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7 19:02:45
序论:在您撰写中职机械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对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实践调研可知,当前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专业课程教材建设跟不上专业技术发展步伐。随着专业技术的不断革新与换代,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教材开发不能很好地与时俱进地适应专业技术发展节奏,主要原因在于受到有限物力和财力投入的约束影响,教材发展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跟不上新工艺、新技术的要求,以至于教材内容出现过时的问题。第二,课程内容和门类设置过于宽泛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少中职学校不能很好地结合教学任务能否有效落实的实际,一相情愿甚至盲目地引入过多的专业课程,如动辄开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计算机图形原理等专业课程,看似对学生职业前途负责,但由于学习任务难以有效及时完成,往往造成消化不良现象发生。第三,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生产所需的市场需求脱节问题突出。不少中职学校对机制制造专业课程设置仍然保持“传统经典原样”,多少年来几乎没有进行过调整,有的虽然进行过改革创新,但调整的力度并不大或调整的频度不高,从而导致许多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市场需求相差甚远,甚至存在与市场严重脱节的问题。
二、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程设置的改进
(一)切实结合社会市场需求突出“实际应用性”
从当前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程设置问题可以看出,课程设置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灌输,不够紧贴学生毕业以后上岗工作实际。因此,要牢牢把握中职课程体系搭建的重点,将课程设置的目标定位于培育和提升学生实用操作技能,加强社会市场人才需求调研,经常进入机械制造企业了解企业所需人才情况,然后依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对课程体系加以完善。此外,学校教务部门在搭建课程体系实践过程中,必须对相关理论基础课、专业技术原理课、专业实践训练课等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科学地衔接起来,将理论基础课、专业技术原理课、专业实践训练课的课时比例依次按照30%、20%、50%的比例进行划分,由此强调中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促使他们毕业以后更加快速地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二)紧贴企业用人实际合理整合课程与教学内容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社会就业特点要求中职学校必须积极紧贴社会生产实际,明确自身专业理念和实训教学的具体要求,在专业课程安排上以专业理论课为基础,以培育学生能够更好地胜任毕业后的就业工作为重点目标,以提升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为精湛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线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和教学内容。有时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有必要对某些课程进行适度整合,促使普通理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更加有机地连贯起来、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合成体系的关系。例如,可在根据实际情况将机械制图类的教学内容和CAD教学相融合于一起来进行教学,促使学生既很好地熟悉CAD的实践应用,又促进学生对制图基本功的锻炼,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将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有效地回顾,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从而大大增强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促进学生专业应用技能的提升。
(三)积极构建校企双赢的理论和实训合作机制
机械设计课程是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依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直观教学一般会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机械原理形象地呈现出来,把难以在头脑中形成的空间视图通过模型、实物、挂图等教学用具进行演示。这种课堂教学呈现方式降低了教学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易被认识、发现、理解和记忆。在掌握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空间构图。直观教学就是通过直观具体的实物、图片、机械模型等展示,认识机械实物与机械制图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建立表象概念,获得空间思维,激发想象力,充分理解机械原理。在直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研究学生,了解其认知水平及兴趣,善于发现学生学习机械设计方面的潜力,循循善诱,启发引导,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研究、自我探索,独立解决问题。做到融会贯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充分的挥多媒体资源优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已完全走进课堂教学,使计算机技术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也在教育领域内不断得到开发和应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能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学习提供最有效的支撑。恰当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能把视图表现得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在课堂教学中有独特的优势和无可比拟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图象有机结合,多角度展示图片,揭示机械原理,讲解设计方法,演示绘画过程,把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设计、解决的问题呈现出来,把抽象、深奥、难解的繁复问题深入浅出,更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内容更丰富多彩,表达形象直观,手段更先进,得到的教学效果也就更显著。
三、注重设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机械设计也是一门对能力要求很强的课程,仅仅掌握设计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作为重点。针对机械设计专业的特点,教师可以从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两方面来加强教学。结构设计是确定零部件形体的主要阶段,是中职机械设计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来说,由于机械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工程实践经验欠缺,所以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思维局限很大,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使学生在设计产品时考虑到产品的造型、制造、市场等生命周期,使学生明白好设计需要各门课程学科的互相支撑、相互融化,从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生产生活问题。教师应创造能够发挥最大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剖析问题,给学生得出结论和最后实现的动能。这样,学生才能做到突出结构设计,使设计结构更合理、更新颖、更科学、更实用。
四、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机械设计知识的应用
1.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在目前的中职机械教学中,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理念没有落到实际行动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授课形式单一,大多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照本宣科,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空中花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机械课程感到枯燥,厌倦,学习时很难提起兴趣,实际水平自然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2.课程体制陈旧,理论与实践衔接困难。大部分中职院校的课程体制为两年的在校学习加一年的企业实习,这就意味着学生要把三年的学习任务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这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不现实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其次,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由于机械工业繁忙,企业专注于内部生产,很少对学生进行细致全面的指导,学生实践机会不多,理论与实际生产衔接困难。
3.教学设备有限。部分中职院校的硬件设施条件有限,机械课程涉及到的很多相关软件不能够进行现场演示,而且没有配备必要的教具和模型,学生失去了动手实践的机会,教师只是书面传授,这样学生缺乏对机械专业的感性认识,对课程内容很难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二、中职机械教学的创新
1.计算机教学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教学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在中职机械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声、像、图、文”丰富的表达方式,增加课堂信息量,将教学理论与机械操作流程的flash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操作过程。例如,机床、凸轮机构、CAD制图等内容抽象难懂,教师可以通过多彩的图片、动态的视频加以演示,这种教学方法既直观又形象,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影像化的表现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教学效果。例如,教师进行平面四杆机构教学时,利用计算机动态模拟演示公交车的自动关门系统,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这些模拟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四杆机构。但值得的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过分依赖计算机,计算机教学的应用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内容,才能使计算机教学发挥更好的作用。
2.实践教学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教学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途径,是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能够使学生很快的掌握技术的精髓,使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升华。机械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中职机械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建立数控、机电一体化的综合实验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机械设计中,依据具体的生产过程和典型零件,让学生亲自进行三维机械软件应用、机械制图测绘等,通过这些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进而强化从图纸到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综合知识,使学生产生对专业学习和行业新的认识。此外,中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参加实习,提高工作适应能力。
3.模型教学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模型教学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为了节约教学成本,教师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旧物利用,自制模型,既节能又环保。学生们集思广益,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充分发挥想象力,采用不同材质制做各种直观的模型。在模型制作时,教师要积极地指导学生利用机械原理解释模型制作过程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分组竞赛等方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模型中有很多形体表面有孔、槽,内部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结构,通过亲手操作可以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4.案例教学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是中职机械创新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案例引入,让学生独立自主地看待案例,并找出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案例的选择要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所选案例必须与相关机械知识相符,例如,教师可以对课本中涉及到的经典案例进行加工深入。课堂引入实际机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关事件,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处理措施及其处理的结果,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案例灵活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5.开展互动性教学,提高系机械课堂趣味性。新时期下的教学课堂已经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学生畅所欲言的求知花园。在中职机械课堂上,教师要避免一味的灌输知识,而忽略学生的主观意识,通过开展互动性教学,创设课堂情境,不仅可以增加师生情感交流,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机械课程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课堂上开展互动教学,不仅是学生认知和课程内容的需要,更是课程改革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中职生是一个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特征,因材施教,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互动,增强师生间的合作,通过共同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结束语
关键词: 中职机械教学 改革策略 模型 计算机 实践过程
1.绪言
与普通初高中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弱,相对来说,机械学科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在机械教学中采用的依然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只是聆听,满堂灌的教学手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往往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大多数只是模棱两可,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就业是非常不利的。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用人单位逐步提高了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中职机械教学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中职机械教学改革策略
我们必须认清这样一个事实,中职院校的机械课程教学一般把教学面铺得非常广,而且以理论为主,教学内容中有太多的概念和理论,但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讲,他们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对于这些艰涩的概念往往很难理解。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中职学生学习机械课程的积极性并不高,甚至存在厌学心理。中职机械教学改革就要从这个角度入手,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积极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和模型教学,努力地拓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机械能力。[1]
2.1通过模型的方式来开展教学
在机械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模型来开展教学,对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知识与理论,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虽然模型教学在中职院校已经开展多年,但是传统的模型教学手段存在很多的弊端,譬如说教学模型在携带方面不够方便,而且保管也不太方便,在保管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损坏的现象。所以,在新时期,我们必须针对现有的模型教学,进行实时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懂得旧物利用,将一些陈旧的模型进行再度利用,比如对于一些已经不能再用的传送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修理。在修理过程中,教师积极地指导学生利用机械原理认识他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集中群体的智慧来共同探讨,找出最合适的、最简洁的处理办法。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根据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自主地制作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材质,比如一些安全环保的材料,使制作出来的模型更具有保存的价值。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积极讨论,营造一种热烈的、轻松的学习氛围。
2.2利用计算机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随着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因为引入了这些技术,而变得轻松起来。计算机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客观地讲,计算机辅助机械教学的改革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首先是虚拟教学,很多往常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完成的教学活动,现在就可以利用计算机虚拟整个过程,使学生对实验首先有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从而为之后的实际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影像化的表现方式,比如在学习相关的车辆开关门系统的时候,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动态化的演示,这种演示的过程因为是动态的、影像化的,非常直观形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的难度;最后,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资源的分享。教师可以将自己所制作的课件,通过互联网技术上传到网上,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除此之外,中职院校还必须重视教师素质的提升,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好铺垫。[2]
2.3对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过程进行改革
在对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过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尝试建立一个以实验为目的的教学体系,将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处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项技术对资料进行整合,建立起大型的实验中心,强调机械教学过程中的实操性。其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促进学生对于局部与整体性的关系认识的深入。譬如说,在实际的机械操作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一些典型的零件,指导学生对局部的零件进行准确的认知,然后还原到整体的范围内,使学生认识到局部的零件在整体机械运动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在根本上掌握机械的运动原理。最后,要最大限度地扩展课外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中职院校最好都在校内建设起一个可供大部分学生实践的实习基地,这样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则需要与校外的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建立起校外的实践基地,为校内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从而提高中职学生机械的学习水平和操作水平。[3]
参考文献:
[1]郑瑞芳.“媒体展示教学法”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4).
关键词:机械专业 教学效果 能力培养
进入中职的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相对于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差距。中职机械专业所开设的课程相对于大专院校机械专业的课程内容几乎相当,难度也没有降低多少,这就决定了中职学生在学习机械专业课程时面临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教师不但要能够准确地向学生传授机械专业课的知识,还要根据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的受众,灵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组织教与学,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专业素养的作用
教师职业能力的大小决定了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决定专业教学的深度与广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愈来愈高,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养。教师应从知识更新能力、教育能力、教学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自身建设。
2.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途径
一是理论学习,形式有校本培训,大学进修,专家讲座等。二是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实现互惠互利的双赢结果。实行校企合作后,校方可将没有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安排到企业进行锻炼,以提高教学能力,还可聘用企业实践型高级技能人才来学校指导生产实习活动。
二、教学内容要有取舍,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应区别于大学机械专业的教学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即培养社会上需要的所谓产业工人。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设备维护能力、设备操作能力以及产品制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课程中的概念、定理、工作原理、相对简单的设计等方面可以作为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地方,而涉及公式的推理,复杂的设计、计算等方面在教学中可以提到,但不详细展开论述。还要从教学环节、教材建设以及实践性环节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根据教学大纲调整设计、公式、原理等理论课程,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帮助学生在牢固掌握机械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分析设计机构、拟定系统方案、绘制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分析平面机构、设计齿轮机构以及计算齿轮的系传动比等综合能力。通过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到为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实现中职专业教育的价值。
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可以利用三维软件实现交互式教学。机械专业课程中静态方面涉及零件、机构、机器,动态方面涉及受力,变形与运动。无论静态还是动态,首先要掌握的是机器的构成、运动原理等。这就要求学生学习好机械制图、机械基础两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习机械制图课程对空间想象力的建立至关重要,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技术所能提供的手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利用inventor软件建构空间模型,在“相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看到具体的“相贯”效果。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要具备很强的手工绘图能力且费时费力才能呈现的结果,在inventor软件的应用下,可以轻松地得以呈现,让学生很容易理解“相贯”这一概念。在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关于齿轮传动、链传动、带传动、凸轮机构、间歇机构、螺旋机构等可以通过运用inventor来制作相应的数字样机,实现在不同的条件下受力与运动的结果,这种交互式地教学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现代技术教育优势,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从而达到深化课程、改革教学的目的。
四、实践出真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动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
教学探究是一个无止境的课题,是我们教学一线教师永远追求的一个梦。如何提高课堂的兴趣性和有效性,我们做了很多努力,进行过很多探索。改变传统的“牵牛式”教学方法,践行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平台,以激发兴趣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让我的课堂轻松了许多,给我的教学生涯增添了不少的筹码。
一、课前准备,动中学
课前准备,制作比赛,让学生动起来。传统式的教学大多是“牵牛式”的,教师按书本内容教,学生按书本内容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的教学。《机械基础》学科是机械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较多,动手课题较少,学习较为枯燥。但是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强,奇思妙思较为突出,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我采用了指定课题小制作比赛,成果自评、互评、讲评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讲授铰链四杆机构的特性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彰显,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前一周,安排学生回家按图上的要求制作一铰链四杆机构,然后在上课时带到课堂上来演示并讲述制作过程、工作原理及能实现的功能。接着我有意挑选两个双摇杆机构模型来演示:一个是随着我把机架变换,由双摇杆机构一会儿变成了双曲柄机构,一会儿变成了曲柄摇杆机构;另一个不管机架怎么变换,它始终是双摇杆机构。这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是双摇杆机构,为什么一个能变,一个却不能变?这时可以讲曲柄存在的条件:“铰链四杆机构中必有一个是最短杆,且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这个大前提。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理解在这个大前提下所得出的三个结论:(1)取最短杆的邻杆为机架时,构成曲柄摇杆机构。(2)取最短杆为机架时,构成双曲柄机构。(3)取最短杆的对杆为机架时,构成双摇杆机构。若这个大前提不存在,即当铰链四杆机构中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之和时,则曲柄不存在,只能构成双摇杆机构。最后叫学生量一量自己模型中各构件的尺寸,算一算数据,然后试一试自己的模型变化是不是与上面的结论一致。学生在这种既轻松愉快,又能动手动脑的课堂上听课,肯定比纯粹听理论课来得有兴趣,所掌握的知识也不易忘记。
二、巧设问题,玩中学
在教学中,巧设问题,激发兴趣,玩中学。玩中学,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活动之后,轻松愉快的玩中求知,巩固知识的理解。巧设障碍,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兴趣又将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源泉。
捷克著名教育实践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兴趣是环境和文化的产物,它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又是学习的动力。比如在进行铰链四杆机构“死点”位置教学的时候,学生理解起来很抽象,而教材中列举了缝纫机动力装置(脚踏装置),我就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服装制作实训中心脚踏式缝纫机上进行操作,当初次踩缝纫机时,感受到有时运转自如,又有时会碰到倒转及踩不动的“死点”。通过在服装制作中心亲身体验,学生觉得这很形象、直观,难题就这样被破解了。
三、讲练结合,做中学
讲练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拆装中学习。课堂教学要从“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向“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模式转换。中职学生的依赖心理很突出,总希望老师能给出“标准答案”。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十分必要。鉴于此,我采用了“观察——拆装——总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去做,去想,去总结。让学生知道在操作过程中的得与失,有无改进的方法,从中收获新的知识。动手操作是实践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通过“观察——拆装——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中职机械专业《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操作动手的机会不多。这与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望动手操作的心理是有差距的。要尽量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条件,社会实践活动,大胆地尝试“开放型”教学模式。如在进行《机械基础》轴系零件教学时,我先把学生带到了汽车实训中心对汽车减速器进行了拆装,并要求学生把拆装的过程作详细的记录,然后分别在班上进行交流分享。虽说给我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但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大家又有了一番新的辨析争论,全班同学对该节知识有了新的认知。
四、创设情景,思中学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思索中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情景交融、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是激发动脑思考的手段和方法。例如在进行“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教学的时候,当讲到制动器时已近“尾声”。为设计好“压轴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引入了 “尤里卡”博士做的实验——让自行车赛冠军在平地上骑车,然后刹车。请大家选择自行车制动的方法:A 前轮制动;B后轮制动;C先制动前轮,后制动后轮;D先制动后轮,后制动前轮。课堂气氛一直被点燃了,情境让学生产生竞争心理,大家立即发表自己的意见。结果,选“D”的同学最多。“尤里卡”博士的答案是“C”,自行车先制动前轮,后制动后轮。同学们选“D”是注重了减速,而问题是“制动”。接着便可以引出“制动器”的教学。制动器有锥形、带状、闸瓦式等等,可请学生说说所见过的制动实例,最后得出制动器是用摩擦力来实现制动的结论。创设情景是教学艺术的再现,它的核心是激起学生的热情,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以求新知。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如何思、如何学,让他们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给我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不少难题。
参考文献:
一、《机械制图》与《机械CAD》内容的整合
可以把原本分两学期讲授的《机械制图》与一学期讲授的《机械CAD》内容进行如下整合,变为总共用两学期完成。具体内容如下。
1.第一学期主要讲授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内容如下:
(1)线、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
(2)简单图形的创建(通过平面图形绘制讲解AutoCAD中的绘图和编辑命令)。
(3)机件的表达方法(基本表达方法的应用、AutoCAD机件表达方法的上机练习)。
(4)准件和常用件(螺纹连接,齿轮,键、销连接等,以及上机绘制标准件和常用件)。
(5)装配图(装配图的画法,装配图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明细栏,并要求上机绘制装配图)。
(6)综合实训(强调综合技能的训练,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零部件测绘中,手工画出草图,再用CAD绘出整套图纸)。
2.第二学期主要讲授如何运用《机械CAD》快速准确地绘图
内容如下:
(1)绘图模板的设定。
(2)绘图命令。
(3)图形修改。
(4)填充文字。
(6)样注样式、标注尺寸。
(7)零件图、轴测图、装配图。
(8)打印输出。
二、教学方法与课程整合相配套
机械制图开课一般在第一个学期,因而对于对机械方面的知识基本没有了解,平面几何知识普遍较差,立体几何还未学过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则更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而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由于直观性较差,抽象难学。教学手段不外乎是黑板、粉笔、挂图加模型。因而老师讲课费时、费力。有时尽管老师讲得好像很“给力”,但因为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缺乏形象思维能力,没有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还是事倍功半。
鉴于此,我们可采用多媒体作为主要课堂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机械制图的教学更易为学生接受和掌握,视觉化的画面及可视形象的表达方式,可以生动地表述既抽象又无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例如,可以利用计算机观看组合后的立体及平面投影效果,要求学生对此进行描绘,特别是对细部的刻画,明确其投影关系;还可给出线面表述的各种图形,增加学生进行立体、平面表达转化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对形体的分析能力。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开展互动式教学,努力让学生灵活学习制图知识,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倡导学生与教师一起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减轻了学生的畏难心理。学生将会学到更多、更有用的先进技术与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学过程中还可采用项目教学,不仅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结合起来,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的作用就是一个被咨询者或者指导者,回答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教学师资安排要配套
很多学校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安排机械专业的老师授课,却在《机械CAD》课程中安排计算机老师授课,这是不合理的。因为计算机老师缺乏相关的机械专业知识,教学最多只能停留在怎么画图上,也就是机械CAD软件本身的各种命令的使用上。至于为什么这么画,国家标准是如何规定的,他并不了解。甚至有些操作可能还是错误的。比如,对圆和圆弧尺寸标注,软件本身没有限制用直径还是半径标注。如果不了解制图标准规定,小于180°圆弧标注半径,大于等于或是整圆标注直径,那么就很容易误导学生。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此科目,只能照本宣科,不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担任这一课程的教师一定要专业对口。
四、《机械制图》与《机械CAD》有机融合要结合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