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3 11:12:31
序论:在您撰写会计专业导论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会计是一门实践应用型科目,而中职教育属于职业型教育,是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然而,很多中职院校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下,教师在课堂上仍采用理论灌输、课后记忆等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学生难以掌握最基本的会计技术,会计职业素养较低,导致他们就业困难。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不得法、法不科学。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中职会计教育发展的症结,不利于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职业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应改革会计专业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实施能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学生可以在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轻松、愉快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会计学习日见成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觉提高其实践能力。
二、中职会计专业的学法指导策略
结合十多年的中职会计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以下四种方法指导会计专业学生,切实帮助他们学习得法、科学学习。
(一)基本的学习方法
按照“预习,L课一复习一作业一总结”等步骤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一是预习。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感知新课,为听课和理解新课做好准备。二是上课。课堂上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必须独立思考和做好笔记,即善于思考和消化课堂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三是复习。复习的目的是理清知识要点的内在规律及来龙去脉,以巩固所学的新内容,为初步适用做好准备。四是作业。它是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作业转化为学习技能技巧。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复习之后才能完成好作业,因此复习阶段尤其重要。五是总结。它是分析知识的本质,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进一步巩固和运用知识。总结一般在完成作业或测验考试之后进行。
(二)科学的记忆方法
“学而不思则周”,学习不仅要用功,还要勤于思考,在思考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因此,要学会用思考的方法学习,这就要做到:一是遵循知识规律来记忆。许多概念和原理相互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学生要用心寻找其中的联系或规律,这样,经过思考后的知识点就容易记得住、记得牢。如,财务管理课程中,如增量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估算成本、重置成本、付现成本、专属成本、加工成本、可分成本、沉没成本和共同成本等一联串的成本概念,是无法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的,但如果学生对每个概念都逐个用图示来分析理解,就可轻而易举地记住这些概念。二是采用分析法记忆。任何事物都有其原因及结果,可由事物的起因追踪溯源,学生应层层分解和分析,才能更好地了解并记住其概念和原理。如财务分析法的因素分析法原理,是在只假定一个因素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的前提下,并按照先数量指标后质量指标的顺序进行层层分解,学生不仅能掌握其运用过程,而且能记住其原理。三是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按照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所以记忆过程应采取先密后疏的方法。刚学过的新知识应及时复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四是利用“凝固理论”进行记忆。从心理学角度看,大脑在接受外来信息时,会发生信息之间的相互干扰,因此,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或信息后应及时地休息,使新的知识或信息在大脑中“凝固”下来,有利于增强记忆的效果。
(三)自学的方法
现代人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不能都通过课堂来学习和掌握,应学会自学,而课前预习就是一种自学的方式。教师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其自学的良好习惯,既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又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主要有:一是阅读的方法。阅读应遵照“粗读一细读一精读”的步骤进行,带着问题去阅读,学会整理新旧知识点,找出难点,提出疑惑,并尝试独立完成课后的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自学不同内容的基本方法。如对概念的自学,要抓住关键词语,才能正确理解概念,了解它的形成和应用。例如,要理解“年金”的概念,应理解其时间上的连续性和金额上的等额性等两个特点,这样才容易记住“年金”的概念,并区别于一般的复利计算。三是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分类指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富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纲,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具体的指导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知识整理的方法
1.1教学目标与岗位需求脱节的现象映射出教师素质的欠缺
技工院校的教育目标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学生入学的目的是胜任某些特定职业和岗位的工作,这也是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为人称道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多数会计专业的教师仍不能把教学和岗位联系起来,依旧是“用大学的一套来教技校的学生”,教学目标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讲剖析,讲联系,忽视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究其原因,是由于会计岗位的人员流动相对稳定,长期在企业工作的会计人员很少会来到学校执教,而学校负责教学的教师基本是全日制高等教育,也就是“科班”出身,本身就不具备企业工作的经验,即使是曾经在企业工作过,后来入职的教师,一旦进入学校,也会慢慢的“落伍”。教师本身就缺乏对会计岗位的深刻理解,自然无法自如的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
1.2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利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现在很多学校为会计专业的建设花了很大的精力,除了教室之外,大都配有专门的机房和手工实训室,学生听课在课堂,上机在机房,实操在实训室,但从笔者亲历的教学经历来看,这样的做法其实教学效率并不高,更多的出现“上课讲一遍,上机讲一遍,实操再讲一遍”的情况,这其中固然存在着生源质量等等因素的影响,但依旧不能否认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配置的观念是较为落后的。从行为导向法的实施过程来看,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获取资讯的来源(可以使用手机但极不方便),在机房,则是座位的固定使学生难以进行团队合作,这样脱节的教学资源配置直接阻碍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
1.3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不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完成的,以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主要依据,以考试成绩为客观评价标准,最终评价结果偏向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比如,教学内容的深浅是否恰当,重难点是否突出等,最后以分数衡量教学效果。这是一种适用于集体式教学而不是行为导向模式教学的教学评价方法,必然忽视学生作为个体的复杂性,忽视不同学生不同的认知特性,其更适用于长于抽象思维,喜欢听教师讲解的学生,而偏偏技工院校中此类学生所占比例较低,会计专业也不例外。
2改进措施
2.1转变思路
从学校到老师,切实转变思路,从技工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制定符合企业会计工作岗位需求的教学目标,这需要详尽的分析会计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专业胜任能力,也包括关键能力。在此教学目标之下,为了胜任新模式下的教学工作,教师自身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更新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知识,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2.2优化资源配置
为会计专业建立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相契合的一体化教学环境,该环境应当具备理论教学功能、团队讨论功能、实践操作功能。这样的一体化教学环境首先应该有一个教学区,具备多媒体教学仪器,投影仪和幕布作为讲解和演示必不可少,最好配备教学管理软件,如红蜘蛛、蓝鸽等;其次,学习区域与操作区域合并,根据岗位需求建设仿真环境,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办公设备和网络,尽可能做到学生拥有独立间隔的办公区域,人手一台电脑,若干人共用的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常规办公设备,会计工作材料,如常见账证表;最后,设立类似会议室的讨论区域,可以每间教室设置或者多个教室共用一个会议室,为团队合作和讨论提供保障。这是完全可以在原有的硬件基础上达到的效果。
2.3完善激励模式
如前文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学校领导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校领导重视教学改革,才能够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并继续投入,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方向性的调整、推动与激励和提供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和资金的支持和保证,包括但不仅限于教学场地的改造,教师管理评价机制的改革,教材的选择或者研发等。
2.4建立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
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做到形成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做到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更重视进步,更重视发展。只有建立人文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使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发挥应有的作用,起到应有的效果。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结合当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提出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整个会计行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但是,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会计人员素质也在不断下降。有调查显示,目前会计犯罪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这与会计学历教育中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有直接关系,因此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校会计专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一个人的知识和才能能否造福人类,往往取决于他的人格定位和道德水平。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特殊的要求,一名合格的会计人才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专业学生是未来会计事业的建设者,是会计法规未来的贯彻执行者,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德才兼备,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所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是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必须顺应这一时代要求,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战略的高度去培养既具娴熟专业技能,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的需要。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每年高校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会计人员,会计专业学生已是会计队伍的最主要来源。所以,在高校会计专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将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内化为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最容易获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会计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国著名会计大师杨纪琬说过:做人是做会计的根本,所以会计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决定了更应强调对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有完善的人格与深厚的道德修养,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理念,为他们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有利于加强会计学生毕业后的自我保护意识。我国现阶段大量企业肆意造假,多数经济案件都有会计人员牵涉其中,从而使会计成为“高风险”的职业。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是我国会计人员最主要的来源,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学生时期就使他们熟练掌握相关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职业道德意识,实现自我监督和自律,是会计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实现自我保护的最佳途径。加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产生热爱会计事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尽职尽责、忠于职守,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这样,当经济利益与道德规范发生冲突时,才能够抵制住外在物质利益的引诱。总之,高校学习时期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最合适的启蒙教育阶段,这一时期最容易使这种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从而使会计学生在工作中面临职业道德挑战时,能够对公众利益和个人利益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作用。
(四)有利于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大量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具有强烈的需求,所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决策,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秩序。由于会计人员承担了重大的社会责任,所以在会计教学中必须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专业会计教学体系,使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得到培养,在毕业后能够以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从事会计工作,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会计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一)会计专业缺乏职业道德培养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要素知识化,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与能力,更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国家教委提出,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全国会计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具体培养计划都将会计理论及实务能力作为重点,而忽略了道德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针对学生的智力培养,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而涉及培养学生德育方面的课程,如会计法、会计伦理等却很少有学校开设,即使开设也列为学时很少的选修课。总体上看,我国会计教育仍侧重于专业技术素质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培养,忽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各种能力的培养。
(二)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认识不够。虽然绝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教师是兢兢业业的,他们爱岗敬业,努力钻研,给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会计优秀人才。但我国会计专业教师主要是基础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而很少有专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法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由于高校会计专业教师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认为那是政治课老师的事情,与自身无关。所以,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主要从事理论的研究,缺少实际业务的经验,很难从深层次来理解和把握会计职业道德在实物操作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各种考试,如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试等都主要是考查学生所具备的会计专业知识,而较少涉及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以致会计专业课教师自然把授课重点放在会计专业知识上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内容缺乏、教学方法单一。从现有的会计教学体系来看,高校会计学教材很少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现有的政治思想品德教材又存在内容空洞、形式单一、脱离专业等问题,而专门的配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理论依据。另外,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如《会计法》、《会计从业道德规范》等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靠教师在会计课的讲授中或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些职业道德要求,讲多讲少完全由老师决定,并没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种简单的授课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产生了学生不愿意学、甚至厌学的情况。
三、加强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重塑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学目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应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可见,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思想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更注重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所以现阶段高校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教育,而更应注重人文素质、品德等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会计专业仍侧重于基础知识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新问题需要解决,加强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在为社会培养会计人才时,应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学习。高校会计专业应把《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列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在向学生讲授会计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由于职业道德的要求需要内化为职业理念,所以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需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学习就能达到效果。基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只有通过平时细微的量的积累,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于各门课程之中,才能培养出综合的职业道德水平。另外,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内在职业素质,在讲授时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起到内化的作用。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包括修订教学计划或调整课程设置等,如在讲授审计、基础会计、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中,结合现场需要可适当增加职业道德内容。也可将案例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违规会计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在原因,通过讨论分析职业道德冲突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准。超级秘书网
(三)丰富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内容。由于会计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使命感、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教育。由于现有教学内容的缺乏,需要会计教师及时地将杂志、报纸、网站等所报道的各种案例和新闻作为教学内容,补充教材实践知识的不足,增强学生识别虚假会计信息的能力,从而起到强化职业道德理念的作用。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形式灵活多样,通过实际案例感受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精髓的理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不断地更新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不至于被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所淘汰,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人格和理念。
(四)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在当前的会计教学中,我们的专业教师长期从事专业理论教育,对实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往往知之甚少,基本上是从大学毕业直接走上讲台,实践知识比较欠缺,从而在职业道德教学中显得说服力不够。基于这种不足,高校可以通过聘请法律界、财税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会计主管等学识丰富的人员以讲座、班会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这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行业名家对会计业界的动态了解的非常清楚,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工作实践或经验教训向学生讲述会计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宣传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间接了解我国会计道德现状,认识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达到在校期间培养自己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从而使自己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使学生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职业道德对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
主要参考文献:
[1]董丽英.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方法设计[J].财会通讯,2007.8.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素质教育,提倡教书与育人并行。全校范围内进行了导师制的尝试推行,不限形式与内容,重在摸索情况总结经验。经贸系的会计专业生源良好、学生就业形势好,为更好的培养德育才齐全的优秀职业会计人,我们采取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导师负责制,即班级导师制。这是一种一对多的导师形式,需要导师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
2.导师工作内容:
我校的班级导师负责制度,是从刚入校某个新生班开始至其毕业,负责该班在校三年的专业及素质培养工作。一个新生班还配备一个辅导员,主要负责生活方面,与导师工作分开。班级导师工作主要分两步骤进行。首先,在会计专业新生入学时,班级导师主要进行了解摸底工作,包括:(1)专业介绍、大学学习方法转变的指导、开展主题班会;(2)深入学生中与学生交流、留心记录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3)采用比较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对大一新生与大三毕业生两者进行摸底调研,分析学生的真正需求、探索适宜的导师工作方向。通过第一步骤工作的收获是:导师与学生的距离缩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找到学生的大学学习需求。特别是第(3)项导师工作摸底调研后,结果很具有启发性。我们了解到以下情况:大一学生对会计专业的选择被动,专业兴趣不能成为学习驱动力;入校后虽对大学学习方式、内容与高中不同有一些认识和思想准备,但学生的空闲时间相对增多,除课堂外,课外时间绝大部分耗费在睡觉、上网、玩乐,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消耗严重;班级团队凝聚力较差,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毕业生认为与自己大学三年的时间没有进行合理规划;毕业前会计与英语相关的资格证书取得的不够,对找工作没有信心;相对于专业理论知识,更希望多进行动手实践,提高专业技能等。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后,有所启发。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初步确定导师的工作内容调整如下:(1)导师需要引发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兴趣,需要对新生的专业预备知识进行引导工作;(2)导师需将三年各学期学生们考到的证和需要补充的课内课外知识的时间进行分期计划;(3)导师需要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合理引导同学安排利用好三年时间;(4)导师需要对班级的团队合作方面进行引导;(5)教学空理论可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专业导师需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及专业技能和素养,以便指导帮助学生。(6)导师在进行学生教育引导时,需要姿态放低,学生不太接受从上向下的压制方式,影响效果。其次,在通过上述情况了解后,班级导师工作进入第二步骤,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早自习巡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引导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及注意学习方法,特别注意正确学习态度的引导启发。(2)咨询班级授课老师授课情况,对学习及表现状态不好的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引导;(3)指导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网上报名,推荐合适的考试参考书、引导有效率的自学、收集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时间、城市,形成表格资料以方便提醒和关注。(4)结合同学们会计证考证要求,考前进行每周一到两次的会计从业资格模拟考试。
3.导师工作后积极效果:
导入班级导师制一年后,通过实践与观察,发现学生在二年级时,有以下几方面变化:(1)学习态度的扭转,课外去图书馆阅读和自学的学生增多;(2)师生关系的转变,与导师主动联络增多,关心信任导师;(3)专业成绩的提升,授课教师的反馈良好,班级考试平均成绩稳步上升;可喜的是,进行了上述导师工作辅导的班级,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一次性通过率高达97%,结果出乎意料。而且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增强,主动要求进行严格监督引导会计初级职称考试。
4.结论
关键词:会计专业 毕业论文 教学改革 过程监管
计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学习完所有的会计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后,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实践活动,它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毕业论文要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不但文章排版格式要规范,而且论文立论要正确,观点要有创新性,论据要严密。会计毕业论文质量高低可以衡量一所高校会计办学水平高低。但近年来各高校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很大的下滑,已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因此分析影响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探索提升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应是当前高校强化会计教学改革和加强教学监管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毕业论文写作现状
(一)写作马虎、抄袭严重。尽管学校会就毕业论文格式、论文要求等下发文件反复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但从学生交来的论文一、二和三稿来看并不令人满意,字体大小、文章排版不规范,错别字多和语句不通顺等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如此,文章抄袭现象很严重。
(二)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差。很多学生只会使用Google、Baidu网络查询工具检索文献资料,对于专业性的搜索工具,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不会运用。所以收集和查询的文献资料学术性、前沿性和权威性不大,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
(三)很多学生不知如何正确选题。学生在写毕业论文前,很多人从来没有看过会计论文和论著,对于会计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概不知,因此无从谈正确选题。为了交差只能盲目从学校公布的相关论文题中选,结果题目要么偏大,论文写不出深度;要么题目偏小,无从展开,论文缺少宽度。
(四)写作能力较差。从交来的开题报告、任务书和论文初稿来看,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有的学生可能了解学术论文的格式,同时也收集了一定的材料,但由于写作能力较差,最终无法写出满意的论文。
二、影响会计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各高校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会计教学改革,应该说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为什么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毕业论文每况愈下,质量不尽人意呢?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一)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不够。目前各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取决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打分,导致教师对学生不敢严格要求;学校也会担心因学生拿不到毕业证而影响学生就业和前途;少数学生因不能按时毕业而闹事时有发生,造成指导教师和学校对学生有时会有所迁就。这样学生不端正写作态度,毕业论文出现错字连篇,文章东拼西凑甚至严重抄袭等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二)过多考证、考研等严重影响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本来课程负担就不轻,但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学生不仅要参加4、6级英语、托福、雅思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还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理财规划师等名目繁多的考试。除了上课,学生平时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考证上,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会计专业期刊和学术专著。没有平时的专业理论的积累,只凭毕业前一小段时间怎么能写好毕业论文。此外,毕业班最后一年,学生面临就业、考研和考公务员多重压力,而无法顾及毕业论文的事。
(三)少数教师指导论文不力。多数教师都能按要求对学生指导论文写作,但也有少数教师或由于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或工作责任心不强,或自身科研能力不强,疏于对学生论文的指导,加上目前会计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方式上,这种情况下,自然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写出好的论文。
三、提升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一)改传统会计教学为研究和创新式教学。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应试教育,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差。改革为研究和创新式教学后,教师每讲完一、二章会计专业课后,应就这部分内容的理论热点问题要求学生查阅相关会计专业资料,随后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形成新的观点。比方说,教师在讲授完《中级财务会计》中的投资性房地产相关内容后,就要布置学生查阅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核算有关理论探讨问题,在课堂上学生讨论,形成新的观点,并让学生撰写。又比如,在教师讲解《审计学》中内部控制内容后,让学生大量阅读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材料,提出不同观点,鼓励学生撰写内部控制相关论文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凡的学生,该门课程考核成绩可加分。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研究式学习的习惯,学生就能在日常的教学中积累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科研能力。
(二)要开设毕业论文写作专题课并计算学分。该课程可开设在大三第二学期,主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来讲授。专题内容应包括:(1)如何使用专业性的搜索工具。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CAMAR证券财务年报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CSMAR期货股票分析高频数据库、国外ASP、BSP全文数据库等的使用。(2)如何选题。(3)如何收集和整理资料。(4)如何写开题报告。(5)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格式。(6)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和专业论文。教学时要边教边练,学练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项科研工作。科研能力的提高不是仅凭一时就能提高,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较长时间的培养、训练和指导。目前大部分指导教师平时都承担了横向和不同级别的纵向课题。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科研团队里要有学生成员。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分配学生不同的科研任务,每年的寒暑假要根据学生的研究领域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研究报告。学校要给教师配置教师工作室,科研任务在教师工作室里由师生共同完成。在学生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时,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今后做毕业论文打牢基础。
(四)毕业论文开题时间适当提前。目前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末,收集资料、调研和实质性写作在大四第二学期,前后不到三个月就要提交论文定稿。这种安排,时间上不是很妥当的,因为很多学生要报考研究生,而研究生考试是每年的元月份。选题、开题时间正好是学生考前冲刺的关键时段,学生这时根本不会把精力放在选题和开题工作上。而到了毕业班的最后一学期,考研已上线的学生会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应付考研的面试上,其他学生有的要备考公务员,有的要去落实工作或顶岗实习,一事接一事,学生往往认为目前的考试和求职更重要,而无法顾及毕业论文的事。建议把选题、开题提前到大三第二学期末,这样不但能加长论文写作时间,而且能有效避开因就业、考研造成的时间冲突,也能与毕业论文专题课相对接。此外,学校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规划和教育,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可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但人力资源师、物流师等考试,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作用不大,学生可以不报考这类考试。有了充足的写作时间,毕业论文质量才有保证。
(五)要切实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监管。第一,各学院(系或教研室)要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毕业生论文的论题的遴选、确定毕业生的选题、安排论文指导教师、审定开题报告和任务书、检查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论文的答辩等工作。第二,各学院(系)要制定具体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管理细则,并在指导委员会具体监督下对实施管理细则和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监控。要规定学生从开题报告到任务书,再到毕业论文的定稿,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至少要经过三次修改;明确规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全程记录。记录过程可作为评选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重要依据。第三,对毕业论文电子稿进行检测。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重复率不能高于20%,重复率高于20%的论文要再次修改。所有学生要求答辩,通过答辩进一步确认论文的真实性,答辩后要求学生根据答辩意见再作最后的修改。这样论文经过检测前的三次修改、检测后再次修改和答辩后最后一次修改,才能有效杜绝论文抄袭现象,确保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第四,建立评优激励机制。每年开展毕业论文的评比,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并推荐在学校的学报上发表。对获得校级、省级优秀会计毕业论文奖的指导教师给予奖励,从而进一步调动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因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不力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国海,杨美霞.大学生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2.李红.高校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刍议[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0).
3.厉敏萍,熊璋琳.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亟待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1).
4.林丽琼.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5.肖鹏,康红霞.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杨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0) .
6.马中,屈波.基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训练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高教研究版),2008,(01).
关键词:会计;本科;毕业论文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随着本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问题开始浮出水面。迄今为止,国内对于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少文献都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研究。陆翠萍(2010)认为近年来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下降问题比较突出,原因包括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就业压力大,教师负担过重等[1]。李达(2011)对桂林三所大学会计专业的教师和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将近50%的教师认为论文质量仅能勉强达到要求。原因包括会计数据往往会涉及到商业机密,学生在收集数据和调查访谈时比较困难等[2]。江燕红(2013)对北京城市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认为学生没有在毕业论文上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师生沟通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3]。肖丹(2013)认为近年来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原因包括学生不重视、过多考证、考研等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少数教师指导论文不力[4]。王喜荣(2016)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较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原因包括学校要求不严格、学生态度不端正、选题不切合实际等[5]。田利军和王景博(2016)对天津高校140篇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研究后认为论文质量整体水平较低,学生的学习绩点、英语水平、导师职称、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学术氛围均与论文质量显著正相关[6]。
还有些文献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改革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制度。田春晓(2010)认为每学期专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组成若干个课题小组,就自己感兴趣的财经话题展开研究并写出研究报告,可以在第七学期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7]。李达(2011)提出增设毕业论文撰写技能培训课程,严把选题关,论文题目确定后,教学部门要组织专业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审题,严格淘汰不合格的论文题目[2]。肖丹(2013)建议开设毕业论文写作专题课并计算学分,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把选题、开题提前到大三第二学期末[4]。王海兵(2014)可以统一举行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会,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某些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8]。于卫兵(2014)提出会计学毕业论文应设置为专门的研讨课,认为研讨课与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有着很大程度的融合性,二者在教学理念上比较契合,在教学流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9]。苗晴,石盈芳,彭宏华(2015)提出适当调整毕业论文撰写时间,选题在大三下学期确定,毕业论文工作放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10]。罗喜英(2016)建议将本科生导师制与毕业论文实践相结合,认为此举可以缓解本科生最后一年的各种矛盾,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11]。
有的文献提出改革传统的学术论文的形式,尝试新形式的毕业论文。俞军、李道芳和巫绪芬(2010)提出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要求毕业论文题目必须来源于其所实习的企业、来源于实际问题,毕业论文成果要运用到企业实践中[12]。江燕红(2013,2014)提出可以探索实务模拟类的毕业论文形式,让学生置身于现实案例情境中完成一项本专业领域的实际任务,提出可以尝试以创业财务规划书替代传统的学术论文[3][13]。王兴娟(2013)提出只要是学生独立完成、能在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而且内容符合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学术论文,或者毕业设计可直接用于企业实践的,经学校审定可替代毕业论文[14]。
二、关于创新性和学术性
(一)创新性可列为拔高性要求
真正做過学术研究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创新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对于硕士生和博士生来讲,能够有所创新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遑论本科生了。大部分本科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个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写出比较规范的毕业论文就已经不错了,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实在是勉为其难,客观地讲已经超出了绝大部分本科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一些本科生在毕业论文中宣称的所谓“创新”根本就不能算是创新,与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相去甚远。因此,本文认为,将创新性作为评价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指标是完全必要也是必须的,但在评价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时,创新性要求可以适当降低,可以把创新性作为一项参考性指标来观察,归为拔高性要求,这样更切合实际情况。
(二)学术性的尺度可以适当放宽
传统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通常采取学术论文的形式。但是,会计专业是一个实务性很强的专业,绝大部分本科生毕业后都是进入单位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特别是对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更是如此。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已经有学校在改革传统的学术论文的形式,尝试新形式的毕业论文。比如,合肥学院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采取“应用选题、真题真做”,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必须来源于其所实习的企业、来源于实际问题[12]。北京城市学院试行以创业财务规划书替代传统的学术论文[13]。对于这种形式的本科毕业论文来讲,用学术性来评价其质量就不太合适。因此,本文认为,在对某些基于实践、新形式的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评价时,学术性的尺度可以适当放宽。
三、关于学生
大四学生的事情较多,除了正常上课以外,还要应对各类招聘和考试。目前企业秋季招聘通常从每年的10月份开始,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时间和国家公务员考试都是在每年的12月,企业的春季招聘大多从3月份开始,研究生复试一般是每年的3月-4月份左右,省级公务员考试一般是在每年的4月份,省事业单位考试通常是在每年的5月下旬或6月初。从上述时间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每年的1月份和2月份是一个空档期,而且这个期间正好处在寒假期间,学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用来写作毕业论文。因此,本文认为把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安排在这个时间段比较合适,可以避免与各类招聘和考试的时间相冲突。
对于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式,本文认为除了极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经验或者偷懒省事,自主选的题目通常都不合适,不是陈旧不堪,就是大到没有边际,要么就是在网上找那些参考文献资料比较多,比较“好写”的题目。相比起来,指导教师由于长期从事会计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本专业领域比较了解,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或设计那些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题目,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选题是比较合适的,而学生自主选题一般情况下是不靠谱的。
本文认为,学生有没有做好毕业论文的主观意愿非常关键,如果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仅仅只是将其视为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愿意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只想过关交差按时毕业,那么即使该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再好,外语水平再好,也很难做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四、关于指导教师
有文献认为指导教师的职称与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6]。本文认为指导教师的职称对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是太大,区分不是很明显。高级职称的教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未必一定高过中级职称的教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在现实中,某些职称较低的教师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锐意进取,紧跟学术前沿,勤奋努力,学术研究硕果累累,往往能够指导出比较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
有的文献认为科研经费多的教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通常比较高[6]。本文认为现实当中,会计专业本科生直接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的情况并不是太多,指导教师即使花费科研经费,通常也是比较多地是花在硕士生或博士生身上,一般情况下很少将科研经费花在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上面。另外,在现实中,有很多科研经费的老师通常都是所谓“能人”,一般都很忙,不少人还兼有行政职务,事务繁多,花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精力都比较有限,反而影响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对于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很重要,但是更关键的是指导教师有没有认真做好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主观意愿。如果指导教师对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不重视,仅仅只是把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视为一项不得不完成的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那么即使该教师的职称再高,科研经费再多,也很难指导出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
在现实中有这么一个教师群体需要引起注意,他们往往博士毕业后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没有什么行政职务或头衔,也没有太多的科研经费,职称不高,指导的学生数量也不多。但是往往就是这些老师,有工作热情,做事认真,受过博士阶段严格和规范的学术训练,加上指导的学生不多,没有太多行政事务的牵绊,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指导毕业论文。这个教师群体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往往比较高。
五、关于
现在各大学普遍对包括会计专业在内的本科毕业论文实行制度,具体的操作方式各不一样,有的学校是抽查,有的学校是全覆盖。制度对于遏制本科毕业论文的抄袭剽窃现象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但是有些具体做法可以进一步完善。比如,有的学校规定提交的必须是答辩前最后一稿毕业论文,本文认为这个规定可以修改一下。在现实中,有些学生为了通过学校的,把毕业论文改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文理不通,结果是通过了,但毕业论文也成了“废品”。因此,指导教师对通过的毕业论文应当进行仔细审阅,对那些“废品”毕业论文要督促学生进行认真修改。尽管通过的毕业论文的质量不一定高,甚至不一定合格,但是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否定的必要性,这一制度不仅要坚持下去,而且应该对全部本科毕业论文进行,而不是抽查。
目前各学校制定的本科毕业论文的结果认定标准宽严不一。有的学校规定是文字复制比低于25%算通过,超过45%或50%的被认定存在严重抄袭,本文认为这种认定标准偏低。本科毕业论文的结果认定标准可以比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的标准低,但也不能过于宽松,否则不利于学生建立对于论文写作和学术研究的敬畏之心。本文建议文字复制比低于20%算通过,20%-35%认定为存在疑似抄袭行为,超过35%认定为存在严重抄袭行为。制定适度从严的结果认定标准对于保证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底线是非常必要的。
六、结论
综上所述,在评价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时,创新性可列为拔高性要求,学术性的尺度可以适当放宽。除了极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自主选的题目通常都不合适。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安排在每年1月份和2月份比较合适。教师职称对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区分不是很明显。指导教师科研经费的多少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響有限。学生有没有做好毕业论文的主观意愿以及指导教师有没有做好论文指导工作的主观意愿很关键。毕业论文制度应当坚持并加以完善,结果的认定标准应当适度从严。
参考文献:
[1]陆翠萍.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5:185-187.
[2]李达.新形势下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面临难题与解决对策[J].高教论坛,2011,07:70-73.
[3]江燕红.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现状调查及分析[J].财会通讯,2013,19:41-43.
[4]肖丹.亟待提升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3,20:123-124.
[5]王喜荣.论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性[J].知识经济,2016,04:126.
[6]田利军,王景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关键影响因素检验——基于天津高校140篇会计学专业论文的数据[J].财会月刊,2016(21):116-120.
[7]田春晓.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8:110-112.
世界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起步早、成熟度高,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会计教育的首要问题是确立教育目标,它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方法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是该领域方面具有一定三个有代表性的国家,通过归纳总结了他们在会计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的特点,可以对我国高职会计教育找出一些改革的思路和办法。
1、美国会计教育的特点
(1)会计教育的目标
美国是会计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会计教育仍承袭英国的师徒制。在20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会计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能通过注册会计师(cPA)考试,大学开设的会计课程与CPA考试课程紧密相关。到1950年,美国会计教育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建立起会计专业,但是会计教育的重心仍是为学生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做准备。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和大公司经济权力的空前集中等环境因素,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会计教育与会计职业界的需求发生严重背离,会计教育改革已是大势所趋。1989年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ceounting Education Change Commission,简称AECC)成立。1990年9月AECC在《会计教育的目标》(Obiectives of Education for Accountants)中明确指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学生能够在将来成为职业会计师,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Lire-long leaming)的技能。也就是说,会计教育不可能传授职业会计人员应掌握的所有知识,但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Learning to learn)的技能,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
2008年1月31日美国商学院联盟(Association to AdvanceCollegiate School of Business,简称AACSB)明确指出会计教育目标应多样化。目前最盛行的会计教学目标为:专业胜任能力、沟通技能、团队技能、道德规范、企业管理知识、批判性思维、有效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要求会计人员能全面分析事物的各个因素,并不断进行反思,实现对事物的正确理解或做出合理的决定。
在美国,会计教育界必须根据会计职业界提供的需求信息,订立会计教育的目标。会计职业界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信息,能通过一定的渠道反映给会计教育界,并不定期地对会计教育状况进行评估。因此,美国会计教育总能培养出符合会计职业界要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2)美国会计教育非常重视会计入门教育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EC在1992年6月公布的《会计教育状况公报》中强调第一门会计课程的重要性,建议各大学在开设会计专业课程之前。应开设一门对会计学做总体介绍的课程,名称可以叫《会计学导论》。它主要介绍会计的环境、历史、发展、未来、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和政府管理人员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会计入门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同感,也为学生日后学习其他会计课程奠定了基础。
2、英国会计教育的特点
作为会计职业起源地的英国,在会计教育方面一直以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着称。会计专业多隶属于商学院、经济学院、经济与法律学院,会计通常与经济学、管理学学位结合在一起设置专业,很少设置单纯的会计专业学位。英国本科会计专业学制一般为三年,每个学年均包括两个长学期和一个短学期,短学期经常开设一些课时较少的专题课程,聘请客座教授、实务界人士讲授,开拓学生眼界。
(1)会计教育的目标
英国各大学会计专业都会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规定的质量框架下,围绕着专业知识的构建、认知和智力技能、核心和转换能力、实务操作能力4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教学目标。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生应知应会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道德修养教育。认知和智力技能主要指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和运用能力。核心和转换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管理信息能力、自主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实务操作能力指学生的运用能力和自主技巧。
(2)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