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体育教学实践范文

时间:2022-04-29 20:56:23

序论:在您撰写体育教学实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体育教学实践

第1篇

1体育教学理论介入体育教学实践的原因

1.1源自体育教学实践之“知”

体育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说来自教学实践,来自体育教学实践之“知”,这个“知”,其表现形式是理论的,但其内涵和目的却指向丰富、生动的体育教学实践.如果说体育教学理论是体育教学实践之“知”,那么体育教学实践便是体育教学理论之“行”.实践性的体育教学理论与理论性的体育教学实践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的联系是内在的、必然的.

1.2发展体育教学理论

体育教学理论的来源就在教学实践当中,离开了体育教学实践去建构教学理论是空中楼阁.通过体育教学理论介入教学实践,可进一步检验体育教学理论的适用性,使体育教学理论进一步合理化.

1.3促进体育教学实践

体育教学理论介入教学实践还有助于促进体育教学实践.由于体育教学理论的有效介入,体育教学实践有了理论支撑,体育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把体育教学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最终推进体育教学实践的革新和发展.

2体育教学理论介入体育教学实践的制约因素

从体育教学理论的特性来看,任何体育教学理论作为人们对于体育教学实践规律的客观认知都只能是一种相对性的认识.体育教学理论不是一经达到便永远不变的静态理论,更不是终极理论,而是需要不断地修正、发展和完善的动态理论.从体育教学理论对体育教学实践的作用机制来看,体育教学理论的介入必须获得体育教学实践者的认同才能转化为教学行动,而这需要体育教学实践者本人内在的、理性的反思能力和整合能力来确保新的体育教学理论被体育教学实践者认同、内化和实施.

2.1体育教学理论自身因素的限制

体育教学理论要能够真正对体育教学实践产生作用,要求体育教学理论自身必须具备时代性、科学性、实效性.第一,体育教学理论的时代性要求体育教学理论必须从总体上把握时展的基本走向,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第二,体育教学理论的科学性就在于体育教学理论能客观地、真实地反映体育内在的本质规律和联系,还原体育的真实面目;第三,体育教学理论的实效性体现的是体育教学理论能够针对现实体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的进行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

2.2体育教学实践主体的限制

体育教学实践主体必须对体育教学理论进行反思、选择、整合而加以应用,因而,体育教学实践主体的反思能力和整合能力将会使体育教学理论介入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体育教学实践主体对体育教学理论介入的影响,首先表现为体育教学实践者的教学反思能力.体育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是指体育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体育教学实践作为认知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优化体育教学的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必然会寻求体育教学理论的解析与支持,追根溯源,推动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理论的关注和思考的程度,从而间接影响着新旧体育教学理念在其头脑中的更新和替换.其次,是体育教学实践者对体育教学理论的整合能力.体育理论整合能力是指体育教师将各种体育理论进行筛选分析、优化组合、综合利用、加工创新和创造的一种能力.现实社会中体育理论的纷繁多元也要求体育教学实践者有足够的能力对之进行合理的整合,而不至于感到莫衷—是.通过对体育教学理论的合理整合,努力实现对体育教学实践的指导.

3体育教学理论介入体育教学实践的路径

3.1体育教学理论工作者将体育教学理论“引入”体育教学实践

体育教学理论是体育教学理论工作者长期研究积累的成果.体育教学理论工作者将教学理论介入教学实践之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体育教学理论为经过实践检验的较为成熟的理论,如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理论、终身体育理论等;另一种是体育教学理论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不成熟的理论,或者是体育教学理论界尚未形成一致观点的教学理论,如体育教学评价理论、体育教学模式理论等.无论是将成熟的体育教学理论或是不成熟的体育教学理论介入体育教学实践当中,体育教学理论工作者最关心的还是检验并发展体育教学理论.

3.2体育教师遇到棘手问题时,追根溯源寻找理论支撑

长久以来,体育教师遵循体育教学原则从事体育教学实践工作.遇到棘手问题时,他们首先会请教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帮助解决问题.《老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请求他人的帮助解决问题,不如自己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体育教师要提升自身体育教学理论功底,借助体育教学理论来审视、变革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体育教师一方面通过自学相关的体育教育学、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等理论,实现自身专业理论的提升;另一方面,他们到专门的体育专业院校进修学习,从而进一步夯实自身的专业理论功底.在大量的一线体育教师学习体育教学理论的过程中,体育教学理论被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所掌握,体育教学理论也将发挥其重要功能.

3.3“三位一体”体育教育改革推进体育教学理论介入教学实践

“三位一体”体育教育改革是指国家宏观体育教育改革,区域性体育教育改革,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三者围绕某一体育领域层层推进,逐步实施体育教育改革的过程。国家教育部通过宏观调控,先试点,然后区域推进,最后全国普及,通过这种方式,使体育教学理论逐步大范围地介入到体育教学实践当中.如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是在教育部统一领导组织下,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上受到广泛认同,获得的成效是在得到充分肯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之后,这些体育理论专家亲自走进教育实验区、实验学校进行听课、评课;另一方面,体育教育改革也在迫使学校和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体育理论水平,或者派出体育教师代表到各种层次的机构参加体育新课标的培训,或者通过“引进来”的方式,邀请体育新课标改革专家到学校进行培训,并在体育新课标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校本培训,从而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和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4结束语

第2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得到了众多人的关注。它是学生体能素质培养的重要方式,也能够使他们的兴趣得到激发。但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方法单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程的系统性不强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以当前的实践重点为具体方向,对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充分的激发学生兴趣。因此,从小学体育现状出发,对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探索

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如何能够打好学习的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点方向。而体育课程作为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科目,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力量与稳定性,也使得他们在学习中能够持之以恒,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实践问题

1.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在小学体育的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是其中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在许多学校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不够高、对课程的认知程度不够。这种情况使得他们无法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之中,并用自身的活动方式去感染他们。通常情况下,一节体育课的模式都是基本固定的,除了及时列队行外,教师还会带领学生做一些短跑运动。当学生熟悉后,就完全没有新鲜感可言。他们甚至能够猜测到教师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因此,一些学生对体育的投入性并不高。

2.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都更加看重数语外等“主科”,对体育课的兴趣并不浓厚。甚至少数学生为了能够逃避体育课程,会选择在室内上自习。当然,由于小学生的天性是比较好动的,大部分人对体育课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但根据调查表明,低年级学生中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女生都害怕会在体育训练中受伤,从而没有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另外,在体育课程中,大部分情况下是由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没有体现学生的能动性,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产生了厌烦的心理。

3.体育场地和器材问题。一些小学校园中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为学生去购买运动器材,使教学实践只能够限制在长跑、短跑、篮球等活动中。教师在上课时没有齐全的辅助工具,无法发挥课程的有效性。另外,在场地方面。少数的学校仍然采用的是水泥地板,如果学生在跑步中发生了磕碰现象,很可能会使伤势加重。一般情况下,学校应该打造完善化的体育锻炼场地,用塑料绿地来取代水泥地。这样就算学生摔倒也不会感到太过疼痛。

二、小学体育实践的有效探索

1.教材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兴趣。首先,若想使小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就要将教材与实践内容充分的结合起来,促进课程的完善。由于小学生十分好动,对一些集体游戏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分配的方式将“教”与“玩”结合起来。例如: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以男女搭配的形式进行运动比拼,开展短跑竞猜。教师令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以列队的方式将他们分成两排。组内成员可以根据他们的特征定好前后顺序,将冲刺性较强的人员放在首位和末尾的位置。其次,教师发号示令,并为两组学生分别计时,用时最短的一方为获胜者。这样能够在紧张的氛围中为学生营造比赛的气氛,使每个人都参与到其中,并感受到乐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捕鱼”游戏,令学生围成一个圈,教师作为捕捉者开展体能锻炼活动。每位学生都是一条小鱼,牵手连成一张渔网。如果渔网被冲开了,教师捉到了某位同学,这名学生就要为其他人表演一个节目,可以唱歌、跳舞,也可以进行诗朗诵,在体育课程中锻炼综合能力,塑造舞台效果。开展游戏活动的好处是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体会到乐趣,愿意主动的参与到其中。同时,也使得教师与学生能够以“朋友”的身份相处,令课堂的融入性更高,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培养学生特长,使学生热爱体育。体育课也是特长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观察每位学生的运动特点,挖掘活动能力,提升他们的整体参与性和融合性。例如:教师可以增加象棋活动,看哪位学生的沉着性更强、稳定性更加;可以组织足球运动,令跑步速度较快的学生充当先锋,集中力高、思维敏捷的学生充当后卫,使他们的长处能够得到扩展。第二,教师也可以在每节课中组织不同的体育活动或者游戏,使课程受到更多人的热爱。例如:以场地转换的形式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新鲜感,锻炼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可以组织一场“野外活动”,带领学生们登山、外部聚餐、搭建帐篷等等,并将每五个人分为一组,选出一名组长进行活动组织和任务安排,以此来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也令其懂得生活之不易。另外,教师在每次活动完成后都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课堂的参与性、游戏组织能力、特征特长等方面进行一一点评,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使每个人都更愿意加入进来。

3.体育教学模式的设定和优化。体育教学模式的设定以及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可以对教学场景进行规划,将学生带入到特有的意境当中,给予他们不一样的课程感受。例如:教师可以将音乐与队形队列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跳跃练习来使身心得到放松。具体措施如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并队和列队。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同学负责跟着音乐的节奏打节拍,每通过一个音符,一位同学就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站好。两组以互换的方式进行比拼。而教师可以在一旁计时,看哪一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列出最整齐的队伍,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激发起学生的奋进心。第二,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首先,以“蛙跳”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同学们准备好青蛙的服装和相关道具,给学生们一个惊喜。其次,规划好起点和终点,以交接棒传递的形式来完成一段距离内的比拼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体现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也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有的放矢的作用

1.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通过体育实践活动的优化,教师的教学目的能够以更加明确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令自身能力得到提高,使得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模式更具有灵活性。对于学生而言,体育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性使得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完全消化,而不再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同时,教师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从每位学生的特点出发,使活动方式更加完善,课程结构更加紧密。

2.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在活动中,更加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辅助者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有了一定的增加,而不是传统的“指令发挥、学生执行”的方法。同时,游戏的增添也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接受教师,将其当做是自己的朋友。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师活动的开展,体现课程的完善化与多样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三方面入手,主要分析了小学体育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从而得出:为了能够造就综合性人才,学校应该增添体育课程中的器材,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教师则要改进教学方式,将实践与理论融合在一起,令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使兴趣更加多样化。

参考文献:

[1]秦雷宝.上海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褚敏明.上海郊区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明瑞祥.探究式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长江大学,2015.

[4]魏帼贤.平板电脑在小学体育教学应用中的学生参与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第3篇

1.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在小学体育的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是其中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在许多学校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不够高、对课程的认知程度不够。这种情况使得他们无法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之中,并用自身的活动方式去感染他们。通常情况下,一节体育课的模式都是基本固定的,除了及时列队行外,教师还会带领学生做一些短跑运动。当学生熟悉后,就完全没有新鲜感可言。他们甚至能够猜测到教师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因此,一些学生对体育的投入性并不高。2.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都更加看重数语外等“主科”,对体育课的兴趣并不浓厚。甚至少数学生为了能够逃避体育课程,会选择在室内上自习。当然,由于小学生的天性是比较好动的,大部分人对体育课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但根据调查表明,低年级学生中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女生都害怕会在体育训练中受伤,从而没有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另外,在体育课程中,大部分情况下是由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没有体现学生的能动性,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产生了厌烦的心理。3.体育场地和器材问题。一些小学校园中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为学生去购买运动器材,使教学实践只能够限制在长跑、短跑、篮球等活动中。教师在上课时没有齐全的辅助工具,无法发挥课程的有效性。另外,在场地方面。少数的学校仍然采用的是水泥地板,如果学生在跑步中发生了磕碰现象,很可能会使伤势加重。一般情况下,学校应该打造完善化的体育锻炼场地,用塑料绿地来取代水泥地。这样就算学生摔倒也不会感到太过疼痛。

二、小学体育实践的有效探索

1.教材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兴趣。首先,若想使小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就要将教材与实践内容充分的结合起来,促进课程的完善。由于小学生十分好动,对一些集体游戏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分配的方式将“教”与“玩”结合起来。例如: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以男女搭配的形式进行运动比拼,开展短跑竞猜。教师令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以列队的方式将他们分成两排。组内成员可以根据他们的特征定好前后顺序,将冲刺性较强的人员放在首位和末尾的位置。其次,教师发号示令,并为两组学生分别计时,用时最短的一方为获胜者。这样能够在紧张的氛围中为学生营造比赛的气氛,使每个人都参与到其中,并感受到乐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捕鱼”游戏,令学生围成一个圈,教师作为捕捉者开展体能锻炼活动。每位学生都是一条小鱼,牵手连成一张渔网。如果渔网被冲开了,教师捉到了某位同学,这名学生就要为其他人表演一个节目,可以唱歌、跳舞,也可以进行诗朗诵,在体育课程中锻炼综合能力,塑造舞台效果。开展游戏活动的好处是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体会到乐趣,愿意主动的参与到其中。同时,也使得教师与学生能够以“朋友”的身份相处,令课堂的融入性更高,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2.培养学生特长,使学生热爱体育。体育课也是特长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观察每位学生的运动特点,挖掘活动能力,提升他们的整体参与性和融合性。例如:教师可以增加象棋活动,看哪位学生的沉着性更强、稳定性更加;可以组织足球运动,令跑步速度较快的学生充当先锋,集中力高、思维敏捷的学生充当后卫,使他们的长处能够得到扩展。第二,教师也可以在每节课中组织不同的体育活动或者游戏,使课程受到更多人的热爱。例如:以场地转换的形式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新鲜感,锻炼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可以组织一场“野外活动”,带领学生们登山、外部聚餐、搭建帐篷等等,并将每五个人分为一组,选出一名组长进行活动组织和任务安排,以此来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也令其懂得生活之不易。另外,教师在每次活动完成后都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课堂的参与性、游戏组织能力、特征特长等方面进行一一点评,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使每个人都更愿意加入进来。3.体育教学模式的设定和优化。体育教学模式的设定以及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可以对教学场景进行规划,将学生带入到特有的意境当中,给予他们不一样的课程感受。例如:教师可以将音乐与队形队列结合在一起,使学生通过跳跃练习来使身心得到放松。具体措施如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并队和列队。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同学负责跟着音乐的节奏打节拍,每通过一个音符,一位同学就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站好。两组以互换的方式进行比拼。而教师可以在一旁计时,看哪一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列出最整齐的队伍,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激发起学生的奋进心。第二,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首先,以“蛙跳”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同学们准备好青蛙的服装和相关道具,给学生们一个惊喜。其次,规划好起点和终点,以交接棒传递的形式来完成一段距离内的比拼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体现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也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有的放矢的作用

1.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通过体育实践活动的优化,教师的教学目的能够以更加明确的形式呈现出来。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令自身能力得到提高,使得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模式更具有灵活性。对于学生而言,体育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性使得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完全消化,而不再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同时,教师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从每位学生的特点出发,使活动方式更加完善,课程结构更加紧密。2.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在活动中,更加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辅助者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有了一定的增加,而不是传统的“指令发挥、学生执行”的方法。同时,游戏的增添也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接受教师,将其当做是自己的朋友。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师活动的开展,体现课程的完善化与多样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三方面入手,主要分析了小学体育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从而得出:为了能够造就综合性人才,学校应该增添体育课程中的器材,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教师则要改进教学方式,将实践与理论融合在一起,令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使兴趣更加多样化。

作者:秦海燕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依果觉乡小学校

参考文献:

[1]秦雷宝.上海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褚敏明.上海郊区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明瑞祥.探究式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长江大学,2015.

第4篇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实践;目标;认识

体育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实践性高于知识性。通过体育课堂的学习,学生在知识上得到的相对较少,更多的是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

我国教学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但是在教学中,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重视的往往是学生的成绩,很多地方甚至是牺牲学生活动与体育课的时间进行学科学习。面对这样的教学情况,在高职教学中要有一定的调整。在高职教学中,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要求相对较低,很多学校对体育课程的开展也没有受到重视,体育课从一门课程成了学生玩耍、娱乐的课堂。这样的体育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更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与实践出发,提升教学的质量。

一、重视高职体育教学

作为一名高职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体育课程的开展,并且热爱自己教授的学科。体育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教学的重要性,要看到体育课程对于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体育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增强身体素质,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于身体素质的重视,从而逐渐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从长远角度考虑,能够提升一个家庭、一个群体,甚至一个民族的意识,从而影响社会人群的健康观念,没有健康的体魄学生怎么进行学习与生活,怎么进行物质文明的创造。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教学的重要性,并且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重视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在课程开展之前做好一切准备,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

高职体育教师除了重视课程的开展之外,还需要学生、家长与学校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的发挥出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学生要转变对待体育课堂的态度,真正的从课堂中学习知识,锻炼自己的身体。重视体育课堂学习,用更加积极的状态进行课堂学习,家长要支持学校与教师的工作,配合学校工作的开展,在家庭中也重视身体素质的锻炼,能够与学生一起加入强健身体的练习中去。学校要给予体育教师一定的支持与鼓励,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并且给予一定政策上的帮助,与教师一起做好高职体育教学工作。真正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确定高职体育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的传授

体育学科相比其他学科,知识的含量较低,课堂教学中知识性较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体育教学中就没有知识的传授。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知识的传递仍然是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要为学生教授基本的体育知识,带领学生领略不同的体育项目,其中包含体育项目的特点、开展方式以及一些体育常识。虽然学生以后大部分并不从事体育活动,但是这些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知识的丰富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带领学生涉猎更加广阔的领域,开阔学生的眼界,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身体素质的提升

高职体育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这是由体育课堂的性质决定的。体育课堂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实践性,能够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感受体育项目的魅力,并且在课堂开展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身体,从而达到身体素质的提升。当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升之后,学生能够有更加充沛的精力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职体育课堂的开展还要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目标。在体育课程的开展中,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程的设计,采用合作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等能力,从而做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加强高职体育的教学实践

(一)教师教学素质与能力的准备

高职体育教学工作对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体育教学的能力,在身体上储备自己,要具备强健的体魄,从而为学生做一定的表率。其次,在身体储备的基础上做好知识的储备,做好体育知识、教育与心理学知识的储备。体育教师不仅要能够讲解体育知识并且能够用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讲解,还要将体育知识与教育知识相结合,继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体育课堂的开展

高职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体育课堂的开展。在课程开始前,教师要做好课程的设计,做好体育知识与项目的梳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进行知识的讲解,带领学生学习课堂的内容,在学生了解内容之后,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体育课堂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教师要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实践,去切实感受体育项目的魅力。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解三级跳远的相关知识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讲解三级跳远的相关知识,带领学生了解三级跳远的知识与方式。在学生了解清楚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够真正懂得三级跳远的方式,并且切实感受到这项体育项目的不同之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体育课堂的效率,这也是体育课堂的独特之处。

(三)课堂学习与课后练习的结合

第5篇

在教育者眼里,体育不仅能壮筋骨,还能调感情、强意志,是人格教育的最好方式。中学体育教学,是近年来教育界逐渐重视的一个方面,作为主要科目之一的体育,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实践;原因与措施

21世纪,是一个奔跑的世纪,社会如此,教育也如此,在这种状况下,身为科目之一的体育,也被排挤到了一边,逐年来,就造成了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下降,而在弘扬“素质教育”的近些年,如何加强中学体育教学实践?

一、学校重新重视体育教学课程,建设完备的体育器材和用地

近年来,造成中学体育教学实践质量低下的原因主要分为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先从客观来说,主要是学校和资金的问题。

1.学校重新重视体育教学课程

学校受到社会“应试教育”氛围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因此片面地加大主课课程,同时缩减或者删除副科课程,导致主副科目课程量的失衡,再加上体育课堂本身带有强烈的实践性,缺乏实践时间,导致教学质量的严重降低。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学校应该行动起来,纠正“应试教育”的理念,重新树立“教育育人”的观点,更应将“应试教育”的观念改变为“素质教育”的理念,合理平衡地分配好每一门科目的课程量,从客观上保证体育课程量的充足,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开展。

2.建设完备的体育器材和用地

解决了学校教学原因后,回归到实际的现实问题上,根据教育局公布的全国中小学校平均体育器材量和投入资金量的对比数据,我们清晰地发现,我国中小学的体育器材大部分呈现缺乏状态,特别是农村地区,导致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资金与场地的问题,在城市中,大部分中小学都资金充足,但城市的土地资源比较紧张,因此导致体育用地的缺乏,比如我校36个班,只有一个8道250米的田径场,两个篮球场,还有一个室内的体育馆(就一个篮球场大)。体育是一门非常强调实践的课程,缺乏实践锻炼,学生锻炼不足,反过来又会导致体育教学质量的下降,在农村地区,体育教学用地十分充足,但是农村地区却缺乏资金来配置体育教学器材,因此,大多数农村的学生只能在空地上进行简单的体育训练,为了改变这个状态,国家要加大体育教学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农村地区,同时合理规划好城市用地,让城市中的中小学都有充足的体育教学用地,以提高体育教学的实践性。

二、加强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

经过分析中学体育教学课堂实践性低下的客观原因后,发现主观原因对体育实践课的影响也很大,其中体育教师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1.加强对体育教师职业教学的再培养、再培训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质量,在体育课堂上也是如此,而体育课堂实践性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教学水平,因此要加强对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培训,主要可以通过教学研讨会、教师交流会、在职教师培训计划活动和教师资格年度考核与评比等等方式来加强教师的培训,让教师在各种交流、培训和活动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更好地带动体育教学课堂的实践高效化。

2.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加强体育教师的组织教学水平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普遍对孩子溺爱,从而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差、意志薄弱、怕苦怕累,老师在课堂中多加点运动的次数和运动强度,学生就叫苦连天。部分学生缺乏自信,怕自己做不好运动项目的动作而不去练习或实践。要改变这种状态的学生,教师要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体育课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多样化,教学手段要灵活,不断改变作业条件,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爱好的选择。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追逐跑比赛、让距离跑、接力跑比赛,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教师应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地安排教材内容。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看到和达到预想的效果,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培养对运动项目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实践性。

三、结合地方特色,开展特色体育教学训练

每一个学校、每一座城市和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加强中学体育课堂的实践性,必须从实际出发,将课堂与地方、学校特色结合在一起。

1.开展地方特色体育运动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从实际出发,寻找与本校或者本地运动特色相配合的运动项目,不仅能使学生更有认同感,而且学生在平时经常接触,训练中更加熟悉,如,以兵乓球特色学校为例,乒乓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而我国国人对乒乓球更是情有独钟,因此兵乓球还被称为“中国的国球”。我校不仅加大乒乓球的体育课堂练习量,增强对乒乓球的了解,并且与时代结合,加入乒乓球技巧的训练,如发球技巧、发球角度和防守位置与动作等,让学生学得更好,更加有兴趣、有动力,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的实践性。

2.开展大型的地方体育特色“2+1”活动

所谓的体育“2+1”活动,就是将体育锻炼与健康教育和比赛游戏相结合,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教学的宗旨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体格,也就是“健康体育”的概念,学校可以每年定期举行一些大型的体育赛事,而这里主要推荐举办“2+1”体育活动,以篮球为例,可以举办一年一度的篮球竞赛杯,而且在举办期间,在篮球比赛场外的一角,加入篮球比赛的相关知识的介绍,如篮球特有的热身运动、锻炼技巧、投篮技巧、后卫技巧和抢球技巧等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加强中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不容易,而且中学体育本身也存在着多种问题,在客观上,主要是外部的社会、资金和地区原因,主观上,主要是内在的教师和学生的原因,合理适度地处理好各种主客观原因,才能最终解决好中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性问题。

作者:周文琴 单位:浙江省黄岩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模式

一、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校方不够重视

在民众看来,高中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像音乐、计算机技术以及体育等课程就被列入了“副课”的行列,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校方还默认了这一思想观念。长此以往,高中体育教师也逐渐被这种“大众思想”同化,逐渐放弃了提高课堂效率的努力。

正是因为学习负担重,升学压力大,体育课程的存在意义才更为凸显,高中体育教师一定要秉承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尽自己的努力促进体育课程的全面提升,让校方对此课程的开展有所重视,进而实现素质教育普及的课改目标。

2.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据笔者所知,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十分传统,训练内容无外乎就是长短跑、跳高、跳远、铅球等几种常见的锻炼项目,不管是从课时安排还是从教学模式的选择而言,这种体育课程太过于形式化,根本没有达到强壮学生体魄、锻炼坚强意志的训练目标。而新课程课改中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体育学科更是要发挥其课堂场地优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新时代的高中体育教师不能再抱着传统教学思想来进行引导教学,新课程课改中明确指出,现代教学应该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普及,而体育课程作为一种集体能和意识训练为一身,更有担负素质教育的责任和能力。虽然高中时期的军训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学生的意志力和身体素质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因此笔者认为,高中体育课程也可以参考这一锻炼模式,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教学任务,作出适当的调整,进而体现出体育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学理念的改变是高中体育课程实现新课程课改目标的基础,逐步向教学策略的改变过渡,在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课程开展的重要性,让他们的体质、意志和思想道德都得到一定的锻炼,为其今后的终身学习夯实基础。

三、教学改革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体育教师可以迎合其好奇心理来进行课程改革,进一步激发高中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力争让其形成积极向上的锻炼习惯。体育锻炼项目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这样的教学方式更适合高中阶段体育课程的安排。像一千米长跑的锻炼项目训练时,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就会直接布置训练任务,让学生在操场上直接展开项目训练。虽然这一项目确实属于高中体育课程的必修内容,但是这样生硬的训练任务指令让学生难以接受,更严重的甚至会让其出现逆反心理,从此逃避体育课程的正常训练。正是出于这样的教学考虑,笔者运用了分段式的学习锻炼法来完成这一锻炼项目的教学。依据学生的体能素质,将一千米的跑步任务分成几段,规定每段任务训练期间,学生的速度和时间都能够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多种训练方式的选择不仅使得学生感受到高中体育教学的人性化表现,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了他们的个人体质。

除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外,还应该注重教育评价。或许在体育教师看来,体育课程相对于其他知识性学科而言,整个课堂的氛围更为轻松,因此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也会更加轻松自然,有利于教学任务的达成,因此忽略了教学评价的环节。然而正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心态要比对待知识性学科时更为轻松,所以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程的锻炼学习当中,教师的认可和肯定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有归属感;另一方面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利于后期教学训练的开展。鼓励和表扬虽然是最为简单的评价形式,但是却能够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学习兴趣被激发、个人成绩被肯定,学生的锻炼热情一定会高涨起来,进而使得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实践应该与新课程课改中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相结合,从教学观念的改变开始,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社会人才的培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笔者坚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高中体育课程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体育教学 实践 辽师大职业中专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职业技术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而且还要有强健体魄和健康心理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对提高他们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体育教学就显的尤为重要,这也是新时期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体育教学应加强德育渗透

体育是个大舞台,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体育教师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神圣使命。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高尚道德品质,这些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将“育体”与“育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他们将来升学或就业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和人文理念,真正体现学校教育培养全面人才的教育目标。

在具体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德育渗透:其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如通过队列练习,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其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学生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跑、跳、掷、基本体操、游戏、球类等。如在短跑教学中,结合技术动作要领,要求学生遵守规则,打消抢跑等投机心理,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游戏,因此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学中渗德育无疑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如接力游戏“抢运伤员”,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严肃认真地完成“战地”抢运“伤员”的光荣任务。其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加大德育渗透力度。主要是利用体育教学活动的实践环境,结合体育教学方法,贴近学生实际,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

二、体育教学应注重职业特征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对专业、工种来说处于服务性地位,不同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专业技能,而不同专业技能需要相应的体能保证。如宾馆服务必须熟练托盘,服务业必须接受形体教育等。体育教学应体现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在保证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同时,应该根据学生所学职业的特点,使他们受到一定的专门训练,获得本职业所必须的身体素质和实用技能。在教学中,笔者尝试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专业身体素质入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他们具备适应专业岗位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如计算机、电子专业要求学生的身体具有较好灵敏性和协调性,其体育教学应围绕专业实际,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内容,实行有专业针对性的身体锻炼,如健身跑、球类、健美操等项目。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这些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运动基础。

三、体育教学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普遍入学成绩差,常被传统的教学观念视为中考的失败者,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和就业的压力,造成中专学生普遍存在严重的自卑感、害怕考试、害怕与人交往。而有关调查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是一种良好的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是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的有效手段。再者,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在持续紧张的学习、工作压力下,或是在情绪消极低沉的时候,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对消除疲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大有益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加强健康教育专题的教学。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健康教育专题列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课,并分配了一定的学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专题的教学,对学生培养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显得很有必要,也更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及时采用激励和肯定的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身体练习过程中能主动参与课堂,培养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心;教师要通过创设运动情景,着力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培养学生情绪的调控能力。

四、体育教学应激发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其一,在体育教学中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其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启发、鼓励学生创造新的方法去完成动作,让学生有目的的质疑和实践,在实践中体会、思考、发现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其三,通过各种体育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技能,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其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切实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得到更好地发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五、体育教学应关注女生身心特点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关注女生身心特点,根据体育教学要求和自身教育实践,结合该阶段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教学,以提高体育教育质量。首先,体育教学与女生身心特点有机结合。女生肌肉占身体的比重及肌肉力量均较同年龄男生差,在动作练习中容易脱手受伤,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女生的肌肉力量时应格外重视保护和帮助,消除女生的畏惧心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注意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青春期后的女生,一般来说容易害羞,不大相信自己的力量,胆子较小。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女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练习中,在启发自觉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练习任务,决不姑息迁就。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同时要给她们分析如何完成动作,如何克服困难,并指出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