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3 07:01:43
序论:在您撰写核技术专业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后,都要进行毕业设计及其答辩考核。毕业设计成果及答辩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考试毕业文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层次相同专业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设计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动手。因此,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就毕业设计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简要论述,供大家参考。一、选好课题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考试计算机专业应考者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毕业设计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设计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设计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设计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设计什么”不明确,“怎么设计”就无从谈起。教育部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设计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设计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设计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设计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设计成功的一半。
㈠、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学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
⒈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⒉,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善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㈡、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设计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二、进行系统的设计工作:学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到实习单位或企业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稿、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三、 论文的组织安排 依据上述的论文类型,由于各类工作特点的不同,在搜集整理论文的素材、组织安排论文的结构方面,应有所不同,做到有的放矢。3.1 系统实现型论文:重点收集整理系统体系结构,程序模块调用关系,数据结构,算法,实验或测试等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1)引言或背景 (概述题目背景,实现情况,自己开发的内容或模块) 一般谈课题意义,综述已有成果,如”谁谁在文献某某中做了什么工作,谁谁在文献某某中有什么突出贡献“,用“但是”一转,分析存在问题,引出自己工作必要性、意义和价值、创新点和主要思想、方法和结果。然后用“本文组织如下: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 作为这段结束。(2)系统体系结构(强调系统的整体性,突出自己工作在整体中的位置)(3)主要实现功能的描述(包括模块调用关系,数据结构,算法说明,依据内容多少此部分可安排两到三节)(4)实验或测试(5)总结3.2 应用开发型论文:重点收集整理应用项目的背景分析,需求分析,平台选型,分块,设计部分模块的细化,使用的开发工具的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引言(重点描述应用项目背景,项目开发特色,工作难度等)项目分析设计(重点描述项目的整体框架,功能说明,开发工具简介等)项目实现(重点描述数据库设计结果,代码开发原理和过程,实现中遇到和解决的主要问题,项目今后的维护和改进等,此部分可安排两到三节)总结3.3 分析比较型论文:重点收集整理有关的最新论文或软件,分析比较心得,实验数据等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引言(重点描述分析对象的特点,分析比较工作的意义,主要结果等)分析对象的概括性描述分析比较的主要结果(如果是技术分析,给出主要数据,如果是软件分析,给出代码分析结果,实验过程等)分析比较的评价和系统应用(可以给出基于分析比较的结果,提出某些设计实现方案,和进行一些实验工作结论3.4 理论探索型论文:重点收集整理问题的发现,解决问题所用到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定理证明,算法设计和分析。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1)引言(重点描述要解决的问题的来源,难度,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等)(2)基本知识(解决问题涉及的基本定义,定理,及自己提出的概念等)(3)推理结论(给出问题解决方案,包括定理证明,算法设计,复杂性分析等)(4)结论上述论文结构的安排和划分不是绝对,可依据各自工作的实际情况,采用某一种或某几种混合的方式指导自己论文的写作。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一定要作到心中有数,贯穿一条逻辑线索,切不可泛论成文或堆砌成文,时刻突出自己的工作内容。 四、论文格式及目录系统每个作者有自己的风格,格式不必强求一致,但科技论文不能像写小说剧本那样,一般不能用倒叙,插叙,不设悬念,不用意识流,多线索方式等。例如,可在下列格式基础上适当修改: 科技论文目录体系一般不用中文的 “一 二 三”,而用下列的编排方式 扉页摘要(中英文,200-300字为限)目录正文1.前言(背景,动机,前人工作) 1.1……… (1) (a) (b) (c) (2) (a) (b)(c) 1.2 ……… 2.项目框图 及 本工作在项目中的地位3.项目特色(特殊功能,困难)4.方案选择(前人方案,现可选方案,为什么选这一方案)5.实现技术 数据结构 程序片段6.特殊问题解决方法6.1 问题16.2 问题2 ......7.结果测试,性能分析(图表等)8.结束语(或结论、小结)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目录可以用Word 插入—目录功能 实现,可自动编页自动更新五、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5.1 学术论文要求文字流畅,层次清晰,词藻不能过分华丽,近年国内外在计算机方面的论文的语言较以前生动,但用词都以准确,不过分夸张为度。5.2 标题要能反映内容。如有新意更好。例如,下面题目是个不好的题目:“图像处理的某些问题的研究”, 论防火墙技术”等,其中的“某些问题”不如换成最中心的词汇。论防火墙技术题目太大,不适合本科生作。5.3 学术刊物上论文摘要一般300字左右,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而学生毕业论文摘要可以写一页(1000字左右),因此活动空间较大,要好写一些。摘要可以在全文写完后再写。要简明,中英文摘要 应一致,要突出自己的工作,要提供几个key words。写英文摘要时,可先用英文的习惯和用语写摘要(可以借助于电子词典),然后英译汉,用中文摘要去将就英文摘要。反过来,如果先写好中文摘要,再汉译英,则很难把英文摘要写得地道。为了使得英文表达地道、准确,可以读十几篇相关研究方向的论文的摘要,注意一些表达词的使用,如present, implementation, propose, give, argue等。平行的内容宜用平行的句型。例如下面的例子中,一句主动,一句被动,语感就非常糟糕:"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lgorithm and a prototype is presented.....".5.4 前言部分要写问题背景,动机,要说明自己工作的工作有用,有意义(才能鼓励读者读下去),通常在介绍国内外工作后,用“但是”一转,指出前人工作的不足,引出自己的工作。在前言中简述自己作的主要结果,(例如明确地列出几条,说明本文的主要工作,主要成果)。前言部分的末尾介绍文章的组织情况,各节内容。5.5 突出特色,一个项目中工作很多,有些是同行皆知,自己也无创新的,可以略写,要多写自己遇到的特殊困难和创造的特殊解决方法。使人家读了能学到东西,看到作者的创意。为了突出特色,还可以在一节中分成小标题写,一个问题一小段,与计算机相关的论文中还可以把数据结构和程序片段夹叙夹议呈现出来,比只用汉字解释得更清楚。5.6 上升到理论,一般硕士论文会要求这一点。如果本科生能够在毕业论文中得出有意义的定理或命题,一般会认为是好成果。可能会被推荐到杂志上发表,或在考研、求职中得到承认。5.7 各部分应详略得当。 一般地,毕业论文应该主要写作者的见解和工作, 把自己的创新写深写透。综述要有述有评有比较。只要是作了实验,写了程序,一般是想写的太多,写不完。反之,会感到空虚,没有写的,有的学生抄书来充篇幅,效果不好。一般地介绍相关工作(前人的成果)部分不应该超过总篇幅的1/6。5.8 完整的论文应包括测试、运行结果及分析(图表或曲线)。5.9 结论,小结。说明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创新,下一步工作主要内容等。返回目录六、参考文献及引用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的重要一环,带着问题读文献或杂志上的论文,不但注意学习学术内容,同时也注意学习选题方法、格式、标准的套话、起承转合的语言和方式,参考文献的写法,字体的运用等等。在论文中明确给出参考文献的出处,既代表着对前人成果的继承,也代表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崇,是科学研究中应培养的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做人准则。参考文献的写法:按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用编码的方式给出,如[1],[2],等。参考文献包括专著、学术期刊、学术会议、技术报告等。七、 摘要样板 学术刊物上论文摘要一般300字左右,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而学生毕业论文摘要可以写到1000字,因此活动空间较大,要好写一些。下面是可行写法之一。1.介绍项目意义背景,100-200字。2.本文作的主要工作, (1),(2), (3),..... , 400—600字3.本文组织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 ( 200字)
1.1总结典型工作任务本文作者在院系建设中,参与了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本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是需求分析员、UI设计师、软件设计师、测试工程师、质量保障师、数据库管理员.通过在扬州天润电脑有限公司、扬州信息产业园等多家企业详细调研后,根据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总结出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务:系统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与维护、用户界面设计、代码编写、软件测试、用户手册编写.
1.2开发学习领域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按工作步骤的实施过程展开顺序及需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到核心来开发学习领域.开发出如下学习领域,如图3所示.整个学习领域设计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酒店管理系统》、《网上书店》、《论坛系统》四个项目为主线,围绕着如何解决典型工作任务而展开.每个项目的开发任务中精巧的整合了抽象的开发技术,知识的应用性得到了突出,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创新意识,强化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4].
1.3学习领域的课时安排考虑学习领域学时分配时,遵循的原则是,工作任务中频率高的分配学时多,难度大的分配学时多.如表1所示。在此,《使用和Ajax技术的网上书店开发》和《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Ajax的网上信息平台开发软件测试》属于难度稍大的课程,因此学时分配上是最多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程序素养的养成,每个学年的课时分配也是逐年递增的.
1.4学习情境设计受篇幅所限,这里仅以《使用HTML和JavaScript的动态网站开发》为例说明学习情境的划分.如表2所示,这门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符合了学习情境大于3的标准,让学生在重复和比较中掌握技能.前4个情境都是页面制作,属于同一范畴,按照难度逐步递增的特点进行设置.在这四个情境中完成的页面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完全体现了网站开发的技能要求.第5个情境是一个完整网站的制作,将前四个情境的技能要点全部包含,是一个较复杂的工作过程。
1.5学习情境教学实施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的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实施.以“学习情境1:图文并茂的简单页面制作”为例进行说明.如表3所示.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频繁互动,学生独立决策,做出计划方案并实施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计划完成后,学生要自查并互查,这也是强化技能的一种方式.学生分组完成计划,关注工作的进度,可以加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工作责任心.
2结束语
为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对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积极探索,采取辅修、双学位、第二学位、大类人才、专业复合培养等模式,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领域学习的机会。但从复合的含义来讲,专业复合培养模式与其他四种模式有着本质区别,辅修等其他四种培养模式,虽然也涉及到不同的专业,但学生只是进行两个独立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其侧重点是学习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专业复合培养模式其侧重点强调的是两个专业知识点的交叉融合。根据对中国知网“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领域的相关论文统计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关于“复合人才”,可以查到256条记录;关于“复合专业”可以查到142条记录。其中多数文章只涉及复合型人才定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容,仅有50余篇文章涉及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通过对上述文章的总结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三类:1.技术与外语复合人才技术与外语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复合型人才培养比较多的一种模式,该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其一,以外语专业为主体,改革单一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在精通外语的基础上,同时兼备商贸、旅游、法律等一门或多门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外语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地位。其二,英语作为一种技能,依附于其他各种应用性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2.技术与经管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将传统专业知识与管理类知识,如金融、贸易、经济、营销等相结合,主要培养相关专业领域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3.技术与技术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来讲主要是相近学科或跨学科专业复合,强调学科间知识融合,这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有别于任何单一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强调的是专业知识融合。比较普遍的是传统专业与计算机类专业复合,培养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不同行业领域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二、模块式教学模式简介
模块式教学模式源自美国,其借鉴工业生产中的模块化方式,将原有学科课程体系结构中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聚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需要,将关联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通过调整单元数量和组合方式,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专业方向的调整。目前,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已逐步被我国职业教育界接受和采纳,根据对中国知网“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领域的相关论文统计分析,在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的论文中,以“模块式”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查到345条记录,涉及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等多个方面,但按照“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在软件技术专业方向上构建的复合式课程体系,至今还未见有学者发表相关论文。
三、构建软件技术复合专业模块式的课程体系
软件技术(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方向)属于技术与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类型,与大连交通大学的传统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的双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有相似之处,但两者从培养层次、培养目标均不相同,一个是高职高专层次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主,一个是本科层次以培养培养既掌握传统专业知识又掌握软件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同时在拟定的课程体系构建方式上也不尽相同,一个是按照兼顾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校企合作构建的“能力本位”模块化课程体系,一个是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学科课程体系。软件技术(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方向)课程体系围绕工程造价、软件技术、外语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和实训5条主线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按照模块式进行组合,软件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外语模块、职业素养模块、基本能力模块、工程造价模块、软件技术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设置能够适应软件产业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四、结束语
1.选题
选题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第一个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基于培养应用型学生的目的,毕业论文的课题主要来源于生产应用。55个毕业论文选题中有50个选题和具体企业相联系。“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你主要考虑哪方面因素”的调查中,46%的学生选择“与毕业实习内容有关”30%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有关”12%选择“与就业有关”10%选择“与指导老师有关”2%选择“其他”。
毕业论文选题的关键在于“小题大做”与联系实际。论文题目偏大偏空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前期的毕业论文中,出现了一些类似“刍议我国零售业增长方式转变”“湖北省中小型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变更对我国企业的启示”等不适合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论文选题。联系实际(包括联系毕业实习、就业、兴趣等)是使题目“变小”、“变实”的有效手段。如笔者指导的2007级某学生毕业论文题目一开始拟定为“XX企业营销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后来这个学生到某企业工作后撰写毕业论文时是在车间实习,结合该学生的实际状况,题目调整为、某企业预处理车间基层员工绩效考核方案设计”该论文被评为2011年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学生的选题可以根据实习、就业情况进行调整,尽量与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
2.开题
开题报告需要阐述毕业论文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进度安排。要写好开题报告,学生需要查阅很多相关文献,同时也是为撰写毕业论文收集资料。要在充分理解指导老师下达的毕业论文任务书的基础上,按要求撰写开题报告。
在“毕业论文资料最主要来源”的调查中,30%选择“期刊杂志(含电子版)”26%选择“网络”24%选择“教材、著作”22%选择“在工作中收集的企业资料”。根据要求,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15篇(其中,近三年出版10篇以上,英文文献2篇以上),参考文献主要是期刊论文、教材著作、硕博士论文。从网络上收集的资料一般学术性不强,教材、著作存在理论性过强的特点。没有一定量相关学术论文(30篇以上)的收集、整理与研究,难以保证论文质量。不少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前,很少浏览学术期刊。开题报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学生所收集、整理学术期刊论文检阅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章法,参悟学术论文到底该怎样写。
在前面统计的“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中,有38%选择“缺乏必须的图书文献资料,难以查找”,更多的原因在于学生查找资料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加强。
3.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是毕业论文花费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也是最主要的阶段。在“从开始准备到完成毕业论文实际花费的时间”的调查中,选择“大约1周”为0,“大约2周”为6%,“大约1个月”为24%,“大约2个月”为54%,“3个月及以上”为16%。70%的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过程中花费了较多时间,花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达到了学校的要求(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毕业论文的时间为9周,但布置论文是在答辩前大约7个月)。
“毕业论文是修改出来的”这句话广受认可。学生与指导老师的沟通状况是影响毕业论文撰写进展、论文质量的重要方面。在“你和指导老师之间的沟通频率大概多久”的调查中,“1周1次”为22%,“10天1次”为28%,“15天1次”为26%,“20天1次”为16%“30天1次”为4%“很少联系老师”为4%。在“从初稿到答辩前定稿,指导老师对你的论文修改次数(不包括简单的格式修改”的调查中,选择3次、4次、5次、6次及以上分别为12%、38%、30%、20%。在“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对论文写作的帮助”的调查中,选择“很全面,对论文中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为58%,“较全面,对论文中问题的解决有参考价值”为34%“一般,只是从框架上大致要求了一下”为8%,没有学生选择“帮助较少,主要是完善了一下格式”。从这三个调查数据来看,指导老师比较负责任,与学生联系较多,对学生要求较高。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大多是“两头紧、中间松”,即刚刚布置了论文和论文答辩前指导老师抓的比较紧,中间时间段相对比较宽松,从开题结束到完成初稿这个较长时间段一般沟通较少。
在“你和指导老师之间沟通的主要方式”的调查中,选择的依次分别是QQ(占30%)、面对面(占28%)、电话(占26%)、E-mail(占16%)。在“你最喜欢和指导老师的沟通方式”的调查中,选择的依次分别是面对面(占48%)、QQ(占30%)、E-mail(占18%)、电话(占4%)。不少学生因为实习、就业等原因,与指导老师面对面沟通的机会较少。面对面沟通是效果最好的方式,电话沟通效果相对较差,不太被学生接受。QQ因为具备双向沟通、即时沟通等特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也有一些年龄偏大的指导老师不会、不喜欢用QQ和E-mail。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中职教学领域开始出现了很多利用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模式,这给我们的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带来新生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扬长避短、合理利用现代设计软件,及如何将设计软件与传统工艺美术教学进行结合,达到完美统一,应该说是我们这些一线专业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软件艺术设计图形图像工艺美术
随着1990年2月,Photoshop1.0版本的发行,有谁曾想过最初只是一名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用他的Mac0Plus计算机编写了这个编码,开始纯粹是为了娱乐,但后来却大大推进了现代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现在一说起Adobe公司的“PS”,可以说在业界已是家喻户晓。更重要的是图形图像应用软件技术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技法,更为设计师提供了实现创意的无限可能。不仅给设计的过程带来变化,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设计思维方式和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方式,并使其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对设计的造型、设计的色彩、构成设计,以及审美能力的促进和提高,对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为艺术设计教学带来的一些问题与挑战,尤其是在中职的艺术设计教学领域,曾一度就重技术软件的熟练掌握还是重艺术思想的掌握引起一些争论,有些教师认为做为中职学生熟练掌握设计软件就已足够,不必要象大学生一样被灌输很多设计思想理念,而有些教师则认为应该主要开展设计思想教学,软件工具学生可以自学。我觉得这两种思想都有些偏激,设计软件和设计理念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一、我们必须接受现代设计软件对传统艺术教学的改变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我们的专业名称叫做工艺美术,而现在则统称为艺术设计,我们传统的教学是以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建立的教学体系,教师的课本、范画是学生在学习专业过程中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是学习知识和创新发展的权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吸收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是以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为主要活动,学生的思维过程侧重于对专业课和技能的训练,教师则起到了教育和培养的作用。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化和信息视觉化的发展,现代设计软件的应用设计正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在艺术设计中,如何将设计的语言在计算机图形图像软件中更好更快地灵活应用,是教育教学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作为专业教师必须正确转变教学角色,适应现代设计教学的发展在我们传统的中职工美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而现在必须逐步转化为引导者和协作者,这就使教学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由过去评价学生的专业设计作品,转为评价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思维方式。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索和研究,提出专业性的设计课题,并组织学生讨论和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式。这样,教师在课堂的活动中的不可预测性就增加了,他们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合理化建议作好准备,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这样他们会发现自己应当担负的责任,激起自己的学习欲望。这一点对中职学生尤为重要。而传统的教学是一味使学生标准化、程式化,学生只是一味的掌握技巧而却忽略了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创造性思维。
三、艺术设计和现代设计软件应用技术的关系
艺术设计是理性的思考,理性思考是设计的主要特征。计算机再先进、再实用,也是人编写出来的程序语言,是进行艺术设计的使用工具。和我们平时所用的笔、纸、颜色一样,都是使用工具。计算机技术是表现方法,比起传统的手绘表现方法来,有快、精、准等特点,并且效果图很快就出来了,很直观。因此,只有精通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的操作,技巧熟练,才能更好地表现艺术设计的作品。电视的出现并没有将电影取代,录音机的出现并没有使现场演唱会绝迹,计算机的应用并不能说明手绘设计的结束,二者将并行不悖,同时存在。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校企文化融合;异同;意义;方法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183-02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革。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建设中,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与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融合,是指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建设中, 围绕此专业的培养目标,将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融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建设之中,将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管理制度和方式方法与专业文化建设相融合,营造职场化的教学氛围,从而建设有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形成此专业所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
1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异同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有很大差异,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异尤为突出。
高职院校重在教育,企业重在管理,在精神文化、管理文化、物资条件建设等方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校园文化重在培养人格中的主体意识,多以终极价值关怀为核心的人文精神文化。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对员工群体的规范、整合、凝聚和激励,通过文化的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的盈利性和社会责任,要求其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加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两种文化的相对独立、缺少交流形成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显著差异。
高职院校校园环境主要从教书育人的需要出发,环境优美、整洁、舒适。校园文化崇尚个性发展,不同同学行为差异大。校园管理制度重在引导、教育,在校学习行为往往是老师安排好的,老师讲授、示范,指导如何做。在校学习,允许错误,再纠正错误,60分过关。
而企业园区为了生产需要,更注重高效、安全。企业文化强调合作、团队精神和行为规范,企业管理制度重在严格、规范、标准、可执行,常常使用奖金、福利、处罚等等手段。比如行为时间统一、动作划一,走路靠右行,物品摆放整齐,甚至宿舍鞋子等等都要放在规定的圈圈里,否则会被罚款。对于工作任务,大多是给出要求或目标,员工自己或协作,想方设法去完成。对于产品质量,要求六西格玛,最好100%无差错。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
电气自动化企业拥有众多的电气自动化先进设施,其工作流程特殊,高技术、高危险。对劳动者的要求不同于其他专业。电气自动化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过硬的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敬业精神、爱岗敬业、团队合作、基本功扎实,有突出的专业特长。电气自动化企业要求员工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具备实战能力。有较强的合作精神。企业非常强调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不仅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能力要求特殊,更强调敬业精神、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注重安全规程、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造力。要求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视。同时必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具有一定的拓展能力。
高职学生就业前接触企业文化的途径还不充分。媒体、短工、传闻、参观实习、课堂、父母兄长等是他们的主要了解途径。进入企业工作之后,对企业文化需要一定时间的不适应。这不利于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在校的宽松环境、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脱节等,学生就业后感觉工作压力大、工作枯燥乏味、企业人际关系难处、工作时间太长等。对工作的心理期望值过高、工作缺乏主动性、缺少敬业精神。
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中,要实现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实现两种文化对接,增强高职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
2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意义
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与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融合,从而建设有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对于本专业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将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与本专业文化相融合,可以凸显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建设有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提高专业竞争力,有助于实现本专业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本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3)有利于本专业学生的专业价值观、专业意识、专业气质的形成;
(4)有利于本专业学生尽快熟悉、适应企业文化,学生学会处理企业人际关系,使毕业生工作后能迅速融入企业文化环境中,尽快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5)有利于本专业学生熟悉企业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规章制度,适应企业工作节奏,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习惯;
(6)有利于提高本专业学生工作主动性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7)使本专业学生未来具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素质与能力,成为未来推动企业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8)有利于推进“双师”型的教学队伍的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的理念,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总之,将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相融合,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培养高职学生良好职业素养,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3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的方法和措施
在校园整体文化建设的框架下,重视各个方面之间的有机联系,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有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深化本专业校企文化融合。广泛的专业文化校企融合,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行为习惯等都要满足企业的要求。我们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传统校园文化的同时,将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传统校园文化比对研究。比如,通过网上查找、到电气自动化企业拜访、调研、鼓励教师到电气自动化企业顶岗学习来研究电气自动化企业文化;与友好电气自动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友好交流合作;吸纳企业中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专业文化建设;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研究兄弟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成就等等;深入研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文化融合方式方法和内容。
(1)建立健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管理制度,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文化融合提供保证。研究电气自动化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融入到本专业教学管理制度之中。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等方面形成运作、发展机制。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督促学生遵规守纪、遵守按章操作,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
(2)为了有效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效果,保证专业可持续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采用工学结合、“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模仿企业工作过程和环境,营造电气自动化企业仿真教学氛围,开展“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将学习过程与生产运作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工学结合,在体验企业工作过程、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优秀的职业素质。
(3)注重用电气自动化企业的企业文化熏陶学生,给学生营造一种职场的环境,使学生处处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从新生入学起,循序渐进安排,积极宣传企业文化;从教室、实训场、课程内容等等各个方面展现电气自动化企业文化;加强专业网站校园网建设,通过网上咨询、微博、组建聊天群等形式让学生熟悉企业文化;布置专业发展历史展、专业技术能手展、专业新技术展、专业新工艺展等,宣传专业文化历史,建设专业特色的文化环境;根据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特点,在实训场所悬挂生产流程、安全规程、操作流程、电气自动化行业企业精神等,营造企业氛围;根据专业理念,发掘师生创意潜力,设计励志格言、专业格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和感悟专业精神,充分得到专业文化熏陶。
(4)走出去,请进来。不定期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去感受企业文化,假期、期中短期组织学生到电气自动化企业参观、实习、实训;定期邀请电气自动化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指导学生学习电气自动化企业操作技能和规范;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选派教师到企业工作学习企业文化和专业技能,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到企业中顶岗实习,使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在教学中能够灵活的用企业文化熏陶学生;
(5)模仿电气自动化企业操作工作流程,在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适应企业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重过程控制,形成良性循环。比如,挂工作流程、挂工艺卡、打卡制度、唱票制度、入实训室登记制度、过程记录制度、穿工装、戴安全帽。
(6)引入国际质量认证体系,进行规范的专业教学管理。日常工作必须依文件要求执行,并留下可追溯性记录,强调过程管理及过程控制。
(7)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特点,单靠学校自身建设一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为此,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在校外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除了院校自我建设之外,引进企业资金和设备建设实训场地。建设“厂中校”、“校中厂”实践模式。在加强校内实训场地和实训课程建设的同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可以采用订单培养、定点培养、定点就业方式探索人才培养新形式,深化校企文化融合,实现双赢。
(8)开展广泛的课外活动。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会大大地降低教学质量。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建立学校、班级、社团活动等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文化体系,比如组建专业协会、举办各类技能大赛,促进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接受企业文化熏陶。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校企文化建设,要物质、职业、精神等多层面进行建设。要吸取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例如,团队合作精神、客户至上理念、激励与创新理念、“零”缺陷理念等,与专业文化深度融合。
4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文化校企融合,是专业建设的重要部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进行专业文化建设。通过合理的取舍、提炼和升华,形成有特色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文化,促进高职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和职业意识,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建荣,姚婷.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2(1).
关 键 词:艺术设计 复合型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
人类的科技知识,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9世纪每50年增加一倍,现在每3—5年增加一倍。各种学科门类,出现高度综合的整体化趋势。艺术设计专业就是学科门类高度综合的产物。学科的最大特点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相融合。因此,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有两种生存模式,一种是生存在建筑设计的工科院校,另外一种是依附在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然而,随着社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各个院校纷纷开办艺术设计专业,其中有诸如南京财经大学在内的多所文科院校。当各高等院校开办的专业门类大致相同时,要想在日益严峻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在人才培养上就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抓住自身特点,形成合理的学科教学体系,创造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信息时代”的21世纪又可以称为“设计时代”。艺术设计成为当今世界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纽带。然而,普通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是从传统美术与工艺美术教学中转型而来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转型期的种种迷惑和困难。众多文科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和综合类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一样,还处在新开办期的模仿和摸索阶段。中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状况并不令人满意。社会不满意,认为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单一、实践能力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教育者自己不满意,症结是没有一个基本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教育理论。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尽快为社会提供必需的现代设计人才,以适应信息时代对现代设计人才高起点、批量化的需求。
现代设计的实践,需要艺术设计教育构筑一个新的教育体系或培养模式回应社会的需求。设计教育的重点要从过去单一的技法和造型训练向掌握系统的设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从只关注美感和设计语义的形态研究转向对生活形态、产品策划和设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文科院校的优势,就在于其学校金融和管理等文科众多学科专业的背景和优势,设计战略和设计管理教育既然已经成为设计教育体系新的发展趋势,而现代教育需要培养“一专综合”型的设计人才,来满足社会需求,那么,文科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既对艺术设计专业精通或熟练,又对相关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够有效地综合各方面资料来解决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所谓复合型人才,即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对本学科的各种专业知识能全面掌握、运用自如,对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也能了解和掌握,融会贯通,并能有效地综合各方面资料,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即“一专综合”型人才。“一专”就是对自己的主要业务方向做到精通或熟练,“综合”就是要对相关专业做到了解和掌握,并能够有效地综合各方面资料,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目前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要具有扎实的基础、宽阔的知识面、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全面的素质和科学创新精神,即使学生成为具有科学的知识结构、坚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题实践的一专多能型的高效率人才。
一、 文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艺术设计具有艺术性和技术性融合的特点,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树立现代的科学的教育观念。即:终身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观念,知识整体化、国际化观念。
1.终身教育观念
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融合的产物,而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要求从业者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艺术设计高等教育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念,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美学修养的培养,要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具体表现在:学生在校期间要注重基本艺术设计方面工具性知识的传授,例如设计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方法;注重培养继续学习的技能和方法;注重综合性整体性的知识结构的传授。
2.素质教育观念
“一切彻底的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彻底的失败都是做人的失败。”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和学会与他人相处,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教育应注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提出是针对当今高等教育中过弱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提出的一种观点。素质是个体获取知识的内在力量和能力,因此,艺术设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在课程设置方面,突破专业面过窄的状况,进行学科复合,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观。 转贴于
3.创新教育观念
现代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实现从传授知识向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转变。首先,要向学生传授有效的知识,所谓有效是指这些知识能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奠定基础,因此,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学科知识的选择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创造性活动中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等的原动力。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各门课程教学活动中,创新教育都是贯穿始终的主题。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培养不同的有个性的人。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因材施教,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4.知识整体化、国际化观念
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交叉,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在知识构架上要体现整体化、国际化的特点,认真制订培养方案,确定具体的知识结构框架,正确吸收和借鉴国外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成果,真正做到各学科的交叉融合,避免简单的叠加,以拓宽专业面,增加适应性。
二、 文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有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规格,二是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三是教学与管理方式。按照科学的教育观念,构筑合理的科学的培养方案,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框架可参见下图。文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艺术院校、理工科院校、综合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有所不同。根植于文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上,要从学校的全局出发,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整合,寻找不同于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的突破口。
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的环节是专业学科的复合,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依托,寻找和其他专业学科的契合点,对相契合的专业做认真的剖析,然后融入到培养模式中,形成学科复合后的综合课程。例如,文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可以通过与管理学科的复合,构建设计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理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和计算机学科课程复合。进行学科复合后产生的结果可以多种多样(如下图中标有“”的位置),因此,在培养模式中会有不同的体现。
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对四年制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跨学科的重组与整合,即把培养某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所需要具备的多学科知识,有机地整合成一个新的、复合的整体,而不是把各个学科并列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学科知识的大拼盘。高等院校在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时,应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把课程设置从传统的深入型改为横向宽广型,淡化专业界限,形成互相联系的学科群体,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具体到文科院校的人才复合培养模式来说,要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开设其他学科的课程,课程要和艺术设计专业有一定的关联性,课程的知识内容应该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所具备的,并符合社会需求的;此外,复合的学科课程,要冠以“设计”,即在授课内容上要进行整合,在课程中以“设计”为主线,把复合的学科内容扩展到“设计”领域,进行“设计”的专项研究和研讨。
以文科院校的设计与管理学科的复合为例,对于艺术设计学校的艺术设计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拟定设计策略之能力,决定设计政策之能力,撰写设计专案规范之能力,监督与控制设计专案进度之能力,界定、分析设计问题,评估设计资讯及评价研究方法之能力, 选择设计师之能力等。为艺术设计学生开设的设计管理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设计企划、设计控制与设计执行管理等管理设计的能力。
文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包括三方面结构的培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在知识结构上,要体现文科院校的特点,除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培养,更应借助学校优势,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养;在能力结构上,要在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重点培养;在素质结构上,要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着重培养。
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具备了完善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是具备了宽广胸襟和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是具备了融合与应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面对新的需求和变化,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尚缺乏成熟完善的理论指导,艺术设计的复合型人材培养也需要努力探索前行的方向,在实践中寻找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胡恩明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