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条例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2-05-26 02:58:05

序论:在您撰写条例学习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条例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协调;理综学习;化学教学

引 言

化学作为理综学科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以外,更加侧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化学思维的培养。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巩固学生化学基础,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和化学水平。另一方面,打破化学教学的局限性,从教学本质出发,强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树立学生统筹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理综学科协调发展。基于此,下文就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对协调理综学习并提高化学成绩提出几点认知。

一、理综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理综学生中普遍存在两极化现象,学生偏科严重,究其根本,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是学生对学科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不高,处于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思维,缺乏一个正确的学习思路,学习方法不当,主观意识不足。导致学生学习基础不牢、概念模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差、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效率低。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刻板,没有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式教学,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任务而忽略教学实质,导致教学目的与预期的要求相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如何协调理综学习并提高化学成绩的建议

化学作为理综教学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强调对学生化学兴趣和化学意识的培养。改变以往灌溉式的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教学思路,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思考、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和积极的学生态度。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更具有动力,更具有主动性,学习质量和效率也会更高。

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概念以外,还需要学生善于动脑、灵活运用知识点,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反思问题,这样才能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内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思维能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之,摸索理综学科的学习规律,找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理综学习“异曲同工”之处,在理综学习上少走“弯路”,找到方向。

一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要规范学习态度,在做题的过程中,要发散思维,不能盲目笔记和背诵,做题要懂得方法和理清思路,避免出现思维的惰性。做题也不是做的越多越高,要摸清题型,学会看书和查资料,明确题中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点和重点。

无论是化学课程还是理综学科其它课程,都具有较强的实验性质和实践性,内容广泛、课题任务中,包括:理论学习、实验学习、计算学习、推理学习等等多个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归纳和总结,摸清自身学习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如:选择题反映学生学习基础,在做题时,不能盲目凭感觉,要做到有理有据,要学会反思,对模糊的概念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要重点注意;综合题直接反映学生的知识运用灵活性和对知识点举一反三的能力,要强调对学生耐心的培养,让学生深入到题目本质中,去剖析知识点,在潜移默化中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欲,理清学生学习思路,锻炼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身的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科教学规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使教学活动能有效的围绕学生展开,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为学生更好的展开学习打下基础。在化学教学中,将理论联系实践,重视实验教学,化学知识点比较抽象,逻辑性思维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掌握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以实验为媒介进行适当的辅助,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且,近距离感受化学的魅力,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激发学生自主思维和动手操作。当然,化学实验在以安全为前提的下,要让学生自主摸索实验,引导学生多接触实验,切实的去感受实验,通过实验将所学的知识点深化、具象化和形象化。对于繁琐的实验,要有耐心、有计划,要层层递进,迎难而上,要反复练习,鼓励学生去实验,去剖许实验、分解实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不断实验和学习过程中摸索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

总之,化学作为理综学科一部分,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下,要树立全局的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主观性的发挥,使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的阐述和传授,要以兴趣为基础,以成绩提升为动力,以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意识为目的,协调理综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近几年来,从县教育局《教师成绩统计表》来看,我校物理教学成绩有下滑趋势,失去了以往遥遥领先的风采,笔者综合分析诸方面原因,认为学生缺乏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其主要原因。因为兴趣是思维启动和智力发展的充分条件之一。当一个学生对某门课发生浓厚的、稳定的兴趣时,学习这门课就有了内在的、持久的动力,这种内因的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兴趣在教学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故笔者在我校九年级六个班中随机抽取叁个班,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及成绩查阅方式,进行物理学习兴趣调查及量化分析,并进行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建议。期待能对有兴趣的同行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九年级三个班,共144人,其中:男生81人,女生63人。

(2) 研究方法:a、访谈、问卷调查和成绩查阅相结合。b、设计问卷内容。

3、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1)物理学习兴趣调查的有效人数:

实有人数144人,调查有效人数142人。

(2)问卷分析统计:N=142人, =17.1,S=6.19。

(3)“感兴趣人数”与“反感人数”统计:

A、感兴趣:男生53人;女23人;B、反感: 男生20人,女生13人;C、无明显倾向:男生69人,女生34人。

(4)频数分布表:本表是从有效调查的142人中按照非常感兴趣(A等)、较感兴趣(B等)、无明显倾向(C等)、较反感(D等)、非常反感(E等)对应的人数来进行的统计。

从数据可以得出,只有33.8%的学生对物理感兴趣,有48.5%的学生无所谓,有13.3%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反感。

4、兴趣相关问题研究

(1)物理兴趣与物理成绩的相关研究。取表2中142名有明显倾向性和无明显倾向性的,从中随机抽样30位学生作为样本,对他们的兴趣分值和考试成绩进行相关分析。

①物理学习兴趣与物理成绩相关研究数据

样本个数n=3平均值兴趣 =17.36物理成绩 =61.43标准差S1=8.0,S2 =15.61。

②积差相关系数:

③结论:兴趣的差异和成绩的好坏达到了高相关。

(2)性别差异和物理学习兴趣的差异分析

①物理学习兴趣的性别差异研究数据

兴趣平均值:男生 =63, =19.64。标准差: =4.62

兴趣平均值:女生 =63, =16.03标准差: =6.76

②假设两个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平均数的差异不显著,现有的平均数3.61之差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那么:

计算固定临界值:t(df)0.05=1.96, t(df)0.01=2.58,则P≤0.01,应拒绝“零假设”,说明原先假设不成立。

③结论:差异非常显著。

(3)物理兴趣与物理教师相关分析:

①三个班兴趣均值:九(2)班16.27;九(4)班18.63;九(6)班16.76。

②数据分析:所选取的九年级三个班,分别由三个不同的教师担任,从中可以看出,九(4)班的兴趣均值居三个班之首。担任九(4)班物理教学的是我校物理老教师,从事物理教学十多年了,是县级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平时对学生很严,又注意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学生很喜欢上他的课。另外两个班的物理教师刚刚从教,在教学方法、经验上均有欠佳表现,平时很少与学生交流,显然学习物理的兴趣不如九(4)班浓厚。

③结论: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担任物理科目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学经验等有关。

(4)物理兴趣与班风相关分析

学生置身于一个良好班风的班级之中,不自觉地约束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带动了很多处于边缘状态的学生自觉的学习,从表6中可以看出,九(4)班的物理学习兴趣最为浓厚,该班的班风在全年级乃至全校是首屈一指的,该班在平时的上课、自习中,其出勤率、巩固率为100%。可见,物理学习兴趣与良好班风密切相关。

(5)物理学习兴趣与学生个性相关分析

在142人中,分别选取个性非常明显的各60人进行分析。

①物理兴趣与个性相关分析数据:

外倾型:兴趣均值18.4,标准差4.31,人数60;内倾型:兴趣均值17.6,标准差6.23,人数60。②数据分析:通过计算t=1.54,P≥0.01。③结论:物理兴趣与学生个性差异不显著。

(6)物理兴趣与学习方法相关分析

①物理兴趣均值与物理学习方法统计:兴趣均值、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比例%:九(2):16.27,23.62;九(4):18.63,31.46九(6):16.76,24.39。

②数据分析:在各班有效调查人数当中,尽管各班的学生具有有效学习方法所占的比例均很低,但九(4)班学生具有有效学习方法的比例还是遥遥领先。

③结论:物理学习兴趣与物理学习方法高相关。

5、教学建议

从相关研究得结果来看,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方面:

(1)高度重视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①优化课堂教学,诱发内因的主动作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打好基础,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③关注学生的兴趣反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④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2)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①过硬的基本功。②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③增强合作意识。 ④学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⑤合理应用“罗森塔尔效应”。(3)关注女生

教学物理的同行均能知道,物理是初中三大实验学科之一,不做实验可说是寸步难行。由于男生天生好动,对做实验很感兴趣,女生由于普遍胆小,做实验时不敢操作,故男生比女生对物理的兴趣较为浓厚。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女生。在教学别注意女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这是初中物理教学大面积提高物理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贵州省平塘县摆茹中学 石景奎老师收

第3篇

关键词:化学学习;不良心理;调整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117-02

学习是一件从表层知觉逐步过渡到深层认知的社会行为。在学习过程中,不良行为表现会严重影响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如,在化学学习中,有部分学生虽然学习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从而造成“化学难学”或“化学差生多”等现象。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存在的不良心理表现及其调整策略。

注意力分散及调整策略

注意力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的心理活动。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就在感知着什么,记忆着什么,思考着什么或想象着什么。如有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忙于把教师讲解的化学知识不分主次地抄记下来,注意力没有集中在教师讲解的要点上;有些学生热衷于观看化学实验,而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疏于思考,没有抓住重点学习,从而造成了注意力分散的现象。

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应通过优化课堂知识结构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可综合使用以讲解为主和以学生积极学习方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将教法和学法有机融为一体。如在讲授时指导学生:(1)集中精力听讲,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抓住知识重点,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2)要跟紧教师的思路。听老师是如何对事物进行推理的;听老师用什么方法、技巧去解题的;听老师对问题有哪些提问、解释。(3)要以理解为主,边听边记,听懂老师的讲解,听出重点,听出意图,力争得到“接受——思考——理解”的最佳效果。教师通过授课艺术,发挥学生多元智力,避免形式单一的讲授,如先声夺人的新课导入、围绕重点的实验安排、恰到好处的课件运用、画龙点睛的板书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教学内容的拓展等都会不断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可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注意深入自然和社会中,挖掘和积累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价值高的化学热点问题和化学现象,充实自己的教学素材库,并在教学中合理选择使用,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使学生学会反思;组织学生间有序的互动交流,确保所有人都在思考当前的任务。这样就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观察力肤浅及其调整策略

观察力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知觉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水平的测定,是感知觉活动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能在化学学习中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而部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往往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把观察局限在表面上。如化学实验中的观察,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实验现象上,而对细微的实验现象视而不见,对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原理何在,得到什么结论不注意思考,以致在解决实验类问题时学生出现判断错误。

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感知的高级形态。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内容的特点,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准备工作,把与观察有关的知识教给学生,或让学生通过自学为观察活动提供足够的知识准备。其次,引导学生加强有意注意、有意识记等活动。例如,在做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钠在烧杯中的位置、状态,反应后向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等,使学生在实验中及时观察到一个又一个新奇的现象,完整、清晰地感知实验过程,获得预期的观察效果。再次,注意洞悉学生的心理,寻找他们的兴趣点。要采取多种方法和变式,启发学生动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加观察活动,丰富他们想象的内容和培养观察的独立性,以提高观察效果。最后,要指导学生把握事物的全貌,做好观察记录,进行抽象概括,通过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认识其本质。如观察化学反应,让学生细致观察:反应物(色、态)反应条件反应现象生成物(色、态)等。

记忆力薄弱及调整策略

记忆是指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在化学学习中,部分学生对有关化学概念、定律、定理、化学用语、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各种图形、符号代表的意义、仪器的名称、性能和使用方法等没有经过识记、保持、回忆、再认识等过程,没有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所以一经检测,就出现各种错误,这正是记忆力薄弱的表现。

首先,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目的性及自觉性指导,提出学习和记忆的任务,训练学生注意集中、感知认真、观察仔细、思维积极等良好的品质,对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要善于抓住它们内涵的一些本质特征,认真分析,字斟句酌,深刻体会,学会理解性记忆;其次,激励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使用正确识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联系实际的记忆、提纲网络记忆、化简记忆、歌诀记忆等方法,同时,让学生通过自我测验、自我复述、自我回忆、自问自答、自我抽签测验等有效形式加以复习、巩固记忆。

想象力空泛及其调整策略

想象力是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头脑的思维加工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在化学学习中,有些学生由于想象力空泛而对有些化学知识缺乏理解,如物质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排布、化学键、分子结构及空间构型等,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就是由于想象力空泛而引起的。

想象力是最有价值的创造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首先,要遵照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想象。为学生的想象铺路搭桥,使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如在讲“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时,学生感到难懂。教师可通过例举一池水,进水管与出水管直径相等,单位时间内进出水量相等,则池中的水不断更换,但水量为一定值,这就是一种动态平衡,具体形象,易于接受。其次,要营造实验环境,开发想象能力。通过营造实验环境,活跃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提升。也可借助于实验、模型、挂图、计算机模拟、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等手段,加强直观性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想象,从而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再次,要指导学生做“想象实验”,由模仿向创造过渡。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根据现象假设结论,然后设计方案验证结论。如碳与浓硫酸反应。整个实验过程可让学生自己想象出一个蓝图,形成一个程序,对每一步将会出现的结果,都做到胸中有数。总之,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多思、多问、多实践,通过想象,使学生的思维领域更加广阔,求知欲望更加强烈,创新能力也得到更好的发展。

思维力僵化及其调整策略

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高级形态,也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在化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与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照搬其他学科的思维方法、方式,而忽视了化学学习的思维特点,依赖死记硬背等方法来进行化学知识的积累,缺乏联系对比、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使知识点孤立无序,不能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的学生习惯于从一个角度,用某一种思维模式解决问题,思路狭窄封闭,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变通性,在问题解决中,缺乏思维的求同性和求异性,知识得不到良好的迁移和升华。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语言的理解与表达、事理的分析与判断、问题的推理与求解、科学的创造与发明,无一不依赖于思维。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从开始学习化学起,就要不断地向学生渗透化学思想,如通过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多角度思考。例如,在“氨的喷泉实验”教学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1)除了氨气能形成喷泉以外,还有哪些气体适宜做喷泉实验;(2)假设喷泉实验装置中,烧瓶中只有一根导管,无胶头滴管,采用什么方法也能形成喷泉;(3)假设烧瓶里全为二氧化碳气体,怎样形成喷泉。

首先,注重加强直观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是人们对化学现象进行实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总结出来的。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原理制定教学原则,促使学生对于每一个问题从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究、思考、分析,注重思维的逻辑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决条件,记忆力是学习的基础,思维能力是学习的一把利剑,观察力和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因此,只要我们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进行教学,就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提高教学品质,使化学教学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1]周宏.教学新模式·教学策略[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2]刘知新.化学教学系统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孔令鹏,刘成坤.新课程下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研究与探索[J].化学教育,2011(1):16-20.

[4]周鑫荣.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拓展与优化[J].化学教育,2011(3):13-15.

第4篇

在信息化条件下,初级指挥院校的教育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坚持质量优先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信息化;院校;教学管理

一、坚持人本管理

教学管理坚持人本管理,就是教学管理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教学管理“以人为本”就是要使教学的现实满足教员和学员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教员为本”,就是教学管理要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努力创造使教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环境,努力营造支持和鼓励教员从事教学和教改的氛围。“以学员为本”,就是教学管理要“一切为了学员,为了一切学员,为了学员一切”,要体现人文关怀,要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一种开放的灵活的教育教学体系,保护和发展学员差异和个性,充分发挥学员的天性和优势,使每个学员都能成为具有特色和特长的创新人才。为此,当前初级指挥院校一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目标。要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这一目标,增加信息化课程资源,增加信息化教学内容,培养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懂指挥管理又懂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二要根据军队建设需求来设置专业和课程内容。信息化军事人才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战略战术,以夺取战场主动权。这种创造所要求的是“金字塔”式的复合知识结构:“塔底”是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塔身”是扎实的军事专业知识,而“塔尖”则是高新技术知识,主要是指最新军事高科技知识和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因此,要以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设置好专业和课程内容,使人才培养与军队建设需要始终保持一种主动适应的态势,把未来战争需要直正地反映到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来。三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培养学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学员的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几种能力是:指挥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初级指挥院校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基于实践,实践是创新的源泉。要尽快使信息化人才的知识能力转化成实际操作能力和作战能力。要有意识地组织他们进行信息化战争的战法研究,充分发挥他们的种子和酵母作用,不断提高人机结合的本领,为整体提升战斗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提高学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坚持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院校教学管理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教育目标转型,初级指挥院校教育有了新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教育转型后的教育质量也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确实面临一些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什么样质量观的问题;二是建立什么样质量标准问题;三是怎样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关于质量观问题,任何一所院校,教学管理都要强调质量意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对于信息化条件下的初级指挥院校而言,正确教学质量观的形成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目标,培养以能指挥、善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初级指挥人才。关于质量标准问题,笔者认为,质量标准应该是多层面、多样化的、与时俱进的。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质量观,建立起科学的、全面的、多样化的、与时俱进的教学质量标准。这项工作是各初级指挥院校面临的共同任务。关于怎样提高教学质量问题,笔者认为,一是要实施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全面教学质量管理要求把学员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管理的方向和目标,为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管理。也就是说,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要求是全面的。它既要重视学员的智育,也要重视学员德育;既要加强军事基础知识和军事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培养学员岗位任职的能力,激励他们的创造性;既抓教员的教学质量,又抓学员的学习质量。全面教学质量管理要求从系统整体上抓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全面完成教学质量管理任务。二是要实施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过程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要从单纯管理、检验教学质量的结果,转向管理好教学全过程的工作质量。科学的全面质量管理,应是教学全过程的管理,既要抓教学成果的质量,又要抓教学全过程的质量,而且要把重点放在教学过程的管理上。三是要实施全员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工作是院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院校全体工作人员都与提高教学质量密切相关,而不仅仅看作是教员或教学管理人员个人的事情。院校要把教学质量视为院校生命线,全体人员都应积极参与教学质量管理,各个部门都要以优质的工作来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教学改革;实践活动

DOIDOI:10.11907/rjdk.162689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2-0189-02

0 引言

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能力、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能力、图形和图像等多媒体处理能力、程序设计能力、网络应用能力以及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等。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衡量军校学员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化条件下提高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新形势对信息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才队伍势在必行。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社会的核心技术,在我军信息化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则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军队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摇篮,应将熟练操作计算机并具备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贯彻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

1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提高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军队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目标,给军队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军队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工作者,应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与实践,激发学员求知欲,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掌握计算机技能的意识,提高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军队信息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1.1 合理设置计算机课程体系

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课程,其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与科学显得非常关键。目前,教育部对高等院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明确要求,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划分为3个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与计算机应用基础。笔者所在学院将计算机课程分为三门必修课程和两门选修课程,三门必修课程分别为《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技术及应用》,两门选修课程分别为《计算机多媒体应用基础》与《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三门必修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开设,两门选修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开设,遵循了知识体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学员在大学四年期间能连续学习计算机知识。

1.2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同时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多、操作性强、应用广等特点,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着力提高学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第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原理、技术和方法以及常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使用。在该课程教学中,应及时补充计算机的新知识新技术,拓宽学员知识面;对教学中使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版本要不断进行升级,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员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1]。《程序设计基础》是第二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程,主要介绍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的功能、语法及编程。该课程教学中,应增加算法与数据结构、结构化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本课程学习奠定理论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是第三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应增加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数据库新技术,并结合具体应用系统,引导学员进行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代码设计以及系统调试,提高学员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

1.3 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中普遍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大多仍然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方法,忽略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员的主体地位,造成学员学习兴趣不浓,自主性不够[2-3]。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讲练结合、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利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学员通过课堂操作练习,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让学员在“学中练”、“练中学”,自主学习,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章节内容,可设计大量的教学案例,按照“引入问题、分析问题、引出所学知识、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教学思路,引导学员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针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确定任务、研究完成、效果评价”的教学思路,以任务为牵引,将教学内容设计到各种任务中,通过任务分析、讨论、完成与总结,提高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改革考试评价机制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而非目的。通过考试,检测学员学习的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考试大多以闭卷、笔试为主,理论考核多,应用考核少;客观性试题比例大,而综合性应用题比例小,这种考核方式和考试内容不能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不利于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要围绕以培养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考试内容应体现应用性和综合性,而对学员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则是考试的重点。从考试内容而言,应侧重于学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操作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考核,可以增加分析题、操作题和设计题的比例,减轻学员记忆负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能力提高上[4]。从考试方式而言,可采用多种考试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比如:对必修课程可采用笔试和上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上机考试的比例;对选修课程而言可采用系统设计方案、创艺设计、论文等形式。

2 通过计算机实践活动中提升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

为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同时,可通过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学员不仅可以学习更多与计算机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还可以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1)举办计算机学术讲座。为丰富学术活动,活跃创新氛围,每学期举办“军经讲坛”活动。借此活动,瞄准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并结合现代后勤对复合型军事后勤人才的培养要求,精选主题,精心准备,为学员举办计算机学术讲座。

(2)创办各类计算机兴趣小组。为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在学员中创办各类计算机兴趣小组,如:平面设计兴趣小组、动画设计兴趣小组、程序设计兴趣小组、计算机网络兴趣小组等。学员根据兴趣和特长参加不同的兴趣小组,为各个兴趣小组布置相应任务并定期进行指导和讲评。

(3)组织学员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学习完《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两门课程后,组织学员分别参加全国计算机一、二级等级考试,并将等级考试的成绩与这两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挂钩。为了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为学员提供考前培训,增强学员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信心。

(4)激励学员参加各类计算机竞赛。为激励学员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学院每年举办一届“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对获奖的团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学员参加总部的动漫作品创作竞赛,并对参加竞赛的学员提供辅导,每年都会获得了不同等级的奖项。在学员中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国“蓝桥杯”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赛前对学员进行系统培训,都获得了较好成绩。

3 结语

随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各种计算机活动的开展,教学改革效果明显,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显著提高。业余上机的学员人数明显增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也逐步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不断深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军队信息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红云,解晓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 谷希谦,陈锋.军队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11(4):16-19.

第6篇

1.调查对象

2.调查步骤

<中学生化学学习与非智力因素关系调查>表于1995年4月到1995年6月分别在七所中学发放,并完成调查,测试时间为15分钟。

二、调查结果

三、几点启示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从调查结果可知,初三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大于高中学生,男学生对化学兴趣又大于女学生,究其原因,是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那些瞬息变化的各种现象,令学生们感到新奇和兴奋,由此产生了直接兴趣,这是初中学生和男学生对化学更感兴趣的主要因素,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随生随灭。如何使这种兴趣持续下去,使学生对化学从有趣转化为乐趣,这是我们每位化学教师,尤其是初三化学教师所应注意的问题。往往一位高中学生对化学仍感兴趣,并且由乐趣转化为志趣时,其初三的化学教师起了很大启蒙作用,而学生一旦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必将在化学上成为有所作为的人才。怎样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持续下去,本人认为最好做法是以趣增趣——也就是说,不但初三化学教师,高中化学教师也应尽量创造条件,增加实验数量,增加实验的能见度,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另外,也不妨利用课外兴趣活动制作些趣味化学作品(如睛雨书签、银葫芦、水中花园等)作为对化学学习有成绩的学生的奖品。还有,在上课讲解时,应尽量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化学知识与书本上的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们感到,化学既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又是一门有用的学科。这样,学生的直接兴趣只要持续一段时间,量变引起质变,学生必将由有趣转化为乐趣。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2.培养学习化学的毅力,提高学习的持久性

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成绩之所以会随着年级升高而减弱和降低,除了因高中化学难度增加而跟不上,或学的学科多了使学生的兴趣发生了分化转移等原因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上的意志不够坚强,或者说在学习上的毅力不够。要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持久地保持下去,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人的意志品质从具体来说可分为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四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毅力也可从这四个方面加以考虑。

(1)自觉性的培养:化学教师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抱负教育和成就教育。

(2)果断性的培养:对学生敢于提问题和回答问题不但及时表扬和鼓励,而且给于适当记分(作平时分累记),对学生中好的学习方法及时肯定并加以提倡。分析试卷时,应强调回答问题要全面考虑,当机立断,决不优柔寡断、草率从事,使学生逐步形成有独立见解、办事果断的人。

(3)坚持性的培养:决心大而行动小,有信心而没有恒心,这是学生的通病。教师通过对学生恒心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具有坚定意志、顽强毅力的人。

第7篇

爆炸发生后,铁岭市银州区消防局组成火灾调查组对现场进行了详细的勘验,对知情人进行了走访,现已经查明这是一起由粮食阴燃分解出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发生气体爆炸引起的。

1、现场概况

发生爆炸的洞库是铁岭市银州区武装部的战备洞库,位于铁岭市银州区龙山乡(由于是战备设施,建设时间不详),洞库长130米,高3米,宽3.2米,南北走向,呈“L”形,两侧对称布置小洞室,洞库总容积3126立方米,在洞库的另一侧设置有安全出口,但是出于日常管理方便的考虑,这个安全出口的2扇大门已经关闭并用土掩埋,洞库内部空气基本不流通,空气潮湿。洞库内部洞顶壁设有100W白炽灯,距玉米跺顶部0.75米,其控制开关设置在洞库外部,内部无其它用火、用电设施。洞库周围没有可燃气体管道或可燃液体管道通过。

经过有关部门允许,个体工商户曹树柏于20__年4月10日将25万公斤玉米存放到该战备洞库,品种分别为:108、180和法育1号,其中108属于高糖粘性玉米,共有2500公斤,采用塑编袋包装。其它玉米采用麻袋包装,108、180、法育1号按照由北至南的顺序依次贴邻存放。为了方便运输和管理,玉米垛距洞库墙壁保持0.5米间距,与洞顶保持0.8米间距。

2、勘查所见

洞库外门北20米内地面散落玉米及少量玉米炭化结块,呈放射状,两把库门锁具被机械破坏,无撬压痕迹,防护门两侧混凝土墙体有铁制品碰撞后的痕迹,凹坑深1毫米,相对应防护门铁制构件有碰撞痕迹。洞内北门与玉米垛之间15米的地面上洒落有玉米,由垛至北门地面玉米层厚度依次减少,距玉米垛北端南6米处有玉米炭化痕迹。起火处玉米包装物为塑编袋,相邻处玉米包装物为麻袋。塑编袋、麻袋均有燃烧痕迹。玉米堆垛两侧0.5米宽垛距被流淌的玉米填实。起火处对应洞库穹顶有明显浓密烟重,牢固不易擦掉,烟熏范围2.2×7米。起火处剖面勘查玉米炭化区域呈“V”字形,底端距地面15厘米,“V”字形高1.15米,“V”形顶宽2.2米,炭化区域内玉米炭化结块,中心地带玉米炭化物有光泽,炭化物之间有孔洞和缝隙。在大“V”字形西侧0.5米处有另一小“V”字形玉米炭化区,内部玉米炭化结块,结块之间有孔洞和缝隙,中心区表面有光泽,周边结块表面无光泽,相邻玉米种子焦黄至正常颜色。以上两个“V”形炭化区所见为剖面。在对大“V”形炭化区底部西侧进行扩大剖面勘查范围时发现在其底部有2个小玉米炭化区,与大“V”形炭化区独立,其中西侧第一个小炭化区高25厘米,宽17厘米。与大“V”形相邻区处的玉米焦黄且与西侧的小炭化区分隔处玉米也呈焦黄状态。西侧第二个的小炭化区范围高24厘米宽23厘米,2个小炭化区内部玉米炭化特点与大“V”形炭化区相同。洞库内部无明显炸点,电气线路和开关、保险装置无变化。

3、访问情况

在对知情人进行访问的过程中得知:20__年5月10日19:00左右,也就是爆炸发生前一天的晚上,距离爆炸现场东北30米下风处的李某闻到了玉米的焦糊气味,且在其周围没有野外用火现象,亦没有工厂生产。洞库更夫王某证实:20__年5月11日凌晨4时听到沉闷的爆炸声,到室外巡视时发现洞库外北门地面洒落有玉米,锁具破坏,洞库门敞开,灰白色烟气从洞库内部向外散发。货主曹某证实:洞库内部除储存25万公斤玉米外无其它任何物品,玉米包装物为塑编袋和麻袋,20__年4月10日玉米入库后至爆炸发生没有进行检查。

4、玉米的发热和自燃

4.1、玉米的特点和属性。玉米属于谷类,糖的含量很高,而108玉米的糖含量更高,约占干体物质的70%以上,其它物质为蛋白质9.9%,脂类4.4%,其它水份、灰份占16.3%。由此可见,玉米主要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可燃固体物质。因此它具有可燃固体物质的一般属性,同时玉米是以堆垛的形式储存的,具备蓄热条件,还具有自燃的特点。

4.2、玉米的自燃过程。玉米的发热自燃一般认为是微生物、自身呼吸作用和吸湿放热共同作用产生热量积聚的结果,要经过出现、升温、高温和自燃四个阶段。

4.2.1、出现阶段。首先是玉米中的糖类和蛋白质因亲水性而吸收洞库中的水分,进行吸湿放热过程,这一过程使玉米的含水率增加,同时由于玉米的吸湿放热作用使堆垛内部的温度升高,为增强微生物呼吸作用提供先决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明显提高,放出大量的热,玉米开始升温,出现发热现象。

4.2.2、升温阶段。当玉米堆垛内部温度达到35~40℃时,由于霉菌的新陈代谢作用使玉米堆垛内部的温度升高,水分增加,当湿度达到75%~85%以上时,在白、黄曲霉的联合作用下,可以使玉米的温度升高到50~55℃,这时玉米已经显著变质,多数中温微生物已经不能发育,呼吸活动停止。

4.2.3、高温阶段。当温度达到50~55℃,相对湿度可以达到90以上,由于蒸发作用,玉米堆垛内部的温度可以降低,停止发热或者温度下降,但是在少数毛菌、无壳菌、烟曲霉菌等高温霉菌的作用下,玉米的温度还会继续升高,温度可以达到65℃以上。这时几乎所有的霉菌都已经停止了生命活动,通常情况下,发热停止。玉米高度腐败,不能利用。

4.2.4、自燃阶段。微生物在高温下分解玉米的有机物时可以产生低燃点的碳氢化合物,这些碳氢化合物主要以甲烷为主,还有少量的乙醇,只要有充足的氧气,玉米中的有机化合物还将继续分解,产生新的热源,同时释放出气体后的玉米形成多孔炭,吸附蒸汽和其它气体,蓄积热量,继续升温,最后导致玉米的自燃。但是这些可燃气体不可能全部被分解或吸附,仍然有一部分释放出来,散发到空气中。

5、气体爆炸成因分析

空间气体爆炸起火,必须具备3个条件:1是存在可燃性气体;2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浓度在该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内;3是有点火源,其能量必须大于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火能量。

5.1、可燃性气体来源分析。玉米在自燃的准备和发生的过程中,玉米中复杂的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低燃点简单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是甲烷.,以及 部分醇类和一氧化碳气体,其中醇类属于未被完全分解的有机物,在高温的作用下,醇类以气态的形式散发到空气中。由于在玉米自燃的过程中,堆垛内部氧气稀少,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又消耗了一部分氧气,玉米在氧气缺少的情况下进行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以上气体部分被释放到空气中。因此,甲烷、.一氧化碳气体和醇类气体成为气体爆炸的可燃气体来源。

5.2、爆炸性混合物形成分析。战备洞库的用途决定了它的空间是密闭的。以发生爆炸的洞库为例:洞室为混凝土整体浇注,洞库长130米,高3米,宽3.2米,南北走向,两侧对称布置小洞室,洞库总容积3126立方米,洞库大门封闭,内部空气基本不流通,是比较典型的密闭空间。扣除玉米所占的约300立方米体积,洞库内部净容积为2800立方米左右。由于玉米在自燃的准备和发生的过程中所释放的气体以甲烷为主,因此以甲烷的爆炸极限5~16计算,达到甲烷的爆炸极限所需要的甲烷气体体积分别为:下限——2800立方米×5=140立方米,上限——2800立方米×16=448立方米。以每100公斤玉米释放14.31立方米甲烷计算,2700公斤玉米分解可以释放出14.31立方米/百公斤×2700公斤÷100公斤=386.37立方米的甲烷气体,远远超过甲烷发生气体爆炸的最低计算当量,也处在甲烷爆炸所需计算当量范围内(140立方米<386.37立方米<448立方米﹚。因此具备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条件。

5.3、点火源分析。甲烷的点火能量为0.47mj,引燃温度为537℃。而玉米在发生自燃后最终会形成明火燃烧,温度在800℃以上,能量也远远超过甲烷的点火能量,可以点燃甲烷气体。因此玉米自燃后的明火燃烧可以成为甲烷气体的点火源。

从以上分析不难得出结论:这次战备洞库的爆炸是由于洞库内部无抽湿设备,空气潮湿,内部储存的玉米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玉米含水量增加,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堆垛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促使玉米在自燃的准备和发生的过程中释放出甲烷、一氧化碳、醇类等可燃气体,这些气体在洞库密闭的空间内与空气混合形成气体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发生爆炸。

参考文献:

火灾现场勘查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薛纯山、张国珍编著.

火灾事故调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公安部消防局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