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3 04:08:32
序论:在您撰写制种技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制种地的选择和与农户的合作是玉米制种获得高产的制胜因素。选择制种地的先决条件是种植地点是否适合自交系生长发育。其次,要考虑到温度的变化范围和常见的害虫威胁,还要检测当地的地形特征、固有肥力和自然杂草的情况,避免因贫瘠和杂草带来田地不均匀的问题。为防止出现乳生玉米的情况,最好避开前茬是玉米的田块。另外,还要考虑到相邻田块的条件,弄清是否需要隔离。选择运输方便的制种地对种子、肥料等的运送和收获种子的运输都很有益。一般选择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等地块种植,其四周隔离区在300m以上。选择与有一定的制种经验、进步、富于改革意识、灵活的农户合作制种。
2施肥
2.1基肥
制种田要增施足够的底肥,并且要氮磷钾配合,以满足幼苗阶段对养墒的需要,促进幼苗早生快发,所以底肥是高制种产量的基础。因此,要施腐熟好的优质农家肥60t/hm2以上,尿素120~150kg/hm2,钾肥、磷肥各375kg/hm2;或施复合肥600kg/hm2以上,锌肥22.5kg/hm2;或施磷酸二铵300kg/hm2,钾肥150kg/hm2,锌肥22.5kg/hm2。应注意种肥安全隔离。
2.2追肥
适时合理地追肥,增强穗肥,补施攻粒肥。玉米需肥时间大致可分为苗期、孕穗、花粒3个时期。根据玉米制种生长发育特点,确定施肥时间和数量。苗期阶段是生根长叶的营养生长时期,要以氮肥为主,在玉米七叶期追施尿素120~150kg/hm2,促苗快发。孕穗阶段基叶生长旺盛、植株和茎粗都在迅速增大,雄穗和雌穗相继开始分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是发育最旺盛和需肥量最大时期,因此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75~450kg/hm2,将肥埋严,促进孕大穗。灌浆阶段要根据情况补施攻粒肥,方法是叶面喷肥,用磷酸二氢钾2.25kg/hm2加尿素7.5kg/hm2对水750kg喷施,可增加光合能力,提高百粒重。如使用一次性玉米专用肥,应深施,施肥量825~900kg/hm2。
3播种
3.1种子处理
制种亲本种子必须用种衣剂包衣后播种,且父、母本选用不同颜色,以示区别。可用克福醇种衣剂包衣,或立克锈或粉锈宁拌种。
3.2设置父母本行比
设置父母本种植行比要根据制种双亲的相对株高和父本的花粉量来确定,通常单交制种区父母本的行比为1∶2~3;在母本植株高度较父本矮、父本花粉量较大、花期较长的情况下,父母本的种植行比可以扩大到1∶4~6;当父本植株较高、花期较长、花粉量较大、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且可以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的情况下,父母本的种植行比可以扩大到1∶8。
3.3播期调整
为了保证双亲花期相遇,对于新杂交种,一般采用叶片比较法,即根据父母本生长出来的叶片数来测定花期是否相遇,因此首先要了解两亲本全生育期的总叶片数,依照母等父的原则,在生育期间母本应比父本提前发育1~2片叶,母本早于父本的调节方法:首先加强父本水肥管理,促进父本生长;其次推迟母本去雄时间,将要散粉时再去雄,以延缓雌穗生长,但在母本去雄时,避免散粉影响种子质量;另外,如果母本吐丝太早的采取剪花丝。如果还未能达到花期相遇,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估计花期相差的天数,如可能达到花期相遇,则采取剥去母本第1个雌穗,重施速效肥,以促进第2个雌穗的迅速生长。父本早于母本的调节方法:首先加强母本水肥管理;其次母本提前去雄,当雄穗尖刚露出顶叶就拔掉,必要时在雄穗未露出顶叶时,把雄穗连同1~2片叶一起拔掉,使养分集中到雄穗上,以便提前3~5d吐丝;还可以修剪母本枝叶,剪去花丝2.5~4.0cm可使母本花期提前1~2d;最后如果母本苞叶过多,吐丝偏晚,则剪去母本苞叶以促进母本提前吐丝。
3.4适期播种
制种田应掌握适宜播种期,如遇春旱,应适当提前。用机播开沟等距点播,踩好底格,覆土均匀,及时镇压保墒。为保证种子成熟和亲本错期播种保墒,尽量采用铺膜播种。在辽宁地区行距57~60cm,母本株距23~27cm,保苗5.25~6.75万株/hm2;父本株距33~37cm,保苗4.5万株/hm2。加播父本,在母本3~4行间垄沟内隔50cm播1行父本。
4田间管理
五至六叶期定苗,除去杂苗和病弱苗,正常管理父母本,预测调整花期。如果父本雄穗柄短,且顶叶影响花粉扩散,应及时扯开顶叶。采用种子包衣技术,防治蝼蛄、金针虫、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采用甲胺磷喷雾或者用甲拌磷、辛硫磷或甲胺磷颗粒剂灌心防治粘虫;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杀螟灵一号、甲拌磷或甲基1605颗粒剂灌心防治玉米螟。如果父本易感蚜虫,特别是散粉期,可用氧化乐果防治。
5除杂
苗期除杂时,分清父母本幼苗叶鞘色、叶片色、边缘有无波曲;掌握亲本的特征,一定要严格去除杂株及乳生玉米。拔节至抽雄除杂时,掌握母本抽雄期穗下开张角度、穗位上叶态、母本花丝颜色、生活力等特点进行除杂。成熟期除杂时,严格区分母本穗行数、籽粒颜色、穗轴颜色、穗型再进一步进行除杂。
6去雄
母本去雄是玉米中期管理的主要任务,制种区母本及时、彻底、干净去雄是玉米制种成败的中心技术环节。技术上要求将制种田内母本植株的雄穗在散粉前及时、一株不漏地彻底拔除。为保证母本去雄的质量,母本去雄时应采取摸苞带叶或扒苞去雄的方法。就是在雄穗露出顶端叶片前,当用手摸到包在叶片中的雄穗时,可带1~2片顶叶将雄穗拔除;或将包住雄穗的叶片用手扒开,将雄穗拔除。拔除雄穗时要将整个雄穗完全拔除,不能折断,不能留有分枝或雄穗残留体。母本去雄时要在每天的早晨进行,上午10时以前必须将母本雄穗彻底去完。母本去雄要每天进行,直至将制种田母本雄穗完全去除干净。拔除的雄穗必须带出制种田,或饲喂牲畜,或挖坑埋掉。母本去雄是非常严格的制种技术措施,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天气如下雨或其他原因,往往造成不能及时彻底去雄,这一现象是必须加以杜绝的。应当结合母本去雄,将田间的病弱晚株一同拔除,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去雄质量,同时可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母本去雄往往与授粉同期进行。对于父母本花期不协调或花期不遇的制种田,应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措施。人工辅助授粉应在母本吐丝盛期的无风晴天进行。一般在每天上午植株上的露水消失后,父本散粉时进行。将父本采粉区的花粉收集到干燥的容器内,用毛笔蘸花粉涂抹母本雌穗花丝。必须杜绝用母本自身的花粉或其他大田玉米的花粉给母本授粉。
7收获
在9月10日之前应结束站秆扒皮工作。收获后要及时晾晒,在晾晒和存放过程中,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种子发热、发霉、受冻,保证种子的发芽率不受影响。在果穗晾晒、存放等过程中,要严防混杂。栈子宽度不应超过40cm。11月上中旬,种子含水量降至16%~18%时开始收购,收购时注意捡出杂穗。
论文摘要介绍了茄子制种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苗、定植、肥水管理、授粉、采摘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茄子制种者提供参考。
茄子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目前,我国推广的茄子品种绝大多数为杂种一代。茄子杂种种子的生产非常严格,除掌握栽培技术外,还需要掌握授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采种技术。本公司从事茄子育种研究多年,掌握了一套完整的茄子杂交制种技术,制种茄子成本较低,管理比较简单,效益非常可观,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适时育苗
选择坐北朝南、背风向阳、排水方便、温度回升快的地块,床土应是2~3年内未种过茄果类、瓜类蔬菜的菜园土,最好是未种过菜的稻田土、塘泥、新鲜黄土等。老菜园土作苗床要做好土壤消毒,可用50%多菌灵粉剂与过筛煤渣灰拌匀后撒施苗床,作垫籽药土。用猪粪渣、陈煤灰、塘泥、枯饼、人粪尿等,堆沤制作培养土。播种前,采用小拱棚育苗,浸种催芽,1hm2大田需苗床面积37.5m2,苗床密度1500株/m2,播种量750~1050g/hm2,种子发芽出土以后,夜间应保持12~15℃,白天为20~26℃,如果夜间温度在10℃以下,生长不利,尤其是土壤夜间温度不要低于17~18℃,否则根系发育不良。此外在1~2片真叶时容易发生猝倒病,应注意防治。
2定植
为了减轻病害,应实行水旱轮作,制种地选择水稻田或2~3年内未种过茄果类作物的地块,并要求有50m左右的隔离。茄子定植不必过深,与秧苗的子叶平齐为宜,3叶1心即可定植。为了使幼苗迅速恢复生长,定植以后应立即浇水,对新根发育有良好效果。定植的株行距根据茄子的品种而定,我团种植的是晚熟品种,行距60cm,株距35cm。
3田间管理
3.1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施猪粪渣75t/hm2,饼肥1500kg/hm2,磷、钾肥各1500kg/hm2作基肥。轻施苗肥,在定植后至开花前应追2次肥,浓度不要太高,否则会造成植株徒长,引起落花、落果,加重病害,最好用稀释5~10倍的猪粪水或进口氮磷钾复合肥,不用氮肥催苗。稳施花肥,自第1朵花开放到第1批果迅速膨大这段时间为茄子的大量开花期,也是杂交制种的人工去雄授粉期,为防止植株落花落果,在不是严重缺肥的情况下,一般不用追肥。重施果肥,当根茄(或称门茄)长至商品成熟度时,每株茄棵上基本上都挂了2~3层果,这时果实膨大需要大量养分供给,要大追肥,重追肥,一般每隔7~10d追1次肥,以稀猪粪水和复合肥为好,果实转黄即可停止施肥。保证植株充足的水分供应是提高种子发芽力的关键,特别是生长后期,因处在高温干旱季节,更应注意灌水。茄子在开花坐果期即可浇水,一般全生育期浇6~8次水,茄子的单叶面积大,水分蒸腾较多,一般保持80%土壤相对湿度,当土中水分不足时,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引起落花,所结的果实果皮粗糙品质差。当雨水过多时还要注意排水。从结果时即可开始浸灌,但应坚持“一浅”、“二急”、“三凉”的原则,“一浅”是灌水不能超过畦高的2/3~3/4;“二急”是急灌急排;“三凉”是水凉、土凉、天凉。因此,在晚上灌水效果较好。灌水后应及时追肥、中耕除草,其操作同常规栽培。结合浇水,施稀薄的粪肥或化肥;果实结果以后可追浇浓的粪肥或化肥,以氮肥为主,人工追施300~375kg/hm2尿素以供果实不断生长的需要;果实最旺时期,也是需肥最多时期。
3.2授粉技术
3.2.1授粉花朵部位及单株授粉花朵数。最适宜授粉部位是第2~4层花,每株宜授粉6~10朵花,坐果5~8个。
3.2.2父本花粉采集。茄子开花习性是当花蕾长足后,在花冠逐渐开裂过程中,花药逐渐破裂,花粉散出。可在上午8时左右花朵刚开放时,用电动采粉器收集花粉,此时花朵刚开放,花粉多,且发芽力高。也可在上午摘下当天开放的花朵,取出花药散放在铺有厚纸的筛子上,放在太阳光下晒干,约需4h。然后用花粉筛将花粉筛出,或将晒干的花药装入碗中,盖上纸,上下抖动碗几次,即可将花粉抖出,然后放入小盒中备用。3.2.3选择母本花蕾去雄。茄子花在开放前1d至开放后2d,均有受精结籽能力,而以开花当天受精能力最强,结实率最高。选母本植株上花冠开裂的大花蕾,用镊子轻轻拨开花苞,将雄蕊彻底去尽。去雄时,切忌挫伤柱头、子房。
3.2.4授粉。对前1天下午去雄、第2天上午开放的花朵授粉。用带橡皮头的铅笔或授粉棒(粗塑料电线壳中塞入海绵制成)沾取花粉,轻而匀地涂到柱头上,看到柱头上沾有足量花粉即可。如果花粉多,也可当天去雄、当天授粉。
3.2.5标记。用印油涂于花柄上或用有色毛线系于花柄上等方法进行标记。
3.2.6其他管理措施。在杂交制种中发现授粉量增加,其坐果率、单果种子数相应增加。因此,重复授粉可提高种子产量。每次授粉时,如果发现母本田内有未做标记的花朵或果实要及时摘除,以免影响杂交种纯度。每株坐果5~8个后,要将植株上部开放的花朵、自交果及生长点全部摘除,以证杂交种的纯度和果实的生长发育。一般母本田可安排30~45人/hm2去雄授粉。
3.3茄子的落花及防止
茄子落花的原因是气温低于20℃时,影响授粉受精及果实生长,在15℃以下会引起落花,最适宜温度为28~30℃,这种早期落花可以用生长剂来防止,一般用20~30mg/kg的2,4-D处理。
3.4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苗床期猝倒病及结果期的绵疫病,主要害虫为红蜘蛛。防治猝倒病主要是加强温床管理,在幼苗有2~3片真叶时最易发生,在管理上多通风,少浇水,是主要防止措施;果实绵疫病对果实危害严重,尤其在雨季易发生,防治方法是注意田间排水及避免与病菌接触。红蜘蛛防治主要用乐果防治效果为好。
论文摘要:介绍皖油21的制种技术要点,包括基地选择、培育壮苗、田间管理、制种技术、收获等内容,以期指导皖油21制种生产。
皖油21属甘蓝型油菜细胞质不育三系杂交种,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65A与雄性不育恢复系H2C配制而成。2002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丰产性、稳产性好、生长整齐、抗逆性强、熟期适中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二熟制或三熟制地区推广种植。为了加速新品种的推广,我们在品种育成后,对其制种技术进行了专项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1制种基地的选择
基地选择在光照充足的山区或江心洲,采用自然隔离的方式。基地周围2km隔离区内不能有十字花科作物;制种区及隔离区禁止放蜂;制种田要选择水旱轮作田,不要选择旱田。因为山区旱地保水、保肥能力差,油菜生长后期易受高温、干旱影响,从而造成母本结实率下降,而且后期一般病害较重,易早衰。要求土壤肥沃,灌排方便。同时水旱轮作还能有效避免因连作产生的自生苗,降低菌核病的发病率。
2培育壮苗
2.1选用优质亲本种子
亲本种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制种质量,应选用纯度高、发芽率高、籽粒饱满的种子,最好是用当年生产的新种。播种前对所选用的亲本种子质量进行一次检测,尤其是发芽率和净度,要剔除小粒、瘪粒,确定适宜的播种量,这是培育壮苗的基础。
2.2苗床整理
育苗田应首选水旱轮作、地势稍高的早稻田。如果没有早稻田,也可选择2a以上未种过油菜或其他十字花科作物、离水源较近的平整旱地。因油菜籽粒小,整地要求表土细碎平整,利于培育壮苗,墒宽2m,便于管理。施足底肥,以化肥为主,不施农家肥,以防肥中夹杂菜籽,造成制种田杂株率增加。苗床配比母本∶大田=1∶6,父本∶大田=1∶12。
2.3播种及苗床管理
父母本于9月中下旬同期播种,播量7.5kg/hm2,分墒定量播种,一般田块播后可用大扫帚轻扫,土壤较细田块可用耧耙轻耧。播后苗床干旱应及时灌水,保证全苗及幼苗正常生长。出苗后一叶一心期间苗,三叶一心期定苗,留苗100万株/hm2左右,并拔除异形苗,防治病虫草害。
3适期移栽,加强田管
3.1适期移栽
移栽田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耕翻,整地做墒,并开好三沟,做到旱能灌、涝能排。苗龄控制在40d以内。10月中下旬移栽,父母本行比为2∶4,每墒6行,中间2行栽父本,父本两边各栽2行母本,密度15万株/hm2。活棵后应及早查苗、补苗,中耕除草,壅根培土,预防冻害,加强病虫害防治。
3.2肥水管理
油菜制种亲本在苗期生长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后期技术的应用,从而影响制种的纯度和产量。肥料要按氮、磷、钾的比例合理搭配,并注意增施硼肥。磷、钾、硼作基肥施;氮肥的施用原则是基肥足、腊肥早、薹肥少或不施。幼苗移栽后无降水,应及时灌水活棵,之后也应注意清沟沥水,灌水保墒。
4制种技术
在杂交油菜制种过程中,很多人的精力往往集中在母本上,其实决定杂交种纯度的不仅仅是母本,更应该是父本和隔离区好坏,它们同等重要。
4.1清理隔离区
一般于春节后组织人员对隔离区内及制种区田埂上的自生油菜及其他十字花科作物进行1次拉网式清除,直到母本进入初花期。此间应进行3~4次,做到干净彻底。清除方法可用人工拔除或药剂化学清除。4.2田间除杂
4.2.1苗床除杂。拔除明显异形苗、徒长苗、优势苗。
4.2.2苗期除杂。制种田苗期除杂可于第一次清理隔离区后,进行第一次苗期除杂,去除与父母本形态差异明显的植株。以后的每一次除杂都应先除父本后母本。一般苗期除杂不得少于3次。
4.2.3蕾薹期除杂。这是除杂的关键时期,对参加除杂人员要进行业务培训,掌握技术要点,做到除杂对象看得清、认得准。应集中力量,一遍接一遍,进行多次,直至母本进入初花期。拔除的杂株要带出田,集中堆放,不能随手乱扔,由农户带回喂牲畜或作堆肥处理。此项操作应严格执行,不能放松。
4.2.4花期除杂。始花到初花时期的除杂,是油菜除杂的重要时期,因为此时除杂进度直接影响种子的纯度。抓住最后时期去除父母本行中的异形株,同时去除母本行中的大花株和可育株。
4.3调节花期
花期相遇的好坏直接影响制种产量和纯度。皖油21的母本不育系不育度高,无需控制开花期,只需调整父母本播期,合理安排花期相遇。因父本初花较迟,江淮之间9月10日前播完父本,母本9月15日前播完,保证在父本出苗后播母本,以确保花期相遇良好,夺取高产。
5收获
母本终花后即可割除父本并运出田外,这样做既通风透光,又可减轻病害的发生,有利于夺取高产。父本割除后,要及时安排人员进行检查,尤其是对移栽不规范的田块,检查是否漏割;已割除父本的田块,检查是否有父本残枝遗留田间,割除父本应做到干净彻底。母本成熟收割后,应在田间摊晒,以利于种子后熟,尽可能不堆放,以防发生霉变,影响种子品质。脱粒后的种子忌在水泥场上曝晒,以免影响发芽率。要单脱单晒,防止混杂,分户收回,统一保管,待检验后再行处理。
论文摘要:本文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例,从隔离区的选择、育苗、定植移栽、去杂、去花枝消毒、防虫、收获晾晒、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方面,详细介绍了花椰菜生产用种制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花椰菜又名菜花,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原产地中海及北海沿岸,19世纪中叶传入我国。但是,制种技术是确保种子质量的关键,现将花椰菜制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作以下探讨。
1花椰菜繁种的生物学基础特性
1.1植物学特征
1.1.1花椰菜为1年或2年蔬菜,它的根系较强大,须根发达,多集中于土壤表层中,根系受伤后不易恢复。茎较结球甘蓝长而粗。叶狭长,有蜡粉,在将现花球时,心叶自然向中心弯曲或扭转,可保护花球免受阳光而变色或免受霜害。花球是营养贮藏器官,由主花茎、肉质花梗及绒球状花枝顶端聚合而成。当温度等条件适宜时,花球逐渐松散,花茎、花梗迅速发育而伸长,花枝顶端继续分化形成正常花蕾,继而开花结实,由于花球是畸形发育,又加上组织致密,只有一部分花能正常开花。
1.1.2花椰菜的花为完全花,花萼4枚,绿色或黄绿色。花瓣4枚,黄色或乳黄色,“十”字形排列,雄蕊6枚,花丝4长2短,花丝顶端着生花药,成熟时纵裂散出花粉,雌蕊1枚,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子房有2个心室。
1.1.3果实为长角果,成熟后易爆裂,每个角果含种子10余粒,千粒重3~3.50g。
1.2阶段发育与开花授粉习性
1.2.1阶段发育特性。花椰菜属于低温长日照和绿体春化植物。完成春化阶段发育的植株大小以及对温度的要求,因品种不同而不同。早熟品种需6~7片叶,中熟品种需11片叶,晚熟品种需14片叶,才能感受低温影响而通过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是:极早熟品种为20~23℃、早熟品种为17~20℃、中熟品种为12~15℃、晚熟品种为25℃左右。在上述温度条件下,一般经15~30d可完成春化的阶段发育。春化阶段完成后植株才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花球形成后,在适温和长日照下,花枝开始伸长。
1.2.2开花授粉习性。花椰菜从花芽分化到花球充分长成,约需20~25d,从花球边缘松散到花茎伸长,约需10d左右;从花茎伸长到开花,在适温下需20d左右。复总状花序,各级花枝上的花由下而上陆续开放,整个花期大约1个月左右,从谢花到角果成熟,约需20~40d。
1.2.3花椰菜具有雌蕊先熟的特性,其雌蕊柱头在开花前4~5d至开花后2~3d都有接受花粉而受精的能力,开花前2d和开花后1d的花粉均有较强的生活力。
1.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3.1温度花椰菜喜冷凉,属半耐寒性蔬菜,怕热又不耐霜冻。生育适温范围比较窄,栽培季节和品种选择比较严格。种子在2~3℃就能发芽,但以25℃发芽最快。营养生长适温为8~24℃,花球生育适温为15~18℃,低于8℃生长缓慢,高于25℃花球小而松散。在采种生产中导致发育不正常,花粉失去发芽力。适宜的开花结实温度为15~19℃。
1.3.2光照花椰菜对光照长短要求不太严格,但喜光,少耐阴。
1.3.3水分花椰菜喜湿润,耐旱,耐涝能力较差。在整个生育期中要求充足的水分,尤其是在叶片旺盛生长和花瓣形成期需水更多。如水分不足,导致叶片少而小,提前形成小花球,降低产量和品质。如土壤水过多,会造成花球松散,花枝霉烂。
1.3.4土壤花椰菜喜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壤土。全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氮肥,而在花球生长和抽薹开花期、结实期需要大量的磷钾元素。适宜的土壤pH为5.50~6.50。
2常规品种种子生产
一般采用日光温室播种育苗,露地定植、采种的方法。
2.1隔离区的选择因花椰菜是常异花作物,隔离应选择周围没有同科类作物(如芥蓝、甘蓝、甘蓝型白菜等作物)的地块。距离必须达到1000m以上。
2.2育苗在日光温室内进行。
2.2.1播种播种期一般1月5~10日。育苗地要选前茬没种过“十”字花科蔬菜及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块。播种前先把配制好的营养土(优质农家肥、磷酸二铵、细砂掺匀)施入苗床,将苗床整平,浇透水。2d后,用耙子将苗床耙壤,把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上,盖1cm厚的细土温度保持在15~25℃。
2.2.2分苗播种后根据气温的高低,25~30d后,即二叶一芯至三叶一芯时及时分苗。分苗时最好在阴天或傍晚进行,苗距0.10m见方。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将杂苗、病苗、过弱的小苗及时拔除。分苗后立即浇水,并遮阴4~5d,湿度保持在80%,温度保持在18~25℃,5~7d后再浇一次缓苗水。缓苗后,注意蹲苗。根据气温逐渐降低温度,加大通风量,温室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以提高幼苗的抗寒、抗旱及免疫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春化。
2.3定植移栽
2.3.1地块选择在隔离区内,应选择地力均匀、土层深厚、前茬没有种过“十”字花科的蔬菜作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良好、地势平坦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作为制种田,前茬作物以小麦或未种过蔬菜的地块为宜。
2.3.2整地整地时,要施足基肥,一般每亩地施入优质农家肥5000kg,过磷酸钙30kg,N、P、K复合肥15kg。深耕后,整平、耙耱、镇压,然后起垄:垄距1m,垄宽0.65m,垄高0.25~0.30m,平整垄面,拍实后铺农用地膜,一定要将地膜压实,以防止地膜被风吹掉。
2.3.3定植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1~10日。带土移栽要注意保护根系,尽量减少或避免机械损伤,对种株要进行严格选择,选用叶片厚而深绿,茎粗壮,根系发达的健壮苗,再次淘汰病苗、杂苗及弱苗。定植株距,根据不同品种,保持在0.60~0.70m。定植后立即灌水,3~4d后将倒伏的幼苗扶正。缓苗6~7d后灌水,并进行中耕,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2.4去杂、去花枝、消毒、防虫
2.4.1去杂在去花枝前,再次拔除僵苗、叶色、叶形、花球形状不同的和花球夹叶的植株。尽量做到逐株检查,确保种子纯度。
2.4.2去花枝去花枝时,花球大小掌握在适合商品性采收的3~5d后。必须用手先将花枝的5个花枝掰掉,留第2层的花枝,呈三角形状,中间留一小主枝,其余全部掰除,所留花球大小直径不得超过1.50cm。
2.4.3消毒去除花枝后,进行消毒。以农用链霉素为主,其它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也可使用。浓度掌握在50%~60%,一般用药量在10~15kg/亩左右。然后灌水,同时追施N、P、K复合肥15kg/亩。
2.4.4防虫花期要加强田间管理,防止蚜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的危害,一般每隔7d,喷施敌杀死、蚜虱净等防虫农药。盛花期适当降低用药浓度,以减少药剂对花粉的危害。
2.5收获晾晒
2.5.1收获收获期在9月15日左右,依蜡黄期的迟早分期采收。
2.5.2晾晒收获后,集中堆放5~7d再摊开晾晒,根据气温晾晒3~4d后,用木棍将种子敲落,筛选干净,用布袋装起来。放在通风干燥处,待收。
3杂交一代种子的生产
目前,花椰菜杂交制种,主要是通过自交不亲和系来进行繁育的。不同生态类型亲本系的种株培育及定植管理与常规种繁殖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
3.1如双亲亲和指数有较大差异时,可将亲和指数低的亲本系加大栽植比例,栽植行比为2:1,如双亲生长势有较大差异时,也可按2:1或2:2栽植。
3.2双亲的花期要相遇,如果双亲花期不一致,可通过分期播种、分期定植、控制水肥等措施,使双亲花期相遇。
3.3为提高制种田的产量及杂交率,花期要采用放蜂等昆虫进行传粉、必要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3.4要有良好的隔离条件。杂交制种田要与花椰菜不同品种的采种田及甘蓝、芥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种植田空间隔离2000m以上,以确保一代杂交种子的纯度。
3.5常用品种种子的提纯复壮。花椰菜是常异花作物,靠昆虫、风等媒介授粉,在制种过程中,一旦品种间互相杂交及采种方法不当,就会导致品种混杂退化。为保持品种的原有种性,既要保证不同品种间有良好的隔离条件,又要选择适宜的制种方法。对混杂退化的品种要进行提纯复壮,花椰菜提纯复壮主要采用混合选择法和改良混合选择法。
4病虫害的防治
危害花椰菜的主要病害有黑胫病、黑根病和霜霉病;主要虫害有菜青虫、蚜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等。
4.1黑胫病也叫根朽病。苗期受害后,子叶、真叶及幼茎上出现黑灰色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上散生很多小黑点,稍凹陷。严重时主侧根全部腐朽死亡,植株萎蔫,成株和种株受害后,多在较老的叶片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色病斑,种荚病斑多发生在荚的尖端。潮湿多雨或雨后高温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种子消毒用50℃的温水浸种20min,其次收获种子时,选择无病的植株进行采种,从而减少病菌的传播。轮作倒茬在育苗和定植时,一定要选择好地块。前茬作物以带田、大田玉米或小麦为宜。一般情况下,不能重茬。药物防治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面喷雾或进行灌根。
4.2黑根病苗期受害重,主要侵染幼苗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以加强苗床管理为主,药剂防治为辅。育苗床选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选用无病新土做苗床;如用旧土做苗床,应进行土壤消毒,使用充分腐熟的肥料。
加强苗床管理根据天气情况保湿与放风,浇水后注意通风换气。在分苗、定苗时要严格淘汰病苗,定植后如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并补栽健壮株。药物防治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0%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多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论文摘要:本文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例,从隔离区的选择、育苗、定植移栽、去杂、去花枝消毒、防虫、收获晾晒、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方面,详细介绍了花椰菜生产用种制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花椰菜又名菜花,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原产地中海及北海沿岸,19世纪中叶传入我国。但是,制种技术是确保种子质量的关键,现将花椰菜制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作以下探讨。
1花椰菜繁种的生物学基础特性
1.1植物学特征
1.1.1花椰菜为1年或2年蔬菜,它的根系较强大,须根发达,多集中于土壤表层中,根系受伤后不易恢复。茎较结球甘蓝长而粗。叶狭长,有蜡粉,在将现花球时,心叶自然向中心弯曲或扭转,可保护花球免受阳光而变色或免受霜害。花球是营养贮藏器官,由主花茎、肉质花梗及绒球状花枝顶端聚合而成。当温度等条件适宜时,花球逐渐松散,花茎、花梗迅速发育而伸长,花枝顶端继续分化形成正常花蕾,继而开花结实,由于花球是畸形发育,又加上组织致密,只有一部分花能正常开花。
1.1.2花椰菜的花为完全花,花萼4枚,绿色或黄绿色。花瓣4枚,黄色或乳黄色,“十”字形排列,雄蕊6枚,花丝4长2短,花丝顶端着生花药,成熟时纵裂散出花粉,雌蕊1枚,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子房有2个心室。
1.1.3果实为长角果,成熟后易爆裂,每个角果含种子10余粒,千粒重3~3.50g。
1.2阶段发育与开花授粉习性
1.2.1阶段发育特性。花椰菜属于低温长日照和绿体春化植物。完成春化阶段发育的植株大小以及对温度的要求,因品种不同而不同。早熟品种需6~7片叶,中熟品种需11片叶,晚熟品种需14片叶,才能感受低温影响而通过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是:极早熟品种为20~23℃、早熟品种为17~20℃、中熟品种为12~15℃、晚熟品种为25℃左右。在上述温度条件下,一般经15~30d可完成春化的阶段发育。春化阶段完成后植株才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花球形成后,在适温和长日照下,花枝开始伸长。
1.2.2开花授粉习性。花椰菜从花芽分化到花球充分长成,约需20~25d,从花球边缘松散到花茎伸长,约需10d左右;从花茎伸长到开花,在适温下需20d左右。复总状花序,各级花枝上的花由下而上陆续开放,整个花期大约1个月左右,从谢花到角果成熟,约需20~40d。
1.2.3花椰菜具有雌蕊先熟的特性,其雌蕊柱头在开花前4~5d至开花后2~3d都有接受花粉而受精的能力,开花前2d和开花后1d的花粉均有较强的生活力。
1.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3.1温度花椰菜喜冷凉,属半耐寒性蔬菜,怕热又不耐霜冻。生育适温范围比较窄,栽培季节和品种选择比较严格。种子在2~3℃就能发芽,但以25℃发芽最快。营养生长适温为8~24℃,花球生育适温为15~18℃,低于8℃生长缓慢,高于25℃花球小而松散。在采种生产中导致发育不正常,花粉失去发芽力。适宜的开花结实温度为15~19℃。
1.3.2光照花椰菜对光照长短要求不太严格,但喜光,少耐阴。
1.3.3水分花椰菜喜湿润,耐旱,耐涝能力较差。在整个生育期中要求充足的水分,尤其是在叶片旺盛生长和花瓣形成期需水更多。如水分不足,导致叶片少而小,提前形成小花球,降低产量和品质。如土壤水过多,会造成花球松散,花枝霉烂。
1.3.4土壤花椰菜喜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壤土。全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氮肥,而在花球生长和抽薹开花期、结实期需要大量的磷钾元素。适宜的土壤pH为5.50~6.50。
2常规品种种子生产
一般采用日光温室播种育苗,露地定植、采种的方法。
2.1隔离区的选择因花椰菜是常异花作物,隔离应选择周围没有同科类作物(如芥蓝、甘蓝、甘蓝型白菜等作物)的地块。距离必须达到1000m以上。
2.2育苗在日光温室内进行。
2.2.1播种播种期一般1月5~10日。育苗地要选前茬没种过“十”字花科蔬菜及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块。播种前先把配制好的营养土(优质农家肥、磷酸二铵、细砂掺匀)施入苗床,将苗床整平,浇透水。2d后,用耙子将苗床耙壤,把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上,盖1cm厚的细土温度保持在15~25℃。
2.2.2分苗播种后根据气温的高低,25~30d后,即二叶一芯至三叶一芯时及时分苗。分苗时最好在阴天或傍晚进行,苗距0.10m见方。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将杂苗、病苗、过弱的小苗及时拔除。分苗后立即浇水,并遮阴4~5d,湿度保持在80%,温度保持在18~25℃,5~7d后再浇一次缓苗水。缓苗后,注意蹲苗。根据气温逐渐降低温度,加大通风量,温室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以提高幼苗的抗寒、抗旱及免疫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春化。
2.3定植移栽
2.3.1地块选择在隔离区内,应选择地力均匀、土层深厚、前茬没有种过“十”字花科的蔬菜作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良好、地势平坦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作为制种田,前茬作物以小麦或未种过蔬菜的地块为宜。
2.3.2整地整地时,要施足基肥,一般每亩地施入优质农家肥5000kg,过磷酸钙30kg,N、P、K复合肥15kg。深耕后,整平、耙耱、镇压,然后起垄:垄距1m,垄宽0.65m,垄高0.25~0.30m,平整垄面,拍实后铺农用地膜,一定要将地膜压实,以防止地膜被风吹掉。
2.3.3定植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1~10日。带土移栽要注意保护根系,尽量减少或避免机械损伤,对种株要进行严格选择,选用叶片厚而深绿,茎粗壮,根系发达的健壮苗,再次淘汰病苗、杂苗及弱苗。定植株距,根据不同品种,保持在0.60~0.70m。定植后立即灌水,3~4d后将倒伏的幼苗扶正。缓苗6~7d后灌水,并进行中耕,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2.4去杂、去花枝、消毒、防虫
2.4.1去杂在去花枝前,再次拔除僵苗、叶色、叶形、花球形状不同的和花球夹叶的植株。尽量做到逐株检查,确保种子纯度。
2.4.2去花枝去花枝时,花球大小掌握在适合商品性采收的3~5d后。必须用手先将花枝的5个花枝掰掉,留第2层的花枝,呈三角形状,中间留一小主枝,其余全部掰除,所留花球大小直径不得超过1.50cm。
2.4.3消毒去除花枝后,进行消毒。以农用链霉素为主,其它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也可使用。浓度掌握在50%~60%,一般用药量在10~15kg/亩左右。然后灌水,同时追施N、P、K复合肥15kg/亩。
2.4.4防虫花期要加强田间管理,防止蚜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的危害,一般每隔7d,喷施敌杀死、蚜虱净等防虫农药。盛花期适当降低用药浓度,以减少药剂对花粉的危害。
2.5收获晾晒
2.5.1收获收获期在9月15日左右,依蜡黄期的迟早分期采收。
2.5.2晾晒收获后,集中堆放5~7d再摊开晾晒,根据气温晾晒3~4d后,用木棍将种子敲落,筛选干净,用布袋装起来。放在通风干燥处,待收。
3杂交一代种子的生产
目前,花椰菜杂交制种,主要是通过自交不亲和系来进行繁育的。不同生态类型亲本系的种株培育及定植管理与常规种繁殖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
3.1如双亲亲和指数有较大差异时,可将亲和指数低的亲本系加大栽植比例,栽植行比为2:1,如双亲生长势有较大差异时,也可按2:1或2:2栽植。
3.2双亲的花期要相遇,如果双亲花期不一致,可通过分期播种、分期定植、控制水肥等措施,使双亲花期相遇。
3.3为提高制种田的产量及杂交率,花期要采用放蜂等昆虫进行传粉、必要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3.4要有良好的隔离条件。杂交制种田要与花椰菜不同品种的采种田及甘蓝、芥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种植田空间隔离2000m以上,以确保一代杂交种子的纯度。
3.5常用品种种子的提纯复壮。花椰菜是常异花作物,靠昆虫、风等媒介授粉,在制种过程中,一旦品种间互相杂交及采种方法不当,就会导致品种混杂退化。为保持品种的原有种性,既要保证不同品种间有良好的隔离条件,又要选择适宜的制种方法。对混杂退化的品种要进行提纯复壮,花椰菜提纯复壮主要采用混合选择法和改良混合选择法。
4病虫害的防治
危害花椰菜的主要病害有黑胫病、黑根病和霜霉病;主要虫害有菜青虫、蚜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等。
4.1黑胫病也叫根朽病。苗期受害后,子叶、真叶及幼茎上出现黑灰色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上散生很多小黑点,稍凹陷。严重时主侧根全部腐朽死亡,植株萎蔫,成株和种株受害后,多在较老的叶片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色病斑,种荚病斑多发生在荚的尖端。潮湿多雨或雨后高温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种子消毒用50℃的温水浸种20min,其次收获种子时,选择无病的植株进行采种,从而减少病菌的传播。轮作倒茬在育苗和定植时,一定要选择好地块。前茬作物以带田、大田玉米或小麦为宜。一般情况下,不能重茬。药物防治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面喷雾或进行灌根。
4.2黑根病苗期受害重,主要侵染幼苗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以加强苗床管理为主,药剂防治为辅。育苗床选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选用无病新土做苗床;如用旧土做苗床,应进行土壤消毒,使用充分腐熟的肥料。
加强苗床管理根据天气情况保湿与放风,浇水后注意通风换气。在分苗、定苗时要严格淘汰病苗,定植后如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并补栽健壮株。药物防治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0%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在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多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论文摘要:介绍皖油21的制种技术要点,包括基地选择、培育壮苗、田间管理、制种技术、收获等内容,以期指导皖油21制种生产。
皖油21属甘蓝型油菜细胞质不育三系杂交种,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65A与雄性不育恢复系H2C配制而成。2002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丰产性、稳产性好、生长整齐、抗逆性强、熟期适中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二熟制或三熟制地区推广种植。为了加速新品种的推广,我们在品种育成后,对其制种技术进行了专项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1制种基地的选择
基地选择在光照充足的山区或江心洲,采用自然隔离的方式。基地周围2km隔离区内不能有十字花科作物;制种区及隔离区禁止放蜂;制种田要选择水旱轮作田,不要选择旱田。因为山区旱地保水、保肥能力差,油菜生长后期易受高温、干旱影响,从而造成母本结实率下降,而且后期一般病害较重,易早衰。要求土壤肥沃,灌排方便。同时水旱轮作还能有效避免因连作产生的自生苗,降低菌核病的发病率。
2培育壮苗
2.1选用优质亲本种子
亲本种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制种质量,应选用纯度高、发芽率高、籽粒饱满的种子,最好是用当年生产的新种。播种前对所选用的亲本种子质量进行一次检测,尤其是发芽率和净度,要剔除小粒、瘪粒,确定适宜的播种量,这是培育壮苗的基础。
2.2苗床整理
育苗田应首选水旱轮作、地势稍高的早稻田。如果没有早稻田,也可选择2a以上未种过油菜或其他十字花科作物、离水源较近的平整旱地。因油菜籽粒小,整地要求表土细碎平整,利于培育壮苗,墒宽2m,便于管理。施足底肥,以化肥为主,不施农家肥,以防肥中夹杂菜籽,造成制种田杂株率增加。苗床配比母本∶大田=1∶6,父本∶大田=1∶12。
2.3播种及苗床管理
父母本于9月中下旬同期播种,播量7.5kg/hm2,分墒定量播种,一般田块播后可用大扫帚轻扫,土壤较细田块可用耧耙轻耧。播后苗床干旱应及时灌水,保证全苗及幼苗正常生长。出苗后一叶一心期间苗,三叶一心期定苗,留苗100万株/hm2左右,并拔除异形苗,防治病虫草害。
3适期移栽,加强田管
3.1适期移栽
移栽田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耕翻,整地做墒,并开好三沟,做到旱能灌、涝能排。苗龄控制在40d以内。10月中下旬移栽,父母本行比为2∶4,每墒6行,中间2行栽父本,父本两边各栽2行母本,密度15万株/hm2。活棵后应及早查苗、补苗,中耕除草,壅根培土,预防冻害,加强病虫害防治。
3.2肥水管理
油菜制种亲本在苗期生长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后期技术的应用,从而影响制种的纯度和产量。肥料要按氮、磷、钾的比例合理搭配,并注意增施硼肥。磷、钾、硼作基肥施;氮肥的施用原则是基肥足、腊肥早、薹肥少或不施。幼苗移栽后无降水,应及时灌水活棵,之后也应注意清沟沥水,灌水保墒。
4制种技术
在杂交油菜制种过程中,很多人的精力往往集中在母本上,其实决定杂交种纯度的不仅仅是母本,更应该是父本和隔离区好坏,它们同等重要。
4.1清理隔离区
一般于春节后组织人员对隔离区内及制种区田埂上的自生油菜及其他十字花科作物进行1次拉网式清除,直到母本进入初花期。此间应进行3~4次,做到干净彻底。清除方法可用人工拔除或药剂化学清除。
4.2田间除杂
4.2.1苗床除杂。拔除明显异形苗、徒长苗、优势苗。
4.2.2苗期除杂。制种田苗期除杂可于第一次清理隔离区后,进行第一次苗期除杂,去除与父母本形态差异明显的植株。以后的每一次除杂都应先除父本后母本。一般苗期除杂不得少于3次。
4.2.3蕾薹期除杂。这是除杂的关键时期,对参加除杂人员要进行业务培训,掌握技术要点,做到除杂对象看得清、认得准。应集中力量,一遍接一遍,进行多次,直至母本进入初花期。拔除的杂株要带出田,集中堆放,不能随手乱扔,由农户带回喂牲畜或作堆肥处理。此项操作应严格执行,不能放松。
4.2.4花期除杂。始花到初花时期的除杂,是油菜除杂的重要时期,因为此时除杂进度直接影响种子的纯度。抓住最后时期去除父母本行中的异形株,同时去除母本行中的大花株和可育株。
4.3调节花期
花期相遇的好坏直接影响制种产量和纯度。皖油21的母本不育系不育度高,无需控制开花期,只需调整父母本播期,合理安排花期相遇。因父本初花较迟,江淮之间9月10日前播完父本,母本9月15日前播完,保证在父本出苗后播母本,以确保花期相遇良好,夺取高产。
5收获
母本终花后即可割除父本并运出田外,这样做既通风透光,又可减轻病害的发生,有利于夺取高产。父本割除后,要及时安排人员进行检查,尤其是对移栽不规范的田块,检查是否漏割;已割除父本的田块,检查是否有父本残枝遗留田间,割除父本应做到干净彻底。母本成熟收割后,应在田间摊晒,以利于种子后熟,尽可能不堆放,以防发生霉变,影响种子品质。脱粒后的种子忌在水泥场上曝晒,以免影响发芽率。要单脱单晒,防止混杂,分户收回,统一保管,待检验后再行处理。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飞速发展,玉米单产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杂交玉米种植面积不断上升,玉米杂交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制种面积不断扩大。我国玉米制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因自然灾害、环境条件及技术等造成的种子质量不合格、减产减收甚至绝收现象时有发生,给制种单位和制种农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大量的劣质种子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后果。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杂交玉米制种的技术措施。
玉米杂优品种具有高产、抗性强等优点,所以在玉米种植区,种植杂优品种已成为提高产量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玉米杂交制种产量,探讨玉米杂交制种高产技术,我所进行了三年制种试验。产量由过去的1200kg/hm2提高到现在的2325kg/hm2,增产93.75%。现将高产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措施
1.1选地及整地
选隔离条件较好,土壤肥力和光照条件较好,集中连片,有排灌条件,保水保肥力强的地为制种地,并做到精细整地,畦面无大土块,无杂草,无作物残根,达到松、细、平。
1.2重施底肥,增施磷钾肥
制种地要求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kg、钙镁磷50kg、钾肥10kg。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1.3合理安排群体结构
父母本行比1:5,大行距90cm,小行距40cm,株距25cm,父本留双株,母本间隔留单双株,每亩母本4500株,父本1500株。
1.4合理确定播种期
玉米各生育阶段所需的光、温、水必须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才能正常生长。播种过早,低温阴雨天气易造成烂芽;播种过迟,抽雄吐丝遇梅雨高湿气候不利于授粉,影响结实率。在贺州市农科所(信都镇),早造制种可在2月下旬播种,利用地膜覆盖育苗效果较好。
1.5确定父母本播差期,保证花期相遇
玉米父母本花期相遇是杂交制种的关键,根据父母本生育期,结合当地气候资料,准确安排父母本播差期。一般情况下,玉米雄花散粉时间延续较短,夏天在相同条件下,花粉寿命只有5~6h,而雌花吐丝后10d内还能受精,吐丝后1~5d受精能力最强。
1.6搭好丰产苗架
(1)精细播种。播前整地要求达到无根茬、无坷垃、上虚下实、埂直面平,浇足底墒水。待播种子摊晒2~3d后用55℃左右的热水浸泡2~3min,然后用温水浸种6~12h,捞起后用40%乐果乳油兑水拌种均匀后点播,可以防治地下害虫。播种规格为小行距50cm,穴距33cm。采用开沟条播,每穴播3粒种子,667m2用种量约3kg。播种后在穴间(株间)点施少量复合肥,注意肥料不能沾附到种子上,以免烧坏种子,影响出苗,然后盖上3~5cm碎泥。播后做好父本区别标记,如在行头种上其他作物,以避免杂交种子纯度因亲本人为混淆而受影响。
(2)科学施肥。玉米的全程施肥以基肥为主,种肥、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磷钾肥要早施。
(3)适时排灌水。玉米出苗期,保持畦面干爽,齐苗后保持干干湿湿。抽穗前10d至抽穗后20d,注意保持泥土湿润,保证雌穗正常发育及父本抽雄整齐,花粉壮而多。
2确保种子质量的核心环节
2.1提高播种质量,缩短去雄周期。
精选亲本种子。制种时首先要确保亲本种子质量,播前亲本种子必须经过严格精选,彻底清除霉烂、秕瘦、虫蛀、破碎等籽粒,使籽粒大小均匀,发芽率达85%以上。种子处理。播前对种子适当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并可减轻病虫危害,以达到出苗早、苗齐、苗壮的目的。处理方法有晒种和种衣剂包衣等。足墒播种。足墒播种是全苗的关键。实践证明,播种深度的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时才能满足种子萌2.2严格去杂去劣
去杂去劣是玉米制种田保证纯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坚持早检查、早动手、严要求。第一次结合间苗、定苗进行,根据自交系叶色、叶型、叶鞘颜色将杂苗、弱苗、病苗彻底去掉。第二次在拔节期去杂,把不符合自交系形态特征的杂株、变异株、弱小株和可疑株彻底去掉。尤其父本杂株,绝不允许进入花期。第三次在抽雄初期去杂。在抽雄前后逐株根据自交系株型、叶片长短、花丝颜色、花药色泽去掉特殊的变异株、可疑株。第四次在晾晒脱粒前进行,把杂穗、变异穗、病穗彻底挑净。
2.3严格去雄
影响制种质量的关键是去雄。去雄涉及千家万户,必须精心组织,严格安排,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照章办事,奖惩严明。全面推动母本超前去雄技术,实行摸苞带叶去雄,并做到及时、干净、彻底。生产实践证明,母本超前去雄,不仅能有效防止母本自花授粉,而且有利于调节养分供应,促进雌穗生长,增加制种产量。抽出的雄穗必须装袋带出制种田处理掉,杜绝随去随丢,避免在田间后熟散粉,影响制种质量。去雄结束前将尚未抽出的母本株、病残株一次性彻底清理,防止去雄后散粉而影响种子质量。
2.4加强人工辅助授粉
人工授粉是高产、优质制种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花期未能良好相遇的情况下效果更为明显,据试验在自然授粉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结实率20%以上。而人工授粉不在于授粉次数和数量,关键是掌握好时间,辅助授粉应掌握在父本散粉量最大和母本吐丝集中时进行,采粉授粉时间一般在9~12时,以10时为最佳授粉时间。
2.5加强制种田的后期管理
授粉结束后,将制种田中种植的父本及时割除:一是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二是可以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纹枯病、大小斑病的发生与危害;三是可以消除父母本同收而导致的人为掺杂、机械混杂等隐患,保证种子纯度。制种成熟后期要严格检查,适时收获。要求农户在收获时先自行穗选去杂,交种前逐户检查,再次穗选去杂,合格后发给收购合格证,精选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