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0 22:26:24
序论:在您撰写说课设计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87-88页例3,并且完成做一做和练十二1-2题。
2.教材分析:这个例题是含有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又在四册和本册教材中学习了三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之后进行教学的新知识。两步应用题是本册重点内容之一,同时它在应用题教学中又占有重要地位。在两步应用题中,连续问是基础,三个已知条件是过渡,两个已知条件是重点。例3是学生首次接触的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它应当是重点中的重点,为此给学生造成显明、深刻的第一印象是十分必要的,科学、合理地设计好本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3.教学目的:根据大纲精神和教材意图确立如下三个教学目的。
(1)通过多(少)几求和,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解答,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进一步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
(2)通过条件变换,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能力和求同思维、求异思维能力。
(3)通过本节知识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间是有"联系的"、是可"变化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重点应当是;有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两个已知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在解题中用两次学生很少接触是教学难点。教学关键是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中间问题。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1.运用迁移规律、比较的方法进行启发诱导式教学。
2.运用线段图、讨论、总结等方式和解题思路分析,激发主体参与意识,调动主体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深化学法训练。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教材编者是按照:复习-例题-想一想-做一做-练习题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系列或是教学过程安排的。其中每一环节均有其自身的侧重点。复习的目的在于迁移引新,例题的目的在于探究解题思路,想一想的目的在于扩展知识,举一反三,做一做的目的在于内化知识、强化能力、训练思维。因此教学过程设计五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抓迁移。
用复习题引入新课。这一复习题是本节知识的生长基础,要有意识地把复习题向例题导入。为此分四个层次完成复习题。
1.出示复习题:"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16只白兔,一共养兔多少只?"并出示符合题意的兔子彩图,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兴趣、注意力和理解题意。
2.独立解答本题(指名板演),同时教师画出复习题的线段图。这个线段图主要为新授作伏笔,同时也从不同角度理解题意。
3.共同订正复习题。
4.变条件、抓迁移。如果把"16只白兔"改为"养白兔比黑兔多6只"应当怎样算?因为复习题学生都顺利完成,而经此变化学生便会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此激情入境导入新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并简单提出学习要求。(略)
(二)探究新知抓思路。
这一环节是落实教学要求的中心环节,通过启发诱导、分析比较、推理判断和线段图的直观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及探究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1.出示例3:"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多6只。一共养多少只兔?"
2.指名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3.比较例3与复习题相同点与不同点。意在理解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4.讨论:
(1)参照黑板复习题的线段图想一想例3的线段图与它会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地方?
(2)谁能把复习题的线段图改成例3的线段图?让学生参与画图活动,培养画图能力,并实现图形的迁移。
5.学生改图,教师适当帮扶。以上几步旨在理解题意和理解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形成能力。
6.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抓解题思路。
(1)教师指图说题意。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教师要指出图中四条线段,五种数量及其包含的与所求有关的两层数量关系。
(2)分析数量关系、抓解题思路。①要求一共养兔多少只,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为什么?②根据已知条件能直接算出共养兔多少只吗?为什么?③根据什么条件可算出白兔的只数?以上几步是按分析法训练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下面两步用综合法进行解题。④想一想应先求什么?为什么?怎样求?学生口述算式:10+6=16。⑤所求问题是否求出?为什么?应怎样求?学生口述算式:10+16=26。
7.学生看书消化例3,并完成例3中的填空,提出不懂地方。
8.让学生用分析、综合法口述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同时师生共同把黑板例3补充完整。
9.小结例3。
(1)共同总结解题方法:①先求中间问题②再求所求问题③根据数量关系求出中间问题是解题关键。(2)抓难点。例3"10"用了两次每次意义一样吗?为什么?
(3)强化审题。比较复习题与例3都有两个已知条件为什么有的一步计算,有的两步计算?
(三)联系比较抓扩展。
完成"想一想中的两个问题。主要联系例3变换条件,进行比较,使静态知识变成动态知识,使单一知识点变成知识链。从而合理扩展知识,实现举一反三。通过例3完成了四个方面知识教学,"想一想"扩展两方面内容,因此分两层进行教学。
(1)看书中第一题该怎样想?怎样做?①学生试着改题。②出示改好的题。③对比例3找出联系和区别。④学生说思路和方法。⑤独立完成并共同订正。
(2)出示第二个问题,问该怎样解答?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偏重中下生。指名回答:每步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师生共同回顾上两题,联系例3回答:1.变化的地方是什么?2.没变化的地方是什么?
(四)练习巩固、抓内化。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掌握解题思路、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实践的环节。
(1)求同思维内化知识。完成"做一做"两题。一题是培养审题能力,如何确定用一步还是用两步运算。二题是巩固几倍求和。
(2)变式思维拓宽知识。完成练十二前两题。一题是逆向思维拓宽知识。二题是几倍求差,是本课、扩展的第四方面知识。可比照"想一想"解答。有余力的学生可尝试改变本节做过的问题。
(五)全课总结、抓规律。
课堂过程实质上是按照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进行的。全课总结是再认识的过程,是认识的升华和飞跃,时间虽短却起到画龙点晴、概括规律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设计;生物化学,启发
1教材分析
1.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生物化学教材内容多且学时少,学生普遍感到生物化学难学,但也有学好这门课程的愿望。本课程所用教材是杨丽萍主编的《生物化学》第四版,绪论是第一课,是对本课程的高度概括,是学习生物化学的前导。讲好绪论,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的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化学基础相对较好,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理解分析能力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绪论讲的新鲜有趣,就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有了这种求知欲,将为后续深入学习生物化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1]。
1.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2)熟悉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3)掌握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熟悉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
2教法和学法指导
2.1教法
(1)层层递进提问法:提问贯穿于本次课程教学过程,其目的是学生可以带着疑问去思考。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课程内容逐步深入、前后贯通。(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合理的板书设计,加深学生了对绪论知识目标的理解掌握,从而为后续深入学习生物化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3)启发对比法:这种方法变学生被动性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4)列举实例法: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分析问题,提高了运用所学生物化学知识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述的四种传统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结合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2学法
(1)学生应课前做好预习;(2)课上注意听讲、记好笔记;(3)课后做好复习。老师应介绍怎样预习、如何记笔记、及时复习和回顾已学的知识点等。把学生引导到生物化学知识的范围中来,同时教导学生学会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总结生物化学问题的能力[2]。
3教学程序设计
3.1引入课题(10min)
由生物界的各种现象引出生物化学的概念—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在学生理解后设置问题:自然界中生物体的化学现象多种多样且复杂多变应如何分析?此处设此问题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如果学生回答不准确或不能回答,则继续问:怎样揭示生物化学现象的内在规律?启发学生回答:要研究生物界这个复杂结构体系的物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基本原理,基于生物组成及变化规律的一致性建立生命现象基本原理整体框架。进一步设置问题:如何研究?再启发学生举例回答,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生物化学发展简史[3]。
3.2讲授生物化学发展简史(15min)
3.2.1生物化学研究的启蒙阶段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很早就出现了酿酒、制酱、做醋等应用;在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就有“治脚气常做谷白皮粥防之”,即使用含大量维生素B1的食物对脚气病进行治疗。同时还用猪肝治疗雀目(夜盲症)。讲到此处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使老师的文字叙述变得更感性。3.2.2生物化学研究的初始阶段生物化学自18世纪中后期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出现后,涌现出很多卓越的科学家。讲到此处,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解读相关研究。原因有三:(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为后续内容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脂质代谢等的生理现象的讲解做铺垫;(3)为之后知识拓展埋下伏笔。3.2.3生物化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生物化学研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乏其人,对生物化学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讲到此处可与3.2.2的内容做对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然后设置过渡问题:从这些研究中可以总结出生物化学研究的什么规律?
3.3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和学习方法(20min)
首先设置问题如“生物体的化学组成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此处讲授人体每天都和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即新陈代谢。新陈代谢中酶催化了绝大部分生化反应,与此同时生物体具有精密的自我调控方法。这点从几个层面为学生理清思路,进行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重点,可适当举例说明。从“种瓜得瓜”推导出遗传的概念,结合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遗传的相关知识点[4]。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活跃气氛,应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同时穿插知识点覆盖的实例。
4课堂小结
在绪论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拘泥于教科书,不能生搬硬套、平铺直叙、枯燥乏味的讲解是扼杀积极性的。绪论课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愿。因此可介绍一些目前在基因诊断及其基因治疗方面的成功事例,让学生明白生物化学是和我们生活健康密切相关的,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绪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生物化学是一门记忆与理解并重的学科,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并融会贯通才能牢固记忆[5]。
5课堂效果分析
通过四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不仅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学生也在分析、理解及融会贯通中建立了科学的思维方式[6]。
作者:朱会霞 孙金旭 单位:衡水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凯迪,王建光,毛孙忠,等.讲好绪论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J].大学教育,2013(13):118-119.
[2]张艳芳,张煜,单琳琳,等.医学生物化学绪论教学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6):582-584.
[3]张璟,尹战海,李霞,等.浅谈生物化学绪论课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08(3):608-609.
[4]冯晓帆,柳春,王艳杰,等.生物化学绪论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5(7):587-588.
论文关键词:也谈设问的技巧—从一堂物理示范课说起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在《运动的描述》一章中安排的第一节是《一、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其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介绍“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位移和路程”等几个运动学基本概念。通常情况下的教学过程往往是孤立地抓住这几个概念自身的特征来介绍,而没能将这几个概念和“运动”这一更为基本的概念建立起适当的联系,并在与“运动”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基础上帮助学生来理解与体会这几个概念的物理含义,从而使教学效果受到局限。笔者有幸听了一位知名特级教师上了这堂课,这位老师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做了一些改进:通过一组“貌似平平淡淡,实质设计精妙”的设问,把教学目标中所需完成的几个运动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物理论文,自然地依附于对“运动”这一更为基本的概念的理解之中。让笔者对课堂设问艺术又有了新的理解。以下是笔者对这堂课一个教学片断的记录和整理。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章的第一节:《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把教材阅读一遍。
师:阅读教材后,对教材所介绍的这几个概念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作进一步的讨论。
生:……
师:如果同学们提不出问题,那么老师提个问题问大家吧——什么叫运动?
生A: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运动
师:关于“运动”的概念,A 同学的回答很好!老师接下来再提第二个问题——什么叫运动?
生:(笑声)
生B:位置变化叫运动。
引出关于位移与路程的教学
(继续提问)
师:接下来老师还想向同学们提出第三个问题——什么叫运动?
生C:相对位置变化叫运动。
引出关于参考系的教学
(继续追问)
师:老师还想追问——什么叫运动?
生:……
生D:相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运动。
师:“运动”概念定义中有“时间”这两个字吗?
生D:没有。
师:有“时间”吗?
生D:有。
师:在哪里?
生D:在“变化”里。
师:回答得太好了!
师:太好了!因为完成任何变化都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时间”就在“变化”里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此时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师:既然“相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运动”,那么,了解“时间与时刻”对我们了解和研究运动就应该是不可忽缺的了。
自然地引出“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教学。
通过对“运动”概念的拓展研究,提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问题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问题。
师:通过对“运动”概念的上述研究我们了解到:物体的相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运动。可见,“运动”实际上就是指:运动物体在不同的“时刻”到达不同的“空间位置”。针对“运动”概念,我还想向同学们提一个问题,……
生(齐) :什么是运动?(笑声)
师:是的。再次重复提出老问题,是想请同学们结合“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运动”这一概念,进而去体会“运动”的复杂性及研究复杂的“运动”的方法与技巧。
师:我们已经对“运动”这一概念有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回顾一下这个过程,然后再沿着这一思路进一步深入地思考……
生F:“运动”是“变化”、是位置的“变化”、是相对位置的“变化”、是相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师:很好!继续……
就这节课这个片段的教学特色而言物理论文,笔者大致概括为如下几点:
1、教材处理的特色:教学中是把“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位移和路程”等几个运动学基本概念融入什么是“运动”这一更为基本的概念中,进而自然地提出和合理地建构起来的。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什么是“运动”这一核心概念的准确、细腻、层次分明的认识过程。
2、教学处理的特色:把学生的阅读、思考、研讨与教师的设疑、设问、启发相结合,较多地运用师生间的交流来逐步把认识过程推向深处、推向。教学设计的合理、教师设问的精巧、认知层次的分明、课堂氛围的营造等,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的启迪、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影响等,均取得一定的成效。
3、思维活动的特色:整节课的思维活动紧紧围绕对什么是“运动”这一核心概念的认识而逐步深入、逐步细致、逐步具体的展开。思维活动的起点不高;思维活动的方式平凡;思维活动的目标指向明确;思维活动过程的逻辑推理严密;思维活动得到的判断可信。
所以说智慧的设问,可以悄然营造认知环境,可以悄然激励认知主体,可以悄然掌控认知流程,可以悄然深化认知内容。
自修反思课题实验使全组教师能积极自主学习、自觉更新教学理念。教师教学中的“对话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意识强化了,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课题实验极大地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教学理论水平、业务素质、教研教改能力的提高,促使我校年轻语文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一支鲜活的队伍。
新教材的实施与课题研究的巧妙结合,使我校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人才倍出。县课改专家组成员、校教务主任王功政先后为全县语文教师上了《老王》、《荷叶-母亲》等示范课,多次参加课改协作区会议及全县优质课、说课并进行评课, 被评为县“自修-反思课题实验先进个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论文《教学设计-反思》获全国“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对误读〈背影〉的思考》、《本色语文课堂的细节艺术》分别杂在《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第1期和2010年第3期发表,《新课程背景下说课说什么》获全国说课论文二等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探微》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老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一等奖,《爱,创造美好的境界》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县课改专家组成员王翠芳老师获众多殊荣:XX年3月,被茅坪镇评为第一届初中语文骨干教师; XX年5月,被秭归县文联授予优秀作文指导教师;XX年2月,被九里中学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XX年1月,被宜昌室教研中心评为中学语文优秀教师; XX年年2月,被茅坪中学评为优秀班主任;XX年1月,被县教育局聘为县语文课改专家组成员;被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其教研教改硕果累累:XX年12月,《孤独之旅》获市说课三等奖;XX年3月,《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张扬》市双优评比一等奖;XX年9月,《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获市初中校本教研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12月,《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获四优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4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体会》发表于《宜昌教研》;XX年1月,《走进屈原——综合性学习案例》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4月,《孤独之旅》说课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研组长郑家芹老师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XX年参加县“走进新课程”语文优质课竞赛《绿色蝈蝈》获得二等奖, XX年10月辅导的学生作文在省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第三届“童之趣”杯大赛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XX年 年11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在国家级刊物《文学教育》发表;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评为二等奖,并被推荐到省电教馆参加决赛获一等奖;2010年1月撰写的《积累成语,读写添翼》在湖北教育第一期发表;2010年8月撰写的《按〈课标〉要求指导学生作文,培养能力》获市级论文二等奖;XX-2010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在我校语文课题组承担的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新课程培训专项”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及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研究中,承担了课题的资料整理、结题报告的撰写、总结验收等主要工作,都顺利通过了验收结题,被县教科研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陈英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的叔叔于勒》被评为示范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三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向春江老师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春酒》被评为二等奖,获省一等奖;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紫藤罗瀑布》获县优胜奖;《〈杨修之死〉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赵应菊老师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获县一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在县教学研究发表;论文《课堂提问也是艺术》〉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宋华兰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吆喝》获一等奖;说课稿《让世界充满爱》获全国说课二等奖;《〈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实践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在县教学研究发表。王诚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斑羚飞渡》获三等奖;论文《念不完的无字天书》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记叙文教学改进之我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浅谈》、《教育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分别获县论文评比二等、三等奖。梅云铜老师在语文中考复习备考会上的《雨说》被认定为县级示范课;论文《一张凭证的启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我见》都在《新教育参考》发表;论文《一张欠条的魅力》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雨说》教学设计〉获县论文评比二等奖;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获县评比三等奖。另我校多位语文老师写了多篇教学案例、论文在县教育网上发表。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同伴互助活动开展不多,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对话反思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专家引领不够。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
记得有一个名家曾经这么说过,一个精品往往是好的主题与好的形式的完美结合,既有美妙的构思,又独特的语言。而在这个舞台上,老师们将用最贴心的语言和最美妙的音符展示语言的魅力,展示教师的风采。今天,我们即将聆听一场精彩的说课演讲。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评委老师们的到来!同时,也欢迎现场的所有老师和领导。
一堂好的说课,犹如一段音乐,曲调抑扬顿挫,节奏明朗,令人陶醉。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夯实教育教学基本功,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更加透彻地了解说课,学校特此举办了这次“说课演讲”比赛。这次比赛分准备、预赛和决赛三个阶段,通过层层选拔,这几位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他们是任海霞老师、侯晓娜老师、程晓丽老师、郭娜老师、邓巧珍老师,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聆听他们的精彩说课!
1、第一位为我们展示的是任海霞老师。作为语文老师,她博学善思,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一直深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她,深受学生喜爱。下面请听任海霞老师的说课,内容为二年级语文《欢庆》。
2、感谢任老师的精彩说课。第二位为我们展示的是侯晓娜老师。“新颖、朴实、睿智”是她逐渐形成的教学风格。她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她的课,学生们爱上。
接下来就由她给大家说课,内容为四年级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听完侯老师的说课,激情澎湃,相信孩子们上完这一课,也会受益匪浅。第三位为我们展示的是程晓丽老师。她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教学新星,她锐意进取,潜心教研,教学技能不断提高,获得好评。今天她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语文《老人与海鸥》。
4、感谢程老师的精彩说课,接下来为我们展示的是郭娜老师。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这是的她的教育理念,带着这份理念,她不断地实践着、思考着,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奖。今天她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语文《梅花魂》。
国际在线消息:据新华社电,世界著名的英国学术期刊《自然》23日报告说,中国的高质量科研论文数量近年来上升势头强劲。
该报告调查了全球范围的科研论文数据,结果显示,在引用次数排名最靠前的高质量科研论文中,由中国研究人员发表或参与发表的论文比例在2011年达到11.3%,居全球第四位。该报告还显示,在中国的高质量科研论文中,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的研究者的论文所占比例居前。
该报告预计,到2014年,中国的高质量科研论文数量将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
一、“说课”的主要内容
1、说目标
教师首先必须十分熟悉《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这样,制定教学目标才有正确的的依据。其次,要熟悉自己所教班级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这样就便于确定教学目标切合学生的实际。既防止制定的教学目标太多或太大。又避免制定教学目标学生轻而易举达标,浪费课堂时间。具体到每一节课,我们还要了解学生对这一课时已经知道了哪些,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已知的基础,使教学尽可能少地重复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防止学生产生无聊和枯燥感。
第三.要注意教学目标设计的全面性。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可以说已经是耳熟能详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一些教师将这三个目标孤立开来,或者只注重知识与技能这一维目标,而忽视其他两个目标。
好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南辕北辙,费力不讨好,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2、说教材
教材作为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既反映了学科的性质和发展规律,又是课程的具体化形式,体现着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学习内容。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材作为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选择、组织的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与教师、学生和教学条件并称为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它不但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和教学工具,而且也是学生所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和技能练习的主要指导。
要说好教材,就必须有机地全方位地把握教材,把握教材要紧密联系教学大纲,对教材的整体和局部、重点和难点、编者的意图、知识的承接性和延续性都要分析清楚。
3、说教法
由于教学法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和可补偿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教学法,要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操作要点、适用范围和具体作用,力求能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法,而说课活动则激发了教师研究教学法的动力和灵活应用教学法的表演机会。优秀的教师总量善于艺术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4、说学法
教师不但要掌握学习的方法与理论,还要了解所教的学生的实际知识和学习心理状况。说课者必须说明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手段来调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或途径。如果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可以把学习方法组成一个学习系统,其主要内容有:预习、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学思结合、归纳共性、找出差异、寻疑解难、边听边思、作好笔记,及时复习,自我检验、自我校正、勤思善问、科学用脑等等。基本的学习方法还可分为五大类:摹仿学习法、抽象概括学习法、解决问题学习法、逻辑推理学习法、总结提高学习法。无论怎样分类和用什么名称,正确的学习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目的性、程序性、功效性、实践性和独立性这六个互相联系的基本特征。
5、说程序
教学的具体实施都是有程序的,说程序,就是要阐述对教案中几个主要过程的教学理论根据和组织者对它的理解。对于教学中的一般细节问题通常中忽略不提,对主要过程安排的思路要交待清楚,对板书的书写过程和布局的思路也要讲明。如何上好一节课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学过程有关,更与执教者对教学过程的理解有关,只有真正理解了,才有可能通过教学过程来有效地实施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也才有可能根据教学内容来精心安排设计好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再通过听说双方的交流,可以使教学过程的进一步优化。
教学课堂教学中的程序是多种多样的,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和程序,除了应注意过程中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外,还应注意数学科学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教学程序应体现数学中的符号化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模型思想等,也还要体现数学特有的公理化方法、分类方法,逻辑方法和化归方法等。
二、“说课”要注意的问题
如何从教学实际出发,组织好“说课”活动呢?通常情况下,教师如果能注意以下三点,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1、“说课”与学习理论相结合
说课者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才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教。因此,就要将说课与学习教育理论有机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教师“精读”和“广读”教育书藉报刊。“精读”就是针对教师的教学实际需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选择一部或数部经典教育著作,认真阅读,细细品味,读熟、读懂。“广读”即博览群书,教育著作要读、人文科学要读,在广读中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2、“说课”与上课实践相结合
开展说课活动,我们既要对“说课”的优势恰如其分地评价,又要将说课活动与上课的实践结合起来,实施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的教研活动。说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精心设计说课方案。说课时,大家围绕目标、重点和难点,对教师把握教材,选择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上课后,听课者给予的评价,既要点拔引导,又是传授经验,可以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成长更快,提高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