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4 04:58:01
序论:在您撰写教师个性化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般的观点认为教师的个性是在一定个人个性的基础上赋予了教师职业所特有的个性,包括教师个人自身的个性和教师职业的个性。教师个人的个性是从心理学上对个人所下的定义,是指一个人能力、气质、性格以及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教师职业的个性是指教师职业给这个群体的特殊规定性,适应教师角色规范的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性。教师个性的显现和张扬离不开教学这个大舞台,因此,研究个性化教学是对研究教师个性的关键所在。
教师个性是教师个体个性和教师职业个性的统一,同样,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也是由教师的个人个性和教师职业共同决定的。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征和需要形成符合教学规律和自身发展的独特的有创造性的教学。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不仅强调学生间的差异,也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与重点突出;不仅强调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也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笔者认为,教师个性化教学在当前更注重教师的个人个性在教学中的运用。从教师的职业个性来看,我国的教师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师职业观念的制约,教师的教学模式已经固定化,教师缺乏了自身的个性,教育也因此失去了活力。教师自身个性的作用往往是隐性的,力量却是不可忽视的。
二、加强教师个性化教学的价值分析
个性教育不仅包括对学生的个性的培养,也包括对教师个性的培养;不仅包括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包括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对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教育也是对教育理念的升华,因此加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1.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是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途径
“为人师表”是教师长期以来的教育理念,这也深深的扎根在人们心目中。教师个性及表现出来的行为可以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无论是在学识上还是在人格上对学生的表率和导向功能都是毋庸质疑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手段和方式的简易化和丰富化,教师学识地位的表率逐渐弱化,而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所张扬出的个性更为学生推崇。这种人格魅力是潜移默化的,出自于教师自然的表现,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多方面深层次的。
教师个性化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形成有驱动作用。个性化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个性化教学由于灵活多变有利于吸引学生的目光;个性化教学丰富多彩可以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起到了个性教学的作用。
除此之外,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注重学生间的差异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还对发挥其特长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教师个性化教学有利于提升教育的价值
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的重要条件。人的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有助于教育价值和尊严的提升。之所以个性教育在当前倍受人关注,是因为个性教育与创新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是高分低能者。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对于为什么中国本土教育培育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问题就找出其根源了。个性教育的产生,它孕育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要培养多样化的有个性的人才,使个体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张扬与呵护,促进个体的创造性的发挥,只有这样,教育的价值才能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
3.教师个性化教学有利于教师个性的施展和自身的成长
传统文化中,教师在教学时受多种因素制约,比如说,繁重的教学任务、固定化的教学程序、教师应有的威仪等都对教师个性化教学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了自己的个性,也就是教学过程中没有了教师自己的思想,如果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进行教学,那教师就真正成为了没有思想、没有创造的工具了。个性得不到施展,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就难以得到提高,修养得不到提升,教师的成长也就因此而停滞不前。
教师个性化教学对教师的作用首先表现在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教师把创造性的个性内化到教学活动中,是教师在教的内容、教的形式还是在教的类型及风格上的经验的总结和新问题的探索,这使教师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教师个性化教学给予了教师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这也就自然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也就因此得到了提高;教师高尚人格力量有利于教师威信的确立,教师高尚的人格不仅可以感化别人也能促使教师对自身的人格有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三、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首先要有先进科学的教育新理念。信息时代,事物变化非常迅速,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落后的教育观念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而教师是打破这种束缚的先驱者:在教学程序设计上,教师要灵活多变,反对固定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师的教学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等,反对一味的寻求量化的教学;教学方式上,教师要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反对乏味的讲授垄断制;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优点来评价,反对单一的分数评价法。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优势,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需要来定位自己的教学,从而做到满足学生的需要。
关键词:教师;个性;个性化教学;教学过程
一、个性化教学的涵义
对于什么是“个性化教学”,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
邓志伟在《个性化教学论》一书中,认为个性化教学的实质是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尝试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使他们在个性、社会性和学术性等方面的成长超过传统的非个性化教学。教师适应学生是学习过程的核心。 [1]
孟秀认为个性化教学就是“教师要针对自身的综合特质,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独特个性、能力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整体教学思路和教学程序”。 [2]
国外学者克拉林则认为,个性化教学就其实质来说,意味着寻求各种不同的变体和途径,藉以按照各种不同的个人特点去达到一般的培养目标。 [3]
笔者认为,个性化教学就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活动。
二、教师缺失教学个性的原因
(一)观念匮乏,固步自封。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教师被认为是知识的“传声筒”、“搬运工”,是保证升学率的神器。在这种严酷的禁锢之下,不少教师仍以知识的化身自居,讽刺、嘲弄那些成绩差或不爱学习的孩子。
因此,个性教学的健康发展关键是要树立现代教育的新观念,实现从“服从意识”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向“独立意识”为主导的教育思想的转变;从“专制型”的管理模式向“民主型”的管理模式的转变;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的教学转变。
(二)循规蹈矩,简单模仿。第一,很多学校为了方便管理、提高升学率,常常采用教师集体备课这种手段。尽管集体备课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的“个性化”往往会被“集体化”,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独特见解往往被主导型教案所淹没,教师在课堂中很难展现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思维和教学风格。
第二,由于信息化传播手段的便捷,各种“名师”授课的视频触手可得,全国教师们几乎争相模仿;各种公开课、示范课,也纷纷成为了教师膜拜的对象。甚至于那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也由于对有经验的老教师和“师徒带教”中师傅的课堂的模仿,而快速地成长为对教学方式得心应手的“克隆者”。
(三)评价单一,追求功利。以考试分数为主导的教学评价,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标准,教师为了“养家糊口”,只能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目标,根本顾不及去发挥个性化教学。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表象、轻实质”的教师评价使教师的积极性难以充分的调动。 [5]
很多教师为了快速成名,把大部分的经历都放在参加各种学历培训上,为以后的职称、晋升做全面的准备。在这样的情形下,教师就更难有冷静思考的时候,更难在工作过程中有自己的深刻的感悟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难以把掌握到的知识内化、融合为自身的知识体系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富有个性。
三、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塑造途径
(一)改变观念,自我追寻。能否实现个性化教学,关键取决于教育者的观念。教师只有对个性化教学的观念高度认同,才会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实践个性化教学,否则即使创造再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个性化教学。所以,教师应扬弃传统的教学观,自觉地树立追求个性化教学的意识,系统而深刻地掌握现代个性化教学理论,并且针对自身特点设计个人的职业发展策略。笔者认为,个性化教学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本身的素质,如文化素养、学识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另一方面源于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思维、教学媒体等。
(二)管理灵活,多元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重结果而轻过程,重求同而轻求异,评价目的片面、范围狭窄、手段单一,基本上就是“考试定乾坤”。 [6]笔者认为在管理和评价方面,至少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学校方面。由于学校把分数、排名、升学率等量化指标夸大成了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师能力的主要参数,这使得教师的个性优势和教学实践被淹没在大堆的数字之下。有的学校为了调动老师工作的热情,直接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班级总体成绩的排名作为老师奖金的主要依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上,这样必然不利于教师的专业个性化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学校应该为教师专业的个性化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教育培训的力度,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和工作效益,慢慢地形成个性化教学观。高校还应该在评价的过程中,坚持客观、准确和公正的原则,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形式考查与效果相结合。
第二,教师方面。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至少有九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天生我才必有用”,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者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天才,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在教育目标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通俗来讲,教师的责任不应该是让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是简单的要求给学生多架几座桥,而是主张给每个学生都铺一座桥,让“各得其所”成为现实,也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来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长。教育的价值除了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更在于发展和解放人本身。
(三)共同努力,营造氛围。从古至今,教师就背负了各种各样的枷锁,如“立志乐道,甘于奉献”、“克己复礼”、“既美其道,有慎其行”、“自美其身,自克自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审视这些在数千年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传承下来的教师职业精神,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个性严重缺少一种张扬的鲜明和激进的敢为,与现代意义的“开拓创新”、“追求个性”背道而驰。于是,教师的重要功夫就是“修美”、“传道”和“授业”,老师被定位于神龛中的“先生”受到膜拜,老师消失了作为自然人和人自然的另一个侧面,成为社会的一种专业符号,作为“人”的个性特征日渐萎缩。
所以,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庭应给教师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尽量克服给教师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尽可能减少各种不利于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的评价机制,允许教师对现行规范的一定偏离,允许教师大胆深索创新,更要允许教师的失误,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给予教师相对自由的教学空间,教书育人的主本地位,以促进教师个性的生成。(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参考文献
[1] 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2.
[2] 孟秀.试论个性化教学[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7):135-136.
[3] M.V.克拉林.某些国家的个性化教学[J].外国教育资料,1992(6).
关键词: 教学个性 个性化教学 因课制宜 因生制宜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先生要负指导学生的责任,另一方面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可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对共同体。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教、交给学生什么,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呢?本文从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含义、特点、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等方面进行探索,寻找能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方法。
一、教学个性与个性化教学
(一)教学个性的含义及特点。教学个性指教师作为个体其个性通过与其他教学要素的相互作用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映。它能被教学对象直接或间接地感知和描述,具有教学上的意义。教学个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不仅是由于教师教学个性的各方面在不同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问题的处理中表现出来的,而且在于教师教学个性中许多特征是不成熟或不稳定的。教学个性包括教学思想、教师情感、教师性格、能力及教育机智等多个方面。教学个性是教师个性心理特征诸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反映。
(二)个性化教学的含义及特点。个性化教学也被称为多层面(Differentiation)教学。主要指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要根据学生个性、兴趣、特长、需要等进行施教。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并不是给每个学生不同的课程,而是指教师用不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在实施个性化学习的课堂上,老师授课的内容和学生应掌握的技能因人而异。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老师评估学生的测量方法随着学生个体的需求而不同。关键在于所有学生都面对同样的学习目标,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接受同样标准的评估。从本质来说,个性化教学是对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回应,个性化教学要识别、期望和欣赏学生的学习差异,理解这些差异并将其整合到教学计划中。
二、学校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师被当做知识的分配者,学生则被当做知识的消费者。在我国大多数学校的课堂上,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课堂为教师所控制。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分配的知识。“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降低。
(二)教师讲课严重依赖书本知识,缺乏创新精神。在课堂上,很多教师都是按照书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而不是带着学生一起探索知识形成的原因和特点。“书上就是这样写的,你们记下来就行”是大多数教师说过的话。“唯书论”而不是“唯知识论”,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渴求知识的个性。
(三)框架式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很多时候,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在框架结构的限制内,往往问题提出后,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是否知道“正确”答案,而不是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
(四)固定的课程目标和过分简单的教学效果评估标准很难发掘学生的创造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对于教师讲课,很多学校都会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一致的教学计划,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的标准。通常情况下,评估标准过于简单,只是强调学生对常规要求掌握的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不是自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三、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个性化教学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方式,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对学校、自身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个性化教学可以解决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陷。首先,开展个性化教学能够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很好地弥补学校教育“千人一面”、教育模式标准化、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不足;其次,开展个性化教学能够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开展针对性教育,解决家庭教育专业化程度不够高的问题;最后,开展个性化教学可以针对学生个性的不同制订系统的教学方案,从而解决社会教育存在的系统性缺乏的弊端。
(二)开展个性化教学可以促进教师教学个性的发展。从教师教学个性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教学个性在于教师究竟以怎样的独特方式把教育影响施加于学生。因为独特性的方式集中了教育者思想、情感、能力、才学的精华,并以最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成就和顿悟等往往产生决定性的积极影响,以至作用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开展个性化教学可以促进教师关注学生、关注所教课程、关注课堂反馈等信息,从而整体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促进教师教学个性的发展。
(三)开展个性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个性化教学的课堂授课中,任课教师针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时间、教材、内容、学生分组和评估手段,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解并开展针对性教育。使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提高,获得的知识更全面和系统,学生的性格、心理、身体都能够得到发展。通过个性化教学,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四、教师个性化教学与预设的教学目的和考核评估标准相辅相成
在提出个性化教学后,有人会问,个性化教学与学校统一设定的教学目的和考核评估标准是否相悖?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一)只考虑评估标准。按照既定体制或者根据环境的需要将学生的成绩标准化的过程中,当一个学生被遗忘、被忽视或者被开除会发生什么?在没有个性化教学(关心并回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情况下,标准通常会转换成狭隘的对客观责任的关注,特别是在高风险测验的情况下。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对学生成就假定客观的考试成为一种专横的手段,不仅威胁着评估,而且威胁着课堂教学。
(二)只考虑个性化教学。如果只考虑个性化教学,在课堂上没有清晰界定的学习标准和衡量学生成就的标准,那么我们看到的会是60年代的个体化项目学习(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不同的项目,事实上没有合作学习或者来自教师的直接教学),或者是混乱的、无组织的教学,缺乏清晰的学习结果和目标,更谈不上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突出学生个性。
实际上,个性化教学与预设的教学目的及考核评估标准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个性化教学的支持,以标准为基础的课程只能是标准化的,它强调质量的控制和责任,而不是满足学习者,特别是多样化学习者的需要。无论这个课程多么深思熟虑,多么启发思考,学生的声音也是被淹没的。同样,没有预设的教学目的和考核评估标准,课堂教学或者是“以活动为基础”,缺乏基本概念,或者课程计划目标是完全个人化的,没有存在的必要。正是通过对标准和对学生成就测量的了解,教师才能真正了解课程,才能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效参数。
五、教师如何开展个性化教学
(一)根据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教材、内容及评估手段等工具。个性化教学不是针对每个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但个性化教学假设教学、活动和评估有充分的灵活性,使不同类型的学习者能够在大部分时间内学到适合自己的东西。个性化教学的教师应该成为敏锐并具有共情能力的观察者和倾听者,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活动。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时间、教材、内容、学生分组和评估手段等工具,帮助学生最有效地学习。
(二)要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在个性化教学课堂中,一切都是有目的的。教师要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明确清晰的成功指标,对学生和自己的教学计划深思熟虑,非常缜密。同时要有目的地设计和组织多层次的课堂变量,以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
(三)要秉持相互尊重的态度。在个性化教学的课堂上,相互尊重的态度十分重要。一个互相尊重的课堂会使学生因不同的学习经验而带来的差异显得有尊严。当学生有不同的水平和不同的兴趣时,尊重的教学法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与自己的兴趣和努力相应的任务、活动和挑战,每个学生都被给予同等的机会促进自己对概念的理解。
(四)认真把握个性化教学的四个关键因素。个性化教学法的四个关键因素就是:了解所教的学生,了解所教的课程,有效的教学策略,保持简单和互动。
1.教师在开展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生物特性、社会影响、社会和情感特征、学业成就和学习偏好,等等,从而将课堂学习和学生的兴趣联系起来。
2.教师要深入了解所教课程,并针对所教课程认真设计,可以通过逆向教学设计、教授重要概念、用问题形成课程内容框架、澄清哪些可以个性化、哪些不能个性化等方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课程的讲解。
3.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而不是有魅力的教学策略。有效的教学策略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课程内容、学生、学习理论和原则等。而有魅力的教学策略则以活动效果为主,不能保证学生高质量地学习,很少考虑实际学习效果。
4.个性化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并带有挑战性的过程。开展个性化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先从简单的目标开始,然后慢慢行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和同事保持互动,并进行专业合作,这样才能够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五)转变教学观念,保持自身良好的教学个性。
1.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精神的现代教育观念:教学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不仅重结论,更重过程;教学必须时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
2.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3.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要加强学习,使自己在理论水平、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处于较高水平,并能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
4.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教师要记录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整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课堂上学生的问题与建议等,并反思自己的教法、学法等是否得当,有何创新,课堂设置是否有层次感,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等等,并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丁洪涛.教师的职业内涵与专业发展引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一、“个性化教学”的模式分析与设计
1. 结合实际对教师、学生进行个性状态分析。首先,教师要进行个性优劣分析,设计个性教学方式。分析自身可以在教学中运用的优势,从业务水平、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学生个分析,建立个性档案。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表,与学生一起研究自身的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通过阶段的教学跟踪,研究学生的个性发展。
2. 合理的设计“个性化教学”模式。依据教师和学生的优劣状态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师生的个性优势可以放大自身的教学优点,扬长避短,更好地为学生设计个性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
学科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模式:
总体个性教学模式:课前知识预习——个人学习汇报——课堂分层分组——自由组合交流——师生共同研究——共性个性展现。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课前阅读与预习——课堂汇报朗读——课堂分层分组——自由角色交流——师生共同讲读——个性观点阐述——知识汇总拓展。
数学课堂个性教学模式:课前知识预习——个人学习汇报——课堂分层分组——自由组合交流——师生共同研究——知识发散拓展。
英语课堂个性教学模式:单词背诵与阅读预习——个人学习汇报——课堂分层分组——自由组合交流——师生共同研究——个性对话练习——小阅读知识拓展。
科学课堂个性教学模式:实验准备——个人学习汇报——自由组合交流——师生共同演示——个性方案设计。
二、“个性优势教学”的实施策略
1. 课前知识预习: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最近发展区和自身学习能力,独立地进行自学,并提交预习记录,可查阅资料,可求助他人。
2. 个人学习汇报:上课以后,学生根据自己表述能力和沟通能力,可以向教师或者同学汇报预习的知识,阐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初级研究的想法。课中时间控制大约在5分钟左右。
3. 课堂分层分组: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分析学生可能组合的情况,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分层和分组,根据学生的差异的需要进行了三个分层:学生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按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这样在教和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学生互补搭配,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优势在课堂中和教学延伸中最大限度地展现,课中时间控制大约在7分钟左右。
4. 自由组合交流: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发展,可以根据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和预习的效果以及在分层分组中的表现,让学生重新自由组合,交流自己每个环节中理解的知识体系。在小组学习时,“自主学习组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的方式进行教学。“扶”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自学提示”上,课堂上放手让他们自学、互学,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讨论汇报等形式,获得知识,发展学习能力。课中时间大约控制在5分钟左右。
5. 师生共同研究:通过前4个环节的研究与交流沟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加深,浅表问题已经解决,这个环节需要教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知识进行引导与提示,对共性困惑的问题共同研究与解决。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优势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个性优势。课中时间大约需要10分钟左右。
关键词:初中个性教学
1、我们为什么要搞个性化教学的实验研究
社会变革,越来越强调对学生自身经验的尊重和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先要有个性化的意识。新课程、新课标的推出,给语文教学一个崭新的天地,也给语文教学以机遇和挑战。我们要调整心态、步调,穿新鞋走新路,为新时期的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2、个性化教学的实质
个性化教学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教师、学生、作者、编者)的思想、情感、体验和感悟。所谓的个性化教学是指以“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为中介,师生双方具有的个性化的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具体的说,就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现念,遵从学生个性发展的宗旨,选择个性化的教学中介,通过教师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组织和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与教师个性化的教融为一体。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与思考、情感与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换而言之,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就是在语文的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努力,在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生生对话等系列过程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让他们的个性有一个自主、健康的发展空间,从而就避免了以往的“考试得高分的乖学生、乖孩子缺少主见、缺少创新、缺少能力,结果社会不认可”的怪现象。
3、在教学中落实
3.1 个性化的教
个性化教学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如何体现教师的个性,我认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二是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1)发挥自己的特长,我本人很喜欢新诗,也喜欢朗诵。所以在第三册是个教学中,我就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课上我用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诵感染他们,课下把自己喜欢的作品推荐给他们,那一时期,在班上掀起了读诗和写诗的热潮,为了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我组织他们召开诗歌朗诵会,分为“我读诗”、“我爱诗”、“我写诗”三部分,学生们把自己对诗的理解和喜爱,用朗诵的形式表现出来,这节课也受到了专家的好评。
(2)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讲课,不能仅限于教参上的内容,教师自己首先要对文本有一个深入细致的理解,对于教参,要像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所说的:占有、挑选,为我所用,不能照本宣科。 举例:《柳毅传》的教学。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求教师要丰富、深刻、有底蕴,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完善自己,学无止境、教无止境,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自己先成为一个具有多方面素养的人,然后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
3.2 个性化的学
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不可以代替。我们往往会因为课时紧、任务重、学生能力差等原因,以讲代读,这种包办代替的做法,只能是事倍功半,学生永远学不会自己阅读,更不要奢望他们会有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有倾听的习惯。对学生的发言要听得进去,不要问完了就想着自己的答案,学生说的与自己的答案吻合还好,不吻合要么批评,要么迫不及待的将答案说出来。教师应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对话,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对学生个性的发言要重视、鼓励。让他们养成用于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良好习惯。举例:《柳毅传》中对钱塘君的看法,对主题“义”的认识。以及对《促织》主题的看法。当然队显然是错误的认识要及时给予更正,举例:《纪念刘和珍君》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
了解学生的生活,激活他们的思维。有人说六年一个代沟,有人说三年一个代沟,说明我们和学生的思想差距越来越大,要想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共鸣,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有个全方位的了解,这也就是所谓的“备学生”吧。举例:《流行歌曲与语文》,针对学生喜欢听流行歌曲的情况,我要求学生分组学习,“流行歌曲中的古诗词”、“流行歌曲中的意境美”、“流行歌曲中的修辞”、“流行歌曲中的哲理”……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
3.3 个性化写作
关键词:教师;个性化教学;学科教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2)06-0052-02
在教育改革不断走向深化的今天,课堂教学研究的关注点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式变革成为当下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流。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教师构建适合自身特质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成为教师发展的新追求。在发展教师个性化教学方式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师知识的研究,我们发现,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CK是教师教学的知识基础,它与教学内容相关,具有实践性、个体性和情景性等特征[1]。它直接关系到一个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更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必须立足于学科,将学科的知识内容、学习对象相结合,通过适当的路径与教师已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融合。
一、在对话中发展教师PCK的有效途径
PCK的生成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发展教师PCK最有效的方式是“对话”,通过对话使PCK从隐性走向显性,由独享走向共享。根据对话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与学科教学内容对话。主要是解读本节课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包括其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及价值,在整个学科教材体系和所教学段中的位置和作用,在本知识单元中的所处位置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内容的联系等。由此使知识处于一个纵横联系、系统、整体的知识结构中,而不是一个个分散、零散的知识点。
第二,与教学环境对话。主要是解读环境信息,包括充分注意并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材料,根据教学现场及时调整教学形式或内容,以此来营造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推进教学活动。
第三,与学生对话。课前解读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已有经验、普遍的能力水平,预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明确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风格,预设能够适应学生学习方式、风格的教学方法、手段等。课堂中与学生的对话包括:充分给予学生表达的自由和机会,和学生实现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察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障碍,及时地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归因,并形成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种对话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师生共构、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PCK正是在这样的对话中不断发展的。课后解读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对于课堂学习活动的感受等。
第四,与自己对话。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PCK具有的“个体性”特点,决定了如果没有教师个人的思考、反省,自然不会有PCK的快速积累。这种自我反思既包括以教育叙事(日志、故事、案例等)形式呈现的着重于书面积累的反思,也表现为教师职业生涯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着重于即时反馈的教学反思(课前、课中、课后)。当然,这两者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归纳和梳理,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由新手教师向成熟教师、成熟教师向专家教师不断成长。这种自觉的、主动的梳理、系统化的过程正是教师建构并巩固PCK最核心的要素。
第五,与同伴、专家的对话。这种对话主要形式是相互听课。对话的内容包括教师自己对学科本质的认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思考、对教学中困惑的解决等。教师通过充分展现自己的思想、明确表达自己的思考与困惑来引导专家、同行将具有“隐含性”“个体性”的PCK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自己从中吸取最为精髓的部分,经过加工和建构,纳入自身的认知体系,使之成为自己所具有的PCK。
在课例研究中与同行、专家对话的前提是自己在观课之前主动思考,了解执教内容,并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困惑点及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预设。在观课中带着任务,有明确目标指向,及时观察并记下执教者在相关问题处理方面所使用的方法、手段以及学生相应的反应,对话才可能提升自己的PCK。PCK形成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方式也就逐渐形成了。
二、PCK与教师个性化教学方式的形成
PCK具有个体性和实践生成性,这也意味着教师建构PCK的过程同时也是形成和完善个性化教学方式的过程。个性化教学方式的成型是建立在教师PCK成型的基础之上的。
第一,学科知识是教师发展个性化教学方式的重要基础。从教师知识的层次来看,有研究者建构了一种金字塔模型,该模型的塔底是学科知识,第二个重要成分是关于学生的知识,塔尖是PCK,它是不同因素之间多方面整合的结果,且不排除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2]。教师知识基础框架,尤其是其中的核心成分PCK被明晰化后,PCK受到了人们的充分重视。但不论是在金字塔模型中,还是在大量的实践研究中,我们都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的、动态的结构,多种知识实际上是交叉相融的,之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
学科知识是教师的一种最基本的学科素养,扎实深厚的学科知识使教师具备知识的联结能力、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温故而知新的能力、知识纵横联贯以及探究能力。学科知识的内涵包括:一是学科的知识,主要指学科的概念、规则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二是关于学科的知识,意指作为一门学科本质的知识,即学科观。
在实践研究中,形成了个性化教学方式的专家教师在对学生思维特点的了解、诊断学生错误、突破难点的策略都表明,他们对学科的本质把握、对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相关概念的组织都比新手型教师有着更为透彻的理解。
第二,对学生的深度理解是教师个性化教学方式形成的关键。在舒尔曼和格罗斯曼的研究中,PCK成为专家教师和新手型教师、高成效教师和低成效教师的分水岭[3]。这也意味着,PCK在教师个性化教学方式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实践研究中我们也发现,新手型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最大的本质性的区别不在于对学科知识、教学知识的掌握,而在于对学生知识的把握。PCK主要包括:学科最有价值的知识,学生最易理解和误解的知识,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以及恰当的教学策略。而学科最有价值的知识、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都属于比较显性的知识,它可以通过职前教育、资料学习、职后培训等途径直接获取。而对于学生最易理解和误解的知识、如何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等,却是新手型教师的最大掣肘。教师的成长规律决定了新手型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自身的教学行为,而专家教师则更多地关注和呼应学生的思考。
立足学生立场,实现知识转化,这是PCK内涵中的核心因素。大量的课例研究表明,虽然在教学设计方面,我们不能明显看出专家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差异,也就是说,“纸上谈兵”时,大家都能说得头头是道,甚至学历更高的新手型教师能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找到更多有力的理论,似乎更有说服力。但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专家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在把握学生特点、引导突破难点等方面都显著地高于新手型教师。而新手型教师这种理念和行为之间的巨大落差正是由于对学生知识的理解不够所造成的。
参考文献:
[1]杨彩霞.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本质、特征与结构[J].教育科学,2006,(1):60-61.
[2]廖元锡.PCK——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5,(6):39.
和其它行业相比,我们面临的是一群最具活力、最具生机的人群,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个人世界。再和其它学科相比,我们的学科更具人文性,收入教材中的篇章无不彰显着古今中外文学大师们的鲜明个性。面对这样的学生,面对这样的教材,我们的语文教师怎能没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应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不能再让结论的统一性和教学的程式化束缚我们的手脚,应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化。
首先,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显著标志和突出特征。
语文教师若不追求个性化的教学思想和技巧方法,就不可能真正落实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创造、个性、独特风格,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发展的最理想状态,唯有个性化的教师和个性化的教学,方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特质的人才。
其次,教学的个性化应具有明确的标志,包括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状态。
教学的个性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师的教学具有个性风格,善于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培养有个性、有创造性的学生;二是指学生的学习富有探究精神和自主能力,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获得良好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个性决定着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精神、气度、情绪等个性品质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个性的张扬也应包括自我解剖和自我完善。在教学中,要使教师的个性真正成为一种教育力量,就必须把个性的彰显与阅读文本的个性化情感和思想与学生的成长和谐地统一,形成充满张力的教学流程。当个性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心灵的交流形成生命的活力,语文的个性化教育和教师的个性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性化的教学要求教师进行“错位发展”,各具所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如特级教师魏书生、李镇西、于漪、钱梦龙等,他们有的侧重感情,有的追求导读,有的培养能力,有的发展智力,有的张扬民主,可谓各具特色。
再次,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应体现在平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中。
如一味地统一进度,案,统一练习,统一讲评,搞“标准化”生产,将无法形成个性特色。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给教师更大更自主的教学空间,让教师更多地发挥主体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成了实施新课改的关键。教师成了“教学共同体”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其气质、风格、情感等个性品质对学生都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果说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那么,富有个性的语文教师则是最具感染力的经典,因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使他们更具人格魅力。
要发展自己的个性首先要发展自己的思想。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想,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放飞学生的思想,因为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教师就会难以应付。长此以往,必然会压抑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学生虽长着自己的脑袋,里面却装着别人的思想;虽然长着一张嘴,却只会说别人教会的话语。
教师要有思想,就必须博学,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尽可能多的文化素养。因此,各门学科尤其是人文学科,都与我们的专业有关。说到底,就是大专业与小专业、小语文与大语文的关系,两者之间的链接、碰撞,必将创造出新思维的火花。
最后,要形成自己的个性,必须有真正能用于实践、便于操作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