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智能建筑理解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13 16:09:28

序论:在您撰写智能建筑理解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智能建筑理解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实施技术界面划分

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三方的关系

建设方、设计方、集成方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的三个主要主体。他们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实际上,参与工程实施的单位往往多达几十家,其承担的工作各不相同,就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实施中大致涉及到以下几方:建设方、设计方、系统集成方(弱电系统总/分承包方)、工程总承包方、工程建设监理方。以上各方在工程实施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和实施与传统的建设工程相比,对参与工程的各方而言,无论其工作程序、内容、与其它各方的协调等都有所不同。为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工作的职责和界面,将贯穿工程全过程的各方归纳为:建设方、设计方和系统集成方。三方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包括以下几点,见表1。

三方在工程中的职责和范围表1

对象

工作职责和范围

建设方

落实施工前的有关前期工作,提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的明确需求,落实建设资金,制订工程时间目标,安排落实各项计划,协调各种关系,组织实施直至竣工验收,接收管理。

设计方

总体负责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设计规范和业主的需求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及有关文件编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平衡各工种设计问题,解决施工中的设计变更及有关问题,参与竣工验收工作。

集成方

依据与业主签订的总包合同,根据业主的总体工程时间目标,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施工规范,依据设计所提供的土建、结构、水、风、电设计图及有关技术参数,制定详细的节点计划时间表、系统深化设计、设备供货、组织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实施,协调各分包的施工、组织竣工验收,向业主提供竣工资料、系统培训、保修期内的维护和保修。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将有更多的系统进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范围,其设计、施工和安装等也朝着系统多、技术新和管理难的方向发展。事实上,建设方、设计方、集成方这三方,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既是利益的共同体,又是互相制约、互相牵制的一个临时组合体,他们对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实施,不管是质量,还是进度,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关系见图1。

注:合同关系协调关系

图1三方在实施过程中的关系图

三方对工程的影响和制约的有关因素见表2。

三方对工程的影响和制约表2

对象

对工程影响和制约

建设方

资金筹措与到位情况,需求预测和项目建设的标准与定位,筹建班子、技术人员的水平,外界因素的影响。

设计方

业主需求明确与否,设计人员技术水平,土建、结构、水、风、电各工种的平衡协调,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响应的及时性。

集成方

设计方设计文件和系统深化设计的深度,系统有关技术参数、接口的提供与开发,前、后道工序的影响,与有关设备供应商的协调,与各其它工种的工作界面、进度和组织协调。

2各方的职责技术界面划分

为了保证智能建筑工程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基于对工程实施的各阶段的分析,除小型和技术要求简单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应按以下8个阶段进行:

(1)建筑智能化系统方案设计;

(2)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

(3)建筑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

(4)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

(5)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

(6)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验收及试运行;

(7)建筑智能化系统竣工验收;

(8)建筑智能化系统保修及维护。

以下将工程各方的职责及相关工作的界面划分及其流程进行归纳和总结:

2.1建筑智能化系统方案设计阶段

建设方组织专家、顾问、设计方在建筑扩初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方案规划设计、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和立项等。

2.2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阶段(见表3)

初步设计阶段的职责及主要工作表3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建筑智能化系统需求书或招标文件编制

设计方

智能建筑扩初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

2.3建筑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阶段(见表4)

在这一阶段,系统深化设计工作主要由集成方来完成。集成方按照招标书的要求,根据设计方完成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进行系统深化设计。

集成方提供的深化设计,应由设计方来审定是否符合建筑扩初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初步设计和招标书的要求。如果符合,则进入建设方和集成方的合同签署;如果不符,集成方应对深化设计作出修正。以上工作应循环进行,直至全部相符,然后进入下一阶段。

深化设计阶段各方对工程的影响和制约表4

对象

对工程影响和制约

建设方

资金筹措与到位情况,需求预测和项目建设的标准与定位,筹建班子、技术人员的水平,外界因素的影响。

设计方

业主需求明确与否,设计人员技术水平,土建、结构、水、风、电各工种的平衡协调,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响应的及时性。

集成方

设计方设计文件和系统深化设计的深度,系统有关技术参数,接口的提供与开发,前、后道工序的影响,与有关设备供应商的协调,与各其它工种的工作界面、进度和组织协调。

2.4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阶段

2.4.1施工前的准备

在完成上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建设方与集成方可签订弱电工程总包合同,并可转入工程施工阶段,为保证工程施工的如期按质完成,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极为重要。各方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如表5所示)。

施工前各方职责及工作内容表5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①监督、检查集成方工程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②协调设计方和集成方的系统深化设计③认定集成方提出的工程施工计划、施工组织、施工工艺流程、施工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措施和计划;设备安装、验收方法;隐蔽工程验收计划和方法;设计更改制度、协调会议制度等④参与工程所需关键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和供应商或分包商选择的谈判并予以确认⑤提供和保证现场施工条件

设计方

①协助建设方认定集成方所完成的系统深化设计②协助建设方,认定集成方提出的施工有关制度,如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流程、设计更改制度等

集成方

①完成系统深化设计和工程施工组织②完成施工计划、施工组织、施工工艺流程、施工管理制度、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和计划等的制订③完成设备、子系统和系统测试、验收程序、方法

设计方和集成方的接口

弱电工程管线施工图的设计审查和签署

建设方和集成方的接口

按照总包合同的规定,完成子系统分承包方的供应商的选择,并完成设备采购合同的签订

2.4.2施工阶段(如表6所示)

在工程施工阶段,上述各方的职责表明,相关各方在施工中有许多的接口或交叉。其技术接口就是设计文件、施工文件和安装验收文件。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设计更改流程和设计更改的各方权限。

施工阶段各方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表6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①协调设计方、建筑总包方、集成方和监理方在工程实施中的配合②监督和检查工程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③参与设备安装环境及条件的验收④参与设备的开箱验收⑤参与弱电管线的安装验收⑥协助质监部门,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⑦参与设备的安装验收

集成方

①全面组织和协调弱电工程的施工②组织进场设备和材料的验收③组织对设备安装现场环境及条件的检查④参与弱电管线的安装验收⑤完成隐蔽工程的质监验收⑥完成设备的安装验收

工程总包方

①按照弱电工程设备施工图,完成弱电管线的安装②提供弱电大型设备的吊装条件和工具

工程监理方

①监督和检查弱电施工质量②参与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③参与设备的开箱验收④组织弱电管线的安装验收⑤参与设备安装环境及条件的检查⑥组织设备的安装验收

图2表示了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各方的关联。特别是涉及设计更改及其确认,应在工程施工以前就作出规定,一般来说,应由集成方进行设计修改,由设计方认可修改,由建设方和监理方批准修改。

2.5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阶段(如表7所示)

调试阶段各方的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表7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①组织对系统的试用②审查准备接收的各种文档③准备接收系统的使用和维护人员,建立相应组织④组织对系统的全面测试

集成方

①实施并完成系统集成联调工作②完成系统功能和性能测试③准备并完成系统验收和移交的各种文档④系统提交建设方进行试运行

工程监理方

①参与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测试②参与系统试运行后的全面测试

2.6建筑智能化系统初步验收及诫运行阶段(如表8所示)

试运行阶段各方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表8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①参与子系统的用户技术培训②组织并参与各系统的初验③审查所有移交文档④完成试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设计方

①审查所有初验文件②参与子系统的初验

集成方

①提交所有初验文件②组织并完成系统的初验③组织实施子系统的用户技术培训④提交系统运行和维护文件

工程监理方

①审查所有初验文件②参与子系统的初验

2.7建筑智能化系统竣工验收阶段(如表9所示)

竣工验收阶段各方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表9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①组织并参与各系统的验收②提交系统试运行记录③审查所有移交文档④提交系统运行和维护管理文件

设计方

①审查所有验收文件②参与各系统的验收

集成方

①提交所有验收文件②组织并完成系统验收③系统移交建设方运行

工程监理方

①审查所有验收文件②参与各系统的验收

2.8建筑智能化系统维护及保修阶段(如表10所示)

维护及保修阶段各方职责及主要工作内容表10

对象

职责及主要工作

建设方

①系统日常运行②监视系统的使用情况并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③定期完成系统使用情况分析和系统应用效果统计④提出系统扩充、更新或升级的规划⑤进行系统维护成本及其产生效益的分析

设计方

①定期回访用户,听取用户的意见②记录系统运行情况,检查设计效果

集成方

①按服务承诺提供系统维护和故障处理的技术支持和现场服务②进行系统使用情况的分析、故障情况的分析,提出系统扩充、更新或升级的建议意见

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互提技术文件及其深度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文件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其生命周期即方案、设计、实施、调试、验收和运行维护等全过程的记录和依据,其中部分文件具有法律效力,是工程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全面综合研究建筑智能化各系统的技术关键、实施要点以及工程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对工程相关各方互提技术文件的内容及其深度提出有关具体要求。

为保证各阶段技术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文件编制的管理,在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的具体情况,制定有关要求。它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工程和一般工业建筑工程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

技术文件的编制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和当地有关行业和工程建筑的政策和法令,应符合国家和当地现行的有关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建设标准、设计规范(规程)和制图标准,遵守有关行业的工作程序。

本研究根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和"上海市智能住宅小区功能配置试点大纲"建立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互提技术文件内容及其深度要求体系,该体系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工程各阶段互提技术文件表;

(2)各个系统深化设计阶段互提文件表;

第2篇

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一直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不同阶段,不同学科,其做法也有很大的区别。而与相关竞赛结合,对课程进行改革或者创新的做法都可以称作赛课结合。文献[2]介绍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中赛课结合方式的具体做法,文献[3]介绍了赛课结合在嵌入式课程教学中的做法及经验。赛课结合理念赛课结合的本质是将课程教学与专业竞赛有机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教改措施,以快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在内容上针对性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赛课结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能有效促进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2)增强成员的沟通和交流技巧,包括队内、师生、院系甚至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3)加强了设计与实践的结合、课程与竞赛的结合。实践表明,赛课结合的做法行之有效,且培养效果明显。近年来各类各级学科竞赛受到企业和高校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针对所开设的本科专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强化赛课结合的培养方式。历年来在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各类机器人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智能建筑工程实践竞赛等赛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实验中心为竞赛提供设备、场地、耗材等全方位的支持,为各项赛事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以竞赛为契机,促进一些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实验及实训教学的改革。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维护上,也大胆创新,吸纳优秀的学生志愿者参与到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中,部分特别突出的学生还可以参与到实验室项目的建设中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在传统工科专业实验教学中,大部分实验为基础性、验证性及演示性实验,真正设计性的实验比例十分有限,因而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工程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必须实行传统实验的工程化。文献[4]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了较全面的介绍,可供相近专业参考。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对智能建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主要通过综合实训、工程现场参观实习等途径。目前拥有智能建筑综合实训室一间,其他相关实训室10余间,可开展中央空调、供配电及照明、防盗报警、视频监控、门禁及可视对讲等相关系统的实验和实训。实训室的特色是所有设备均为由专业教师和学生志愿者共同组成的团队自制及组装而成,在安装上尽量与工程现场一致。其中视频监控系统更是根据监控需求,选择枪机类型及安装位置。在综合实训中,要求学生先熟悉设备原理及接线要求,然后根据所设计系统功能,合理选择设备,自制连接线,最后进行安装及调试。从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到安装和调试,基本涵盖了工程设计的大部分环节。

2建筑工程赛课结合实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在智能建筑工程赛课结合方面一直非常重视,自从2009年住建部高等学校土建学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第一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以来,每年都组队参加比赛,累计取得全国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成绩一直稳定处在参赛队伍的中上游,这与较完善的竞赛选拔及赛前培训机制密不可分。该竞赛也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学生对该竞赛也非常积极。由于赛制设置的特点,每年报名参赛的学生人数都高于实际需求数。考虑到学生的受益面和竞赛特点,形成稳定的赛前培训及竞赛选拔机制。竞赛选拔竞赛在学生选拔上层层把关,综合考虑学生自身特点、优势以及成员之间协作意识等因素。该比赛要求每所学校只能选拔一支队伍参赛,每支队伍由两名学生组成。有意参赛的学生自由组队,然后一同和当年要参赛的队伍一起参加培训。

指导教师综合各备选队伍培训期间的表现、学习成绩、特长、动手能力等因素,从中挑选最优秀的一支作为下一届比赛的参赛队伍。为了防止一些突发因素,可选1~2名学生作为预备队员。竞赛培训赛前培训主要分三个阶段。1)学习阶段。该阶段由指导教师介绍比赛的性质、赛规和赛制,就竞赛的的得分点、具体要求等内容做具体分析。当年参赛队员必须参加,下届比赛所有报名队伍均可参加,大约安排两次,四学时左右。2)实践阶段。在实训室按照比赛要求,制作导线、安装器件并调试。通过实际训练,按照比赛得分点要求,训练速度及成功率。3)企业培训阶段。由于实训室的设备为自制系统,与竞赛指定设备存在区别,在赛前一个月左右,竞赛承办方都会组织一些线上及线下的培训,教师和参赛队伍会克服各种困难,确保队员能够参加该阶段的所有培训。工程现场参观由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具有鲜明的行业属性,学校与诸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除了在实验室进行学习和训练外,还可以去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企业工程现场进行参观和学习。学生通过对实际工程的参观和学习,结合理论、实训知识,能够对工程竞赛的内容和形式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可更好地进行参赛准备工作。

3结束语

第3篇

利用建筑类高等院校自身的优势形成的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为图书馆带来了更多的智能建筑信息资料和发展空间,使图书馆实现由以馆藏建设为主转向以特色服务为主转变,全面提升了图书馆的使用价值和影响力。建立具有特色的馆藏数据库是实现专业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方法,是走向数字化图书馆道路的新途径。

将更大范围地服务于大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前,信息化与城市建筑已经完美结合,智能因素进入建筑领域乃至家庭生活,和现代生活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居住社会生活智能化趋势加剧。智能建筑信息不但是我们住宅的一部分,而且是住宅中的神经中枢、控制中心,不论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出发,还是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需求出发,在我国加强数字化家园的建设,已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开发建设的基本步骤

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开发是一种新尝试,一年多来,课题组经过初步模拟和试运行,总结出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步骤,即系统平台选择、模块设计、资源归集和综合整理四个程序。

2.1选择系统平台

选择合适的制作平台是做好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前提。自建数据库可以选择购买商业软件,也可以选择自主开发软件。平台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数字化资源采集、网络化存取和分布式管理3个基本要素,还要考虑方便、安全、稳定等特性。基于以上考虑,该校图书馆选择了自主开发软件。智能建筑数据库是基于Windows.2003.Server系统平台构建的,采用Web浏览方式和检索界面方式,使检索界面简洁、方便。数据库软件采用的是SQL.Server.2005,数据库编程采用ASP技术,ASP程序在服务器端执行,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与SQL.Server.2005数据库连接,并将执行结果以HTML格式传送到客户端浏览器上。运用JavaScript、Html和CSS技术,控制Web页面的布局和其它特效,从而实现数据库信息的。最后用SQL.Server.2005工具备份数据库。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库维护和统计等功能。

2.2构建数据库内容模块

我们构建的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包括以下八个子模块:(1)智能建筑新闻资讯。本子模块主要对最新智能建筑行业动态进行标引报道,对最新智能建筑行业信息进行汇总与总结,内容涵盖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上有关智能建筑的新闻报道信息,政府部门有关智能建筑的规划、政策、措施以及会议、培训等各方面信息。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与智能建筑相关的最新热点信息,让读者以最快时间了解行业动态。(2)智能建筑政策法规。本子模块主要收集与智能建筑相关的政策、法律、政府部门服务的新动态及文献,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EIA.TIA.568国际综合布线标准、各地智能建筑等级评估试行办法、指导性文件等。凡涉智能建筑的法律、法规、条例、标准等法律文书资料,不论文献的地区、语种、出版形式、编著者籍贯、何时何地汇编出版或成书、成册都应收录其中。(3)智能建筑相关论文。本子模块主要以期刊和论文为主,首先利用本馆购买的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检索与智能建筑相关的研究论文,并下载全文,然后查阅纸本上有关智能建筑方面的期刊和论文,搜索网上免费的文献信息作为原始材料。由于本系统只默认PDF和word两种文档格式,我们利用扫描仪及转换PDF文档软件,最终将全文格式都统一为PDF文件格式或word文档,并录入篇名、作者、来源、年期、机构、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中英文摘要等字段值,并提供全文下载。子类目包含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期刊四个方面。(4)智能建筑专著图书。本子模块主要收录与智能建筑有关的电子图书。与国内多种电子图书,如读秀学术搜索的电子图书、超星的电子图书、Apabi的数字图书等不同,该数据库主要收集与智能建筑特色相关较多的电子图书,同时需要将馆藏积累多年的相关纸质图书循序渐进地加工成数字资源,使之具备数据库信息产品的专业化、权威性、系统性的功能特征。(5)智能建筑工程案例。本子模块主要收录一批从节能、安全、实用性等角度体现了较高智能化水平的智能建筑工程案例。案例从智能化工程需求分析、设计思想、系统设置、工程亮点、投资回报等角度对每个工程进行了讲解,并配以照片、系统图和国内知名专家的点评,使读者能对工程的亮点与不足有更直观的理解。(6)智能建筑智能化产品。本子模块主要收集在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中与建筑结构的配合和协调所需要的智能化产品,比如综合信息集成系统、楼宇物业与设施管理系统、楼宇管理系统(BMS)、综合安防管理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以及智能家居系统的视频监控、安防报警、可视对讲、电动窗帘、智能遥控等智能化产品等。(7)智能建筑专利文献。本子模块主要收集已经申请或被确认为发现、发明、实用新型的智能建筑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和试验成果的有关专利文献。该模块的最大好处在于,如果读者在研究智能建筑相关专利之前,先查阅相关的专利文献,了解当前有哪些人在从事同样的或者是相近的研究工作,了解他们所达到的水平,以及此类研究的发展趋势,就可以让自己在研究之中,扬长避短,开拓思路,将别人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从而避免做重复劳动。(8)智能建筑相关网站。本子模块主要链接智能建筑相关网站,从各个途径、各个方面来丰富“智能建筑特色资源库”的内容。

2.3.数据资源收集

数据收集是数据库建设的基础。特色数据库要建成富有“特色”,不仅体现在资源的“特色”,还体现在特色资源的完备程度[[2]祖芳宏,魏瑞斌,宛凤英..安徽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J].情报科学,2010(8):1272-1277.]2。因此,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建设要求所收集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收集文献资源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通过电子数据库、网络搜索引擎、智能建筑行业网站等。电子数据库的文献资源质量相对较高,但网络信息极其冗杂,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故要一一进行甄别,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实际操作中,除了通过正规的渠道订购与智能建筑有关的文献资料外,还通过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收集与专题服务相关的文字、图片、音乐、影视视频资料。有关智能建筑的研究论文,可通过中国知网、方正、维普和一些免费试用的大型期刊网站进行检索下载,注意对搜索到的网上资源进行比较与鉴别,然后按类纳入各个专题。二是与有关智能建筑专业学术专家合作。这些专家长期从事智能建筑的教学和研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智能建筑案例与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以智能建筑为题材进行毕业作品设计,对智能建筑课题有着深入的了解,能够对文献资源的取舍严格把关,充分保证数据库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三是整合馆藏资源,挖掘、整理本馆智能建筑相关文献,进一步充实数据库内容。

2.4数据资源分类整理、录入、审核与从多种途径收集完文献资源以后,就需要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分类、分析、编制,使零散的信息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过程[[3]夏.亮..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与特色数据库建设初探[J].科技创业,2012(5):106-107.]3。首先,根据不同模块下不同子类目所需要呈现的内容,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认真的筛选。其次,对筛选出的每类文献资源按等级给予一定的级别号,对研究论文按主题名、作者、日期、关键词、文摘等对每条信息内容作深层次的描述,再根据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录入。再次,对录入的信息进行核查和审校,以确保文献资源录入的质量。对于学术专著,需要提供ISBN号和中图分类号;对于研究论文,录入完数据以后,需要提供录入数据和研究论文原文;对于相关图片,只需要提供电子图片本身。通过错误更正和,确保上传数据的准确性。最后,对审核无误的数据在本馆自建的数据库平台上进行上传和。

3.完善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管理的建议

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开发建设只是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保障该特色数据库有效运行并发挥信息集中和推动智能建筑普及,才能体现其更大价值。此外,有关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的内容、技术支持及服务理念等一系列因素都需要更加完善,为此,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完善建议。

3.1基于试用,不断优化“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在开发和试运行智能建筑特色数据库的同时,要提高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用户了解数据库的建设情况,并通过参考咨询服务系统来收集读者反馈的建议和需求,及时答疑解惑和进行资源的重新调整,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通过网页留言、QQ留言等方式收集用户对该数据库的反馈意见,通过分析用户反馈的结果,找出当前该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第4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智能建筑工程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智能建筑工程的建设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涉及到人员,材料设备的管理,更要综合考虑到整个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施工环境,施工安全控制,因此,也对工程的管理人员和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智能建筑工程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完善,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对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探究,对智能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智能建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智能化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在定位不清晰。大多数设计院不重视或理解不深,只是停留在传统弱电系统层面上,提不出智能化建筑切合实际的明确需求,根本就谈不上全面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其次,整体设计的理念还不强,在设计时只强调自动化与通信技术及相关功能的应用,较多呈现出电子、自动化、通信技术产品及其功能的简单集合与堆砌的设计倾向,在设计智能化建筑时没有一种整体考虑的思想。在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多数项目智能化工程设计往往滞后于建筑设计,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智能化系统设备尚未选型、订货,所以土建设计图纸往往没有照顾到智能系统,或者仅凭过去经验考虑,造成弱电管线预埋遗漏,电缆通道较小或没有等现象。所以设计满足不了现场施工的要求,从而造成了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智能建筑不智能的严重后果。

2.2 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且管理不善

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准入制度不完善,很多管理人员可以靠着关系或者是凭借某一个高层的喜好而进入工程地方管理,由于准入机制的不合理,不严格,很多不懂管理,不知经济,不明财务甚至不懂技术的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工程项目的管理层,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偏低,管理机构臃肿。对人员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在施工过程中,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对人员的管理和对工程的管理脱节严重,同时,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奖惩、任免、选用等主要是由施工单位的人事部门为主,管理也比较随意。

2.3 系统集成商的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良莠不齐

在某地区的一次抽查中发现,合格的 BA 系统不足六成; 某地技术监督局 2009 年对 10幢智能大楼布线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较好的仅占 20%。系统集成商遗留给物业管理公司的问题,有的可能是致命的。管理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已受到硬件设备的更新费用和软件技术的提供渠道的双重限制。

三.智能建筑建设管理的几点措施

3.1 合理的智能建筑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管理的基础

智能建筑设计方案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作出符合该建筑物要求的、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有的设计初期业主以至建筑师基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智能系统的要求,甚至结构主体已经完工的条件下去考虑建筑物的智能系统要求,如此格局,当然只能引出一系列不合理结果。

因此,建筑师和各专业工程师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智能建筑作品。要求主体设计单位对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总体负责。所谓“总体负责”,其实就是设计总承包的概念。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建设各方都应该认识到: 总体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龙头,马虎不得。“以客户需求为依据,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集成”是一种务实的、正确的智能建筑设计技术思想。作为设计人员,应该认识到: 技术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而不能让用户屈从于技术。一个好的设计应该使用户成为技术的主人而不是技术的奴隶。“为技术而技术”和“技术至上”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一点应该成为称职的专业工程师的必要素质。

3.2 加强对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的管理,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完善智能建筑工程建设标准与规范,加强智能化系统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与迫切性,已受到工程界与政府主管部门高度的重视。由于智能化系统在国内隶属于建设、公安、邮电、广电、消防、电业等行业管理,技术涉及自控、通信、计算机、电子、传感器、机械等领域,因而此项工作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支持与组织,否则不可能具有权威性,同时在工作进度上也没有保证。

笔者认为可以“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为主要框架,梳理出有关智能化系统的设备、施工、验收等工作所必须的标准与规范内容,查对目前国内现行标准与规范是否已满足使用要求。如果不满足,就在近期组织完成相应的修改。如果国内现行标准与规范中某些内容空缺,而近期又无法完成编制或修改,那么在分析研究确认后可将国际通用的成熟、先进的标准与规范先等同或等效地使用,即使如此,也应有权威部门给予正式认可,公布于众。

3.3建立新型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思路体系

国内智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非常缺乏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理论和经验,使得我国难以确立智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思路体系需要很多专业的施工人员的努力,要求在智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必须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和资深的建筑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除此之外,还需要积极吸取世界先进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建筑行业施工管理理论和经验,根据中国的建筑行业实际情况来建立一套相应的工程施工管理思路体系。

3.4 改善人员管理方式,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管理。管理人员只有扎扎实实地提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细节管理,用心管理,才能发现细节问题的实质,同时,要改善决策方式,加强管理中的民主化和集体化,加强和施工人员的交流,促进人员关系的和谐。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的熟练度。由于智能建筑工程一种庞大复杂的操作施工过程,其中无论是先进的设备还是纯人力劳动,手工操作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发展时间晚,对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尚不够完善,手工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能力相对而言有着很大的差距,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多,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因此,要加强对施工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保证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

四、结束语

我国的智能建筑工程发展迅速,并在国民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为了完善智能建筑工程的管理体制,促进整个行业管理上的成熟,加强智能建筑建设管理探究,有助于完善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和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职颖 论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1期

第5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智能建筑工程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智能建筑工程的建设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涉及到人员,材料设备的管理,更要综合考虑到整个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施工环境,施工安全控制,因此,也对工程的管理人员和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智能建筑工程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完善,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对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探究,对智能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智能建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智能化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在定位不清晰。大多数设计院不重视或理解不深,只是停留在传统弱电系统层面上,提不出智能化建筑切合实际的明确需求,根本就谈不上全面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其次,整体设计的理念还不强,在设计时只强调自动化与通信技术及相关功能的应用,较多呈现出电子、自动化、通信技术产品及其功能的简单集合与堆砌的设计倾向,在设计智能化建筑时没有一种整体考虑的思想。在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多数项目智能化工程设计往往滞后于建筑设计,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智能化系统设备尚未选型、订货,所以土建设计图纸往往没有照顾到智能系统,或者仅凭过去经验考虑,造成弱电管线预埋遗漏,电缆通道较小或没有等现象。所以设计满足不了现场施工的要求,从而造成了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智能建筑不智能的严重后果。

2.2 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且管理不善

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准入制度不完善,很多管理人员可以靠着关系或者是凭借某一个高层的喜好而进入工程地方管理,由于准入机制的不合理,不严格,很多不懂管理,不知经济,不明财务甚至不懂技术的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工程项目的管理层,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偏低,管理机构臃肿。对人员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在施工过程中,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对人员的管理和对工程的管理脱节严重,同时,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奖惩、任免、选用等主要是由施工单位的人事部门为主,管理也比较随意。

2.3 系统集成商的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良莠不齐

在某地区的一次抽查中发现,合格的 BA 系统不足六成; 某地技术监督局 2009 年对 10幢智能大楼布线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较好的仅占 20%。系统集成商遗留给物业管理公司的问题,有的可能是致命的。管理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已受到硬件设备的更新费用和软件技术的提供渠道的双重限制。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

3.1 合理的智能建筑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管理的基础

智能建筑设计方案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作出符合该建筑物要求的、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有的设计初期业主以至建筑师基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智能系统的要求,甚至结构主体已经完工的条件下去考虑建筑物的智能系统要求,如此格局,当然只能引出一系列不合理结果。

因此,建筑师和各专业工程师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智能建筑作品。要求主体设计单位对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总体负责。所谓“总体负责”,其实就是设计总承包的概念。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建设各方都应该认识到: 总体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龙头,马虎不得。“以客户需求为依据,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集成”是一种务实的、正确的智能建筑设计技术思想。作为设计人员,应该认识到: 技术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而不能让用户屈从于技术。一个好的设计应该使用户成为技术的主人而不是技术的奴隶。“为技术而技术”和“技术至上”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一点应该成为称职的专业工程师的必要素质。

3.2 加强对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的管理,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完善智能建筑工程建设标准与规范,加强智能化系统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与迫切性,已受到工程界与政府主管部门高度的重视。由于智能化系统在国内隶属于建设、公安、邮电、广电、消防、电业等行业管理,技术涉及自控、通信、计算机、电子、传感器、机械等领域,因而此项工作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支持与组织,否则不可能具有权威性,同时在工作进度上也没有保证。

笔者认为可以“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为主要框架,梳理出有关智能化系统的设备、施工、验收等工作所必须的标准与规范内容,查对目前国内现行标准与规范是否已满足使用要求。如果不满足,就在近期组织完成相应的修改。如果国内现行标准与规范中某些内容空缺,而近期又无法完成编制或修改,那么在分析研究确认后可将国际通用的成熟、先进的标准与规范先等同或等效地使用,即使如此,也应有权威部门给予正式认可,公布于众。

3.3建立新型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思路体系

国内智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非常缺乏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理论和经验,使得我国难以确立智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思路体系需要很多专业的施工人员的努力,要求在智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必须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和资深的建筑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除此之外,还需要积极吸取世界先进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建筑行业施工管理理论和经验,根据中国的建筑行业实际情况来建立一套相应的工程施工管理思路体系。

3.4 改善人员管理方式,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管理。管理人员只有扎扎实实地提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细节管理,用心管理,才能发现细节问题的实质,同时,要改善决策方式,加强管理中的民主化和集体化,加强和施工人员的交流,促进人员关系的和谐。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的熟练度。由于智能建筑工程一种庞大复杂的操作施工过程,其中无论是先进的设备还是纯人力劳动,手工操作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发展时间晚,对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尚不够完善,手工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能力相对而言有着很大的差距,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多,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因此,要加强对施工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保证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

四、结束语

智能化建筑是社会经济、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工程建设既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也需要专业人才管理,总体上对智能化建筑可以概括:政策是基础、设计是龙头、施工是关键、管理是保证。

参考文献:

[1]-蔡职颖 论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1期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智能楼宇;节能技术;施工要点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modern people, energy-saving concept of life and keep on introduci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energy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The following article will intelligent buildings, energy-saving construction of key issues concerning the simple exposition though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certain for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buildings;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construction point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为智能建筑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全球资源性紧张趋势的加剧,如何更好的将节能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并使其能够更好的与智能建筑形成良好的统一体便成为现阶段建筑工程领域内的一道最新研究课题。下面本文将从智能楼宇的特点、智能楼宇与节能建筑以及智能楼宇的节能建筑施工应注意的要点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重点论述。

1智能楼宇的特点

智能楼宇作为信息化技术与建筑技术的完美结合的产物,以其特有的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各项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当中,他的出现不仅符合了当今的时展,更满足了人们对于安全、便捷、舒适的生活需求。智能楼宇是不是特殊的建筑,它主要由4A组成,即;大楼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讯自动化系统、安全自动化系统。智能楼宇自动化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相互协调的,具有互操作性,因此,还需要有一个能实现集中管理与协调的系统,以便各个子系统能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共同构成建筑物的自动控制网络。

1.1环境方面

舒适性;高效性;适应性;安全性;方便性;可靠性。

1.2功能方面

具有高度的信息处理功能。信息通信不仅局限于建筑物内,而且与外部的信息通信系统有构成网络的可能。所有的信息通信处理功能,应随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而发展,为未来的设备和配线预留空间,具有充分的适应性和可扩性。要将电力、空调、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构成综合系统,同时要实现统一的控制,包括将来新添的控制项目和目前还被禁止统一控制的项目。实现以建筑物最佳控制为中心的过程自动控制,同时还要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管理自动化。

2智能楼宇与节能建筑

建筑节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建筑维护结构使用保温材料,而且与设备的运行效率和能量的管理模式密切相关。国外专家对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分析表明,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规划成本占总成本的2%、设计施工成本占23%;而在运营使用过程中的成本占75%。在我国往往只重视降低建设过程的成本,忽视建筑运营使用过程的成本。要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才能提高管理效率。智能建筑技术的优势之一在于能帮助建筑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建筑能耗和人工成本。因此,我们可用建筑智能技术实现建筑节能,如运用楼宇自控系统的节能策略与技术措施等,就有巨大的节能潜力。

3智能楼宇的节能建筑施工应注意的要点

3.1设计、施工中应力求产学研结合、不断创新

由于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嵌入了智能化系统工程,为配合节能与用能技术措施的智能控制方案与产品都具有一定的新颖性、独特性与复杂性,传统用于建筑的监控设备与系统已不能充分满足要求,因此,在建筑节能工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开发新装备,在运行过程中不断积累数据,优化控制与管理模式,完善并提升建筑智能化节能控制装备的功能。在建筑节能工程大规模推进的早中期,产学研结合研制新型节能装备尤为重要。

3.2工作思路与模式上应不断寻求改进

智能化系统工程节能技术措施以往主要集中在能耗设施,如冷热源、空调等的节能控制方面,现在则应转为“全面用能管理,精细节能控制”。无论是设备系统的工艺控制,还是日常管理,只要有一定的节能空间,就应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所以,凡是有利于用能管理的参数,智能化系统就必须准确地采集并完整地存贮,通过对各类实时信息与历史数据的分析,管理当前的用能设备,优化今后的用能控制与管理策略。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施工不仅是主观地配置功能,采购设备现场安装,而应与建筑、设备、物业等专业联合,对建筑物的能源系统进行分析与诊断,紧密结合建筑方案、设备工艺、管理方式,提供全面的自动监测、控制与管理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完善。能源合同管理及节能工程的前期咨询、规划设计和实施优化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工作模式的转变意味着智能建筑工程界整体将提升一个层次。

3.3加强标准的健全与建设导向

目前国内一些地方如上海、江苏、山东等省市已制定了地方的设计标准,相关部门也在制定综合布线标准,但整个智能建筑系统的行业标准或全国性的规范还没有形成。依据什么标准进行设计,要达到什么样的智能等级及设备水准,如何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际技术标准,如何进行工程质量评定和验收,这些都是建筑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有不少投资商、设计单位和系统集成商对智能化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不知智能建筑的真正含义,搞不实宣传,有的投资商在已建、在建的智能建筑中提出了不切实际的智能化要求,在具体建设中还带有一些盲目性,特别是在设备选择或系统集成方面往往屈从潮流或随意拔高,导致设备和设施不能正常运转,造成投资上的极大浪费。由于存在这种盲目性,使得当前智能建筑在舆论导向上存在过热现象。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的创新和改进。

3.4提高和培养智能建筑设计队伍的素质

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智能建筑设计队伍,不能长期把智能化系统设计委托给国外设计单位或系统集成商。实质上智能化系统设计仅是整个建筑物设计工作的一部分,智能化系统设计应服从于建筑设计,整个建筑物的设计工作应由建筑专业牵头,统筹考虑并统一协调各专业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智能化建筑,建筑设计单位仍然是主体设计单位,系统集成商仅是配合单位。

实践表明,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建筑设计不能各自为战,国内已出现过多起由于建筑设计与智能化系统设计没有同步而引发的设计事故。为使两种设计形成有机的联合体,国内有条件的设计单位应调整专业设置,把自动控制、通讯、信息、计算机、建筑设备等专业有效地结合起来,建立起自己的智能建筑设计队伍。对于独立于建筑设计单位的系统集成商,除服从于主体设计单位外,其设计成果还应纳入建筑设计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

综上,建筑能耗与工业、交通运输能耗并列,属于民生能耗,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建筑节能应被理解为“建筑合理用能”,不仅仅是单纯地抑制需求,减少能耗,而是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和舒适感的需求下,尽量降低能耗。绿色建筑强调的是结果,智能建筑强调的是手段。智能建筑是绿色建筑重要的实施手段和方法。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是智能建筑发展的方向和目的,也是全面实现绿色建筑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羊梅;智能建筑专业建设的实践和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陈南;;智能建筑中火灾信息探测算法分析及应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测控技术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李伟;段培永;谢秀颖;王敏;;开创智能建筑专业的试点,推动专业发展[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范娟;郑学汉;刘娟;;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智能建筑嵌入式节点研究[A];第二十二届中国(天津)'2008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第7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建设项目管理、完善体制

中图分类号:TP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由于智能建筑发展迅猛,而且技术更新周期愈来愈快,又涉及多个学科和多个管理部门,因此相对于智能技术的发展,其项目管理已远远落后了。本论文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条件下展开研究。论文结合作者参与的某电信枢纽楼的智能化工程项目,对智能化建筑各个阶段的项目管理展开讨论与研究,并对智能化建筑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根据网上资料解释,所谓的智能化建筑指的就是将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具有工程投资合理、设备高度自控、信息管理科学、服务优质高效、使用灵活方便和环境安全舒适等特点,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建筑建筑。

二、管理上的问题与现状

1、有些开发商对智能建筑的内涵和复杂程度了解不深,对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状况知之甚少,也就重视和投入不够。专业技术人才配备不够,更没有重视专业人才的知识更新和学习提高。2、对规范和标准的学习和掌握不及时、不全面,更谈不上深刻理解和有效实施。3、对市场的需求了解不多,对自己开发的项目定位不准。4、注重“概念”操作,把“智能化”当成楼房销售的卖点,把精力和资金放在做秀上,不注意扎扎实实地做些实际工作,使买了房子的人大失所望,发现“智能化”不过如此,大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这种不实事求是的投机行为和“时髦”的炒卖现象,只能将建筑智能化根本引入歧途,从而抑制了市场需求。5、“重建轻管”的现象比较普遍,建设期忽视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的介入和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储备,管理意识落后,不知道智能建筑的高新技术含量高,同样需要高含量的知识型管理。多数购房者还不易接受智能建筑是高投入的知识性管理,只要求高标准的管理与服务,不接受相应标准的收费。物业公司也不愿意高薪招聘熟悉或精通智能建筑技术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系统运行中的一些小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无法实现智能建筑给投资者带来的应有效益。6、不能对智能化系统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要求,对图纸的设计标准、设计质量判断不准,对于工程承包商在设计和施工上的投机取巧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和识别。7、没有形成对工程技术于质量方面把握和控制的方法与程序,尤其对设备和产品的质量、性能与真伪缺乏辨别能力和检验手段,对安装和检测、验收过程缺少有效的控制程序和控制办法。8、贪新求全,片面听信供应商的什么“跨世纪”、多年不落后等虚假广告宣传,不知道始终保持先进是不可能的。因为工程总是滞后于科技的发展,且最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应的。真正能做到“综合考虑、优化设计,既能满足各子系统的功能,又能实现系统集成”就是比较理想的了。9、在有些打着智能建筑招牌的建筑中,各功能开放性不足,各子系统相互独立,自成体系,信息不能互通,资源不能共享,根本未实现系统集成,给系统升级和网络互联带来很多困难和后遗症。10、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应该是项目成败的基础。但有些开发商尽量压低投资,造成建筑物功能、档次下降,智能化系统肢离破碎,智能建筑虚有其名。要知道低于合理的价格时,就不可能得到好的系统,很容易掉进价格的陷阱。

三、智能化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重点

1.技术管理

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龙头,设计方案考虑得是否周密将直接影响最终达到的效果。而智能建筑的设计又不同于建筑其它专业的设计,如建筑、结构、水暖、电气设计等均由设计院完成,承包商只需按图旌工,有什么洽商、变更也都由设计院来认可。而建设部颁发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第十条规定“系统集成商必须根据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图纸进行有关专业系统的深化设计,系统深化设计必须在与设计方案协调统一的条件下迸行优化设计、系统调试,在系统运行之后对物业管理人员提供培训、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因此,一般情况下,在设计院的电气工程师开始设计工作时,所有的智能化产品的选型都没有确定,设计工程师只能根据一些通行的原则,给其它专业提条件,为智工程硕十学位论文 第五章智能化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能化各子系统今后的深化设计创造条件,而他们做出的这些设计图纸,往往在后期因现场情况,设备选用情况、用户需求等变化极大可能作废或变化很大。

根据合同和设计要求,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确定智能化各系统之间,以及每个子系统与机电设备、土建、装饰专业之间的工程界面,以及产品供应商、工种承包商及施工单位之间的工程范围,职责界面的确定,以及在工程实旋过程中这些工程界面的修改调整和再确认工作。

智能化系统工程界面的确定是系统开通的必要条件,是智能化工程中技术管

理的重点或者难点之一。工程界面的确定通常包括:设备材料供应界面的确定,

系统技术界面的确定,设计界面的确定及施工界面的确定。

抓好技术和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资料的审核。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涉及专业、

工种面较广,必须在施工前做好对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和施工设计的审核,及时

发现问题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工期、质量和减少返工,尤其对智能化系统

工程而言必须对上述图纸、资料进行审核,以确保工程合同中的设备清单、监控

点表和施工图中实际情况这三者一致,也就是监控点表的每一个监控点在图纸上

必须有反映,而且与受控点或监测点接口匹配,其设备数量、型号、规格与图纸、

设备清单一致,这样才能确保系统在硬件设备上的完整性,并符合接口界面、联

动、信息通讯接口技术参数的要求。

2.实施过程管理

除了满足常规的工程管理外,对智能化建筑工程更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专业与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智能化建筑工程涉及土建、装饰、空

调、给排水、供电、照明、电梯等专业,在某种意义上建筑智能化工程是配合工种,在工程现场必须与上述专业密切配合与协调,尤其在阀门、水管温度传感器、流量计和水流开关及其安装、开孑L位置、凸台焊接、风门与执行器的配合等,均须与相应工种协调配合。

(二)加强工序之问的检查与验收。由于弱电工程的配管、线、槽和线路敷设

设备安装及调试,可能是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因此当每个工序或工种施工结束后,必须填写相应的施工记录或安装表格,进行单体设备安装和穿线、接线时,必须按照隐蔽工程和相应的工程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并进行交接验收,做好单体设备的测试记录,提交较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以确保工程质量和防止扯皮。

四、结语

随着智能化系统良好的运行效果和整体系统优势逐步被大家认可和接受,从

中深刻体会到智能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必须尽可能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的设计,系统设备的配置应具有通用性强、开放性好、系统组态灵活、控制功能完善、数据处理方便、人机界面友好以及系统安装、调试和维修简单化,系统运行互为热备份,容错可靠等。前端一体化、系统集成化必将成为智能化建筑项目管理总结能系统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檀秋芬 浅谈智能建筑的发展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

[2] 殷凯 项目管理发展趋势的研究概述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