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家庭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2-01-30 09:59:47

序论:在您撰写家庭学习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家庭学习计划

第1篇

课堂教学始终因教学时间的闲置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仅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上出现一些固有的不足,更难以巩固和检测学生实际学习的情况。教学要跟进时代的步伐,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注重学生自主思考、生活实践的能力,家庭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将其根据情况进行优化设计,有助于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知识积累量及领悟程度,并且经作业完成情况和家长反映等渠道,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便于进一步改善教育工作。

二、优化设计数学家庭作业方法

(一)结合现实,使数学作业生活化

一般而言,家庭作业的目的在于对学校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和更深理解,家庭作业反映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有助于于教师对教学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应对。笔者认为,如果可以将书本知识进行具象化理解、生活化分析,更好地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化理解。例如,学生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学习了三角形之后,为了增强学生对三角形这一图形概念的理解,可以布置如下家庭作业:

1.请在家中运用不同材料构造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2.请寻找生活中三角形的物品,例举三样。

3.请思考那些生活用品的设计运用了三角形的元素。

学生在完成上述作业的过程中,对于三角形的了理解更加深刻,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让数学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二)调动兴趣,注重形式多样化

1.完成主体多元化。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新课标中提到的合作性精神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所以,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优化设计家庭作业时,教师应设计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作业,在学生与同学、家长、老师的互动中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完成水平多样化。老师为了加强学生对例题的理解,通常家庭作业中存在单一模仿的练习内容,若这些单一内容成为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的全部,则不具有科学行,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所以,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设计部分探究性的数学作业,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应用,增加学生创造力。

3.评价形式多元化。通常情况下,教师会以对与错来对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进行判定,这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学生的作业总是被否定,会对其自尊心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没有了学习乐趣。将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运用到家庭作业中,积极鼓励学生,学习效果将会更佳。

(三)学以致用,家庭作业要重视实践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名言点出了实践的重要性。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提升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进行作业设计时应当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比如下面的作业设计:

某通讯卡可以开通两种话费套餐业务:

套餐A:月租费用15元,本市拨打每分钟0.25元

套餐B:无月租,本市拨打每分钟0.35元

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张奶奶主动拨打电话时长为每月平均120分钟,那种套餐更适合她?每月话费需要多少?

2.王阿姨拨打电话时长为每月平均200分钟,那种套餐更划算?每月话费需要多少?

数学学习不注重应用而只是作业中的算式和图形,那么数学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充分的应用数学知识,才能让数学成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来设计一些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家庭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来验证数学知识的有效性,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四)凸?@层次,作业设计要体现个性化

在《数学课标》中曾提到过,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每个学生的理解成能力不同,数学教育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进行多样性化教授。如果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在设计家庭作业时一概而论,必然会造成部分学生轻松完成和有些学生却“消化不了”的情况出现。要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学习古人因材施教,做家庭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作业从浅显易懂到深刻理解,使之具有一定的梯度,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划分,以不同层次的家庭作业适应各种思维能力的学生。举例来说,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中学习了“百分数(二)”课堂教学以后家庭作业可进行如下设计:

1.爸爸给小红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300元,专卖店在活动期间打七折,买自行车要用多少钱?爸爸少花了多少?

2.水泵厂二月份生产500台水泵,三月份比二月份超产20%,三月份生产多少台水泵?

3.新华书店新到一批儿童读物,第一天卖出总数的50%,第二天卖出总数的40%,还余下400本,这批儿童读物一共有多少本?

这几个作业题目将课堂内容进行不同深度的理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题目进行解答,让家庭作业去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真正实现家庭作业对学生课堂理解能力的监测,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第2篇

一、重实践,培养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用中学”,让学生用英语去做事,当学生积极地参与,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语言也就同时被掌握了。因此,采访、写观察记录、做调查等作业形式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语言潜能。

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要以激发兴趣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在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感到新奇、有趣,兴趣很浓,整体口语成绩相对都较好。但随着难度的加深和知识量的增加,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习英语很吃力,加上书面检测的增加,学习英语的劲头明显没有以前足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开始萌芽。目前小学英语教师大多承担着五到六个班级的教学,照顾到每一名学生自然非常困难,肯定会有一些学生跟不上进度。这些后进生一直很让广大教师困扰。传统的英语家庭作业一直是读、抄、默、背等枯燥单一的形式。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同样的作业收到的效果大相径庭。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在小学阶段就将淘汰一部分英语学习者,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努力提高和培养学生认真并有效地完成英语家庭作业是势在必行的。

在学习了五年级上册《What would you like?》这一单元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学校新餐厅就要开业了,炊事员想了解一下班里同学喜爱吃的食物,以方便同学们选购。要求大家设计一份采访记录表,用英语记录被采访对象的姓名及喜爱的食物名称,每人至少采访5个以上的同学并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把统计的结果制成表格在班内汇报。

此项作业贴近生活实际,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巩固了语言,沟通了情感,培养了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创意让英语融入生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记忆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因此在学习抽象的形容词时,我将作业中的单词抄写布置成绘画作业形式,让学生在课后把形容词和名词结合起来作画,如big apple,small egg, long ruler, short pencil等。在画画的过程中学生兴致盎然,很自然地把抽象的单词和形象的图片联系了起来。通过实际绘画,学生脑海里的big,small,long,short就更形象生动,记忆得也就更深刻了。在教完家庭用品、学习用品这类单词后,我布置他们在作业本上为这些单词配上简笔画。学生的绘画天赋展现无疑,英语单词也得到了相应的复习巩固。也可以让学生为这些东西贴上标签,一方面巩固到了单词,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为自己布置合适的英语环境。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帮助学生在形象与抽象之间自然建立起了联系,使单词的记忆理解变得活泼、有趣,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得以提高,学习策略也逐步形成。

三、动手添加学习生活的色彩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设计一些真实的,让学生动手制作以获得和积累知识。这种类型的作业无疑能使学生享受到“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乐趣。

如:教师可以让五年级的学生为校园的各个场所设计英语警示牌。学生们留心观察校园的各个角落,精心完成任务。于是,学校的绿树、红花上就有了“Don’t climb the tree!”“Don’t pick the flowers!”等提示语;垃圾箱旁树上了“Put the trash in the bin!”;楼梯拐角处贴上了“Don’t push!”等温馨提示;为第二天的表演作头饰,人物形象学生自己设计,可以是卡通式的、漫画式的,也可以是写实式的;做 fruitsalad ,边做边用英语说说各个步骤;收集英文包装纸进行商标剪贴,或创作成平面风景画、立体模型。

提倡学生在各种节日给父母、老师、朋友送上自己制作的英语创意心意卡,表达对他们的心意。心意卡上可以绘上学生自己亲自设计的图画,写上英语祝福语。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英语、运用英语,在巩固英语知识的同时,培养并提高了自己动手创作能力。如父亲节、母亲节给爸爸妈妈送一张自制的英语贺卡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节送给老师最真挚的问候;新年来临,给朋友送去新年的祝福,祝同伴共同进步;还有的制作精美的电子英语贺卡,通过电子邮件送给远方的笔友……这类作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英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传递了浓浓的同学情谊和人文关怀。

四、合作交流,丰富知识面

随着英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英语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只要稍加留意,学生们就会发现英文商标、广告、标牌处处可见。布置学生自己收集、摘抄这些英语,学生表现得很积极,反馈回来的作业也很丰富。如我在教授完句型“What does that sign mean?”后,布置学生观察公共场所的标志,并且把它上面的英文摘抄下来,进行补充教学。课堂上学生反应踊跃,积极展示他们的“新发现”,如:No water;No smoking等。此类作业不但可提高学生兴趣,增长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自觉的学习意识。

第3篇

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把“家庭学习”作为自己办馆的核心价值理念,用以指导展览、教育、收藏,甚至营销等工作。TCM认为家庭学习行为是可观察的,他们总结了45种家庭成员间的互动行为,并将其归纳到“家庭学习”的三个范畴――参与、合作和提高,从而在展陈与教育活动等方面进行统筹和评估,使得“家庭学习”这一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得以在全馆贯彻。比如,参与类的行为就包括用手指向展品、使用互动装置、遵循讲解员指示等;合作与解决问题类的行为包括家庭成员提供线索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等;提高类的行为包括描述家庭记忆或传统、家庭成员间的对话等。TCM在“家庭学习”实践上,也有明确的方向,即通过展品实物、虚拟环境和生动的讲解与阐释等手段,提供给儿童及家长科学、艺术和人文等领域的卓越学习体验;满足孩子和家长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满足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阶段学习需要,为教师及教师培训机构提供学习资源;发展并扩大博物馆影响力,巩固并培育潜在的博物馆观众。在实际的陈展工作中,从规划阶段提出创意,到完善内容和形式,再到评估阶段衡量效果,“家庭学习”理念及实践都贯穿其中。TCM以“家庭学习”理念和儿童需求为核心贯穿陈展策划与设计,其工作模式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展览主旨确定、陈展空间设计、展品组织与实现、阐释与延展,而评估则贯穿于每一个阶段。

在进行陈展策划与设计之前,TCM通常有相当长时间的筹备工作,包括可行性分析和筹款等。以TCM 2016年暑假将要开馆的新天文馆为例,该展览总预算逾67万美元,老展已开放25年,8年前TCM有意做新展,历经多次讨论和可行性分析后,新展立项被董事会批准,并与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达成合作意向,获得NASA教育项目的资金支持和展品实物支持。在该展展品和预算资金达到10%左右时,筹展工作正式开始。分管陈展和教育工作的副馆长为策展人,科学教育员、陈展部设计师、发展部主任以及讲解部和评估部等部门负责人为主创成员。展览预算资金主要来自博物馆基金、门票收入、项目拨款和捐赠等。对这个新展来说,争取到NASA和学区的拨款是“新钱”,也是博物馆教育部门、发展部门等筹款工作努力的方向,主创团队在讨论陈展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NASA理事会科普指导意见和联邦、印第安纳州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课程标准,并在展品和教育活动中呈现出来,以满足NASA教育宗旨和学校教学要求,从而获得NASA和学区拨款,吸引学校组织学生前来TCM参观,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一、展览主旨确定

无论是基本陈列还是临时展览,陈展策划的第一步都是要确定展览的主旨,即Big Idea,这是整个展览要传达给观众的核心思想。一旦确定了主旨,展品的选择和组织、说明牌的内容与线索、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等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个主旨展开。主旨在宏观上应该具有普遍的认可度,它不受参观者国籍、民族、种族或性别等的影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被广泛接受的一种观点。比如《恐龙星球》展厅的主旨就是“化石是帮助我们了解恐龙的线索”;《带我去中国》展厅的主旨是“当我们认识了不同的文化,我们就能接受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这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不同而已”。

二、陈展空间设计

确定了展览主旨后,主创团队就要为展览搭建框架。儿童博物馆收集藏品不在于藏品的稀缺性,而在于它们是否能够在阐释或教育中发挥作用。因此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的展厅中,很多展品都是可以触摸和操作的。与国内很多博物馆根据藏品制作展览不同,TCM是有了新展的意向后再根据主旨选择展品,或租借,或制作,或购买,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和家长在“家庭学习”这一框架下充分动手动脑,沉浸式学习,通过参与、合作和讨论等方式获得有益的博物馆体验。

在空间设计上,TCM通常按模块(model)来进行布局,比如《孩子的力量》展厅,就以安-弗兰克、露比・布雷吉斯和雷恩・怀特三个孩子的亲身经历为模块,讲述他们通过文字、行动和语言的力量促进世界改变的故事。《神圣的宗教之旅》展厅则通过5位青年在耶路撒冷西墙、麦加大清真寺、印度恒河、印度菩提伽耶和墨西哥城瓜达露佩圣母圣殿的见闻为模块,讲述不同人们的朝圣之旅。《带我去中国》展厅则通过中国人的住房、市场、餐馆、生态环境、艺术与文化等模块展示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中国文化。在展示用色上,不同的模块展示背景用颜色进行区分,用色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身心特点,鲜艳、活泼,充满童趣;设计风格紧扣时代和地区特点,力求烘托展品的时代背景。

TCM的展览制作通常依靠本馆力量完成,如《带我去中国》是继《带我去埃及》后的“带我去”系列的第二个展览,筹备期5年。从董事会批准立项到展览开幕的这5年间,关于展品和展览设计、筹款、教育活动的会议平均每周一次;占地约900平米的展厅,展览设计及制作费约40万美元(不包括灯光、地毯、视频内容等)。展柜、展墙、展品、说明牌和海报等通常都是该馆的木工、漆工和印刷工自己制作或旧物利用改造完成。

三、展品组织与实现

对陈展进行模块布局后,接下来主创团队就要挑选合适的展品进行陈列组合、设计展线。评估部和陈列部、教育部会联手进行若干个周期的观众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拟陈列展品的认可度、接受度和期望程度,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国内博物馆先设计陈展,再考虑教育活动不同的是,TCM的教育活动与陈列展览是密不可分的,观察、触摸、操作等动手动脑的体验活动本身就是陈展的一部分。在教育活动的设计上,TCM也有一套符合“家庭学习”理念的技术进行支撑,比如动手活动须考虑2人以上完成的项目――以实现家庭成员间“合作与解决问题”学习的目的;展览传达的内容既要考虑观众已知的知识点,也要暗合他们渴望了解的知识层面――以实现“提高”的学习目的;展品说明牌通常都是启发式的提问,以帮助孩子和家长迅速地将展品与思考和学习关联起来等。

四、阐释与拓展

第4篇

关键词:家庭作业;生活化;趣味性;实践性

一、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传统教育中的小学语文作业是单调的,永远都是同样的题型,学生在做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诸多的排斥心理。但是为了实现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我们必须改变这一现状,使之变得有趣。那么如何变得有趣呢?笔者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出题风格应该符合学生年纪

例如出一些读写、看文字绘画、看文字即兴表演的题目给低年级学生,这些题目更适合他们。

2.将出题范围拓展到更广的地方

例如可以出一些关于自然的、言语俗语等题目给学生,激发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激情。

其实,趣味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极大的动力,对一样东西有兴趣,学生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和学习,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的知识点,我们必须将作业趣味化。

二、增加作业的实践性

传统作业都是要求学生在室内完成的,尤其是一些抄写作业,经过大部分小学生的反映,认为十分枯燥。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这一传统方式,出一些更适合小学生学习的题目。由此,笔者认为可以做以下几点:

1.把想象力纳入学习的章程之中

中文本来就是一门蕴含了许多想象力的艺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妨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诗文中的美景。例如在学习《春的消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春天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等等。这样的作业不但生动有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抽象思维。

2.将“说”纳入语文作业之中

中文是一门语言文化类学科,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是写作和阅读,口语和听力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我们必须将“说”纳入作业之中,让学生在阅读后,将大意说给家长听。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对于听力能力的提高也是极为有益的。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完善 优化 高校 资助体系

中图分类号:C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2)02-0053-02

一、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情况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建立了以奖、贷、助、勤、减、补多位—体的多元资助体系,这对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家庭贫困导致就学难的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维护了教育公平,促使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毛入学率节节攀升,1998年是9.8%,2009年达到24.2%。与此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在高校中也逐年增长。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2285.15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527万,占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166.1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27%m。根据《中国贫困生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12.7%的贫困生因交不起学费而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60%的贫困高考生不能凑齐大学第一年的学费,大量学生考前担忧大学期间的学费来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能否实现,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问题。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进一步优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资助体系,完善资助方法。

二、当前高校家境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存在的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或称之为贫困生。高校资助工作的对象显然就是贫困生,然而当前高校资助体系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的显著增加仍然存在着突出的矛盾。

1.高校资助资金相对紧张

面对日益增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的资助资金显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需求。当前高校的资助资金来源于以下部分,一是政府,如国家设立的奖助学金,二是企业、社会团体或个人的捐赠,三是高校从学费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经费用于奖励和资助学生的经费。在我国,法制建设还不够健全,尚缺乏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的激励机制,而高校受到所处地域的经济、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吸引社会资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方面,差异十分明显。高校在自身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资金压力十分巨大,资助资金捉襟见肘。

2.奖学金虽然种类较多,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奖比例不高

高校设立的奖学金获奖比例一般在25%~40%之间,其主要目的是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文化基础和自身在经济、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压力,成绩往往不够突出,他们能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受到限制,获奖比例并不是很高。以苏州大学为例,近年来一般每年有30-4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获奖。国家励志奖学金专门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而提高了他们获奖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奖学金对家境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作用。

3.助学贷款的瓶颈

根据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作为高等教育受益者的大学生,承担高等教育的部分成本是理所当然的。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国从1999年开始推行了由政府主导、银行实施、高等学校参与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助学贷款政策实施10余年来,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截至2009年底,全国应开办国家助学贷款的有2255所普通高校,其中1800所高校开办了国家助学贷款,占应开办国家助学贷款高校的80%多。但是,还有400多所地方高等学校没有启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有研究结果显示,只有39.81%对当前助学贷款政策的落实情况表示比较满意,而有27%的学生感觉一般,甚至有11.45%的学生不满意。助学贷款属于政策性贷款,具有公益性特点,其单笔业务量小、笔数多,成本巨大,与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本质存着矛盾。由于我国征信体系建设还属于起步阶段,国民信用体系不够健全,银行收回贷款的周期长,难度大,降低了商业银行开展助学贷款的积极性。而现有资助体系中助学金、减免学费等都属于无偿资助,部分学生有着“等、靠、要”的思想,再加上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需要较繁琐的手续和程序,这些因素都削减了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积极性。

4.资助体系内部的结构性矛盾

高校现有的资助体系中,奖学金、助学金、减免学费、困难补助等属于无偿性资助,随着国家新资助政策的实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强,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甚至少数学生利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资格的不完善而出现“造假”的情况,去争夺本来就比较有限的资源。而勤工助学和助学贷款都是属于有偿资助,前者需要付出劳动后方可获得相应报酬,而后者在若干年后需要归还。勤工助学是良好的资助方式,但广泛的需求与岗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勤工助学岗位体力性项目偏多,而与专业相结合的“助研”、“助教”等岗位稀缺,也大大限制了勤工助学的发展。高校资助体系中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并未区分,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资助主体和客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并不明确,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坚忍不拔的品质。

第6篇

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职业教育内人才的培养做了全面的要求:“健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制,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需要,强化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产业发展和岗位迁移的基本能力。”中职英语听说课作为一门培养中职学生语言技能的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听说训练,使其能在工作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沟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中职英语听说课程,有助于实现教学设计最优化、教学效能最大化。笔者以Ordering一课为例,试图探索信息化环境下,英语听说课程教学设计与评价的思路与方法。

1 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解决中职英语听说课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由于条件及技术的限制,只靠书面反馈及课堂上少量的交流机会,教师很难具体掌握每个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表达能力,更难开展生动有趣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听说课的实用程度大大降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获取信息、共享资源、交互协作等,有助于解决现阶段中职英语听说课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如何激发中职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这点在中职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加之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产生过挫败感,所以如何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是摆在中职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信息技术的使用,如Flash交互动画、图片影像资源等,使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直观地呈现,使学生身临其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而网络互动平台的使用则为学生课堂实践提供了可能,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问题二: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达到听说课的教学效果?

所谓听说课,就是要让学生听得懂,说得出。然而,仅凭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和交流机会,教师根本无法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水平,又何谈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这个难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借助听力测试软件及数据分析系统,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个学生在听力上的优势及薄弱环节;借助多媒体语音教室,教师可以方便地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与指导;借助配音软件及测试游戏,使学生有了更多口语实践的机会,切实帮助每位学生提高听说能力。

问题三: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多元的评价?

传统的教学与评价局限于教师个人的能力与视野。信息化环境下的课堂,是维度无限延伸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评价落实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重视每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教师下一步教学提供了依据。

2 信息化环境下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的实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和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互相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2.1 教学内容的整合(见图1)

本章内容选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饭店服务英语》教材第二部分,内容主要围绕西餐基本菜式及上菜顺序展开。由于语言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而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认知体验的过程,笔者利用英语语料库、专业资料库等信息化资源将西餐餐具词汇的认知和西餐礼仪知识的渗透与本章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有助于为学生搭建一个较为系统的西餐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知识范围,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听懂并说出西餐餐具与菜式词汇;能基本说明西餐上菜顺序及礼仪。

2)能力目标:能运用目标语言为顾客提供点菜和上菜服务。

3)情感目标:树立学习信心及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课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听懂和表达西餐菜式,提供点菜、上菜服务。

2)难点:能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完成模拟工作任务。

2.2 信息资源的开发(见图2)

当代最有影响的两种“学与教”理论,分别来自奥苏贝尔和建构主义。奥苏贝尔所倡导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策略,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的接受地位。反之,建构主义突出的是学习者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若将二者结合,则能让“学与教”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信息资源的开发,特别是多种工具的应用,有助于实现这个设想。

依据教材及中职学生特点,课前以原有的教材为依托,利用资源库重组学习资源;课中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点拨——学生体验”为主线,利用Flash交互游戏、语音跟读测试软件、闯关任务、录音设备、多媒体资料等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习得目标语言提供平台;课后以学生学习平台为基地,多元化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3 主体部分:教学过程的实施(见表1)

4 基于网络平台的英语听说课教学交流与评价(见表2)

5 讨论

教学设计与评价要符合认知规律,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信息化教学技术为中职教学带来的不只是教学的便利、更优的表达形式,更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而非各种信息化手段的硬性嵌入。如何构建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课堂,营造自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条件,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目的,是需要中职教师不断思索与尝试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5(1):7-15.

第7篇

关键词: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认定工作规范化 资助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收费改革、高校扩招、物价上涨和经济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日益突出。首先体现在困难学生基数大。以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2011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例,信息学院2011级共有本科生750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245人,占总人数的32.67%,比2010级增长近4个百分点,其殊困难有60人,占贫困生人数的24.49%,占总人数的8.05%。在贫困生基数增大的同时,贫困生家庭情况也愈加复杂,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父母去世、没有经济来源或无其他亲属给予经常性经费资助的孤儿;单亲家庭且家长失去生产或者生活能力的学生;父母都已经高龄、身体有残疾(有市、县民政部门颁发的残疾证)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的家庭子女;城市中父母一方或双方失业且已经民政部门认定(凭市、县民政部门相应证明文件)或者是学生家庭纯收入低于家庭所在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并且需要领取最低生活保证金的家庭;有兄弟姐妹,并且在其中同时有两人以上就读于大中专院校;学生或学生家庭成员突发变故等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1]。目前,切实地解决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等问题,已经成为保证学生特殊群体稳定的重要工作。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和幅度逐渐增大。资助工作最重要的环节是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认定工作是困难学生资助的基础和依据。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内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妥善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我国建立了以“奖、贷、勤、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以便缓解贫困生供需之间的矛盾。2010年国家进一步大幅上调了对高校贫困生的奖助力度,社会和个人对贫困生的资助种类和金额也有所提高[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拥有了更多接受资助的资源和渠道,这有效保障了他们不会因为经济困难等原因放弃学业,但是在客观上却增加了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难度。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指以一定的依据和方法,对在校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所做的评价,它是高校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前提和基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题既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资助资源稀缺事实的衍生,也是完善评定系统尚未建立的必然产物。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工作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四步:第一步: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并出示相关证明材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第二步: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审阅材料并进行民主评议;第三步:组建评议小组,由小组成员审核材料并给出推荐意见;第四步:学校学生资助部门审批。

虽然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比较周全,层次分明,既有基层民主评议又有上级部门监督审查,但是经过实践不难发现,现行的认定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高校对贫困生认定工作宣传的力度不够。

在进行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之前,应当对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整体安排、被学校认定为贫困生之后应尽哪些义务并享有哪些权力和获得资助的种类等相关政策对全体学生进行宣传。目前出现的情况是: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只知道填表、写贫困材料,但是对于自己作为一名贫困生究竟享有哪些资助,对学习成绩有什么要求等一无所知。很多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对于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不关心、不知道,但当贫困生受到资助,尤其是物质上的资助时,有意见有看法。还有些学生家里很贫困,但是不懂得也不清楚如何申请贫困生认定。

(二)生源地民政部门审核不够严格。

由于大学生的生源地分布比较分散,高校不可能对每一位申请贫困资助的学生都进行实地调查认定,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因此由学生本人所填写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调查表》便成为高校判断其是否贫困的重要依据。《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调查表》需要学生生源地所在政府的民政部门对其填写的内容真实性进行核实,若无出入,便盖章以示证明。通过实践不难发现,学生想要获得此类贫困证明非常容易。究其原因:第一,提供生源地贫困证明没有具体的名额限制,也缺乏有效监督,对当地民政部门不构成任何不利影响;第二,基层的民政部门出于保护本地生源在校享受国家资助,存在一定“假贫困证明”[3]。以上问题使得一些“虚假贫困生”成为高校资助的对象,不仅使得高校贫困生的数量虚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真正贫困的大学生的受资助情况,同时也为之后各类助学金和资助金的公正评定带来了困难。

(三)基层民主评议的方式存在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