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4 20:30:37
序论:在您撰写光电专业毕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光电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194-02
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47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1.5%;高校共开设工科本科专业14085个,占全国本科专业点总数的32%。从2005年起我国开始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组织开展相关专业领域的认证工作,在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7个方面与国际标准紧密对接。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华盛顿协议》全会一致通过接纳我国为该协议签约成员,成为该协议组织第21个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毕业论文是高等工科院校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完成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保证措施,也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最能反映出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1],近年来,由于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不够,毕业论文整体呈现出质量不高、脱离实际的趋势,特别是工科毕业论文未能体现出工科特色,有的毕业论文理论性太强,未能抓住工科毕业论文要结合工程实际和工程应用背景的基本要求。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决定毕业论文好坏的关键,毕业论文的选题要体现科学性、创新性、工程性、可行性等方面特点。本文结合江苏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从毕业论文的课题来源谈谈工科类本科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改革途径,以期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进一步推进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
一、结合导师科研项目选题,增强毕业论文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
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可以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2],科研项目一般包含许多子课题,子课题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渗透,它们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可以让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子课题,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系的教师都具有博士学历,大多为硕士生导师,科研项目来源丰富,有省部级、国家级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与企业进行的合作研究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飞秒激光诱导超快超高压冲击加载下金属箔材塑性成形机理及方法”、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飞秒激光加工制备光子晶体光伏电池及其抗反性能研究”和企业进行的合作研究项目“用于电力光纤到户的新型弯曲不敏感光纤研究”等项目,这些项目大多面向工程应用和基础研究。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将自身的科研课题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相结合,表一为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近三年毕业论文课题来源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每年大约有29%左右毕业论文课题来自导师自己的科研项目,导师通过毕业论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为圆满完成毕业论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研究生的传帮带,学生从查阅资料到拟定方案,从选择设备、器件到问题的发现及解决这一系列的研究过程,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与硕士生协同研究,他们学到了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和团队协作精神,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
二、结合企业生产工程实践选题,毕业论文内容面向工程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工科类毕业论文内容要想面向工程应用,最好的措施是结合企业工程生产实践选题,采用校企联合指导模式[3]。表一所示,近三年来本专业来自企业生产实践的毕业论文选题有增大的趋势,从2013届的20.7%提高到2015届的36.1%,这主要归功于学生充分利用本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和教师通过自己与企业建立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积极落实学生到有关企业去完成毕业论文。具有工程技术背景的企业导师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问题进行毕业论文题目的拟定,这样拟定的毕业论文题目都能与企业的工程应用相结合。通过校企联合指导,学生在毕业论文期间直接参与了具体产品的设计、性能分析、优化到产品试样制作一个系列实践活动,其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得到充分锻炼。
结合企业生产工程实践选题也是当前现实的需要。一方面,现在学生就业观也有很大改变,不再都是把国企、外企作为首要就业去向,许多学生也愿意到私营企业去。他们认为到国企、外企很可能不会到研发部门,而到私营企业可以到研发部门从事研发工作,学到很多技术和能力。私营企业很希望学生能到单位去做毕业论文,同时学生也愿意到单位完成毕业论文。通常用人单位会给予学生一定的实习费、生活费,以本专业学生去长三角和珠三角实习为例,用人单位一般会给学生每月2500元左右的实习费,基本解决了学生生活上的后顾之忧。用人单位会安排有经验的工程师担任企业导师,这样毕业论文完成后,学生和企业之间能进一步地相互了解。学生基本能胜任企业的工作,企业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以后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校内毕业论文题目陈旧的难题。由于近年来招生规模扩大,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生数量较多,为每个学生提供不同面向工程类毕业论文题目难度较大,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使这一方矛盾得以缓解。今年来我校光电类本科毕业论文从企业选题,从激光加工、镜片检测到照明设计和通信光纤结构设计等,丰富了学生的选题范围。校企联合指导学生完成工程类毕业论文课题,高校教师的实际工程能力得到提高,学校聘任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特聘教授,他们定期到学校做学术报告,结合自己成长经验将企业的经营发展、先进管理经验传授给学生,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热情,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借助专业软件,使设计类毕业论文内容面向工程应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中涉及的专业软件有CODE V、Rsoft、LightTools、Optiwave、TracePro、Matlab、Labview等。这些专业软件有效地衔接了本专业的基础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应用。通过专业软件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相比于需要借助于一些大型实验设备来完成的毕业论文,软件设计类起点低,时间上灵活自动,不受场地等物理条件的限制,使学生能更快地完成课题目标。近年来,本专业借助专业设计软件完成的毕业论文内容主要有LED照明灯具的设计,光伏电池表面减发结构设计,光波导结构设计,光子晶体光纤结构设计,相机、手机以及显微镜的镜头设计等。本专业教师在专业软件的使用上经验丰富[4],设计内容有着自己的特色,面向于工程实际应用,因此,也受到本专业学生的青睐。表一中可以看出,近三年来,借助于专业软件完成的设计类的毕业论文平均选题率大概在30%左右。
四、结束语
本专业近年来结合导师科研项目、企业生产工程实践和专业设计软件进行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总体而言,毕业论文能体现出科学性、创新性、工程性、可行性,但也存在近10%的毕业论文未能体现工科毕业论文要结合工程实际和工程应用背景的基本要求,这也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毕业论文课题确定上要克服困难,推进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
参考文献:
[1]吕秋丰,李湘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3,41(10):241-242.
[2]吴功德,王晓丽,郭瑞雪.本科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2,(26):253-254.
关键词:网络平台;信息化教育;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阶段的收官之作,更是体现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虽然国家加强了对学位论文抄袭作假的处罚力度,但本科毕业论文依然存在质量普遍不高、创新程度不足等问题。
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2015年2月,教育部的2015年教育工作要点中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近几年备受关注的“互联网+”教学模式改革探究则更是离不开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由此可见,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创新改革的大趋势。然而目前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各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环节,而应用于综合性实践环节(如:毕业论文)的涉及甚少。因此,如能借助网络平台,对毕业论文的各环节逐一信息化,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共享,让学生有更多个性化针对性的学习空间,势必能大幅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本文以化学类专业毕业论文为对象,就基于网络平台的质量提升模式进行探讨。
一、化学类专业毕业论文的现状分析
化学类专业的毕业论文过程通常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阶段:选题、文献查阅、开题、实验、论文撰写。其中,选题目前主要是采取指导老师命题和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题相结合的双向选择模式来确定,而在后续的文献查阅、开题报告、实验设计和论文撰写则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执行过程。
(一)文献查阅
文献查阅是对毕业课题资料收集的重要一环,然而由于本科教学大多是以教材为主,因此大部分学生习惯于纸质版教材或期刊,导致对课题相关文献的收集相对陈旧有限。m然部分专业开设有文献检索的课程,但从多年带本科毕业论文的情况看,学生的文献收集能力依然不足,对文献数据库的了解亦不够充分。
(二)开题
开题是以对文献的充分理解和总结归纳为基础的,只有通过对文献的归纳总结,才能全面了解课题当前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从而提出新颖合理的设计路线。但由于很多高品质的化学文献多在SCI收录的英文期刊上发表,因此不少高校在毕业论文过程中,对外文文献的阅读翻译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很多化学专业词汇和试剂名称在常规的词典或翻译软件中却根本查找不到。因此,这也无形提高了学生在开题过程中阅读理解文献的难度。
(三)实验设计
在经过对文献的收集和分析总结后,学生针对毕业选题提出实验方案,并经与指导教师讨论确认后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在执行过程中,首先学生需要了解所接触试剂的理化性质及防护措施。其次,在经过初步探索后,需要系统的确定实验方案的研究内容(如:反应的影响因素,各因素对产品的影响权重大小等)。最后提出对该选题所得产品或实验结果的评价方法。
然而,本科生从教材上获取的知识原理虽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但实验的操作经验却相对有限,难以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本科生对实验的设计通常也比较随意,系统性不足。因此,往往在后期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发现实验设计存在缺陷,从而导致论证的依据不足。
(四)论文撰写
实验完成后,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首先要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然后对合成路线或实验原理进行展现,最后对实验数据或谱图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结论。但多年带毕业论文的情况显示,学生普遍存在因文献引用编辑不当,导致修改时工作量巨大,合成路线和实验原理展示不清,谱图对比不规范、数据分析无法精确到位、以及论文编辑排版格式较混乱等问题。
二、基于网络平台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在当今移动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网络平台具备学习时间灵活、学习终端多样化、不受地域限制、且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等特点。因此,针对上述化学类毕业论文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势必能有效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水平。
(一)导航平台
针对本科生对化学文献数据库了解不足、化学专业词汇和试剂名称翻译理解困难、实验试剂理化性质及防护措施掌握不够深入、谱图分析困难等问题,建立了网络导航平台,并将导航平台分为化学文献、化学翻译、化学试剂、谱图数据库等板块分别与之相对应。而对于化学文献则更进一步细分为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书籍等文献数据库便于学生分类检索文献;化学翻译则提供如较学术权威的CNKI翻译助手及其它广泛使用的在线翻译网站(如:Google翻译、有道词典等)以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外文文献;在化学试剂板块则提供了综合性化学试剂网站ChemicalBook(可查阅各试剂的理化特性、风险性、安全性等数据)和国内外的主要化学试剂供应商(如:Alfa Aesar、国药集团)等资源;谱图数据库则根据谱图类型细分为红外光谱、核磁谱图、质谱、拉曼光谱、光电子能谱等以供学生将测试结果与标准谱图进行对比分析。
(二)应用平台
针对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应用平台CAppChem主要建立了结构式绘制、文字处理、数据处理、谱图分析等核心板块。结构式绘制板块主要提供了合成路线的绘制方法、如何绘制实验装置图、如何为结构式填充颜色或添加发光效果、以及分子三维模型的建立等,以满足展示合成路线或实验原理的需求。文字处理板块则主要提供了EndNote文献管理和引用方法、目录自动生成更新、页眉页脚制作、重复表头设置、审阅修改等,让学生能更美观高效地完成毕业论文的修改和撰写工作。数据处理除提供Origin坐标、标签、图层、图例控制及数据导入等绘图基础外,还提供了散点图、柱形图、三元相图、三维柱形图等常用图形的绘制方法,以及线性拟合求解临界胶束浓度(CMC)、粘度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峰面积积分计算等应用实例,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谱图分析则主要提供了红外谱图、核磁谱图等软件的使用教程。
此外,还设立了论文翻译、资料下载、软件动态、留言板等板块来辅助核心板块和导航平台,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和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求。另外,为便于学生学习分享交流,网络平台的各页面均支持微博等移动客户端分享。
三、基于网络平台的运用效果
网络平台上线运行至今,共为3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环节提供了网络支持。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所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均能通过在网络平台学习后独立解决,同时通过学生留言也更深入地了解了学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了网站平台内容的更新丰富。
目前该网络平台的总访问量已超140万,独立访客数超90万。2015.7.1-2016.6.30的网站统计数据(见图1)显示,每年的3-5月是网站流量的高峰期,平均日独立访客数维持在2 300左右,高出其他月份(寒暑假除外)平均日独立访客数40%。当6月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完成后,日立访客数逐渐回落至之前的平均水平(约1 600)。其充分说明网络平台在毕业论文期间(每年3-5月),吸引了大量的学生来自主学习,对毕业论文环节起到了显著的支撑作用。
此外,独立访客的地区分布统计数据(见图2)显示访客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湖北五个省(直辖市)的访客最多,约占网络平台总访客量的45%,体现出了网络平台学习不受地域限制,覆盖面广的特点;同时也反映出了在高校密集度较高的地区,网络平台的应用需求更大。
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和近两年收集的毕业论文数据来看,该网络平台的应用对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著提高,对毕业论文在实验设计的合理性、论文的规范程度、图表和数据的分析深度以及文献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完成质量亦有明显改善。实践证明,基于网络平台的化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究。而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支持,构建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体系正成为新趋势。结合特定教学环节或课程自身的教学特点,有针对性地建设网络平台,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也能满足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更能打破地域的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开放式 创新 实验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08-01
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主要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由于实验条件、实验内容及实验室人员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实验大多只是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的机会少,同时,受实验要求、场地、器材等多方面的限制,学生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创造性地实践,正是认识到这个问题,目前许多高校业已开展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模式,即通过大量增加实验项目,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具体的实验项目,开放式创新实验是在开放式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河海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经过近5年的发展,在河海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开放式实验选课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开放式创新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河海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承担了全校理工科专业4500多名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和应用物理专业的近代物理实验、光电子学实验、传感器实验、传感器课程设计和单片机实验教学以及应用物理专业毕业论文任务,实验项目数107个,年实验人时数超过20万,是河海大学规模最大的公共课教学实验中心。河海大学开放式创新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创新实验室的宗旨为: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1 教学模式
创新实验课是针对那些有原始创意构思并期望通过学校创新训练实践体系实现的本科学生,由有经验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初期指导和建议的互动教学课。通过面对面的互动教学,激发引导同学的创新热情、了解掌握同学的创新创意,探讨和完善创新构思,对实施技术路线提供帮助和建议,给我校的创新训练实践、各项创新竞赛提供立项前的初期师生互动管道,在本科一、二年级及早发现、选拔和支持优质学生创新项目,促进我校素质教学和实践教学发展。开放式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选课时间的开放,在课程周期内(每学期16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任意选择实验的项目内容(创新实验是40个可选实验项目之一)和实验时间;另一层开放式的含义是特别针对开放式创新实验而言的,指的是创新实验具体项目内容是学生自主提出的,教师负责拟定课程教学模式,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在自主命题的基础上,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创新实验的内容。
具体选课要求如下:针对有创新想法和需要的学生,选课同学成绩优良,完成本科阶段学习任务学有余力,已经具备原始的创新构思、有一定的调研和准备、有初步的实施思路和设想、能够提出需要辅导的确切具体的问题;每个创意构思由3~5人组成一个创意团队,推选组长一名,组长和各组员都要在网络上进行选课,并选在相同的时间内;下载打印《创新实验登记表》(参见http://),课前提交电子版,并在上课时提交纸质版,《创新实验登记表》电子版命名格式统一为“组长学号 题目”;评分标准为教师根据《创新实验登记表》里同学提出的新想法或方案,以及拟实施的步骤、成果,师生互动环节等多方面综合评价。
课程运行模式如下:开课时间为第11周至第18周,地点为理学楼A303西(物理创新实验室);每次创新辅导课时设置为3个学时,第1学时教师将讲解一些本实验室以前的创新作品与创新模式等,第2、3学时为师生互动环节,主要是同学首先提交一份纸质的《创新实验登记表》,教师逐一为上课同学点评《创新实验登记表》里同学提出的新想法或方案,并与同学互动讨论,给予指导或建议;一般每次课程安排指导教师1~3名,容纳1~3个创意辅导单独或混合讨论,选课人数限10组,从第4周开始通过网络选课;上课过程和内容分创意介绍阶段、沟通了解阶段、互动讨论和辅导阶段、修改填写完善《创新辅导登记表》阶段、填写学生创意构思数据库阶段、对学生创意的原创性、先进性、可行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项目的准备情况、完善程度等方面进行评分阶段等;实验课程结束后,同学可以进一步深入思考提出的创新内容和方案,争取获得一定的创新成果(创新训练项目、论文、专利或获奖等),并于实验课程结束的最后1周内(第18周)提交给教师;对于创新实验成果为发表SCI、EI或中文核心刊物论文,申请国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以及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同学,本学期实验成绩一律为优秀。
2 结语
河海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开放式创新实验经过几年来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学生累计提交创新实验报告60余份,从中选拔优秀课题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学生创新课题立项10余项,教师指导创新学生发表SCI、EI等科研论文4篇,申请国家创新专利6项。上述众多成果表明,开放式创新实验课程的开设,通过精心设计方案,加强学生主动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善加引导,课程里就会充满了研究与探索的特色和风格,使学生在实验课程的过程中逐渐受到熏陶,养成勤于思考研究、勇于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良好习惯,并为学生发展其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环境,使得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成琼,鲁嘉华,张燕,等.构建创新实验项目开放式运行模式的实践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7):138-140.
论文关键词:电视,数字化,互联网,发展
1 广播电视制作概况
从光电技术孕育出电视的雏形,再到用红蓝绿彩色滤片赋予电视更多色彩。电视随着技术的改变更加丰富多彩。不再局限于时间、地点利用声音采集和图像采集技术记录过去发生的、正在发生的事实或事件。随着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电视直播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足不出户便能看到各大活动、精彩的体育赛事及重要的盛典。毫无疑问电视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互联网技术的诞生,也使得数字化信息技术影响及改变了广播电视制作的传统模式。
2 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
互联网虚拟组织和团队的出现,使节目制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及互联网在资源共享平台上分享、沟通、协调各项资源。也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团队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同一项任务或项目。这种工作解决方案具有反应快、弹性大、作业非线性的特性。
广播电视在使用数字化技术制作时,素材原有的声音、图像、文字等都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任意保存、剪切、制作等。处理过的节目或视频片段也可以被多次、重复的使用播出。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不断融入新的数字化技术,在形式及其内容上不断创新,使数字化节目制作水平进入新的阶段。计算机技术在节目制作中运用的十分广泛,自由切换台、编辑控制器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模式都是计算机技术主要应用方式。随着计算机的应用音频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电视节目形式更丰富化,节目内容充分得到扩展,吸引观众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电脑辅助协同设计(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Design,CSCD)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本结构,辅助于电脑技术的支持。在这一技术的支持下,可以由虚拟的组织形态来共同制作完成一项专案。最终,同步任务的优化方案,数字化制作帮助将原有电视节目制作中一贯的线性流程,通过同步任务的整合,实现了策划、筹备、拍摄及后期制作等节目流程的优化,有效提高了节目的总体
水平。
3 数字化电视制作发展方向
3.1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用户通过该系统进行相互间的交流、交谈及意见交换。在广播电视制作领域该技术主要应用在虚拟演播室。虚拟演播室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它的实质是将电脑制作出的虚拟三维场景与电视摄像机拍摄的人员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实时整合。由于该系统是由摄像跟踪技术,获得真实摄像机数据,并与计算机制作的场景环境结合在一起,背景成像依据真实的摄像机拍摄所得到的参数,和演员的三维透视关系完全一致,避免了不真实、不自然的感觉。由于场景大多由计算机制作,可以迅速及多样的变化,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大大丰富了演播室环境,增加可观看性。虚拟演播室系统利用软件生成场景和道具,在有限的空间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制作出高水平、更大创作空间的节目。由于电脑制作,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缩短了节目制作周期,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等等。在国外,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涉及医学、娱乐、工业、航天等诸多行业中,我国虚拟现实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普遍运用在数字化电视制作
方面。
3.2 运动追踪技术
运动追踪技术(tracking)是影视后期合成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技术,也是现在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主要用在电影、电视、MTV的制作中。它主要是通过追踪素材中某个“跟踪点”然后使目标层自动跟随“跟踪点”运动。在追踪过程中噪点问题、运动图像模糊、前景阻塞问题等都是影响画面质量的原因。为了避免此类问题,提高画面质量。在导入之初,我们要仔细了解观察视频参数。追踪时根据图像的实际情况选择制作方式,图像清晰、分布均匀、特征明确的使用自动追踪,之后手动微调。对于那些图像模糊、特征不足、噪点问题的则选择手动追踪。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制作方法。运动追踪技术主要对于追踪层的画面的修饰与补充方面。在后期制作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技术。
3.3 PC平台的后期制作
由计算机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相结合产生的数字化技术的诞生,使影视后期制作的质量、节目制作效率及制作周期利益最大化。在后期制作的系统中,计算机硬件平台以MAC、PC、工作站为主。其中PC机以它的稳定性、匹配软件种类、软件升级方式等优点成为当前阶段使用率最高的机型。
非线性编辑(non-linear edit)是指对电视、视频等视频媒体或文件进行后期编辑时,所使用的一种编辑方法。配套的编辑软件包括Adobe Premiere、Speed Razor、U Lead Media Studio,是电视数字化制作后期关键核心部分。传统视频都必须通过特效机、摄影机、录像机等设备进行模拟方式处理,而非线性视频编辑系统摆脱了原来必须使用昂贵的专业设备,只要配合传统摄录设备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完成数字化特技编辑及广播级视频输出。
目前,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方便、快速、简单的将制作的节目从不同的渠道进行播出。所以,广播电视制作人员应该抓住这一特性,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节目素材的利用、节目后期的制作整合有效的可利用资源,最大化的提升节目的质量。利用数字化技术渠道自动播放和调整节目播出的顺序,来减轻节目制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制作节目的效率。此外,工作人员利用网络下载有效的素材进行编辑与利用,达到素材合理有效的二次应用。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趋于成熟化,但节目制作的发射系统、播控系统、传输系统仍需要不断学习改进。从而达到电视节目的创新性、内容的丰富性及节目的高水平的目标,明确广播电视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目标。善于合理利用网络优势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在音视频制作过程中,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查询所需资料,可以通过本地工作站的服务器或资料库对工作素材进行保存、查询、使用。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在不同的机房制作字幕、视频编辑等,完成后再利用计算机整合,有效提高了制作节目的效率。在数字化广泛运用的今天,广播电视的发展面临着新一轮由互联网和电子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挑战,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为广播电视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合理有效的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广播电视的制作当中,把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推向新的高度,制作出全球化、科技化及观众喜爱的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视制作人员需要面临的挑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数字化技术环境下的广播电视制作的发展动向有了初步的了解。节目制作人员对数字化信息技术学习及使用,能更有效的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综合水平,制作出多角度、多层次、多质感的优秀电视节目,向世界展示我国广播电视制作技术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钟彩琪.关于我国电视数字化进程的思考[J].中文信息,201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