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08:09:00
序论:在您撰写农机推广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我们应以推广示范基地为根据地,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协会等为战斗堡垒,既要积极争取承担国家重大农机推广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借此推动推广工作上台阶、进档次,提高工作水平,又要采取多种方法,全力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同时培训和配套服务要及时到位,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链条,让农民满意。
一是积极筹措资金,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引进适合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的新机具进行试验和推广。
二是要管理好试验基地和试验项目,并有计划有层次开辟新的试验基地和实施项目。
三是可与生产企业联合,创建农机展销区。四是可与销售流通企业联合推广新技术、新机具。五是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借助院校、科研单位的优势,发挥自身特点,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2发挥优势,打造航母
《农业机械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促使我们农机推广部门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与水平,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工作,多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一是要强化内部管理,实行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
二是要建立健全考核奖励制度。
三是要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思想,努力武装自己,增强本领,更好的为“三农”做贡献。要发挥农机推广部门与企业、农户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好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咨询、政策宣传、信息等工作。
随着机构体制改革的变化,很多农机管理服务设备并不齐全,管理人员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缺少培训的场地和设备,有时候由于落后的各种设备和交通工具使得推广人员并不能切实落实培训传达工作,对工作的实施拖拖拉拉,使得农机技术的推广得不到时效的推广。
2农机技术推广的创新途径
2.1加大宣传力度
当今宣传成了让大家了解一种东西的最好方法,为了让广大农民重视农机技术推广的创新,我们就要大力宣传农机技术推广创新的重要性以及会给农民带来的广大利益。我们要真确制定宣传的内容,宣传国家的政策方针以及惠民政策,让广大农民真正意识到农机技术推广的创新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同时我们要正确利用媒介技术的宣传,比如电视网络等的宣传,也可以组织宣传人员下到农村中亲自宣传,切实增强宣传工作的高效性。
2.2建立新的体系制度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要想推广农机技术就要建立新的体系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比如:国家可以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从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给予相应的政策辅助和资金保障,并且落实到个人身上。同时,建立以农机化技术为主体,各种农民专业合作共同发展,农机科研、生产和培训广泛参与的农业体系,农机化各部门要切实履行上级的指导,为农机技术推广的创新建立法律保障,提高可行性。
2.3增强推广队伍的素质
推广人员是农民与国家的沟通桥梁,推广人员应该把上级传达的任务指标切实传达给农民,不偷工减料,不从中谋取利益;同时也要真正了解农民的真正需求,然后切实把信息反馈给上级。然而要真正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就要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比如:不断教育推广新技术的知识给推广人员,可以让他们在专门的机构学习培训,也可以让一些重要组织者外出专门学习新的技术经验。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学的新的技术经验切实传达给其他成员,这样才可以全面促进人员素质的提高。
2.4加大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
推广人员在推广农机技术时,不能光靠组织者的语言宣传,要结合典型的事例,让农民真正懂得新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效益所在。比如:建立健全的信息网络结构,将典型成功的农技推广事例给农民展现出来,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技术的伟大性。也可以邀请一些专家人员来给农民亲自讲授,将农机化技术将给农民,做给农民,教会农民,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国家的惠民政策,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农机技术推广的创新工作中来。
3小结
项目可行性研究(立项)阶段的效益测算
技术能力和计划投资规模等对项目预计产生的效益进行科学测算。考虑到农业生产具有常产特性这一因素,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有无项目测算法,即分别测算项目区在“有项目”和“无项目”两种不同情况下的财务数据(收入、成本和利润),然后将两者相减,利润之差即为项目实施的效益。运用有无项目法测算项目效益的意义在于,测算数据是可行性研究阶段运用的国民经济分析法和财务分析法判断项目的可行性的必要基础,还是上级部门是否同意项目立项的重要决策因素。(一)需收集数据资料的内容和要求。效益测算需收集项目区的数据资料包括:①农业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机作业条件;②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成果;③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成本;④单位面积农机作业收费价格;⑤单位面积农机作业成本;⑥项目区耕地面积;⑦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成果的估算;⑧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成本的估算。1~6项上述数据资料可通过统计、会计报表,试验资料,实测数据,典型调查资料和各种技术规范获得,确定数据通常取近三年的平均值,并做到内容齐全,计算方法、结果和计算单位无误。这里需要特别指出,作业成本数据包含机具作业的油料费、维修费、劳动用工折价和管理费,但不含机具折旧费,因为折旧费金额与机具的购置价格相关,参照以往机具的价格计算,往往会影响测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测算效益时,应按项目建设计划拟新增机具报价作为计价基础。7~8项数据资料由农业、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对照项目的建设目标,预计项目实施后,估算增加的农业生产成果、减少的收获损失和节约的人力劳动成本。(二)效益测算的计算公式。1.农业生产增加值=([有项目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收入-无项目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收入)-(有项目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成本-无项目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成本)]×项目区耕地面积。2.新增农机作业净收益=(单位面积农机作业价格-单位面积农机作业成本)×项目区耕地面积×项目建设增加的农机化作业率-项目新增农机具年折旧额3.项目预计产生效益=农业生产增加值+农机作业收入增加值-基本建设投资年折旧额。
项目实施(中期)阶段的效益计算
农机化推广项目的实施时间跨度一般为3~4年,因此在项目实施期间定期开展中期效益分析具有以下意义:一是可以动态掌握项目的运行状况,实行追踪问效制度;二是能根椐项目在实际中运行的效果,对原先制订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修正;三是目前财政项目资金是随项目的建设进度分期下拨,其分析结果是后续资金是否下拨的重要依据。中期效益分析的方法是收集代表性的农业生产、农机作业基础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一)基础数据的采集与统计。基础数据主要在实施项目中通过试验调查或统计获得。其包括有:①推广应用面积;②试点单位面积增产量;③产品价格;④新增单位面积生产成本;⑤新增农机具作业纯收益;⑥财政支农投入。1.推广应用面积:是指该实施项目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使用的面积,它的统计单位有:自然面积(公顷、亩)、播种面积、作业面积。三种统计单位的数据有时是相同的,如一年只种一季稻的地方,自然面积和播种面积应一致,但如果在复种指数>1时就不相同。机播时播种面积与作业面积相同,但化肥深施时就不一定相同。在统计数字时,一般不采用作业面积,因为其增产效果不容易计算,而主要采用自然面积。当然,采用自然面积还是播种面积,还得按项目合同任务书要求确定。2.产品单价的确定:产品单价应以当地本产品大宗收购价为准,如果国家有收购价,则以国家收购价为准,否则以市场价计算。3.试点单位面积增产量:指应用新技术、新机具的单产量与应用原(或旧)技术、原生产工具的单产量之差。在采集该数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比区应该有可比性。为了排除地区、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最好在同年同地点以及相同的其它农艺措施下进行对比试验。(2)大面积推广时,应选择不同地点进行多点对比试验(或调查);多点采集的数据,应按所代表试验点的推广有效实施面积进行加权平均,而不能用算术平均值方法计算。(3)若不得已采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比的数据,应根据当年气候等因素的差异,对数据进行合理修正,并经农业主管部门认同。4.新增农业生产成本:指应用新技术、新机具后的单位面积所需生产费用与应用原(旧)技术、原生产工具单位面积所需生产费用之差。计算得出的数据正值为增加生产成本,负值为节支生产成本。5.新增农机具单位作业面积纯收益:是指项目区新增农机具单位作业面积的农机作业收费价格与农机作业成本之差额,这里农机作业成本中包含机具的折旧额。6.财政支农投入:指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下拨的项目基本建设资金和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包括基本建设投入、农机购置专项补贴和技术推广经费投入。(1)基本建设投入是指用于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2)农机购置专项补贴投入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区新增农机具按照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购置补贴政策,享受的财政补贴。(3)技术推广经费投入是指用于项目技术工艺、机具示范应用等方面的培训、试验、演示、技术资料、宣传、差旅等支出。(二)选用数据的确定。选用数据主要是指根据推广项目的具体实际,经过分析后所选择的系数,包括保收系数和缩值系数。1.保收系数:是指所统计的实施项目应用推广面积与真正采用了该项新技术而获得有效成果的那部分面积的折扣数。从实际工作中得知,一是在所统计的推广面积中,有一部分因后期自然灾害或其它原因而未能正常生产;二是由于实施规模大,应用面积的统计工作可能做得比较粗糙。2.缩值系数:选择缩值系数的理由主要是,由于在进行对比试验与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在自然条件、试验对比点的多少、推广面积的大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利用对比试验(对比区)获得的单位面积新总产量来推算整个应用推广的新总产量时,其增产的效果要打折扣。所以在选择该系数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各方面差异的大小及其对增产的影响,确定一个合理值。
大多数的农民是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先进的农业机械,他们大多数需要依靠传播者的介绍才能够直接接触到农机,由于农民大多世代按照原来的生产方式农耕,对于农机工作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2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性
2.1农机推广工作有助于减轻农民劳动负担,提高收入
农机推广工作帮助农民了解并购买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教授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保养常识。农机推广工作者担任着传播的重要任务,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说,农机推广工作是造福于老百姓的利器。
2.2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土地出产率
农机技术的推广能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机是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农机的使用是机械与生物的完美集合,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作物抗风险的能力,不断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2.3农机推广技术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数都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减少,劳动力缺失。年龄大的劳动力,体质虚弱,无法完成体力消耗较大作业任务。他们大量使用化肥等化学农药,使得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等不断恶化。长此以往,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农机技术推广的优化
3.1普及农机知识,加强农机的学习和培训
我国农机推广工作者身负传播农机使用的重要任务,农机推广工作者要加强新的农机的宣传工作,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农机给农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与效益,提高农民对农机推广的重视程度,才能保证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在给农民普及农机知识的过程中,定时利用闲暇时间培训农民接受使用农机,让农机切切实实地给农民带来利益和方便。
3.2提高机械设备水平
目前,我国的机械设备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机械设备水平还有待于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程还有很长的路,我们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农作物结构研发出最适合本地农作物以及地势结构的农机设备,尽快淘汰老旧的农机,加快研发新农机的步伐。
3.3提高农机推广工作者的素质
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身为农机推广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发现、研发新的合适的农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时刻关注国内外农机化的动态,不断充电,在推广过程中还要培养自身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农机推广工作者。
4结束语
在很多乡镇中,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即便是确定了相关体系,但是也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三农服务这一块,网络化服务更是匮乏,农机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了服务水平与农机服务现代化水平不相协调,从而极大的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
2农机推广的对策和创新模式
2.1全面提高我国农机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实现农机推广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提高农业推广退伍的整体素质,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推广模式,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财务培训以及在职培教育的方式,推进人才素质的提高。要积极开展培训,鼓励他们自学,为其提供更多学习与交流的机会,要以市场经济理论以及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最为重点,并在新型农机具操作技术方面的推广力度,要从根本上提高农业队伍整体素质。
2.2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农业机械化服务是促进农业推广的基础,工作人员应该深入到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能够充分依靠其优势,拓宽其服务区域,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前提,有效的进行产业结构配置,从而实现管理与经营的一体化模式,现阶段,我国要以乡镇为中心,展开农机服务网络,建立立体化的服务体系,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
2.3加快农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化结构还有待优化,要应该向着更加深层次的方向开展,这是促进我国农业特色化的有效方法,将粮油生产向着经济作物、畜牧业的全方位方向转型。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实现的速度,农业部门就应该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尽快对农机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农机调整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作物和农畜产品生产的重点环节以及瓶颈环节来进行,加快发展一些科技含量高,投资少。见效快、农民买得起、用得起的经济实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要坚持大、中、小机具相结合,走质量、效益并重的路子。
2.4加大农机推广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产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各级乡镇中,政府应该给予物力以及人力上的大力支持,这个时候,可以采取银行贴息以及低息贷款的方式推动农业机械化推广,也可以采取股份制,将现阶段我国农机推广中存在的资金问题进行缓解,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3结束语
中国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普遍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近三十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曾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是转型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农业机械化成为当时建设的重点和热点。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百废待兴,综合国力很弱;农业工业和农机化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正在进行联产承包制的重大改革;这些客观存在的制约限制了农机化水平的发展。二是萧条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由于农村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和逐步完善,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重点的战略转移,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处于维持和停滞状态。三是复苏期(本世纪初至今),这次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有一大特点,它不是靠任何人为地设计、掀起和推动,而是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自然形成的。这次发展的动力既存在政府的因势利导,积极支持,也有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强烈需要,更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保证。
2006年,国务院制发了3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亟须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设意见。至此,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再次迎来了成长发展的春天。
二、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现存的问题
按照《意见》要求,各地都在积极加强和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力度,但就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态势来看,普遍存在着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一)整体实力弱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长期处于萧条状态,人、财、物长期得不到投入和补充,加之机构改革农机系统几经撤并,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工作条件十分简陋,部分基层单位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工资经费没有保障等,致使正常的业务工作无法开展。虽然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改革基本结束,但上述现象并没有改变。总结分析,造成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1.机构改革形式化
地方政府对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改革的认识不够。在这次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设置、队伍结构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地方政府对农机推广机构设置,总是持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在队伍结构和资源配置方面,采取你改我动、你调我整的观望态度;而不是积极地从地方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宏观大局出发,去挖掘和培植科技推广潜能的角度,来研究调整和正确对待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改革。
2.基础设施差
据调查,大多数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资产为零。问题存在的原因有三个:一是长期没有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和扶持;二是过去国家和政府的投资,基本被上级有关部门挤占挪用;三是自身发展能力差,缺乏市场经济意识,没有自我生存发展的造血功能。
以柳河县农机推广机构基础设施为例:县级农机技术推广站资产为零,15个乡镇级农机推广机构,资产总额为18.6万元(80年代末固定资产总值),其中六个乡镇资产为零。
3.人员素质低
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各农机化专业院校开始撤并停招,致使培养输送农机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园地和渠道被切断。由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长期处于萧条冷落状态,职工生活待遇没有保障,工作环境十分艰苦,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再则,基层长期得不到国家和政府的投入和扶持,根本没有经费帮助他们去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加之政府轻视、社会排斥,他们自身也丧失了学习提高的信心。
4.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承诺难兑现
《意见》既明确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地位,同时也强调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人员安置、财政保障、基建投入、科技项目支持等工作。编制、人员基本确定,基建、项目后续待进。那么首先要解决的,也是基层要求最强烈的,就是财政保障问题了。要想马儿跑,就要填料加草,这是最简单的道理,而就这一点点,也成了基层农机推广人的一种奢望。
(二)职能作用小
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职能作用小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职能边缘化。随着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却遇到了新的挑战。现在基层农机推广完全不同于其他农技推广,要求它的条件也比较苛刻,要推广发展大农机(大中型农业机械),要集中大面积(地块集中且达到一定数量的试验示范基地)。而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就不同,他们的适应性较强,小可以入户(种植户、养殖户),大可以入园(农业生态园、养殖园)、入场(农场、养殖场)、建基地(试验示范基地、养殖基地)等。相比之下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由于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受基础设施和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现在还无法独立履行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公益性职能。致使基层农机推广公益性职能很难体现,人才资源闲置浪费。
三、整改建议
基层农机推广机构,是中国向农业机械化迈进的助推器和先行者。它的工作职责是集所能集之人力、物力、财力,将最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引进来,通过试验、示范推介给农民使用。作为各级政府,应该有效发挥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主导和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根据《意见》精神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应按照“利用现有,不增负担,整合资源,方便工作”的原则,进行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改革。
(一)人才资源的整合
设立乡镇区域(中心)农机推广机构。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推广机构一般定编为2~3人。他们既搞农机推广,又抓农机安全管理和服务。由于精力和能力所限,即使做了些工作,也不过是应付了事而已。
设立乡镇区域(中心)农机推广机构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有利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二是有利于对基层农机化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1.突出农机推广工作的特点
采取乡镇机构撤并整合的方法,集中专业技术力量,加强农机推广力度。以3~5个乡镇为单元,设立乡镇区域(中心)农机推广机构,人员编制8~12人。重点负责服务区各乡镇的农机推广、管理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农机推广主导、带动和辐射作用。
2.促进基层农机化工作规范化管理
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属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现有机构设置及人员结构所存在的弊端,直接影响和阻碍了基层农机化工作的开展。比如正常的农机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它们干不了;农机安全生产和服务,它们做不了等。致使群众意见大,领导不满意。
通过整合,类似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改善,人员结构的合理调配等,都会积极促进基层农机化工作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物资资源的整合
按照“整改”原则,将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现有的物资资源进行整合,加强基层区域(中心)农机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资金和物质不足部分,争取上级政府和财政的支持和帮助,为基层农机推广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三)强化公益性职能,理顺管理体制
根据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特点,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作用的管理体制。县、区域(中心)二级的人员和业务经费及资产全部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政府的意见。
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坚持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切实抓好农机技术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机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政策保障
每个方案和建议的优劣,都要通过实践来验证。改革也一样。一项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壮大,需要一个适宜的生存发展环境。刚刚复苏崛起的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更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各级政府的关注。
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比较少见,但某些科技发展快速的国家,已经实现了农机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利如,美国研发的激光拖拉机,便可科学测定拖拉机的运行方向、所处位置等信息,并建立计算机数据库,根据精确的数据资料,制定土地种植方案,计算播种量、化肥量、农药量等。在人国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农业机械实现耕作、收获、施肥、喷药、采摘等全智能化,相信也是必然趋势[1]。
2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技术是计算机视觉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信息网络计算的完美融合,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农机机械生产中时,主要指利用机器人来完成农业的耕耘、喷药、施肥、除草、嫁接、采摘等工作。机器人技术可有效避免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等对人体的直接伤害,改善劳动力缺陷,改善农业作业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虽然我国对于农机机器人技术的研究较晚,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例如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自动插接技术,便可实现对农作物产品的旋切切贴的自动嫁接。
3农机技术推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农机化技术推广可满足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需求。我国虽属于农业生产大国,但农机生产技术受到经济、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显得比较落后。这种现实条件下,决定了我国农机化技术需加强推广,只有农民均能充分掌握各种农机化技术的应用,才能保证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2)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变依赖于推广。农机科技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就,只有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才可充分地体现出该技术的价值。因此,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深入农村,针对农机化技术为农民进行科学的试验、示范,便也是必然趋势。(3)农机技术产品的二次开发及完善需要依靠技术推广。农机化技术推广是一种将农业机械技术应用于实践中的过程,是对农机技术的再认识。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发现农机化技术的问题,并对农机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完善,便其更符合实际生产。此外,通过农机化技术推广,还可实时了解农民对农机化技术的改革要求,使农民在农机化技术的应用实践中,不断反馈问题、提出建议,帮助农机技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使相应的技术更加科学、先进,更具操作性。
4农机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广措施
4.1完善农机技术信息服务
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应该构建完善的农机化技术信息服务体系,该服务系统必须包括全国所有省市县的主导产业构架知识,并能根据各地主要栽培的农作物,在各个物候期遇到不同天气状况时提供科学、合理的农事操作建议。农民也可通过选择所在的地域、所关注的种植品种,来了解地域特点、天气状况等因素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进一步获知相应的农业生产操作建设,以此来保证农业生产作业的可行性与合理性,进一步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农机技术信息服务系统见图1)。
4.2加大农机技术宣传力度
①各级领导应该充分意识到农机化技术推广对新农村建设起到的作用,并将农机化技术推广宣传工作列入到议事日程,与农机化重点工作一同研究、部署、推进、考核,使农机推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②为保证农机化技术宣传工作的连续性与有效性,需对各农机化技术推广单位及信息宣传人员明确宣传责任,同时落实奖励制度,对农机宣传工作做到每月一统计、半年一总结、全年一考核,针对完成宣传任务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以此来调动宣传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农机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与宣传。③农机化技术宣传时需围绕中心,突出主题,以保证农民能真正了解农机化技术应用的好处,进而积极、主动学习与应用农机新技术。④农机化技术推广宣传部门应该合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手机APP等多种渠道,宣传农机化技术应用的优势,使农民随时随地均可获得农机化技术信息,在不断宣传强化中,带动农民应用农机新技术的积极性[2]。
4.3加强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专业、高水平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是保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还需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可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开展农机在职教育与技术培训,以此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使技术推广能够尽职尽责、受岗敬业,全面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此外,农机推广队伍要适应新农村发展建设的要求,在工作中不断分析农机技术推广的变化,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创新推广手段,改进推广方法,使农民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农机技术推广,从而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保障作用。
4.4优化农机设施设备
农机装备水平的高低,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把握高效农业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优化农业机械装备也很重要。①应该通过增加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民购置先进农机提供补贴,以此来调节农民应用农机技术的积极性;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物质基础,建立基地性、长期性、具有行业指导意义的机械化示范园区,以此来鼓励农民应用技术机械、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