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公共空间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26 12:20:32

序论:在您撰写公共空间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公共空间论文

第1篇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绿地、广场和公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居民散步闲谈、体闲娱乐和修身养性的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象征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情况,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能够通过相应公共空间充分地展示出来。而融合起各种空间和装饰艺术设计,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主要包括这样几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首先,不管是从装饰艺术设计的角度,还是从公共空间的角度来讲,为人民服务都是其宗旨所在。人类聚集的基本形式即为一定的公共空间,此外,也是文明成果和已发展为基本起点的重要表现。人类生活的基本空间即为公共空间,密切联系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而为了能够有效地融合起公共空间和装饰艺术设计,在融合中,对何种艺术表达形式进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总的来讲,还是要看此种融合对人们户外活动和室外环境主客观需求的满意程度如何,公共空间的基本效能对其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其全部艺术效果展现时最为本质的需求。

2、实用性原则。

所谓实用性,就是在将二者融合的过程中,要细致地分析装饰艺术中的基本要素,对于构成装饰艺术的一些抽象的点、线、面、体等要进行细致了解和掌握。“形”是所有点产生的基本要素,将装饰艺术中的点结合起来,就能够创造出线,面是由线所展开的,进而将面结合起来就会发展为体。对于装饰艺术中的这些基本要素要灵活转换,利用不断变化的大小间隔,在一定排列次序的基础上,就会将一定的走向构建起来,在一连串点的基础上,向着线的方向去延伸,通过逐渐变化的线而构成空间中的面。将装饰艺术中抽象化的点、线、面进行充分的应用和表现,经过调整,使空间中的各种装饰能够互相联系,彼此和谐,进而将空间设计中的中心确定出来,对中央的变化进行调和,进而确保空间环境主题突出、风格统一、丰富多彩,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突出主体原则。

不管公共空间的类型如何,主题在其中都应该明显。在设计不同类型公共空间时,就会有不同的主题,在其功能的基础上就会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定位。在设计和规划空间的过程中,能否将具有地方风俗和风情的空间意象提炼和挖掘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在二者有效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将自身的特征彰显出来,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气候、地形和历史背景。因此,在将二者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应该将这种特性有效地表现出来,对于当地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要确保我们能够清晰地认知和了解。一旦没有充足的个性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中,也就很难吸引外来人员的观赏,很难将一个区域的自豪感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上来。因此,在将二者有效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突出主体的原则。

二、二者融合的要素分析

1、材质要素。

有两种类型的材质存在于装饰艺术设计中:首先,天然的材料,例如木材、天然纤维材料、石材等;其次,人工制作的材料,如玻璃、金属、水泥和塑料等。这些材料会将一定的便利带给公共空间装饰艺术设计。每种材料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征,每种特征的材料其纹理、色泽、质感和形状等都将装饰艺术的语言蕴含在了其中,艺术创作的想象力和理由都包涵在其中。色彩美感、质地美感和肌理美感为装饰材料的主要特征,也可以从多个方面表现出材料的功能和美感。

2、形态要素。

有互动的关系存在于形和态中,因为形成物质的外在形状即为形,这样就有可识别性存在于物质中,因为物质在形状中表现出来的神态即为态,进而心理上的认知和反应就会被激发出来,就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把握物质的意义和性质,并在这个前提下,将主观形态的非物质形态构建起来。以构成形态的角度入手,空间形态和装饰实体不但有一定的区别而且还有密切的联系。就公共空间主体而言,它具有空间形态的特征,尽管具备广延性,但是并没有形态可寻,只是因为具备装饰实体的限定和围合才能够度量,有了形态和体积。

3、色彩要素分析。

多种多样的色彩存在于公共空间中,必须具备附属的实体存在。固有的色彩会赋予到实体上,还包括灯光照明和光照的影响等。同一实体空间在晚上灯光和白天灯光的不同照耀下,会将不同的视觉感受呈现给人们。对不同材质所展现出来的色彩进行充分的应用,这样才会有一定的美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公共空间中。

4、公共性。

一定的社会共鸣存在于公共空间和装饰艺术的融合中,就应该遵循普遍性设计的规律。黄皮肤是我们中国人的主要肤色特征,并且在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过程中,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方式,他们喜欢寓意祥和美好的事物,一些吉祥的话语和吉祥的纹样就会在视觉文化形态上被反映出来。

5、装饰性。

装点、修饰为装饰的主要任务。装饰艺术中应该有美化的功能存在,它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要拥有一定的装饰性特点。要将人类对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的精神表现在装饰艺术题材中,将具有美的特性的内容彰显出来,尤其是那些对韵味进行追求的意境美,但是,自然的真实不能都约束它,与主观的视觉美感要相互统一,将形式美放在重要的位置来对待,彰显完整性,面貌要统一。

6、工艺性。

所谓工艺性,就是说选择的加工工艺和工艺材料要“制约”装饰艺术,因此,要将科学合理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创造出来,来影响作品创作。例如,在空间的设计中,对装饰艺术进行选择时,一定要围绕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群众的需求,对适合的装饰艺术形式进行选择,确保有一定的工艺性存在于其中。

三、案例分析

现选取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广场为例进行了阐述,该广场修建于2002年,极具特色的水文化在广场的设计中被展现了出来,并且在充分利用了水的基础上,又结合起了石文化,此外还涵盖着建筑文化和种植文化,而且在设计的时候,对大量的原生材料进行应用,进而来有效地诠释这种特色。天府之城是都江堰的美誉,同历史故事大禹治水紧密相联,杩槎为当地较为特殊的治水工具。有金色天幔的雕塑存在于都江堰广场的露天演艺舞台上,其中杩槎和油菜花就是其装饰艺术的主要灵感。这个雕塑主要是由金属片和青铜柱一同构成,它的具体形状就如同一条丝带在飘舞。投入玉波为广场上的主题雕塑,其中竹笼的原形为其主要来源,它的底部为一种波状的水景,高30厘米,投玉入波的主题就被其共同展现出来。沿着漏墙自南端北望,就会发现自天而降一注银水,落入井院中。与基座一波状的水景有效地结合起来,有效结合起来的还有卵石镂刻和网纹镂刻,这样高度艺术化就会存在于竹编的结构当中,因此,就能够很好地展现出水景的可戏性和丰富多样性。

四、结语

第2篇

18世纪的巴黎皇后大道(CourslaReine)郁郁葱葱,这条阵列种植的林荫大道平行毗邻塞纳河(Seinefleuve),成就了城市早期线形景观空间。在1855年的巴黎第一次世界博览会的平面图上,我们看到的由皇后大道首尾交接香榭丽舍林荫大道(AvenuedesChampsElysées)和蒙田大道(Av-enueMontaigne)围合成的三角地带,即巴黎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所在地点,图中的蓝色建筑是专门为之所建的主展览场所———巴黎工业宫(Palaisindustrie)。工业宫已于1896年拆除,并在旧址建起今日游客必经的巴黎大皇宫,闲步走向塞纳河边会见到40m宽金碧辉煌的亚历山大三世大拱桥(PontAlexandreIII),时空交错中重温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金碧辉煌。

2城市地标的世界博览会渊源

今天的巴黎艾菲尔铁塔和纽约自由女神像作为城市地标众人皆知,殊不知其均有法国血统和世博渊源。艾菲尔铁塔所在的战神广场和塞纳河对岸高地的夏乐宫(PalaisduTrocadéro)均借世界博览会的契机逐步更新完善。自由女神头像也曾展出在塞纳河边的室外公园,在1878年主题为“艺术和工业”的巴黎第三次世博会。自由女神像是庆祝1876年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由法国雕塑家巴托第(FrédéricAugusteBartholdi)设计,欧根(EugèneBartholdi)和艾菲尔先生(GustaveEiffel)制作。随后,艾菲尔先生成名作品艾菲尔铁塔也在1889年巴黎的第四次世界博览会落成,数以万计的游客在300m的高空俯视巴黎景致,我们可以在景色中想象1900年的巴黎魅力。

3纵观巴黎景观空间来分析五次巴黎世界博览与城市空间形成的关系

国家经济的高度繁荣下时机具备,让世博会以重要角色介入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的发展。走在今天巴黎中心城市景区,香榭丽舍大街、大小皇宫、亚历山大三世大桥、荣军院、夏乐宫、战神广场和艾菲尔铁塔等等,都是五次世界博览会给城市留下的绚丽景观区域和城市地标。以世界博览会的单一线索切入分析巴黎的主要地标及公共空间的形成,今天巴黎塞纳河沿岸的景观区域,除了西岱岛中世纪遗产巴黎圣母院,剩下所有重要的景观区域均在世博会的契机下建设。从皇朝时代留下的皇后大道及花园作为基点,与香榭丽舍林荫大道之间的夹角区域框建了塞纳河北岸第一个世博展览场所。场所东北边界也是从卢浮宫到旧凯旋门的巴黎历史轴线所在地,持续生长直至拉德芳斯新商务区的建筑地标新凯旋门共同构成巴黎的新轴线。除了经典优雅的法式园林和建筑,香榭丽舍大街的林荫大道成为19世纪中期城市空间建设的时尚风标,和街边花园组合营造了繁华商业所需的开阔商用区和静谧的园林休闲空间。随后而来的巴黎第二次世博会选址战神广场,建立了方形的大花园,平整地面和种植所需的土壤就近取自今夏乐宫所在的山丘。建筑师Fr.LePlay在花园中央建设了1867年名噪一时的椭圆形建筑物,因世博会展览时间所限,26000个工人在2年时间内超速完成这个长宽分别为490m和380m超大建筑物,见证了展会对城市空间建设速度的推进。展览馆今天已不复存在,从照片和书籍中窥豹一斑的了解到,建筑物和花园景观相辅相依,椭圆形的主建筑以花园为中心建设,建筑的花园中分散安置了不同的小国家馆。整个建筑几乎具备了作为一个真正城市的所有服务空间,邮政通信和厕所医疗等等,休闲游乐公园中的热气球让游客鸟瞰整体景观。同时针对交通建造了巴黎第一个战神广场火车站(GareduChamp-de-Mars)。作为景观设计者,我看到了一个规划全面、功能性完备、景观和观赏游乐设施完备的博览会。1878年落成的旧夏乐宫是巴黎第三次世博会展场,建筑附属坡地公园以水为特点辅以众多的装饰雕塑。即便今天被新夏乐宫所取代,但是宫殿前的坡地公园依然是以水造景,中心喷泉为主两侧的路径环抱中心景区,以乔木、草坪和花卉错层置景。战神广场和荣军院区域在1889年巴黎第四次世博会已初现今日面貌,艾菲尔铁塔的落成是最大亮点。站在夏乐宫高地我们可以看到丰满的景致,建筑附属的绿地景观和律动的喷泉与塞纳河对岸的战神广场遥相对应,组成了精致的带状景观公园,新旧建筑景观相依相映,林木花卉和草地编制的景观美毯烘托了艾菲尔铁塔的制高点。随后而来的巴黎第五次世博会无疑是重中之重,巴黎最美的大桥亚历山大三世桥在1900年落成,连接了荣军院绿地休闲区和新建的大小皇宫。新宫殿和桥梁已然异常夺目,景观配置以简洁的块状草坪辅以大乔木,对应金碧辉煌的桥梁雕塑和宫殿外立面。巴黎城市2个块状跨河景观带一如今天巴黎河岸主要景观空间,今日巴黎的塞纳河风貌已然呈现。借这次世博会的机遇,巴黎的公共交通得以高速发展建设,不同形式的交通网络建立。除了新建奥赛火车站(Gared’Orsay),荣军院火车站(Invalides)和里昂火车站(GaredeLyon)之外,第一条地铁线(PortedeVincennes-PorteMaillot)也开始运营。便利的自动扶梯形式以“未来的路”(Ruedel’Avenir)的名称出现在游人面前,环绕安置于世博场地,新的交通和自动扶梯的参观形式带来更多的景观视角,直径100m摩天楼作为新的娱乐体验隆重登场。夜间电照明的使用和发光喷泉的安置开启了光景观篇章。

4结语

第3篇

在西方国家的相关研究中,城市公共服务(UrbanPublicServices)和城市公共设施(UrbanPublicFacilities)意义基本相同,均指由政府直接或间接提供并为所有人共享的服务和设施。[3]基于空间分布差异性特征,可分为三类:(1)非定点设施服务,如警局、消防局、街道环卫站等,社区居民获得此类服务不一定要到达设施所在位置才能得到;(2)定点设施服务,如学校、图书馆、医院、公园、体育场馆、公交和地铁站点等,这类服务需要居民达到设施所在地才能得到;(3)网络设施服务,如供水、污水、电力、街道等,此类服务呈网状覆盖城市建成区。[4]其中的定点设施服务具有效益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特点,其非均质空间分布导致服务的差异性和不公平性,是相关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广州市的家综有自身的场地与设施,可以将其视为定点服务设施。西方对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公共环境改良实践”[5]。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经历了从强调地理空间的均等,到注重供给的经济效益,以及到20世纪末以来对不同人群的公平性的关注的转变。[6]研究的视角从地理空间的均等逐渐过渡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7]在实证研究方面,一般是先获得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数据和可达性数据,然后将经济社会属性不同和对公共服务设施需求情况不同的居民的空间分布情况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数据进行整合,从而对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情况和公平性进行评价。

如Nicholls以地理信息技术(GIS)为平台,对德克萨斯州Bryan市的公园系统的可达性和公平性进行了综合测量。[8]国内的研究,如陶海燕等对广州市海珠区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空间可达性展开了研究。[9]梁颢严等在对公园绿地空间分布合理性进行评价的时候,将空间可达性作为公园服务能力的两项关键指标之一。[10]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是对其空间分布的公平性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可达性是人文地理学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关键概念,也是我国政府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评价的重要原则。[11]Hansen首次提出了可达性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交通网络中各节点相互作用的机会的大小。[12]Kwan将可达性分为个人可达性和地方可达性两类,前者是反映个人生活质量的一个指标,后者是指某一区位“被接近”的可能性。[13]可达性的计算与三个要素有关:(1)交通成本,一般以两地间的交通时间或交通距离作为计算依据;(2)端点区位吸引力,指提供某种可达的能力;(3)端点区位需求量,指对某种可达的需要量。[14]可达性的计算方法也有很多种,主要有缓冲区分析法(BufferZone)、最小邻近距离法(MinimumDistance)、吸引力指数法(GravityIndex)、行进成本法(TravelCost)等。

那么家综的可达性应如何评估呢?在对家综的可达性进行计算的时候,需要考虑其特殊性。一方面,家综作为实体,具有场地和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居民可以来到中心获得咨询、休闲、阅读、文娱活动以及个案与小组活动等服务。以往的研究多采用最小邻近距离法,侧重对直线距离的计算,考虑到交通路线和工具具有复杂多样性,难以准确反映家综场所的可达性,因而本研究在对家综可达性的探究中将以社区居民到达家综的交通时间作为衡量标准。另一方面,家综所提供的服务并不局限在场所里面,家综工作人员会深入到社区提供一些扩展,以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有着双重特性的家综在分析其服务的空间分布的时候,不能局限于中心的可达性,同时也应当考虑家综工作人员对服务范围的扩展,这也反映出了中心扩展服务的可达性。因此,从概念上说,可达性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聚集可达性”与“扩散可达性”两个衡量指标。本文对家综的可达性分析将包括两个方面:(1)社区居民到达家综所耗费的交通时间,即聚集可达性;(2)家综扩展服务的空间分布,即扩散可达性。

二、可达性与公共服务空间分布模型

(一)林和街简介林和街位于广州市天河区西部,面积共3.8平方公里,地处广州市中轴线上,中信大厦、火车东站、天河飘绢(羊城新八景之一)等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坐落于此。东面以猎德涌为界与石牌街为邻,南经天河路绕体育东路至天河北路与天河南街接壤,西临广州大道,北至禺东西路上瘦狗岭分水线,下转广园东路与沙河街、兴华街、五山街相接,位于广州市的商务、金融、外事中心区域,也是广州市高尚住宅和特色人居环境住区。林和街街内三横(广园东路、天河北路、天河路)三纵(广州大道、体育东路、天河东路)的主干道,加之广州火车东站、火车东站公交总站、广州地铁一号线,共同构成一个立体交通网络,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其中天河北路被誉为“广州的华尔街”,有6家外国银行以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进驻。街辖内有众多高档的写字楼、商场和住宅区,人口密集,道路和交通发达,经济活跃,是广州市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地区。林和街辖有润和、花生寮、禺东西、德荣、侨庭、雅康、紫荆、天寿、天河北、恒怡、天誉、华新等12个社区居委会以及1个撤村改制公司———林和润杨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二)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可达性林和街家综向林和街全体居民提供长者、青少年、家庭、新广州人、义工、劳动就业、临终关怀等7项服务。中心的服务、办公场地为600多平方米,各功能室完整,内设个案室、小组室、多功能室、志愿者室、舞蹈室、偶到区、庇护室等。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究林和街家综的可达性。1.家综场所的可达性:聚集可达性为了更加直观反映社区居民对家综场所的可达性,本文将以到达家综所需时间为衡量指标,这里的所需时间是指居民通过任何交通方式,包括步行、乘坐交通工具等到达家综所耗费的时间。通过对家综工作人员的访谈和社区的实际考察,将各个社区到达家综所需时间给予了近似的描绘(见图1)。从图1中可以发现,随着直线距离增加,居民到达中心所需的时间也就越多,家综场所的可达性也随之降低。只有花生寮社区和天誉社区的西边部分因为临近广州大道得以享受便利的交通而稍有特殊性。最远的禺东西社区达到家综所需时间是40到50分钟之间,因而其可达性在整个街区中是最低的。据工作人员说,禺东西社区的居民相较其他社区的居民来的次数也少一些,但是若中心举办的活动有吸引力的话,那边的居民也会过来;去年暑假的时候举办的活动就有不少小朋友是来自于禺东西社区。如图1所示,林和街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四个社区(侨庭社区、雅康社区、华新社区、德荣社区)是向南凸出的,而家综更是位于“南方的南方”,使得近一半居民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到达中心,这无疑限制了家综的服务范围。同时因为家综发展历史较短,大部分社区居民对其并不了解,如果其场所的可达性较差,那么也就无法有效提高家综的社会认可度。2.扩展服务的空间分布:扩散可达性社会工作注重从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来看待问题,所以社工会深入到社区之中提供公共服务。在社区中举办活动,也有助于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认识,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的了解度,同时相对于一直待在中心,会更加有助于提高居民对社工的知晓度。本文将家综工作人员在中心场地之外所提供的服务称为扩展服务。扩展服务有助于扩大家综服务的空间范围,提高居民接受家综服务的可达性。通过对扩展服务分布范围的分析,可以判断家综提供的服务是否覆盖到每一个社区,在整个街区范围内是否达到基本均等的提供。根据家综工作人员所提供的资料,可以计算出各个社区的扩展服务量。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林和街家综扩展服务的社区分布并非是均衡的,其服务量在各社区的分布从高到低排列如下:德荣、恒怡、天河北、侨庭、雅康、华新、天誉、花生寮、紫荆、天寿、润和、禺东西(见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家综中心位于华新社区和德荣社区的交界处,德荣社区成为服务量最大的社区有其地缘优势也有人口结构的原因。因为该社区为一个老社区,老年人较多,对服务有着较大需求,并且闲暇时间相对较多。但是华新社区的服务量却只排在第六,显得奇怪。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华新社区的商业性广场大厦居多,居民住宅性楼房相对较少;二是华新社区居民中日韩籍人口较多,使得扩展服务的开展受限。依据图1,可以发现天誉社区的可达性多介于半个小时至四十分钟之间,相较紫荆社区、天寿社区并不具有地理上的优势,但是其服务量却大于这两个社区;甚至相对中心更为偏远的花生寮社区的服务量也高于紫荆社区和天寿社区,同样也显得奇怪。通过对天誉社区的观察,发现该社区的主体部分是广州体育学院,相较其他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可以为社区活动提供志愿者一类的人力资源,同时也有一些场地资源可以和社区居民共享,因而花生寮社区因受高校的辐射影响,其服务量仅次于天誉社区。禺东西社区的聚集可达性相较其他社区是最低的,自然影响了该社区的扩展服务量,这应当引起社工的关注。而且该社区居民的经济和居住条件相对较差,贫困家庭偏多,从公平性角度来看,社区的服务需求更大。这一服务供求不均衡状况需特别予以注意。可见,家综中心及其社工虽已注意到利用扩散可达性来弥补聚集可达性不足的局限,但由于场地、人力等资源限制,效果仍欠理想。尤其是最北端的禺东西社区的供求不均衡状况尤为突出,无论是聚集可达性还是扩散可达性都极低。

(三)公共服务空间分布模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作为由政府购买,第三方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措施,是公共服务类型中的一种。结合对林和街家综可达性分析的结果,为更好地实现公共服务在空间分布上的公平性,本文尝试提出公共服务空间分布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人口特征、需求分布和可达性。首先,应当充分了解社区的人口特征。在进行公共服务场所的选址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人口构成在不同社区之间和社区内部的分布差异。常用于区分不同人群的指标有户籍、年龄、健康、学历、职业、收入等。公共服务提供方应当结合社区的人口资料,合理地选择适合本社区的人群区分指标,如有的社区以老年人为主,有的以外来人口为主,有的以工厂工人为主;并通过绘制社区人口特征图,了解不同社区和社区内部的人口特征差异。相较于普通人群,值得注意的是位于边缘社区的群体,他们因社会经济地位偏低往往被边缘化,应当考虑到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在空间上的分布是否和这些边缘群体相契合,在多大程度上,公共服务对于他们而言具有易接近性。其次,结合社区的人口特征确定需求的分布情况。在进行公共服务场所的选址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还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社区和社区内部对公共服务的需求量和需求类型及其迫切性。如华新社区对服务的需求量比较小,恒怡社区对服务的需求量相对则比较大,德荣社区的需求量最大,等等。不同的社区或者社区内部的需求类型也可能会不同,如德荣社区以老年人康乐服务需求为主,天誉社区以高校学生社会融合需求为主,等等。因而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应当考虑到不同的需求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以更好地针对居民的需求。此外,还需要考虑的是居民对不同类型公共服务的迫切程度。社区居民的需求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但其需求的迫切性也有差异,因而需要了解社区居民对各种类型的公共服务的需求迫切性如何,从而提升单项服务的边际效益和公共服务的总成效。公共服务提供方应当通过多种社会调查方法全面了解社区的需求类型和需求量,并在社区人口特征图基础之上,绘制社区需求分布图。最后,全面衡量公共服务的聚集可达性和扩散可达性。如前所述,聚集可达性是指到达提供公共服务场所的相对难易程度,主要通过所耗费的交通时间来测量。扩散可达性是指公共服务的扩展分布情况,主要通过描绘公共服务的数量、类型以及迫切性在空间上的扩展分布情况来测量。扩散可达性是对聚集可达性的补充,是公共服务提供方为了实现服务的均等化而做出的努力。由此可见,公共服务的可达性与到达目的地所耗费的交通时间成负相关关系,与对社区居民需求的满足成正相关关系。在社区人口特征图和社区需求分布图的基础之上,公共服务提供方可以通过上述关系来衡量其公共服务的可达性。

三、小结与讨论

第4篇

城市公共空间的交互设计应注重参与性和互动性。城市公共空间不仅让人参观,还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既然城市空间的实质是以参与活动的人为主体的,所以我们应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人在环境中的活动。因此,公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在城市公共艺术作品设计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运用全新的思路和手法在新阶段更好地展现公共空间艺术这一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所重视。

20世纪开始,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交互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已经悄然发展起来,这种交互性的公共空间设计是建立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基础之上,强调人与公共艺术之间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的一种全新的公共艺术形态。交互性的公共空间设计作品能很好地让公众参与到公共设计作品中来,使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让公共艺术作品创造出无限可能。这样的交互设计更有趣味性,更能吸引人们参与到作品本身来,从而能更好地通过交互公共艺术作品传播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信息、文化、思想内涵等,并能使公众更好更快的接受。在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基础上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虽然有着诸多优势,但如何把这些优势淋漓尽致的发挥和运用,创造出深刻文化内涵,并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的交互设计作品是一个值得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2城市公共空间的交互设计应用作品案例分析

在2013年4月的江南大学与荷兰TUE合作的工作坊中,学生以“文化之光泽”为主题,运用投影的技术手段,设计交互性的城市公共空间作品。中荷学生们的实验性作品展现了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交互设计新的思考和创意,也带给了参观者一定的启发和对未来城市公共空间的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的一些思考。

此次的主题“文化之光泽”重点突出的是“文化”二字,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交互设计中文化是其灵魂,作品没有蕴含文化,也就缺少了思想内涵,而设计也就毫无价值,即便存在于城市之中,也会显得空洞无力。而“光泽”二字,意为“延续性”和“积累性”,也就是指通过人们不断参与到作品中来而创造的艺术效果不断积累的过程。“文化之光泽”的主题抽象的概括了文化内涵在交互作品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参与性和互动性在交互作品中同样不能忽视。而怎么合理地运用投影技术把“文化”以及“光泽”完美地融入城市交互设计之中是我们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此次工作坊中,一组体现社会关系的交互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作品。这组作品是希望在娱乐休闲中映射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从而启发人们思考。

首先他们以当地的一个实际的广场作为方案的实施场地,进行实地调研之后以广场作为原型制作模型,方便后期测试效果。然后运用投影技术,把广场上走动的人群投影出相应不同颜色、不规则的细胞形状的气泡代替。他们把人与人之间的走路时的距离而隐射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类型。蓝色代表孤单,所以一个人走在广场上就投射出蓝色的小气泡;橙色代表温暖、力量和友谊,一组人走在广场上就投射出橙色的气泡,气泡的大小由人的亲密度决定,在中国文化中,团结就是力量,人越紧凑,气泡则越大,反之气泡越小;最后红色代表领导,在中国领导者一般走在前方。因此,我们把前面走一个人后面跟着一群人的类型投射出红色的气泡表示。利用距离传感器等技术手段使人们在广场上行走的过程中,脚下的气泡会跟着人移动,并会随着人们之间的距离和关系产生相应的颜色、大小和形状的变化。而气泡合并与分离和颜色的变化都能简单直接地反映出人们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最后等人们走到广场的尽头进入商场,这些简单代表人际关系的气泡便会不断累积到商场的墙上。新的气泡会覆盖旧的气泡,而旧的气泡会逐渐留下很浅的痕迹,这便是“文化之光泽”的体现。

这组交互设计投射在整个广场上又不失趣味性,公众的参与性也很强,每一个人在广场上产生的痕迹都表现出一个抽象的视觉形式的社会互动。整个设计没有艺术设计者的刻意创造,而是由公众在随意走动的同时不断创造出新的图形气泡,这种随意性的创造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真实性以及中国人与外国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生活习惯的简单对比,使得这样的城市公共空间更加生动富有人性和文化内涵,在娱乐人们的同时也能启发人们对人际关系的不一样的思考。

3结语

第5篇

(1)新的时代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位

城市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范围、标准和用地要求、研究和计划城市发展的性质、拟定各类建设的规模,制订城市各组成部分的用地区划和布局,以及城市的形态和风貌等。建筑设计是指对建筑物的结构、空间及造型、功能等方面进行的设计,包括建筑工程设计和建筑艺术设计。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城市公共空间又有了新的定位,(城市广场、公园、街道、居住区等)不仅仅是城市的象征,它们已成为休闲、交往、散步、修身的场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已变的多样化起来、它集聚会、休闲、锻炼等于一体,空间形式也不受功能和目的的制约,是一种更加民主和开放的空间,形式日渐多样化。在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中为了更好的指导公共空间的设计可以把对场所理论的需求、文化、社会、自然等加入其中。城市公共空间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在进行设计时要注重空间与生活的联系,满足不同年龄、性别、爱好、收入的居民。例如,现在很多城市利用现有的空地搞全民健身场所就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既满足了城市公共空间居民的活动场所,又提高了城市的使用效率。

(2)城市公共空间与人的生活

此外还有一个城市现象就是我们在一些公共场所,如车站,机场,商店,广场等场合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行为是没有规定性的,而对于一群人而言,一个共同的意愿或共同的行为,则会产生共同的规律:“公共空间设计的合理可以使人们的行为与活动变的顺畅和有序,反之,则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及活动范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代步工具由原来的自行车变成机动车,每天上班和下班,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我们都能够看到交通堵塞,大量的人流、车流与接送子女上学、放学的机动车形成一片拥挤混乱的场面。造成这种活动空间不便,就是由于在空间规划和设计时缺少对人和车行为的考虑和估算。这也是城市空间与人的生活现状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关键。“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人的心理及生理的需要。空间是服务于人的。建筑为人的活动提供了必要是生活环境和场所,那么反之没有这样的环境和场所,人的很多行为也不会发生。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活动直接影响着空间的设计。过去的“建筑决定论”已经越来越行不通。城市公共空间与人的行为: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我们决不能忽视人才是城市的主体,只有人的活动和行为才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例如:公共设施的布局和尺度要符合人的视觉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在城市公共空间布局设计中要根据各个年龄段人的行为心理特点,还要充分考虑特殊人群(残疾人、盲人)对公共空间环境的特殊需要,要落实在座椅尺度、人行道、坡道、盲道、盲文标识、专用卫生间等设施的规划设计中。了解和研究人与环境、空间、心理的关系。是一个设计师必须的工作。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才有依据创造出符合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和特征的空间环境。对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内涵的理解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心理层次的关怀和物理层次的关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在新世纪也显得更为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探析文/段晴英杨敏迫和重要,在提高量的要求同时也注重质的提高。从大规模试点和小范围实践中,预计着新世纪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将会在生态化和智能化等方面的探索更为明朗。设计如果仅仅追求一种功能至上的原则,想以此向人性化靠拢,是行不通的。一旦理性压倒人的个性,也就偏离了人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物理层次关怀的同时,也关心人的心理和生理。公共空间在考虑到日照、遮阳、通风等因素,使场所在保持人们心理、生理上的舒适的同时,还应配置各类设施以满足人们的复杂活动需求。例如那些日光充足的室内“街道”就为长期身居办公室的白领和生产工人创造的条件,同时也促进了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沟通。还有巴西的首府巴西利亚就是典型的功能分区明确的现代主义城市,是以汽车交通作为新首都规划的尺度却忽视了完整合适的步行系统,忽视了这种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简单化了的结果。从而使公共空间增强场所感和领域感而对人们具有吸引力使城市增加活力,完善人的需要。当空间规模过大时,可利用植物绿化、地面高差、色彩变化、公共设施等创造符合人体工程的空间环境,特别是不能忽视了心理与社会因素,对公共空间也要加大关注。

(2)社会层次的关怀,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怀

一切设计都是一人为本,人为主体。在我国的一些学者看来,开放空间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它包括自然风景、公共绿地、广场、道路和休憩空间等等,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把环境改造的更舒适合理。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以至整个环境的演变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研究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但是,仅限于功能和区域的研究是不够的,还有文化精神内涵,所以要更深的探讨如何改善人类的聚居环境。从城市整体结构方面作好战略性公共空间规划,使资源和能源得到合理有效最大化的利用,不消耗一切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并坚决杜绝对环境产生的所有不利影响,达到自然、社会、经济效益三者的统一,所以可以看出加强策划与规划是前期一切设计的关键。

(3)特殊人群的关怀

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去帮助那些由于身体不便带来障碍的人群,也就是我们设计常说的无障碍设计,尽量满足最有可能使用该场所的那部分群体的需要,并确保群体之间的活动安全性,同时也鼓励其他群体的使用,让儿童、老人、残疾人都可能享受户外公共生活带来的乐趣,特别是针对母婴、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需要,在公共空间设计、建设时也理应给予体贴关怀,使他们也能共享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文明成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人为本的设计完全是设计本质的要求,是设计本源的回归,是设计的终极目标.

3.现代城市建设的目标——生态城市

城市公共空间是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和市民实现理想居住环境的有力保障,但是有一些城市发展片面的追求GDP的增长,领导的政绩,破坏自然生态污染环境。为此必须将生态优先的原则放到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首位。

(1)生态城市的建设

要想达到此目标:第一是要建立共生关系,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满足各种生物生存繁衍的需要,保持和恢复生态环境。第二科学布局原则,在城市公共空间里各功能合理分布,完善生活,生产配套,处理好建筑单体和整体的关系,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兼容。第三坚持以人为主体,生态是为人类存在和服务的,人不应该成为生态的敌人,要想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完善配套,确保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

(2)街道及道路畅通

加强和完善城市的综合管理体系,规划好街道设计,街道是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部分,如上学、上班、购物、访友、旅行、娱乐等。它扮演着双重角色:它既是城市形态的组织者,也是公共场所与私密场所之间的连接着。简•雅各布斯曾说过“当想到一个城市时,心里有什么?它的街道。如果一个城市的街道看上去挺有趣,那么这个城市看上去就有趣;如果这些街道看上去很枯燥,那么这个城市看上去就很枯燥”

(3)绿化创造的公共生态空间

种草、植树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绿色的植物可以净化空气,防风、改善空气、吸纳有害气体等作用;绿色植物的面积增加,既减少了地面又排出了热岛效应。绿色植物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要重视乔木、灌木及各种草本植物组成的生态链效应,创造宜人,达到人与自然和谐。此外还可以在植物绿化时,使用当地的市树、市花为主要绿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当地市民的自豪感。

4.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品位

城市公共艺术得与周边环境相适应、与城市历史文化相协调。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就得自然将现代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融入,而不是去侵蚀、去消解。据说,在国外的大城市繁华市区的公共空间,是看不到商业广告的。人家的地铁站要么事公益广告,要么是讲述故事的文化宣传。然而我国的很多城市,不论是建筑还是空间,只要是人多的地方都会被大面积的广告覆盖。城市的公共文化可以使静止的也可以是动态的的,一个匆匆赶路的行人是无法停下来欣赏公共空间所带来的艺术文化,所以就得用动态的艺术去设计。城市的公共文化艺术承载着熏陶公众,传承文化的作用。要发挥这中作用就得充分挖掘城市具有特定的主题与纪念意义的东西,就得用抽象、具象等多种艺术文化来表达。丰富城市雕塑绿化,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品位。

5.结束语

第6篇

公共空间是指一个不限于经济和社会条件,任何人都有权进入的地方。而高层办公建筑的公共空间主要是指在此工作或来此办公的人可随意进入,在其中进行交流交往、休憩放松等自发社会活动的场所[3]。正如空间的积极性与消极性一样,积极的公共空间是指能激发人们驻留、活动、交往互动的场所,消极的公共空间是指由于设计不合理使得空间感不佳,不受人们关注,而成为空间死角,因此,公共空间设计中应该注意积极空间的营造。

2高层建筑中公共空间的类型

高层办公中的公共空间根据空间面积大小进行分类可分三类:大型空间、中型空间以及小型空间。其中不同类型对应了不同的功能需求与人的行为模式[4]。大型空间:辐射大部分楼层或整栋建筑,如中庭、架空层和中间层等,适合于多人参与的公共活动及交流休憩的主要场所;中型空间:辐射部分楼层,如露天平台和小型边院,适合某几层人的活动和交流,可与自然结合,成为办公之余的休息场所;小型空间:辐射单层空间,如连廊、景观外廊和交通节点等,该层办公人员方便达到,适合少数人休憩,属小型交流的场所。因此,在高层办公公共空间设计中考虑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定位以及如何与整体建筑结合。以下案例将对具体的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3重庆华冠产业园办公项目分析

3.1项目背景

重庆市华冠产业园生产用房项目选址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海尔路寸滩港区。该项目结合企业形象着重考虑了独特半环绕式外廊、公共景观楼梯、室外连廊和退台露台等公共空间的营造。

3.2景观外廊设计

3.2.1景观外廊的公共性

两栋主体办公楼面朝江面,有着良好的景观,为了规避高层办公的封闭性,设计试图在高层办公空间中更多地融入公共空间与室外景观元素。外部设计半圈环绕景观外廊,使每层员工都有专属的公共空间,通过几步阶梯可轻松到达室外,使之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同时景观外廊兼具工作人员吸烟区和休憩瞭望的功能。使得传统封闭的空间得以改善,人们在办公之余有更多的活动空间。此属于中型公共空间,辐射部分该层办公人员。

3.2.2景观外廊的视线分析

在传统的高层办公设计中,外廊多会造成视线干扰。为避免这一情况,设计时景观外廊降板800mm,在办公室工作的人视线高度为1200mm,形成了2000mm的高差,在外廊活动的人不影响办公室中工作的人,从而使每层的员工都拥有可看江景的公共室外空间(图3)。景观外廊流畅的曲线设计,形成了立面上的丰富性,因大小空间的不同,形成了交通空间、休憩空间及景观节点,进而打破了单调的条形空间格局,形成富于趣味与美感的公共空间。

3.3外廊连接

的室外景观楼梯传统的消防楼梯间封闭且没有采光,极少人会以消防楼梯作为交通空间,而该项目将室外景观外廊与室外楼梯层层串接。传统高层办公每层均为单独封闭的环境,而此案利用串接的外廊使不同层的交流成为可能,也使得楼层较低的使用者可通过室外楼梯到达办公室,达到健身和放松的双重目的。可观江景,接触自然,在立面上极具现代感的玻璃幕墙也能遮挡风雨。

3.4绿色生态办公与公共空间设计

建筑的外廊作为公共空间在生态节能性上是有积极作用的。夏季可以一定程度上阻隔阳光的直射,加上外廊上的绿色植物可以对调节微气候有着积极作用;而冬季则可以使冷辐射对室内的影响降低,形成良好自然的生态型立面。绿色办公可与公共空间结合设置,提升办公品质和人性化要求。

4重庆博建中心项目分析

4.1重庆博建中心简介

博建设计中心用地位于重庆北部新区的一块山体公园,取重庆吊脚楼为特色,蜿蜒的坡道、庭院、中庭、架空层和绿化等形成丰富的公共空间。

4.2多层次的公共空间与绿化系统

博建中心依据地形高差形成了层次丰富的室外空间关系,由首层的开放式架空层,结合台阶、绿化和水面形成环境良好的首层公共空间,使员工享受亲近自然的大厅,同时提供了特殊事件,如画展及开幕会等场地。在每层办公空间中利用连廊、庭院和边庭方便各层员工不同使用需求。屋顶露台创造了积极的室外空间。由此整栋办公楼就形成了多层次成体系的公共空间。绿化体系从立面垂直绿化到屋顶大面积绿化,从各层小型绿化到外廊的连续绿化,在整体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将办公环境进一步改善,让整座办公楼成为可呼吸的建筑,绿化不再是在公共空间摆放绿植,而是绿化系统整个介入建筑体。

4.3室外楼梯体系

根据场地地形的变化,将办公的室外楼梯设计为流畅整体的楼梯体系,创造性地使楼梯与建筑形体变化相契合,环绕建筑,使其成为一条健身步道,再结合楼梯侧边的绿化设计,营造出人与自然结合的空间。

4.4屋顶院落

屋顶丰富的盒子空间,使室内外相互交融,交通空间串联起每个盒子与盒子间的院落空间,屋顶办公人员可使用院落空间以及景观良好的交通空间作为公共空间。

4.5中庭空间

建筑内部中庭不仅能带动整座建筑的自然通风,同时也是人们交流的中心,不同楼层间的人在外廊上行走或停驻都能与其他层间的人视线交流,可达性强,同时围绕中庭外廊布置小型的休憩空间,也提供了良好的室外环境。高层建筑公共空间比例变化趋势高层建筑的空间比例分配主要是办公空间、交通空间、公共空间三个部分。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可知,在过去,主要是将交通空间和办公空间,且交通空间与疏散空间面积控制到最低;在现阶段公共空间的面积比例增加,整体空间品质和人性化程度都相应提高;而未来的高层建筑,公共空间面积进一步增加,同时公共空间与办公空间的界线模糊,成为灵活可变的空间,办公更加人性化。因而公共空间的变化最终导致工作模式的变化和改善,或是两者相互促进发展[5]。

5高层办公的公共空间设计对比研究

(1)公共空间的设计:根据不同类型的空间属性及功能要求,结合不同公共空间的特点,考虑整体办公空间设计,才能使公共空间的作用在办公空间中充分发挥[6]。(2)公共空间绿色生态策略:首先,绿色设计应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包含公共空间的每个类型,从而共同构建绿色公共空间体系;其次,应因地制宜与地域环境结合,充分尊重当地气候条件进行设计;第三,绿色设计的功能应多元化,不仅改善气候环境,同时影响人的行为模式。

6结语

第7篇

医院建筑公共空间的作用

承接医疗功能的载体

医院的公共空间是将医疗工作流程连接在一起的枢纽,更是医院的所有医疗功能性区域的组合平台。医院的诊治流程运作,都须通过公共空间这个平台来完成。

服务性的平台

它是患者与医护人员滞留、等候、休息谈心的主要场所,它应包含一些商业化的服务内容,如便利店、花店、书店、网络通讯、快递、银行(ATM提款机)和其他一些便民服务设施;它是为医院内部空间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也是医院公共空间功能要素)的场所;医院的挂号、收费、取药、预检、咨询等一些功能设施都设置在这一开放式大空间内,同时还包括卫生间、更衣室等必备的生活辅助设施。医院的交通枢纽公共空间是医院诊治活动的集散空间,亦是医院人流最为集中的场所。附属于公共空间的电梯或自动扶梯布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医院运作的效率、安全和环境的舒适度。

医院安全的保障

在应急状态下,公共空间是安全疏散和避险滞留的主要场所,引导标识、无障碍和应急设备是公共空间的必备设施。医院的公共空间也是一个限制空间,它限制了针筒、玻璃器皿、化学毒物、腐蚀物、易燃易爆物、医疗废弃物以及物理、化学、生物性危害物质在人员密集的公共空间流动。上述4大特点表明,公共空间是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着医院建筑空间设计的4大原则——安全、人性、实用、效率。医院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置人性化主要体现在对患者及家属心理需求的反应,应充分对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等各类人群的需求做深入研究,基于运营成本,配置满足甚至超越患者及家属期望的人性化设施,以提升患者就诊满意度。由于医院公共空间是就诊患者出入最频繁的活动场所,因此医院的人性化设施设备等主要体现在医院的公共空间内。

无障碍环境

医院的无障碍环境要远比其它类型的公共建筑复杂,因为它涉及的人数众多,无障碍人群的类型也相当复杂,除此以外,无障碍辅助设备类型也是最多的。医院内无障碍人群包括患者、负伤和肢体残缺者、感官系统缺陷者、机能和感觉衰退的老人以及孕妇、儿童、过度肥胖者等特殊人群,还包括暂时行动不便的健康人群,如负重推车、搀扶患者的人员等等。这些人员所使用的辅助工具包括拐杖、轮椅、担架和其它电动辅助工具等。因此,医院公共空间要充分满足这些无障碍辅助工具的通过性和无障碍人群使用设备的便利性。在当前的医院空间设计中,空间上的一些问题经常被忽略,如医院入口门厅深度不够,不能满足担架正常通过,或门口没有轮椅滞留平台等等,在设施上对健康人群的无障碍需求的关注也不够。

便捷的服务设施

在整个就诊治疗过程中,除了诊疗设施以外,一些必要的生活辅助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解决了患者及家属的一些后顾之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的调节起到重大作用。医院的便民服务设施包括一些诊治过程中必备的如网络通讯、金融服务和咨询服务,还包括餐饮、零售、快递托运等生活服务设施,以及调节患者心理、缓解紧张情绪的花卉、书籍、茶屋、艺术画廊等,此外,类似打包、煎药、市内交通、幼儿托管等便民服务项目,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出现在医院里。

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

医院公共空间是患者主要的滞留、等候场所,他们在此过程中极易产生急躁焦虑等不良情绪,所以公共空间的设置应充分考虑环境的舒适性、趣味性和交往性,让枯燥烦恼的等候过程演变成一个舒适的体验过程。在舒适性方面,要布置足够的舒适座椅和尺度适宜的建筑空间,尽可能使用自然通风采光系统,此外,令人愉悦的环境色彩和自然景观布置也是必要的。在趣味性方面,公共空间应拥有一定数量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设施,如背景音乐、游戏设施、艺术画廊等,以此来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在等待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在交往性方面,公共空间的布置应利于交往,可通过等候区域的座椅排布方式以及围合空间的构成形式,来促使人们形成交往的氛围,促进医患、患患之间的沟通,缓和医院的环境气氛。在私密性方面,患者就医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难言之隐,他们希望看到公共空间内设有隔声、遮挡视线的设施以及较为隐秘的流动路线,不希望在最为尴尬之时于众目睽睽下在公共场合中穿行。医院公共空间的交通设置医院公共空间集聚了医院的主要人流,作为关联医院各项医疗功能的平台,公共空间交通设施布局的合理性至关重要。针对公共空间各区域流量和人群需求的不同,采用的垂直交通的形式也是有所差别的。

自助扶梯

具有方便快捷、零等候等特点,适合人流较大的公共区域,一般在门诊大厅或医技中心等处布置,高峰时能承担医院七成左右的垂直交通流量。

电梯

是医院高层区域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医院公共空间中,对于有无障碍要求的使用者如老幼、孕妇、使用轮椅或担架的患者,以及医院的货物运输等,电梯是最好的承担者,值得注意的是,电梯承运担架、货物车辆、轮椅等大型物件较多,电梯厅的前室需要有一定的滞留空间,应尽可能地避免将前厅空间设计成可被穿越的空间,从而造成人流、物流上的干扰。

楼梯

从便捷程度上看,楼梯不及电梯,但楼梯具有全天候和零维护的特点,在危险关头它是最为可靠的安全疏散的保障。综合上述特点,医院公共空间的交通布置应有针对性,要对医院人流的密集程度和服务需求进行分析,合理布局垂直交通,做到人流、物流疏散均衡、便捷、快速、安全,交通标识识别性强,一目了然。医院公共空间的服务功能医院的部分功能用房,如候诊药房、收费挂号、导医咨询等和一些必备的生活服务用房,如厕所、更衣室、备餐室等都围绕医院公共空间布置,这些区域人员密集、出入频繁,布置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环境和运营效率。公共空间应遵循可靠、便捷、均衡和服务多样性的原则,在人员的密集之处,尽可能采用袋形空间,避免对医院环境和交通造成干扰;收费、挂号、厕所等服务性设施应根据其服务半径和容量均衡布置,在确定设置部位时,应事先对人流走向进行预判,以避免流程交叉重复。由于服务人群与服务类型的多样性,医院服务设施应对特殊人员作特别的关注。医院公共空间的安全设置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也是充满着各种伤害的危险场所,这些危害来自于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的伤害,也包括了一些人为因素。医院的公共空间内人员最为集中且流动性大,是医院内造成危害机率最大的区域。故应在医院重点防范区域设置禁止标志,并做好应急疏散的引导,在发生火灾、地震等重大灾害时,具备有效防御措施。同时,对人为的突发事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安全防护措施应该在建筑细节上做好充分的考量,如防护栏杆、地坪的防滑、高差处理、墙角防撞击和悬挂物体的碰头问题等,特别要关注儿童,避免因视角的盲点造成危害。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