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1 03:29:51
序论:在您撰写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
(玩耍)
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
(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
(按时)
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
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
26.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
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
(来得及)
31.一狼径去
(径直)
32.屠暴起
(突然)
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35.苫蔽成丘
(覆盖、遮盖)
36.目似瞑
(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
(猾)
38.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
(跟从)
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
(看,视)
42.积薪其中
(柴草)
43.又数刀毙之
(杀死)
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
(屁股)
46.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
47.止有剩骨
(仅,只)
48.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
50.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51.有人忧天地崩坠
(倒塌坠落)
52.天果积气
(果然、果真)
53.只使坠
(纵使,即使)
54.充塞四虚
(四方)
55.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
56.国人道之
(讲述)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5.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6.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
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8.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9.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
10.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
11.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挖洞)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13.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14.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盖上)
15.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户)
16.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傍晚)
17.弛担持刀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3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指子女
2.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文章的义理
今义:文章的意思
3.去后乃至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4.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 今义:委屈、委托
5.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与人期行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7.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 今义:引用
8.不亦君子乎
古义:有才德的人
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9.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10.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11.饭疏食,饮水
古义:冷水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12.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13.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多次 今义:数词,三
14.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精力集中 今义:安静、不嘈杂
15.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危险、不安全
16.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缓慢
17.少时
古义:稍微 今义:数量小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 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19.止增笑耳
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今义:耳朵
20.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21.身亡所寄
古义:依附,依托 今义:寄托
22.因往晓之
富人是从穷人那儿来的,知识是从无知那儿来的,幸福是从苦难那儿来的,跌下是从爬高那儿来的,自尊是从羞辱那儿来的,自主是从依从那儿来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世说新语》两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
3.戏:玩耍
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时:当时
7.惭:感到惭愧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 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非:不,不是
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
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
三、翻译课文。
《咏雪》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仍然没有到达,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听了)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但知错能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5.人不堪其忧(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6.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三、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四、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
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
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五、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六、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八、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3《诫子书》知识点梳理
一、【课题解析】
诫:告诫、劝勉。子,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本文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自己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无限期望。
二、【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三、字词理解:
1、一词多义
“以” “成”
2、古今异义“险”
“穷” “去”
3、词类活用
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明确。
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
非志无以成学 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4、句子: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四、朗读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成就。
4、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也随岁月而消失,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六、文意理解:
1、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从这两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按照议论文的结构理解文章,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主题思想:诸葛亮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3、填空:
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全文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八、积累成语、名句:
淡泊明志 俭以养德 宁静致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一起使用,才能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七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得很频繁,而且它们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常用虚词例释
1.但 ①副词:表示对动作的限制,可译为“只”“仅仅”等。例: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②连词:用在复句的后一个分句前,表示意思的转折。可译为“但是”“不过”“只是”等。例: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2.而 ①代词:相当于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你们的。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②连词:A.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例: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B.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C.表示顺承,相当于“然后”。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D.表修饰,相当于“地”。例:默而识之。(《论语·述而》) E.表并列,相当于“并不是……而只是……”。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3.耳 语气词:A.表示肯定、判断语气,相当于助词“也”,可译为“了”“啊”。例: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含有“不过如此”的意味。例:技止此耳!(《黔之驴》)
4.何 ①疑问代词:A.代事物,可译为“什么”。例:子何恃而往?(《为学》)B.代处所,可译为“哪里”“什么地方”。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C.代原因,可译为“何故”“为什么”。例: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副词:表示反诘,可译为“怎么”。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5.乎 ①语气词:A.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赞美或感叹,相当于“啊”“呀”。例: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C.表示测度或商量,相当于“吧”。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
②助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后,助成音节,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例: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③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从”。例: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B.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6.或 ①代词:表示分指,指代人、事物、时间等的一部分,可译为“有的人”“有的”。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②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情况的揣测、估计,可译为“也许”“大概”“或许”。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B.表示时间,可译为“偶尔”“有时”。例: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7.乃 ①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②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的相承,可译为“就”“于是”等。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B.表示动作行为或某种情况的发生、出现出乎意料,可译为“竟然”“却”等。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8.其 ①代词:A.人称代词,可译为“我”“你”“他”“我的”“自己的”等。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B.代具体的事物。例:屠自后断其股。(《狼》)C.指示代词,可译为“这”“那”等。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副词:表示推测、反问等语气,可译为“大概”“难道”,或者不译。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句中第一个“其”表反问,可译为“难道”;第二个“其”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编者注)
9.且 ①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出现是暂时的,可译为“姑且”“暂时”等。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B.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出现,可译为“将要”“快要”等。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尚且”等。例: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10.虽 连词:A.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B.表示转折,可译为“可是”。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1.遂 副词:A.表示结果,可译为“终于”“结果”“竟然”等。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B.表示顺承,可译为“于是”“随即”等。例: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12.也 ①语气助词,用在句末:A.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可译为“啊”“呀”,或不译。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B.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呢”“吗”,或不译。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C.表示祈使、命令、劝阻语气,可译为“啊”“呀”“吧”等。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语气助词,用在句子中间:表示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可译为“啊”“呀”等,或不译。例: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黄生借书说》)
13.已 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出现,可译为“已”“已经”等。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B.与“而”组成固定词组,表示后一个动作行为与前一个动作行为相隔不久,可译为“不久”。例: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醉翁亭记》)
14.以 ①介词:A.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B.表示工具、手段、方式,可译为“用”“拿”等。例: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C.表示时间、处所或范围,可译为“在”“于”“从”等。例: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隆中对》)
②连词:A.表示目的,可译为“来”。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可译为“才”“因而”等。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学习兴趣 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82-02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初中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语,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汉语语感,发展语言思维能力,使其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
1 文言文教学压力重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文言文不同于白话文通俗易懂,初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也是第一次才接触到文言文课文,很多学生对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不仅提不起兴趣,而且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正确的方法,学习进度毫无进展举步维艰。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当引起所有语文教师的重视,前提就是要正确认识现行文言文教育模式的缺失点,从教学源头出发,才能改善教学现状。让学生真正从文言文的学习中了解我国传统文化,领悟文言文的魅力。
1.1文言文教学过于格式化,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不足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授课模式过于单一、格式化,教师通常在授课前会叮嘱学生进行全文阅读,使其对文章中的生字、生词标注读音,了解文中注释的字词大意,以及文章的大致结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形式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句句落实”词意句意,把握文章大意。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词句的工具,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对古文的理解也只能局限理解词句,应付考试的表面阶段,对于文言文中包含的人生思想、历史借鉴则完全没有领悟。传统教学模式严重违背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1.2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片面以为文言学习无用
由于文言文年代久远,不同于口语白话文随着时展而存在诸多变迁,学习文言,不仅要学汉字,克服枯燥、困惑的情绪,而且还要学书面的人造古汉语,所以学习困难。比如在《滕王阁序》中有这样两句:“杨意不逢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杨得意”省略为“杨意”,“钟子期”省略为“钟期”,还引用了司马相如和伯牙鼓琴两个典故。这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的阻碍,很多学生甚至感到学习文言文无用。但是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形式之一,其传承性是不容置疑的,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应确立的思想是引导学生理解古今汉语的关联性,明确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使得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
1.3文言文词汇积累贫乏,学生认知范围狭窄
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阶段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为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体系,智力发育趋于成熟。如何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可是由于初中学生首次接触文言文,对学习文言文的学习不甚了解,深入学习的思想没有形成,平时上课也是以记笔记为主,几乎没有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正确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上存在很大的误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忽视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言文教学的长效发展。
2 强调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需要学生能够温故知新,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整理归纳常见字词的词义和用法。比较区分而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零散的知识点化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框架,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自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注重学生个体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1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作为古代的书面语,其本质依然是语言。凡是语言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在阅读和理解时讲究正确断句,教师在课堂上要以范读为主,引导学生从阅读开始,领悟文言文魅力。文言文阅读的方式有很多:默读、吟读、齐读等。
2.2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文言文自主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予渔是古训,在教学活动中尤为适用。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不用教。”即强调了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文言文教学,教师只有帮助学生突破学习文言文的阻碍,教会其正确领悟文言文的方法才是教学目的。翻译文言文时,可以创设语境,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结合进行教学。
2.3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使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文言文中涉及诸多虚词,而且在不同语义下用法差异很大,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笔者在教育教学中,更注重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感悟不同虚词“之、而、以、为”的用法,让学生轻松掌握和理解记忆。
3 展现闻言魅力,弘扬传统文化
新课程标准自2003年实行以来,受到了各级学校和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关注。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性质和奠基作用,决定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地位的重要性。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的成功有助于增强学生爱国热情,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意义是不可小觑的。
参考文献:
[1]饶春荣.浅议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134.
[2]张爱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读与写杂志,2012(5),9(5):111.
[3]黄玉芳.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2011,1:182.
[4]马建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体会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7:2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一书中指出:“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言文将古人的智慧结晶记录和保存下来,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媒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文言文的教学。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文言文中的遣词用句跟现代的白话文是有很大差别的,有些词句甚至完全相反。文言文大都晦涩难懂,学习起来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学习起来也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来记忆和理解。因此,很多学生都对学习文言文提不起兴趣,对文言文学习有抵触情绪。
文言文的学习是从初中就开始的,但初中阶段学习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只停留在背诵和了解文章大意的阶段。而到了高中,难度就加大了,要掌握字词的含义、用法以及它的语法功能,还要学习几种特殊文言文句式。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材的衔接不紧密,难度突然加大,很容易让很多学生晕头转向,对文言文学习丧失兴趣。
二、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1.树立正确的文言文教学观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教师就必须有正确的文言文教学观。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端正态度。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文言文是保留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所以文言文的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端正态度,积极致力于文言文的学习。其次,重视讲读。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由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讲读技巧。例如,对于李密的《陈情表》一文,此文用词精准,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自己的讲读技巧,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文言文的美。
2.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文言文感兴趣才能学好文言文。传统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大都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动自发地学习文言文。另外,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在课外也主动地学习文言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在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传统的“串讲”的方式。对文言文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解释,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严谨认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单调无趣的文言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一文时,教师除了对文章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外,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作者在文章中描述的自然风光。
三、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言文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并不广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不到文言文,而且,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遣词用句有很大的差别,读起来很拗口,也就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不了兴趣。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通过诵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多多接触文言文,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课文类型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一文时,教师可以让男女生分别读文章的不同部分,来表现兰亭流觞曲水的清脆水声以及文章中深沉稳重的思想感情。
2.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由于文言文与如今学生的时代背景相距甚远,语法习惯也与学生熟悉的白话文出入颇多,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晦涩难懂,不知所谓,渐渐产生抵触敷衍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重新激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带领他们发现文言文中的语言魅力,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
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需要灵活地综合运用。比如可以在学习前先让学生接触一些关于文言文的影视作品,可以是根据文言文内容改编的电影,可以是介绍文言文写作背景的纪录片,也可以是文言文作者生平介绍的小视频,通过影视作品的叙述可以使学生初步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以所学文言文为主题的多种语文活动。如果是游记类型的文言文,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故地重游。参考作者的游览路线,将观景的心情进行古今对比,甚至仿照文言文结构写下自己的旅游心得。如果是情节性较强的文言文,可以组织学生改编成情景剧,以文言文形式演出来。可以改编成历史正剧,也可以改编成历史喜剧,甚至可以加入流行的现代元素,如穿越,改编成多个历史事件的串烧剧。如果是揭示哲理的文言文,教师可以组织辩论会,探讨文章所揭示的道理是否过时,或者组织一场知识竞赛,对学生的文言知识进行考查。
3.强化字词句的学习以夯实基础
(1)明确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抓住教学重点的话,就能使文言文的学习事半功倍,所以,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明确教学重点。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古今异义词、常用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型,所以,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针对这几个方面加强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的学习。
(2)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能使结果事半功倍。在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中,启发推测法、连环翻译法、合作探究法、“以旧带新”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①启发推测法是指,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抛弃传统的“串读法”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题,教师只在一旁起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这种教学方法更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文章内容以及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
②连环翻译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翻译文章。这种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③合作探究法也是组织学生进行组织活动,把文章平均分给几个小组,进行组内讨论之后,向全班讲解负责段落的字词句,再由其他小组提出疑问,全班同学一起合作探究。
④“以旧带新”是指,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链接,以旧知识的记忆来带动新知识的记忆,以新知识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强化记忆,对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字词句进行系统的学习。
4.注重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的总结与积累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字词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规律,就能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注重文言文字词的总结与积累,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字词之间的规律,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的效率。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常见的文言文知识进行分析与整理,在不断地总结与积累中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在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础知识,领会文言文中蕴含的美,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文言文中的遣词用句跟现代的白话文是有很大差别的,有些词句甚至完全相反。文言文大都晦涩难懂,学习起来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学习起来也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来记忆和理解。因此,很多学生都对学习文言文提不起兴趣,对文言文学习有抵触情绪。文言文的学习是从初中就开始的,但初中阶段学习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只停留在背诵和了解文章大意的阶段。而到了高中,难度就加大了,要掌握字词的含义、用法以及它的语法功能,还要学习几种特殊文言文句式。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材的衔接不紧密,难度突然加大,很容易让很多学生晕头转向,对文言文学习丧失兴趣。
二、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1.树立正确的文言文教学观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教师就必须有正确的文言文教学观。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端正态度。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文言文是保留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所以文言文的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端正态度,积极致力于文言文的学习。其次,重视讲读。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由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讲读技巧。例如,对于李密的《陈情表》一文,此文用词精准,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自己的讲读技巧,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文言文的美。
2.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文言文感兴趣才能学好文言文。传统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大都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动自发地学习文言文。另外,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在课外也主动地学习文言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在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传统的“串讲”的方式。对文言文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解释,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严谨认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单调无趣的文言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一文时,教师除了对文章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外,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作者在文章中描述的自然风光。
三、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言文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并不广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不到文言文,而且,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遣词用句有很大的差别,读起来很拗口,也就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不了兴趣。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通过诵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多多接触文言文,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课文类型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例如,在学习《兰亭集序》一文时,教师可以让男女生分别读文章的不同部分,来表现兰亭流觞曲水的清脆水声以及文章中深沉稳重的思想感情。
2.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由于文言文与如今学生的时代背景相距甚远,语法习惯也与学生熟悉的白话文出入颇多,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晦涩难懂,不知所谓,渐渐产生抵触敷衍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重新激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带领他们发现文言文中的语言魅力,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激发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需要灵活地综合运用。比如可以在学习前先让学生接触一些关于文言文的影视作品,可以是根据文言文内容改编的电影,可以是介绍文言文写作背景的纪录片,也可以是文言文作者生平介绍的小视频,通过影视作品的叙述可以使学生初步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以所学文言文为主题的多种语文活动。如果是游记类型的文言文,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故地重游。参考作者的游览路线,将观景的心情进行古今对比,甚至仿照文言文结构写下自己的旅游心得。如果是情节性较强的文言文,可以组织学生改编成情景剧,以文言文形式演出来。可以改编成历史正剧,也可以改编成历史喜剧,甚至可以加入流行的现代元素,如穿越,改编成多个历史事件的串烧剧。如果是揭示哲理的文言文,教师可以组织辩论会,探讨文章所揭示的道理是否过时,或者组织一场知识竞赛,对学生的文言知识进行考查。
3.强化字词句的学习以夯实基础
(1)明确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抓住教学重点的话,就能使文言文的学习事半功倍,所以,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明确教学重点。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古今异义词、常用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型,所以,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要针对这几个方面加强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的学习。(2)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能使结果事半功倍。在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中,启发推测法、连环翻译法、合作探究法“、以旧带新”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①启发推测法是指,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抛弃传统的“串读法”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题,教师只在一旁起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这种教学方法更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文章内容以及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②连环翻译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翻译文章。这种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③合作探究法也是组织学生进行组织活动,把文章平均分给几个小组,进行组内讨论之后,向全班讲解负责段落的字词句,再由其他小组提出疑问,全班同学一起合作探究。④“以旧带新”是指,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链接,以旧知识的记忆来带动新知识的记忆,以新知识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强化记忆,对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字词句进行系统的学习。
4.注重高中语文文言文字词的总结与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文言文阅读;强化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中,文言文具有语言凝练、词句优美等特点,是十分值得展开深入阅读和分析的。但是随着年级的提升,小学语文文言文的情感愈发复杂、内容愈发丰富,给学生阅读带来较大难度。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文言文强化阅读探究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课堂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前者来说,文言文语言结构特殊,极为考验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量。提高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力度,就是带领学生以多种方式,从多角度出发更深入地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结构,感受其语言魅力。而这样的过程,恰好是一个提升学生语言感知力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后者来说,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够让小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优秀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大有裨益。
二、小学语文课堂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了解背景,知人论世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文言文学习中,将阅读建立在充分了解文章背景和作者的基础上,往往可以实现对文章的高效阅读和高质量理解。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的内容,还要加强对其创作背景的了解。因此,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等展开分析,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再逐步加深其对文言文的阅读。但是以往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都是直接引导学生读文章、分析词句,并未给学生介绍文章背景、作者生平,也没有着力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阅读学习习惯。这样,由于学生缺乏对文章背景、作者思想的了解,即便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难以准确理解其核心情感、深层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指导时,应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的背景,培养学生“将阅读建立在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上”的良好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直观地将文言文作者的主要事迹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对文言文内容产生探究兴趣。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即使教师不再主动提醒他们探究作者生平、文章背景,不再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学生也能主动对相关内容展开探究,从而实现对文言文的高质量阅读,促进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二)分析注解,清除障碍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结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也学周刊LEARNINGWEEKLYMay.2022Vol.152022年5月第15期是阻碍小学生阅读并理解文言文的关键因素,教师想要引导学生高效阅读文言文,必须帮助他们理解其特殊语言结构,清除阅读和理解的障碍,而分析注解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1]。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加强对教材注解的分析,并借助注解完成对文言文的解读。然而就目前来说,在注解分析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大多数教师更加习惯于引导学生一边阅读文言文一边分析注解,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和注解分析都是时断时续的,综合反馈效果必然会差强人意。而且在阅读文言文时分析注解,必然会使学生将注解单纯地作为辅助理解文言文的工具,降低了注解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必须调整注解分析引导方法,将其放在正式阅读文章之前,先带领学生分析注解,清除阅读障碍,再鼓励他们对文言文展开阅读。此时需要注意的是,为进一步强化注解分析的效用,教师应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自主分析注解含义。当学生自主分析完注解后,教师再进行纠正或详解,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其语文思维。
(三)聆听文本,铺垫阅读
语文是一种语言,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应围绕听、说、读、写四方面展开,文言文阅读学习也是如此。而综观古人的语文学习方法我们可以看到,经常会出现“师者吟诵文章,学习者聆听感受”的现象。这种“先听后学”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特殊语言节奏的感知,有助于小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并促进其文言语感的形成。反之,如果在讲解文言文时不重视朗诵,学生对语言节奏的掌握不当,就会影响语感,并在分析文言文时出现断句错误进而产生错误理解的现象。因此,以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文言文阅读教学为目标,教师可以尝试创设“聆听文本”教学环节,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专业人士吟诵所学文言文的音频,引导学生用心聆听,让他们感受文章内容和语言节奏。在倾听后,教师强调其中需要留意的地方,并再次示范这些部分的正确朗读节奏。如此,将阅读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学生不仅能更迅速地读懂文章,还能围绕读到的内容和听到的内容展开对比分析,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基础之上,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活跃,这无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四)诵读融入,优化体验
前文曾提及“吟诵”一词,除聆听专业人士吟诵文言文之外,教师也可以吟诵文言文。当然,学生同样可以成为吟诵文言文的主体,使其在吟诵过程中优化自身学习体验,提高文言文阅读学习效率[2]。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融入诵读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吟诵文章加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但是综观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文言文课堂,诵读活动的设计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一些教师存在“诵读会让课堂变得无序、是在浪费时间”的错误意识,他们不仅不会积极组织诵读活动,甚至还会以“保持课堂安静”为理由阻止学生的诵读行为。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阅读学习是单一的、刻板沉闷的,仅停留在文字表层,这种浅层化的学习难以深入人心,学习质量自然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以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为出发点,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融入诵读理念,加强对诵读活动的设计,以分角色朗读、分段朗读、小组成员轮流朗读等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声吟诵文章。这样一来,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节奏,通过肢体动作的巧妙融入加强对文言文情感的感悟,自然能够加强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五)情境展示,促进理解
传统的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较低,原因还包括缺乏良好的情境指导。由于小学生尚未积累足够的语文知识,思维能力尚未成熟,经常会在阅读文言文时出现困惑,无法对文章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而且因为知识积累不足,对文言文中的典故一无所知,这也会影响理解程度。久而久之,这种挫折和失败甚至会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学习主动性,这对教师组织后续教学活动是大为不利的。为规避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生活化情境等多种形式,来展示文言文的内容,并讲解知识、引导阅读。在直观情境支持下,学生通过读图、看动画等方式了解了文言文所讲述的故事,自然能够逐步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3]。同时,这样的学习形式也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可以有效地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其文言文阅读热情,对后续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大有裨益。基于此,学生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借助情境提高自身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完成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六)微课教学,突破难点
微课作为伴随信息化教学出现的一种全新教学工具,具有简洁明了、便捷度高、知识点突出等特点,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文言文教学活动中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难点,强化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这意味着,为更好地实现“加强文言文阅读”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加强对微课这种教学工具的合理运用,在课堂上借助微课讲解文言文中的难点,以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直观的认知。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大多数教师在该方面做得不够理想,他们或者忽略了微课的积极作用,并未围绕课程难点设计微课内容,直接在网络上下载相关课件,或者在设计和应用微课时选择了错误的方法,如一味播放视频、不进行补充讲解、照搬教材中的内容等,限制了微课积极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面对该种情况,教师应积极调整对待微课的态度,注重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主动围绕文言文难点设计微课并加以运用,使微课内容更具针对性。教师还应该关注对微课运用方法的优化和调整,在播放视频时进行补充讲解,以“微课+板书”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感悟。如此,微课、教材文字、教师讲解三者之间实现有机结合,学生必然会更加迅速地突破学习难点,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基于此,学生在观看微课时,会不自觉地被其中生动有趣的知识吸引,课堂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从而在主动性较强的心理状态下完成对文言文的学习,使语文课堂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
(七)联系生活,畅所欲言
虽然文言文中所涉及的内容与当前社会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任何文学创作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通过合理的代入可以激发读者的生活感悟。将小学语文文言文课堂阅读教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常常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与文言文中所描写的内容相似的事情,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身在经历或回忆该事件时产生的想法,并与同桌分享这些经历和想法,在加强互动的同时,还能以迁移生活经验的思考和畅所欲言的表达促进其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经常忽略这一点,在课堂上一味地根据教材讲解知识,并未合理地融入生活元素,很难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种教学形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迁移思考能力的提升,降低了其学习效率。这再次证明,以强化文言文阅读教学为目标,教师应积极融入生活元素,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或是提出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思考并迁移知识,讨论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关内容。这样,以真实的生活经验为支持展开迁移思考,有助于学生在讨论中迸发新的灵感,学生必然可以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优化阅读体验。基于此,学生会架起生活与语文教学中相关内容的桥梁,拉近生活与语文知识的距离,提升语文素养。
(八)学生总结,夯实掌握
需要强调的是,小学生的思维尚不成熟,对部分知识的印象并不深刻,极易在课堂学习结束后遗忘知识。而真正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活动,应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学生遗忘知识的可能性。这样,及时组织课堂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要有计划、有条理地梳理知识点,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新的学习,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然而综观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仍旧有一部分教师不重视课堂总结,在学生读完文章或教师讲解完当堂内容后直接结束教学,即便留有一定的课堂剩余时间,也多是会继续讲解新的知识。这也导致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对文言文知识形成系统的掌握,文言文学习基础得不到夯实,存在很多的知识盲点,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影响了整体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面对该种情况,教师应以加强教学总结为根本任务,对教学形式做出改变,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预留几分钟时间带领学生总结在课堂上学习的文言文知识,并利用思维导图或是知识结构图将知识点罗列出来,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更直观的了解和掌握,逐步帮助他们完善知识体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主动归纳、总结的好习惯,熟练运用思维导图,最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既直接关系着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又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息息相关。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文言文的阅读价值,积极探究能够从根本上增强文言文教学效用的方法,以强化指导、优化教学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秀惠.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0(52):142.
[2]李晶晶.让小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汲取先哲的智慧[J].课外语文,2020(36):111.
[3]程慧君.小学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定位及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0(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