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国考复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2-03-08 15:33:55

序论:在您撰写国考复习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国考复习计划

第1篇

教育部表示,复试的最低分数线是以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体规模和考生的全部成绩为依据,并充分考虑了差额复试的要求。今年首次实施了“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实行单独划线、适度照顾的政策,复试分数线将另行公布。

根据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状况,今年继续对报考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以及少数民族考生采取适度照顾的政策。对矿业、地质等11个艰苦专业继续采取适当照顾政策。同时,对低于分数线的特殊优秀专业人才,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招生单位可自主决定破格复试。

为上线考生有更多的调剂机会,从3月28日到5月15日,教育部有关部门将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chinayz.com.cn)”开通硕士生招生调剂信息服务系统,有调剂要求的考生届时可上网自行调剂信息,也可浏览查阅招生单位的调剂信息。据悉,各招生单位将于4月上旬陆续进行研究生招生的复试工作。

-备注

第2篇

农业部赴德国农机化体系建设与管理培训团一行16人,于2003年3月3日至3月22日,先后到德国黑森州农业协会、DLG农机检测中心、巴伐利亚州农林部、巴伐利亚州农机培训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欧盟农业代表处进行了培训,到GRIMME、AMAZONEN等农机生产企业和3家农业企业(Agricultural Enterprise相当于我国的农场、农户)进行了参观和考察。通过培训交流及实地参观考察,培训团成员对德国的农业服务体系、农机检测程序、农机培训体系、农机科研开发及农机生产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学到了不少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新的理念,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经过归纳总结,现将有关学习考察情况分述如下:

一、德国的农业机械化体系

德国现有耕地面积1730万公顷,约占其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约290多万公顷。在农业生产中,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年农业企业经济收入为430亿欧元,其中约一半为畜牧业收入,在畜牧业中,牛奶的收入占90%,是农业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战以来,德国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企业每户经营的面积呈增长势态,企业数量则表现为一直在下降,农业企业数量从1949年的160多万个下降到目前不到100万个,其中面积2公顷以上的农场为41万多个(平均每个农场规模为41.4公顷);农业从业人数从1949年的481.9万人下降到2001年的94万人,农业从业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1950年为24.1%,1900年为38.2%,到2000年则只有2.5%;每一个农民供养的人数由1950年的10人,上升到2001年的128人,在这个过程中,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机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德国的农业与农机管理与服务机构

德国的农业管理部门主要是各州的农林部,我们考察的巴伐利亚州农林部(Bavarian State Ministry for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由管理渔业、种植业、农业工程等8个协会(State Institutes),5个教育与研究机构、1个技术发展中心、3个科研管理部门、1个培训中心和1个农场,以及7个地区政府农业部门和农村发展部门,47个县农业办公室、61个农业学校组成。主要负责有关农业的政策建议及政策实施、农业保险及补贴等农业支持、成人职业教育及继续教育以及农业科研应用等。德国农业服务功能主要由农业协会(The German Agricultural Society)来承担。农协是一个自上而下组成的民间团体,由基层农协、区域农协、州农协及全国农协4级组成。如:全德农协由16个州农协组成;而在我们考察的黑森州,农协则由24个区域农协、2370个基层农协组成,代表了本州3.3万农业企业(Agricultural Enterprise,相当于农场和农户)的利益,约占全州农业企业的90%。农协帮助农企解决其科技、法律等方面的问题,把农业企业的问题反映给政府,通过影响立法来解决问题。在农业机械化服务方面,过去德国各州农林部都设有负责农机组织协调和质量监管的技术办公室,主要负责直接与农业企业沟通,及时向农机生产企业反映农业机械的质量、性能等问题。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前还有6个州有这方面的机构,其中的3个为州农林部下属机构,80%的经费由州政府支付,20%由农业企业支付,另外3个为私人企业。

农协与政府没有直接关系,其经费来源主要靠会员会费收入,没有财政支持。在黑森州,农协会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会费,每户农业企业50欧元,第二部分则按农业企业土地面积大小收费,约8-10欧元/公顷。随着德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协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由于农业企业数量的减少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会费收入也在逐年减少。二是由于为了增加社会就业岗位,规定农民年满65周岁退休,把农场交给年轻人经营,目前退休人员数量很大,支付退休金压力很大。另外,德国农业还面临农民工资在增长,面包价格在增长,而原料(小麦)的价格却一直在下降的尴尬状况,从2000年度开始,德国农民的收入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二)德国的农机检测工作

DLG—Deutsche Landwirtschafts-Gesellschaft e.V.(德国农协)由4个主要部门组成,其中的一个部门即是从事农机、电子检测及动植物产品测试的部门。德国农协农机检测机构总部设在法兰克福,有工作人员50多名。德国农机检测机构还与欧洲12个国家的农机检测机构联合成立了欧洲农机测试网络(ENTAM),在农机检测上形成专业分工的框架,如德国的大型农机具目前已不在其本土进行检测,而是送往丹麦的一个农机检测室进行检测,通过这样的专业分工,使每个国家的检测机构都不搞面面俱到的小而全。德国法兰克福检测中心目前主要从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及养殖设备、草坪设备的检测。

DLG农机检测中心是非盈利机构,在政治上与经济上独立于政府之外,其收入主要来自成员应付、服务收费和社会补助等。通过检测的产品,可贴上DLG质量保证的标识(类似我国的农机推广许可证),这既可以看作农机生产企业质量过关的标识,还可以认为是农民可以认可购买的标识。DLG对测试结果,以Intetnet、专业杂志和测试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公示。

DLG农机检测按照ISO、CE等公用标准进行检测,对暂时没有标准的由DLG自己制定。其检测内容分三类:一是全面测试。包括安全测试,保养测试和可操作性测试,从而使农民可以放心购买。这个测试的程序是实地检测和使用检测后,由测试委员会提出检测报告。二是部分性能的专项测试。三是代企业对新产品进行性能测试,对提供企业出具测试报告,同时为企业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供企业进行产品改进。该机构1年可以完成600多次全面检测和2000多个专项检测。

在德国,企业所有的农机检测项目都不是强制性的,农机检测机构所有检测项目也是收费的。DLG的部分检测能够得到国家的财政支持,主要是国家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针对机械噪音检测等,通过在检测设施设备建设上也给予一定的资助的形式给予经费补助。

(三)德国的农机职业培训

由于欧盟的成立,农业政策趋于统一,各州政府对农业政策的作用有限,只是做更多的调查,供欧盟协调,在政策制定上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因此,各州政府现在更重视农业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应用服务。

巴伐利亚州的农林部设有农业培训中心,中心又分为3个学院,其中之一是农机技术学院。在德国,年轻人在基础教育通过后,在就业前,需要进行类似我国职业技术培训的一种培训。分为3年,四个层次,一是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二是实践操作技能;三是管理应用能力;四是专业技能培训,这个阶段属于进一步深造的过程,可以选择。

巴伐利亚州农机技术学院建主要进行农机操作、维修方面的培训。经过基础教育之后的青年人(16-19岁),自己提出申请,由州政府下达计划和资金资助,到学院进行培训,学习结束后,经过考核颁发证书,这些学生毕业后90%到农业企业从事其与其培训相关的工作。同时,该中心还承担短期的农民技能培训,培训是基本免费的,农民自愿参加,每年大约有500-600人接受这项培训。

学院教学设施齐全,教具丰富。学院有很多非常先进的农机具作为教具使用,这些都是各生产企业提供的资助。学员在学习的同时,又进行了机具的选型,对农机生产企业而言,这实际上起到了培训与选型推广的结合。

(四)德国农机科研及开发生产情况

慕尼黑工业大学是世界知名的工业技术院校,该院校设有专门的农业机械研究所。所长K.TH.雷钮斯博士介绍,该研究所1/3的工资由政府支持,其余2/3经费由承揽项目来支持。该研究所每年可获得政府、企业共计1200万欧元的项目经费。

进入该学院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前2年(1-4学期)为基础学习,不分专业,这期间1/3的学生要被淘汰(德国大学没有入学考试,生源质量良莠不齐)。5-9学期进行分专业学习,第10学期进行毕业答辩,如通过技能、管理能力培训的还可获得Master称号(类似我国的某专业职称称号)。

目前,德国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印度,按德国技术进行中型(45马力)拖拉机生产。德国农机专家针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农机企业运行方案,包括8个部分。一是建立私营体制;二是企业与高校、专业科研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的科研开发;三是与农业经济管理部门统筹发展;四是生产要有规划,引进技术不要贪求技术的高新,而要注重适用;五是要重视安全保护(产品质量)。政府在这方面要发挥作用;六是企业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七是要有比较好的图书刊物等技术资料来源;八是建立员工培训、项目管理、外语等支持系统。

在慕尼黑大学进行培训后,我们先后考察了位于下萨克森州的两家德国农机制造企业GRIMMER公司和AMAMZONE公司。

GRIMMER公司是一家拥有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培训、市场销售与服务多部门的综合性大型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设备十分先进和专业化。该公司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土豆机械生产商,产品涵盖了从种植、收获到储藏的各类机械,产量占到欧洲总产量的60%,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规格型号从2行到8行,售价从0.35万欧元到8万欧元不等。该公司的2行播种机及2行和4行的收获机等小型的土豆生产机械今年已出口到我国内蒙、甘肃(定西)、河北(张家口)、广西(北海)等土豆生产区。

AMAMZONE公司是生产耕作、播种、施肥、农药喷施等农业机械的公司。公司集科、工、贸于一体,有自己的科研队伍,还与大学合作进行技术开发,拥有1000公顷的产品试验基地。该公司1883年创建, 2002年产值达到1.8亿欧元,在德国农机企业中排名第四,产品60%出口。公司的市场销售部门设有中国出口部,有专人负责,2002年,通过在北京的商麦尔西公司新疆进口了该公司一些耕作机械。

最后,我们参观了两个农场,这个两个农场耕地面积均为120公顷左右,主要种植土豆和洋葱。整个生产过程,从整地、种植、植保、收获、分级、运输、存储等都实现了机械化。在农业机械化作业方面,这些农场主要依靠自己的机械,在作业高峰,也可以相互调剂机械,合作经营,大大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

二、主要体会

通过20天的学习和参观、考察,我们认为,德国在农业、农机服务管理体系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经验值得我们研究,通过学习这些好的东西,可以使我们在农机化发展中少走弯路,可以更加有效的加强对我们农机化的管理服务,使我国农机化能在先进国家的经验基础上快速健康地发展。

(一)德国在二战后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机(农业)管理服务体系

在整个农业方面,自上而下地建立起了覆盖90%以上农户的农协组织,该组织可代表农户利益与政府和社会各界协调各种关系,涉及到科技、法律、文化及政治、政策等方面。向农户提供法律、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使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组织化和有序化。在农机管理、服务上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体系,有隶属政府的农业机械办公室,进行组织协调、质量监管和维权,还以政府统一组织形式,向农企提供技术培训,强化了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提高其技术素质,从而使从业人员能有效合理的使用先进的农机,并掌握一些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DLG农机检测,在安全、使用等性能上把关,从生产者和用户双方的利益出发,架起了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保证了双方的利益。在农业机械维修方面,完全实行了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了由销售商负责的售后维修服务体系。

(二)在农机化发展中,政府提供了必备的财政支持

在德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是由政府按需下达培训计划,并提供经费;在科研、检测方面,政府也给予了很大的财政支持,这对农机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政府对农业企业修建库房等基础设施有一定的补助。对于农业机械使用的燃油,德国规定每升柴油国家免除0.21欧元的税,即农业企业凭购油发票和申请,由政府部门以环保税的形式返还。目前德国柴油市场价格每升约为0.95欧元,燃油补助相当于与市场价格的22%。在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也有类似的政策。

(三)在农机化发展理念上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新理念

德国专家认为,只有农业劳动力减少了,才会有更多的人从事其他服务性行业。而转移农业劳动力,减少农业从业人员,主要靠工程技术。不能认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就会使农业劳动力失业增加,其实,工业生产的同时,劳动力也在减少,很大一部分人员转而从事了服务业,并不是发展就必须产生失业。他们还认为,不能因为农业劳动力减少了,就说农业不重要了,农业对社会贡献依然很大。不能用落后的生产方式来留住农民,以减少就业的压力。德国在历史上,曾经试图通过限制农业的发展来控制农业劳动力的流失,但是实际上几乎没有产生作用,农业劳动力的减少仍然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过程。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有一些问题还不能说透彻,对农机化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四)农业发展政府调控十分重要

从欧盟农业政策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农业问题与工业问题不一样,农业是一个特殊的部门,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控,需要政府适当调控,特别是在农业还不发达的阶段,政府的干预十分重要。二是政府的调控除了为了保护和调动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目的外,还应强调增强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尤其要把生产与销售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三是政府调控应在WTO绿箱政策的框架内进行,主要采取直接补助的方式,投入基础设施项目,促进结构调整和平衡发展(发展初期是以政府收购方式来保护农民利益),另外,还对新技术研究开发、推广进行补贴。四是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在总支出中占较大比重,整个欧盟每年1000亿欧元预算中,其中50%,即500亿欧元用于补助农业,以政府干预的方式来使农民达到一定的收入水平。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德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的学习与研究

短时间的学习、参观,要深入透彻的了解德国的农机化发展状况、先进技术、理念是不可能的,对德国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很肤浅的,要较透彻、准确地把握其发展政策、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等问题,必须有更多的时间。德国农机的发展有很多好经验,也同时存在许多问题,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对我国农机化健康发展十分有益,因此,建议国家派出这方面的研修生进行专题研究。

(二)积极促进中德农业机械化合作与交流

德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很快,农机产品大量采用其工业方面的先进技术,如发动机技术、变速技术、安全防护技术等,因此,应加强与德国在农机工业技术方面的交流,使我国农机工业能跟踪、跟随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技术,以实现与国际的同步发展。可以采用派留学生的方式,学习德国的先进技术。另外,德国农机企业和研究单位对与中国合作生产农业机械、向中国市场销售德国产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愿望,我国农机部门应邀请德方企业、院校、科研单位到中国交流、考察,建立合资、独资企业,把德国技术引入中国,提高中国农机产品的水平,再将产品推向世界。

(三)强化政府对农机化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建立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促进政策体系,从法制、财政等方面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继续强化我国的农机推广许可证制度,搭建起我国农机企业与农户的信任桥梁,维护双方的利益。要加大政府对农机职业培训的扶持力度,提高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加强对农业机械设计制造的安全性能、环保等各方面的研究和投入,保证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要从财政方面增加对农机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的支持,加快农机产品技术升级,加快对国外农机化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消化,全面提升我国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

2003年3月27日

第3篇

【关键词】 国库 集中支付系统 改革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作为国家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从根源上避免了政府财政资金的体外运行和沉淀。然而,目前我国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如财政管理系统不完善、会计处理流程不顺畅、银行服务与监督中出现的缺位现象等。

基于此,本文将深度分析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全面探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管理方式,剖析目前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在财政管理和安全防护上存在的隐患,在改变传统观念和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力求不断创新,就如何健全我国国库集中管理体制,完善我国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一、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存在的风险及问题

1、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存在的风险

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建立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在完善的财政管理体制之下才能顺利运行。然而,在目前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仍存在很多的风险。如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程序繁琐,在一个个环节的进程中,增加了失误的机率;再如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网络系统互联,由于网络系统的开放型,给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隐患。

2、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存在的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改革逐渐解决了原有的国库支付系统存在的弊端,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逐渐暴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拨付程序繁琐。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改革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资金划拨的便捷性,资金的支付已经不需要层层拨付,但是由于支付流程设计有欠合理性,导致每一笔资金在支付的过程中需要经历较多的环节。根据实际调查显示,在整个集中支付过程中,整个流程需要经历20个环节,包括电子审核7个环节,财政部门审核6个环节,国库处审核3个环节;相关凭证的签字就需要7个人,分别为预算单位负责人,经办人,财政局业务专管员,负责人,主管局长以及国库处专管员和负责人;预算单位财务人员需要在财政部门和本单位之间至少来往3次,与银行间一次。在众多的环节中,一旦有一处出现延迟问题,就势必会影响资金的拨付日期。由此,加大了财政部门与本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造成重复劳动,弱化了每一个审核岗位的责任,无法切实发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高效快捷的优势。

(2)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不便捷。根据现时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要求,银行在受理集中支付业务时,需要通过垫资的形式先行支付,在当日和人民银行国库进行账户清算后,再划回垫支的资金。但由于人民银行每天的清算只有两场,且规定银行的纸质清算凭证必须在每天的15点前送到人民银行,否则就必须自行承担隔夜拆借利息。为此,银行规定预算单位必须在每日上午11点之前办理相关的资金清算业务,预算单位只能在规定时间之前办理现金提取业务;同时,预算单位在转账支票过程也经常由于以上的规定造成退票。在此情况下,对预算单位与银行的日常操作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现金的监督管理,甚至出现部分单位大额套现或是想方设法将资金转往基本户的涉嫌违规现象。

(3)授权支付比例过高。在目前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改革中,授权支付比例过高的问题普遍存在。由于授权支付仅限于预算单位的零星支出,授权支付比例过高显示预算单位的项目资金采用授权支付的比例过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授权支付方式与原来的支付方式相近,符合预算单位以前的支付习惯。第二,在动态监控系统没有建立以前,授权支付对支出的监督控制比较薄弱,致使预算单位有机可乘,而这一点是授权支付比例高的主要原因。第三,在集中支付系统改革之初,为了降低改革的阻力,将集中支付系统运作起来,财政部门对授权支付方式的管理和控制不严格,没有硬性的制度对支付方式进行划分。第四,直接支付手续繁杂,所需上报的原始资料多,部分预算单位由于地域距离的影响,为免影响支付效率,不选择采取直接支付形式。

3、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相关会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会计方面,我国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业务之间的衔接问题,一方面是业务双方之间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不同,另一方面是业务上的重复问题,如同一笔支出业务,不同的会计系统都要重复地编制记账凭证。二是会计处理程序的薄弱性。主要表现在,账簿的规范性不强,账簿的查询不够灵活等。三是会计凭证不能批次处理。授权支付凭证处理的附件繁多,每个银行的格式和纸式不一样,在整理和装订的时候,给会计工作人员带去了很大的工作量。

二、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改革的建议

1、细化各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前提和依据,而政府采购、统一岗位津贴、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等的改革是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改革实施的手段和配套措施。为了完善规范基本支出预算,需要不断地完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其主要的措施有:进一步扩大公用经费定额涉及的范围,对公用经费项目的定额标准进行细化,对定额标准的制定方法进一步改革完善。从而保证预算支出更加合理,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降低二次审核和追加预算的机率。

2、简化国库集中支付的流程

(1)完善审核责任制。建立完善政府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责任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在工作人员中树立责任观念,将审核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

(2)简化审核环节。抓住资金的审核关键点,对于次要的审核环节进行简化,将支付流程重新整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流程的反复,在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做到一站式支付。

(3)将日常经费和专项经费的审批分开。鉴于基本经费是根据定员定额的标准进行核算的,不需要进行重复审核,对于预算基本支出,在年初经过财政部门的预算批复之后,国库部门可以直接按照季度批复用款计划。而对于项目支付,沿用现有做法,须经过相关业务部门审核。通过这种做法,不仅能够精简支付的环节,也符合集中支付的便捷原则。

(4)明确支付标准。细化规定划分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标准、范畴、项目,规范预算单位选择支付的方式,省略一些国库支付审核环节,使支付流程更加简捷化。

(5)创建无纸化办公平台。纸质凭证传递效率的低下直接影响网络支付的高效运行,降低了政府财政的工作效率。在信息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安全电子签章的情况下,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可以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的电子支付系统,创建无纸化办公平台。

3、规范政府财政和银行之间的服务关系

(1)在银行协议中,添加银行的监督责任,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如在界定违规资金划转方面要更加详尽,明确哪些资金的划转,银行可以拒付,哪些资金的划转需要经过财政部门的批准等等。

(2)制定详细合理的银行垫支资金计息办法,对支付资金的审核需要更加的严格。一方面便于预算单位对资金的使用,另一方面增加银行的利益收入。

(3)银行的服务手续费要合理,同时可以将工作人员的薪酬和银行的业务直接挂钩,这样才能够很大程度上调动银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银行的服务水平。

(4)完善银行集中支付业务的考核评价制度,通过对银行的责权进行综合考核,有效提高银行的服务水平。

4、完善国库管理体制

(1)强化财政部门对国库业务的单独管理,通过在中央银行设立账户,对每日的收支进行单独的结算,督促财政部门和银行各司其职,做好国库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法律,规范国库管理。为了保障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改革,需要加快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健全财政制度,从法律上对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的权责进行明确的界定。

(3)规范程序性的国库制度。对收入收缴,支出支付以及国库现金管理和资金清算等制定相应的国库收入管理办法、现金管理办法以及资金清算办法等,从而有效保障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顺利运行。

5、规范会计核算制度

(1)健全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在进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改革中,要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明确会计工作的责任,加强会计工作者的责任感,规范会计核算制度,从而有效降低预算单位转嫁财务违规的风险。

(2)统一国库和银行的会计账务处理系统,有效防止数据和信息的重复问题。

(3)简化国库集中支付会计凭证。一是设立直接支付生成记账凭证的多借一贷功能,做到一笔支出生成一张凭证的同时,也能实现多笔支出生成一张凭证,从而有效降低生成和打印记账凭证的工作。二是在目前的网络系统下,只需要报送必备的纸质信息,其他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递即可,大幅度减少核对与整理会计原始凭证附件的工作。

三、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效的运行机制尤为重要,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改革作为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自主创新,完善集中支付管理体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监督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改革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袁双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的会计问题探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2] 刘少军: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优化方案[J].中国金融电脑,2009(9).

[3] 刘见、穆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J].健康必读,2009(3).

[4] 李承宏: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分析与设计[Z].2009.

[5] 常庆彬:完善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第4篇

一、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

(一)保持稳定

1.化学试题结构是7+3+1模式。选择题7道,42分;第II卷必做题3道,43分;选做题为三选一,各15分。化学满分100分。

在内容上分为必答和选答两部分。必答部分涵盖化学必修1、必修2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答部分涵盖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2.仍然以能力立意为主、知识立意为辅,不考虑知识覆盖面。

3.仍然是学科内综合,无学科间综合。

以上三点均与前几年完全相同。

(二)注重基础

试题注重反映《课标》的整体要求,突出新课改后的基础性、综合性、选择性、时代性特征。试卷涉及的内容在课程标准、教材基础知识范畴内,考查的均为主干知识,主要考点有常见的物质性质及检验、阿伏伽德罗常数、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反应原理中化学平衡图像及实验探究等,考点均为平时训练的重点和热点,很多题型都是平时见到的一些常规题型。无偏题、特难题、怪题,试题以中等难度为主。

(三)突出能力

考查能力是高考永恒的主题,本套试卷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过程与方法的结合。例如第26题需要学生能理解离子交换就是将氯离子置换成氢氧根,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滴定氢氧根,从而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有一定难度,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第27题考查实验室制备氯气的方程式、盖斯定律和热量计算,且计算量较大。同时考查平衡常数计算、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判断平衡移动等。通过浓度—时间图像给出大量信息,考查考生提取图像信息的能力。上述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及接受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联系实际

试题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第8题考查了医用酒精的浓度、单质硅用途等;第26题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第27题考查的是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的光气;第28题考查的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第36题考查黄铜矿炼制精铜的工艺流程;第37题考查的是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的VIA族元素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第38题考查的是可用作防腐剂、对酵母和霉菌有很强抑制作用的对羟基苯甲酸丁酯。这些题目既考查了考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又考查了考生对化学的认识和情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五)强化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化学实验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选择题第7题考查了常见药品的保存和物质的检验,必考题第26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FeCl2和FeCl3所需药品,第27题考查了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第28题是一道以有机物溴苯为背景的实验题。考查内容包括除杂、干燥、尾气处理以及物质分离方法、仪器的选择等。与去年相比实验试题偏易,学生易于得分,学生应拿高分。

(六)有机考查力度加大

与有机化学相关的试题有选择题第8题、第9题、第10题、第12题,非选择实验题第28题也是以有机物溴苯的制取为背景,选做题第38题有机基础考查的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有机化学所占的分值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加,加大了对有机化学的考查力度。

(七)计算量偏大

化学试题计算量偏大,且略显繁杂。需要计算的选择题有第9题、第11题、第12题。非选择题中:第26题第一问的计算繁杂,算出X还是约为3,第二问也需要列方程计算,下面的几个方程式还需要配平计算。第27题第二问中热量的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比较麻烦,特别是第37题最后一问关于密度计算和离子之间距离的计算,得出数来比较困难。考生在时间紧张的理综考场上做好这些题目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总之,2012年新课标理科综合化学试题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立足基础,能力立意,加大对计算和有机的考查,联系实际,体现课改精神,是一套考查考生化学综合能力和化学科学素养的好题。

二、对今后高三复习教学的建议

(一)先复习元素化合物。高三复习时一般都是先复习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它们要涉及许多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元素化合物是学生在高一上学期学习的,遗忘较多,学生复习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复习元素化合物后再复习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二)抓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抓重点和热点,注重能力,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要参考苏教版。苏教版和人教版两个教材版本各有其特点,尤其是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苏教版的电负性和电离能比人教版教材内容更能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中金刚石的晶胞和氯化钠的晶胞便于学生认识和学习;苏教版教材略显简单,知识的体系便于学生学习和识记;人教版知识全面,有的知识苏教版没有,如酸的酸性强弱的判断,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学生易于理解且应用起来更实用。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时,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同时参照苏教版。

第5篇

2013年是河北省实行新课标高考的第2年,研究认为今年的化学试题结构与2012年高考化学部分基本一致,与2012年相比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意。从整体上看,有一定的难度,整份试卷中与实际生产相联系的题目比重明显增大,对学生的知识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其中第27题就是一典型试题。该题对高考备考复习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如下。

1河北省考生得分情况

此题是有关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问题,是一道流程题,与当前倡导的环保要求一致。题目要求考生对文字、反应流程中的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和归类,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河北省考生答题得分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2对试题背景知识的的分析及试题解答的策略

2.1试题及解答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 = Lix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未给出)。

回答下列问题:

(1)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3。

(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 + 2OH- + 6H2O = 2Al(OH)-4 +3H2。

(3)“酸浸”一般在80 ℃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LiCoO2 + 3H2SO4 + H2O2=Li2SO4 + 2CoSO4 + O2+ 4H2O,2H2O2=2H2O + O2;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

(4)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SO4+2NH4HCO3= CoCO3+ (NH4)2SO4 +CO2+ H2O。

(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Li1-xCoO2之间的转化,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Li1-xCoO2 + LixC6 = LiCoO2 + 6C。

(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 Li+从负极中脱出,经由电解质向正极移动并进入正极材料中。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Al(OH)3、CoCO3、Li2SO4(填化学式)。

该题学生的得分率偏低,一方面说明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很弱,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对锂离子电池的类似的知识是很陌生的。根据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论,学生能否获取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所以研究锂离子电池的背景知识对试题的解决意义重大。

2.2对试题背景知识的的分析

2.2.1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机理的分析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非水电解质和隔膜4个部分组成,两个能可逆脱嵌的锂离子化合物构成正负极,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主要采用材料LiCoO2,负极采用材料炭,将负极和正极隔开的隔膜,LiPF6的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乙酯(DEC)或碳酸二甲酯(DMC)溶液为电解液,具体电池反应可表示为:

电池表示: (-)Cu,LixCn|l mol·L-1LiPF6-EC+DEC|LiCoO2,Al(+)

负极反应:LixCn-xe-nC+xLi+

正极反应: Li1-xCoC2+xLi++xe-LiCoO2

电池反应:Li1-xCoO2+LixCnLiCoO2+nC,

0≤ x≤0.5(x>0.5,Li1- xCoO2脱氧,晶体不稳定)

锂离子电池也称为“摇椅式电池”,正负电极由两种不同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组成。在正极中,Li+和Co3+各自位于立方紧密堆积氧层中交替的八面置。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态,正极处于贫锂态,同时电子的补偿电荷从外电路供给到碳负极,保证负极的电荷平衡;放电时则相反,Li+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正极处于富锂态。这种嵌入或脱嵌很复杂,一般认为具有如下特点。

(1)在正常充放电情况下,Li+在层状结构的碳材料和金属氧化物的层间嵌入和脱出,一般只引起层面间距变化,不破坏晶体结构;从充放电反应的可逆性看,锂离子电池反应是一种理想的可逆反应。

(2)在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嵌入负极的Li+采取“层——边端——表面”储锂机理,锂在碳层中既非原子也非完全离子化,同时碳材料中的氢参与了电子的储存。有研究认为,锂这时呈“锂亚原子”状态,这种状态的锂既有原子的性质也有离子的性质。此时的能带理论计算表明,LixC6的主要形式LiC6的电荷转移式可写作Li+C6-,对于正极LiCoO2而言,同时也有Co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4价。

(3)在放电时,对于正极而言,Li+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采取“在两个O-Co-O层之间嵌入了一个锂夹层”储锂机理。锂嵌入LiCoO2体系后不是以原子态存在,也不是典型的+1价离子形式存在。有研究认为,锂这时呈“锂亚原子”状态。这种状态的锂既有原子的性质也有离子的性质,同时有正极Li1- xCoO2中钴的化合价+4价降到+3价。对于负极LixC6而言,研究的量子化学计算表明,在充电的过程中,随注入负极的电子数增多,“锂亚原子”的电荷基本保持不变,碳负电荷增加,氢的负电荷显著增加。因此,如果忽略碳材料中的氢参与了电子的储存,则很显然,负极的放电反应主要是LixC6中的碳失电子。

2.2.2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的分析

2.2.2.1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组成

一般而言,将正极活性材料LiCoO2、导电剂碳粉、粘结剂PVDF溶解在有机溶剂甲基吡咯盐中,混合制成糊状胶合剂,均匀地涂在铝箔两侧,在氮气流下干燥除去有机分散剂甲基吡咯盐,再按尺寸剪切成极片。由于钴属于战备物资,资源有限,价格较贵,且对环境有污染,因此在实际的处理上,对LiCoO2正极材料进行改进,引入一些其他元素,以提高其性能。废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里含有的元素见表1。

2.2.2.2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方法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应用越来越广泛,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通常在几百次至1 000次左右,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重视废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方面的研究非常多,特别是Co和Li的回收研究更是重中之重。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27提供的回收Co和Li的方法体现了“碱煮—酸溶—萃取—反萃取”的特点,分析如下。

该方法的特点是:先用碱浸方法处理经深度放电并拆开后得到的作为正极集流体的铝箔,这时极片里的A1与NaOH发生反应:

2A1+2NaOH+2H2O=2NaA1O2+3H2

由于LiCoO2不溶于碱液,因此LiCoO2和剩余的少量铝以及其余的金属、乙炔黑、一些粘结剂(PVDF)通过过滤即可和滤液分离,分离后得到的不溶物被酸溶解进入溶液中,其中炭粉和一些粘结剂则留在渣中,这时发生的有关方程式有:

2LiCoO2+3H2SO4+H2O2=2CoSO4+Li2SO4+4H2O+O2

2Al+3H2SO4=Al2(SO4)3+3H2

Fe+H2SO4=FeSO4+H2

Fe2O3+3H2SO4=Fe2(SO4)3+3H2O

NiO+H2SO4=NiSO4+H2O

CuO+H2SO4=CuSO4+H2O

FeSO4+H2O2+H2SO4=Fe2(SO4)3+2H2O

2LiNiO2+3H2SO4+H2O2=Li2SO4+

2NiSO4+4H2O+O2

经过酸浸处理后,溶液里面还含有很多杂质离子,这些杂质离子必须予以除去。经过分析还可以得出酸浸处理后溶液里面杂质离子浓度以及种类,见表2。

根据溶度积原理,通过调节溶液的pH,这些离子中的杂质Fe3+、Al3+就可以完全转化为沉淀而除去,余下的离子可通过萃取而达到除杂,得到的萃取液在经过反萃取就可以实现Li+、Co2+的分离。

萃取关键环节是萃取剂的选择。研究表明,对硫酸体系而言P204、P507主要用于硫酸盐体系中,萃取剂P204、萃取剂P507属于酸性萃取剂,其对各种金属阳离子的萃取平衡pH值都不同。根据此特性,实验可通过控制水相中不同的pH值来实现金属离子的萃取分离。首先使用P204在pH=2.6时使杂质离子进入有机相,Li+、Co2+留在水相,接着对水相中的Li+、Co2+用P507在pH=5.5时进行萃取,使Li+留在水相而Co2+进入有机相,最后对有机相中的Co2+用2 mol/L的盐酸溶液反萃取得到CoSO4溶液,对该溶液再用沉淀剂就可以得到CoCO3。

2.3试题解答的策略

通过试题背景知识的分析可以清楚地发现,试题背景知识和学生已有知识概念有一定差距,试题的陌生度较高,因此把试题所给的每一步都弄清楚再解题是不现实的。笔者认为,通过分析该题的重要知识节点,再分析该题重要知识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因果关系的信息整合方式,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断,应该是解决该题的最佳策略。

(1)审题获取尽可能多的解题关键信息特别是制约解题成败的信息,屏弃无用信息。例如:酸浸前后钴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沉钴形成的CoCO3存在的环境、充放电电极反应以及电池反应的关系等,屏弃该题中萃取——反萃取等对解题意义不大的信息。

(2)对所获得的解题关键信息特别是制约解题成败的信息进行辐射整合。例如向化学主干知识的辐射整合,可获得该题[(1)、(2)]的解决方案,向关键信息特别是制约解题成败的信息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辐射整合,可获得[(3)]的解决方案,向充放电电极反应以及电池反应的关系辐射整合,可获得[(5)、(6)]的解决方案,向自己积累的类似问题的知识系统辐射整合,可获得该题某些问题更优化的解题方案。

当然在辐射整合的过程中,有些问题解决起来难度比较大,比如该题的[(4)、(5)],这些问题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4)可能受到CoCO3本身的性质和环境酸碱性之间因果关系以及解题人对这种因果关系关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5)可能受到该锂离子电池的反应机理、Li1- xCoO2或LixC6放电的元素以及这些元素的价态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不可否认这些影响因素在和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整合是困难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复杂的影响因素和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整合过程的优劣也全方位的体现了一个应试者的素养,从高考选拔优秀人才的角度看,[(4)、(5)]也给更优秀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空间,以下就[(4)、(5)]分析处理提供一种可行方案。

对于(4)的分析处理:从该题的流程看,CoCO3是难溶的,而难溶碳酸盐一般情况下在强酸性溶液中是不存在的,而(4)的要求是完成CoSO4和NH4HCO3的反应,并且生成物中必有CoCO3,因此可以按如下两步实现反应物到产物的转化:

CoSO4+NH4HCO3CoCO3+NH4HSO4

NH4HSO4+NH4HCO3(NH4)2SO4+CO2+H2O

NH4HSO4的水溶液具有强酸性,NH4HSO4可以和碱性溶液中的NH4HCO3反应,因此可以使第一个化学反应平衡向右移动,进而趋于完成,把两者相加即可以得如下化学反应:

CoSO4+2NH4HCO3= CoCO3+(NH4)2SO4 +CO2+ H2O

对于(5)的分析处理:从2.2的分析看,电池反应的机理是很复杂的,如果还是按照一些老的方法去处理该处的问题是不明智的。可以用电荷守恒的方法回避一些不清楚的机理问题,但又不影响问题的解决。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 = LixC6,对此可以解读成对负极注入xe-电子,为了保证负极的电荷平衡必然有xLi+进入负极,进而得到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反应,而同时正极必然有xe-电子出来。为了保证正极的电荷平衡必然有xLi+进入电解液。而作为正极电极主要物质必然有LiCoO2- xe-- xLi+= Li1-xCoO2,把两者相加就可以得到充电时的电池反应,进而得到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Li1-xCoO2 + LixC6 = LiCoO2 + 6C。如果得到了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则(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的原因自然就会清楚。

(3)利用对信息进行辐射整合处理的结果,对试题进行全方位的再推敲,进一步优化完善解题结果。

3对高考复习备考的启示

高考过后的考题研究应该是教师提高日常化学教学质量以及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的重要工作。通过高考试题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分析如下。

3.1对2013年全国新课标(Ⅰ)高考化学27题的评价

2013全国新课标(Ⅰ)高考化学27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质量水准很高的试题之一。尽管很多人对该题的命题质量存在微词,但从试题的背景知识以及解题策略分析看,该题具有命题起点高(密切联系当前锂离子电池研究的热点问题)、落点低(试题的解决方法都指向化学基本的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为各种能力的考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化学素养的空间)、试题各问之间存在隐性的内在逻辑关系(为试题的正向分析和逆向分析建立了隐性的桥梁,为有能力认识到这一桥梁的人提供了解题方便)等特点。

3.2对教师复习备考工作的启示

从该题的命题角度看,该题考核了化工流程、化学实验、化学反应原理等,知识以及思维容量比较大,从知识背景看该题密切联系实际,反映了当前的热点问题,试题的解答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很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需要有面对复杂的试题环境应试者应该具有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应该说该题对抑制题海战术等低效率的复习备考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高考化学复习备考中重视构建学生系统有序的知识技能体系,形成并完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培养学生在复杂环境下应有的良好心理品质是搞好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化学复习的重要工作,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核心工作,也是提高高考成绩的关键。

3.3对化学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启示

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3-0010-04

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其内容主要包括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1]职业教育集团是我国经济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一个必然结果,主要成员包括公办的中高职院校,主要形式为一种半官方的教育联合体。它的发展隶属于教育这一国家主要事务,因此政府在职教集团发展中的功能不容小视。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在政策、制度、资金等方面积极引导和扶持职业教育的集团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政策落实困难、资金投入不足、集团各成员利益关系协调不畅等问题。因此,对比和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职能是促进职教集团运行发展的有力保证。

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中

政府职能的分析

(一)政府对职教集团的政策支持

1.政府统筹,职教与区域经济、行业对接

当前我国的职教集团,从联合的紧密程度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又根据隶属关系的发展分为“区域型”和“行业型”,但无论哪种类型,都有各级政府的不同程度的参与,由政府统筹规划。[2]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教育,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既要实现其教育价值又要发挥出经济价值。我国由于各地区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所以政府很难在同一个层面上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作出统一要求,鉴于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只能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将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集团学校布局和发展规模,发挥地方及行业在职教集团化中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形成职教与地方区域经济、行业的对接。2011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北京市交通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暂行办法〉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1]54号)强调,北京交通行业职业教育办学实行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机制,遵循自愿协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坚持以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实现生产(运营)、教学、科研相结合,产业链和教育链、产品链和教学链的深度融合。同年10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11]13号)提出组建一批农业职业教育集团,要求充分发挥农业类行业企业、高等学校、示范(骨干)高等职业学校、科研院所作用,多方推动农业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点建设。

2.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实现新型校企合作

职教集团组建后,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再沿袭传统的学历教育的办学模式,而是转向政府、学校(院)、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的组合联盟,包括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区域合作、中外合作等。2011年9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高等职业学校,探索行业企业与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合作办学,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跨专业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可见,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二者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这种多元化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实现新型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

所谓新型校企合作,主要是相对于职业教育中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而言。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即企业向学校提供部分实训场地、就业机会,而学校承担企业培训这一低层次的互动模式。新型的校企合作除了囊括以上内容,更看重学校和企业在深层次上的本质的联系:企业依托所在行业背景,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建立校园研发基地,实现产学研互动;学校依据企业的要求,积极推行“订单培养”与“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3]

(二)政府对职教集团的管理职能

王平安等在《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实践与创新》一书中指出,针对紧密型和松散型这两大类型的集团,各地政府采取了三种主要管理方式,即集团自主发展,政府总结经验、给予推广的模式;政府参与组建,集团自发性发展的模式;政府全程指导、深度参与的模式。

这三种模式都强调了政府对职教集团的以宏观调控为主的管理职能,既要在大方向上把握整个集团的发展,又要给集团发展适当的空间和自。以江苏省江都职业教育集团为例,笔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此集团是由9个学校合并而成的实质性的办学主体,是紧密型的职教集团,由政府行使行政职能,在组建及运行上都体现了政府对教育的干预。然而随着集团的逐渐发展,政府的过多干预与集团发展自主性这一矛盾日益明显。

(三)政府对职教集团的资金投入

1.加大投入力度,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通常情况下政府按照学校规模或学校项目为标准来进行预算,以所在学校学生的人数和项目的重要性确定政府的投入。如表1所示,虽然职业教育的投入有所增长,但相对于普通教育,这种投入呈现出极大不足及不平衡的状态。所以,在整体“大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进一步提高新增教育经费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基本形成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任重而道远。

职业教育集团的投入与一般职业教育的投入有所区别。一方面,因为政府的投入对象由原来单纯的职业学校演变为整个职业教育集团,可能是学校或企业,而职教集团的法人身份目前还没能给予明确认可,因此如何确保所有的投入专款专用于职业教育而不轻易流失以及资金投入效益最大化成为现在职教资金投入急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职业教育集团大多属于松散型联合,国家很难改变以学校为单位的分散投入转向针对一个集团为接受者的集中投入的财政投入政策。但政府可以考虑对集团层面的项目或由集团成员共同承担的项目给予集中投入。如可以对集团及其成员单位共同使用的集团设施设备给予优先考虑。另外,政府在集团运行上要注意设计一些相关制度:如建立一套集团财政运行规范,协助建立集团的财务运营中心和运行体系,以及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等来确保集团内的财务运作的正常和经费使用的合理。[4]

2.大力吸引企业投资,形成多元投资主体

国家、企业和个人一直是职业教育重要的三大投资方。因为我国不走教育产业化的道路,职业教育作为一项公共事业服务于大众,所以政府毫无疑问应该是职业教育最大的投资方。表2中以江苏为例,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情况。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企业对于职业教育的投入少之又少,近年来没有超过政府总投入的1%。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及职业教育集团其自身的发展大量事实证明,仅仅依赖于政府的投资办学远远不够。这一状况势必要求充分调动全社会尤其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健全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集团协调发展的政策合力。

二、近年来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集团

发展中政府的作用

近年来,世界一半以上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专业为纽带,跨教育类型、跨教育层次、跨行业、跨区域的校际和校企合作为主。其间政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石伟平老师曾在他的研究中总结了国外政府的五大角色,如图1所示。投资者,即为项目和计划拨款投资,如日本的“官产学结合的日本模式双元制”;购买者,即购买教育及培训的成果,典型的案例是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培训制”;统筹者,即统筹集团化办学的资源,以平衡区域发展,以中国台湾地区的区域产学合作中心为代表;协调者,即协调各联盟实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典型的案例有英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同继续教育机构之间的校校合作;规范者,即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德国政府颁布《职业教育法》、《青年劳动保护法》、《职业教育促进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对双元制作了有关规定,确保这一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5]

总而言之,政府充当这五个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有自己的任务,相互之间保持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一方面,政府发挥行政职能,统筹集团的资源配置,运用法律手段,协调联盟各成员间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资金投入制度,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在财政、税收、建设等方面对企业采取特惠政策,成立专门委员会,帮助集团项目的实施运行,成为调控集团的有力杠杆。

三、国际视野下优化政府职能的对策

(一)转变职能,适应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新要求

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加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的要求,加快转变工作职能、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从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决策,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要在指导思想、工作方法、机构设置等方面与时俱进。要建立行业指导例会制度,经常性地开展教育行政部门、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对话交流。要将应当或适宜由行业承担的工作,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交给行业承担,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制定实施引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办学的宏观政策、政府购买企业培训实训资源的政策。要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鼓励支持行业组织开展相关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探索建立评估行业指导、参与职业教育督导机制。政府应通过投资、评估指导等方法引导集团化运作发展方向。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统筹管理,多策并举,推进中高职衔接、职前职后贯通、职教成教融合、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化运作模式的构建。

(二)出台法律法规,明确集团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职教集团的根本运行目的是为了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学校加入职教集团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在专业设置、学生就业率、教育资源、研发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企业加入集团则是为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自己的实力,对内做大做强,对外适应国际竞争。双方虽各自有其利益的追求,但这两者并不矛盾。集团建设就是在双方都要求获益的背景下,整合多方利益,寻求利益最大化。而政府法律法规的建设正是双方得以获益的基本保障。

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必须规定政府、学校、企业、咨询机构等在集团化运作中的权利与义务。如合作的企业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基地,培训师资,在学校建立科研机构,以行业为背景,深入学校的教学课程改革;学生在企业学习过程中,要遵守行业规则,保守商业机密。其次,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将《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对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赢利组织向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再次,各级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联手对所属职业教育集团就政策的实施、义务的履行、教学的过程等进行跟踪监管,确保职业教育的顺利开展。一旦发现违规违法行为,要以配套的制度给予惩罚。

(三)创新办学机制,增强职教集团吸引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明确指出,完善一系列职业教育支持政策,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增加社会投入职业教育的热情。如何实施,笔者认为,首先,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其次,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促进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再次,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和完善就业准入制度。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让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生产环境基本吻合,解决一定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郭炜煜,袁名别.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优化的途径[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2]王平安,郭苏华.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实践与创新[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构建校企双赢的合作办学模式[EB/OL].(2011-12-01)[2012-11-19].http:///gfsztw/about.asp?k=8&ccid=news6&id=85.

第7篇

复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

0084-02

中考总复习是初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复习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能让学生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见,记忆不仅是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化学中考总复习效果的“仙丹妙药”。

一、学生本身的内在因素是增强记忆的基础

1.身心健康是增强记忆力的前提条件

在紧张的中考总复习阶段,学生每天都需要记住很多知识。我们知道,琴弦绷得太紧就容易断裂,同样,学生如果长期处在高强度的记忆劳动中,也会导致其脑细胞的活动能力减弱,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因此,进入复习阶段,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要让学生明白定时休息相当于给记忆涂上油,它能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此外,人的记忆力有强有弱,对于意志消沉、懒懒散散的人来说,拥有优越的遗传素质和良好的环境,记忆力也未必比其他人强;相反,对于拥有坚定信念的人来说,记忆的挫折反而激起他的斗志,让他在记忆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心理学家也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的这种自信心。如有的学生常常自我暗示:“我的记忆力太差了,肯定记不住。”有的学生一听说要背书就喊“头痛”,这些情况就是对自己记忆力缺乏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提前告知某个学生明天要提问的内容,学生听了自然会做好复习准备,到真正上课时他肯定能从容回答。事实证明,如果教师给不自信的学生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常给予他们肯定的评价,学生记忆的信心自然会倍增。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增强记忆的必要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亢奋状态,而无关的则处于抑制状态。而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且持久兴趣的学生,会自觉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千方百计排除干扰,让所面临的问题得到完美解决。但是,我们的课堂不可能整节课从头到尾都是“”,教师应把握好课堂节奏,结合复习内容,有机地穿插介绍化学家趣事、化学生活常识、有关化学应用的最新时事和科技新成就等,这样既能多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如2011年5月份,当时台湾食品掺假事件“黑心起云剂”DEHP(邻苯二甲酸二酯)是全球都关注的热点新闻。在复习到“化学与生活”这个知识模块时,我就趁机把复方食品添加物“起云剂”和塑化剂DEHP的性质进行对比,并指出塑化剂DEHP用于食品,其毒性比三聚氰胺还强。这种就地取材、趁热打铁的做法不仅勾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增长学生的化学见识,还让学生对食品存在安全危机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是提高中考复习效果的重要保障

1.先理解后记忆法

理解能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理解并融会贯通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让学生触类旁通,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如,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铁在空气中灼烧后质量增加

B.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

C.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D.将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

对于此类题目,学生一直简单地认为不变就是守恒,所以,复习到质量守恒定律概念时,教师只要让学生理解:唯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复习中再遇到类似题目学生就不会弄错了。再如,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这三者的名称、化学式及化学性质,学生经常混淆。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理解这三者的转化关系: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从而达到区别它们的目的。

2.适时复习才能强化记忆

许多学生都有这种错觉,认为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才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皓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重视复习化学基础知识,使它转化为科学常识;其次要让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做到经常记忆;第三对难点知识要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刻。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他们可以自由支配的记忆时间列在一张表中,并注明化学科记忆的时间及记忆的相关内容。把需要识记的知识做好了具体的复习时间安排,学生对什么时候记,要记什么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把记忆常态化,学生的记忆能力就能得到提升,复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给记忆插上联想的翅膀

联想可以打开人们记忆的闸门。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揭示不同化学物质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让学生形成多种联想,就可以大大提高记忆的效果。例如,对于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的化学式记忆方法,若掌握规律: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添“2”,就不必逐一记住四种气体的化学式。只要联想到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添“2”的规律,就会想起这四种气体的化学式。此外,很多的化学物质都具有独特的性质,不同物质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用“一看到他就想到那个她”的联想方式,让学生的记忆插上联想的翅膀,使记忆得到深化。如,一看到二氧化碳就想到石灰水变浑浊;一看到含银离子的溶液就想到含氯离子的溶液,它们混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等等。

4.通过浓缩知识达到择要记忆

复习课具有运用知识量大的特点,教师必须教学生学会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挈领,进行“浓缩”知识,这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如讲授催化剂的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变是反应速率,不变是质量和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可浓缩成“多合一”;分解反应可浓缩成“一分多”等等。

5.发挥韵味语言的记忆优势

韵律化的材料,富有魅力和感染力,它具有易上口、易记诵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际生活来看,凡用韵之处,都可增加信息冗长量,方便记忆。如,中考常用5种原子团的化合价可编成这样的口诀:“一价氢氧、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唯有铵根为正一;其他均为负价根。”又如,利用“班班通”教学生唱化学版歌曲《青花瓷》,这不仅能迎合学生追星的心理,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知识。

6.加强教学的艺术性,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教师在上复习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复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同时,还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复习酸、碱、盐这一块知识点时,经常遇到这类练习:

(1)如下图,广口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套在玻璃管一端的小气球慢慢鼓起,则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 )。

A.X是O2,Y是Ca(OH)2溶液

B.X是CO,Y是Ca(OH)2溶液

C.X是SO2,Y是NaOH溶液

D.X是CO2,Y是硫酸溶液

(2)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盐酸③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灰石和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这两道题的共性是要结合到物理的压强知识来理解,不同点是气球所处的位置不一样。此时教师可以打破复习课堂讲练结合的常规模式,跳出只有新课才演示、探究实验的定势思维。把事先准备好的跟题目图形一样的两个装置,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或教师直接演示),再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这种别出心裁的做法常常取得意想不到的复习效果。同时,教学板书设计的独具匠心,教具模型的恰当展示,幽默形象的比喻,生动有趣的语言,都能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7.在运用知识中巩固记忆

大脑是通过感知、识记从而保存信息,再经神经通道联系分析器进行运用。因此,在复习中,对于学生容易遗忘的知识要经常运用,因为每使用知识一次就能让一些学生的正确回忆得到强化,让一些学生的错误回忆得到纠正,让已经遗忘了的学生再进行识记。

8.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人施教不同的记忆方法

复习时,让学生因人而异,变换记忆方法,特别是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总结出记忆的方法,不仅能增加学生记忆的自信心,还能使学生的记忆具体化,最终达到永久记忆的目的。如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记忆方法和思路,然后对其进行点评,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该方法;而对于思想保守的学生,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模仿例题解决相同或相似的题目,再把学生做过的某些错题进行变形,变成学生会做的型题,从而让学生在练习中慢慢找到解决的记忆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对于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都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降低标准,把一个问题分成几个,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提示,不求完全解决,只求有所提高,同时,对这类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师要及时称赞,消除其自卑心理,增强他们记忆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