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血压范文

时间:2022-10-16 20:58:29

序论:在您撰写高血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血压

第1篇

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只是一个症状,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许多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柯兴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都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但由于这种高血压是继发于上述疾病之后,通常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但随着病情加重,常常使心、脑、肾等脏器受累,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脑出血等并发症。

治疗各不同

由于病因病理不同,治疗原则也不相同。原发性高血压经积极治疗,才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而继发性高血压首先是治疗原发病,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展,仅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是很难见效的,所以,高血压病人必须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高血压,才能诊断为高血压病。

【延伸阅读】:

早上八点和晚上六点的血压最高

无论正常人还是单纯高血压患者,其血压都是波动变化的,而这种波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第2篇

辽宁 王建军

王建军读者: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殊不知,在儿童中,血压偏高者也并不少见。据资料统计,在儿童中血压偏高患儿的比例,美国为14.1%,日本为13.3%,我国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5%,上升到现在的14%。这些数据表明,儿童高血压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对儿童高血压如何诊断,儿童高血压都有哪些症状、如何防治呢?

儿童高血压的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诊断儿童高血压的标准是:在多欠(3次以上)的血压检测中,3一5岁儿童的血压≥110/70毫米汞柱;6―9岁儿童的血压≥120/75毫米汞柱;10―13岁儿童的血压≥130/80毫米汞柱;14一18岁儿童的血压≥140/85毫米汞柱的,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儿童的诊断标准

病情严重的高血压患儿,可出现头晕、眼花、头痛、呕吐、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症状。但大多数的高血压患儿,由于他们不会诉说自己的不适感,只能表现出行为或情绪的异常。有的高血压患儿可表现出脾气不好,烦躁易怒,精神不振;有的可出现入睡困难、易惊醒、多噩梦;有的懒惰,易疲劳,活动或劳动后面色发白、喘息不停等。凡有上述异常表现的患儿,家长都应及时带他们去医院检查一下血压,看看他们是否患了高血压,以免贻误了病情。

儿童高血压的防治

据调查,有80%的儿童高血压是由急慢性肾炎等疾病引起的。故防治继发性儿童高血压,应以防治原发病为主。另外,如果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几率为45%;如果父母中一方有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几率为28%;如果父母均无高血压,子女患高血压的几率为3.8%。

那么,防治儿童高血压,有哪些具体措施呢?

1.应避免儿童肥胖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5%的儿童就容易患高血压。肥胖儿因机体代谢的需要,其血容量及心脏的射血量均高于体重正常的儿童。久而久之,肥胖儿就会出现血压升高、心脏肥大的症状。有资料表明,50%患高血压的儿童是肥胖儿。避免营养过剩和增加身体的活动量是防止儿童肥胖的主要措施。营养学家建议:两岁以上的小儿应喝低脂牛奶;应让儿童少吃含糖食品、油煎食品、高脂肪食品及巧克力等;应鼓励儿童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家长要让孩子有足够的玩耍时间和空间,以使孩子在运动中消耗热能,避免肥胖。

2.要防止儿童食盐过多

高盐饮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家长应从小就培养孩子适量吃盐的习惯。据研究,成人每日的食盐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而儿童每日的食盐量则应控制在2克以下。

3.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规律地作息,充分的睡眠可预防儿童高血压。因此,家长不可让孩子养成熬夜的习惯,更不可让孩子染上吸烟、饮酒的恶习。

4.要避免使孩子精神紧张

第3篇

长期以来,高血压并不为人重视,其病程绵长,病痛亦不十分明显。但鲜为人知的是,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病已占中国总死亡原因的首位。

中国卫生部关于疾病死因构成的调查中,癌症每每位居首位,相随其后的分别是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因后二者病理相似,通常统称为心血管病,而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病的一种,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脑中风的学名——编者注)的主因。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2012年4月出版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显示,心血管病早就远超癌症,达到中国总死亡构成的41%,而癌症不过占据死因的四分之一左右。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教授陈伟伟介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三分之二的心血管病死亡都跟高血压有关。

不受重视,发病率日益攀高,最终酿成大患——高血压的发病趋势正是中国当前慢性病发展趋势的一个缩影。慢性病是相对于传染病而言的,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有病程长、病因复杂特点。2012年5月21日,卫生部等15部委联合《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年-2015年)》(下称《规划》)称,中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在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中国总死亡人数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70%。在长期关注慢性病防控的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看来,无论是就对健康的杀伤力还是从疾病的社会负担而言,慢性病的危害都是最大的。

如控制得当,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小病”初期就进行干预,慢性病危害本不至此。首次由多个部委联合制定的慢性病防治规划显然有意扭转这一局面。《规划》指出,将致力于未来三至五年间,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愿景很美好,能否实现却还是未知数。“目前(中国)慢性病防治能力的提升还跟不上患病率增长的速度。”世界银行高级卫生专家王世勇说。

致命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损伤的全身性疾病,可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其主要危险诱因,包括高盐饮食、超重或肥胖、过量饮酒等;同时,有家族遗传史的人更易患有高血压;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但仅就一般性症状而言,很多人血压升高后只是感到头晕、耳鸣,难以引起重视。

高血压可能导致的致命性恶果就此为人忽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显示,随血压水平升高,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也相应增加。50%至75%的脑卒中发生与血压升高相关;40%至50%的心肌梗死同样可归因于此。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调查发现,中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约350万人,即平均每死亡五个人中,就有两个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迄今进行过四次大规模的高血压患病率调查,数据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一直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最近的一次全国性调查为2002年,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较之前1991年的调查,上升了31%。

财新记者获悉,第五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计划于2012年6月28日正式启动。不少专家预计,此次计划覆盖50万人次的大规模抽样调查,得出的高血压患病率将在25%至30%之间,较2002年的18.8%涨幅更为强劲。

据陈伟伟介绍,此前在一些地区性调查中,高血压患病率已有多地超过30%。2004年天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31.57%;2007年黑龙江1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也达到30.48%。更让陈伟伟担忧的是高血压目前呈现的年轻化特点,在年轻人群中增速更为迅猛,以及贫困地区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在高血压(患病)方面,可以说已经完全取消了城乡差异,城乡接合部的患病率可能比城市更高。”

由此带来心血管病患病率的攀升。在医学界人士看来,这本可避免。“高血压是花费很少就可防控的疾病”,陈伟伟说,控制高血压的药品价格低廉,治疗手段简单,只要坚持测量血压、按时服药,并辅之以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即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使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病的患病率迅速下降。

但这些措施并未有效实行。2002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发现,高血压知晓率仅有30.6%,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6.1%。也就是说,大约七成的高血压患者甚至不自知自己的血压状况,遑论治疗与干预。

就此,高血压小病拖成大病成为常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社区处处长施小明对财新记者说,虽然高血压花费不高,但若出现心脏病、中风等高血压并发症,医疗费用则是一笔巨款。来自世界银行的一份中国慢性病报告指出,农村慢性病患者中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的比例是城市患者的2倍多。“高血压造成的疾病负担排在第一位,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施小明说。

基层不设防

高血压并非中国独有,为何在中国如此失控?2010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披露,大约50%的美国高血压患者已经得到控制,健康状况呈明显改善,这远高于中国2002年调查显示的6.1%的控制率。

前述中国15部委联合的《规划》提出,至2015年,要求35岁以上成人血压知晓率达到70%,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40%,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达到60%;脑卒中发病率上升幅度控制在5%以内,死亡率下降5%。问题是,这些指标目前的基数都非常低,实现目标任重道远。

“善医行”公益组织发起人刘凤梅今年5月在河北宁晋农村发现,村中已确诊高血压病人200人,潜在病人200人,已确诊患者甚至不懂按时服药,而村医只有血压计和听诊器,没有小型心电检测仪器支持,高血压并发症多发。

这与现有公共卫生政策相悖。2009年7月,卫生部启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病人指导,35岁以上患者要求首次门诊时测量血压,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要对确诊的患者登记管理,定期随访。这些服务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免费为全民提供,是一种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药费方面,由新农合或医保统一报销,减轻病人用药负担。

但真正做到上述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十分有限。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55%以上县没有慢性病防治专业机构;约15%的县没有慢性病防治专职工作人员;只有不到45%的县级疾控中心开展了慢性病监测,在调查前一年内,仅30%左右的疾控中心开展过慢病干预工作。

前述《规划》提出,要让慢病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接受长期管理和治疗。然而,财新记者了解,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琐碎,几无回报,多数基层医疗机构毫无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许多地区的公共卫生经费迟迟不能到位,这被基层医务人员称为“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过去三年的公共卫生经费到现在都没有发给我们。” 陕西子长一位乡镇卫生院院长说。

即便在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逃避公共卫生服务的行为也屡见不鲜。据王世勇介绍,世界银行5月在南方某省考察时发现,高血压患者档案中,每位患者的血压都完全相同,所有患者均无吸烟、饮酒习惯,明显造假。

“尽管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均等化,但全国范围肯定有前有后,须逐步推进。”陈伟伟说,高血压的特点是“一管就灵”,上海、嘉兴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对高血压管控后,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明显下降,可多数地区还无法达到这种管控水平,“有钱的问题,也有技术的问题,很多基层医生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村医一级尤难落实上述公共卫生安排。刘凤梅告诉财新记者,一位湖北恩施村医随访高血压村民,动辄就要走几公里山路,而这位村医同时还负担着上千村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过于繁重。在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12年4月举办的“中国乡村医生生存状况研讨会”上,健康档案大量造假的情况即被曝出。来自安徽和山西的村医都反映,健康档案随访量大,统计慢性病人数时,往往依据上级提供的数据安排人数,许多村医把自己的亲朋好友登记在册,应对检查。

财政投入两难

不乏学者认为,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控止步不前,与财政投入不足息息相关。不过,借着新医改的东风,公共卫生的投入几年来已持续增加。2009年,公共卫生经费为人均15元,2012年已涨至人均25元,如人口以13亿计算,这意味着财政今年至少拿出300多亿元用于公共卫生。另外,对于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亦有逾千亿元补贴。

不过,相对于各类慢性病均大幅上升的趋势,不少疾控专家仍认为投入远远不足。据世行报告预测,由于老龄化的加速、生活方式的不健康,2010年至2030年间,40岁以上的人群中,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2倍甚至3倍,其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前十年。所有慢病负担中,心血管病比重将超过50%,肺癌人数将增加5倍。

在专家看来,加大投入抑制慢性病十分必要。“此前已有研究表明,每投入1元资金进行高血压防治,就可以节约心脑血管治疗费用8.59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教授王增武说。

以高血压防控为例,2010年,针对贫困地区的高血压患者,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曾提请卫生部开展“全国贫困县高血压防控关爱行动”,对全国200个贫困县免费提供三种基本药物。当时测算的项目金额并不高。据王增武介绍,200个贫困县只需5.5亿元,涵盖了对高血压随访管理、健康教育及药费等各个环节。但这一项目最终未能立项。

“总体的经费肯定还是紧张的。”王增武说,此次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即将启动的第五次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同样经历了经费的苦恼。该项目由科技部立项并提供资金,考虑到样本量大、需时长以及大量的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预算为9000多万元,但实际批复的资金只有2000多万元,巨大的资金缺口“只能后期再想办法”。

不过,伴随财政对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的不断增加,公共卫生经费的使用效率也令专家们担忧。“我们到现在都还没有形成对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考核评估的标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马吉祥坦言,“现在地方报上来的数据好多都是虚的,我现在要知道实实在在的数是多少,知道自己有多差,才知道自己离目标还有多远。”

公共卫生服务激励机制也一直未能建立,激励缺失带来效率的低下。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了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是慢病防控的主要主导方,而非中国通过行政力量干预。

尽管人社部已经提出推行门诊按人头付费等新型付费方式,希望将患者的医疗费用变为医疗机构的成本,引导医疗机构为患者做好预防,但在全国还极少有地区真正施行。

在医疗机构仍然按项目付费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更易倾向于增加医疗费用,而非减少。北京市一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告诉财新记者,医生根本没有积极性去随访,只想在社区中心看病、开药。

第4篇

相信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有这样的疑问,虽然服用了降压药,但血压不仅不能完全达标,心、脑、肾等器官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其实,这是因为患者对高血压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作为一种“心血管综合征”,高血压往往伴随着很多的其他疾病,比如冠心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所以应该根据心血管总体风险,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也就是说,高血压患者不仅要服用多种降压药,同时可能还需要服用控制血糖、血脂等的药物。此时,医生会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制订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进行优化联合用药。

另外,每一位高血压病患者的个体情况都不尽相同,而不同的降压药也有着不同的药效。采用单药治疗虽然对患者来说简单方便,但是往往达不到很好的降压效果,尤其对于血压在160/100毫米汞柱或中危级以上患者,从一开始就可以采用小剂量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或用固定复方制剂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

所以,高血压患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是非常正常的情况,患者千万不要因为嫌麻烦而自行停掉某种或者几种药物,增减药物应该听从专业医师的建议。高血压患者可以采用一些诸如分类小药盒之类存放药物,患者的家人也应该提醒患者及时服药,避免漏服错服。 (唐雨欣)

高血压的分级

虽然都是高血压,但每个人的危险程度不一样。研究发现,血压高低、有无糖尿病、器官损伤等都会影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低危组:高血压1级(140~159/90~99毫米汞柱),无高危因素;

中危组:高血压2级(160~179/100~109毫米汞柱),有1~2个危险因素,如肥胖或腹型肥胖、吸烟、吃得太咸等;

高危组:高血压2级,有靶器官的损害,如左心室肥厚,或有糖尿病、视物模糊、夜尿多等;

极高危组:高血压3级(收缩压≥18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110毫米汞柱),血压控制不好,出现并发症,如心绞痛发作史、中风、颈动脉狭窄等。

一般来说,高危组、极高危组危险程度最高,靶器官已受损害,会加速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直接危及生命,防治重点除改善生活习惯外,应用降压药,并密切关注靶器官和并发症。而低危组、中危组的患者则一般以改善生活习惯为主,如控制体重,减少盐、脂肪的摄入,戒烟限酒,增加运动等,必要时应使用药物治疗。 (刘国)

不要忽视轻度高血压

所谓轻度高血压,一般指收缩压在140~159 毫米汞柱,舒张压在90~99 毫米汞柱。大部分轻度高血压患者不会有症状,自我感觉良好,不会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即使是有些头昏脑涨也很容易归咎于工作忙或者睡眠不足,很难引起患者的注意和重视。

据报道,我国每年轻度高血压的发病人数达3000 多万人。研究表明,轻度高血压不仅可增加脑中风、心脏病发作和肾功能衰竭的危险,而且是造成死亡的重要病因。所以,轻度高血压同样不可轻视。

轻度高血压(I 级高血压)患者不必马上吃降压药。可以先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治疗高血压,比如适量运动、限制摄盐量、合理饮食、减肥或保持合适体重、规律生活、减轻压力、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减少繁重的工作量等。

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改变了生活方式1~3个月仍然血压偏高,有头晕、头痛、眼皮重、眼胀、眼花和落枕样不适等症状,就需要咨询医生服用降压药物。(黄晓军)

一过性血压增高莫惊慌

常有病人半夜到急诊,告诉医生自己的血压突然增高。这往往是突然受到环境因素的刺激、惊吓或者是特别过度的劳累、连续熬夜,又特别紧张,或者是特别生气,要么就是喝了很多的浓茶、浓咖啡或者饮酒等,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一过性高血压。或者说身体有其他不适,比如突然感冒很重、发高烧或者是肚子疼,在一般状况比较差的情况下也会血压增高。

病人常常担心这种突发性的血压增高,对身体会有很大的伤害。其实,如果你身体结构正常的话,一般伤害不太大。

提醒大家注意两点:第一,要镇定,要了解血压突然增高并不会对你造成多大的损害,只要镇定自若,血压慢慢会下来,所以镇定、休息是最最重要的。必要时,如果身边有安定的话,像催眠、镇静的药物可以吃上半片或者一片。第二,临时用一些降压药也是有帮助的,比如说身边经常会有高血压的病人带着各种各样的药物,当然不是每一种药物都合适,紧急降压药要选合适的药,比如卡托普利或硝苯地平,15分钟左右就可起效。这种属于短效药物,维持降压的时间比较短,优点是起效迅速,但缺点是维持时间比较短。事后到门诊请专业医生调整药物。(贾 明)

老感觉疲劳咋回事

我患高血压半年了,虽然坚持服用降压药物,血压也控制得比较好,但老是觉得疲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药物可能会引起疲劳的症状以外,建议患者应该咨询主治医生,排查其他并发症的可能。

继发性高血压 尤其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出现严重的低血钾,患者会感觉无力。应检查血钾、双侧肾上腺B超。

心脏疾病 长期高血压可能会影响心率,当心率较慢时,会造成全身器官供血减少,引起疲乏。应做心电图或者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心脏结构及功能。

肝炎、结核 这两种病比较隐匿,症状不明显,是临床上最常见引起疲乏、无力的疾病。化验肝功能、行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可帮助排除。

肾功能异常 患者患高血压病多年,可能会影响肾功能。应常规检查肾功能。

贫血 也是常见引起疲劳的疾病,可行血常规检查。

第5篇

消除误区

误区一:高血压全是遗传来的

高血压有遗传因素。双亲血压都正常的,子女患高血压的机率是3%,一方有高血压病,子女的发病率是25%,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的,子女的发病率是45%~55%。

高血压一方面受遗传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受环境因素影响,包括生活习惯、社会因素、气候等等。因此,高血压也称为生活方式相关疾病。

要摆脱高血压的阴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我们只要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四大基石,完全能够预防高血压,健康到老。

误区二:高血压是种顽固病

那么为什么一些高血压会那么“顽固”?其实大约50%~70%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并没有听从医嘱服药,而是吃吃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看血压正常就不吃了,等到头晕了再吃药,“临时抱佛脚”。

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病,医生开出药以后,要有一段观察时间,这需要几个礼拜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如果病人不配合,没有长性,动不动就换一家医院,重新看病,这是非常不利于治疗的。

日常注意

一、调饮食

多吃鱼类。少吃牛羊肉和肥猪肉。

许多水果含钾丰富,可缓冲钠的有害影响,减少血容量而使血压降低。水果含钾最多的依次是香蕉、桃、山楂、鲜枣、柑橘、柿子、苹果。此外,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尼克酸等,对血管有保护作用。含维生素C最多的依次为山楂、猕猴桃、红枣、薄荷、橘子。

素食可降低血压。有一些蔬菜还有轻度的降压作用,如芹菜、大蒜、西红柿、菠菜、洋葱、茭白、胡萝卜、茄子、冬瓜、黄瓜、南瓜、木耳、海带、马铃薯、甘薯。

避免空腹或睡前饮用大量浓茶,提倡长期饮淡绿茶,并在饭后饮用为宜。

二、多锻炼

太极拳。动作柔和、可使肌肉放松,血管松弛,促使血压下降。

体操。运动部位均匀,运动量适中。

步行。快步行走每天1~2次,每次30~45分钟,行程约2000米,在每天下午、黄昏、睡前均可进行,可使收缩压下降4~6毫米汞柱。

第6篇

24岁的小李经营餐饮店也算小有成就,但是身体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小李实在不甘心自己因为高血压后半生要过药物依赖的生活,同时,服药带来的副作用也令小李全家人都很担心。医生给小李的建议是: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来控制血压继续升高。BTV生活频道《生活实验室》通过实验为您揭秘运动如何拯救高血压。

运动、规律生活控制血压

小李由于找工作困难就自己经营了一家小餐馆。每天她都要早起买菜,并到店里安排所有事情。大半夜十点才能吃上晚饭,就算没有家族遗传高血压,这不规律的生活身体也承受不了。每天在店里忙碌的她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运动。小李到底要如何通过运动来控制并降低血压呢?

刘教练首先对小李询问了体重和日常血压问题做了大致了解,他重点询问了小李的饮食习惯和作息时间情况。小李饮食喜好咸的、辣的,作息不规律,家族遗传高血压,肥胖,高血压患病都被小李占全了。

刘教练除了对小李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提出了要求,还给小李下达了回家要完成的运动项目。

《生活实验室》栏目组见证了小李这一周来的变化:正赶上晚饭时间,小李确实吃得够清淡,那这一周后收到了什么样的成效呢?原来,小李虽然坚持做刘教练教的降压操,但是她熬了两个晚上,同时还陪朋友大吃大喝,这突发的不规律事件,导致小李一个星期的努力全白费了。

两个星期后《生活实验室》记者正赶上小李在做运动,小李在严格按照刘教练给出的指导完成运动。小李的高血压通过一个月运动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看来及时通过运动疗法真的能起到控制血压升高的作用。

量化运动控制高血压

《生活实验室》的观众张阿姨今年63岁,患高血压已有25年,每日必须靠吃降压药控制血压的升高,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令张阿姨也担心自己的心、脑、肾等是否会受到影响。因此,张阿姨就会自行减少降压药的服用量。知道了自行减药带来的伤害后,张阿姨就听从了老伴儿的意见,每天通过快走来达到降压的作用,可是坚持了一年多,张阿姨发现自己的血压并没有很大的改善。

第7篇

主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钱文琪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下午

视频精彩内容摘录:

■冬季如何服药保持血压稳定 应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①要定期自测血压,建议在以下几个时段测量:服药以前;服药以后3~4个小时;下午或者傍晚;在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如感到剧烈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的时候。②根据自测血压的情况随诊。看病的时候向医生出示自己血压测量的详细记录,医生可以根据血压波动的情况做出最佳、最新的治疗方案。③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尤其是服用短效药(如珍菊降压片等)时,千万注意不要漏服药,因为遗漏服药会引起血压波动。④冬天服药最好把长效降压药与短效降压药结合起来服用。长效药的优点是可以避免血压波动,服用也方便。但有时候,由于气温低、情绪波动等原因,服用长效药也会出现血压波动的现象,此时,可请医生开点短效药同时服用,以控制血压波动。⑤可以准备一些可临时、应急服用的药,如可乐定等,这些药在血压稳定时用不到,但可以备用。如果自测时发现血压由于寒冷等因素突然升高,如达到170~180毫米汞柱,同时又有症状,应该马上到医院就诊。但在去医院急诊之前,个人可临时服用半片或一片可乐定等,以便快速控制血压。⑥定期做些检查,如心电图、血糖、血脂等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高血压患者冬季生活中注意哪些问题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注意保暖,避免在寒冷的清晨、在没有服药的情况下到室外去,因为清晨气温最低,容易引起血压波动。应该在服药后、太阳出来后,再到外面锻炼。另外,在冷空气到来时,要注意增加衣服。如果刮风,最好戴个帽子。②在饮食方面,多吃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鱼、豆制品和乳类食品等。③多参加一些适度的体力活动。同时要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暴怒、狂喜、抑郁、悲伤、恐惧等情绪。生活中老年人常参加娱乐活动或社会工作,在此过程中,要保持情绪稳定,以避免血压波动。

更多内容请上网观看:

冬季控制血压有哪些长效药可供选择,服降压药的时间有哪些讲究,冬季是不是需要增加药量……

本期主题2:肝癌

主讲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 卓蕴慧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东院)周二,周三下午(西院)

视频精彩内容摘录:

■肝癌手术后要防止复发 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情况的研究发现,术后3年复发率为40%~50%,术后5年的复发率为60%~70%,甚至更高。但实际上,很多患者在肝癌根治术后,没有及时接受跟踪,以为手术后就万事大吉。结果出现复发,只能再次接受治疗。

■肝癌手术后有哪些方法防止复发 目前主要方法:①进行局部区域性化疗和介入疗法。可预防性地发现周围小的肝癌。提高无瘤生存率,降低复发率。②免疫性治疗对复发也有预防作用。③通过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预防复发。中医强调全身整体状况,西医注重局部的治疗。比如手术后化疗、介入治疗等可导致肝功能损伤,此时可用中药保肝。肝功能正常后,还可以用中药补益正气,防止复发。但目前中西医综合治疗也存在表面化等问题,也有患者找中医太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