行为也是不负责任的。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课程学习不能够与时俱进的进行知识更新,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学生的动手锻炼机会,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分离的教育方法是落伍的。
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路
(一)调整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合理化
设计教育改革已经是不可回避的话题,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想规划更加合情合理的课程体系,首先要了解自身的情况,熟悉国内外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结合地方特色,地方文化,针对地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建设,培养符合国情、民情、社会情的实用性人才。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实践教学”的模式,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勤动脑,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艺术设计专业由于旧的教学机制和观念,导致改革具有一定困难,受高等学校教育模式影响,职业院校应尽量摆脱研究性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尽快建立自己的应用型技术性课程体系。
(二)课堂教学要时刻与专业紧密联系
艺术设计作为实用性的、综合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将会面临大量的“动手做”的学科,在学校除了学习必要的专业课,还要学习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知识。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老师的职责就是学生进入职业院校以后,我们的就业目标是什么,学生选择艺术设计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的概括如何,就业前景如何,学生在校期间将要完成哪些课程的学习,达到什么程度等等比较切实际的问题。对于《概论》本身的理论更要言简意赅、多方法、多形式的教学方法,而非传统的“一言堂”。教师的认为也是在吸收和消化了大量的知识理论之后,尽量用幽默的语言,风趣的例子,动态的视频等多种方式来阐述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必要时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甚至抛出问题,让同学生课下用自己的方式寻求答案,学生主动阐述给班级听,教师则进行补充和纠正的作用。避开教师“独角戏”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不同方向基础课程的学习,教师应在讲述基本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生方向的不同,有所针对性和侧重点。在具体教学中,其素描范本,以简单的家具、生活用品为主,在绘画过程中更多的关注透视、比例、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漫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素描时,教师应更加注重线条的流畅,着重想象力的培养,甚至可以开展创意素描的课题,让同学们自主研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实现学校与企业真正对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根本目标,尽量简化和减少课堂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创造模拟环境,鼓励学生步入社会参与实践。在课程设置方面,与相关企业共同商议;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自己应该到实践中去历练,把最新的材料、技术、软件、公司发展趋势等情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定期安排业内知名人士进入课堂为学生讲座,邀请业内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实践作业,带领学生参观地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公司等机构进行实地考察。成立专业工作室或社团,鼓励学生模拟课题来进行实践教学,按照企业、公司和市场的运作模式和程序来完成实践联系。近几年,我国教育部、国务院的教改《决定》和《意见》的文件均明确要求各地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来办学,要努力办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良性循环模式。
三、结语
1.政府对校企合作工作的法律政策配套不到位
校企合作仍然处在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不稳定状态,合作关系随时会因为市场和人员等因素的变化而停止或中断。由于缺乏一个政府倡导、企业响应、学校参与的多方受益的系列配套体系来支持校企合作的有力政策与措施,校企合作全程深度合作较难。
2.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与制度落实不到位
长效机制很重要,学校应签订企业的急需人才培养订单,并且把企业利益核算明确。如果校企双方有聘任、有待遇、有项目、有任务、有考核、有例会、有记录、有效果地规范运作制度,效果会更好。
3.校企合作激励机制不到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最好是能围绕校企合作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包括教师工作量、职称晋升、评优奖励等),在人财物的配套与使用上进行倾斜,激励机制切实可行,才能充分激励普通教师参与校企合作。
二、建立高职机电专业校企合作工作良性运行机制建议与对策
1.加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构建院系二级化管理及考评机制
长远发展校企合作,选择优质企业进行长期合作,能为企业利益增长与实际发展做贡献,深化校企双方共赢点。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育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积极适应企业需求,能有效促进校企合作长效双赢合作机制的建设。学校应为企业切身利益着想,完善相关制度文件,细化工作流程,根据企业提出的不同需求进行跟踪、维护与管理,让企业对学校进行考核与评价,把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学院校企合作工作成效的验证及新合作项目的依据。并邀请企业人员共同组成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小组,以“校企合作项目推进成效”为中心,分别从“时间维度、主体维度、指标维度”三个方面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综合评。如图所示。
2.聚焦“核心型”校企合作,点、面、线结合,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存在“校企合作计划碎片化”和“校企合作项目取向聚焦不够”的问题,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聚焦“核心型”校企合作,注重“点、面、线”的有效结合,推动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首先聚焦“点”的突破,学校应以校企合作重点项目推进为切入点,与合作企业商定相应的推进措施,落实责任人,按月度进行跟踪与检查,使合作计划、实施过程、具体措施、监督检查等工作都得到保证并取得成效。其次抓好“面”的推广,学校要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由点及面,推广到学院所有专业。最后抓好“线”的建设,将校企合作贯穿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横向项目合作等人才培养主线的各个关键环节,明确建设目标,强化建设成效。
3.校企渗透融入,提升合作层次,拓展互利共赢合作新模式
(1)在“订单培养”的基础上,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传统职业教育的育人责任和就业风险均由学校承担,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共同承担风险。而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重点在于对合作企业的选择,对合作企业的选择直接决定最终合作成效。笔者认为选择合作企业可以遵循三个原则:一要选择符合校企合作五大标准——“技术先进、标准领先、管理规范、规模优势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高端制造或新兴产业企业,确保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二要选择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比较大(至少20人以上),并愿意为企业及所在行业的长远发展进行人才储备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确保合作的长期稳定性;三要选择与学院有共同价值理念,校企双方领导(高、中层)沟通顺畅的企业,确保能够形成高效快捷的组织管理保障机制。现代学徒制的难点在于标准的制定,要按照现代学徒制项目要求,调整与改变原有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制定企业师傅的选拔标准、学生学徒的选拔标准、以校企合作项目推进成效为中心主体维度:评价主体包括:院(系)自评、合作企业评价、学院考核小组现场考察与评价指标维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和“横向项目合作”成果指标1.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师资队伍建设3.订单培养4.共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5.课程建设6.顶岗实习就业7.资金捐赠1.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师资队伍建设3.订单培养4.共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5.课程建设6.顶岗实习就业7.资金捐赠课程标准、师傅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项目合作成效的评价标准。
1.1深化产学研合作,形成“博内揽外、订单驱动”的人才培养特色
我校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对接区域产业集群,适应行业企业岗位群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以创新校企合作机制、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为重点,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全程培养,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院地互动、校企合一、理实交融、系统育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该人才培养模式的辐射和带动下,我系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群逐步形成“博内揽外、订单驱动”的人才培养特色。所谓博内,即依托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骨干企业,学校积极与他们建立关系,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办学联盟,校企双方互聘互兼,密切合作,合作共赢。所谓揽外,即以我校与IT业界著名的印度软硬件巨头NIIT、IIHT合作办学为契机,借鉴其先进的课程体系、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并融入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群中去,推动该专业群建设,增强办学活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专业群内各专业与多家公司签订了人才订单培养协议,根据企业、市场的需求制定、调整培养内容,将企业文化与企业评价标准引入到实践课程体系中,并将企业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实践课程成绩的主要参考依据,实施学分置换,以更为灵活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成绩。同时学生们能够尽早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思考自己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1.2对接物联网产业链,构建“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
完善由行业企业专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按一定比例组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该委员会的监控下,根据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以不同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过程为引领,构建本专业群“平台+模块”式的课程体系。通过前期探索,初步确定专业群的平台课程为物联网工程导论、工程制图、电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专业英语,这些课程是面向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群内各专业开设的,能够满足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根据各专业所需的专门能力,初步确定专业群的模块课程,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除专业群内各专业的选修课外,确定项目管理、物联网新技术应用这两门课程为专业群内的高层互选课。
1.3加强校企互兼互聘,打造一支“双师结构”师资队伍
专业群的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企业的需求以及物联网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是非常了解,这样会造成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高,目前我校通过安排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和培训,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科研项目攻关或真正深入到生产的第一线,来提高专业技能和优化知识结构。近年来,专业群所在的电子信息工程系引进了多名博士,他们具备全面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为发挥其专业特长,在企业建立博士工作站,派遣博士教师入驻企业,承担企业的课题和项目,在提升自身的同时也帮助企业攻关技术难题,在教学方面,安排他们与老教师进行一对一的结对,由老教师精心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聘请行业企业业务骨干、管理精英担任兼职教师,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合作开发与建设专业课程,承担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与专任教师共同编写教材以及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定期开展技术讲座,介绍企业、行业趋势,以企业文化、职业操守熏陶学生职业素质。系部还建立兼职教师管理模式,把兼职教师作为整个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和管理,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补充力量或次要部分。选派年轻教师担任联系人或助教,加强与兼职教师的联系,确立兼职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并让其负起应有的责任,保持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
1.4开展校企合作,促进科研项目实施和科研成果转化
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直接承担或参与企业项目,解决技术难题,直接服务于企业,有效地促进了科研项目的实施。在合作过程中,部分教师与企业签订横向课题,或者在申请相关科研项目时联系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方直接参与进来,项目完成后申请一系列的知识产权,同时实现了科研成果在合作企业转化,进而被相关企业采用转化。在这一系列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进来,可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探索精神。
1.5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共建实训基地
在实训体系建设方面,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学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校内共建实训基地方面,典型的例子是作为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重大项目,我校与大唐融合通信技术无锡有限公司共建智慧酒店实训基地,该基地是一个“商教两用”的实训平台,一方面能够对外营业,另一方面能够作为教学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相关业务流程认知,有助于实践技能的快速提高,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群在该实训基地开发完成了智能宾客引导系统、智能餐厅迎宾系统、智能家居系统构成等智能应用,专业群的教师参与研究开发,使得理论研究转变成现实应用。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还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校外共建实训基地方面,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群拥有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园区、无锡NIIT软件服务外包实训基地、无锡藕塘职教园公共实训基地、无锡海辉软件有限公司、无锡航天信息有限公司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2 结语
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由于经济相对落后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寻求校企深度合作确实不易。但就是因为存在一些客观困难,造成了观念上的陈旧和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表现在教学形式上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安排上先理论、后实践。企业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只局限在实训教学的某个方面,不够深入,甚至把一些不作为归因为“条件不足”,有的把校企合作简单理解为就业合作,认为校企合作就是联系实习见习单位;有的把校企合作当作校内产业合作,认为校企合作就是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等。而更为关键的还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滞后。教师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直接力量,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教育对象不断变化,教育需求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规格进一步趋向实用。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主动探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内容、形式、内涵以及实施路径,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重新认识教学关系。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面对薄弱的硬件条件,更应该进一步主动适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丰富实践案例,掌握灵活实用、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量力而行,正视差距,践行校企合作,乐于实践,善于实践。实现传授知识向促进学生学习的转变;实现管理学生向培养学生的转变;实现储备知识向终身学习的转变;实现课堂讲授向实践操作的转变;实现教书向教育的转变;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变,为校企合作储备够用的软条件基础。
二、紧贴岗位,构建柔性化课程体系
无论哪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最终的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因此,构建与机械类专业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职业岗位能力,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了解机械类专业职业岗位的工装设备、工作要求、工作对象、工作内容与流程,构建柔性化课程体系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内容。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类专业立体化课程体系
高职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是针对工作岗位的实践性、适应性。具有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岗位技能要求,适应工作岗位,能够获得合作企业的认可,是决定校企深度合作的基本条件。因此,要从课程内容着手,遵循认知规律,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设计诸多“知识点”,构建一条“能力线”,形成“复合职业面”,完成立体化课程体系的建设。
(二)整合课程内容,完成机械类专业“教材”向“学材”的过渡
“学材”的内容要求以职业岗位的具体任务或工作情景为主,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提示、步骤、参考资料以及具体操作环节的注意事项等[3]。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应脱离传统教育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方式,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对“知识点”的要求重新组合相关知识,结合合作企业实际、学校硬件设备和师资队伍等,设计和开发一些难度适中,能够体现完整工作过程的实际任务或模拟工作任务,保证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任务获取、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完成到任务评价的完整过程,达到学技术、炼能力的效果。
(三)突出机械类专业实践性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理实一体化教学集“教、学、做”于一体,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边听、边学、边练,能有效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是适合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针对行业企业对机械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参照职业证书考核标准,按照“理实一体化”课程要求开发课程,调整理论与实践所占时间比例,突出实践性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机械类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施,一方面要求打破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截然分开,理论实践两层皮的现象,理论主讲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必须树立团队协作意识,树立以生为本、以教学效果为本的教学质量意识,保证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效果[4];另一方面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实践锻炼,熟悉生产环节,丰富实践经验,钻研实用技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双师素质,成为行家里手。
三、聚焦技能,打造“双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承担者,也是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实施者,直接决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是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直接力量。机械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借助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及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另一方面,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打造一支“上得了讲台,进得了企业”的职教双师队伍,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才能真正抓住高职机械类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关键点[5]。
四、多方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实践
校企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有实习、就业层面上的浅层次合作;有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产、学、研、培多位一体等深层次合作。因此应该根据专业的不同、产业的不同、行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探索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精准定位专业,实施“就业导向”型工学交替
实施“工学交替”意味着走出纯理论讲授的教室,以“职业人”身份参与实际工作,使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交替中成长。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将要从事的职业生涯尽早连接起来,实现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对企业来说,可以借助学校把自己的用人要求贯穿到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从而招到企业所需要的实用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对学校来说,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设备条件和职业氛围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把教育培养的课堂扩展到生产现场,实现生产育人的目的,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2006年开始,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与兰州瑞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组建第一届“瑞德”冠名班,实践了“1+1+1”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学年在校内集中学习理论知识,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第二、三学年在企业集中教学,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其中第二学年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课堂理论课教学与实训课完全在企业交叉进行,由学校、企业共同教育和管理并共同组织相关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专业教室和专业机房,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及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分组实施。学生和企业员工一样,严格执行企业上下班制度。第三学年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接受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教育,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学院委派专业教师常驻瑞德公司,瑞德公司委派专门辅导员,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一方面解决学院实训条件有限、师资短缺等问题,节省了隐性成本;另一方面弥补了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而且还培养锻炼了师资队伍。这种培养方式企业需要、学校乐意、学生满意,三方受益。
(二)多层次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
学院时刻关注企业需求的变化,调整专业方向,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方案,开展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校企合作。2004年以来,学院先后与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兰州海红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先后成功组建了12届企业订单班。2014年学院同宁波北仑区政府沟通,就建立高校、政府以及企业之间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探索,在实践中形成了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位合一”的办学模式。“三方联动、三位合一”构建了政产学共谋、共赢、共发展的新型运行机制。这种合作模式灵活、可操作性强,可以进行专业层面的合作或者课程层面的补充强化,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由校企双方根据实际需要共同研究,共同参与培养的各个环节,紧贴企业岗位需求,确保“订单”的规格与质量,同时通过有计划地分散学生,减轻了单个企业接受学生的难度。学生的专业基础与技能训练课程在校内完成,核心职业技能课程和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在企业完成,毕业后直接在企业就业。在“订单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探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企业充分发挥设备等资源优势,为学校提供教学基地进行实战训练,解决了学院实训设备不足等问题,学生有了稳定的就业渠道,企业减少了岗前培训成本。通过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讲课,聘请企业一线技术工人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双师联手”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了“零距离”就业。
(三)产教互补,构建“前校后厂、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校内实训基地功能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动漫;专业定位;人才培养
一、引言
动漫画(以下统称为动漫)产业是以人的创意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内容产业之一,在日美韩等国,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最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的影视动画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取得非常骄人的成绩,但却处于有产无业的尴尬境地,动漫教育也一度落后,致使我国的动漫事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如今,动漫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动漫市场正如火如荼地快速发展,中国的动画教育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职业技术学校更是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各省市、城市近年来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大力发展动漫产业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加速发展动漫产业的热潮。动漫产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致使各类动漫人才缺口严重。为此,短短几年内,全国已从几所院校发展到四百多所院校(包括高职、高专、职业技术院校)设立动漫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等有关专业,开展动漫高等教育。不过,在大部分职业技术学校里,动漫专业是一个新的教育课题,学科如何定位?如何发展?职业技术学校的动漫专业教育该如何去做?恐怕这才是制约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动漫教育的主要问题。
二、中国动漫教育的现状分析
中国的动漫教育不容乐观。首先是国人在观念上应该提高认识。在我国,很多人认为“动画片是给孩子看的,动画片只是教育孩子的”,较少有人认识到动画是全民的娱乐。20多年前的中国人更是很难想象“动画是产业”的说法。在当时,很多学校对动漫这个东西采取了回避或者限制的态度。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公然让学生搞“告别动漫”签字活动,以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虽然我国曾生产出很多世界上著名的动画大片,如《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真正形成产业规模,甚至有些知识产权惨遭流失。而今,动漫已经发展为产业,它将为我们带来庞大的经济效益,这已成为所有业内人士和政府部门的共识。
其次,从国际上来看动漫产业对我国动漫产业的影响:目前的国际动漫产业,欧、美、日、韩呈争先态势。在英国,动漫产业是它的第一大产业;美国的影视动画、网络游戏业已经成为超过好莱坞电影业而成为全美最大的娱乐产业;日本动画业年产值在国民经济中位列前茅,动画产品出口额已然超过钢铁产业;韩国网络游戏业成为韩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项调查显示,国外出品的漫画、影视动画片和音像制品、服装、玩具、电子游戏产品等占据了超过90%的中国动漫市场,本土产品只占到不足10%的市场。中国动画片也出现了被国外动画片扼杀的危机。严酷的事实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必须从观念上彻底改变对动漫产业的认识。
再次,是动漫教育的滞后:尽管中国动画起步早于许多国家,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解放后中国动画只是政府行为,动画片生产也是电影产业的一小部分。当时开设动画专业的职业技术学校更是凤毛麟角,也就谈不上所谓后续人才的培养。我们的动漫产业和动漫教育离开了市场化运作,虽然生产了号称世界大片的作品(《大闹天宫》等),但最终没有逃离市场的惩罚,致使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动画呈现出有产无业的状况。
我国的动漫教育虽然起步时间较短,但随着国家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动漫产业的发展也开始蒸蒸日上。动漫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动漫“人才”需要懂艺术、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只有建设高素质的动画人才队伍,才是繁荣我国动画产业的重要前提。我国的职业技术学校也就必须承担起为民族动漫产业培养人才的任务。
三、职业技术学校动漫教育面临的问题与策略
我国职业技术学校院校的动漫专业都是在早期的美术、计算机或数字媒体等专业基础上嫁接而生的,基础很薄弱,尤其缺少高水平的师资,很大一部分动漫专业的教师是在边教边学中成为动漫的专业师资。甚至某些院校设置的所谓“动漫专业”中,没有一家在教授漫画课程。所有的“动漫老师”,都在教如何画动画片。只不过,有些院校“坦白”说自己是“动画学院”、“动画系”,而更多的院校,是在以“动漫”为幌子,招收“动画”的学生。动漫教学的师资极其缺乏,这些与日、美、韩的动漫专业师资相比我们的差距很大。之所以全盘学“动画”,是因为国内目前根本就没有适用于院校的、具有权威性的漫画教材。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遇到了师资缺乏和教材落后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要培养高水平的漫画教师,需要建立起一支技能全面,又能互补的动漫师资团队,只有团队加强合作,才能形成良好的动漫教学环境。院校应在动漫师资队伍的培养上不遗余力,而动漫师资的培养不是一个短期内便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如果不加以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给这些开办动漫教育的职业技术学校带来严重的后遗症,更会对动漫产业发展、动漫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后果。纵观当前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针对每个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具体分析分析如下:
1、动漫人才的培养问题
动漫人才的培养问题是动漫教育界讨论的最大热点,学者们众说纷纭。从研究和争论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到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学界对动漫人才的培养类型存在着分歧。部分学者认为从我国动漫人才需求来看,应该增加动漫操作型人才的培养。王兴胜指出我国动漫产业急需操作型、执行型人才,而各院校的动漫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显得盲目,培养的毕业生缺少实际操作能力,不能立即上岗工作,教育与需求相脱节。[1]一些学者则主张职业技术学校应该增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许广彤和李征认为,动漫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意、想象力和个性,片面强调学生的动画艺术修养和动手能力都是错误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精湛的动漫制作技术,还要灌输给他们先进的动漫设计理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2]还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动漫人才的培养方案。雷宇根据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各院校的不同职能进行分析,提出了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技术学校应该重点培养操作型的人才,而普通各院校则应该重点培养创新型的人才。[3]唐湘晖认为,我国动漫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多方面发展,不仅应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绘画水平和技巧,旨在培养艺术型人才。[4]其次,从动漫人才培养的形式来看,研究者们普遍趋向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观念,研究成果既有从理念上的阐述,也有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孔晓明分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内涵是以就业为导向,利用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量身定做”企业所需的动漫人才。[5]吴红针对目前我国动漫人才奇缺以及结构分布不合理的现象,提出了探索“校企合作、定向招生、委托培养、以岗位定生源、以需要定规格”的人才培养途径,并提出了政府动漫园区与各院校动漫专业合作培养动漫人才,或者直接由海外进行动漫人才培训等方式,以落实动漫人才培养的方案。[6]
2、动漫专业教学问题
动漫专业教学是我国动漫教育界非常关注的问题。针对我国动漫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案。
第一,关于动漫教育课程设置。朱方胜提出按照动画创作的前期、中期、后期这三大流程,进行不同的人才定位,分门别类设置动漫教学课程,最终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7]杨勇的方案更为细化,提出应采用操作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模块体系,在前两学年内完成通用能力课程,达到对动漫制作流程的认识和了解,三四学年则进行专业化的训练,形成“通用能力达标,方向能力选项”、“一专多能”的教学模式。[8]吴少军建议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可以采用分段式的教学模式,第一阶段以艺术基础课程为主;第二阶段以项目制作的理论知识和软件操作为主;第三阶段主要是以岗前培训为主。这样即保证了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又丰富了学生知识的全面性,使学生艺术素养与技术能力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9]刘红健、原峰山认为目前动漫产业中技能应用型人才紧缺,所以动漫专业的教学应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课程,适当扩大专业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并把教学实践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10]第二,关于动漫专业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罗菁晶认为,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存在多方面的优势,例如:解决师资水平差的教学现状、减轻学校的教学投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等。[11]张刚提出,学校可以参与到企业动漫制作过程中,通过做订单和项目让学生充分了解整个动漫市场以及它的运作流程,作者认为这种项目制教学是最佳的教学方式。[12]针对目前动漫教育中还缺乏成功的校企合作教学范例的现实,目前大多数企业和院校均难以成功合作,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建议有条件的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独立投资开发动漫项目,既锻炼师生,又可以创立品牌,甚至开发衍生产品,从而达到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目的。
3、关于加强动漫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问题
动漫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加强动漫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职业技术学校的实习实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校内建立实验室和实习工场,开设实习实训课程,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基本的实践性训练。二是校企合作,学生参与企业运作,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当下动漫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在这两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从校内实验室建设方面看,由于专业开设时间短、师资缺乏、招收的学生过多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各职业技术学校的动漫实验室建设都明显不足,实验课时普遍偏少,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从社会实践看,动漫专业学生也面临严重障碍。首先是国内动漫公司数量少,动漫专业学生多,能提供给学生实习的岗位少。随着近几年动漫专业的火爆,职业技术学校动漫专业的学生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国内真正意义从事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开发制作的公司却并不多,大多数打着动漫公司旗号的公司往往从事的是影视后期加工、建筑游历等相关行业的制作,这就导致了看似动漫就业市场人才供不应求,但是实际上提供真正对口的岗位进行实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次是大多数动画公司着眼于眼前利益、经济利益,往往把没有实际经验的学生拒之门外。这也和目前国内动画公司的实际运作有一定关系。目前国内动画公司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日本、欧美动画片做加工,这一类公司生产的产品往往在时间上有较高的要求。另一类主要从事原创动画的开发和制作,这一类公司对员工的技术要求比较高。由于当前各院校的动漫教育与动画公司的实际运作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经验比较欠缺,这就导致了动画公司要求高,不愿意接受在校学生进入公司实习,而院校动漫专业学生又苦于无法进入动画公司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应视艺术为灵魂,技术为血脉;学生学完动画基础课后,在专业老师与班主任的引导与协调下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发展的影视动画制作形式,在学习和实践中摸索适合自己的岗位。动漫专业是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制作经验极其重要。我们不仅在学校以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作为教学任务进行练习,还要让学生到动画基地企业、影视广告公司去亲身体验项目实践与学习。以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作为教学任务,体现了“以学生实践为主体,以工作带学习”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在此过程中,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缩短学科教学与职业岗位间的差距。我们不仅以就业为目标、以实用为准绳,还要培育学生具有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到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面向全国,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四、总结
总之,中国动漫业要腾飞,必须走动漫教育为先的道路,要从人才培养的源头———动漫教育上寻找突破口。要加强对培养动漫人才院校的投入和扶植,从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动漫教育抓起。加强对动漫编剧、编导动漫制作、动漫产业化运作和动漫衍生产品开发与营销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人才培养院校与业界、市场的良性互动。只有把人才培养放到动漫业发展的首位,才能做强产业,才能实现中国动漫业的振兴。
[1]王兴胜1浅谈高校动漫人才的培养[J]1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2]许广彤1李征:浅议中国动漫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J]1电影评介,2008,(10)1
[3]雷宇1关于我国高等动漫教育发展的思考[J]1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4]唐湘晖1浅析目前动漫教学中存在的误区[J]1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6)1
[5]孔晓明1动漫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内涵研究[J]1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1
[6]吴红1动漫产业人才培养问题初探[J]1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5)1
[7]朱方胜1动漫教学之我见[J]1剧影月报,2005,(6)1
[8]杨勇1高职动漫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措施[J]1成功教育,2007,(7)1
[9]吴少军1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探讨[J]1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11)1
[10]刘红健,原峰山1引进动漫企业进行专业教学改革设想[J]1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
一、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学术规范建设的重要性
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是指从事学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包括学术研究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发表等中的规则。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社会性。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有重要价值的发明和发现(包括科学中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的提出),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之外,几乎都是在他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创造而来的;几乎都是与他人合作的结果。绝大多数也都要使用公共资源。即使是完全由个人辛勤探索获得的成果。要成为被他人承认的知识,也需要一个由人们进行独立判断并决定是否接受的过程。这种社会本性决定了毕业论文研究的基础在于公认的学术规范平台上。
2.学术规范可以减少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易错性。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之所以容易犯错误,一是因为客观世界本身极为复杂,且又不断发展变化,任何研究都不可能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二是因为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都受着自身条件的制约,如思维方式、知识背景、个人情感等等的局限,这就使得个人对研究课题的认识和把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差和错误,因此需要相应的规范,需要学术共同体来共同努力以尽可能减少这些偏差和错误。
3.学术规范可以消除个人机会主义倾向。如果没有必要和严格的学术规范,不少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可能想方设法地去走捷径、去投机取巧地多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写作,甚至会出现种种越轨的行为,如伪造、作假、抄袭、剽窃等等,必将严重地损害个人、单位以至整个研究领域的声誉。
二、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建设的思考
1.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规范要求。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研究,虽然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研究视角、不同的研究目的,导致研究过程差别很大,但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毕业设计还是有一套通行的研究方法,通行的毕业论文研究步骤主要包括:(1)发现或确定研究对象;文献研读分析,提出研究问题;围绕文献进行综述,论证研究现状和本研究的起点;(2)研究设计,包括研究模型构建,研究变量的定义和测量,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案;(3)数据采集过程;数据分析,解答各研究问题;(4)研究结果的讨论和分析等。由此可见,对于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必须应该将毕业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规范、研究过程的方法介绍等,以流程图的方式表示出来,我国每年有大量的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通过,但在国际、国内引用的却很少,原因就在于所用得研究方法不明确,所得的研究结果是否合理正确就很难判断,只有清晰合理的研究过程才是证明其研究结果有效性的主要尺度。
2.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建设。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至少应包括:(1)选题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选题对于论文的质量和价值具有决定意义,着眼于选题的质量,主要是看选题是否有新意。(2)观点规范。观点是否鲜明、正确,有独到见解,有创新性。(3)论据规范。论据是否充分、翔实,论据要具有新颖性、典型性、代表性、正确性,要能有力地阐述观点。(4)论证规范。论证是否严密,富有逻辑性。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言之有序。天衣无缝。做到概念判断准确,有层次、有条理地阐明毕业论文的研究过程。(5)结构规范。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楚,绪论、本论、结论各部分的主次详略要得当,段落划分要合适,全文要构成一个完整的严密的整体。(6)语言规范。语言是否符合论文的语体风格,是否准确、简明、平易、通畅。(7)格式规范。格式是否规范、项目构成是否完整。毕业论文应由以下项目构成:封面、标题、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致谢、注释、参考文献、附录等,每一项目都应符合规范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3.加强指导,实施指导教师责任制。职业技术教育指导教师责任制是指负责对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指导,包括:(1)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选题,确定研究方向,介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及存在问题;(2)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查阅相关文献,介绍查阅方法,搜集该选题前沿资料及相关信息;(3)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分析等;(4)负责设计调查(实验)大纲、实施方案,分析是否切实可行;(5)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问卷(实验研究方案)的撰写,及时提出问题和改进意见。帮助本科生立论和分析调查(实验)结果;(6)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按规定格式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如毕业论文结构规范,中外文摘准确,参考文献引录正确等;(7)本科生撰写完成毕业论文后,指导教师应认真审阅,对毕业论文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论点论据、结构布局、语言文字等方面的问题,写出有针对性的鉴定意见;(8)负责指导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论文答辩,针对毕业论文答辩中提出的问题,指导本科生进行修改;(9)通过答辩后,负责对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按考核标准和答辩情况评定最后成绩。
4.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评阅过程制度的规范建设。在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评审中,由评阅人和专家共同构成学位论文评阅组,评阅组人员的组成中通常至少应有一名同一领域内的学术带头人,从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位论文送审到提交评阅意见应保证评阅人有充分的时间仔细评阅论文。有条件的高校还应当聘请同行专家和校友作评阅人,增强了论文的认同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各职业技术高等院校对于本科生学位论文的评审应该采用量化的方法,在本科生学士学位评审过程中,分项、分栏列出对论文评阅的要求,对毕业论文选题的先进性、论文结论的正确性、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主要贡献、论文的错误及有待讨论的方面、对论文的修改意见等分项评审给出鲜明、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这种量化的做法使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评审更有依据,一方面要求作者综合考虑论文的各个方面,不应忽视论文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也激励评审人尤其是专家提出具体中肯的意见,使论文评审更有针对性。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190-02
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重在培养应用和技能型人才[1]。因此,毕业论文(设计)正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将梳理大学阶段所学各科课程,并将其灵活应用到自己的论文与设计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能极大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和实践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重点研究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与应用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各环节的现状,找出问题,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一、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1.一次综合性再学习与提高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写作与作品的设计要求学生能综合并灵活地应用整个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学生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并综合应用到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中,从而进一步巩固与加深对各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学校对学生一次较为全面的考核和评价。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可以说是学校布置给学生的最后一项作业,要求高,知识覆盖面广,写作过程长[2]。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以往所学知识再学习和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对自己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考核和评价。同时,导师和班主任在指导与跟踪学生的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及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是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的有效依据。
3.提高学生论文的写作或创新能力。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尽可能贴近学生的专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完善的作品能够运用到实际的社会生产或生活中。优秀的毕业论文(设计)还应该兼具创新性,有新颖独特的观点。学生需要学会用精确而简明的文字进行组织表达,考虑论文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除了论文的写作,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一个作品的设计。从往年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都是选择开发一套数据管理类的系统,比如在线销售管理系统等。学生需要独立完成系统页面的美工设计和后台程序编写和调试工作。通过大量的代码的编写和不断的测试与调试工作,学生的编程与程序调试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4.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从业方向。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创作过程中,学生围绕自己的选题进行内容与结构的规划、资料的收集,对可行性进行研究,然后写作论文并不断地修改与完善。同时,学生还将独立完成自己作品的设计。在整个论文写作和作品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将能够发现自己的强项与薄弱环节,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样学生自己就能够更加明确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同时也更加自信能够做好相应的工作。
5.经济或社会效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对学生的一次锻炼与考核,其中具有很好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性的论文和设计如果能得到推广并直接服务于社会,还将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现状
1.师资缺乏。民办高职院校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师资却没能及时跟上[3]。由于多数院校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时间都比较集中,而教师负责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往往造成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对学生进行深入指导。学生在论文写作和作品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将可能被忽视,直接导致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不高。
2.教学设施和管理措施还不到位。我校信息技术与应用系目前建有信息技术实训室等计算机基础实训室12个,还有其他几个专业实训室,基本能够保证日常的教学和实践。但是目前实训室都是封闭式管理,在没有排课的情况下,实训室都是不对学生开放的,而且目前部分实训室还不能接入外网[4]。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过程中,往往没有场地或计算机,也不能及时在网上检索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3.学生用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不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开展时间与学生应聘就业时间重合,很多学生把精力都集中在网上投递简历或跑各类人才招聘市场应聘工作,疏忽了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往往都是草草了事。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三、提高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几点建议
1.鼓励学生尽早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教师在任课过程中就要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早做准备,尽早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与作品的构思与设计。很多计算机专业课程,如图形图像处理、网站规划与设计、JAVA程序设计和SQL数据库等,实践性较强,期末每门课程都会安排课程设计。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灌输尽早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思想,学生往往能综合考虑各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的内容,最终形成自己毕业论文(设计)。如果学生能通过利用课程设计的时间尽早展开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还将有充分的时间与相关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不断完善自己的论文与设计,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竞赛。每年,国家或省市都会组织各类大学生竞赛。如全国多媒体设计大赛、浙江省高职高专“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和ACM程序设计大赛等。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此类竞赛,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可将竞赛项目与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3.加强校企合作[5]校企合作模式,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可以直接到合作企业进行培训与实习,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相关岗位工作。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也更加明确,实际意义也更强。学生可以选择与自身岗位相关的题材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校期间充分利用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积极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不断完善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另外还能通过在企业实习与培训,进一步提高自己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4.完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制度。教师指导和监督工作的细则和规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明确和细化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每一环节中对指导教师及学生的考核内容、开合方式等。教师必须积极联系学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进度进行密切跟踪,同时要对已完成的部分进行认真的检查,争取早发现问题,让学生能够有充分时间进行修改。
四、结论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是一项耗时长、过程复杂,而又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学生经过这一过程将能大幅度加深对整个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将其综合应用于实际之中,可以说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阶段。目前,各类民办高职院校在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指导教学师资缺乏、教学设施不能满足学生要求、管理措施不够完善以及学生没有充分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等问题。学校应通过加强师资的引进与培养、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完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等各种措施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掌握高级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洪致平.探索现代服务业“职业人”培养之路[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20-21.
[2]刘引涛.当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9,(04):40-41.
[3]李占忠.高职高专院校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调适[J].石家庄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学术研究,2007,(01):12-13.
[4]温艳冬.关于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0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