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7 02:04:37
序论:在您撰写风险投资机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激励机制一直是风险投资行业近几年变化的热点之一。本文全面分析了激励机制对于风险投资的重要性,以及中国风险投资市场目前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主要运用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分析了激励机制对于风险投资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只有不断适应市场,才能使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才能真正保障风险投资的高收益。
关键词:
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激励机制
一、引言
风险投资简称是VC,在中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在国家深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风险投资有效的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促进了行业的创新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之中,获取高额回报。除提供资金之外,风险投资家还向企业提供丰富的行业知识和社会关系,帮助早期创业者发展,这也是风险投资区别于其他融资方式的重要特征。尽管如此,风险投资行业也包含着较大的失败风险。合理的筛选企业,交易模式的设计和企业增值管理服务,这些专业技能对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公司的出资人往往不具备管理风险投资公司的能力。由于风险投资公司的出资人和管理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吸引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才,往往是风险投资公司创造高收益的关键性因素。
二、风险投资行业的现状
中国的风险投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VC在中国所投资的企业几乎全部都是互联网企业,比如现在耳熟能详的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百度、新浪、当当等互联网企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统计,中国VC/PE市场活跃度自2011年后开始即呈现下滑态势,2012-2013年以来市场投资规模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从2014年开始,VC/PE市场的投资数量和投资规模有了小幅提升,而2015年度的VC/PE市场的投资案例数目和投资金额规模均达到了近6年来的最高值。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统计,2015年共募集1206支基金,总规模达573亿美元,创下近几年新高。投资方面,2015全年国内创投市场(VC)共披露案例2824起,披露的总投资金额为369.52亿美元。同比2014年(披露的投资案例2184起,投资金额为155.38亿美元)的投资案例数目略微提升,投资金额规模有成倍的增长。2015年随着国内多层资本市场的日益丰富及完善、行业监管政策的逐步落定及成熟,“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双创”“四众”的提出、国企改革加速、中概股回归、险资设立私募基金以及众多政府引导基金的成立等等造成了整个VC/PE市场的腾飞。展望2016,“深港通”开闸、《证券法》修订、注册制的落实、新三板分层制度的完善带给整个VC/PE市场的又是一个新的。
三、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公司大多是政府主导型、境外合资型以及民间风险投资型等,由于中国金融市场还不完善,因此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公司占较大比例。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公司基本上采取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存在所有者权利比较特殊、经营管理过程中相对保守和业绩评价不够客观的问题。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中,报酬激励与企业业绩相关性不大,收入结构不合理,名义工资偏低,灰色收入多,极大的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积极性,使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民间风险投资和境外合资型的有限合伙企业机制有效的缓解了部分公司管理者的激励问题,管理者团队出资基金总金额的2%左右,获得基金投资收益20%的回报,有效的激励了管理团队。但是在日益竞争的形式下,外资基金年限较长,一般为8-10年,管理人员往往短期希望获得更多的资金回报,这样就形成了双方诉求的不匹配,造成外资基金管理者离职的现象时有发生。国内民间风险投资公司基金年限较短,一般不超过5年,其中包括项目投资决策的时间和项目退出的时间,这样项目的投资周期一般只有不到3年,3年内一个创业公司要发展成熟还是比较困难的,造成了国内的风险投资机构更偏向于后期的投资,这也就是俗称的股权投资,即PE投资,风险投资的性质被偏离了。这种PE投资也吸引不到真正专业的风险投资管理人才。近几年风投行业投资神话被媒体的过度宣传,社会从事风投行业的人员暴涨,但行业一片光鲜火爆的光芒下,背后的风险也只有行业内的人甘苦自知,大多数风司都靠着每年2%的基金管理费维持经营,部分风司存在投资项目亏损的情况,还有资金借出去放高利贷的市场也是有发生,行业发展并没有媒体宣传的那么好,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更加大了行业的风险。2016年中国基金业协会才规定了投资基金行业的从业资格准入门槛,对行业从业人员的规范和专业化要求制定行业规范,但考试教材和内容过于老化,真正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效果比较弱。对于出资人而言,不是专业的管理机构来管理,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投出去以后往往血本无归。四、解决方案和激励政策风险投资公司的出资人与管理者之间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委托——关系,激励政策建立在委托双方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出资人想要管理者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投资,不能依靠强制合同来实现。管理者依靠自己在信息方面的优势,寻求一个工作效率的平衡点,不以出资人的收益或损失为行为动机,最终能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利用帕累托最优的概念,这个均衡政策的建立既不能损害委托人利益,又要有利于人的利益。因此激励政策不仅需要双方的合同关系,更需要整个行业层面、政策层面以及社会道德层面的约束,才能使出资人和管理者实现最大化的帕累托最优均衡。
(一)提高市场准入标准,政府政策资金支持,使行业健康发展
1、提高市场准入标准
政府监管层面,建立更加合理严格的准入标准,提高行业人员专业水平,从而给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人的资金带来内控保障。
2、政府资金支持行业健康发展
以财政方面为核心进行运作,从而支持行业健康发展。2015政府引导基金爆发式增长,巨量政府资金涌入VC/PE。从接二连三的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到2015年初设立400亿元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再到现在600亿规模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政府越来越重视市场化运作的作用。政府把资金交给更加专业的投资公司来管理,而不是自己来管理,让市场来选择,这样更加专业的风险投资公司才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让整个行业更加健康发展。
(二)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委托风险
1、建立市场声誉激励机制
在目前竞争的风险投资市场,风险投资家已经不再是一个比较低调的行业,而是高调的行业,国内各种创投节目使稍微知名一些的投资机构和管理者工作在媒体的聚光灯下,过去的经营业绩带来的良好的市场声誉是风险投资家博得公司出资人青睐的重要砝码,市场声誉激励机制能够对风司的管理者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2、形成对风险投资家行为约束机制
无论工资和项目提成按照何种比例的报酬方式,都必然会存在效率损失。因此,风险投资家要定期向风险投资者报告财务状况、提供投资情况和披露公司实际价值,限制投资范围与规模,限制投资行为,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
(三)建立市场化的激励机制
任何激励政策不都是一层不变的,需要不断创新,跟上市场的发展。目前有很多新型的风险投资公司的激励机制值得去学习和借鉴。目前比较受投资人欢迎的一家风司的管理方式是:风司如果获取3倍以内的投资回报,不再收2%的管理费,仅收取20%的基金收益分成。3倍以上投资回报才收取2%管理费,5倍以上的回报收取30%的基金收益分成。重要的一点体现在,新的基金管理模式把过去2%的管理费作为铁饭碗扔掉了,基金的管理人更有动力去获取高倍的收益。而且基金收益的分配不仅仅局限于基金的合伙人,所有外部人员推进投资后,都可以获得该项目5%的收益分成,基金管理公司执行团队获得5%的收益分成;内部人员(出资人/已司/基金管理团队)推荐项目后,获得该项目8%的收益分成,执行团队获得2%的收益分成。同时吸引各种对创业者有帮助的投资者成为风司的出资人,剩余10%的投资回报用来奖励创业者发展过程中关键资源的解决者,一切以创业者服务为核心,创业者决定VC赚多少钱,真正从利益机制上去实现帮助创业者。其次在风司的内部管理层面,极度透明的决策机制,让每一个投资经理说话都能有分量。基本的原则需要把握以下几点:有贡献就有回报,无论职务高低;投资团队和服务团队都参与利益分配;所有一年以上的投资团队成员都有投票权,鼓励年轻人加入;像创业企业一样,所有人都会在基金管理公司持股。公司的理念也需要把握几点:通过透明、公平、公正的方式,来做一件或许非常难的事情,但是相信正确比容易重要,通过真正帮助别人让所有人获得应得的回报。这种激励模式不仅激励了风司内部的激励人员,还激励了外部的合作者,一起使行业健康发展。不仅从物质上,也从精神上激励了管理者团队,考虑到了高层和低层员工。
参考文献:
[1]王永菲,风险投资中的收益分配与激励机制探究[D].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10月第四期,第11券
[2]吴巍巍,国有风险投资公司管理层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3]2015年风险投资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产业调研网,2015年,报告编号1568950
[4]投中信息2016年中国GP调查研究报告[J].投资中国,2016年5月12日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渠道
一、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现状
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又称创业投资、风险资本,是一种由专门的投资公司或专业投资人员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评估和严格的筛选,把资金投向有潜在发展前景的创新或市值被低估的公司、项目、产品,并以其长期积累的经验、知识信息往来辅导企业经营以获取资本增值的投资行为。
风险投资本质是一种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金融资本。风险投资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获取股息而长期持有风险企业股份的投资行为,而是通过退出投资赚取与之承担的高风险相对应的高额利润。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管理与培育之后,选择一种合适的退出方式实现投资收益,并将投资再投入到下一个风险企业中去,在不断的“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过程中实现资本的持续增值。因此在投资的风险企业成功后将风险资本变现至关重要。所以风险企业需要选择一定的方式通过资本市场将风险资本撤出,以求实现资本增值或者降低损失,为介入下一个项目做准备。
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创业投资。1985年1月11日,我国第一家专营新技术风险投资的全国性金融企业——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在北京成立。经过近10年的发展,到90年代中期步入迅速发展阶段。这期间涌现了大批的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参与投资了大量的高新技术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到2002年,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总量创造了历史新高。但到了2003年风险资金的总量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出现了下滑趋势。
到20世纪90年代,风险投资在我国经过10余年的发展,许多风险资本到了从风险企业退出实现收益的阶段,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不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健全,使得这些早期投入虽已到了收获季节的资金无法及时变现,风险投资公司难以融到新的资金进行新的投资,追求的高风险高收益无法实现,造成许多风险投资公司无力进行风险投资,也不愿再进行风险投资。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已成为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瓶颈。
二、风险投资常见的几种退出渠道
从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来看,目前,风险投资的变现回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公开上市
公开上市(InitialPublicOffering,简称IPO),是指风险投资的股份通过资本市场第一次向公众发行,从而实现投资回收和资本增值。
上市一般分为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主板上市又称为第一板上市,是指风险投资公司协创业企业在股票市场上挂牌上市,从而使资金退出。二板上市又称为创业板市场,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股票市场,其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上市的条件比较宽松,企业进入门槛较低,比较适合于新兴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具有增长潜力的高科技企业。
公开上市是金融市场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一种确认,这种方式不但保持了企业的独立性,而且有助于企业提高声誉、树立形象,并能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顺畅的融资渠道。
2.兼并与收购(M&A,MergerAndAcquisition)
兼并与收购是风险资本退出的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是投资商通过并购的方式将自己在风险企业中的股份卖出,从而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兼并是只有一家实力较强的公司与其它几家独立的公司合并组成的新公司,而实现较强的公司占主导地位;收购则是指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或者购买目标公司的产权从而达到控制目标公司的行为。
风险企业被兼并收购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即一般收购和二期收购。一般收购,是指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将风险企业完全卖给另一家公司。这种方式通常是高科技创业者不愿意接受的,因为这意味着将完全丧失独立性。而二期收购则是指风险投资者将其所持有的股份卖给另一家公司,由其继续对风险企业进行后续投资,创业者并不退出风险企业。
3.管理层收购(MBOManagementBuy—outs)
管理层收购是在风险投资退出时,风险企业的管理层为了不使股份被其他公司拥有,采取主动回购风险投资家手中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公司管理层可以以个人资信做担保,或以即将收购的公司资产做担保,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资金,将股份买回,风险投资家成功退出。在风险投资的导入期和成长期,风险投资所占风险企业的股份额不是太大,比较适合采用这种途径退出。管理层收购,虽然使风险企业保持相对独立性,管理层仍持有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避免因风险资本的退出给运营造成的震动,但是,其最终的实现,取决于管理层的收购意愿和实力。
4.清算(Write—off)
清算退出是在风险投资不成功或风险企业成长缓慢、未来收益前景不佳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退出方式。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一旦所投资的风险企业经营失败,就不得不采用此种方式退出。因为投资在不良企业中的资金存在一定的机会成本,与其被套牢而不能发挥作用,倒不如及时收回资金投入到下一个更有希望的项目中去。因此,清算退出虽然是迫不得已,但却是避免深陷泥潭的最佳选择。清算有三种方式:解散清算、自然清算和破产清算。
三、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分析
1.IP0方式退出困难
在常见的退出方式中,公开上市通常认为是最理想的退出方式。据美国风险投资业的统计,风险投资的各种退出方式的年平均投资回报率为:并购为15%,而发行股票上市为30%~60%。公开上市不仅为投资人和创业人带来丰厚的回报,而且为风险企业的后续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如果条件许可大部分风险投资者都会选择上市退出。但上市退出必须有完善发达的资本市场做支撑,尤其是要具备面向中小高科技企业全面开放的二板市场,如美国的纳斯达克(NASDAQ)市场、加拿大温哥华股票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比利时的EASDAQ市场、英国的AIM市场,以及1999年第四季度开始正式运作的香港创业板市场等。其中以美国的NASDAQ市场最为成功,约30%的美国风险投资都经由这一市场退出。较早的计算机硬件公司如苹果公司、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等,较近的有电子商务公司如雅虎公司、亚马逊公司等。这些成功典范使得股份上市成为风险投资家首选的资本退出方式。
我国在2004年5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开通了中小企业板,但其上市标准和准入条件与主板市场一样,还未真正成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二板市场,因此很难为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中小风险企业提供进入证券市场进行交易的机会。所以在我国风险企业的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都很难达到上市要求的情况下,风险投资选择公开上市退出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实现的。
2.风险资本股权转让退出受到限制
股权转让依赖于成熟的产权交易市场、发达的资本市场,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已经成为风险资本股权转让退出的重要障碍,导致企业并购形式单一,加大了企业并购的难度和风险。同时由于企业被并购后影响其已有的地位和声誉,可能会反对并购。
3.管理层收购是目标公司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或控制权结构,进而通过重组目标公司,实现预期收益的一种并购行为。它对明晰企业产权制度、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公司激励机制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运作中也暴露出许多与原始设想相背离的情况,如企业管理层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暗箱操作侵占国家资产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MBO后企业的后续发展问题等,都使人们对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实践提出质疑。
4.清算退出比例偏低
清算作为风险投资止损的一种有效手段,风险投资者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应摒弃我国长期以来人们只赏识成功而唾弃失败的思想,勇于面对失败,重视机会成本,在风险投资达不到预期目的时应及时止损,将损失降到最低。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每一种退出渠道都各有其优缺点。因此,不能绝对地去评判某种退出渠道的适合与不适合。作为风险投资公司,在决定退出投资时,应根据风险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当时的外部环境,灵活地选择方式。
目前,在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活动还十分活跃,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和不畅通已成为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瓶颈。风险投资作为一个亚新生事物,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去发展去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玲玲:我国创业投资推出机制的国际借鉴及其现实选择[J].北方经贸,2006(01)
[2]邱艳: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07)
[3]桑蕙吉小锐:对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选择[J].甘肃农业,2006(07)
[关键词]风险投资;保险基金;风险投资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3-0104-03
[作者简介]刘文国,上海金融学院会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与资本市场。(上海201209)
风险投资机制是由风险投资基金公司、被投资企业、风险资本市场政策法规等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体系。其基本运作过程为:以风险基金投资公司为中枢,广泛吸收资金,形成风险投资基金,选择具有在收益率和成长潜力方面具有投资价值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并以股权形式进行投资,同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使企业借助专业化的管理及充足的资金迅速发展,在企业发展成熟后,风险投资基金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转让企业的股权并获取高额利润,从而撤出在企业的投资。风险投资机制的各个环节是由风险投资资本的来源、风险投资资本的治理结构、风险投资的运行、风险投资的激励和风险投资的退出等机制所构成。风险投资机制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的成效。如何完善风险投资的机制,是当前风险投资研究的重要方面。
一、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风险投资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目前,各类风险创业投资机构的数量已达到380家左右,注册资本为1200多亿元,这类风险资本主要以政府、创业企业、投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为主,相应的创业投资机制也已初步建立并运行。并且,在所有风险投资中境外风险投资机构是最为活跃的,外资机构资金在全部风险投资中所占比率很高(在2007年的31亿美元中占到80%),政府资金次之,我国金融机构资金和私人资金所占的比率较低。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于企业初创等相对早期发展阶段的资金比率也在逐年增高。上述数字说明,风险投资正逐步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投资来源。由于我国风险投资机构规模不大,平均每个机构管理的资金约3.15亿元人民币,风险投资机构的平均投资强度在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具体数据见下表),对每个风险投资企业的投资力度相对有限,且风险投资的资金与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不匹配,很多风险投资资金投入到传统类企业或成熟阶段企业,这种投资不符合风险投资的特性,没有起到建立风险投资机构的作用。
2007年全球风险投资规模已达400亿美元,我国风险投资规模也达到31.80亿美元,投资项目和规模比2006年有较大规模的增长。尽管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总体规模与经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国的发展速度较快,风险投资也是很多创新企业和中小企业热衷的对象。由于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仍处在初级阶段,在风险投资机制方面还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资金来源方面,资金主要来自国外风险资金和政府风险投资资金。而社会的私人资金、金融机构资金、保险机构资金和养老金没有进入,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受到限制。
2 风险投资的法律方面,所需政策法规有待完善,风险投资税收政策的完善是促进风险投资资金规模的有限措施。
3 风险投资的认识方面,对风险投资的特点要有认识,风险投资的对象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风险投资资本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资金源。
4 风险管理方面,要加强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管理,在缺乏合格的专业风险投资管理专家情况下难以取得满意的投资收益。
5 风险投资业绩方面,由于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和投资回报周期长及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不健全,反映风险投资良好业绩的案例较为缺乏。
6 风险投资专家方面,缺乏风险投资管理专家,风险投资机构难以控制和管理被投资企业的风险,风险投资管理水平落后。
7 退出渠道狭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缺乏。
8 民间资本很少参与,政府成为投资主体。只靠政府出资,民间资本不能积极参与,风险都由政府承担,风险投资不可能得到大发展。
我国目前风险资本的来源比较单一,除了来自外资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国内风险资金主要是由政府提供。因而导致了我国现有风险资本的规模较小,影响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拓宽我国风险资本的来源渠道,改变单一的风险资本结构,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出资建立的风险投资公司是我国风险资本运作体制的缺陷之一。风险投资是一种风险极大的特殊投资活动,如果没有一批具有风险投资管理专业知识和经营技能的职业风险投资家来进行运行,风险投资活动是不可能成功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不能适应风险投资的特点和动作规律,无论是我国还是外国,采用这种模式较难取得成功。这是因为在国有独资公司的模式下,无论设计怎样周密的监督人方案,还是难以解决所有者虚置的问题,当然更无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风险投资资金规模的限制对于风险投资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制约,没有足够的资金规模和抗拒风险的能力,使得风险投资没有输的底气,因为一旦投资失误,可能就很难翻身。而对于风险投资来讲,高风险就意味着高失败率,因此,风险投资机构总是要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挑选,从上表就可以发现,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与风险项目投资资金有较大差距。如何提高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和风险投资管理水平,就是摆在风险投资机构面前的首要任务。
如何扩大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就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政府在风险投资方面的资金与社会资金相比总是有限的,且政府出资建立的风险投资机构也缺乏足够的专业风险投资管理专家。因此,建立以政府出资的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对风险投资保险引入其他资金和投资机构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是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与非政府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政府只是对风险投资项目提供保险资金而不参与被投资对象的管理,政府认为某个高新技术企业或项目对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利,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就可为这个企业或项目提供保险,风险投资机构出资和参与管理,这样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风险有风险投资保险,投资损失的承受力得到提高,在有效降低风险率后,对其他各类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也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特别是为养老金、私人资金、银行和保险机构资金的进入提供了条件。
风险投资保险基金的运转对扩大风险投资资金的规模也有促进作用。如果风险投资资金大部分来自政府资金,其他投资机构资金不参与风险投资,则政府风险投资资金的投
资规模受到很大限制。在有风险投资保险后,投资风险得到控制,可吸引其他投资机构资金参与风险投资项目,在其他风险投资资金的参与下,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就具有杠杆作用,一个风险投资项目的保险资金需求是不等于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如一个风险投资项目的规模是1000万元人民币,假设风险投资保险资金是投资规模的20%,则政府出资建立的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就具有5倍的放大系数,也就相当于政府的风险投资资金扩大了5倍,原来政府的1000万元人民币只能投资一个项目,现在可以为5个投资规模为10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保险。另外,风险投资保险基金可吸引更多的非政府投资机构参与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有积极意义。
在非政府风险投资机构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后,政府资金将只作为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保险资金,不谋求商业利益,这种模式符合我国现阶段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而非政府风险投资机构是以商业模式运营的,他们在政府的风险保险资金支持下开展风险投资项目,商业利益有所保证,风险和收益的均衡关系向收益方向倾斜,有利于更多的其他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形成风险投资资本的竞争,有利于发挥专业风险投资家的技能,提高被投资企业和项目的成功率。
三、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完善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在企业发展成熟后,风险投资基金机构通过资本市场转让企业的股权并获取高额投资利润,从而撤出在企业的投资。由于我国对企业上市的要求较高,一般中小企业难以达到上市要求,风险资本如不能退出被投资企业或项目,风险资本的高收益也无法实现,而且限制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再投资,降低了风险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利风险投资的发展。建立有效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是促进风险投资的重要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现有资本市场难以满足创业企业上市的需求,限制了资本市场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对创业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市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创业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开辟了渠道,建设创业板市场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是促进创业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创业板市场的人市标准应建立在能满足大多数创业企业符合上市要求之上,降低创业企业人市的门槛是其首要条件,使大部分一般的创业企业都能达到在其市场上市的标准。建立创业板市场的目的是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创业板市场的准人条件应较主板市场更为宽松,才能达到建立创业板市场的目的。具体的准人条件具有健全的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具有较高的业务增长潜力、有高度集中的业务范围、周全的业务发展计划和业务发展战略,并遵守《公司法》和《证券法》。在企业达到上述标准后就应允许其在创业板市场挂牌上市。另外,我国创业板市场依附于一个证券交易所的模式,也限制了创业板市场的规模,这是由于受交易技术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约束,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量必然会受到限制。因此,建立独立于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是创业板市场发展和改革的方向。可以考虑在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上市条件设计时采用多样化的上市条件。对有一定规模且有盈利的企业,上市条件低一些,有一定规模但暂时无盈利的企业,上市条件高一些和监管严格一些。这样既能兼顾不同公司的特点和需求,又能减少市场风险及投资人的风险。在《管理办法》中将市场定位于“高成长型,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公司”,这类公司的净资产中往往拥有较多高新技术专利,因此,应对创业板公司的无形资产(技术和发明专利)占净资产比例进行规定,且相对于主板市场应该更高。另外,从《管理办法》来看,目前创业板并不支持具有高成长性但目前尚未盈利或盈利能力较弱的创业公司,这实际上排除了一些风险投资额很大,成长性很强,却尚未赢利的企业和项目。在制定这类企业的上市条件时,应考虑公司虽然尚未盈利,但净资产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在采取这些措施后,风险资本的退出得到保证,风险投资的发展速度将更加稳健,对扩大风险投资规模和提高风险投资管理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四、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的具体措施
科学技术创新既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经济安全的根本保障,要使高新技术有效地实现产业化,需要建立和完善能有效地动员和集中创业资本、促进知识向高新技术转化、加速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进程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对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对于高新技术的开发及其成果的产业化,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上面的分析,采取以下措施对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将会有积极意义:
1 建立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保险基金。风险投资保险基金的建立,对降低风险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当前风险投资机构承受风险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有效提升非政府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风险项目的积极性,为扩大风险投资资金规模提供支持。
2 加强与国外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非政府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专家的技能,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管理是降低风险和提高管理效率的保证。
3 法律和政策的支持。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2006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的《创新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从法律保障、税收和融资渠道等方面为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更多渠道。
4 拓宽风险资金的来源渠道。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努力提高私有资本在风险投资中比例。充分利用大中型企业资源,使企业将风险资本的投资作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注重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积极引入保险公司资金和养老金的介入,加强与发展与外资风险投资基金的合作。
5 引入个人资本特别是养老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在建立风险投资保险机制后,积极引入养老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养老金本身就有一个保值增值的要求。由于养老金具有规模大的特点,投入部分养老金到风险投资领域,这一举措可有效提高养老金的增值要求和扩大风险投资的规模,有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
关键词:风险投资 投资机制补充发展 比较差别
险投资是通过转让已发展成熟的被投资企业股权的方式,来获取中长期的资本增益的一种投资行为,它主要是为高成长性的高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和经营管理与咨询服务。我国的风险投资企业一般不是以控股投资企业的形式来降低投资风险,而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分阶段对企业追加资金等方式为途径。投资的领域主要分布在生物科技制药、媒体网络、附加值高的生产企业和具有显著的品牌认知度的服务业、物流等诸多领域。
一、风险投资机制补充、发展了传统的投资机制
风险投资机制是发展更成熟、更先进的投资机制,是后金融投资机制演变而来的更为高端的投资机制。对传统的投资机制而言,风险投资机制可以作为其一个重要的补充机制,风险投资机制热衷于投资传统的投资机构不敢投资、无意愿投资的领域。而高科技创业企业是最需要资金的,因为高科技企业本身缺少资本金,并且从传统渠道也不易取得融资。此外,高科技创业企业属于新兴产业,是创新技术的崛起,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高新科技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紧密相连,是改变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更新换代的关键。因此,风险资本进入高新科技企业,促进高科技创新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风险投资机制能够有效地凝聚创业投资的资本,催化高科技知识不断发展转变形态,要加快高新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就必须建立在风险投资机制的基础上,其建立的目的是从知识到高新技术的转化,从高新技术到产业化的转化,其建立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着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质量的优劣,影响着国家整体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提升的高低,也决定着国家跨越式发展进程的快慢。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投资机制相比较,风险投资机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知识转变为高新科技,以高新科技为根本点,推动高新科技成果向市场化、产业化的转变,最终达到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率的目标。我国风险调控能力日益增强,金融体制及配套机制日益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也日益健全,风险投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因此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科技创新和促进调整、改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创业活动,通过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构建良性循环模式的企业产业结构。
二、比较两种机制的差别
与传统投资的投资理念、投资方式、收益方式和投资目标不同,采用风险投资机制,必须在寻找和投资谈判的过程中,对投资的风险特性进行深入了解。其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是一种权益投资;(2)是一种无担保、有高风险的投资;(3)是一种流动性较小的中长期投资;(4)是一种高专业化和程序化的组合投资;(5)是一种追求超额回报的财务性投资;(6)是一种投资人积极参与的投资。这些特征是与传统投资机制截然不同的地方,要确保公司能够在今后的长期合作中保持发展方向、经营策略、技术研发和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均衡发展,就必须要对这些特征进行了解。以下从这五方面比较两种机制的差别:
(一)投资主体
1.风险投资主体。是指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从事具有风险的投资活动。两大主导性机构包括:一是风险投资公司。通过转让投资获得的股权,参与投资转让的投资企业管理投资公司经营,为创业型科技企业提供融资咨询等服务,是一种以从事风险投资为主要经营活动的非金融性企业,投资创业型高科技企业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是其主营业务。二是风险投资基金。为了满足风险投资的特点,风险投资基金采取定向增发的方式,向投资者发行确定的基金份额。它是一种促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投资基金,专注于风险投资。募集的对象可以是个人、公司、机构投资者、外国投资者等,应拓宽资金的私人来源,同时,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2.传统投资主体。各种传统投资行业目前都在强调投资主体多元化。比如说:现阶段提倡要尽快使股份制成为中央企业的主要实现形式,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二)投资对象
1.风险投资所投资的对象一般为成立不久或刚刚成立或还没有成立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拥有某项高新技术成果或高新技术产品,因为风险投资是没有担保的投资,所以决定了风险资本无法从传统的融资渠道中获得。风险投资企业投资的项目由于处于高科技企业设立或企业项目立项的初级阶段,故而是没有抵押和担保的。因此风险投资是一项风险极高的投资活动。但是,由于风险投资资本进入的这些高科技产品,其因为成本低、性能好、市场竞争能力强等优质因素,如果成功的话,它的经营效率和资本利得要远远高于传统的营业收入方式的投资收益。
2.传统投资所投资的对象非常的广泛,可以是许多行业的各个领域,限制条件也比较少。与风险投资相比,投资风险较低,但是投资收益可能远远低于风险投资。
(三)撤出渠道
如果要判断企业投资资本是否良性发展,关键要看是否有弹性、通畅的退出渠道。风险投资的目的是获得高额回报,因而投资于企业经营,未来通过风险投资获得巨大的利润之后,风险投资公司就会撤出资金投入。为了防止投资公司的资本“冻结”在企业里,通常会在意向协议中规定资金撤出的时间和方式,以保证投资资金的安全性。退出资金的方式是:风险公司被兼并和收购、风险企业家回购股份或创业家回购股份、二板市场发行股份上市等。风险企业被兼并收购是指未上市的创业型科技企业在上市前,转让给个人或其他企业其部分股权或者全部股权的行为。风险企业股份回购或创业家股份回购是指企业购回风险投资机构在本企业所持股权的行为。二板市场发行股票上市是指在主要服务于中小型科技企业、为其上市和交易服务的证券交易所专门设立的企业板块上市,“门槛”相对其他板块较低。二板市场能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监管资源,保证证券市场对上市和交易的企业进行统一集中监管,也能拓宽和完善风险投资撤出渠道。境外创业板块股票市场,如美国的那斯达克市场、加拿大的温哥华股票交易所、我国台湾的柜头市场和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设立的创业板块等也是可利用的风险投资撤出渠道之一。通过境外创业板块,有利于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参与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可以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在政策上向境外上市倾斜,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入国际市场。
(四)中介服务机构
为风险投资提供服务的不仅包括现有的中介服务机构,还包括会计与法律服务机构、技术经纪机构、监督和信息披露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风险投资咨询顾问机构等针对其特殊性和专门需要设立的专门的中介服务机构。这也是两种投资方式的区别之一。
要创建一个自创声誉、自负盈亏、自我支持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法人实体性中介服务机构,就必须要严格执行政企分离政策。根据诚信的原则,公正、科学地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商业活动。可以建立创业投资行业协会,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和服务标准,形成自我约束机制,评估在行业实践中协会成员的表现,开展人才培养和风险投资培训等国际民间交流活动。
(五)监管系统
与传统投资行业相比必须加强风险投资业的监管工作。风险投资运作是一项金融业务,因此必须加强行业监管。要改变现有的行业风险投资无人监督的情况,所有的风险投资公司必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包括系统接入制度、业务运营等,以确保风险投资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要建立投资监管机制,一是全面对初创企业进行监控,包括策划额外投资、监控财务表现、制定业务发展策略和营销计划、挑选、更换管理层和派专业人员参加董事会,如果是控股公司还必须担任董事长。二是以有限合伙制的机制,加强对经营者的控制权,即聘请一位总经理,股票持有必须超过总投资1%的份额,以确认其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可获得收益10%以上的回报率)。三是发展健全竞争机制、问责审计制、内部经济责任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层和一般员工的管理和控制。
三、总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风险投资市场也在日益发展壮大。对于风险投资业,我国政府应在税收政策上,鼓励经济实力雄厚的个人和企业将取得的收益等资金捐赠给非营利组织,那么就会有捐赠基金总额的5%-10%的资产流入到风险投资资产,可以大力促进风险投资业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现阶段,单一的筹资渠道、构建单个风险投资模式或照搬国外风险投资模式的做法都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无益于高新科技的发展。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多渠道筹资、多元化经营、科学管理现代化、囊括激励奖励机制和监督监管机制的机构组织形式,在更好的发展空间和优良的外部环境中,促进风险投资机制健康、稳健的发展。
关键词:风险投资公司;项目风险;风险评价机制
一、兴和坤邦公司风险评价机制的现状及问题
(一)兴和坤邦公司风险评价机制的现状
山西兴和坤邦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以民营资本为主体,政府引导、扶持并参与的专业性风险投资公司。投资时,兴和坤邦公司考虑到IT行业的市场前景广阔,并审核了智通通讯有限公司的财务情况,净资产为正值并且智通通讯有限公司的人员配备情况较为充足,便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显然,当时的判断是错误的,目前已经出现了亏损的情况并且还未退出,这说明兴和坤邦风险投资公司项目风险的评价机制存在着问题。
(二)兴和坤邦公司风险评价机制的问题
1、评价指标单一。兴和坤邦风险投资公司进行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就是采用现金流量法计算净现值,通过预先估计的贴现率、未来的现金流量等得到结果,仅仅从此单一的指标来判断并决定是否进行投资是不妥当的。它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有一定的经济性评价,但是净现值的计算需要的贴现率比较难确定,通过预先估计的贴现率也使得最终计算出的净现值并不准确,这就无法准确判断项目投资方案的优劣。因此,仅从单一的评价指标就决定是否进行项目的投资是不能够有效的把握所投资项目的风险,也就无法保证最终投资的成功。
2、投资集中。从上述提到的兴和坤邦风险投资公司对智通通讯有限公司的投资可以看到,其一次性就购买了智通通讯有限公司53%的股份,购买的资金全部留到智通公司作为流动资金使用,而能够看到的是该项目目前已经出现了亏损的情况。对于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来说,它应该谨慎的决定各个阶段的投资比例,尤其是在投资数额巨大时,以期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来获得更大的收益,或者尽可能的实现投资比例与风险的合理搭配。
3、合同牵制不足。风险投资公司在进行项目投资前,需要与风险企业签订与风险项目相关的合同,合同内容应该越具体越好。但从兴和坤邦风险投资公司内部所提供的就IT行业所签订的合同来看,它仅是一般的条款,如投资项目、投资总额、出资方式等,并未涉及一些投资保护条款,投资退出保证条款等,这使得项目投资的合同有很大的漏洞,一旦出现问题,无法有力的保证风险投资公司的利益,一旦无法安全的退出,那么投资公司所面临的损失是难以想象的。
二、风险评价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项目选择随意性
大兴和坤邦风险投资公司就是因为在项目选择时随意性很大,仅凭对项目的初步了解、理想的市场前景以及简单的收益评判计算就决定了是否进行投资。这就使得项目投资决策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这对于后期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能否安全退出获得收益无法得到保障,也就容易发生项目投资亏损的情况。
(二)闲置资金投资不当
兴和坤邦风险投资公司的内部资料显示,2014年年初公司拿50万元的资金购买了股票,所购买的股票在当时的收益率确实很高,但在2014年年底,股价急剧下跌,远远超出了其投资人当初所预想的收益,损失严重,这对公司现有的流动资金以及后期的项目投资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自身因素造成的风险
兴和坤邦风险投资公司在对IT行业进行投资前,由于缺乏科学的决策和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公司也没有聘请专业的人员做项目评估,而是简单的通过收益计算进行决策,对风险项目的评价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出现了亏损的情况。兴和坤邦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前没有进行必要的项目评估,是对该行业投资造成亏损的重要原因。
三、提出降低风险投资公司项目决策风险的评价机制
通常对风险项目的考察应从产品、技术、管理、市场营销、人员、财务、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在评价的过程中,筛选出符合公司投资理念和具有良好投资前景的项目。除了一些常用的指标外,有必要形成一套项目风险评价机制,对项目的风险有一个恰当的评估并做出正确的项目选择。
(一)多指标审慎评价机制
审慎评价贯穿于风险资本投资过程中,兴和坤邦风险投资公司通过简单的收益计算以及对环境,风险情况的估计,就做出项目投资的决策,这是有欠缺的。风险投资在投资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都存在着相应的风险,这就需要通过多指标的审慎评价,并使得风险投资公司尽可能充分把握投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从而在不同的投资阶段据以做出正确的项目决策。
(二)分段投资评价机制
兴和坤邦风险公司对IT行业一次性投资了较大的数额,后期出现的亏损是其很难挽回的损失。因此风险投资公司应把所投资的项目划分为几个阶段,评价好各阶段的风险之后再进行分段投资,这样可提高风险投资的成功率。
(三)合同制约评价机制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风险分析 风险控制机制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也称创业投资,作为支持高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力工具,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广义上讲,风险投资是对一切有意义的开拓性、创业性经济活动的资金投放; 狭义上则是一种主要对尚处于创业期且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企业的长期投资,以期待所投资企业的资本增值来实现投资回报的投资方式。其实质是通过投资于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群,把其中成功的项目进行出售或上市,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蜕资),从而不仅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还可以使投资者获得高额回报。
一、风险分析
由于风险投资所投资的风险企业大多是具有较高增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技术的研究开发、产品的试制、生产,到产品的销售要经历许多阶段,而投资风险存在于整个过程中,来自于多方面。因此,加强风险投资的风险研究,规避风险,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主体的中存和发展。
1.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在风险投资过程中,风险企业对高科技产品的创新过程,因技术因素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技术风险的大小由下列因素决定:(1)技术上成功的不确定性。新技术在诞生之初都是不完善的、粗糙的,能否在现有的技术知识条件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都是不能确定的。(2)产品的生产和售后服务的不确定性。产品开发出来后,如果不能成功地生产出产品或进行批量生产,仍不能完成风险投资的全过程。(3)技术效果与寿命的不确定性。一项高科技产品即使成功地开发、生产,事先也难以确定其效果。同时,由于现代知识更新的加速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新技术的生命周期缩短,一项新的技术或产品被另一项更新的技术或产品所替代的时间是难以确定的。当更新的技术比预计提前出现时,原有技术将蒙受提前被淘汰的损失。因而高科技产品往往寿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4)配套技术的不确定性。一项新的技术发明后,往往需要―些专门的配套技术的支持才能使该项技术转化为商业化生产运作,如果所需的配套技术不成熟,也可能带来风险。
2.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风险投资运作中风险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失误和不合理所带来的风险。风险企业大多为创新科技企业,这些公司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公司的创始人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在专业技术上各有特长,并对技术开有独钟,但他们在管理上却不是行家或对管理的细节不感兴趣。(1)决策风险。即风险企业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由于风险企业具有投资大、产品更新快的特点,这就使得风险企业对于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决策尤为重要,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组织风险。风险企业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企业的增长速度都比较快、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这样就会造成企业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成为风险的根源。(3)生产风险。预期的市场容量往往事先不能精确测定,致使实际的生产水平与实际的市场容量不一致而产生风险,所以这种生产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
3.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因资金不能适时供应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其主要与资金的筹集规模、来源渠道及其资金的结构等直接相关。(1)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主要体现在私人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存在很多障碍,而政府过分参与投资模式不合理,“官办官营”的投资模式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政府作为风险资本主要来源的不合理性和不可行性。此外,养老基金难以进入风险投资领域,金融机构进入投资领域受到限制都是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的重要原因。(2)资本结构不合理。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本结构面临着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安排不合理、筹资期限与投资期限结构不匹配、债权筹资与股权筹资结构不合理等不合理因素。
4.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需面临的盈利或亏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市场风险主要包括:(1)市场的接受能力和容量难以确定。由于实际的市场需求难以确定,当风险企业推出所生产的新产品后,新产品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遭市场的拒绝。同时,市场容量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商业总价值,如果一项高科技产品的推出投入巨大,而产品的市场容量较少或者短期内不能为市场所接受,那么,产品的市场价值就无法实现。(2)市场接受的时间难以确定。风险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全新的,产品报出后,顾客出于不能及时了解其性能、对新产品持观望、怀疑态度,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从新产品推出到顾客完全接受之间有一个时滞,如果这一时滞过长将导致企业的开发资金难以收回。(3)竞争能力难以确定。风险企业生产的产品常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种竞争不仅有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时还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风险企业可能由于生产成本高、缺乏强大的销售系统或新产品用户的转换成本过高而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
5.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由于投资所处的社会、政策、政治、法律环境变化或由于意外灾害发生而造成投资失败的可能性。风险投资属于长期的股权投资,整个投资过程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一般为5年~7年),在这样长的时间内,风险投资所处的外部环境肯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有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灾难性的损失。这一风险的特点就是,它对于风险投资的参与者来讲是不可控制的风险。
二、风险控制机制
风险投资做为一种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投融资机制,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就在于其高风险。风险投资的风险不单存在于风险投资的某个特定环节,而是遍布全过程。事实上,高风险与高收益是互为依存的,没有高风险就没有高收益。对于风险投资家来说,重要的不是根除风险――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而是把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承受的范围内。
1.风险分散的一般作法
一个首要的做法是,将风险资本在不同的行业和项目上进行分散。风险投资家为避免某一行业或某个项目的行业性、系统性投资风险,往往需要在不同的行业和项目上进行分散投资,即“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对于同一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亦需要进行分散投资的依据也在于此――创建阶段和发展阶段的风险程度各不相同。另一方面,针对同一项目需进行投资工具的不同组合。资金从来源上可以分为资本性资金和债务性资金,其比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风险分散关系。此外,联合其他风险投资机构共同投奇同样不失为一个风险分散的好方式。
2.风险分担的机制
在风险分散的机制上,风险投资公司多采取有限合伙制(股份公司)的形式,入股者由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组成,养老保险基金等民间资本是风险投资公司资本的主要来源。有限合伙人提供股份的多数部分(最多可达99%),但只提供资金,不参与经营;普通合伙人只占有少量的股份(如1%),但负责资本的经营。由于有限合伙人不是少数的几个投资者,而是众多投资者某种形式的联合体,其资本来源相当分散,每个投资者所占的资本数额和比例都比较小,因而个人承担的风险就比较小,这样就从资本来源上实现了风险的第一次分担。
【关键词】风险投资 退出机制 分析
一、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概念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就是指风险投资机构在其所投资的风险企业发展到相对成熟以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将其资本由股权形式转化为资金形式,从而收回投资,实现投资收益的机制。风险投资退出包括:公开上市、买壳上市、兼并收购和清算的集中主要方式。
所谓公开上市是指将风险企业改组为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把风险投资的股份第一次向公众发行,来实现投资的回收和资本的增值。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以及地区都设立了二板市场,如加拿大温哥华股票交易所中二板市场、美国的纳斯达克(NASDAQ)市场、英国的AIM市场、比利时的EASDAQ市场和1999年开始正式运行的香港二板市场等。其中美国的NASDAQ市场最为成功,美国约30%的风险投资从这一市场退出。公开上市不但为风险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退出方式,而且还为风险企业增强筹集资金的流动性打开了渠道。企业发展成熟后大多风险企业会选择上市。
买壳上市是指即不能通过IPO实现风险资本退出也不满足公开上市条件的企业,在证券市场上通过买入一个已经合法上市的公司(壳公司)的股份,并且在掌握该公司的控股权后,通过重组资产,往壳公司中注入自己公司的资产与业务。这样,不需要经过新股的发行申请就直接取得上市的资格。
兼并收购指风险投资公司经过另一家企业兼并收购风险企业,来实现风险资本退出的一种企业产权交易。风险资本家可以在这种方式下将风险资本快速地从风险企业中撤走,来实现资本的增值。依据风险投资的退出形式,兼并收购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般收购和二级收购。
风险企业在计划的经营期内经营状况恶化,或者风险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同时无法继续融资,并且和预计目标偏差较大时,才进行风险资本的清算退出。
二、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实践,中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风险投资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贡献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全国一大批风险投资机构、风险投资专家队伍逐渐形成,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法律方面存在障碍。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风险投资的法律,风险投资的法律保护还处于相对薄弱的境地。风险投资过程很复杂,它的规范运行牵涉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系统作保障,风险投资很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发展道路。
其次,IPO退出存在问题。在我国资本市场供给中,企业债券、股权资本、信贷资本占总资本的99%以上,而风险资本比重很少。并且股权资本、企业债券、信贷资本主要支持的是传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小企业存在着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资本市场的供求不平衡是影响IPO退出的重要因素。另外,在我国,主板市场限制较高,复杂的申报程序、费时较长、而且受到法律限制,所持股份在上市之后并不能马上变现以及我国产品市场与国外二板市场的分离等诸多因素阻碍了IPO上市。
再次,我国产权交易机制不健全。一方面,我国大多数产权交易市场由地方政府非正式或正式批准成立,但这与风险投资项目退出对企业并购市场的专业化和市场化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我国产权交易机构的设立没有一个可以参照或统一的标准,产权市场的设立运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无序性或盲目性,不健全的产权交易市场监管体系的阻碍。
三、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对策
首先,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为二板市场提供法律保障。虽然目前对我国现行的《公司法》作了一些修订和调整,但仔细研究起来,其中很多条款规定还是不适用于二板市场。因此,应该组织专家对现行的《公司法》进行研究,根据二板市场的需要对《公司法》中相关的条款进行系统性修改和完善。另外,基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同时为了促进我国企业收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很有必要对《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系统清理、协调、修订和完善。
其次,继续完善我国的二板市场。主要包括:培育内容丰富的市场主体,促进上市资源多元化;强化保荐人对公司的持续督导的责任;做好散户投资者的风险提示工作。由于创业板块的高风险特征,在完善机构投资者的教育工作的同时必须做好散户的教育工作,让他们充分了解到创业板块的风险性,只有做好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的教育工作,才能保证整个板块的正常运行,继而保证风险投资的正常推出;充分利用主板市场,完善上市公司壳资源的利用机制。
再次,完善我国产权交易机制。第一,真正实现产权交易经营职能和管理职能的分离,政府只起到宏观调控的职能,而把经营职能交给企业本身。第二,建立起全国易报价系统,建立起覆盖全国,涵盖企业产权、技术,统一无形和有形资产等资本要素,规范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做到信息的充分公开。第三,加快整合现有产权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
参考文献
[1]成思危.风险投资在中国.民族出版社,2010.
[2]翟绪祯.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河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