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7 04:48:19
序论:在您撰写播音主持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在艺术的评价上,我国古代对于高尚、美好的艺术创作界定为雅,即高尚、美好的艺术面貌。古人有雅正、雅乐、雅言等说法,把雅视作美学的最高标准,十分推崇雅的审美类型,而在广播播音主持中,雅是一种宏大、庄重、深厚的播音风格,这种大气、方正的艺术风格在播音主持艺术事业的初始阶段广为推崇,现代的一些新闻节目仍然自始至终地坚持这种艺术风格,由此提高节目的公信力,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些新闻广播节目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艺术风格渐渐有了曲高和寡的嫌疑,失去了地气,脱离了百姓的实际生活,因此广播媒体进入市场竞争环境中时,应以市场需求为需要,以收听率为参考,实现广播播音主持风格的适当转型,在传统大雅的基础上,加入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元素,使内容与形式更接地气、更落地,即所谓的俗,由此来逐步摆脱广播播音主持的瓶颈,将我们的广播节目推向更为优质的发展道路上。
2.广播传媒播音主持中的俗
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俗是一个具有争议的字眼,很多人为俗贴上了低劣的标签,将俗与低、庸联系在一起,而在播音艺术中,所谓的俗指的是被广大民众所接受的习惯和风尚等。俗的题材最接近广大民众的生活实际,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风格,它的对象感强烈,接近群众,语言生动有趣。从艺术创作风格的表达上来看,俗和雅是相对的一种审美层次,在艺术的长期发展中,世俗的艺术更贴近生活、百姓,被广为接受,而纯粹的、单一的高雅只属于少数群体。目前,由于市场竞争的结果,播音主持的俗意味着从高高在上的艺术创作风格转向人民生活汲取艺术源泉,起到了更好的提高全民素质、引导群众文化品位的作用。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上来说,广播媒体具有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向更高的文化层次推进的责任,具有抵制低俗之风、引导社会风气的作用。
播音主持专业的根本属性为新闻性,播音创作离不开新闻性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从事的工作也主要是和广播电视密切相关。影视配音教学应该紧紧围绕播音主持根本属性来展开,以广播电视实际工作内容为导向,设置与广播电视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工作单位主要活跃在广播电视机构一线,日常工作内容主要以新闻播报,出境采访,节目主持及配音工作为主。在实际工作中,和配音相关的主要是新闻配音、广告配音、专题节目配音及一些商业配音。在目前教学体系中对影视剧人物、广告配音及专题配音课课时安排较多,对新闻配音课时安排较少,与实际需求脱节,较少涉及音视频软件操作技能的提升及与音视频制作单位衔接交流的安排,对学生就业及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结合播音主持专业特点优势及目前影视配音人才需求实际,可建立以新闻配音、广告配音为主,专题片配音、影视剧配音为辅,结合课程汇报展示、一线配音人员指导及音视频软件学习,培养贴近播音主持工作实际又强化专业技能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及实际操作应用能力。
2教学体系优化策略具体分析
2.1以新闻配音、广告配音为主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媒体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新闻节目不仅包括常见的时政新闻,还包括财经新闻、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及新闻评论等。在新闻节目中,除去出镜播音员负责导语播报外,新闻主体及结尾部分大都通过视频画面与配音结合来呈现,配音工作一般由播音员轮班或由专职配音员来完成,一般播音主持毕业生刚入职新闻栏目组也主要承担新闻节目的配音工作。虽然新闻配音内容在电视播音主持或新闻播音课程中有所提及,但侧重点更多是提升学生新闻播报水平,从配音角度讲授内容较少,加之学生新闻配音练习量不够,很难达到新闻配音的播出要求。在这门课程中,课程内容设置应该以新闻节目配音为主,以适应广播电视媒体需求及学生就业发展。广告是目前广播电视媒体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声音作为电视广告的必要组成部分,一般都是由所在媒体广告部或专业广告制作机构录制,一般都由播音员主持人配音播出。对于播音主持从业者来说,广告配音是日常工作内容之一,所以增加广告配音课时量,加强对学生广告配音练习尤为重要。
2.2专题片配音、影视剧配音为辅
专题节目因为表现形式多样,且节目主题鲜明,是目前广播电视媒体最常见的节目形式之一。专题节目特别是纪录片对配音的要求相对要高一些,需要丰富的配音实践及熟练的语言表达技巧,大多数专题节目配音对于刚入职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难度较大。在影视配音课程中,应从学生工作实际出发,在教学中适量对专题片配音进行理论阐述、示例讲解及例稿练习,让学生能够明晰专题片配音特点及掌握配音技巧、规律,为在播音主持工作中专题片配音奠定良好基础。影视剧人物配音因为影片选择面广,剧中角色众多,影视情节丰富细腻,对于增强学生语言表现能力、把握人物性格及锻炼声音的适应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但遗憾的是,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接触到影视配音的机会极少,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影视剧配音章节的学习可通过对不同类型影视剧进行练习,以增强学生语言表达水平为中心来进行教学。
2.3课程汇报展演、一线配音人员指导及音视频软件学习
除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进行配音练习及回课指导外,可在课程结束时举办专业汇报展演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对汇报展演中的作品进行反复练习来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并通过作品选拔来激励学生加强专业练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活动组织能力。如果课程汇报展演条件不成熟,也可以通过将学生作品制作成光盘或上传到视频网站的方式来进行。专业教学不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练习提高,还应该走出课堂,到配音制作专业机构进行观摩考察,并邀请一线配音人员对学生作品进行分析点评,同时邀请他们到校进行专业讲座或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尽可能地让学生走近一线,知晓自己自身水平与市场需求所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有效地促使学生明确方向,主动学习。影视配音离不开音频、视频软件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可抽出课时对学生进行音频、视频软件制作指导。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配音学习阶段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意识,即配音学习最核心的是语言表达技巧能力的训练,不能完全依靠后期制作技术来提升配音水平,后期制作只有在配音水平较好的前提下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人们通过语言表达所思所想,语言促进了人际传播中的交流与理解。播音主持专业作为新闻传播学下面的分支学科,更是在语言艺术方面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播音主持人不能不迎接播音主持表达、语言艺术风格展现等新挑战,以下笔者将谈谈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展现语言艺术魅力。
1.声音魅力的展现
据笔者所知,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都会进行发声训练,力图尽可能地展现最好的声音魅力。其中包括发音标准、正确的呼吸、优雅的坐姿或站姿等。发音标准是最基本的专业素质,也是声音富有魅力的一个前提条件;播音员、主持人一般要求用丹田呼吸,处理好呼吸的节奏是控制语音语调的基础;俗话说:“坐如钟,站如松”,主持人的坐姿和站姿体现了其内在的气质,同时也能消除一定的紧张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各种不同的语境带入播音主持中,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这是属于语言艺术魅力的外在表达形式。
2.强化语言文化功底,扩展知识面
语言的内在艺术魅力主要是指语言内容丰富、富有感染力和创造力。这里就离不开平日里的积累。播音员、主持人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言语组织多变创新,这里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炼成。另外,因为播音主持是个特殊的职业,经常需要应付很多突发状况,特别是一些对专业要求较高的节目,更需要主持人在工作之余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不仅对节目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且能适当地给出点评,更能与细分后的受众有更多的共鸣和对话。
3.口语化、亲和力创造个性魅力
随着受众的欣赏水平的提高,对播音员、主持人也有了“个性化”的期待,纵观现在活跃在媒体特别是电视行业的主持人中,个性鲜明是形成广大受众喜爱的主要原因。要做到主持风格独具一格,口语化的表达是重要要素。比如央视评论员白岩松,他读书涉猎极广,但主持时往往语言简练朴实,评论简洁中肯,他用受众能接受的口语化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就是语言个性魅力的体现。除此之外还包括娱乐节目主持人何炅,多年来他塑造的形象让受众感到非常亲切,这离不开其幽默、风趣、机智的口语化语言表达方式,看他的节目处处可感受到生活气息,拉近了主持人与受众的距离。
4.情感和语言艺术融会贯通
播音员、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若能与受众形成情感交流,通过语言艺术感染受众、感动受众将助推节目的成功。电视节目主持人赵忠祥老师曾经说道:“节目主持人应该与观众站在一起,想他们之所想。”这话没错,节目主持人应该通过感情与受众紧密结合在一起,用真诚的语言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同时也可充分展现自身语言艺术魅力。特别是一些情感类节目,更是需要主持人情感的表达,让受众的思绪跟着节目进行,对节目内容产生共鸣,最后对节目形成依赖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情感与语言艺术的融会贯通,并不是指胡乱煽情,而是建立在传播真实情感的基础上的。
二、结语
所以,电视播音主持人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技巧、内在的知识素养以及对节目整体的驾驭能力。换言之,就是要求电视主持人在语言表达上符合节目内容特点,而且也要注意自身的表情、手势、节奏和语气等非语言交际技巧的实际运用,才能更好地完成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传情的功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应该根据电视节目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新闻调查类栏目,经常运用富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述,不太注意情感的外露和语言的修饰,只是凭借主持人自身的知识结构深入浅出地分析事态的发展和事物的本质,其语言特点呈现出逻辑化和理性化,更能体现出主持人思想的敏锐和睿智。
二、电视传播规律的综合作用
除了上文所介绍的两点之外,在增强播音主持艺术性的过程中,合理地应用电视传媒也是非常必要的。电视是目前影响力非常广泛的传媒方式之一,在大众文化传媒中,电视所占有的比重最大,影响力也最广,那么对其进行综合应用,必然会促进我国播音主持领域工作人员的艺术素养提升。因此,要有效依靠电视传媒的力量,发挥其综合作用,将其独特的审美特征,采用合理的电视语言来进行表述,从而使其艺术感染力有所增加,这样一来,播音主持工作人员就要做到以电视节目传播的基本规律为基础开展各项工作。首先,要重视电视节目中,声音、画面以及语言的合理性,电视画面要做到连续美观,要不断创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次,播音主持者的语言要与画面保持一致,主持人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能够对传播规律以及审美特征进行掌控。另外拍摄使用的摄像机位、背景声音等,都是影响电视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做到协调一致,从而满足人们对于电视艺术审美的需求。
在节目编排上,主持人的主持语句色彩关系着整个节目的感情基调。不同节目类型要求主持人用不同的主持方式去处理。
二、播音主持语言色彩分类
(一)庄重严肃《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
(二)热情生动《春节联欢晚会》《元宵喜乐会》等;
(三)感人煽情《感动中国》《艺术人生》等;
(四)综艺幽默《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
三、几位名嘴的不同语言色彩
(一)杨澜与《杨澜访谈录》
自从杨澜登上央视的舞台,她就给人们留下了知性、美丽、智慧、优雅的优质女性的美好印象。杨澜展现给公众的永远都是一个多角度的、慢条斯理的、逻辑紧凑的访谈方式,和其他主持人一样,即使自己已经拥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内涵,但是每接受一个新的采访对象之前,她仍然要大范围地搜集资料,了解受采访对象的各方面的情况,然后抓住访谈的切入点进入正式访谈,她访谈的方式环环相扣,往往能够渐进地深入访谈的中心点。她从不会去问那些所谓的低智商的问题,它能够直截了当地让受采访者明白她采访的目的和真正意图。而这些,往往都和杨澜智慧的语言色彩有着很大的关系,她能够用很巧妙的方式问到自己想问的东西,又不会让别人听起来显得突兀和尴尬,语言的语句色彩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运用的语调和语气都是亲切和自然,让人觉得非常舒服,及时在聊很严肃的问题,受访者也会觉得是在很随意得聊着很普通的事。这其实和杨澜掌握的语句色彩以及背后下的苦功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朱军与《艺术人生》
朱军的爱岗敬业造就了他的许多骄人成绩,在中央电视台这座众人瞩目的最高荣誉电视台,他没有放弃过钻研。可能是和他曾经在曲艺团工作过有关,他主持的节目文艺范十足。字里行间中总是流露着无法形容的吸引人的魅力。无论是幽默还是煽情,他都能拿捏得恰到好处,就拿他的最为出名的一部作品《艺术人生》来讲,作为央视的名牌栏目--《艺术人生》。它的节目宗旨是记录时代人物,可以说从一开始,节目的定位是高起点,在选材上,也下足了功夫。主持人朱军也因这档节目,由晚会型主持人,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访谈型主持人,从而迎来了他事业的辉煌时期。《艺术人生》是一档有着浓郁温情气息的名人访谈类节目。这种风格的形成是多方面的。朱军应该起了很大的作用,朱军的主持风格,可以说,他承袭央视主持人一贯的温情、稳重、大气的风格。虽然他也开一些玩笑,但从整体上来看,感动、教育意义大于娱乐意义。观众总能从中品出一些人生百味,感悟出一些人生哲理。
(三)陈鲁豫与《鲁豫有约》
从目前学生已完成的自媒体节目数量和质量上来说,被主流采纳的几率尚且不高,这跟主流媒体平台对内容规格的要求及限制和学生自身制作水平仍有待提高关系密切。广西的桂中之声频率,采用过学生上传到自媒体上的素材用来制作成节目。视频方面,如笔者所指导上载于优酷,转载在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校园网平台上的《漓院新闻》,从2013至今以创作16期之多,播音主持的学生投入较多热情,既负责采编,还要负责出镜,每一期的节目内容和主播的表现都在微博上引起热议。直接服务了尚无校园电视台的该校,对于关注身边事,解决身边问题的学生们。对于参与到其中的学生都有直接的影响,使得他们对媒体和电视播音主持业务实践有了直接感性的认识,除了教师教,还有身边人看的一种模拟主播状态,有效的提升了实践教学的环节。从学生构成来看,播音主持与新闻学专业是主力军,较好的平衡节目采编播一体化的融合,专业之间的互补性较好。指导教师也各司其职,达到台前幕后的合理分工。从参与实践的效果来看,学生主播从生涩到熟练,很多参与过节目的学生对自身能力和不足有了清醒的认识。正是因为学生和教师打造了在优酷上的这个自媒体平台,后来才被学校所采纳作为正是的校园对外宣传的窗口节目。
2自媒体传播方式的使用思考
2.1专业技能差异的消解
在自媒体时代,不同水平传播与艺术专业的教育者和学习者面临着两项重要的任务:第一是转变对主流大众传播媒体“神秘性”的认识;第二是对本专业和行业中的成见进行消解。在SNS,Blog,Weibo,App等网络服务成为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时,改变了传统纸媒和电子媒体为受众进行议程设置,构建受众所期待图景的局面。信息技术为民众参与大众传播、表达意见提供了便利,拓宽了民众思路,起到了“启智”的作用。在公共意见的领域,年轻人总是活跃在虚拟世界,尚不能在主流媒体的世界里发声。因此,因为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使得他们初入职场时能力达不到想象的高度。当在需要负责的传播语境中,青年人进一步成为主体,用独立思考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观点,接受网民的检验。学会面对质疑和挑剔,能够进一步稳固他们的职业心态。知名院校的毕业生能够较顺畅的接触到传媒行业的实习实践机会,但一般学校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过大致相同的内容,在机遇和眼界上,远不如前者。好在自媒体的繁荣,给了他们一个释放自我才华的机会,让自己的作品和呐喊能够被听到和看到。作为播音教育旗舰的中国传媒大学目前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课程的教学改革和研究走在了最前方,通过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这些自媒体,笔者也密切关注着教育方式的创新,思考如何整合自己的教学思路,这一点上,自媒体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提供的不仅是一个观看的过程,还有互动交流,发现不足。
2.2专业实践思路的加强
针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也多次思考,如何将自媒体巧用到实践教学中。在出镜报道一章里,要求学生经过课堂理论和视频实例的分析后独立完成完成出镜报道。笔者将三周的教学内容分为第一周理论,第二周不出镜只报道的校园新闻,第三周出镜且报道的社会新闻。其中第二周的内容上传至荔枝FM的校园新闻报道,选择优秀的作品在校广播台中播放。第三周上传至优酷,回课时,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进行评议。在第三周拍摄之前,学生通过QQ群组将出镜报道的内容策划同老师讨论,这个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都在智能手机这个工具上。报道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min,能够较好完成视频作业的学生都至少尝试过10遍以上,较好的解决了打结、磕巴的常见心理问题,从实践中加强心理建设和提高报道能力。等到再使用摄像机拍摄时,学生普遍具备报道思路,不会浪费时间。避免了见到摄像机的生涩感,因为自己动手拍过,能更好的与摄像配合完成报道。
2.3自媒体使用不当的预防
互联网上的自媒体工具,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各种信息、观点,随着百度、谷歌轻松拿下。便捷之外,要警惕“拿来主义”滥用习惯的养成。信息的冗余是互联网在播音教学使用上面对的大问题。很多的学生在做新闻评论节目时,其观点和材料几乎完全参照自媒体上的内容。评论上失去了独立分析、判断的能力,觉得看了背了自然就是懂了,自己懒得去调查、交谈。因此,教师在策划审题阶段也要进行把关。这首先要求教师做到对学生所使用素材进行了解,便于避免指导时的“乱点兵”。同时,教师应该在微博或QQ上进行话题的布置和衔接顺序的选择。从而避免学生的懒惰习惯和刻板思维的形成。推荐较好的官方微博给学生,每一条新闻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完成在相关微博下的一句话评论,教师解答,把课堂和课下的教育结合起来。
3自媒体使用方式的发展趋势
3.1强强联合
自媒体再新,成为主流尚且还需时日。如果学生制作的节目如果能够把握住传统媒体的标准,被吸纳和采用相互融合,才是播音主持教育中实践教学最大作用的发挥。服务于地方的文化经济建设,引发思考和关注才是“发声”教育的主要作用。如何突破校园新闻的节目内容和形式,关注服务地方各项事业建设,仍是教师在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方面需要思考的问题。
3.2整合资源
播音主持专业更加注重对学生业务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科的特殊性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该专业的授课模式区别于其他学科。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采取“大课”和“小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课”即理论课,课堂上教师“一对众”地系统讲解专业理论知识与实用技巧,教师与学生的实践互动较少。课堂上教师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有:第一,讲解法。需要识记的基础理论,教师多是“单方灌输式”讲解,学生以听、记、思为主;第二,示范法。涉及播音主持技巧的知识,受学生人数与授课时间的限制,教师多以自身进行示范播读为主,以个别学生练习为辅;第三,案例法。教师结合实例对相关理论进行解读,便于学生理解。但一般实例不具有普遍性,同时,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导致该理论在运用过程中不能发挥很好的实践指导作用。“小课”则10—15人为一组,在专业的播音微格教室授课。“微”取“微型”之意,“格”即“分类”。微格教室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学生在微格教室进行实践学习,老师采取“一对一”的授课方式,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逐一指导播音主持实践。“小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讲解法。小课的理论讲解区别于大课,小课把大课枯燥、无味、生涩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结合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释,让学生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以便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比如关于“气息控制”,如果将呼吸原理与气息控制技巧结合,使抽象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具体感受,在理论的指导下切身体会到生理上的运动感觉,学生就能更加准确地掌握气息运用的技巧;第二,讲评法。课堂上教师以点评学生播读为主。每位同学逐一进行稿件播读,教师有针对性地逐一点评;第三,带播法。小课实践时间较充足,针对优秀的播音作品,教师会带领学生逐句逐段地进行播读训练,强调学生对教师技巧的模仿。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在播音主持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教学大纲与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宏观安排教学计划,学方式,但却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比如,本节课讲少儿节目主持,所有同学都必须进行实践练习,然而有些学生无论是声音条件,还是形象气质,完全与“少儿”特征与节目需求相脱节,此时学生就会带着“情绪”学习,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应付完成实践,更有甚者直接旷课,造成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种种情形,除了学生个人因素外,关键在于教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提倡学生在课堂上盲目地跟随自我兴趣,但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参考学生个人兴趣展开教学,以学生为主。如上例,擅长节目策划的学生可与擅长少儿节目主持的同学分组合作完成节目的前期策划方案;擅长评论的同学可以让他对进行少儿节目主持实践的同学作出相应的有效评价;擅长影视表演的同学可以根据节目需要角色客串;擅长摄影摄像的同学可.以参与节目录制设备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得到加强,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巩固,学习效率极大提高。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有一定的语音基础,教师在实现学生基本功培养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外,还应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优势的展露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让学生的个性优势得到极大程度的展现,不至于出现精英人才趋向于大众化教育的悲剧。无论是节目策划、新闻采写、新闻播音、新闻评论、综艺节目主持,还是诗歌朗诵、影视配音、摄影摄像、影视表演、后期制作,学生个体的差异致使学生的兴趣、性格、气质截然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发掘、培养并利用学生的优势,使其在节目创作过程中都能发挥所长,而非“流水线式”的生产作业,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优势得不到发挥。学生会因为自己某方面的“技不如人”而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影响以后的发展进步。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播音主持专业较强的实践性促使高校有意识地增强播音主持实践教学,但课堂实践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对播音员与主持人的实际工作要求,以至于学生陷入走上工作岗位而无法适应工作的尴尬境地,这其中既包括工作必需设备的操作,还包括所学理论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比如,很多高校教学资源有限,教师课堂上对摄像机操作技能的理论讲解也只能是让学生了解为主,无法实现人手一台,进行现场操作指导。即便有时以组为单位分发一台,学生较多,分配给每位学生的操作时间较短,何谈熟能生巧呢?再比如,新闻播音要求一定要播出“新鲜感”,那么“新鲜感”到底由何而来?课堂练习实例都具有典型性,在老师的分析指导下,同学们都能很快达到播读要求。但新闻时时都在更新,每篇稿件的新鲜点都不同,对直播间的播音员来说备稿时间有限,此时课堂所学的寻找新鲜感的固定思维模式甚至会对播音员寻找稿件“新鲜感”,激发强烈播讲愿望产生消极影响。教学环境毕竟不是真正的工作环境,学生的接收心理与工作截然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升学生的“实战”意识,教师通过自己的业界实践经验,随时向学生提出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结合实际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即兴口语教学内容少
即兴发挥能力是一个主持人专业素质高低的显著体现。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节目内容日益出新,节目中的活跃因素越来越多,受众对主持人高标准的要求绝不仅仅局限于主持人优美的音色。尤其是现场直播节目或综艺晚会,太多的不确定情形需要主持人依据节目现场动态做出生动得体的“即兴主持”,以此烘托节目气氛,沟通参与各方,展现节目的整体和谐性。主持人的这种临场应变能力在播音与主持教学中被称作“即兴口语”。据调查,当前我国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以常见的“宣读式”与“播报式”朗读训练为主,导致学生多停留在“见字出声”的层面,在镜头前也只是拥有一个良好的声音条件与形象,如果抛开文字稿,学生的即兴创作则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全媒体语境下,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种能力不仅仅是学生在有稿状态下的“自我表达”,即朗诵与主持串词朗读,还包括口语表达与沟通交流。极大多数高校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所高校开设了即兴口语表达相关课程,但相较朗诵与主持硬课程而言,其所占的比例更是少之又少。这既是播音主持专业转型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同时也对专业教师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教学生把既定文字稿“说”活?如何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做即兴主持?如何创设现场直播情境,激发学生“现场感”?如何提升学生的即兴口语传播能力?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认真思考对待的问题。
(四)节目教学环节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