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室内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03 07:44:16

序论:在您撰写室内职称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室内职称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制度文化;生成机制

作者简介:黄文浩(1974-),男,广东化州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课题“文化自觉:高校学生工作的问题与出路”(号:16JDSZ3003),主持人:黄文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0-0039-04

认为,人是有“关系”的存在,如何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需要一种制度性、组织性的文化。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制度乃是文化分析的真正单元”[1]。与外显的物质文化相比,它是内在于组织结构及组织成员心理结构的一种深层次文化,满足于组织内外各种“关系”调整的需要。职业院校是一个教育教学“关系”的集合体,如何保证高效有序的运转,制度文化内在的有机生成是关键。

一、学校制度文化的内涵

什么叫制度?《辞海》解释为“要求成员共同遵守、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学校制度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制订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章制度。“从根本上说,学校制度是学校本身运转和发展的产物,是一个随着时代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其作用在于调整学校内外组织和人员的关系,目的在于使学校教育教学有序进行,实现高效低耗。学校制度所要调整的内部关系,包括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等关系。外部关系包括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长等关系”[2]。李凯尔特认为“在一切文化现象中都体现出某种为人所承认的价值”[3],所谓的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在办学过程中通过制度历史地凝结而成的调整校内外各种关系的教育教学方式,它既外在为一套文本性的规章制度,又内在为一种精神性价值标准。只有全校师生把这一套文本性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内心的道德法则”,才能从根本上影响全体学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内在生成专属的校本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既是学校文化的产物,又是学校文化的工具,既是精神文化的具体落实,又是物质文化的建构基础。

二、职业院校制度文化的特性

职业院校的制度文化,它是在特定的教育领域中生成的一种亚文化,它既有一般制度文化的规范性、强制性、工具性的特点,又有因应职业院校的教育特性、操作空间、现实发展的不同而呈现出不一样的特性,主要表现为:

1.职业性。杜威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学到一种知识,练成一种技能,可和社会生出一种更密切的关系”[4]。而陶行知先生认为,职业教育区别于其它类型教育的特质就是“生利主义”,即在接受职业教育后能创造物质财富和增加社会价值。因此,职业院校的制度文化,一是着眼于建构起“人”与“职业世界”的有机联系,通过制度帮助师生了解职业世界、走入职业世界、感受职业世界乃至无缝融入职业世界,如制度性建构起来的“半工半读”培养模式、“顶岗实习”实践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等等。二是着眼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人”的整体生成,一方面通过规范性的教学制度,保障其接受完整的职业技能训练,生成其职业发展所必须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德育制度,保障其生成“职业人”之所以为“职业人”所必须的职业素质。

2.威权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即一所学校的自我“立法”、自我“约束”,调整着校内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老师与老师的关系。职业院校相对于其它学校,它的教育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学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客观上存在纪律意识相对较弱、行为自控相对较差、个性相对较强、诉求相对较多、情绪相对复杂等特质。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建构起比一般普通院校更具威权的制度,坚持事事有规范、处处讲规矩,以一种外在的有效约束培养起他们“共性”的规矩意识。另外,借助于校企文化对接,把外在于社会的“职业规矩”尽早转换为学校“内在规矩”,以一定文化的形式让规矩进入学生的内在心理结构,成为一种威权的“内心道德法则”,从人的意识层面约束和规范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3.发展性。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5]。所以,职业院校在制度文化建构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发展性”原则。

一是坚持制度的发展性,处理好现在制度与未来制度动态发展关系。就历时态而言,虽然在某一段历史时期制度必须保持一个相对的稳定性。但总体而言,制度总是历史地存在不断发展、不断成熟、不断修订、不断完善,然后慢慢消亡的过程。制度应拥有一个自我更新的功能,能顺应时展、学校进步、社会浪潮,及时进行自我修补、自我改革和自我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现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不可能存在一套“放之四时而皆准”不变的制度,制度的与时俱进必须一个常态,必须坚持在发展中发现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二是关注人的发展性。引导学生调整好现时就业与未来发展的动态关系,在制度建构上,努力摆脱狭隘的技术技能教育的工具模式,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着眼于培养一个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人,通过制度帮助学生在科学与社会的基础上掌握技能和知识,在与科学、艺术、社会的关系中理解职业。

三、职业院校制度文化的主要内容

学校制度主要有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两大类。外部制度主要包括国家教育立法以及各级教育系统颁发的各种规章制度。内部制度主要是学校结合自身实际自行制定的各类规章制度,如《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学生违纪处分管理办法》《教师岗位管理办法》《教学质量评估办法》等。本文所论制度文化暂不涉及外部制度,仅就内部制度而言。

四、职业院校制度文化的生成机制

制度从产生到实施也许时间跨度不会太长,但从制度到制度文化,却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制度文化作为全校师生对制度的价值认同以及身体力行,必须经过制度草创、试行评估、修订完善、文化生成四个阶段。

第一步是制度草创,学校成立之初,或者合并、转型、重建等特别时期,需要通过“立规矩”来规范学校一切教育教学行为,让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学校在这一时期规章制度建设往往采取的是“拿来主义”,或效仿好的职业院校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或大胆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或博取众长吸收其他职业院校的成功经验,初步建立起一套可正常运转的制度体系。第二步是试行评估,学校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全面评估规章制度的运行实效,收集全校师生对规章制度的意和建议。第三步是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逐步吸收本校师生员工的意见及建议,加强校本规章制度与其他职业院校规章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完善现有制度,逐步形成自己的制度文化风格。第四步是在初步建立自身制度文化模式和制度文化风格的基础上,努力培育校本文化因子,通过校本文化因子系统建构起成熟的制度体系,并在制度实践的过程中,让学校的制度逐步被全体师生员工接受和认可,自觉用学校的制度来建构自身工作和生活的方式,逐渐形成一种集体的文化定势,指引着学校制度的发展,最终形成校本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校根据自身的发展(如规模扩大、教学质量提升、师生员工素质变化)、职业教育规律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社会产业升级及转型等,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断进行与时俱进的修订与完善,在吐故纳新的进程中,不断创新发展制度文化。

五、职业院校制度文化的内在生成

制度文化不能简单等同于制度,制度是刚的,文化则相对是柔的;制度是板上钉钉的,文化则相对是灵活的。康德曾讲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从制度到制度文化,关键在于外在的制度是否能内在为一种文化,成为人们“心中的道德定律”。因应职业教育特性,笔者以为,职业院校在建构制度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制度性建构“发展区”文化

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职业院校学生(特别是中职学校学生)相对而言,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学习上用“高标准”、管理上用“严要求”教育职业院校学生,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过犹而不及。因此,必须从制度上建构起“发展区”文化,遵循“最近发展区”渐进式教育教学规律,在教育教学的目标设定上,能充分兼顾职业院校学生的基础,科学设定“跳一跳,够得着”的发展目标,由小及大、由低及高、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引导和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小目标的不断达成中积聚自信,在小改变的持续发展中纠正原有的不良行为。如东莞某职校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接地气”的学生管理制度,该校将所有的德育工作细化,从统一穿着校服校鞋、定期修剪头发、修理指甲到集会纪律、考试规则等,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遵循“跳一跳,够得着”的德育规律,发展目标设定让学生触手可及,伸手可做,一步一个台阶,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循序渐进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另外专门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手册》、《班级德育辅导员工作手册》、《班级德育辅导员工作检查项目及评估标准》等,从制度上要求每个老师因应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观照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发展区”良性渐进,不断提升个人的德性和专业水平。

(二)制度性建构“职业情境”文化

李吉林的“情景教育”理论认为,创设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场境,拉近教育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运用暗示导向、情感驱动、角色效应、心理场整合等原理,可以进一步拓宽教育空间,通过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最佳学习状态,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同样,在中职教育当中,也可能通过制度建构,创设出职业教育场境,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职业院校制度的设计和制订必须基于“职业”二字,通过制度在物质上营造一个“职场”环境,在行为上养成一种“职场人”习惯,在精神上培育和提升一种“职业”精神。要通过制度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用制度帮助学生成才,用制度激励学生成长,用制度保障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学生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技能成就人生,养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积极的自我暗示。如上海市某高职院校,根据企业“5S”的现场管理制度,针对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如教学、实训、寝室、食堂等不同区域制定“5S”管理细则,形成《学校“5S”管理实施细则》、《“5S”管理提示卡》、《“5S”管理手册》等,将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纳入“5S”管理之中。又如广州某旅游职校,为了让学生能尽早进入角色,学校通过制度明确学生在校的双层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员工。学校按照五星级酒店要求学生上课期间统一服饰:男同学剪短头发,女同学发式整齐洁净,留长发的女生统一使用发网,长发不垂落;男女生统一穿着礼仪服,半跟的黑皮鞋、西装礼仪服(男同学打领带,女同学打领结);上课统一使用手提公文包。学校全体教职工也按星级酒店标准统一着装,营造“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职业氛围。

(三)制度性注入“多元智能”文化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认为,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智能组合要求,人人皆可成材。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并不是应试教育的成功者,他们往往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从外在表现看,他们往往叛逆、追求个性、我行我素、不守纪律、不从管理、挑战权威。从内在心理分析,他们往往敏感、自卑、自大或自暴自弃、冲动、自控力弱,拒人千里却又极度渴望关注。其实,人内心天然存在的“向上”本性使得每一个职业院校学生都不甘于人后,但在应试教育阶段,相对糟糕的学业成绩让他们找不到太多的成就感,以学习成绩论成败的一维评价标准让他们没有太多的存在感。受本能的驱动,不甘被忽视的他们只能自觉或不自觉通过追求个性、违纪违规等方式引人注意,刷存在感。因此,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职业教育应制度性建构起“因材施教”体系,因应职业不同的智能要求和学生不同的智能倾向,积极地发现和赏识他们,正确地引导和鼓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开发和成就他们。在制度设计中,改变过往高压管理的习惯取向,基于职业院校学生同量存在的“向上”心理诉求,在制度中注入“天生我材必有用”人文暗示,强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成才意识,既能通过制度有效管理他们,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又能通过制度激励他们,帮助他们积聚自信,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存在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如四川省某职校,倡导“不唯基础唯进步”的教育理念,在学生中实施发展性评价制度。每学期初,要求每个学生就自己的语言、学习、道德、技能、文艺体等各个方面填写现状评价表,并制定学期发展目标,每到学期末,学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对比自己学期初定下的目标,通过总结反思,评价自己的进步与不足,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共同核实每个学生前一阶段的表现,共同确定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对于进步大的学生则及时奖励并通报家长[6]。

(四)制度性注入“自主建构”文化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如某种文化背景),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他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W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不仅仅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应该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职业教育,笔者以为,可以通过制度性注入“自主建构”文化,一是学校制度的“自主建构”,也就是一所学校的制度文化创设要符合校情(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特色、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育教学资源等),在遵行上级共性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操作方案。正所谓“我的地盘我作主”,每所职业院校可因应自身的制度设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特定目标设置到特别举措施行,从教师管理到学生管理,从课内教学到课外拓展,目的明确,举措有序,阶梯推进,渐行渐进地引导全体师生对校本制度逐步形成一致的价值判断和共同行为模式,让制度真正扎根全体师生心里,成为一种不言自在的生活方式。如广州市某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根据酒店行业员工服务精神制定出《十种服务精神》,编印成彩色活页卡,要求全专业师生背诵及在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逐渐形成“服务至上”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习惯。二是鼓励学生的“自主建构”,鼓励学生在学校“整齐划一”较为宏观的规范性要求基础上,自主订立“个性鲜明”较为微观的自主约定,把学校共性管理的“刚”与学生自主管理的“柔”有机结合起来,刚柔相济,“原则”与“灵活”相得益彰,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自治性。如中山市某职业院校着力建构一种“自治”文化,在班级管理中,通过“我的班级,我管理”把管理的自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我的制度,我订立”建立起自主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我的组织,我作主”对班级的事务进行全方位的自我管理,通过“我的活动,我设计”对班级的活动进行鲜活的自我设计和自主施行,学生通过在自己的“地盘”当家作主,不仅强化了自我责任意识,更主要的是在学校放手的基础上,促进了制度的班级内部生成,既消解了学生对过往自上而下制度的抵触性,又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自治能力,让制度从内里发挥出自我定义、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B・马林诺夫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57.

[2]余清臣,卢元凯.学校文化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0.

[3]李凯尔特.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1.

[4]王川.西方近代职业教育史稿[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352.

第2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 内部会计控制 问题 措施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提高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是会计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本文探讨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内控意识淡薄

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其主要作用在于维护项目资产和降低项目风险。但是实际情况中,很多企业领导层对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方面比较淡薄,不能准确的认识其主要功能及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是不按规章制度行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式化,最终导致工程项目的项目风险增加,工程项目建设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工程内部会计控制组织机构不合理

由于很多企业管理层对工程项目的内控意识淡薄,重视度不够以及其他各方面原因,最终导致工程内部控制组织机构不合理。在目前的企业中,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仍然普遍存在。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的弊端表现为机构结构复杂、管理杂乱、效率低下等。这就使得企业部门、岗位之间的定位不确定,工作任务相互推诿,相关工作人员经常为了避免责任而视大局而不顾,使整体风险增加,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工程项目无法按期按质完成。

(三)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不畅

一个企业是由各个部门共同组成的,部门之间的高效沟通是促进企业整体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信息交流及沟通主要表现为纵向的和横向的,纵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主要指本部门的领导层与执行层之间信息传达,由于信息无法及时由领导层准确的传达到执行层,常常导致执行层不能按时有效的完成信息知性,致使工程项目风险加大,而执行层不能及时的把工程项目的有关信息上报给领导层,也导致领导层无法对工程项目总体状况进行完全了解;横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主要指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链接,企业各部门往往各自为阵,单独行事,致使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最终影响项目工程的总体进程。

(四)财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财会人员的素质对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企业状况参差不齐,财会人员素质低下的状况比较普遍,很多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经常是把关不严,走关系、通门路的现象时有发生,财会人员不能做到持证上岗,严重威胁工程项目的会计安全。

二、改善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对策

(一)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不能没有完善的制度,同样一个工程项目的顺利达标也不能缺少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领导层要加强重视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制度规则,并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逐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组织力量对制度作进一步的改善,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

(二)促使内部会计控制组织结构更加合理

由于很多企业没有完善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组织结构,导致工程项目建设效率低下。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组织结构是建设工程项目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在工程项目的管理系统中具有框架的作用,如果框架不牢固,建设过程中将会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企业应该时刻牢记合理的组织结构的重要性,把构建合理高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组织结构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促进部门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工程项目的建设,不但要保证速度,按时完成工程项目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而且要保证质量,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工程项目的最终关键。企业部门间有效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是保证工程项目按质按量完成的基本保证,只有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合作,才能保证内部会计控制运行的高效性。为此,各部门不能独享信息,应共同分享,及时沟通,使部门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系统,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功能

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制度的有效发挥,受制于企业的整体状况,而企业的整体状况是否良好要看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是否有效。企业进行内部审计与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纠正,对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也影响重大。对工程项目进行内部审计与监督,要贯穿工程项目建设的始终,对监督结果进行有效评价,同时增强其管理功能,以促进工程项目建设效率。

(五)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离不开财会人员的工作,由于很多企业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所以应该注重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财会人员的招聘时就应该严格把关,坚持达到持证上岗,避免无证人员及关系户;平时要加强财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扩大知识面,特别是行业法律法规知识等。只有企业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有效的保证工程项目的财务安全,为工程项目按时竣工提供保障。

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对工程项目的完成有很大的影响,应该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着手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严格把握,只有及时发现和避免问题的发生,才能更好的使工程项目更好的完成,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顾佳援.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策略[J].会计师,2009(07)

第3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内容 职教特色 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116-02

职校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多数学生重“专”轻“文”,这就陷入了只顾眼前不思长远的误区。实际上,仅就文化课中的语文学科而言,这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它可以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虽然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当中,语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职校语文课程的重要价值还远未发挥,应起的作用不甚明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探讨如何优化职校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一、职校语文教学内容应实用性强,具有鲜明的职教特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校语文课程吸引学生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看到学习语文对于自身生活的意义,看到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语文教师要注意根据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其具有现实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以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中职生。

(一)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随着电脑应用的普及,很多学生已不太重视写规范汉字和练一手好书法。殊不知,在生活中手工书写还是有其不可替代性的。学生如果字写得不好,且错别字过多,不仅有损自身形象,而且影响文字表达效果,还会给人素质不高的印象。为此,从第一堂语文课起,语文教师就要让学生知道写一手好字的重要性,平时应着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笔者的做法是,先让学生熟练掌握汉字正确的笔顺、结构和书写方法,再通过临摹字帖提高字体的美观度,最后形成个人的书法风格。要练就一手好字不是一夕之功,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练字必须贯穿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实践证明,对于这样的“课外作业”,学生并不厌烦,反而乐于接受,因为这不需要花费太多脑力,也是他们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而且经过不断的练习,他们看到自己在进步,自信心、成就感便油然而生。笔者的学生每天都坚持练字,既有钢笔的,也有毛笔的。等到毕业的时候,他们的书写能力跟三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近年来,社会对中职生的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选会上,能说会写的毕业生很受欢迎。可见,接收信息是否准确,语言表达是否顺畅,遣词造句是否生动,这都是关乎求职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顺利走入职场了,学生还要懂得如何在语言交流中获取他人传达出的重要信息,如何在不同场合中进行洽谈、答询、协商,等等。因此,职校语文教师应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首先,进行普通话训练。职校生多来自乡镇、农村,普通话往往不够标准,方言音较重,所以从入学起,教师就要求学生学说普通话,课堂上鼓励他们开口读书,在提问交流的同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此外,建议学生多收看《新闻联播》,学习主播标准、规范的普通话发音技巧。职校学生往往带有一些自卑心理,只有多鼓励多训练,他们才能逐渐摆脱方言的影响,说一口较为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从而彻底打破与人沟通困难的障碍。其次,教会学生“怎么说”,即如何准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我们训练的内容包括,从声音的运用技巧开始,学习用腹腔而不是胸腔来呼吸,说话时把声调放低;然后是心理素质训练,多说“我可以”之类增加信心的话,说话时配合一些手势;最后是说话的态势和一般语言表达技巧训练等。

(三)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表达与交流”模块对中职生作出了明确要求――“掌握日常生活、职业岗位需要的写作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掌握便条、单据、书信、启事、通知、计划等常用应用文的写法,以及掌握调查报告、说明书、广告词、策划书、求职信、应聘书等应用文的写法。但有人错误地认为,应用文写作很容易,模仿、套用一下书里现成的文章就行。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学生要写好应用文,不仅要掌握格式,而且应懂得该文的内容、用语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好好地教,学生反复地练,直至写作这类常用应用文得心应手。另外,语文写作教学不可脱离社会,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练习说明文、议论文、商业信件等实用性文体,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和深造打牢基础。

(四)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现代社会发展迅猛,各种知识与信息日新月异,职校生走出学校后,如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很快就会被淘汰。因此,语文课上引导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培养他们通过自学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重要。

我们利用语文课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做法是:第一,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能力有限,处处大包大揽,课堂上经常“自问自答”,结果却吃力不讨好,学生缺乏锻炼,成绩、水平只能原地踏步。其实,教师应转变观念,相信学生的智慧,要敢放手,多放手。第二,加强指导,教会方法。备课时,教师要深入教材,仔细研究学生学习时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同时寻找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的解决方法,课堂上加以指导。教师还可以举一反三,有计划、有层次地提出类似问题,请学生试着解决,加深认识。第三,创造机会,鼓励自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创造性学习,引导学生不断拓展思维空间;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养成积累与实践的好习惯。第四,加深认识,提升自我。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懂得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提高自学能力,不仅可以提高知识掌握的速度和质量,还可以不断扩大知识面。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适应高速发展变化的高科技信息时代环境,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职校语文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专业,提升职业素养

职校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语文课程的学习联系紧密。语文教师应时刻牢记一“职”字,始终用职业教育的战略眼光来看待手中的文本,密切关注学习主体。在日常教学中,课堂内容要与学生专业紧密联系,以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同时丰富语文的教学内容。

(一)专业思想教育在语文学习中加强。职校语文教学,可将自信与自强、敬业与爱岗、责任与诚信、团结与协作等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其中。如给新生补充阅读《技能人才成功之路》、《李嘉诚的深圳演讲》等励志文章,帮助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健全人格,增强道德修养,使其不再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而情绪低落,感觉低人一等,务必要让学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中职生经过努力也能收获成功。在阅读教学中,将文本中的人文性延伸至职业素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职业准入的一道门槛,是今后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如在《我喜欢出发》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合作探究:人能走多远,人能攀多高,这取决于什么?作者所喜欢、所追求的“出发”是一种盲目的、无目的的“出发”吗?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不难领悟到年轻人要时刻追求进步、给自己不断充电的道理,同时也明白了只要意志坚定,人生会变得丰富而充实。

(二)专业知识与语文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专业知识与语文教学内容的巧妙结合,还可以体现在通过挖掘专业方面的资源,灵活运用于语文教学,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例如,汽修专业的学生拆卸发动机可谓得心应手,于是,在练习写作说明文的时候,就可以出这样一个题目――《汽车发动机的拆卸》。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他们写起来也不太费劲,这样就可以将专业知识与写作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再如,给美术专业学生上《米洛斯的维纳斯》时,笔者借助绘画语言来品读课文,使学生在绘画艺术与文学艺术的交融体验中汲取语文的素养,唤起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三、职校语文教学应利用传媒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技术被快速应用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创造能力的重要工具。而现在许多农村中小学都已配置了电脑,有的家长也为孩子购买了电脑,为此,如何引导学生善用网络、传媒资源,成为语文教师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方面,语文教师应教会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一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课前了解写作背景、时代特征,知晓作者生平、主要作品,收集美文、格言、警句,探究文本所引发的人生思考,等等。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获取、选择、分析信息的能力。二是借助网络快车寻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源,再现当时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如引导学生上网观看《红楼梦》等经典影视作品。三是利用网络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课堂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发生关联,充满时代的气息。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可利用电视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如播音员字正腔圆的播音、每天半小时的新闻联播、中央台的“焦点访谈”,甚至广告词、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等,都值得好好学习与借鉴,由此丰富、充实语文教学的内容。

总之,职校语文教学应凸显学科的价值与特色,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够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提升职业能力,从而为今后走进职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熊亮.建设切合中职生实际的语文教学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2]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4篇

关键词:财务成本;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186-01

要想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发展下去,就要做好加强对财务内部成本的控制。但是,当前的企业在对财务的内部成本控制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此,本文分析了企业对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对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企业对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成本管理制度落后,改革不彻底。当前,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能够继续的生存和发展下去,自己建立了内部管理体制,但对于目前建立的内部控制管理体制来讲,严重制约着企业管理的进步和发展。财务成本控制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不能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动。主要体现在:使用的项目活动使用的经费、收费以及后勤的开支,培养财务成本的核算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新的制度给与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当今这种小财务的理念,对企业的基础建设和资产投资等方面,没有做到有效、完善的管理,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成本内部控制体制工作。

(二)财务成本控制管理人员观念陈旧、缺乏创新。当今的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管理人员还是处于传统的管理观念,对于财务的管理只是停留在对资金的分配、使用和收拨,衙门对财务的控制和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在现在的企业财会工作中,还存在着以“报账型”为主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更不利于企业对财务成本的控制,降低了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由于企业缺少高素质的财务成本控制人员,这严重的影响了财务核心对成本控制发挥的作用。企业重视对科技人员的培养,忽视了对财务控制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和培养,造成财务控制的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缺乏前进的动力,很难把握对财务成本控制工作的重心,工作的效率也很低。这些都是造成当前财务成本控制被动的根本原因。

(三)财务会计部门缺乏与企业其他部门进行沟通。由于会计部门缺少与企业其他部门的沟通,这直接导致降低了企业对财务内部成本控制没有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同时,部分企业建立的财务成本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合理,这也是导致企业对财务内部成本控制未能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针对企业来讲,财务部门就是一个职能部门,对于企业整体的经营运作情况不能及时的了解,所以,就出现了对于企业的一些经营运作的相关信息,财务部门不能及时的了解和判断。这严重的影响了财务管理部门对财务成本控制管路工作的进一步的深入。导致财务核心对成本控制未能发挥的作用。所以说,财务成本控制管理部门要及时的与其他的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合理、完善的财务成本内部控制体系。

二、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企业财务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水平。提升财务成本控制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定期的对其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和考核,加强对人员资格的录用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培训,企业要认真做到对财务成本控制管理人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同时还要落实财务内部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的责任制度,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不断的提高财务成本控制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确保财务成本预算的科学、准确,并且减少财会控制的风险。

(二)给财务人员创造学习条件,调动其积极性。企业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能够生存下去,就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水平,同时,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目标,更是企业能够顺利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要做到:为财务成本控制管理人员创作学习的机会,为了能够提升财务成本控制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通过奖罚制度来加强并促进他们的学习,调动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使他们不仅提升财务成本控制管理能力,帮助企业合理的进行理财和投资。

(三)强化和建立各种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成本控制系统。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成本控制系统,才能确保和加强企业对财务内部成本控制工作顺利的进行,只有强化和建立各种管理制度体制,对一些费用的支出要制定一个范围标准,这样企业才能顺利的开展对财务内部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成本控制系体系,企业可以避免经济损失的浪费。

(四)实行强有力的成本控制策略。第一,企业要建立财务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的考核制度和奖罚的制度,让所有的财务管理人员都参加,尽量降低对内部成本的控制。第二,在企业的发展环境中,要加强各部门员工之间的交流,把企业各部门员工之间的高效合作视为发展的目标。

三、结束语

总之,通过本文对财务成本内部控制的若干问题的探讨,可见,企业对财务内部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要做好对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工作,就要及时的发现企业对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要充分的认识其存在的问题,采取一个有效的解决的对策,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对财务成本内部控制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周密,金治中.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目标模式――政府与市场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2]王乐安.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目标偏离的经济学解释[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02).

[3]李响.对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结构的辩证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7).

第5篇

1室内设计制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室内设计制图标准不统一

由于室内设计是一门新型行业,发展历史较短,在现代化社会进步和发展中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纵观室内设计行业的制图现状来看,尚未制定统一的标准,仍然是采用以往建筑制图规范。但是由于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的差异,所以完全参照建筑制图规范可能会导致很多细节存在错误和不足。行业内的部分企业可能为了规范图纸,在图纸绘制中制定公司内部标准,这就导致公司和公司之间图纸绘制标准不同的现象。

1.2教材内容不合理

当前在室内设计制图课程中,对于教材的选择十分关键,很多教材是从工程制图课程而来,并未真正的突显出室内设计制图的特点;部分教材则是参考建筑制图标准,未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编制,教材内容十分不合理。甚至教材本身所附带的图纸绘制不严谨,如果学生以此作为参考,可能导致制图的错误,影响学生制图能力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室内设计制图教学中教材的选择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1]。

2室内设计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2.1创新教学理念

在室内设计制图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科特性,实践性较强,所以学生是否能够毕业,在岗位上的实践效果可以直接衡量出教学成效。对于室内设计制图课程而言,不能一味的拘泥于现有教材内容中,应该深入了解室内设计制图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同大型的室内设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习正规企业制图规范,了解到大型室内设计企业内部设计规范和标准。在设计规范辅助下,教学活动可以有序开展,图纸绘制更加严谨,将其作为案例讲解可以更加生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其中,提升教学成效。很多高校教师由于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所以缺乏实践经验,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应该鼓励教师前往企业实习,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掌握先进技术,为室内设计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2]。对于室内设计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言,教师前往企业实习可以有效提升业务能力,丰富教学经验,与时代接轨,教学内容更加前沿。

2.2优化教学内容

室内设计制图课程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1)建筑测量。在建筑测量中,作为室内设计中的前期工作,对房屋内部各项尺寸进行精准测量,获得准确的数据绘图纸;数据测量精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室内空间设计的把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组织学生在实践场所进行测量,并注重细节内容的把握。(2)识图。识图并非仅仅强调室内设计图纸,还包括其他的建筑图纸和水电设计图纸等等,室内设计是对建筑内部空间的装饰,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充分了解建筑原有结构和管网布设情况,促使室内设计科学合理,避免改动这些内容[3]。(3)制图。依循现有的建筑制图规范,对室内设计制图细节仔细把握,明确各种室内设计规范和要求,建立完善的设计体系,促使室内设计更加规范化,提升制图严谨性,有助于为学生未来发展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3结论

综上所述,室内设计制图课程作为室内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内容,图纸绘制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基于此,室内设计制图课程应该进一步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累更多教学成果的同时,提升设计规范性,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作者:邢艳春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英杰.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第6篇

1.工程项目绩效考核缺失

目前,我国部分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对在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工作时,由于项目部与相关管理人员均由公司抽调与组成,所以在个人绩效考核工作上一般交由所属部门完成,而所属部门在相关工作的认识上又存在严重不足,由此也就导致了绩效考核工作形如虚设。另外,在项目考核指标的制定上,部分公司把精力主要集中在项目进度的控制上,而在经济效益指标的考量层面上则较为缺失。因此,也就导致了项目部与相关管理人员出于进度控制层面工作的考量,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上对经济效益层面的考虑则较为缺乏,从而使公司内部失去对工程项目在财务经济上的控制,增加了工程建设资金支出。

2.工程项目内控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有线电视行业归属于当地地方电视台所有,虽然有部分进行了资产重组的工作,进入了企业化的运作流程,但是高层管理人员依然是地方电视台的原套人马,例如,公司的总经理一般由电视台台长兼任,进而导致公司在运行上没有摆脱事业管理的模式,内部各项管理流程得不到完善,没有完全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来进行,又如在工程管理流程上,前期制度基本缺失,各部门的职责不明。最终到了财务工作层面,在建工程项目的资产不能很好转为固定资产,并进行折旧的提取,造成公司利润的不真实,与此同时,公司也不能很好适应后面新上马的NC用友财务软件的管理要求等。

二、提高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相关策略

1.建立现代企业模式作为加强工程内控的前提

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应当从市场环境出发,打破原有事业垄断模式,以适应市场为前提,进行资源整合、资产重组等工作,形成以有线电视企业集团为主导,各分公司独立运作的企业模式。原有当地电视台只是作为网络公司的参股股东,起到对公司业务在政策支持方面的作用,但不参与到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中。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集团公司必须从整个公司层面出发,建立并完善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特别是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的工程管理流程,依靠强有力的监督考核和绩效考核机制进行贯彻实施,使公司资产和账面利润能真实体现,使整个企业机制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成为具有充分竞争力的集团公司,确保当地电视台在内的广大股东利益财富的最大化。

2.提高对整个工程项目监控与协调的能力

出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项目的施工建设工作上具有数量多、单个项目工作量较少与工期较短的特点上进行考量,相关公司在进行施工工作时,可以在符合公司对工程项目的要求与标准的前提下,专门对工程项目进行协调与统筹,可以在工程项目上特立一个临时部门,此部门可以由公司董事局或者总经理直接挂牌,并称作工程项目管理部。在实际职能的发挥上,工程项目管理部在充分了解各部门与各施工队在工程项目上相关职责的前提下,把每一项工作细化并具体落实到个人与部门身上。而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现场施工队的监管力度,并逐渐在施工工作上实现“以责监人”的工作办法。另外,在其协调工作上,工程项目管理部可以在其下层设立一个类似秘书室的机构,并赋予联系与协调工程施工的职能,进而使整个工程项目在公司的全盘掌控下,进而提高公司对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力度,避免安全与质量事故的出现,提高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工程项目建设上的工作水平。

3.建立健全对工程项目的绩效考核体系

(1)目标管理在具体的工作上

一般是在充分的考虑公司在工程项目上的整体目标的前提下,对相关目标与要求进行层层分解与逐级展开,通过熟读与研究目标策略来制定在各阶段上各部门与相关工作人员的分解目标,从而提高公司对工程项目的宏观管理,促进内部控制手段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2)项目管理在具体的工作上

主要是公司通过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方法手段与工具设备,为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工程项目上的相关策略目标与要求而展开的各种管理活动。项目管理在微观的工作上,主要是做到事前预防,事中解决,把每一个操作步骤的考核工作,细化与落实到个人与部门的工作目标,列入绩效考核体系中,随时实现动态的考核,保证公司的战略目标与要求可以顺利、准时的完成,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三、结论

第7篇

[关键词]准公共产品城市公共交通规制

城市公共交通是指由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轮渡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本文所讨论的公共交通是指由公共汽车、电车所组成的传统的城市公共交通行业。

一、公共交通行业规制的依据

1.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

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必须借助于能覆盖全市范围的道路网络,生产者(公交企业)才能将其产品(客运服务)销售给最终用户(乘客),具有明显的网络性、范围经济性和规模经济,因此,城市公交行业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经营比由多数企业经营更有效率。对城市公交行业实行政府规制,一方面,控制进入行业的公交企业数量,维护公交行业一定程度的垄断经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资和过度竞争所造成的资源配置的损失;另一方面,赋予进入企业以相应的供给责任,限制其退出,从而保证城市公共交通市场的有效供给。

2.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

城市公共交通是介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其消费既具有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但又存在明显差异,有的社会成员消费的多,有的社会成员消费的少;同时,也具有私人产品的排他性,但又存在与私人产品不同的垄断性。因此,城市公交企业具有企业性和公共性的复合特性,既要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以实现其企业性;同时,为保证公交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广大市民的出行,政府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规制,限定价格,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城市公交行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

所谓外部性,是指某种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所产生的效应扩散或波及到当事人之外的一种情况,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如城市公交保证了市民顺畅的出行,节约了时间;或者由于政府对公交票价的管制所带给消费者的额外收益都是正外部性的体现。而另一方面,公共交通也造成了负外部性,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交通事故风险的增加和更加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因此,要解决公共交通的外部性问题,对其实行政府规制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政府规制

1.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市场结构规制

政府对城市公交行业市场结构规制的基本问题是:第一,在目前的市场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下,在公交行业究竟应该存在多少家公交企业,以及这些企业在各个地区和业务领域的分布;第二,对公交行业自然垄断业务和非自然垄断业务的规制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行业采取垂直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形成了国有公交公司一家垄断的局面,制约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公交行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根本性问题仍普遍存在:(1)城市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轨道交通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运营和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2)政府补贴机制不科学,补贴不到位;(3)公交企业经营效率低下,企业亏损严重。

要改变制约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就必须对现有的公交行业政府规制进行改革:(1)改革公共交通规制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做到政企分开,实现“三种职能”,即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公交企业所有者职能和公交企业经营者职能的分离;(2)深化国有公交企业的改革,改善经营管理,减少经营性亏损;(3)实施公交线路的特许专营制度;(4)调整公交市场结构,促进合理有序的竞争,保证公共交通的有效供给;(5)改革政府公交补贴制度。

2.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价格规制

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若不进行规制,容易形成垄断价格,损害其公益性,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因此必须由政府进行价格规制。

我国的公交行业一直被视为“福利事业”,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低效率价格形成机制,以政府指令性的背离价值的低价格来提供服务,依赖国家给予亏损补贴,价格基本不受供求关系和成本变动的影响。这种价格形成机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也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它也是导致公交企业的长期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对我国当前公共交通行业的价格规制体制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主要有:(1)制定科学规范的定价原则,采用分段定价、分时定价等差别定价方法;(2)推行公交价格听证会制度,体现价格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化和透明化;(3)尽快出台《城市公共交通法》,完善公交价格管理的法律体系。

3.成都市公共交通行业规制的改革实践

成都市对公共交通行业的规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05年12月组建了成都市交通委员会,打破了原来公共交通行业中市交通局、市政公用局、市公安局、市经委各自为政的局面,进而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市交委作为行业管理者,统筹管理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运、轨道交通等事宜,并对全市公共交通运输行业实施调控和监管。国资委作为公交集团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和所有者,对公交集团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而公交集团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日常营运进行管理。通过对公交行业规制体制的改革,既整合了资源,由交通委员会对全市的公共交通的运营和发展实施统一的规划协调,又实现了“三种职能”的分离。

成都市公交集团占据了全市公交客运市场90%以上市场份额,集团下属国有分公司10家,全资子公司4家,控股子公司6家,参股企业14家,同时,还有其他民营公交企业占据了公交市场近10%的份额。这种多元化的市场结构,既保证了公交行业国有资本占主体地位,以保证行业的公益性和福利性要求,又引入了适度的竞争机制,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