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9 06:33:03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家访总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测井
中图分类号:P631.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393-01
引言
地层有机碳含量是单位质量岩石中有机碳元素的质量,可表明烃源岩中有机丰度,是评价烃源岩生烃潜力的重要参数,因此确定地层有机碳含量有利于提高对储层产能和地下油气的评价,减小预测储层油气产能的不确定性.虽然岩心分析可提供高精度的地层有机碳含量结果,但具有取心成本高、样品有限、分析费用高、耗费时间长等不足,且不能连续表征有机碳含量。根据有机质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性,利用测井资料可建立有机碳含量与测井响应值的定量关系,获得沿井轴剖面上连续分布的有机碳含量信息.根据有机碳含量测井评价技术研究进展,本文将其分为三种主要发展阶段:单一测井间接评价方法、不同测井结合间接评价方法及地球化学测井直接评价方法.文中介绍不同测井评价有机碳含量的方法原理,并阐述其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最后对不同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1 测井评价方法
1.1 自然伽马测井
由于有机质可吸附放射性物质,富有机质地层常常具有高放射性强度,利用自然伽马放射性强度评价有机碳含量,分析页岩气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并建立页岩气地层中有机质与自然伽马测井值经验关系。
1.2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评价有机碳含量能直接利用铀含量建立与有机碳含量的关系,计算结果精度要高于利用自然伽马测井。但是,该评价方法仍受沉积速率的影响,而且地层中存在其他含铀矿物(如磷酸盐)时,与有机质无关的含铀矿物会影响计算结果。
1.3 密度测井
基于密度测井资料的有机碳含量评价方法,计算方法简单,密度测井曲线比较容易得到,且不需要很多环境因素校正,为地层有机碳含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方法。但是,这种算法是假设干酪根变化引起地层密度变化,由于孔隙度流体密度与干酪根密度相近,所以孔隙流体可能被误认为是干酪根,导致有机碳含量计算结果偏高,且密度测井受黄铁矿等重矿物的影响严重。
1.4 碳氧比测井
1.6 核磁共振和密度测井结合
由于干酪根与地层流体密度相近,干酪根在密度测井上被识别为孔隙;而核磁共振测井仅响应于地层流体,干酪根在核磁共振测井上表现为骨架,因此密度测井与核磁共振测井确定孔隙度的差值可反映干酪根体积,进而可将干酪根体积转换为有机碳含量,利用核磁共振测井和密度测井确定有机碳含量的岩石物理模型。根据核磁共振测井和密度测井确定的孔隙度值可得到干酪根体积为
1.7 多测井结合优化算法
地球物理测井值是地层中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结合不同测井方法采用优化算法可有效利用储层的各种测井信息,较准确的计算地层有机碳含量。利用多测井结合优化算法可以考虑有机碳含量在不同测井曲线上的响应,提高计算结果精度和降低不确定性。但是,该方法仍需要建立测井值与有机碳含量的经验关系,也需要岩心资料进行刻度。
1.8 地球化学测井直接评价方法
利用脉冲中子源的地层元素能谱测井仪可以同时测量非弹性散射伽马能谱和俘获伽马能谱,与无机碳相关的钙、镁、铁、锰等元素可计算出无机碳含量。
2 总结与讨论
2.1 页岩气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和各项异性强的特点,为满足页岩气勘探开发对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提出的要求,针对不同完井类型、井别及测井成本等情况,优化不同的测井方法,为页岩气勘探开发建立强有力的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系列支持。
2.2 加强页岩气测井TOC计算的研究,全面系统地开展页岩气储层地球物理测井评价方法研究,来指导地球物理测井在页岩气测井识别及解释评价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郝建飞,周灿灿,等.页岩气地球物理测井评价综述.地球物理学进展[J].2012,27(4):1624-1632.
[2] 吴景富,杨树春,张功成,等,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热历史及烃源岩热演化研究.地球物理学报[J].2013,56(1):170-180.
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77号)转发给你们,并补充通知如下,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其他企业和单位的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暂比照国有企业职工取得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执行。
二、1999年我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4000元。以后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数额,参照统计部门的数据,另行下文明确。
基业长青班课程主任戴明朝博士从2011年开始参与这个项目。他设想的教学内容以观念重塑、思维变革与文化融合为先导,紧紧围绕中国观、世界观、未来观、时空观、技术观、财富观、生死观、家国观、婚恋观等九大观念的重塑再造,以“天时、地利、人和”结构九大必修模块和三大选修模块进行教育,颇具独特性。
教学归教学,戴明朝觉得基业长青班理应超越职业教育的概念,家族企业的二代需要陪伴成长直到成熟的那一天,而不是“完成学业即毕业”。因此在具体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基业长青班突出个性化指导,重点在使命激发和内心阅读,以此协助家族企业的两代人之间建立起良性开放的互动沟通交流机制,帮助家族企业转型。
家访、家宴、家谱和拼爹
戴明朝坚信,唯有两代同心,才能基业长青。交大设计的一套“陪伴机制”成为教学的亮点。
方式一:家访。戴明朝认为,了解学生的家庭与家族企业,发现父母子女两代人的共识,有助于找到学员的聚焦点。因此,他积极探索家访的最佳形式。经过摸索发现,带同学去其他学生的家庭进行家访,了解父子关系,观察他们的沟通状况,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一圈走下来,他发现凡是两代之间关系不错的,都有很多非正式的沟通;而那些两代冲突较大的,则往往是因为缺乏轻松和持续的沟通,不少学生和父辈的交集只有工作,而工作之外的生活少有重合。其中,有一个家庭的沟通方式给戴明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父子三人晚饭后会在一起边看电视边聊天,共识就在不经意和长期坚持中逐渐形成。
戴明朝发现这种非正式的沟通比正式沟通的效果要好,大家都很放松,注意倾听彼此,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对交流的问题也比较有共识。“两代人观点不同很正常,但是如果没有交流没有倾听,冲突就会放大,家访是个很好的了解、解决沟通障碍的形式。”戴明朝说。
方式二:家宴。举办一场家宴的目的是促进全家人关系融洽。二代成年后往往在外独立居住,而家宴可以让自己和配偶与父母多交流,平时没时间聊的事,这时也可以聊。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打造沟通机制非常重要的前提。
方式三:制作家谱。交大基业长青班的毕业论文是撰写家谱,当然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谱图表,而是希望学生写一份家族企业史与家族历史,把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以及家族中的长辈故事以尽可能图文并茂的形式描述出来,借以形成自己的家族梦想。倾听长辈讲述历史的方式,丰富和提升了二代对一代的认知,让学生和长辈一同回到历史的起点和企业成长转折磨练的过程中,使二代获得足够的家族历史与企业历史的熏陶。
方式四:还在筹划中的这种方式,被戴明朝笑称为“拼爹”。把愿意分享的学生父辈组织成一个小型的交流圈子,增进学生与长辈间的沟通,多角度地了解上一代的想法。有些学生可能听不进自己父亲的话,但却能听进别人父亲的忠告。在“拼爹”的过程中,他发现学生们对“爹”都有英雄崇拜的情结,当这些成功的“爹”来到他们面前时,都非常真实,没有任何伪装。学生们喜欢有故事、又潮又开明的“爹”,能够平等地跟他们沟通。
现在的“拼爹”方式大多还是请“爹”过来跟学生们一起吃饭。戴明朝发现,这些学生在面对别人的父亲时态度完全不同,由此他构想了一个“拼爹”的衍生品——“易子而教”,让这些“爹”挑几个学生做“儿子”,在自己的企业中加以培养。
尽管学生与父辈存在这样那样的沟通问题,但是在学校调研“谁是你最尊敬的人”时,大多数学生们选择的还是自己的父亲。他们认为父亲能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把企业做到这个程度是“熬”出来的伟大,的确是值得尊敬的成就。
“洋墨水”和“土包子”为何谈不拢
在走访多个学生家庭、吃过多次家宴之后,戴明朝总结出一些两代人交流不畅的原因。
第一是价值观差异。第一代是实干派,但在急剧转型的当下,他们的有些经验已经不太管用;第二代大多受过大学教育,基业长青班的学生中有约一半的人在国外留过学。“洋墨水”和“土包子”之间的价值判断不同,交流也会不畅。
第二是对事业的观念不同。第一代企业家认为企业就是生命,其重要性偶尔甚至超越子女,而二代更倾向于把事业和个人的生活区隔开,理念不同,做法不同,进而导致两代人之间在处理问题上多有冲突。
第三是企业治理观念不同。第一代企业家都有一个“潜制度”,即通过个人影响力和经验在管理企业,他本人就可以成为制度;但是二代认为一切都应该真正制度化,他们有着企业规范化治理的良好愿望,但在具体的做法上他们却难免浮躁而不切实际,因此也容易造成冲突。
交大基业长青班从2009年开班到现在已经有五个年头,一直实行小班化教育。几期下来,戴明朝深深感动于这批学生在受教前后的巨大变化,也让他重新看待这些顶着“富二代”称号的学生。“这些学生身边都有很好的老师,那就是他们的父母。他们可能不见得擅长读书,有着不同的表达青春的方式,但他们有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其实超过一般意义上的大学生。许多人无须为钱工作,他们都想做点有意义的大事。”,这些二代学员都见多识广,有时甚至超过老师。戴明朝认为他能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个成长的空间,让他们沉思、沉淀,去见不同的人,看不一样的世界,让他们在不断的思想冲击下启发天智。
最追捧“讲人话”的企业家
除了“陪伴”式的教育,“榜样学习”和“交流启智”也是课程设计的一大亮点。
首先,学校请来知名企业家与学员进行深度沟通,像戴志康、梁信军、王功权、冯军、吴长江、潘石屹、魏文彬等,这些大佬们让学生印象深刻。比如2013年3月的海南之行,王功权跟学生们坦率真诚地分享让他伤心动情的人生感悟,以及做出那些决定时的心情起伏和人生信念,让同学们深深震撼。戴明朝说:“学生们特别在意是那些能够‘讲人话’的企业家,在意这些成功者的感悟和追求,特别想知道企业做大到一定规模以后,他们还有什么追求。”
其次,学校把二代中的佼佼者龚晓思、李承祚、邢丹丹、汤子嘉、卢伟坚等请来,进行开放式的交流。与同龄人的交流给学生们带来极大"刺激",让他们在同行者的不同作为、境界和认知中互相鼓励,震撼自省。
第三,突出哲学教育。在整体教学中,哲学类所占比重约为三分之一,但并不是纯哲学课程,而是把哲学内置到管理课程中去。比如讲战略大势的同时是在讲“未来观”,请研究国际前沿领域的学者谈对未来的认知;两年里在超过十个省市游学,本身就是塑造“中国观”的方式之一;请金融专家金岩石讲述金融哲学以及参访阿里巴巴,是塑造“时空观”。这些管理以外的学科给了学生们认识世界的视角。此外,课程班还把复旦哲学系最受欢迎的80后女教师陈果请来,由她讲解人生的自觉和自省,收到很多学生的正向反馈。
二代的裂变式成长
戴明朝欣喜地发现,同学们在裂变式地成长。70后的海峰,两年来做"大哥"经历,让他学会把家族企业的未来、国家的未来与全球人类的未来结合进行系统的思考与谋划;1988年出生的光泳,从对人生充满迷茫的食品专业大学生,成为可以耐心阅读凯恩斯的传记、并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获得灵魂灯塔的宁静之人;90后的巍文,貌似反叛精神十足,后来成为可以通过抄阅《心经》锤炼心性的青年。在待人处事上,这些被生活优待的族群在服务别人、倾听他人、成就他人的意识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如今,“品牌”越来越被企业提及和追逐,大中小型企业纷纷打造品牌系统,提升品牌概念,升级品牌视觉。而品牌如何为消费者所认知?如何进行传播?如何吸引更多消费者成为忠诚人群?
“品牌蒲公英战略”是我经过多轮讲课、与众多中国企业家访谈总结出来的市场营销真理。蒲公英的成功在于具有优质传播种子、找到正确的传播方向、借势有力的传播渠道,让种子四处生根发芽。品牌营销也是同样的道理,让企业品牌像蒲公英一样得到有效的扩散。
提炼 “品牌种子”。提炼品牌种子要综合考虑市场、行业、竞争等多重因素,重点结合企业资源优势,找出企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随着OTC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一线药品企业开始进行大规模市场圈城攻地。治疗口腔溃疡药的各个品牌充斥市场。紫竹药业分析自身优势后,将品牌定位在“口腔溃疡膜”、“产品方便、见效快”等方面,直观、清晰地将品牌核心利益点展示给消费者,抓住了企业目标人群的核心需求,在治疗口腔溃疡药方面拥有了立足之地。品牌种子是品牌的诉求点,只有找准核心诉求点,中小企业才有与大品牌抗衡的根基。
明确 “品牌方向”。品牌方向决定了品牌战略,企业要找到品牌传播方向、确定品牌脉络,就需要找准品牌对话的人群。百事可乐的品牌传播值得我们中国企业家学习和效仿。百事可乐定位在年轻人群的选择,与可口可乐的“经典”定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将目标锁定在“年轻一代”。先后邀请郭富城、谢霆锋、古天乐等年轻人狂热的明星作代言人,同时进行 “百事渴望公社,渴望就是力量”全国活动推广。百事可乐的成功在于始终坚定品牌方向,所以能够与可口可乐抗衡。
放大 “品牌优质资源”。蒲公英在传播过程中成功借助外力,才有了种子的遍地开花。品牌也是如此,放大品牌优质资源,快速进行核心价值的推广。放大品牌优质资源是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扩散的法宝,凡客作为互联网快时尚品牌,定位在快时尚网络服装品牌,锁定年轻网购人群。清晰的品牌及人群定位,为凡客后续成功带来成熟的根基。而凡客持续的品牌整合营销传播、推广,随着韩寒、王珞丹“凡客体”的流行,让凡客在一夜之间变得人人皆知。
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总结
今年开学初我中心校就安排部署了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结合教育和体育局实施方案和中心校实施方案,我们做了一些工作,现将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组织,健全制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中心校成立以刘晓芹校长为组长的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领导小组,并开展了第一届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把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进行了细致地分工,使工作明确,各司其职,以确保家校共育工作有序地开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给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保驾护航,我们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有: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制度、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委员会工作职责、家长学校工作制度等等,并依据工作意见制订了本学期的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方案。
二、强化责任,落实培训
1.教师培训
我中心校一直特别重视家校共建共育共享工作,但对于这项工作的有关事宜,教师不是很熟悉,也没有专业的引领,因而我们分别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了培训,讲解了家校共育工作的重要性、家校联系的方法和途径等专业知识,让全体教师学会方法,以便于家校共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家长的培训
我们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可能是某行业的精英人物,但不可能都是教育子女的行家里手,并且大多数家长缺乏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他们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引领,他们缺乏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教育方法多是简单粗暴。针对这种情况我中心校于5月16日下午,召开了家校共育启动仪式暨家长培训会议。在会议上,刘晓芹校长介绍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对全体家长进行了动员,然后,又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老师对所有家长做了有关如何落实好家庭教育的相关培训,引领家长认同教育是为了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要学会科学教子的方法。
三、深入调查,完善包保
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最有效形式,为了让家校沟通的桥梁更牢固,我校一直坚持家访制度。学校规定:班主任每学年对学生要轮访一次。我们要求教师家访时要做到“三不”和“三要”。“三不”是指:不告状、不苛求家长、不指责学生。“三要”是指:要主动家访、要有针对性、要与家长携手解决问题。做到“七个必访”:生病学生必访,学习、生活有困难学生必访,问题学生必访,思想波动的学生必访,新转入的学生必访,家庭有裂痕的学生必访。重点家访“两类学生”:“学困生”和“留守生”。家访前,老师对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方面要全面了解,做到了如指掌。
今年4月末到5月初我中心校组织了学生大家访工作,让班主任、科任教师走到学生家中,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并筛选出了重点关注学生30人,其中包括学习困难生、生活困难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等,除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重点关注这些孩子以外,学校还建立了领导包保体系,每个领导包保5个学生,要保证这些孩子不能因为经济原因上不起,要保证这些孩子学习上有进步,要保证这些孩子思想上有修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这些受到重点关注的学生思想上乐观向上,学习上自信满满,已初见成效。
四、创新途径,建立网络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育也会面临新问题、新情况、新机遇、新挑战,为把家校共育的工作做好、做实,我们不断探索家校沟通的新途径。
一是通过“校讯通”与家长沟通。学校借助中国移动“校讯通”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操行评语、各种活动信息以短信形式通知家长,家长可给老师留言,实现家长、学校之间的双向互动。
二是利用QQ、微信或电话加强老师与家长的联系。学校要求每个班主任都建立家长QQ群或微信群,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每周最少要在QQ或微信上和全班家长联系一次。
三是鼓励每一位教师建自己的博客(空间),与家长进行网上互动。教师通过博客既可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丰富专业知识,了解外地教学信息,开阔视野,把教师从闲聊、打牌,钓鱼等娱乐活动中吸引过来,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还可以很好的实现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我们的老师经常在网上与家长(特别是外出打工的家长)联系,现在我们中心校大部分教师都建有自己的教育博客,除学习外、更多的是与家长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四是定期开展“家长接待日”活动,让合作更真心。家长开放日是学校常用的一种家校沟通方式。这种集体交流,会激发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意识。我们每班都安排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有的班级举行专题讲座;有的班级让家教有方的家长作经验介绍;有的班级让品学兼优的学生谈自己的成长历程;有的班级让学生干部评点班级管理工作。家长开放日都也常常邀请学生一块儿参加,让家长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解读父母的心愿。
五、关爱有家,关注成长
结合局关爱+活动,我中心校以“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暧、多一份感恩”为主题,依托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育机制,多措并举,温暖一颗童心,感动一个家庭,成就一个梦想,实施“一对一”的关心、关怀和关爱学生行动,并在学校里建立起了“关爱之家”,设立了专门的屋子,里面安装了爱心电话、爱心电脑,放置了爱心图书、爱心读物,给那些特殊群体的孩子提供一个慰藉心灵的港湾,在这里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
六、亲子共读,携手同行
学校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地方,家庭是孩子栖息的港湾,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学校是孩子一生受教育的两个重要阵地。结合宽城满族自治县教育和体育局“建党百年,读红色经典”和“校园关爱+”相关活动要求,孟子岭乡中心校倡导在广大师生和家长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旨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孩子读书习惯,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5月24日部分学生家长、各校园班主任老师、中心校班子成员齐聚孟子岭中心小学,共同组织了“快乐阅读,幸福成长”亲子阅读启动仪式。后续的读书活动各校园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书香也伴随着孩子和家长一同成长。
七、校企联谊,共筑成长
数据显示,今年1-8月,日本对华投资22.5亿美元,同比下降28.8%。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2012年达到峰值后,连续3年递减,投资额已下降到峰值的一半以下。除了受到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下滑原因还包括:中国人力成本上涨及经济增速放缓、市场竞争激烈、人民币相对日元持续升值等。
姜增伟在讲话别提到,中日产业结构互补,互有优势和需求,合作的潜力仍然很强,“关键在于加强双方发展战略的对接,找准利益的契合点,特别是中日两国企业家承担更多的责任。把合作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为双方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他指出。
应对过剩产能,中日需携手
对于产能过剩的担忧,引起中日企业家的广泛热议。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名誉顾问朝香圣一认为,讨论中日经济为世界做贡献,实质上是在讨论GDP占世界第二和第三的两个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责任问题。“钢铁产业可以说是现代世界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日本,人们一直认为‘钢铁是昂贵的商品’,即使到了21世纪,日本已经形成了很多新兴产业,但钢铁产业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毫无疑问,目前钢铁产业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基础,它深刻地影响着其他产业。所以我们认为钢铁业不断的强化是促成全球经济进一步成长的必要条件。”
朝香圣一表示,不管是哪个行业,如果只被一时的需求所左右,就有可能走进“恶魔周期”,“泡沫经济一旦破灭,各种投资将无法回收,包括不动产领域,那么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进入负的连锁反应。日本经历过这样的严峻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全民合作应对,企业经营也要从重视库存向重视流程转变。”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对此深表认同。他总结,自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两国经济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国大量购买日本的产品和技术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日本企业大量进入中国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中日相互融合的阶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日本企业在中国也在迅速发展,中国企业也开始进入到日本。
宋志平以自己曾经从事的“水泥”行业为例,指出目前中国水泥产能为35亿吨,销售量为24亿吨,市场规模早已过了峰值,今后只会逐渐缩减,所以解决产能过剩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他说,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临同样的问题,日本政府、企业和产业界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了宝贵的经验,这对中国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TCL集团总裁薄连明认为,自从进入2010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第一制造大国,去年中国政府就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过渡,“我想这个进程当中不仅仅对中国企业是个机会,对中日企业来讲也是共同的机遇。”
薄连明分析,中日两国在制造业方面各有特点,中国的工业能力优势比较明显,首先主要体现在工业基础比较广泛,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工业门类;其次,工业产值大;再次,市场规模大;第四,正处于向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转型期。日本则具备不同的优势,比如工业化进程比较早,积累了较多工业化的经验和管理经验;第二是装备制造业和先进材料行业比较领先;第三是在智能制造以及机器人产业处于领先地位。“所以通过供给侧改革如果实现中日双方工业能力的提升,通过优势进行互补,通过合作来补强自己的短板,最终我想能够实现中日企业双赢的局面。”他补充道。
合作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成关注焦点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猛、引领了全球电商市场的增长。据eMarketer预测,到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零售销售额将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40%。这一现象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因此,加强中日在物联网和电子商务领域的合作成为与会企业家关注的话题。
日本企业家访华团副团长、东芝特别顾问室町正志谈到,最近业内人士提出利用物联网推动第四次产业革命进展。“中国政府在促进电子商务、大数据化等方面有各种各样的制度安排和财政支持,在这些方面会大大促进企业的创新。日方在机器人、通讯材料等方面具有世界顶尖的技术,而中方的强势是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中日之间建立互补的关系是非常有希望的,希望在这方面进一步推动双方的合作。”
然而在江西进贤县,你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以县委书记领头的县级、乡镇级领导班子在工作最繁忙的周一热情接待来访的群众,耐心地聆听他们表达困惑和诉求,或当面解答、或做好记录;周二,县领导亲临生产一线、到田间地头,了解企业家的想法和难处、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向企业家取经、向农民朋友请教;周四,乡镇领导下访;周五对走访过程中遇到的未能当面解答和解决的问题,按约定进行回访。他们将这套方法称为“一二四五”工作法。
“表面上看似简单的工作日程安排,其实是处理群众工作经验的长期积累和无数次对‘民情家访’活动成效规律的探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春苗教授这样评价。
人民论坛:“一二四五”工作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当时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制定出这套方法的?
王敏:简单来说就是周一领导开门接访,周二县级领导下访,周四乡镇领导下访,周五领导约访、回访。
我们结合以往的走访情况、借鉴其他县市的经验摸索出的这套“一二四五”工作法,就是想让群众的意愿和困难在一个周之内得到满足和解决。不拖沓、不敷衍、不回避,让问题显露出来并尽最大努力予以解答和解决,这样才能获得群众的信赖,才能避免矛盾累积造成严重后果,这就是我们找到的规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化解矛盾是有规律可循的。将问题化解在一周内,决不允许拖沓和敷衍,就是对规律的最好运用。
通过半年来的有效实践,我们共接待上访群众198批2288人次。县级领导共下访1300余次。一季度,全县共化解积案100余件,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问题1000余个,赴京上访保持零记录,赴省访、到市访同比分别下降50%和62.1%。
人民论坛:窥一斑见全豹,赴京上访零记录的背后是各级干部的“辛苦指数”,这套方法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想必也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王敏:我结合我们实际开展工作的一些情况从四个方面说说。一是促进了社会和谐。各级领导干部把上访群众作为亲人来看待,把百姓难事作为家事来对待,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及时回访,着力化解群众心中“疙瘩”,全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二是加快了项目建设。挂点县领导每周走访,现场办公,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改进了干部作风。各级干部不仅是从酒桌、饭桌、麻将桌上走到了办公桌、会议桌前,更走进了项目现场、深入了基层一线,成为辖区“一亩三分地”上的“百事通”。四是夯实了基层基础。县级领导在走访挂点乡镇、挂点村的过程中,全力协调村级“两委”换届各项工作,确保了顺利换届,夯实了基层基础;另一方面,所有村级组织的书记、主任,经常性地走访辖区内住户,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消除了矛盾隔阂,增进了理解信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踏踏实实干工作、全心全意为民排忧解难,不靠政绩立牌坊、要用民生立口碑。
人民论坛:看似简单的日程安排,其实是各级干部用心、用情去解答的服务命题,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不少好经验供其他县市借鉴。
王敏:借鉴谈不上,每一个地方社情民意不一样,做工作要结合自身实际去开展,不过我们也总结了几条启示供大家参考。
一是常接地气才能赢得人气,只有真真切切为老百姓做实事,才能获得百姓的信任和尊敬;二是高位推动才能上下联动,上行才能下效;三是创新方式才能不流于形式;四是机制长效才能确保实效。
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告诫我们“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进贤县用“一二四五”工作法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谱写了新时期“干部上山下乡”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