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校建筑范文

时间:2022-03-08 12:07:48

序论:在您撰写高校建筑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校建筑

第1篇

关键词:高校 建筑专业 实习

中图分类号:G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200-01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从建筑设计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和严谨性,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还没有应用到具体的项目中去,只是纸上谈兵,与实际接手的项目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从学生的身份慢慢过渡到设计者的身份上去。

实习是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学生直接认识工程项目的过程。通过实习我们可以学以致用,把课堂的知识有效运用到实践中去,当然在实践中的锻炼也能让我们更好的复习课堂知识。通过参观实习,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到从书本中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并获得本专业最新的项目信息,激发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稳固学生的专业基础,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将从事的建筑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周围环境是真正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浓厚,更能使人投身其中,可以发现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或者知识不足,及时的查漏补缺;发现自己工作的时候有些能力比较强,那么这方面能力就是以后我们求职时候的优势;在实习单位,还可以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资深设计者的建筑平面布局、空间造型和立面处理方法,让自己对设计有更通透的认识。

总之,实习能够让我们提前客观的看清楚自己,为以后最终进入设计单位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建筑学专业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每个设有建筑专业的学校,对建筑专业学生的实习分别安排不同的方式。一般来说,建筑学专业学生,除考研的学生外,全部被学校统一集中安排到各个设计单位进行实习。虽然被安排的实习单位不同,但是所从事的工作任务都是大同小异,设计单位每天都会给学生安排一个设计任务,并给予指导,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并发现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及时发现问题,向上反映,通过不断的修改完善方案,使其更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

尽管各实习单位通过各种努力,以做到万无一失。但在实习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众多问题,从学生角度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实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端正学生的实习态度,更可以增加学生实习的工作热情,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实习当中去。一些学生在学校的时候懒散惯了,到了实习单位便无所事事,幻想自己可以不努力就能很轻松的成为所谓的大师,即使在设计氛围浓厚的实习单位,对单位领导布置的设计任务应付了事,不能严格律己,把实习当成另一种娱乐活动,目的只是为了学校规定的学分,这完全背离了学校最初安排实习的初衷。

2.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充足

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建筑实习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障,熟练掌握基础专业知识,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是枯燥乏味的,通过实习可以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在学校学习文化课的过程中,没有深厚的专业基础作为依靠,做出的设计方案也是漏洞百出,对一些专业性术语概念很模糊,不能熟练掌握,导致绘图或创作过程中,无法大胆的设计。

3.个别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认识不到位

在校生实习是学校出于教学需要在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的行为,是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其目的在于接触社会,实践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实习单位在保证实习生的安全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多的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把实习生当做设计单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潜在员工,毫无保留的进行指导与教学。而有些实习单位,把实习学生当做临时工来看待,只把脏活、累活等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交予实习生,学生根本接触不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学习不到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这就促使本来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更加消极,甚至产生不去实习的念头。

4.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不强

团结合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个人和集体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超越个体的局限,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在实习过程中,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把灵感进行汇聚,做到“力往一处使”,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际上,好多学生在实习的时候,表现出盲目的自我封闭式学习,这样容易使自己的思想被禁锢起来,应该多交流、多探讨。设计不是几个独立个体的简单集合,应该把团队中的个去,增强团队凝聚力,这样的团队才是一个成熟的团队。

二、提升建筑学专业实习质量的途径

实习是对四年所学知识的和技能进行系统化总结和深化的一个过程,实习更是高校学生步入社会,踏入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生涯的一个总结,也是对工作的一个指引,并且将两者紧密的衔接在一起,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促使高校建筑学专业学生实习的能够顺利、有序进行和学生实习的每个环节都能不折不扣地完成,特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理论及素养的培养

在大学学习的前期,学生应努力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初步了解了房屋的构造组成、构造原理及构造方法。进一步提高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和社会上要求的素质、知识技能。比如外语能力,计算机水平还有学习新知识的潜能等,提高学习积极性。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拥有深厚的功底才能让实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才能有激情用图纸去诠释自己的想法。平时,也要注意CAD、PS、3D等绘图软件和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学习与使用,这是最基础的东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熟练掌握这些软件,设计方案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2.慎重选择实习单位

相对于自己寻找实习单位,更多的在校生选择了学校的统一安排。除了部分“关系户”外,相信大多数的实习生都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以后的工作铺路。或是留在实习单位,或是增加实践经验,无论怎样实习期单位的选择都是需要慎重的一件大事。高校在安排实习时,一定要找具有资格机制的设计单位,同时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在单位真正能学到东西,对未来的设计之路充满希望,让其成为学生成为一名真正设计人员的敲门砖。学生在自己选择实习单位的时候不能只看设计单位的规模,设计单位并不是越出名越好,而是能学到知识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加强学生的专业实习教育

在实习前,要对实习人员进行一段时间的动员和宣传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实习人员充分了解将要去的实习单位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在实习单位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让学生对实习的工作充满期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畅想美好未来。

4.认真落实管理监督和实习考核

落实管理监督和实习考核的是实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环。只有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才能对学生在实习单位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估,才能很好的约束设计单位和实习人员的行为。设计单位一定要将学生在单位的具体表现反馈给学校,让学校有据可考,对不能积极实习的学生“回炉”进行再教育。派出单位要狠抓学生实习的考核和规范化,不能让实习成为一种形式。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对在实习单位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让学生更有信心、更有激情的工作。

“设计是为了使生活更美好”。 建筑设计并非是单一的事情,它包含着以设计为中心的方方面面。我们只有激发每一个项目独特创新的理念,使得我们的设计充分适应并融合到当代多样与复杂的社会中去。空间、功能以及二者之间潜在的内在关联将建筑发展成为一种多视野的表达,尤其是为建筑的使用者带来新的体验,建筑会持续的影响、拓宽并激发我们生活的灵感。这些都是建筑学子在实习过程中应该领悟到的,更应该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我们的设计作品当中去,这就要求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多积累、多听多看,让实习成为自己成功步入设计师之路的新的起点。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教育;建筑系;建筑系馆;相遇交谈

先讲个故事吧:“有记者问扎哈“您现在很有成就,那么当初在英国得到了很好教育?”。扎哈答道“英国的老师没有教我什么,不过学校里有很多能人,我从他们那里学了很多”。其实扎哈哈地说了句大实话,的确在大学里老师不会教会你什么。快要读完大学时,突然发现好像是自学成才,估计很多学生或多或少的都有一点这种感觉。有这种感觉者大可不必感到对老师的不尊,也不必感到不安。大学的教育更多的是熏陶、是氛围,包括了同学之间的讨论,各类的讲座,课余的活动等等。”

一 教与学的境界

教与学的境界,大致有三种。一是记忆,二是理解,三是创造。1)记忆,可以知其然,但不一定知其所以然。即看到事物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并将这些结果记忆在脑海里。或者再将这些结果分门别类,通过总结比较归纳出这些不同结果所共同的或不同的特点,并称之为原则,把这些原则记忆在脑海里。最后再将这些记忆直接加以应用。2)理解,则是不仅知道事物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并且能够理解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理解事物从一开始的起点到最后的结果之间的整个生发过程。3)创造,站在事物的起点,通过自己的思考过程,求得事物的结果。

而建筑系的教学则是以培养创造能力为主。现今国内建筑系的教学多数停留在记忆的层面,即看到建筑所呈现出来的结果,这种结果可以是建筑的形式,可以是空间,可以是功能的分区与规划等等,再将这些结果总结归纳出其原则,记忆于脑海,堆积于设计。实谈不上创造。

二 教与学的模式

教与学的模式,大概也有三种,一是以老师为主体,二是以学生为主体,第三种则是老师与学生不分。1)以老师为主体,即填鸭式的教学,以老师的讲述为主,学生将老师的讲述内容记忆于自己的脑海中或者仅限于笔记本上,缺少自主地思考,缺少理解和创造的时间。2)以学生为主体,即以学生自主地进行创造的活动为主,老师在学生创造活动的过程中会时不时地讲述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知识,以刺激和影响学生的创造活动。3)老师和学生不分,即老师和学生都在进行创造的活动,都有其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可以互相交谈,刺激和影响各自的创造活动。我想在这里引用路易斯·康的话是最为贴切不过的,“学校起源于一个人坐在树下,讨论他的理解,他并不明白他是个教师,他们也不明白自己是学生。学生们在思想交流中做出反应,明白这个人的出现有多好。”

建筑系的教学模式应以第三种为主,辅以前两种。老师会进行课题研究和设计,学生同样也会。不同的是老师的课题较深,设计多为实际项目;而学生的课题较浅,设计多为假想的作业。并且,由于建筑这门学科的特殊性,使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建筑和思想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都不一定正确或者完善,都需要给予别人刺激以及得到别人刺激。

而国内建筑系的教学模式,多数为以第一种为主,辅以第二种。

三 教学建筑的设计

教学建筑的功能区域通常有办公室(主要供老师活动),教室(主要是学生在其中活动),以及公共空间(包括交通空间,服务空间,及其它形式共享空间)。其中,办公室与教室占据了建筑的大部分空间,而且多数为相同面积,相同形态,相同功能单元的不断重复。因此,我想在设计中主要应该解决三个问题:1)办公室与教室其各自多个重复单元的排列组合的方式。对于排列组合的方式,我想可以把它看作函数式与其在坐标系中图像的关系。那么每一个呈现在你面前的排列组合的方式,其实都可能由某种潜在的函数式所控制。最简单的中间直线过道,两边对齐地排房子的方式,可看作就是一个一次线形函数所呈现出来的图像;再加以变换,也许有道弧线,也许房子错开地排列,那么这可能就是个二次函数或者其他函数所控制的图像。无论怎么排,它都一定受到某种潜在的规律的制约。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此把设计的过程当作是在某些给定的条件里来求解一道函数题呢?只是这道题应该有多解。2办公室与教室两组排列组合以后,其间的关系可分为:

(1)办公室与教室分别自成一区,无连廊联系。

(2)办公室与教室分别自成一区,有连廊联系。

(3)办公室与教室分别自成一区,但相互有交叉部分。

(4)办公室与教室无明确分区,单间的教室和办公室相互融在一起,交错间隔布置。

可以看出,由(1)到(4),办公室与教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3)交通空间的组织:这是将不同排列组合的单元联系起来的纽带和关键。设计方法后面探讨。

四 建筑系馆的设计

按照前面的论述,建筑系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其教学模式应以人们之间的相互“刺激”为主。那么,在此种要求下,建筑系馆又应该是怎样设计呢?面对以上的三个问题,建筑系馆又应该如何去解决呢?我想,作为一个建筑系馆,其最关键的是,要尽量地增加发生“刺激”的可能。“刺激”的主体对象是人(老师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筑系与外界之间),而“刺激”这一事件的整个过程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即“相遇”-“交谈”。因此,我们的任务便是——将建筑系馆设计为一个人与人之间“相遇-交谈”的事件发生器!

(1)如何制造相遇的可能

相遇,即人与人之间互相看到对方。要实现这一行为,应该做到两点。一是保持视线通透,中间无视觉障碍;二是尽量缩短两视点间的距离,使目标在视野可及之内。对于第一点,则应该做到交通流线简单,清晰且透明,少拐弯抹角,少阻碍。对于第二点,则应当使各功能区域的关系尽量紧密,尽量拉近距离,且可以使不同人流使用相同流线,使不同流线相互交叉。

第3篇

新建建筑围护结构的变化是建筑节能的核心内容,其节能效果主要依靠改善并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来实现.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主要包括墙体、门窗、屋面、楼地面等部位采取保温隔热措施,这些保温隔热措施的采用有利于建筑主体结构保护、新型绿色建材的推广以及工程质量的提高.

1.1墙体节能

墙体是建筑护结构的主体,其所采用材料和砌筑型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耗热量.由于单一材料的墙体往往难以同时满足较高的保温隔热功能,尤其是寒冷和严寒地区,因而可以在单一材料墙体的基础上增设一层有保温功能的材料组成复合墙体,通常墙体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硬质泡沫塑料、玻化微珠、聚苯乙烯保温颗粒等等.另外,可以通过墙面的垂直绿化以及色彩的不同,降低墙面太阳辐射和较高的吸收太阳辐射,而且还美化环境.

1.2门窗节能

由于高校建筑的使用学生数众多,为满足自然的日照、采光、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设计的门窗洞口尺寸均较大,以致于门窗是能耗散失的最薄弱的部位.户门和阳台门应结合防火以及防盗的要求,在门的空腹内填放15~18mm厚玻璃棉板或岩棉板.窗户节能技术主要从减少渗透、传热和太阳辐射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如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良好的塑性窗框加上双层中空玻璃;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可用弹性密闭型材料和边框设灰口等密封;窗扇与窗扇之间可用密封条、压条以及高低缝等形式.

1.3屋面节能

屋面节能主要通过改善屋面的热工性能阻止热量的传递,主要节能技术有:选用密度较小、热导率较低、吸水率较小的保温材料做屋面保温层,如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代替常规的水泥珍珠岩或沥青珍珠岩;采用架空、蓄水、种植或铺贴绝热反射膜等方式做屋面的隔热层;在屋面构造形式上采用目前发达国家流行的倒置保温做法,即将保温层置于屋面防水层之上,改变传统的把无机多孔材料(如膨胀珍珠岩、炉焦渣)置于防水层与结构层之间的不利做法.

1.4楼地面节能

高校建筑主要是公共建筑,使用人数众多,显然做成木地板或类木地板是不合适的.因此,可以将楼地面保温节能做成层间楼板(底面不接触室外冷空气)和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悬挑,保温层可直接设置在楼板底面;采用不采暖的地下室顶板作为首层的保温隔热,加强房间与房间的保温隔热.另外,用于楼地面节能工程的保温隔热材料,其厚度、密度、压缩强度、导热系数和阻燃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各种保温板或保温层的厚度不得有负偏差.

1.5利用太阳能

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陆地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2.4×1012t,大约2/3国土面积的总辐射量超过0.6MJ/m2.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不仅资源丰富,免费使用,而且对环境无任何污染,有着矿物能源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高校作为引领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应加大对太阳能源充分利用技术的相关研究,在高校这个耗能大户里优先、全面的使用太阳能技术并积极推广,以降低整个社会对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利用技术主要有被动式太阳能取暖、太阳能集热供热水、太阳能发电、主动式太阳能取暖和空调等.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太阳能空调,由于在我国的建筑终端能耗中,空调能耗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利用太阳能制冷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光电转换器实现以电制冷;二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实现光热转换,以热制冷.具体实现太阳能制冷的系统主要有: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太阳能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太阳能除湿式制冷系统以及太阳能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安徽省政府、教育厅决定在全省106所高校的教学科研场所、学生宿舍和食堂安装空调,实施“空调进高校”工程,这对于高校利用太阳能空调技术来建筑节能,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平台和良好的基础条件.

2新建建筑节能检测技术

2.1节能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结合我国现时国情并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国家于2007年颁布并实施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这是我国第一本关于建筑节能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全面规定了在建筑节能工程方面需要验收的项目以及建筑设计、施工中部分强制性执行的标准检测项目,为建筑节能施工提供了基础和必要的施工要求和验收标准.以后我国又陆续颁布并实施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和《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2009)等建筑工程行业标准,为新建建筑的各类节能现场检测方法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较为科学的测试依据.目前新建建筑节能检测技术主要在建筑围护结构方面有所研究,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也做过一些探讨和研究[3].如山东建筑大学潘雷等人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现场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出适用于不同保温形式围护结构的修正系数.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费慧慧等人对新建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影响现场检测技术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的朱传晟总工对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研究,如热流计法、热箱法和红外线摄像仪法,重点对热流计法的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扬州大学杨鼎宜教授等用冷热箱法测定了稳定传热状态下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的保温隔热性能等.国外对于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现场检测技术研究及报道也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大多在实验室里完成对建筑材料的热工性能检测,相关的检测性能参数也是在稳定的状态下完成的,如日本对建筑围护结构的对流换热系数进行了测试,提出了建筑物围护结构对流换热系数和风速的关系式.

2.2新建建筑节能检测技术

2.2.1热箱法

热箱法检测技术是需要人工制造一个传热的模拟环境.具体做法可以参考如下:分别在试验试件两侧各布置一个所需温度、风速和辐射条件的热箱和一个冷箱,待试验环境条件达到稳定后,采用相应的仪器设备,分别量测冷、热箱体内壁的温度、模拟环境的空气温度、试件的表面温度以及计量箱中的输入功率,再根据物理计算相关原理和公式,计算出被测试试件的传热的性能指标,如热阻、表面换热系数等相关指标.热箱法检测测试技术适用于室外相对湿度不高于60%,室外空气平均温度不高于25℃的自然环境,且试验所用热箱的内部温度不低于室外自然最高温度8℃的情况[4].在建筑构造方面,热箱法检测技术对于门窗、楼板、外墙的传热性能指标的室内实验室检测非常有利,测试的结果一般较精确.由于需要模拟试验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此种方法不适宜用于现场施工的检测,但自然气温对实验室试验的结果影响微乎甚微,可以用实验数据作为现场施工的参考.

2.2.2热流计法

建筑耗热测定中最为常用的仪表就是热流计,也是传统的建筑能耗量测仪表,主要适用于对各种材料组成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进行分析.使用时将其传感器埋设在绝热结构内或贴敷在绝热结构的外表面,可直接测量得到热(冷)损失值.检测时间宜选择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月份,要求室内外自然气温差必须大于20℃的条件下才能测试,而且要求室外气温的变化起伏不是很大,测试的条件应放在至少稳定7d的人为制造室内外温差或连续采暖条件下的房间里进行,以此来保证测试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结果显示,室内外空气温差愈大,热流计读数的误差相对愈小,计算所得之结果亦较为精确,因此此法受季节影响较大,一般需要在冬季才采用此法.

2.2.3红外热摄像仪法

红外热像技术是目前新研发的一种建筑节能检测手段,也是基于红外线技术理论以及先进的红外图像处理技术、光电子技术和红外线探测器技术的一种非接触性的、综合性的测量技术高科技产品.红外热像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摄像仪对新建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的热工缺陷进行检测,分析检测得到的各种热像图来显示各种建筑构造有无热工缺陷,并对分析检测结果做比较参考,以此作为验收、修复、增强建筑节能施工措施的理论数据依据.红外热像技术既不破坏被测物体或试件的温度场,又能测量细微目标和运动中的目标[5].此法具有可利用计算机存储测量数据和处理分析,方便长期保存和几何运算;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并显示被测物体温度的热图像;对于温度的分辨率较高,精度可达到0.01℃;现场节能检测的红外热像仪器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还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物体表面的温度场,为简化检测程序和优化检测数据等都有很大益处.此法具有较多优点且不受季节的限制,还可以远距离测定建筑构造的热工缺陷,这必将会极大地完善和提高新建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所以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3存在的问

题(1)检测技术和设备的不完善性.新建建筑的几种检测方法本身的不完善性给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产生影响,因此如何针对地区气候特点和建筑能耗特征研究制定出检测精度高、快速准确的节能检测系统是一个迫切现实问题[6].(2)现场与实验室的对比检测结果差异较大.由于现场检测条件受自然气候条件、新建建筑构造自身状态、安装设备系统运行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般地,造成检测结果与标准理想状态偏离较大,测试结果不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但在标准的实验室条件下,易将被检测试件的周边模拟或制造成近似热绝缘状态,对于检测试件的热工传导系数的测试结果较为准确.由此造成虽然采用的是相同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检测,但是得到的检测结果却大相径庭,对成果的取用造成混乱.(3)检测方法有待统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建筑节能检测方法由传统的、粗略的检测技术向新型的、精确的测试方法迈进,还有一些衍生发展出来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形成了很多对有关热工传导系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标准.该如何统一规范测试条件和检测方法,建立一个比较同种项目的检测技术使用和结果的平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高校还须对检测技术进行大力研究和发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节能检测的标准和规范,以保证行业的发展需要.(4)专业型建筑节能检测人才队伍匮乏.目前高校开办建筑节能检测的本科专业较少,一般都是研究生以上才有相关的研究方向,这就造成社会上的建筑节能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学历水平不高,对于专业型的人才更是缺乏.以致目前大多建筑节能检测人员由原实验室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人员转型而来,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对新型检测技术和方法知之甚少.因此,为加快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降低新建建筑能耗量,建筑节能检测专业人才的培养将是我国未来“十三五”规划中必不可少的建设内容,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类型的一个重要方面.

4结论与建议

第4篇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绿色建筑被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概念特别关注建筑的“环境”属性,它强调利用一切可行措施来解决生态与环境问题,不局限于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是一种更易为普通大众所理解与接受的概念。高校建筑学专业是培养具备建筑设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摇篮,在推动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这一需求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与任务。绿色建筑的兴起是绿色设计观念在建筑学领域的体现,与传统建筑设计相比,绿色建筑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在保证建筑物的性能、质量、寿命、成本要求的同时,优先考虑建筑物的环境属性,从根本上防止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二是设计时所考虑的时间跨度大,涉及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即从建筑的前期策划、设计概念形成、建造施工、建筑物使用直至建筑物报废后对废弃物的处置的全寿命周期环节。

2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分析

绿色建筑设计设计的相关学科包括:绿色建筑文化与历史、绿色建筑基础理论、绿色建筑技术基本知识、绿色建筑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运营与管理等。它贯穿于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只有通过对建筑学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与修订,才能将绿色建筑的知识体系融入到建筑学专业长达五年的教学过程之中。本文旨在从建筑设计实践课的课程结构调整方面着手去探索高校建筑学专业基于绿色建筑思潮下的教学调整和应对策略。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毕业设计是高校建筑学专业最重要的核心主干实践类课程。作为生产实践类课程,它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课程设计的实践,了解不同类型建筑自身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初步掌握各类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会处理各种流线的关系,学习建筑体型处理技巧和方案设计的表现方法。指导教师在进行设计指导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强调,帮助学生在设计过程之中融入绿色建筑的理念、充分考虑绿色设计的要求并逐步掌握绿色设计的技术与手段。

2.1建筑的选址与布局

建筑应选址在远离自然灾害与环境污染的地方,并应考虑使城市在现有的区域以内沿着已有的运输线路集中发展,以此增加公共交通的利用率。通过多功能建筑的开发和保持开发密度来减少土地使用中的分隔状态。为了达到节地的目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下空间、旧建筑改造、城镇废弃地的利用等手段。在城镇中修建绿地以改善城市的微气候,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在开阔地带栽种密集的防护林以保护城市边缘不受不利气候条件的侵蚀。因此,在制定设计任务书的时候,指导教师就应充分考虑绿色设计的要求,根据不同课程设计题目的训练目标,合理地选择基地的地理位置,综合考虑基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包括所有场地、场所、场景的特征。规划布局是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师应指导学生从分析气候条件出发,将规划设计与节能技术、能源利用有效地结合起来,使采暖地区建筑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日照等自然能采暖,减少热损失;使炎热地区建筑夏季最大限度减少得热和利用自然条件防热。在平面布局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片面追求构图与形式,指导教师应提醒他们综合考虑建筑布局、建筑朝向与间距、建筑采光与通风等因素。

2.2平面设计与形体组合

建筑平面形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很大。通过墙壁、屋顶和地板最大限度的共享,减少建筑结构的热量损失。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平面组合应充分体现当地气候特点,炎热地区建筑平面宜舒展开敞以利于加大通风量;采暖地区平面应集中布置,以减少外墙面积有利于节约采暖能耗。许多学生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形式的丰富感,可能会处理很多凹凸进退转折分割的体形,造成建筑外墙表面积增加,建筑传热耗热量增大。这一过程中,老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造型与节能之间的关系,既要兼顾造型的美观与创意,又要考虑建筑的节能需求。设计中建筑的进深不要太大,必要时增设天井,并利用天井来促进以烟囱效应为基础的自然通风。栽种植物来改善建筑四周的微气候。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去理解,天井、空中花园、绿化带等元素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形式上的需求,而更是承载了一定的技术功能。

2.3立面设计与材料的选用

在立面与造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常因缺乏对窗地比、建筑遮阳、外门窗节能等概念的理解,为了追求建筑的纯净感、轻盈感、通透感,过度地选择玻璃幕墙作为外墙材料。指导教师应给他们补充这些相关方面的材料与构造知识,有助于他们利用开窗形式、幕墙形式、遮阳构件等技术手段,找到进行立面和造型设计的有效方法。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外墙保温层、外墙材料构造方式等因素可能会对立面造型带来的影响。

2.4材料与能源

虽然建筑学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最后图纸深度通常只要求达到方案深度,但老师亦可在设计过程之中,指导学生综合考虑材料与能源的选择。因为材料与能源选择一定程度要也会影响到建筑的形式与造型。设计过程中应最大限度使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清洁的太阳能和风能。不论结构材料或表皮装饰材料,应选用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或选用能够改善环境的生态环境材料,即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绿色材料。因地理位置因素,我校建筑学专业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就地取材采用地方材料,如重庆地区常见的砾石、条石、鹅卵石等进行立面设计的创作与探索。

3结语

第5篇

关键词: 非重点,建筑学,改革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osperity, and building talent demand is bigger, so the expansion of enroll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chools to expand the scale is also increasing, a lot of engineering and non-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have set up th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But most of this kind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school time is short,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is less, the lack of an explicit direction, occupation, regi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architectur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not fully integrat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How to improve this kind of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chool quality, reform education mode,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has become a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 is currently building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the school to start,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non - key architecture major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further analyzed combined with specific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mode, trying to focus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l reference architecture provides non - china.

Keywords: non - key, architecture, reform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建筑行业中出现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的管理体制,高校建筑教育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建筑学专业的职业教育区域教育、跨学科教育、应成为不同高校追求的目标,以往单纯以教学为主的办学方针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国内部分重点院校逐渐顺应了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重点加强了包括建筑教育在内的科学研究工作,“产”“学”“研”相结合以及“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办学思路成为中国建筑教育新的走向。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学专业教育在我国高校随着与国际不断接轨以及专业评估的全面展开,其教育教学水平大大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世纪以来,一些新的不利因素的出现也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目前的建筑专业教育。对于非重点建筑院校来说,由于老八校生源的扩大与硕士生的扩张,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步提升。再加之院校没有配合相应的解决策略,而一贯沿袭老的教学模式,非重点院校面临的挑战极其严峻,而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我们只有认真思考,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探索出适应新形势的建筑学专业教育模式。首先,我们研究分析一下目前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非重点建筑学专业学科普遍存在的问题

1、传统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及设计课程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从国内大多数院校所沿用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来看,基本上是欧美学院派建筑教育模式与前苏联建筑教育模式相互结合的产物。不容否认,这种模式是老八校经过多年来教学实践提炼出来的,从总体来看也基本上满足了我国较长一段时间的实际需要。但是,随着外部各种条件的改变,这一模式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而且未能得到平衡发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非重点院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原有模式特别注重基本训练,但工程技术问题有所忽略。在教学安排上,侧重训练绘图技巧的时数较多,其后果是促使学生将精力过多地放在图面表现上,而对于一般常用的相关知识却不求甚解。这种偏颇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将教学重点放在传授知识上,教学方法基本上以“填鸭式”为主,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方面则相对较弱。笔者认为,对于建筑设计基础及建筑设计的教学,应将重点转移到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是建筑设计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是设计教学之灵魂。另外,目前大多数院校建筑学的建筑设计课程一般是按建筑类型来安排设计课程及作业。从二年级到五年级进行若干个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如幼儿园、中小学、影剧院等),以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建筑设计方法。但是,只通过几种有限的建筑类型设计,很难全面地了解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也影响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广泛兴趣。因此,建筑设计课程不应该只局限在与“老八校”一致的基础上,更应该加强非重点院校建筑学专业的自身特点。让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除了基本能力之外,更有自身特点。

第6篇

举办精品赛事

搭建网球文化平台

2011年7月,西安建筑科大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暨校长杯网球锦标赛,此次比赛共1200多人参加,赛事参赛人数和规模创历年之最。

大网赛期间还成功的举办了“全国高校体育(网球)科研论文报告会暨大学校长论体育教育及网球文化”论坛,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136所高校的代表出席。赛会组织并出版了《中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研究》一书,此书由全国37位大学校长撰文编撰而成,成为我国大学校长参与人数最多,研究体育教育及网球文化的首部专著。

完善网球设施

营造网球文化氛围

西安建筑科大目前有9片室外球场,4片膜结构的半封闭网球场、4片室内网球场,场地总数达到了17片。

2005年西安建筑科大被国家教育部评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院校,在陕西省高校网球比赛中,西安建筑科大网球代表队连续七年获得团体冠军及41个单项冠军。队员们在参加网球比赛的同时,本身也是一种竞争与超越。超越实质是

种创新文化,富于创造,开拓进取,不畏艰难,敢于拼搏。正是这种竞争与超越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网球运动,营造高校网球文化氛围。

重视网球科研工作

提高网球师资力量

高校是科研的前沿阵地,西安建筑科大体育系为了调动教职工参与网球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于2009、2010年组织大家公派外出交流学习网球理论基础,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网球师资队伍方面,西安建筑科大也走在了高校的前列,学校于2001—2011年分别引进了4名网球专业教师。为了不断提升教师的技术水平与教学水平,学校派他们进行外出业务学习,其中1名教师已经通过美国USPTA教练员认证考试,2名教师通过快易网球教练认证考试。

Q&A

Q=《网球大师俱乐部》杂志

A=郝际平

Q:陕西省大学生网球赛迄今举办了8届,贵校拿下了其中7次的团体冠军。请问是如何做到的?

A:我总结了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来是我校十分重视教育部所提倡的“阳光体育”号召,我们对所有的体育项目都很重视,网球是其中方面;二来,我校本身是网球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学校,学校配备有较好的网球师资;三来,学校的领导非常重视网球队伍的建设,学校有一批热爱网球的老师,网球氛围非常好;第四是工会非常重视体育,我们学校有16个文体工会,网球就是其中之,而且在5.31号的优秀工会评选中,网球协会当选为优秀协会;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很多校友愿意出资赞助学校的网球发展,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Q:您也经常参加“校长杯”等比赛,网球带给了您什么变化呢?

A:网球带给我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喜欢打网球源于我本身对体育事业的热爱,我乒乓球和游泳都不错,然后我又出任了学校网球协会的主席,必须要起到带动作用。网球让我有机会走出办公室,强身健体,打网球后,我的步履更加轻盈了,动作也更敏捷了;学校专业的网球老师制定了规范而健全的训练计划,让我们每个人都能由浅及深地掌握网球,体会到网球迷人的魅力;打网球的时候,我还可以深入了解到学校方方面面的情况。这些改变都是以前没有的,可以说是网球给予转的。

Q:您10年曾率团到自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参加其90周年校庆,并参与学术交流,有没有想过和国外的高水平学校交流一下网球方面的教学经验?

A:这个我是非常感兴趣的,当然也非常想这么做,但是目前来讲还没机会可以这么做,希望将来可以做到吧!我的工作时间是1977年12月,而不是1981年,那是我大学毕业的时间。

第7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途径

Energy Conservation of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WANG Feng

( Department of plan and Construction,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e,Sichuan Dazhou,635000 )

Abstract After analyzing and researching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power-consumption in public rooms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this paper sets forth a system of practical solutions to save energ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nergy-consumption and construct a type-saving universit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ergy conversation, solution

0 引言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必备的物质基础,化石能源的不断枯竭已是全人类的忧患,节约能源及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是当今人类的共同使命。我国人口众多、能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基本国情。改革开放30年间,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能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一方面,能源供应不足,一方面能源浪费惊人,这种资源短缺和低效利用并存,使得本就突出的矛盾更加尖锐。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节能减排是当前国家重大的战略部署[1]。中国政府把节约能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规定了发展经济的具体节能指标(“十一.五”期间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因此建设节能型高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教书育人的高校,人口密集,人员属性复杂,是能源消耗集中、管理难度较大

的地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暖设备普及应用于高校建

筑室内,这给高校建筑节能带来了更大的空间,因此高校建筑节能及其优化的后勤节能管理也日显必要和紧迫。

笔者对四川文理学院能源使用状况与节能工作进行了长期的调研分析,浅析了学院建筑节能的潜力、节能的途径,总结了高校建筑使用运行中节能管理的一些实践经验。

1 四川文理学院能源状况概述

1.1电能消耗现状

我校能源消耗种类有电、煤、油及天然气,下面着重分析建筑室内消耗量及节约空间较大的电能。

学院地处秦岭以南的四川东北重镇达州市,冬天平均气温10℃,夏天平均气温34℃,全校师生共计1万余人,有公共建筑面积(不含职工住宅)约10万平方米,建筑室内除采暖、制冷用空调、电风扇等耗电设备外(未配置锅炉采暖系统),还包括照明、饮用开水、电教设备等耗电设备,平均建筑室内耗电量为28kWh/・年,总耗电量280万kWh/年。其中教学科研楼用电设备较多,耗电量最大,达到了35%,其次是行政及生活楼,耗电分别为24%和20%,其余为室外公共用电及线路损耗。全校电能消耗量大,浪费较为严重,给我校带来了沉重经济负担。

1.2 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原因,传统旧建筑外墙围护基本采用实心粘土砖,其传热系数大,保温效果差,在安装空调后电能消耗大。

(2)建筑实用节能技术缺乏普及应用。由于学校办学经费和建设发展资金紧缺,一些实用的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太少,缺乏普及。

(3)师生员工节能意识淡薄。长时间无人的办公室空调、电脑等照常运转;教室、学生宿舍楼“人走灯不灭”现象时常发生;“无论白天黑夜、人多人少灯火通明”情况也较常见。

(4)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由于节能奖惩制度不健全及监管不严,办公楼、教室及实验室等公共场所没有实行单独计量控制等原因,师生对用电多少无感知,抱无所谓态度。近年来高耗电设备逐渐进入校园,因此应严格使用规章制度,如空调应严格限制使用时段及调节温度,高耗电实验仪器设备应严格使用操作规程,杜绝浪费现象。

(5)部分配送电设备及线路老化,设施陈旧,且时常超负荷运转,加大了线损和变损。

1.3 节能潜力分析

我国的建筑节能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家经贸委资源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指出,“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的标准是现实可行的,与发达国家相比即使达到了节能50%目标以后仍有节能潜力”。可见,我国建筑节能挖潜降低消耗存在着很大的空间[2]。

从我校的实际情况看,建筑节能同样存在巨大的潜力,通过对2008年我校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教工宿舍、后勤服务、行政等各类建筑用电及路灯、线路损耗、供水加压等用电分类剖析,其建筑室内实际耗电指标和节能先进指标逐一比较,全校建筑控制在合理用电指标后,我校全年有72万 KWh节电空间,节电率可达12.8%。

2 节能途径

2.1规范节能设计,建造节能建筑

首先,新修建筑应严格按照节能规范统筹设计及建造,去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四川省出台了《四川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要求对不按建筑节能标准审查施工设计图样或图样审查不合格的,将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对竣工验收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工程项目,将不得交付使用,不得办理产权证,2006年四川省建筑节能工作汇报会强调指出:到2010年,全省新型墙体材料占建材生产总量的65%以上,建筑应用比例达70%以上,实现新建建筑节能50%的目标。

因此要求建筑物的外墙围护材料应具备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据统计普通建筑用于冬季采暖、夏季制冷能量的30%都通过墙体、窗户及屋面散失到室外。而使用传热系数低(热阻高)的外墙围护材料是节能的最佳途径,比如外墙体采用空心保温砖代替传统粘土砖、屋面采用聚苯板等隔热建筑材料。目前最新建材研究成果表明,将烧结后的多孔页岩空心砖内二次充填发泡聚苯颗粒材料的复合阻桥保温砖具有最佳的隔热效果,经四川省建材科学研究院按照《建筑构件稳态热传递性质的测定和防护热箱法检测方法》(GB/T13475-1992)检测,其24墙传热系数小于1.07W/m2.K,其价格仅为同体积普通粘土砖的1.5倍左右,该砖适用于非承重的框架结构墙体中,可大大提高室内采暖、制冷系统的热利用率,从而省下昂贵的采暖和制冷费用,下面通过粗略计算比较,采用复合阻桥保温砖虽然一次性建筑成本较高,但若室内长期使用空调是十分合算的。

外墙体采用复合阻桥保温砖建材后增加了建筑成本费用,但由于室内安装使用空调又能节约电费,计算增加的建材成本与使用空调的节电成本之间的时间平衡点。

参数:普通粘土砖砌成24厚砖墙平均传热系数1.65 W/(m2・K),每匹砖(标砖240×120×60)市场售价为0.3元,复合阻桥保温砖砌成24厚砖墙平均传热系数1.07W/m2.K:每匹砖(240×240×200)市场售价2.10元/匹,当地民用电价0.55元/KW.h,一般办公室面积15 m2(5 m×3 m),层高3m,装有冷暖空调,每年冬、夏两季共使用空调60天,每天8小时,空调能效比90%,夏冬室内外平均温差为t=12℃,墙围面积(去门、窗面积5m2)43 m2,耗粘土标砖约4730匹,耗复合阻桥保温砖817匹。

(1)采用粘土砖时墙体散失热量:1.65W/(m2・K) ×12℃×43 m2=851 W

(2)采用保温砖时墙体散失热量:1.07W/(m2・K) ×12℃×43 m2=552 W

(3)每天耗电价差: [(0.851kW-0.552kW)÷90%]×8×0.55=1.46元/天

(4)采用两种砖墙材料的价格差:817×2.10-4730×0.3=297元,

(5)增加的砖成本回收时间:297元÷1.46元/天=203天

既在安装使用空调203天后(即3.4年左右)节约的电费就能与增加的建筑成本费用相抵消。

其次,建筑物窗墙比适度并安装隔热型玻窗。因为大面积飘窗其保温效果远不如砖墙好,窗户与实体墙的比例对建筑节能影响很大,窗墙比例大,浪费的能量更大,这就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窗户尺寸,即能充分采光,又要考虑节能,比如采用导热系数低的玻璃材料,中空双层玻璃。此外,东、西墙和屋顶当晒,应更加注重墙体隔热处理,降低建筑能耗[3]。

总之,整个建筑设计要利于施工和日后的运行维护,并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各种节能技术及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能耗,最终达到高校建筑良好综合的节能效果。

2.2改造旧建筑,利用新型能源

加大对传统旧建筑墙体隔热保温改造力度,运用先进的外墙保温新技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能。在早年修建的房屋中,墙体材料全采用的实心粘土砖且墙体较薄,隔热效果很差,安装进空调后电耗大,必须加以墙体隔热保温改造,比如墙体材料采用陶粒混凝土砖代替粘土砖,专用外墙保温板,屋面采用聚苯板等。2006年四川省建筑节能工作汇报会强调指出:建筑节能工作十分紧迫而重要;对既有建筑要逐步实施外墙保温改造,各地相应成立了墙改办(挂靠于建设厅局)。

同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太阳能、地热或热泵原理为建筑采暖及热水系统提供热源。

2.3 完善节电管理机制,加大监控力度

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节能管理制度。高校节能管理是一项综合而复杂的管理工作,技术性、政策性较强,首先应从组织上、管理机制上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生活的有序进行前提下,建立和完善节能管理制度、节能绩效评估体系及有效的节能奖惩制度,并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查找研究节能挖潜方案和远景规划,实现节能的安全、长期、有效管理,将节能优先的方针落到实处。

对高校节能潜力进行科学评估,合理核定用电定额指标,实行指标计量管理,推行二级责任管理和目标定额考核制度。把节能降耗纳入学校发展、职工年终考评的考核体系,建立信息定期公布制度。查找耗电大户及低效薄弱环节,建立群众监举制度,严格新装用户的手续审批。加强电路设施巡查,及时抢修损坏设施,杜绝乱拉乱接的偷电现象。

2.4 借鉴节能经验,培养管理人才

建筑节能是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经常性、繁琐性的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综合各个部门及环节,齐心协力才能见到好的成效。因此,先进的节能经验和专业的管理人才是保障节能工作见成效的关键所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建筑节能成熟经验和培养引进节能管理人才是当前高校节能管理的重要措施。

3 结语

本文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对全校的电能消耗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查找该校节电薄弱环节,为节电挖潜提供科学依据,并对高校普遍节能途径提出一些建议。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高校实施建筑节能是大势所趋,通过长期摸索总结,在学校基建资金不充裕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建筑节能新技术及实用技术,做到与学校经济能力相协调,达到建筑节能合理可行的目的,最终整体推进高校建筑节能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文庄.高校建筑节能的思路与对策[J].建筑节能,2009,(1):56~57。

[2] 吴旭,陈江. 高校建筑的节能潜力分析与运动[J].中国水运,2006,4(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