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护理干预论文范文

时间:2022-10-22 00:23:44

序论:在您撰写护理干预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护理干预论文

第1篇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09年7月我科收住中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共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4岁。入选条件:(1)化疗前大便正常;(2)无肠道病变。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患病种类、病情、心理状态及用药方案等方面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按化疗患者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采取常规护理外,还针对化疗患者的便秘采取饮食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

2护理干预

2.1饮食干预

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饮食,温度适宜,少食多餐,同时增加食物种类,以增进患者食欲,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含有粗纤维的糙米、豆类等食物,以增加胃肠蠕动。适当进食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鼓励多饮水,化疗患者饮水保证在2000—3000ml/d以上,最好保证每天清晨空腹饮凉开水或温开水1杯。化疗患者在使用化疗药物前、用药期间、用药后饮用酸牛奶[3],能有效的预防便秘的发生,减轻患者排便的痛苦。

2.2行为干预

2.2.1训练定时排便习惯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指导患者有规律生活,注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与患者共同制定按时排便表。患者排便结束后,要注意保持患者肛周清洁、干燥。

2.2.2适当运动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卧床患者应指导其行腹部按摩,腹部按摩可增强腹部肌肉和肠管平滑肌张力,刺激肠蠕动,增加小肠和大肠推进性节律收缩,减少肠道对水分吸收。方法如下:仰卧,全身放松,可主动或被动操作,将一手掌放在肚脐正上方,用拇指及四指指腹从右至左沿结肠走向按摩以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

2.3心理干预经常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大便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改善应对行为,减轻烦躁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化疗。

3结果

4讨论

4.1中晚期肿瘤患者发生便秘的相关因素:(1)饮食因素:进食量少同时癌症化疗患者为了加强营养,所进食物过于精细,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水分不足,不能刺激肠蠕动,加之粪便不能被充分软化以致便秘。(2)缺乏锻炼:化疗患者常疲乏无力,活动减少导致肠蠕动减弱,易致便秘。(3)药物的不良作用:止吐药物的应用极易引发便秘。长春碱类化疗药物由于神经系统的毒性也可引起便秘。(4)恶心、呕吐:化疗时由于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致所进食物大量吐出及体内水分丧失。加之不愿喝水使体内水分减少,致大便量少且干燥,不易排出。(5)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化疗患者常出现焦虑、紧张情绪。而心理障碍尤其是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而导致便秘。

4.2护理干预组的便秘发生率明显下降,与常规护理组有显著性差异。通过饮食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使患者认识到便秘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及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自觉养成早饭前后定时排便的习惯,进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减轻腹胀。食物多样化可改善患者食欲,含纤维素食物及润肠通便食物的摄入,饮用果汁及润肠通便的饮品,用化疗药物前、用药期间、用药后饮用酸牛奶,可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清晨空腹饮温开水可刺激胃—结肠反射从而促进排便。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及腹部按摩可促进肠蠕动,有效地预防便秘。

参考文献

[1]李同度.癌症疼痛与姑息治疗分册.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72.

[2]陈世奎,孙姨,王立鹤.便秘防治170问[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7.

[3]刘伯阳,姚淑娟,刘吉成.青春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对肠道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5):41~44.

第2篇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中的140例患者均为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妊娠,均排除了合并精神系统疾病及妊娠期并发症的可能。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患者。对照组产妇的年龄为21-37岁,平均年龄为(27.92±5.31)岁,其中有42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有28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干预组产妇的年龄为22-37岁,平均年龄为(28.02±5.34)岁,其中有25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45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为对照组产妇进行产后恢复情况的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围产期健康教育等常规产科护理。为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母婴床旁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

①在产妇分娩后及时定期观察其子宫复旧的情况。积极主动地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其实际需求。根据产妇的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为其制定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案。对产妇进行围产期健康宣教,使其全面地了解关于分娩的知识。指导其科学地进行产后母乳喂养。以视频、宣传册及现场演示等方式帮助巩固产妇及其家属了解母乳喂养的方法。

②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为产妇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鼓励产妇早期下床进行适当的活动。

③在产妇分娩后加强对其腹部、及手术切口的清洁护理。监督产妇为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及沐浴清洁,在产妇分娩后第1d、第3d及时为其新生儿进行床旁疾病筛查。在产妇出院时,对其产后康复和婴儿喂养等方面进行指导。

1.3观察指标

①以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对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②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产妇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

③采用我院护理部自拟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在两组产妇出院前向其发放该问卷,让其自行勾选“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中任意一项。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4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录入、及逻辑纠错,采用SPSS14.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的比较

与进行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产妇在进行护理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3篇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分娩产妇170例,均为单胎分娩,且无妊娠期合并症及精神系统疾病。入选产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5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为(27.84±5.11)岁,孕周31~42周,平均孕周为(38.12±1.76)周;观察组产妇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为(27.90±5.13)岁,孕周30~42周,平均孕周为(38.05±1.73)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护理人员在新生儿室进行预防接种、脐带消毒、沐浴及抚触等护理操作;同时向产妇发放产后健康宣教资料,并定期组织讲座普及产后护理知识技能。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包括:①护理工作人员应积极改善护理服务态度,提高护理工作责任心,并加强自身专业护理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同时对产妇进行强化健康宣教,产前宣传分娩相关知识,并依据产妇及家属要求,针对性制定综合护理干预方案;②产后定时进行腹部、切口及等部位消毒清洁工作,制定科学食谱和合理锻炼计划;同时密切观察产后子宫复旧情况,积极指导产妇进行规范母乳喂养,并将产后护理内容向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演示;③新生儿在分娩后24h进行预防接种,分娩48h进行沐浴;分娩后第3天起实施床边疾病筛查及健康宣教工作。

1.3观察指标

①产妇出院后4周随访发放干预后护理知识技能掌握调查问卷,包括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母乳喂养、沐浴及产后营养等,每项总分10分,>9分判定为掌握;②心理状态评价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和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③睡眠质量评价采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④产妇出院时发放我科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选项法即由产妇自行勾选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任一项。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录入分析软件采用Epidata3.07和SPSS18.0;统计学方法选择t检验和χ2检验;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护理知识技能掌握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母乳喂养、沐浴及产后营养等护理知识机能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治疗前后

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产妇各项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18%(69/85),100.00%(85/85);观察组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向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单纯产科健康宣教护理干预已无法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母婴床旁护理干预模式开始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床旁护理干预模式一方面可有效促进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提高自我保健及产后相关护理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对于新生儿护理服务,通过制定个性化方案保证新生儿健康发育;同时作为一种独立性社会化干预模式,床旁护理干预还能够在护理过程中积极消除产妇及家属疑虑,显著提高产妇对于护理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并加快产后康复进程。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产妇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母乳喂养、沐浴及产后营养等护理知识机能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应用母婴床旁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产妇对于产后护理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两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SAS评分及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产妇各项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床旁护理干预用于产科护理在改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及延长睡眠时间方面优势明显;而观察组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说明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母婴床旁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产妇对于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在改善护理质量的同时拉近护患关系。

4总结

第4篇

胃穿孔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具有很高的病死率,本病确诊时很多患者伴有弥漫性腹膜炎,应立即行手术治疗,手术主要分为胃大部切除和修补术。集束化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效果,一系列有循证支持的联合护理措施是针对某种问题而制订,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2008年10月~2013年6月,我们对31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穿孔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拟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诊时上腹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剧痛,呈刀割样,伴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48~71(56.3士5.9)岁;行胃大部切除术8例,修补术23例。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5~73(57.2±6.2)岁,行胃大部切除术10例,修补术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胃穿孔患者发病突然,入院后临床表现较重,需紧急手术治疗,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人员仔细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利用以往成功病例进行宣教,态度和蔼,语言温和,对其提出的疑问耐心回答,尽可能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②术中护理:术中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术前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要有充分的准备,一旦发生及时处理。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手术完毕后要有专门护士护送患者到病房,交代好患者病情,与管床护士顺利完成交接班工作。③术后护理:a.—般护理:主管护士及时了解麻醉及手术方式,各种引流管应立即接上并保持畅通,注意观察和记录,患者麻醉未清醒前应使其保持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产生的痰液、呕吐物等堵塞气道。接心电监护仪,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心率、神志变化。患者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坐卧位,有利于呼吸,可增加肺活量,有利于使炎症局限化和促进其吸收,并防止膈下脓肿,并且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减轻腹壁水肿,减少由此而产生的腹部切口张力,有效缓解疼痛,半坐卧位还能减少回心血量,心脏负担从而减轻;患者不能下床时经常协助叩背,按摩骶尾部,预防坠积性肺炎和压疮的发生12-3。待患者病情平稳后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这样可以促进肠蠕动恢复,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感染,防止静脉血栓H。b.胃管护理:胃管可以减少胃内积气、积液,维持胃处于排空状态,胃肠压力可以得到减少,吻合口周围的张力也被相应减少,促进伤口的愈合。护理时应特别注意胃管的通畅程度,发现胃管不够通畅,内有食物或凝血块堵塞时,首先用注射器抽出堵塞物,并且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0。c.腹腔引流管护理:护理工作者应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术后24h内密切注意有无出血,腹腔引流液一般术后开始为淡红色,逐渐转清,并且矣500ml。避免牵拉、受压、打折,经常观察引流管内有无组织、血块、分泌物等堵塞管腔。引流液黏稠时应经常挤捏管壁,促进液体的流动,每日更换引流袋,减少感染的发生,腹腔引流液术后3~5d<10ml可以拔管。若引流液有脓性时应延长拔管时间。d.疼痛护理:术后患者疼痛会引起患者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发生会得到增加,采用修补术的患者手术创伤小、痛苦轻,不需采取特殊处理。对痛阈较低的患者,耐心解释,认真听取患者主诉,给予心理疏导,转移患者注意力,必要时为减少患者术后焦虑的发生可给予镇痛剂充分镇痛7。e.并发症护理:术后出血:密切观察患者术后24h内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血压的变化,妥善固定好胃管,保持胃管及引流负压瓶的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引流量及性质,术后按医嘱使用止血药,如短时间引流瓶内出现大量血性液,应及时通知值班医生。感染:饱餐后胃穿孔容易造成弥漫性腹膜炎,手术后也可能出现切口感染,因此护理时对可能出现的感染信息进行观察般患者术后切口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但3~5d切口疼痛均可消失。若3~5d后局部仍有疼痛和压痛,提示炎症可能存在,应及时测量体温,观察是否存在全身感染。若出现这类情况,应给充分引流,及时通知医生,加强切口换药,应用抗生素,足进愈合。尿潴留:术后患者常因手术后膀胱过胀,回缩无力,使膀胱输入或输出的感觉减少,饮水过少,排尿改变,情绪焦虑和肌肉紧张等因素造成,如出现尿潴留应首先使患者精神放松,采取措施解除心理压力;对无机械性梗阻患者,用温水冲洗会阴,听流水声等暗示疗法,协助采用舒适,诱导患者排尿;对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协助排尿可用按摩法,必要时给予导尿。f.饮食指导:待患者排气、肠蠕动恢复后,按医嘱严格规定进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软食;饮食应定量、适量,清淡饮食,多进食蔬菜及水果,避免生、冷、硬、辣、酒等刺激性食物,勿进食胀气及油脂食物。g.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戒烟、限酒,饮食时细嚼慢咽,定时、定量饮食,选择高营养食物,加强身体恢复。劳逸结合,加强运动促进身体恢复,避免重体力劳动。胃穿孔术后患者大部分为溃疡导致,应告知患者术后3个月行胃镜检查,了解溃疡愈合情况。

1.3观察指标①平均住院时间。②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包括住院环境、服务质量、工作态度、护理操作、护士仪表等20个条目。每条为5分,共100分。③生存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估,包括躯体功能、精力、疼痛、体力状况、角色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健康,以0~100分表示状态从最差到最佳08。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矣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比较。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讨论

急性胃穿孔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很多患者确诊时伴有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往往存在疼痛、脱水、酸碱电解质紊乱等,应立即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就诊时间等综合因素选择治疗方法,现在手术方法主要为胃大部切除和穿孔修补术。许多患者既往发病次数多,起病急,病情重,全身情况差,污染严重,加上患者生理、心理变化大等一系列特点,正确护理对该病的预后相当重要。临床中的护理模式较多,其效果对于不同患者存在差异,选取适当的护理模式针对具体的每类患者是临床护理的重点。集束化护理策略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查阅相关资料及自身实践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解决问题,目的明确,效率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集束化护理减少了胃穿孔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可以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秀菊(巨野县人民医院山东巨野274900)

第2篇:老年急性胃穿孔患者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干预

急性胃穿孔是临床常见的急性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引起胃穿孔的原因较多,与精神过度紧张、饮食过量、用药不当等因素有关,最常见的病因是胃溃疡。急性胃穿孔起病急骤,常引起腹膜炎。老年患者由于其自身生理特点和合并疾病的影响,预后常较差,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对老年急性胃穿孔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胃穿孔老年患者36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4.1±9.1)岁;其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全部患者均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剧痛,呈刀割样,恶心、呕吐等腹膜刺激症状。穿孔部位包括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3例,胃溃疡穿孔23例。全部患者中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3例,冠心病9例,老慢支7例,中风后遗症1例。

1.2护理干预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急诊行胃大部切除术或胃修补术,并于围手术期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

1.2.1术前护理

急性胃穿孔起病较急,老年患者常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对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未知而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户理人员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安慰患者,告知其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强调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尽量消除或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与家属进行沟通,共同帮助患者缓解压力。

对伴有休克患者,及时纠正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术前做好常规检查、药物过敏试验、备皮等术前准备。对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予以积极治疗,尽量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嘱老年患者手术前取出假牙,去除首饰气

1.2.2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术中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备好急救器械、药品和血浆,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污染器械和无菌器械分开放置,以免造成污染。术毕及时清点,防止物品遗留于患者体腔内[3]。

1.2.3术后护理

术后护送患者回到病房,手术室护理人员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2h内1次/0.5h,后改为1次/h,6h后1次/h。观察并记录24h出入量,定期测定电解质。注意观察患者腹部体征,如有腹痛加剧、体温升高、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患者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因舌后坠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待血压平稳定后取低半卧位,以减轻腹部张力,缓解切口疼痛。注意保持胃管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色、量、质,如发现引流液呈鲜红色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受压、扭曲。定期更换敷料,预防切口感染。

待肠蠕动恢复后可拔除胃管,少量饮水或米汤。之后酌情从流质、半流质逐步过渡至软烂食物。指导患者注意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术后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和易产气食物,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功能恢复、增加肺活量。告知患者戒烟限酒,避免重体力劳动。

1.3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无±s)表示,比较采用f检验,尸<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完成率为100.00%。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包括腹腔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肠粘连1例,发生率为8.33%,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一例发生死亡。随访6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

2.2GAS水平

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12、4、8h血清GAS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

3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衰退,对疼痛感觉不敏感,从发生穿孔至就诊时间较长,一般就诊时穿孔时间较长,腹腔污染较严重。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全身情况较差,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GAS可刺激胃和十二指肠黏膜DNA、RNA和蛋白质合成,促进其生长,是评价胃穿孔恢复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5篇

关键词:眼科手术;焦虑;焦虑自评量表;护理干预

眼科手术治疗虽能解除患者的痛苦和视力障碍(如白内障手术),但也可能因破坏性手术使患者增加负担(如因外伤行眼球摘除术)。患者思想压力大,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甚至拒绝治疗乃至轻生,从而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其中焦虑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护理干预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医护心理学的理论,通过人际交往,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方向发展。其目的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消除不良情绪反应,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因此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几年来,我们运用护理学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对120例眼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观察对眼科手术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眼科2004—2007年收治的120例眼科手术患者,其中男51例,女69例,年龄14~80岁,平均年龄47岁。青年(<30岁)、中年(30一50岁)、老年(>50岁)患者各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60例。每组中又分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各2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1)干预方法。对照组按照护理程序常规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下干预:①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收集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及对疾病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②做好术前心理疏导,让患者说出内心感受,鼓励并提供合适的场所允许患者宣泄不良情绪,进行认知抗辩法心理治疗。③术后恢复较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尤其是术后配合治疗的体会。④利用图片、录像、小册子、讲课等方式进行手术方法、恢复进度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增加与家属的沟通交流,取得积极配合。

(2)评价工具。在焦虑自评量表?的基础上增加了医务人员及手术的有关项目共20条,每个项目均按1-4级评分,其中设lO条反方向评分,评定时间为人院时,手术前1d,出院前共3次,由患者自行填写量表。把20条项目分数相加,得到的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得到标准分,焦虑评定的临界标准分为50分,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

3.数据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讨论

焦虑是由紧张、焦虑、忧虑、担心和恐惧等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术前焦虑是指在手术前期产生的焦虑反应。手术焦虑的因素包括手术种类及大小、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患者人格特征的差异、对手术医生的信任度等。焦虑情绪导致术前产生焦虑性高血压、心率和行为异常(烦躁不安,与医护人员合作差等),严重影响围手术期的准备、处理和术后康复。我们测得的结果证实:患者眼科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在不同阶段是不断变化的。术前ld测得的焦虑值最高,P<O.01,说明手术日期越临近,患者焦虑程度越高。

国外有研究表明,术前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准备,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可视为精神性术前用药?,能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的应用,增强自身免疫力,强化镇痛,术后并发症也减少。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眼科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在手术前1d以及出院时其焦虑程度明显减少,P<0.01。推测原因可能是:随着对眼科手术知识的了解,大多数患者知道手术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是在充分麻醉、无痛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他们所关心的手术效果、预后情况、术后注意点在护理干预过程中都有针对性涉及,这些对消除焦虑情绪起到较好作用。有研究报道,眼科手术患者术前术后与医务人员的交流十分迫切,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医患关系融洽度,还有利于消除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加快术后康复。

所有眼科手术患者都存在焦虑情绪,但不同年龄患者对眼科手术的焦虑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术前老年和中年患者对眼科手术的焦虑程度高于青年患者;出院时,老年患者焦虑情绪程度仍高于青、中年患者。同时发现,在护理干预后,术前术后青、中、老年患者焦虑程度得到明显降低,P<0.01,青、中年降低更为明显。分析可能原因:青年患者通常存在焦虑,但其无过多的顾虑,容易适应医院环境,在护理干预下更容易受到积极影响,增强自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手术,并加快术后康复。而中年患者在家庭中承担较大的责任,在社会上面临激烈的竞争,担心眼疾影响工作,所以焦虑程度更高。但在护理干预下,对手术的认识及信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眼科手术老年患者除视力差外,多合并不同程度的其他疾病,对自身情感、行为控制力减弱,易出现不稳定情绪,而且担心给家庭子女带来负担I引,所以其焦虑情绪在出院时较青、中年患者程度高,而且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不如青、中年组。提示医务工作人员在眼科手术前后应针对不同年龄结构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干预。

综合以上研究得出,眼科手术患者都存在焦虑情绪,在手术前的焦虑值最高;中年患者的焦虑程度高于青、老年,而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有明显积极影响,而且对青、中年患者的影响较老年患者更为显著。因此,在眼科手术前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235.238.

[2]赵斌江,井爽毅,胡晓云。术前医学心理治疗对全麻患者苏醒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5):387.388.

[3]姚黎明,冯向群。朱迎梅,等。浅谈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3(1):15-17.

[4]应燕萍,黄惠桥。姜家艳。术前干预对心脏手术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616.617.

[5]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11.14.

[6]郭红卫。眼科手术患者焦虑评估及心理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5,¨(10):1437.1438.

第6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供收治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经检查无一例并发症。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18~52岁,平均30.3±8.9岁;平均体重(53.3±14.1kg);25例干预组(患者的年龄在17~56岁,平均3(4.1±9.5)岁;平均体重(50.3±15.4kg)。其手术的种类主要是包括:异位妊娠手术,附件或卵巢肿瘤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盆腔包块等。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疾病的种类、手术的类型、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上并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因而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临床护理学中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的患者进行手术前的常规检查:血尿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肝功能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1)术前一天巡回护士访视患者,介绍手术过程及手术室环境以减轻对手术恐惧心理。病房护士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患者身心的具体情况及病种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导,将腹腔镜手术前后所要注意的事项对患者进行讲解,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2]。(2)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讲解手术名称、手术过程及手术所需时间。(3)让患者与病房同病种手术后病友交流、沟通、消除顾虑。(4)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床上被动运动,尽早的下床进行适量的活动,有助于减轻术后腹胀,促进伤口愈合。(5)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饮食尽可能合理、多样化。(6)术前晚与患者进一步沟通,消除所有顾虑,保证睡眠充足。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情绪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证围术期患者的平静心理,更好的配合,促使整个手术过程顺利的进行。在手术前一天、手术当天、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至麻醉之前、手术之后的第一天,对患者的平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测量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1.3统计学的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平均值±方差)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的比较

两组在手术前24h所测量的HR、SBP、DBP的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入手术室之后连续测量三次,取其中的平均值记录见表1,两组患者术后HR、SB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切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由表2得知,术后对照组甲级愈合20例(80%),并发症中肩痛4例、皮下气肿3例,高碳酸血症3例,腹胀5例,恶心、呕吐2例,共17例(68.0%),干预组甲级愈合25例(100%),并发症中肩痛1例,腹胀1例,恶心、呕吐1例,共3例(12.0%),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通过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增加了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应变能力及对该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讨论

腹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早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伤口小愈合快,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大大降低,鉴于此,腹腔镜手术收到了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第7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8例行外科手术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4例,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38.53±8.79)岁;骨科手术20例、妇科手术19例,普外科手术18例,其他手术7例。护理组64例,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39.58±8.87)岁;骨科手术17例,妇科手术17例,普外科手术21例,其他手术9例。2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病情、病程、手术类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4]

(1)所有患者入院后行相应检查且明确诊断后,需要行相应手术;(2)所有患者均无麻醉及手术禁忌证;(3)均符合自愿原则。

1.3护理方法

2组患者均择期进行手术,术前给予相关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详细如下。

1.3.1术前护理

患者在入院后,首先护理工作人员为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合理要求要尽可能地予以满足;其次护理工作人员要迅速了解患者资料,对患者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方案;再次要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为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住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患者积极进行心理疏导,特别是表现出非常恐惧、焦虑的患者,通过讲述大量手术成功的病例来树立患者克服疾病的信息,使患者主动积极的配合医疗工作。

1.3.2术中护理

患者进行手术前需要禁食禁水,同时为患者做好备皮等工作,在此过程中依然可以通过语言的交流缓解患者对手术紧张的心理,进入手术室后,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麻醉工作,在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同时要给予相应正确的处理措施,整个手术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做到细心呵护。

1.3.3术后护理

完成手术后清理患者身上手术留下的痕迹,协同医生将患者送入病房,若此时患者麻醉还未清醒,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符合拔管指针的给予拔管,待患者清醒后要对其详细告知手术的具体情况以及家属陪护期间的注意事项,术后能进食患者要指导其饮食情况,同时针对某些不良心理反应较大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要积极鼓励其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术后恢复,患者出院后要做好随访工作,解答患者关于该病的疑问。

1.4判定标准[5]

1.4.1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参考焦虑自评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与抑郁自评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将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状况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以及正常4个等级,计算其不良心理的发生率=(重度例数+中度例数+轻度例数)/总例数×100%。

1.4.2对手术的各项指标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3统计出院前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将其分为满意、认可、不满意3个等级,计算患者的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不良心理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手术各项指标以“x±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的比较

护理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为20.31%(13/64),明显低于对照组51.56%(3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2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护理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护理组未出现1例对本次护理工作不满意的情况,其中63例满意,1例尚可,护理满意度为98.44%(63/64);对照组出现4例患者不满意,其中52例满意,8例尚可,护理满意度为81.25%(5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