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9 23:00:24
序论:在您撰写名师工作室申报材料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我市来说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全市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参与。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要熟知份内的任务和工作职责,因此,必须认真学习上级下发的各项创建文件资料和《公民道德规范》,吃透创建精神,从个人做起,从部门做起,从工作、学习、生活的点滴做起,做树立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宣传员和实践者,从而积小胜为大胜,向最终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迈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积极组织全队民警认真学习创建文件,围绕部门创建任务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并明确责任到人,加强平时工作督导和检查,有力地保障了部门各项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持续开展禁毒严打整治斗争,全力惩治涉毒违法犯罪分子,不断萎缩消费市场,遏制蔓延发展势头,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要求之一,必须下决心、花大力气抓紧抓好。为此,他紧跟创建工作要求,紧抓打击涉毒违法犯罪主业不放,坚持“打团伙、摧网络、扫毒害、保平安”方针不动摇,参与组织、指导全市公安禁毒部门通过专案侦查、场所查控、街面巡防、办案延伸等措施和手段,严打涉毒违法犯罪,严惩吸贩毒人员,有力地打击了涉毒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据统计,*年以来,全市先后破获涉毒刑事案件600余起,惩处涉毒犯罪分子700余人,处罚吸毒人员3900余人次,缴获各类20余千克。
开展禁毒宣传,提高全民禁毒意识和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争做文明市民,是禁毒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禁绝的治本之策。为此,他立足本职岗位,抓住上级推行创建“无毒社区”、“预防教育示范学校”等活动的契机,紧密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要求,在做好常规创建宣传工作的同时,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撰写了*市创建“无毒社区”、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并积极协调综治、教育等部门开展联合考评工作,确保了活动的实施效果。*年以来,创建“无毒社区”活动在全市实现了全覆盖,乡镇、街道的创建达标率达80%以上;全市有2所中学被评为全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14所中学被评为市级预防教育学校。
在做好各项份内创建工作、参与路面交通秩序疏导整治的同时,他对照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台账资料任务分解表要求,对部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资料逐一收集整理,分门别类,归档立卷,并认真自查,及时完善填充,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并顺利通过了市公安局和市文明办的检查验收。
总之,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标志着我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工作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作为一名禁毒工作者,他会继续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自觉把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转为常态工作,持之以恒,为我市争创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示范区,打造平安、和谐、美丽新*奉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同志在市局纪委和支队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岗位职责,坚持求真务实,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特别是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该同志按照任务分工,主要协助市局和支队领导负责市公安局包干路段江州路的集中整治和面上创建迎检工作。通过扎实有效、艰苦细致的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创建任务,在迎检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相关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抓好面上创建工作,认真做好协调联动。市局党委明确治安部门牵头创建主要工作职责后,支队明确由总支委员、正科级专职纪检员*同志具体负责协助支队领导完成市局牵头江洲路创建包干工作。接到任务后,该同志深知责任繁重,丝毫不敢懈怠,迅速组织学习市领导和市局领导创建动员讲话精神,学习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和具体要求,进一步增强参勤民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涉及治安部门的创建任务逐一进行分解,注重细节落实,分别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在创建期间,该同志主动与人防、人保、老干部局、园林局等四单位搞好协调联动,认真做好日常检查督促工作,先后多次协助领导参与组织召集人防等四部门负责同志实地查看江州路的创建工作现状,对一些需要多部门共同整治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现场办公会商,并分解落实整治任务。创建期间,市局在江洲路段文明创建中累计出勤2000余人次;人防等四单位累计出勤1000余人次。该同志在创建工作中,与外单位协调解决疑难问题20余起,在海阳路以北绿岛杂草杂物等清理整治工作中,多次与涉及的三个村委做好协调,较好地完成了市创建指挥部下达江洲路创建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抓好包干路段创建,确保整治工作成效。江州路是市局牵头负责的包干路段,该路段是城区主干道,又位于城郊结合地区,交通流量大,特别是非机动车逆向行驶等习惯性违章较多,创建基础薄弱、整
近两年来,我区先后两次被评为“广州市平安建设先进区”,综治科被授予“广东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社会稳控与安保工作先进集体”、“广州市平安建设先进集体”、“番禺区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基层单位”、“番禺区广州某某某赛突出贡献集体”等称号;牵头组织实施的“构建三条防线提升满意率,平安番禺建设全省再领先” 、“建立综治舆情分析中心,推进平安番禺创建工作”等工作成果被评为、全区机关优秀工作成果,受到区委、区政府表彰。我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经验先后被新华社、中央政法委《长安》杂志、《法制日报》、《日报》、《广州日报》、省委《十一运社会稳控与安保工作简报》、省委政法委《广东政法简报》、《广东综治简报》、市委《信息专报》、《督查专报》、《广州信息》、《安保督查指导工作简报》等推广,其中市、区领导8次做出重要批示。1日,中央综治工作检查督导组对我区的综治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区“卓有成效地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月综治科被授予“番禺区优秀科室”荣誉称号,科室2名同志被评为“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1名同志被评为“番禺区青年岗位能手”。
一、强化创新意识,推动平安建设
区委政法委综治科制定了规范的青年文明号岗位达标创优标准,以“心系平安”为宗旨,不断强化科室内部管理,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研究综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接受新事物,树立新观念,探索新思路,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此带动平安番禺建设。一是制度创新。紧紧抓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的有利契机,在组织对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制约性、障碍性问题及破解方法开展深入调研和前期论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动综治工作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制定出台了一整套涵盖工作运行、决策运行和责任运行的《番禺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查究及一票否决权制实施办法》等七个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框架。首次将辖区非公有制企业纳入领导责任查究及一票否决权制实施范畴,推行企业法人综治责任制。其经验做法被《广东综治简报》、《广州日报》、《半岛都市报》、市委《信息专报》等市级以上媒体推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某某某给予肯定性批示,二是观念创新。把各部门综治工作情况及党政领导抓综治工作的实绩纳入综合指标考核和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对责任落实、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建议区委区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成绩特别突出的党政领导干部建议优先提拔使用;对发生问题的,视情节轻重建议给予严肃处理。内共对平安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的231个先进集体、129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11个单位予以责令限期整改,对33个单位予以黄牌警告暨一票否决警示,对11个单位予以一票否决。三是管理创新。设立了分析中心,在全区范围内初步建成纵向贯通、横向互联、自下而上、反应灵敏、快速传递的综治舆情汇集分析网络,及时对社会治安形势进行评估、预警和研判,确保及时、有力地打击犯罪,保障社会治安秩序稳定,对进一步深化平安番禺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华社《高管专供》、省委《社会稳控与安保工作简报》、市委《信息专报》、等市级以上媒体进行了推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某某某、副市长某某某给予肯定性批示。
二、强化质量意识,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以提高科室工作效率推进全区综治工作。区委政法委综治科不断探索完善为综治部门履行职责服务的各项工作制度,先后制定出台了《番禺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工作规则》、《番禺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实施办法》等制度,实现基层综治组织机构设置、队伍管理、工作制度、办事程序、基础设施“五规范”。 目前,12个街道综治办、90%以上的社区、40%以上的企业初步达到了综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的标准。我区在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二是以强化科室绩效管理塑造良好机关形象。注意加强科室品牌建设(“心系平安”),把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纳入科室日常管理工作中,塑造积极向上、清廉奉公、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机关形象。综治科连续5年被评为“平安番禺建设先进基层单位”,受到区委、区政府的表彰;被评为番禺区机关先进科室。三是以推进科室争先创优维护青少年权益。积极开展争创“青年岗位能手”活动,配合团区委组织番禺区各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开展暑期优秀青少年维权岗集中行动,集中开展暑期网吧集中整治、图书音像制品整顿、规范暑期劳务市场、打击青少年犯罪、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等行动,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行为,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会同团委、教体、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调整充实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切实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增强青少年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科学管理机制,创新群防群治工作模式,会同区公安分局、团区委、区志愿者协会成立广州市志愿者协会治安志愿者番禺分会,发动志愿者在社会治安巡逻、社区安全防范、法律宣传、单位内部保卫、交通安全、防火安全、治安信息收集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务。
三、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开拓进取
一是圆满完成会议组织筹备工作。参与完成迎接中央、省、市等领导督查、检查工作8次,参与筹备全区维护社会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会议11次,其中圆满完成了区委、区政府召开的一年一度的平安番禺建设工作大会。二是组织开展严打整治行动。先后组织开展“保稳定、促和谐”、“畅通公用保民生”、“保全运迎国庆”、学校周边秩序等一系列专项整治。年内共开展专项整治行动51次,排查发现的18起突出治安隐患,全部限期整改完毕。三是草拟各类文件材料。起草各类领导讲话、情况报告、工作汇报、建议意见等260多个、草拟综治委(办)文件86个、编发《番禺综治简报》16期、编发《综治综治工作动态》14期、编发《番禺区国庆节和大运会会安保工作动态》32期,有效地为领导决策起好参谋作用。
四、强化学习意识,完善综合素质
学习是综治部门整体工作创新出成效的有效推动力。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深入落实区委“百千万”大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共形成调研文章12篇,为领导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决策资讯支持。所形成的调研文章,被《广州信息》、《广州综治简报》、《政法工作研究》、《学习与实践—番禺区践行科学发展观典型案例选编》、《新番禺》等刊发。二是创新学习方式。积极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并将其贯穿于每名干部的日常工作之中,通过专家教授讲课、经验材料评析、综治案例研讨等形式,使科内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不断提升,为科室工作“无缝隙”衔接奠定了基础。科室有1名同志被评为“广州市中青年法学法律人才”,系番禺区和广州市政法委系统唯一入选者。三是加大信息宣传。根据《区委政法委信息宣传工作办法》,加强工作调度,强化工作机制,及时上报反映番禺特色的工作和突出成绩的信息。全年,在各级媒体发表宣传稿件80余篇,其中市级以上媒体采用40余篇,一项做法被新华社在全国推广、三项做法被省委政法委在全省推广;6篇综治论文、分析分获广州市一、二、三等奖。
基于上述理论依据,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应积极探索社群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意义,致力于构建研究性教师团队,创建特色教师工作室,塑造有为教师群体。
一、 特色教师工作室概念界定
特色教师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或者在某专业领域形成了学科品牌项目的老师。
特色教师工作室是指根据教师本人姓名命名并担任主持人的、由同一学科若干名具有共同的教育理想的教师组成、通过学习、科研、合作和分享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这是一种集教研、科研、培训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习型组织。
二、特色教师工作室创建基础
我校2008年底率先开展“有为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其中教师发展目标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让每一个教师幸福有为,培养有为教师群体,成就一批省、市、区名师。
五年来,学校通过强化师德培训,开展课题研究,研究高效课堂,推行教学反思,提升科研技能,推进“教科研一体化”机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一批“专家型”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在本区域产生引领和辐射作用;青年教师也得以快速成长,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
如信息技术教研组的辜志文老师,常年坚持机器人项目的开发与研究,在机器人竞赛方面取得辉煌成绩:我校VEX机器人代表队两次获得世界冠军、全国“广茂达杯”机器人灭火比赛的金奖、广东省机器人足球项目的冠军等多个奖项。辜志文老师也成长为南海区名师,被评为“感动南海教育人物”。
美术教研组的廖向阳老师和罗卫红老师的版画中国结特色,他们从零起步,经过近十年的钻研、培训、提升、总结,发展到省市领先水平。我校成为全国美术教育实验学校、广东省版画特色学校和广东省中国结特色学校,承担佛山市美术现场会和南海区中国结及版画体验活动。廖向阳老师也成长为南海区名师,被评为南海区十佳教师。
教师的个人成名,远远达不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终目的,只有教师整个群体的专业化发展,才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才会使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让这批走在前列、形成了特色的老师在区域内发挥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正是特色教师工作室创建的坚实基础。
三、特色教师工作室目标定位
为了加速教师的成长,壮大有为教师群体,我校将特色教师工作室定位在“打造优秀群体,产生名优特效应”上。这是一种“集约化”培养模式,1个工作室主持人带领3~5个工作室成员共同发展,力求使成员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让每个成员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再带动更多青年教师成长,形成不同层面的研究性学习共同体,产生优秀群体的辐射效应,从而推动特色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
四、特色教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
1. 导师培养制
根据《石门实验中学特色教师工作室规划方案》,将工作室成员的培养目标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下来;同时工作室主持人和工作室成员以及石门实验中学三方联合签订《石门实验中学特色教师工作室成员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协议书》,要求主持人根据培养目标制订工作室成员的具体培养考核方案,明确他们的发展方向和培养方法、途径、考核指标;帮助青年教师制订三年成长计划、方法和模式,实现工作室成员在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上的快速成长;同时每学年对工作室成员专业化发展作出评价,并计入学员专业化发展成长袋中。
2. 项目领衔制
根据《石门实验中学特色教师工作室规划方案》,特色教师工作室实行项目领衔制,“以主持人及导师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群体成员智慧为依托,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在三年的运行期间,每个特色教师工作室需完成学校已经立项的 “十二五”规划省级课题《构建“有为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下的一个子课题研究,子课题可以从“体魄意志的磨炼、礼仪风度的养成、性格品质的陶冶、学习能力的培养”四方面进行选题。借助特色教师工作室这台“母机”,每间工作室需“孵化”出3~5名拔尖人才,需培养5~10名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 考核淘汰制
我校专门成立特色教师工作室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工作室运行情况的评估考核等业务工作。特色教师工作室由教师根据自身条件自主申报,学校根据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予以通过并进行授牌。工作室主持人再选拔吸收3~5名具有共同的教育追求的教师作为工作室成员。在每个工作周期特色教师工作室领导小组按有关评估标准,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成果检验等考核方式,对工作室进行每年一次的过程性评价和一个工作周期末的终结性评价,并实行过程性评价淘汰制,考核不合格则摘牌停止运行。每个工作周期结束后,考核合格的特色教师工作室须进行新一轮的申报工作。
特色教师工作室成员的考核主要由工作室主持人负责,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工作室;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
4. 奖惩激励制
为保障工作室正常高效运行,学校提供专项经费,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并挂牌彰显效应,同时,要求每个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能自觉遵守四项制度:即活动会议制,学习汇报制,成果申报制,荣誉归档制。经评估考核,学校将对工作实绩显著的特色教师工作室及其成员,给予表彰奖励。
工作室经费由启动经费和项目经费两部分组成,每个工作室由学校每年下拨专项经费2~3万元,用于课题研究、学习培训、聘请专家、购买书籍等。工作室经费由学校教研处、办公室根据经费使用范围和财务制度有关规定进行监督管理、专款专用。
五、特色教师工作室的核心工作
特色教师工作室所组织开展的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成长规划:工作室成员分析自己的专业基础,确定发展方向与目标,制订工作室期间的研修措施,制订《工作室成员三年成长计划》,形成共同愿景。主持人要力争成长为镇、区、市、省等各级名师,成员成长为校级特色教师。
专家引领:以工作室主持人为主,外聘各级各类专家教授为导师,通过专题讲座、听课评课、科研指导等形式为研究人员提供理论支持、诊断课堂、实践指导,传道解惑。
理论学习:通过主持人推荐书目,专题研究性阅读,任务驱动式阅读等,激励研究人员的读书生活。以专题报告、定期读书沙龙、读书报告会、案例研究等形式,推动研究人员自主研修,不断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合作教研:建设工作室教育博客、网站、QQ群等合作教研平台,建立专业共同体,培育远程协作教研文化。一是工作室主持人通过教育博客、网站,推介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二是充分利用QQ群为工作室成员以及学校青年教师提供学习交流、互助合作的平台,激发出教师的教育热情和智慧。
专题研究:组织开展专题式的教学研讨活动、教育科研活动、案例研究活动,通过任务驱动型的专题研究,提高研究人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教科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评价促进:建立《石门实验中学特色教师工作室成员绩效考核办法》等考核制度,以及推荐评优(评定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等)制度,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梯,成就一批省、市、区名师,带动教师群体共同成长,以有为教师育有为少年。
六、特色教师工作室的共同愿景
共同的学校愿景及使命,是激励教师成长的重要动力,也是加快学校发展的有力推手。我校通过实施有为教育使全体教师拥有共同愿景、信念及价值追求,促进了学校的快速稳健和谐发展。而成立特色教师工作室,是继续深化有为教育的又一强有力举措,是厚积而薄发、水到而渠成的有效做法。
一、机制拉动策略
为了积聚优势,提供发展平台,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在团队教研实践中锤炼能力,寻找到发展点,炼就自主成长、持续提高的内功,我园实施了“团队文化联盟制”,建立“金点子教学智囊团”、“三味书屋”、“游戏俱乐部”、“前沿信息站”四个工作室。全园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及特点,分到四个工作室中开展相关活动。四个工作室都确定了各自的愿景,如,前沿信息站:实现信息的共享,让教育拥有最新的能源;三味书屋:领略书的美好,让书香浸润教师的心灵;游戏俱乐部:分享游戏的愉悦,让快乐充满幼儿的生活;教育智囊团:闪耀思维的火花,让智慧在灵动中跳舞。其次,我园开展了“特色项目首席制”,如每次大型活动都有教师申报担任“首席执行官”,负责策划组织。领导只提供项目审定、对外协调联系等后勤保障,为骨干教师搭建施展才能、成就梦想的舞台。
二、研训驱动策略
我们确立了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同课异构展示、骨干与青年教师的分层赛课、“青蓝结对”为组合的师徒展示及青年教师的“教学展示周”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园本教研体系,分期分批对语言、美术、社会等领域教学进行了研讨。每一个活动强调自主设计、同伴交流、师傅引领、反思调整及集体展示。活动结束后,让每位教师从“闪光点、不足点、思考点”等三个方面写下评课记录,进行交流研讨。这一过程,重在汲取众人智慧,拓展设计思路,促进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也促使了青年教师的主动成长。一堂堂生动、丰富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课,取得圆满成功。
三、激励推动策略
为更好地体现工作绩效,我园将一学年一次的期末考评分解,设立了“每月教育之星”评选制度,让老师们总结每月班级工作开展情况,撰写申报材料,然后领导组进行提名,组织评选。师德师风、班级活动特色、开放活动、日常工作、、获奖等均是评选的条件。每月获教育之星的老师由园长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亲自颁奖、读颁奖词,并颁发购书券。此举大大鼓舞与激发了老师们的工作热情,扩大了各班工作的交流面,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启发了工作思路,又树立了优秀典型。
四、名师带动策略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名师的带动与引领,因此我们充分发挥名师效应,以老带新,全方位培养青年教师,搭建各种平台让青年教师锻炼能力、展示风采,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我们一方面成立了“名师之路发展中心”和“青年教师成长中心”,两个中心分别由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每月都安排一位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或作专题讲座;二是结对示范。骨干教师每学期给师徒结对的青年教师上示范课至少一节,每学期听结对青年教师随堂课至少一次,每学期指导结对青年教师上公开课至少一次。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学习省内外名师的先进理念和教学经验,这种“专业引领、骨干带动、自主发展”的策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学习引动策略
教师需要智慧,教师也应该充满智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转变观念,点燃智慧的火花。因此,我们除了组织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外,在政治学习中开设了“双周例会”的项目,“双周例会”中包含了主题演讲、艺术鉴赏、好书推介等环节,强化会议互动、共享的教育功能。“主题演讲”中,我们让年青教师施展演讲才能,畅谈人生感悟;“艺术鉴赏”,请有专长的教师带领大家鉴艺术作品之味,赏生活之美;“好书推荐”环节,以骨干教师为主,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专业理论、生活休闲、流行时尚皆可。精美的PPT制作、丰富的内容,独到的解析,让教职工们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审美情趣,陶冶了情操,促进了群体与个体的共同发展。我园还以“三结合”(即:“书籍购买+网络补充”、“学校专用室+班级配备”、“集体引领+自身感悟”)的方式着力构建了全方位的阅读氛围。我们既配备教师专用阅览室,主要存放教师专业书籍、阅读资料、课程研究资料,又建立了“教师班级阅读区”,各班将常用教学书籍、教育教学杂志及共读经典书籍等在专门区域陈列,并简单装饰,使班级办公氛围更具文化气息。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使阅读逐渐成为了教师的成长需要。
六、成长感动策略
为了让教师们了解自我、直面自我、感动自我,我们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教师成长档案是收集教师专业学习成就和进步材料,真实反映教师专业成长历程的凭证,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积累进步的个性化的鲜活历史见证,是全方位记录教师在师德、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继续教育等方面的真实情况的材料汇集。具体可包括教师的成长规划及阶段性目标;与专业发展有关的奖励证书;发表的教科研论文,参与课题研究、开设研讨课、讲座等活动的记录、报告、证明、评价表等;教师专业成长要事活动、典型事件;教育教学案例及个人反思的相关材料等。我们定期组织交流展示。这样,教师在回顾自己的工作历程、展示成就和体验成功的同时,就会产生自豪感并被自己感动着,被同事感动着,在感动中体验到了自己专业成长的快乐和价值所在,并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激发内在的潜能,从而不断促进专业成长。
——实验学校“书香校园”申报材料
xx实验学校秉承“绿色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办学宗旨,以创建“省内一流,川南知名”学校为目标,实施“名校工程”战略,在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上,坚持积淀校园文化,营造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学校永恒的主题,初步形成了书香校园特色。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积极营造读书氛围
我校长期以来,把营造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为保障此项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了“书香校园”工作领导组,形成了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各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班主任、年级组长为成员的“书香校园”工作网络,具体负责“书香校园”工作的规划、统筹、实施和考核等工作。学校制定了《学生读书节活动方案》、《教师读书活动方案》、《蓝青工程培养考核制度》《名师工作室职责》、《教研组考核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与师生读书的相关制度,为打造书香校园提供了制度监督和保障。学校大力提倡师生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师生通过读书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学校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和风气。
二、加大投入,硬件保障,努力丰富文化资源
要打造“书香校园”,就必须要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舒适的读书环境。XX年至XX年期间,我校在原有图书室的基础上,针对师生实际,切合时展,整体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建成了新的图书室和阅览室,重新装修学生教室,改善读书活动软硬件环境。XX年,我校争取上级行政部门投入图书购置经费达60余万元,至 XX年拥有藏书4万余册,电子图书24万册,其中期刊种类图书150余种,工具参考图书156种,各类图书结构合理,副本量均不超过五册,年均图书增长率5%以上。
安装了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建成并开通网络阅读平台。学校建立了网络中心,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全校设有50多个信息接点,给每个班级,办公室配置了端口。我校现有4间计算机网络教室,150多台教学、管理计算机,130多台辅助教学笔记本电脑,53套移动多媒体教学系统,确保了班班都有教学多媒体设备。实现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便捷的阅览,实现了图书室对图书分类、检索、借阅、管理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图书室的工作效率,图书流通率和师生到馆率高。学校为方便师生阅读图书,专门建设了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阅览室桌椅整洁、书籍整齐、光线充足、环境舒适。丰富的图书资源和优美的读书环境成为书香校园的一大亮点。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丰厚素养。着眼学生的未来素养,要求教师首先是一名素养的示范者,一名人文的关怀者,必须有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超专业素养”。他(她)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更要有积极友善的生活态度,澄净明澈的心灵世界,独立思考的自信睿智。而实施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课程。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课程素养的提升,每一个老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必须是课程的建设者,课程的创生者。基于儿童发展的师本课程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一、起步:自明自断,寻找自己的专业乐趣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老师的工作跟着教材走,跟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走,跟着上面走,每天疲于应付,人云亦云,如黄牛般耕耘,工作没有乐趣。09年开始,我校启动一师一卷评价制度,将评价权还给老师,让老师们放下包袱,真正审视自己的教学。两年后,学校设立了“教师小微课程奖”,只要围绕学校教育教学,自身有两年及两年以上具体做法和良好实绩的教育教学成果,即可申报“教师小微课程奖”。申报材料突出实践性和创造性,主要形式为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实施方案、研究报告、教材、课件、论文、著作等,利用暑假进行集中展示交流,并邀请专家现场答疑,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度培训。
这个奖项的设立主要是让教师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自己,在同伴、专家的指导下,逐渐开始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自明自断起来,找到自己的专业乐趣。所以,我们非常强调这一评审的过程性:初审与后续交流、评审与指导、讲述与答辩,将评审与学习、反思联系起来。一年一个轮回,能够持续研究,持续跟踪,确保出成果。
在评审的标准上,我们强调两点:实践性、创造性。这两点无法用量化的标准来评定,只能用定性的描述,所以我们采用专家投票的方式,或者商议的方式来确定质量。借此为教师找到发展的着力点,并为他们提出发展建议。这是我们推进教师小微课程奖的核心要义。我们希望老师们能够有自己的课程,成为某一点上的专家。这个奖项的价值在于课程取向,为我校教师发展建立的一个持续的激励机制,内在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变革。
老师们申报的课程精彩纷呈,低年级的绘本阅读,高年级的整书阅读;家长开放活动的实践和思考,交友护照传递的精彩;科学笔记应用的分析研究,版画教学的设计开发……老师们认真梳理自己的教学实践,寻找教学的生长点。
著名教育媒体人李振村老师在他的《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六个追问》一文中,建议老师们追问自己:我的教学个性和特色究竟在哪里?我的优势和专长究竟在哪里?我如何从教学的个性和特色出发,寻找到专业发展的宽广路径?教师小微课程的评比,让老师们从自身出发,追问、审视,寻找自身的价值,获得认同感。
二、持续:共同研究,寻找生长的实践土壤
小微课程奖第一年的申报,非常火爆,全校获奖项目超过老师人数的三分之一。第二年,我们比较理想化地提出“系统”“层次”“评价”三个评价维度。系统即依据项目年段特点,形成比较系统化的课程;层次指课程各小项能体现层次推进和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是建构评价体系,不同类别主题有个性化评价,体现评价促进梯度上升,不再某个年段急求一步到位。除了原有的实践性、创造性,还要求顾及到课程的影响力。老师们觉得很为难,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来,经年的研究成果,第一年基本上都展示过了,第二年,仅仅一年时间,不可能有更新的研究;其次,原有的研究成果,缺乏理论支撑和后续指导,仅靠教师日常实践,无法深入。一线老师,更多的还是草根式、实践类的积累。如何深入持续?成了我们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思考中,我们发现,老师们申报的小微课程,有许多相同处或共通处。学校教师是按照学科年级分组的,同组老师,往往就是一个研究团队。它具有合作性,团队教师拥有共同的兴趣与需要,在相同问题上进行探讨,共同成长,互相影响,最终在耳濡目染中触发其余教师的研究欲望,形成学校新的团队研究文化。
于是,我们从不同角度,借力聚力,让一线教师依据自己的研究意愿自行组织团队,借用共同研究的合力,帮助教师成长。
1.项目协同
2012年9月,学校研发出台了《吴江实验小学语文学科“关键素养”指导手册(试行)》,开始了素养研究之旅。素养,与知识能力不同,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属于非学科、非量化、非智力因素,但它也要通过一定的路径实现,蕴含在学习过程之中。
以三语为例,在习作起步阶段,我们设定的关键素养项目是“写童话故事”,并将要点放在“写好人物对话”上。怎样让故事里的“人”开口说话,使故得更生动具体。三语组的老师从教材入手,引导学生寻找语文书中的对话;认识积累表示“说”的词语;学习几种提示语在作文中的混合性使用,循序渐进,学习将故事写具体。期末,每个学生们都有一本自己创作的童话小书,内容具体,情节生动。三语组老师齐心协力,将一学期积累的实践汇成了“写童话故事――写好对话”教学系列课程,颇有成就感,也为后面的年级做了引领示范。
2.名师带动
学校几位特级教师,在阅读、写作等领域各有特色,他们有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同时也是所在学科年级组的教研骨干,通过他们的辐射力量,带动一大批教师成长。
年过四旬的叶惠琴老师,原本一直嚷着自己老了。自从加入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作文团队,研究写作课程,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在工作室的引领带动下,不断摸索,撰写了《作文教学让我找到自信》《故事力作文课程》,获得学校小微课程一等奖。她在研究过程中,找回了自信,也找回了青春。
3.志趣相投
学生素养的养成,既有教师的专业引领,更有非专业的熏陶。一个老师的兴趣爱好、特长特点,往往会影响到所带班级的学生。在几轮小微课程的评比交流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喜欢小古文,有的老师爱读沈从文;有的老师擅长演讲朗诵,有的老师唱歌很专业……于是,我们依据教师个人生活工作实际,在明确自己的研究兴趣、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志趣相投的老师组成小团队,开展集体研讨,既探究自己的研究内容,又反思自己的研究方式、效果和风格,在问题解决中追寻教师工作的意义。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提升,更有针对性地研究,我们还聘请相关专家担任团队导师,引领成长。
三、提升:素养至上,创生独有的师本课程
基础课程专家张华教授认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必然是尊重学生和鼓励学生独立思想的教育。”同样,尊重和鼓励教师独立思想的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和鼓励学生独立。当老师们逐步明晰自我价值,找到自己的生长点,成了课程的创造者、领导者、开发者,工作就变得更有乐趣。它彻底改变了教和学的方式,让教学成为研究,唤醒教师内在的激情和热情,找到自己的生长点。教师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它具有草根性,教师的教学或工作本身是一种研究;它具有生长性,能够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唐县长古城中学
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校以课堂改革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变革为核心,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课改之路。学校先后获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教学工作综合评估先进单位”、“中考教学质量进步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家长的高度认可。我校多次校务会成员调度会、全体教师动员会,对课堂教学改革教进行了剖析。最后达成共识:认为只有改革才会有出路;只有改革才会有发展;只有改革才会有生命力;只有改革才能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为了开阔教师视野,学校多次带领全体教师到保定17中、保定三中分校、高碑店军城中学;并在学习后组织参观教师开展了研讨,共谋我校课堂改革的整体规划,同时也在我校展开了“学案+导学+自主合作”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改革,已取得一点成效。
⒈资金保障:今年我们组织毕业班全体教师分别参加了石家庄中考培训会,共投资培训费三千余元。为了充分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学校花费8000多元购买了一体机,每年的油墨纸张的费用达到2万元。学校坚决支持教师的各类培训学习,每年都组织有关教师有针对性的外出学习或聘请有关人员来校进行专题培训。今年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生物老师共计22人次到保定三中分校参加名师工作室课改展示课的观摩,周海霞、甄玉娟老师参加语文新课改培训,申丽娜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校长及骨干教师8人次参加了由乐金才教授主讲的唐县课堂教学改革培训会;我校邀请课改教育专家刘亚平、王萍来我校就小组建设,导学案的使用编写进行了专题培训。此项开支每年都在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以上。
2、时间保障:学校每周都安排了不少于4学时的校本教研、培训时间。积极组织我校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主要包括: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教师培训、河北省教师网络远程教育、教师岗位学历培训,教研室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省市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等。做到了教师能去则去,费用一律由学校承担。
3、结合实际,依托教研,搞好校本培训
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思想统一,思路明确,措施得力,极大的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近年来,我校先后进行了“学案教学法”和“目标教学”的研究实践。目前我校积极开展“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它是在师友互助+小组合作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是: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提问展示-—点评精讲-当堂训练-补救达标。即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过程,这几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己解决20%;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50%; 提问展示师生共同探究解决20%;通过教师集中精讲解决10%. 教师一直穿插在学生之间,不断地点拨、启发、引导,保证了课堂的高效进行。
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每课时的时间分配如下: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占50%的时间,提问展示、点评精讲占20%的时间,当堂训练占20%的时间,补救清遗占10%的时间。 每节课上,老师连续讲解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整节课讲授时间不超过13分钟。
⑴ 学案导学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⑵ 严格落实集体备课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导学案设计的过程“分块准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注重反思。发挥集体的智慧保证了导学案的质量。导学案教法的四环节:依标自学 ——质疑、释疑——网络要点——检测矫正,这样环环相扣,能保证学习的效率,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认真的准备和正确的使用导学案。
⑶ 以学定教,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
集体备课是导学案实施的基础,今年以来,在长古城中学实施的课堂改革,就是以导学案导学法为主要形式,因此集体备课已经成为我校校本研训中常规的教学要求。
我们要求教师应该做到以学定标,以学选材。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学习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明确我们是用教材教学而不是学教材。
⑷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高效课堂要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精雕细刻。每一个环节的设立,先要考虑为什么要设立,其目的是什么,它与总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关系。
4、取得的成绩
我校2015年到现在,教师共计100篇。20位教师的教学课件设计荣获优秀奖。在参加市县级优质、做课大赛中,共有25位教师荣获优质课奖。学校荣获保定市优秀教科研学校称号,保定市师德优秀单位。中考教学进步单位,就今年一年来教师的课改论文有10获奖,教学标兵3人,中考优胜奖12人,保定市教学标兵3人,保定市优秀班主主任3人。保定市学科名师1人,保定市骨干教师3人,保定优秀教师1人,河北省优秀教师1人。学校获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优秀集体等荣誉称号。
5、课改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