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2-11-29 09:08:48

序论:在您撰写数学教学反思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数学教学反思

第1篇

多年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努力使每一节课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指导转化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并适时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但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又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然存在,但思维过程却被压缩了。学生看到的只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就更是难以体现了。经过反复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反思,我想,作为数学教师只有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然后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才能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才能把教材读活,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当我们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并且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以后,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即使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再深,理解得再透彻,把教材读活到非常深的程度,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也不能把我们的理解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更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来说也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自己心中有数。经过不断地反思,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的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转化为学生的思维。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阶梯。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2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行为 数学思维

一、数学教学反思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一)数学教学反思的特点

一般说来,数学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于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经验的认识,以发展自我职业水平,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活动过程。这一活动以探索和解决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为基本出发点,以追求合理型的数学教学实践为最终目的。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数学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1.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反思

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反思可从多角度进行,从数学思想方法角度反思数学教学内容,既是对蕴藏在数学表层知识下的极为丰富的数学精神、思想、方法、原理、规则、模式等深层知识的挖掘;从方法论角度反思数学教学内容,首先要反思数学知识本身的方法论意义,其次要能从方法论角度去解剖数学知识,将教学内容作为一种活动进行分析;从数学教材角度反思,数学教材作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数学教师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的编排特点,知识的呈现形式等进行反思。

2.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

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包括对教师的数学教学决策过程,教学行为过程,教学结果,教学技能与技术有效性的反思,也包括对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如对某一具体内容的教学问题反思,对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运用的反思,以及对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反思。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作用

1.对数学教师思维的发展和整合作用

数学学习或研究是数学思维过程和数学思维结果的综合,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是概括性和问题性。

数学思维的概括性体现于它的迁移性,使主体不仅能从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事实中推知普遍的与别人的联系, 而且能将这种联系推广到同类现象中去,即应用已知的数学关系去解决有关问题。

数学思维的问题性是与数学知识的问题性相联系的。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过程的形式是通过对已经固化在数学教师头脑中的数学知识的教授, 没有数学教学的反思, 既不可能发现新的数学问题, 也不可能获得对新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2.对数学教学行为的影响作用

数学教学行为更需要反思,因为数学教学行为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根本特征,又有自己的个性。教学反思是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最重要环节,有一个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其实经验的获得也是反思这个心理活动过程之后所得到的认知结果。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总是一个劲的抱怨学生连课堂上讲过的一模一样的习题,在考试中出现时仍然做不出来。学习不应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过程。我们对学生“理解”或“消化”数学知识的真正涵义获得了新的解释,“理解”并不是指学生弄清教师的本意,而只是表明学生认为自己“我通过了”。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学生所学到的往往并非是教师所教的。那么,数学教学反思的意义就更加突出,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转化为正确的教学行为,必须有一个过程,而反思就是最正确有效的途径,反思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能力,是创造性教学的基础。

三、数学教学反思的途径

教师为培养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在参与教学各个环节时应留心观察,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性质和结构,广泛收集相关信息,批判性评估自己的思想、行为、观念、态度和情感,重新审视教学经验,结合课例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检验,从而使教学进人一个新的阶段,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教学观察

教学观察包括对自我及对方的观察,当教师组织、参与教学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等,对自我提出疑问。一方面,对课堂整体情况提出疑问:“本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是否积极?”教师的自我疑问实质上是基于对教学双方的观察而进行的教学反思,因而教师既是局外人,又是局内人。他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感受进行观察,审视、总结教学,实质上也是对自我进行观察。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行为进行观察,作好详细记录,以供课后总结教学时使用。

2.写好日志

日志就是把观察时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教与学的情况详详细细地写出来,是分析的根据,认识的来源。写日志是教师与自己的对话,给自我一个很好的反思空间,对教学经历作书面描述和反馈,从而激发教师对教学新的认识。写日志既要详细又要及时。当天的见闻必须当天记录下来,否则时间一过便印象不深,追述不全。随后想到的也应在日志中及时追记下来,标明时间。行文中一定设法把听到的话与自己的感想或评论区分开来。这样一是为了写下对自己和他人教学的印象、感想、评论;二是便于将来对教学作初步分析时使用。

3.评析交流

教师们聚集在一起,针对课堂上的问题,各抒己见,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得出最佳方案为大家所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们把教学过程中需要探讨的教学现象集中起来,并请来教育专家、教研机构专家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对它们进行全面深人的剖析、研究、整理和提炼,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探索适应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这是要求更高的教学反思。

4.自我评估

教师们应能够对自己的教学做出评估,以确定自己在数学教学的某些方面是否可以改变,形成改变的策略,监测实施这些策略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必须客观地看待教学,批判性地反思自己所发现的问题。通过探究教学过程所得到的情况在许多方面是十分有用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对教学的设想,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它可以导向对教学更丰富的认识和对教学及学习过程更好的理解,它还可以作为自我评估的基础,因此,它是专业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行动改进

第3篇

关键词:概念;价值;内容;途径

近年来教师教育的理念正悄然变化,一改注重知识传递的传统方式,越来越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观摩思考,即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进而试图构建一种“反思性的教师培训模式”。在国外,“反思性实践”(ReflectivePractice)、“反思性教学”(Reflecgve Teaching)、“教育即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rcher)等观点正被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们广泛接纳,成为评价优秀教师或专家教师的一个标准,分析这些观点,可以发现其核心就在于“教学反思”。那么什么是数学教学反思?

一、数学教学反思的概念

数学教学反思,是指数学教师借助于对自己教学实践行为的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数学理念、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数学教学的原则、目标、过程以及经验的认识,以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提高数学教学合理性的活动过程。这一活动以探索和解决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为基本出发点,以追求培养学生素质、提高数学修养的数学教学实践为最终目的。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价值

1 使数学教师的理论知识趋于一致。根据Osterman等人的观点,教师的理论知识分为两类:“一是”所倡导的理论(Espoused Theories),二是“所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数学教师的“所采用的理论”是内隐的,支配着教师的数学教学实践,与“所倡导的理论”往往不一致。而通过教学反思,使自己的内隐理论外化,并以审慎态度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作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并通过相互间的讨论、交流,认识到这种不一致,从而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真正使“所倡导的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数学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意识到两类理论问的差别,促进其“所采用的理论”向“所倡导的理论”的转化。

2 使数学教学从“经验型”向“合理型”转变。经验型教师往往凭借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教学实践。“大量的经验型教师的实践是自动化或直觉的,依赖对那些通常没有描述的东西的理解”,然而“良好的教学需要反思的、理性的和自觉的对策”。数学教学如何从经验型教学走向合理型教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以理性态度审视自己的教学,把数学教学实践建立在对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这就是说,教师要进行数学教学反思。反思正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就能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学实践趋于合理。

3 数学教师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进行研究工作的方式,它强调由实践者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在同一个情境中进行应用,从而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反省、洞察其教育理论与日常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意在将研究行为整合进教育背景,使研究能够在改进实践中起到直接而迅捷的作用,并帮助实践者成为研究者,缩短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的距离,数学数学反思不只是一般地回顾数学教学情况,更重要的是深究处于数学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且数学教学反思的目的不仅在于发现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数学教学实践趋于合理化。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

很多教师以为教学反思是教学结束的总结与思考,其实不然,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和教学后的反思,每一程度都有自己的技术流程和内容。

1 教学前的反思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前的反思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依据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面对教学对象和教学任务进行的预测性反思。它包括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三方面的内容。

(1)研究学生。这里所说的研究学生,就是在教学前要对以往讲授本章节教学内容时学生的表现加以认真的回顾和反思。一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二要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心理。三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优势。四要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参与和认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研究教材。作为教师要有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思想。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教材。我们说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意思是说要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学内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另外,还要研究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接受的可能度。

(3)研究教学方法。教学前的教学方法研究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必须加以重视。这几年新推出的教学方法很多,有些教学方法看起来似乎有其可接受性,但是在该国或该地是适用的,在本地不一定适用,所以必须结合本地本校本人和所教学生的实际加以运用,使之“本土化”,方能收到好的效果。

2 教学中的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具有自我监控性,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机动地进行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调控和应变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的信息,采取适合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我们许多教师的毛病往往是不重视、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忽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只顾自己讲,或者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来主宰学生的学习。

3 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当一节课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地总结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要考虑这节课的得与失,通过这节课,得到的是什么,失去的是什么,认真分析一下所得是因为我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符合了哪些教学规律或教学理论,所失是因为违背了哪些教学规律或教学理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一本教学笔记,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把每节课的教学感悟或体验写成教学随笔,这样做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大有益处的。总之。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教学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性教学的开展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每位教师都应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努力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

四、数学教学反思的途径

数学教学反思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来完成:

1 教学日记

教学日记是教师积极、主动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并予以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记教学日记。可以记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如巧妙的新课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行之有效的教学衔接;记教学的失败原因,使自己今后吸取教训,让教学更上一层楼;记教学中的闪光点;记学生的独特见解,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与完善,实现教学相长;记学生问题;记再教设计。总之,记教学日记,以写促思,以思促写,以思促教,长期积累,会有很大的收获。

2 观摩与分析

这种反思形式包括:①通过上分析课、研究课、公开课等形式,让教师相互观摩,并对所观察到的课堂情境进行描述、分析、讨论,以发现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和失败之处,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②借助于录像、文学资料等间接形式,观摩典型课例以及教师的经验总结等,并加以分析、质疑,对存在的问题继续探讨。

3 职业发展

即利用反思的方法支持、促进教师发展的一种方式,让教师提出在课堂上产生的问题,然后与教师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所有参加的教师所共享。这种方式按其影响范围可区分为3个层次:学校数学教研组范围,学校、市级或省级教研机构范围,全国乃至全球范围。

4 行动研究

第4篇

一、主观经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局限性

依赖经验学习生活是许多人的心态和处理办法,然而经验本身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数学实际当做一个操作性活动,换而言之即依赖现成经验或套用已有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和对应的练习使之自动化。这种教师的教学决策成为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的教学活动,谓之“经验型”,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师生之间在基础知识、活动经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显得自负而不可靠的,甚至错误。

二、反思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现行教育要求教育教学理性地发展,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为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理智性。因而“教学反思”成为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

对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如何展开?当然是对数学概念要有反思、对怎样学数学也要有反思、对如何教数学更是要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了解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不仅仅是能“做”,更重要的是要能“教”,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不能是单纯的掌握,而应从其逻辑、历史、关系等方方面面展开反思。或者说,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对数学的思考:怎样为学生准备数学?就是要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角度解释有关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先生走进数学课堂时,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做“一张白纸”、“一个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往这些“白纸”上“挥毫泼墨”、向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琼浆”,因为师生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各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二者对同一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大相径庭的。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这是累积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最有效的方式。

3.对教数学的反思

老师教得好,学生当然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是否一概如此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在课堂、评作业、讲试卷、解疑析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说明白了,学生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能够灵活应用独立完成了。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地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却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以致不会变通,达不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教学反思的多视角性

1.自我经历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个重要参照,每个人都做过学生,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地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在“以学论教”的今天,尽可能的结合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动起来: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使课堂活起来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如学习函数时,谈及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手机的消费额及销售中的最大利润等。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故而给学生允许范围内的最多时间讨论思考是必要的。

课前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可说是天衣无缝,然而课堂中的随机事件往往让诸多同仁有“计划不如变化”的感觉,此时的应急反应是最有意义,最值得反思的东西。若不加理睬按既定的设计进行,更多地展现教师“高超的解题能力”以获得学生的赞叹,学生的收获是什么呢?应该记住“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3.与同事交流

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同事之间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交流的话题包括: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糟糕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

4.文献治疗

第5篇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久而久之从事教学活动变成了单调和常规性工作,教学失去了魅力,成为依赖经验教学。教师总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第6篇

数学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都非常重要,二者不可偏废其一,因此数学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很大。本文是初三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三数学教学反思范文1我担任初三(3)、三(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能尽职尽责,认真做好教学工作,一丝不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原因是方法存在失误,讲的多,练得少,学生的基本情况把握的不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成绩较差,现在进行反思。

一、教学工作好的方面:

1、能制定正确教学目标:

平时教学中,不仅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注重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来制定教学目标。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我把平时的教学目标要求定在中等偏下水平,重点内容适当提高,使素质高的学生能取得较好成绩,对于基础太差的学生,对他们的复习目标只要求达到教学大纲的最基本的要求,强调熟记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并能掌握基础题的基本解法。通过努力,使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均有所提高。

2、寓复习于平时教学过程中:

为了完成复习任务,又要减轻学生在集中复习时间的负担,我把复习内容有计划地分散在平时学习中。从初三开始教学就有目的地回顾总结。复习了与初三知识相关联的初一、初二年级的重要数学知识,结合教材,因势利导进行复习。平时在课堂复习、提问、小测验、有目的的检查复习初一、初二等知识点。这样做能使初一、初二等已学过的重要知识反复在学生头脑中出现,可以减少遗忘率。

3、编写切合学生实际的训练题:

目前初三学生每人手中均有学习资料,《新评价》等,这些资料中基础知识偏少,较难的题目偏多,解题方法着重技巧性而不突出基本思路和方法,总的情况是要求偏高、偏深,脱离我校学生的实际,也不符合我校的学习要求。因此平时在备课中我注意重点备好学生的练习及复习训练题。布置作业做到了有布置就一定有批改,提高了学生的作业质量.自编习题要求中等偏下,多数题目是基本训练,重点题型反复训练,逐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注重课堂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矫正:

由于学生之间思维的差异及基础知识掌握的差异特别大,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指导,最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复习学习达到不同水平。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进一步追问,对学生做的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案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练习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内驱力,同时及时矫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达到复习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工作的失误:

错误的估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乐观的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作业过程是正常化的,结果导致走了一段弯路。在初三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赶教学进度,因此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讲的多、练的少的现象

没有很好的把握教育管理与初三数学教学的关系。平时在初三数学教学中花的时间较少,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时对存在问题讲道理多了,具体辅导工作少了。有的差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听讲不好,作业不认真完成,照抄作业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一考试成绩差就显露出来了。章节考试及模拟考试注重了学生的得分情况分析,对学生知识缺漏情况少了统计及分析,少了针对性的评讲,更少了针对性的进行跟踪训练及检查。

三、今后的教学思路: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融洽师生情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诚心实意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到底学习水平如何教师要了解清楚,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不同的问题要常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能让学生落下课程。解决好学生的课堂纪律问题。

健全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抓盲点,,另一方面重视解题模式的总结,注意突破难点,这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切实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后进生格外关心,注意辅导其学习方法,并针对其学习上的缺漏予以辅导纠正,做好月考及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知识缺漏情况的统计及分析,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并进行针对性的跟踪训练和检查.

课堂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课堂学生学习的情况,学习的效率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要抓住课堂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向45分钟要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精选习题,让学生听的懂,学得会,轻轻松松学习,取得好成绩,考上高中。

继续贯彻学校领导的工作决策,不断注重教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使之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争取中考考出好的成绩。进一步发扬教学工作中的优点,改正过去工作的不足,虚心学习,不断提高。

初三数学教学反思范文2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三数学教师,我感觉我们总是在追赶教改的步伐,当然这并没有错,但我想我们应该有点创新意识,有点超前思想,由其是教学生的时候,要让他们掌握创新学习的手段和技能,而不是填鸭式的进行知识灌输。新课程提出要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是教学反思。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教学反思的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边。现就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内容要精选,教学方法要精心设计

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是抽象的,但抽象的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合理,统一和谐,学生能自然清晰地去接受新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在上课前应认真地钻研教材,探究教材中每个知识点的潜在功能,建立一个充分地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活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确,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通过对教材的加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组织上好每一节课,学生才会乐学。

二、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培养,计算能力要提高

目前很多初三学生认为,数学就是枯燥无味的计算,而计算又是衡量学生智力高低的标准,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他们能积极地充满自信地学数学,平等地交流,相互合作去解决面临的问题。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计算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去探索数学奥妙与体验和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知识形象而生动的形成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学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到数学的力量,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教师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给他们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真正地从事思维活动,并表述自己的理解,而不只是简单地模仿记忆,机械盲目地运算。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三、基础知识教学要加强,拓展训练要适当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考试的重点,是学生继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的基础,学生只有扎实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才有能力发展。我们在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引申、拓展,并引导学生在解题后进行反思,注意总结数学规律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知识,总结规律,概括方法。在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范例之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本专题所涉及的重要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规律,概括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的思想,具体的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等,使学生对这些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方法要总结,品德教育要渗透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数学知识的掌握中,学生只有领悟数学规律和思维方法,才算掌握了数学知识的核心。在教学中,我们要渗透数形结合规律,对应规律,化归规律,函数与方程规律抽样统计规律,而且要对知识进行梳理,按照“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形成一个条理化、网络化的知识板块,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每个板块的“核心”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淡化解题技巧,注重通性通法。因此,初三数学讲解的例题要揭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我们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一定要体现出鲜明的创新思维,并以这种思维去努力影响学生,给学生以示范与引导,并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生的创新学习品质。同时,我们必须要有较好的气质和较强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而且要善于总结思维与实践的体会,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的本质在于思考的充分自由,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见解,实际上,学生并不是知识信息被动的吸收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构建者,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用个人持有的思维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检验和批判,不同的人看到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扬教学民主,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善导学生发言,并根据学生发言,灵活机智地调整自己教学设计,因势利导地开拓教学,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人。

初三数学教学反思范文3本学期已过了一段阶段了,作为初三毕业班的数学老师,我深感肩上的压力之大,责任之重。

目前,对于初三这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而目前在学生的学习中还出现以下学习的情况:

一、多数情况下,也比较擅长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但问题提出后没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甚至不留思维空间,往往习惯于自问自答,急于说出结果.显然,学生对题目只是片面的理解,不能引发学生的深思,就不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做过的题一点印象也没有。

二、我在备课的时候对问题已备选了一个或几个解决方案,课堂上以“定势思维”组织教学,但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当学生的思路与我的思路相左或学生的想法不切实际时,不愿打乱即定的教学计划,干脆采取回避、压制措施,使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被束缚。

三、对问题的坡度设置的不够,坡度过大,导致思维卡壳,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深入进行而流于形式。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下阶段准备采取的措施:

1.对过多的题,进行适当的筛选。

2.还给学生一片思维空间,让学生受到适当的"挫折"教育,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3.学生有不同想法单独与教师交谈,好的想法给予鼓励并加以推广;

不对的想法,给予单独的指正。这样,学生即可以大胆放心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又可以把一些教学中漏洞补上。

4.精心设置问题的坡度,使学生步步深入,并探究出规律。

课堂上注意课堂节奏,尽量让中下游的学生跟上老师的步伐,多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做到不仅是老师完成任务,还要学生完成任务。

第7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改课;课堂效率;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178-01

教学片段一:一堂《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展示课。

学生被分成6个合作小组。各组学生阅读教材并合作完成学案的一部分,各组派代表去展讲,如其他组有不同意见则去改正,教师点评、总结强调并纠正错误,还不时地鼓励学生。学生继续完成学案的下一环节,各组把生成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由老师解决。

课堂充满了活力,教师不再是一味的讲授,而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学生的思维不被限制,智慧的火花不断绽放。教师的点拨和鼓励为课堂的再起波澜增添了动力。可是仔细观察,积极发言的总是每组里固定的那几个人,他们是被老师关注的人。而每组都有几个学生坐在那里默默不语,眼神和课堂的进程不同步,显然这没达到"小组互助共进步"的效果,这些学生也没真正得到老师的关注。

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适时放慢讲课速度走到学生身边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评价,鼓励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每个个体是有差异的,每个人接受信息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在各自的小组里得到同伴的帮助,在班级得到老师的关爱,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取得进步,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这样的老师才是成功的教师。

教学片段二:一堂《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的新授课。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这个课件鲜活、生动、形象直观。从一个具体的不等式,通过带入特殊点的坐标发现:直线同侧的点都是不等式的解,即不等式表示直线这一侧的平面区域。接着提示学生证明这结论,进而得出画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的方法。前面的过程进展很顺利,可是在训练时发现有的同学不会画直线,笔者这才意识到所授课班级学生基础很差,引课时没带领同学去画图,学生带着疑惑听课心里会产生压力,很容易打消他们的积极性,缺乏自信,很可能掉队。幸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这堂课算圆满结束。

通过这个案例,我意识到多媒体的使用,会使数学教学中比较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也增大了课堂容量,但是对于基础差的班级,运用多媒体要适度。基础差的学生学习能力、注意力、耐力、自信心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大量使用多媒体,学生看着不但变化的画面,视觉疲劳就会出现困意,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稍不用心,学生就会丧失对这门课程的信心,成为"孤行雁".教学中教师不仅引领学生动脑、动口,更要注重引领学生动手,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片段三:在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笔者了解自己的学生基础差故而设计了这样的程序:

(1)画函数y=x2和y=-x2的图像(目的是确定抛物线开口方向的因素是二次项系数的符号),同时给出顶点的定义(曲线与对称轴的交点),并指出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把函数y=x2的图像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移1个单位得到哪个函数的图象?(y=(x-2)2+1)

(3)其对称轴方程和顶点坐标各是什么?函数y=x2-4x+5的对称轴方程和顶点坐标各是什么?

引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式,顶点式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画二次函数的图像都是先找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再在对称轴两侧分别画几个对称点,达到粗略画图的目的。

(4)画出函数Y=X2+5X+6的图像并求出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

(5)判断方程X2+5X+6=0是否有实根,如果有请求出。

进而引出二次函数Y=X2+5X+6的零点就是二次方程X2+5x+6=0的根

(6)当x取什么值时,y>0即;当x取什么值时,y

(7)你能否写出不等式x2+4x+4>0,x2+4x+40,x2+x+4

接着的程序是让学生发现并总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规律和方法。

这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积极参与,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二次函数是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很头疼的知识,心中有障碍,总觉得没头绪,不理解图形,不理解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更不会画图。前面的设计, 教师不费太多口舌,教师只起到引领和适时点拨的作用,学生主动参与,以前的谜团通过复习与巩固二次函数图像、顶点、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学生自己解开。我的成功是关注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减少跨度。使学生在二次函数图像、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图像与x轴的交点等知识之间形成一张知识网络,深刻理解各知识的内在联系,追根溯源,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促进学生认知和参与认知过程。

教学片断四:在数列的习题课上有这样一道题:设数列{an}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1=2,且a1,a3,a6成等比数列,求{an}则的前n项和sn。

学生埋头苦做,百思不得其解,几个学生齐声问:老师,题出错了,做不出来。

老师:没错,这是2009年重庆高考题,怎么会出错呢?

学生仍摇头不已,甲生站起提问。老师让甲生读一遍题,之后发问,题意弄明白了吗?

学生:对呀,没读错。

老师:题中说了几个数列?

学生:一个,等比数列。

老师:我们逐句读。

学生恍然大悟,漏掉了等差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