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7 23:28:51
序论:在您撰写产科护理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本院接收的健康产妇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6.23±3.57)岁;分娩方式:剖宫产25例,自然分娩20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4例,中学16例,小学及以下15例;研究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6.13±3.63)岁;分娩方式:剖宫产25例,自然分娩21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5例,中学17例,小学及以下14例;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了解产妇及婴儿基本资料,对产妇进行常规知识培训并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手册。研究组选择经过专业训练的护士进行整体护理,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与产妇建立良好关系,并对产妇心理进行评价,以此来制定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②健康教育:选用宣讲、多媒体影像播放等形式对产妇进行产后注意事项教育,如饮食、性生活、自身清洁、母乳喂养以及避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以提高产妇掌握孕产知识的程度;③环境护理:营造舒适、安静且和谐的病房环境,以保障母婴睡眠质量。
1.3观察指标
采用SDS、SAS对产妇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有抑郁症状为SDS标准分≥50分,有焦虑症状为SAS标准分≥50分;统计两组产妇自身保健、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护理等孕产知识掌握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孕产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
研究组产妇孕产知识掌握率86.96%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SDS、SAS评分情况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产妇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科护理是医院日常诊疗以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产妇及婴儿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对产妇及其家庭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围生期对产妇予以科学合理的整体护理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可得护理后两组产妇的SDS、SAS评分以及产妇对孕产知识掌握率两项结果,其中分析两组产妇对孕产知识掌握率情况,可知研究组产妇对孕产知识掌握率为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说明予以整体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妇对自身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方面掌握程度的提高。分析其原因在于,整体护理干预除对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外,其选择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进行护理,可有效为产妇提供更为专业的孕产信息以及护理。此外,通过宣讲、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对产妇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即饮食健康教育、性生活教育、自我保健教育以及母乳喂养教育等产后注意事项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可有效消除初产妇产后的困惑和疑虑,进而实现提高产妇对孕产知识掌握率的目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两组产妇护理后的SDS、SAS评分情况,可知经护理后研究组产妇SDS评分为(36.57±2.53)分、SAS评分为(37.58±2.2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45.77±2.01)分、(47.76±2.65)分。该结果表明予以整体护理后产妇未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本研究结果与郑巧玲等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在于,产妇产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以及心理变化给身体、情绪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产妇可能会出现产后忧郁症,其不仅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产妇及其家庭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整体护理干预及时地对产妇进行心理评价,并针对产妇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等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可以为产妇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进而对产妇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调节。
4总结
1.1护理人员标识所有产科护士上班时统一穿护士服,胸前佩戴有个人姓名、工号、照片的胸卡,在产科病区病房门旁边悬挂责任护士的姓名牌,方便患者尽快熟悉责任护士。
1.2区域标识对产科的护士站、办公室、产房、治疗观察室、检查室等区域进行规范化标识管理。根据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与药物、医疗仪器的使用次数和摆放规范,产科配备的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进行规范化标识,在仪器上挂上使用操作示意图、负责人、维修方式等。同时进行统一科学合理的布局,各个区域的抽屉、柜子均采用适宜的防水胶贴进行标识。
1.3管道标识
主要对尿管、留置针、腹腔引流管等管道进行标识,采用一次性粘贴胶带进行标识,标签上面填写好病人姓名、置管时间、管道名称,在患者床头粘贴有关维护管道通畅的提醒标识。
1.4药物标识对氯化钾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规范化标识,同时分类进行摆放。
2结果
通过开展产科护理标识规范化管理后,没有患者发生因身份或管道识别的风险事件,没有患者跌倒与坠床。产科护理标识规范化管理前后液体滴速准确性与患者满意度对比。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进而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产科护理工作繁忙,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规范化的产科护理标识可以对护士起到良好的提示、警示作用,可以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从患者的角度来说,护理标识对患者起到一定警示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的满意度。借助各种类型的产科护理标识为孕妇及家属提供了全方面的优质护理服务,减少了护患矛盾和纠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的满意度。
护理标识可以提醒护士按照规定完成每项护理工作,可以减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针对不同情况设计适宜的护理标识,例如:临床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液体渗漏现象,应设计预防漏液的护理标识。经过此类颜色鲜明、图文并茂的护理标识,可以摆放至患者床头及其他醒目位置,提醒护士与患者及家属,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
产科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悬挂预防患者坠床、跌倒的标识,可以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醒患者以免跌倒、坠床。护士在输血时,应注意观察患者佩戴的标识上面标注的血型,以便用确保输液安全。我科在产科不同区域分别应用适宜的护理标识,其中包括患者身份识别、管道标识、护理人员标识、药物标识等,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得到大多数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在使用护理标识时,应注意观察护理标识是否有字迹不清、破损等现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护理标识材质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选取,颜色要清晰,方便患者和护理人员辨认,字迹应规范清晰,标识内容应简单易懂,标识模糊和脱落时,应及时更换新的标识。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产科正常分娩的产妇100例,年龄21~32岁,平均(27.6±3.1)岁;初产妇58例,经产妇42例;均为单胎;孕周38~41周。将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产科护理,即产前进行健康宣教及围生期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以产妇-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1)应用新式护理观念,护理人员以“产妇-家庭”为核心,遵循“尊重、支持、合作、选择、授权、灵活性、信息及力量”原则,使产妇获得人性化的护理,且其家属也获得相应的服务。(2)营造良好的产房环境。通常温馨、舒适的环境可以让产妇放松心情。针对部分产后情绪低落者,可在病房内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安慰产妇的情绪,或者保持病房安静,让产妇多休息。(3)在健康宣教过程中,鼓励产妇积极表达内心的感受,包括期待、焦虑、恐惧等,据此,护理人员进行积极引导,组织小组讨论或者要求家属一同学习分娩知识,掌握分娩技巧,增加自信。(4)产时允许产妇的丈夫或其他1~2个亲人陪产。(5)产后指导产妇及家属共同学习照顾新生儿的技能,帮助产妇转换角色及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产妇的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技能、新生儿护理技能、护理满意度以及自然分娩率,前4项评价指标分良好、一般、差三级。
1.4统计学方法选取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产妇的母亲角色适应、母乳喂养技能、新生儿护理技能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36、18.881、14.583、8.696,P<0.05)。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32例,占64%(32/50);试验组产妇自然分娩41例,占82%(41/50),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4,P<0.05)。
3讨论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58例孕产妇,年龄20岁~35岁,接受调查和访谈的孕产妇及家属86名,所受调查的人员均认真填写调查表和接受访谈,调查表发放58张、访谈表发放86张,均全部收回。调查内容包括:围生期接受检查的时间、孕期营养知识、影响分娩的因素、孕期保健、足月分娩的周数、滥用抗生素、对医生和护士的信任程度、对医院环境的熟悉、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对生产的概念等,孕产妇和家属对调查内容无异议。
1.2方法
对58例入院的孕产妇及家属进行调查与访问,分为2组:一组调查孕产妇,一组调查家属,分析其对我院产科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有关意见,了解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原因;根据原因查明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规避问题。产科临床护理所遇到的问题是:缺乏高素质人才、分娩具有一定危险、孕产妇自身存在问题。通过对58例孕产妇调查和访谈了解产科的风险,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对策,58例产妇均痊愈出院。
2主要风险及原因
2.1护理人员方面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专业人才的匮乏。产科急诊多,工作量大,护理人员易出现精力不集中的情况,产科工作存在较大压力、技术要求较强、夜班多、风险大,并且精力长期高度集中,使护士身心受到较大压力,表现出行为和态度的负性情绪,产生易怒、脾气暴躁,使工作效率和职业效能降低。部分护士未认真观察产程,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助产士不按操作规范给新生儿洗澡,存在烫伤和水淹婴儿的隐患。
2.2孕产妇方面
孕产妇及其家属对妇产科工作不了解,对分娩的危险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重视,认为分娩是正常现象,没有必要担心,到医院就无需担忧,认为有医生和护士就什么问题都不怕,不考虑孕产妇自身疾病、身体素质等原因造成的危险因素。有些孕产妇和家属对在入院时护理人员的指导和注意事项不重视,发生胎膜早破、胎心异常等不良后果,延误抢救时机。
2.3护理技术方面
护理技术在产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抢救效果,同时护理经验、对疾病的观察、抢救时间的掌握、医疗设备的完好也至关重要。助产士在助产过程中配合不当,可造成会阴裂伤。对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心理以及职业素质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是护理人员要有耐心、细心、责任心面对孕产妇这一特殊群体。
2.4用药因素
在护理孕产妇时,产科护士要注意掌握用药方面的知识,掌握用药的适应证,在静脉给药时,特别是给催产素时,要准确用药,认真调节速度,掌握剂量。如果剂量过大容易引起宫缩过强,宫颈坚硬,有可能引起子宫破裂,给产妇造成损伤而引起护理纠纷。
2.5在孕产妇的孕中、产中及产后医护人员要做好相互配合
防止产妇出现不良后果,如:产中的脐带脱垂和婴儿窒息,如系重危妊娠者或胎儿宫内窘迫的婴儿,在备好抢救仪器、药品的同时,随时配合好医生进行有效的救治,做好抢救准备。
2.6监护设备失误隐患
胎心监护仪、血压监测仪等出现设备故障,护理人员未及时发现,交接班未交接清,导致急诊使用时出现失误。
3对策
3.1部分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局限性,加之经验不足
因此,聘请有丰富经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讲解相关知识,指导产科操作并掌握熟练,便于临床工作中灵活运用。只有掌握熟练的产科护理技能,才能够使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和技术素质不断提高,从而避免了护理服务中出现事故和纠纷。
3.2克服孕产妇的心理障碍
大部分产妇为第一次分娩,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要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与患者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了解她们的心理和其他要求。及时与孕产妇进行信息交流和心理沟通,减少她们的心理障碍,同时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发现产妇的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在产检过程中做好产妇及其家属知识宣教。
3.3加强对患者用药方面的指导
根据医嘱正确执行,护士要知道药物的性质、浓度、剂量,用药的时间、用法、药物的副作用,每次用后填写入记录单上,以供医生参考,用药时做好查对工作,避免滥用药和用错药。
3.4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是我们护士应掌握的技巧,良好的沟通时可以避免工作中的许多纠纷,在产前和产中及产后与患者及时沟通,并且根据患者的要求,保证患者的隐私。采取各种形式对孕产妇及家属宣传围生期的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提供咨询与指导,使其正确对待孕期、分娩期出现的不适症状,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和健康行为,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
3.5经常检查仪器设施,保证孕产妇的安全
由于孕产妇行动不方便,故不仅要保障病区设施的安全,更要给予及时的帮助,避免意外发生。保证走廊过道无障碍,地面干燥,无油迹和水迹,照明设施安全无误,保证孕产妇住院期间的安全。同时检查心电、胎心、血压监护仪,急救药品和用物保持在完好状态,以备急救时应用。
3.6加强风险的评估
接诊护士对入院的孕产妇快速收集资料,针对临产后产妇的特点,护理人员根据收集的资料综合分析和判断,评估其相关风险,根据风险因素,制订相关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使产妇配合医务人员,顺利分娩。产科工作关系到母婴两条生命的健康,助产士工作技术性强、工作压力大、工作繁重、风险大。根据现代的护理管理理念,护理安全应以预防为主,把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控制在实施护理措施之前,确保产科风险因素不再放大。
4总结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待产的196例初产妇。这196例产妇均未患有其他疾病,其腹中胎儿均发育正常。这些产妇进行产前检查的结果显示,其各项指标均符合自然分娩的条件。将这196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98例产妇。观察组产妇的年龄在22~2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6±1.2岁。她们的孕周为37~40周,平均孕周为38.6±0.8周。对照组产妇的年龄在23~2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4±1.4岁。她们的孕周为38~41周,平均孕周为38.3±0.9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为对照组产妇使用常规产科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为:①为产妇做好各项体征的监测。②根据医嘱指导产妇的饮食和休息。③严密观察产妇的临产症状。④指导产妇学会自己检测胎动。⑤适时地与产妇进行沟通,以缓解其紧张的情绪,使其保持平静的心态积极待产。⑥观察产妇产后的情况,如阴道出血的情况等,并对其各项体征进行监测,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刻报告医生,并及时进行处理。⑦指导产妇保持外的清洁,防止其发生感染。为观察组产妇使用产科护理新模式进行护理,产科护理新模式包括:
(1)对孕产妇进行产前保健及产前教育。①对孕产妇进行入院教育。为每位刚入院的孕产妇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详细地向其介绍产妇及新生儿所需的生活用品,让其提前做好准备。为孕产妇介绍医院的住院环境、主治医生和主管护士等,以消除其陌生感。可组织能下床活动的孕产妇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使其了解自然分娩的相关知识。可在行动不便的孕产妇的病房内悬挂健康教育知识图片,让其对自然分娩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②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自然分娩知识的健康教育,使他们对自然分娩有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思想观念,选择自然分娩。告诉产妇若是产妇产道的情况、产力的情况、精神状态及胎儿的情况这四个因素均为正常,便可以选择自然分娩。③对产妇进行饮食教育。合理的饮食和均衡的营养能够更好地帮助产妇保持体力,从而提高其自然分娩的成功率。④对高危妊娠的孕产妇,应实施一对一的护理方式,对其高危因素进行防范,以降低其进行剖宫产的几率。
(2)对产妇进行产中个性化护理。产妇在分娩时,不仅要承受宫缩的痛苦,还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医务人员应对产妇进行鼓励,让其树立其正常自然分娩的信心,以提高其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以产妇为中心,对其进行人性化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告知孕产妇对其进行护理的目的和内容,并让孕产妇及其家属参与制定护理计划,以调动其主观动力,使其更好地适应自身的角色,提高其自理能力,缓解其心理焦虑。②可让产妇家属陪伴产妇分娩。在产妇出现有规律的宫缩及宫口开到大约2cm后,可由一名家属陪伴其进入待产室。③产房的布置一定要温馨、舒适,使产妇感觉舒适,以消除其陌生感及恐惧感。产房应配备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助产士应对其进行鼓励和安慰,通过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其疼痛感。若发现产妇出现异常情况,助产士应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处理。在产妇分娩时,助产士应指导产妇掌握进行呼吸和放松的方法。助产士可用适当的方式对产妇进行抚摸,如轻揉其髂部或下腹等,以减轻其疼痛感。④在产妇顺利生产后,让产妇抱紧婴儿,使母婴亲密接触。⑤产科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专业技能与知识的学习,院方应定期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护理的能力,进而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的成功率。
2.结果
在对照组的98例产妇中,选择自然分娩的产妇有66例,占66.3%,其中顺利分娩的产妇有52例,自然分娩的成功率为53.1%。在观察组的98例产妇中,选择自然分娩的产妇有94人,占95.9%,其中顺利分娩的产妇有84人,自然分娩的成功率为85.7%。观察组产妇选择自然分娩的比率和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中的140例患者均为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妊娠,均排除了合并精神系统疾病及妊娠期并发症的可能。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患者。对照组产妇的年龄为21-37岁,平均年龄为(27.92±5.31)岁,其中有42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有28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干预组产妇的年龄为22-37岁,平均年龄为(28.02±5.34)岁,其中有25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45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为对照组产妇进行产后恢复情况的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围产期健康教育等常规产科护理。为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母婴床旁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
①在产妇分娩后及时定期观察其子宫复旧的情况。积极主动地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其实际需求。根据产妇的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为其制定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案。对产妇进行围产期健康宣教,使其全面地了解关于分娩的知识。指导其科学地进行产后母乳喂养。以视频、宣传册及现场演示等方式帮助巩固产妇及其家属了解母乳喂养的方法。
②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为产妇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鼓励产妇早期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
③在产妇分娩后加强对其腹部、及手术切口的清洁护理。监督产妇为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及沐浴清洁,在产妇分娩后第1d、第3d及时为其新生儿进行床旁疾病筛查。在产妇出院时,对其产后康复和婴儿喂养等方面进行指导。
1.3观察指标
①以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对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②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产妇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
③采用我院护理部自拟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在两组产妇出院前向其发放该问卷,让其自行勾选“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中任意一项。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4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录入、及逻辑纠错,采用SPSS14.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的比较
与进行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产妇在进行护理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临床资料选取
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产科分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7.5岁。产妇诊断及纳入标准:孕周足月;自然临床生产;可行阴道分娩;自愿参与。排除标准:排除产科异常情况,如宫缩异常、持续性宫缩乏力、骨盆异常以及头盆不称等情况;精神病史。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硬膜外分娩镇痛
并在孕产妇入院后,护士围绕产妇分娩前、分娩中、分娩后对其“一对一”全程分娩护理服务和心理疏导,具体做法如下:①产前教育:孕产妇在入院后,科室指定专职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陪护;护士在产妇分娩前主动与其沟通交流,并详细介绍产区病房环境、医疗环境、分娩相关知识,向产妇说明分娩疼痛是正常现象,应正确认识和对待宫缩引起的镇痛,消除其紧张心理;向产妇及其家属介绍生产相关知识,告知家属应全程积极参与产妇分娩过程和陪伴产妇,给予产妇心理安慰。②分娩护理:分娩时,护士全程陪护,并观察产妇胎心、宫缩及产程等情况,指导孕产妇进行胸式护理(每次宫缩开始时,产妇由鼻孔深吸气,再用嘴缓慢呼出,浅呼吸直至宫缩结束),以便减轻产妇宫缩引起的阵发性疼痛;产妇宫缩间歇期间可给予产妇适当进食。护士可给予产妇下腹按摩并配合产妇深呼吸,减轻孕产妇疼痛。孕产妇分娩过程中,陪护护士应给予孕产妇积极安慰,并允许产妇丈夫陪同产妇,给予产妇依靠感和增强其信心;护士可为产妇播放其喜爱的音乐以便转移其注意力,减轻分娩疼痛;护士可指导产妇生产技巧,并告知分娩情况。③产后护理:分娩后,护士应热情祝贺产妇,可给予肢体语言鼓励,如擦拭汗水、轻抚头部等,及时为产妇擦浴、更好床单、衣服等;给予产妇食物和饮料,以便恢复产妇体力。
2结果
所有产科经有效镇痛和护理后,均顺利分娩,临床效果满意,产妇和新生儿均未见并发症发生。
3讨论
产妇妊娠分娩是一项复杂生理过程,分娩过程中常伴随子宫收缩疼痛,这给妇女心理和生理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据调查,孕产妇分娩时经历的“恐惧-紧张-疼痛”综合症以及分娩过程中疼痛和焦虑引起的应激反应均会对孕产妇和新生儿造成不利影响。分娩疼痛是由于孕产妇子宫收缩,子宫宫颈和下段扩张,先露部位对会压迫、产道牵拉和扩张等造成的疼痛。分娩镇痛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产科医生重点关注的课题。分娩镇痛能有效的减少孕产妇生产时的疼痛,目前分娩镇痛方法较多,如产前教育、水中分娩、笑气吸入、拉美兹分娩镇痛等。分娩镇痛一般以不影响产妇产力、宫缩和产程为原则,可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孕产妇疼痛感,是一种安全,起效快的产科护理方式。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产科分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娩镇痛在产科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所有产科经有效镇痛和护理后,均顺利分娩,临床效果满意,产妇和新生儿均未见并发症发生。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