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校就业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2-11-15 04:52:39

序论:在您撰写高校就业工作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校就业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工作室;产业发展;创新思维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振兴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课题编号:2013zy088);安徽省教育厅振兴计划示范实验实训中心项目(课题编号:2013sxzx025);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12jyxm591);安徽省教育厅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项目(课题编号:2013jyxm588)

中图分类号:G428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4日

随着我国经济产业化的发展,设计对产品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设计已成为现代企业和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我国工业产业竞争力和整体实力的有力保障。中国的工业发展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然而,由于产品生产的源头之一的设计缺乏创新和产业化的理念,导致拥有中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比例很低。中国企业只有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从被动的世界加工厂到主动的成为影响国际市场的创新企业,才能使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并赢得国际市场,真正成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先后有25个省市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工业设计促进会、协会。许多高等院校开办了工业设计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好的创意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物品,就必须对工业设计专业相关的环节进行改革。许多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成立了工业设计工作室,工作室为社会培养创新工业设计人才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室没有把工业设计放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化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建设,以致培养的人才没有产业化发展思维,缺乏创新。

一、产业发展对工业设计人才的要求

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既包括单个产业的进化过程,又包括产业总体。产业是指满足需求和发展的系统,是指该系统的运行全过程,包括设计、材料采购、物流运输、加工制造、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一系列过程,任何环节都会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和长期发展。产业化是指需求、计划、研究、设计、生产、营销和服务的企业运营链的模式和结构等,以满足使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特定需求的一种过程。社会经济的产业化要求设计趋于产业化,其中包括产品商品化、技术数字化、信息处理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程度和行业规模化,产品设计不仅考虑艺术和科学的方面,还要考虑消费者、市场经济需求等社会化综合因素。工业设计不再局限于一种特定的形态载体,而更侧重于产品整体生产运行过程的结构创新,为此,工业设计的形态会在产业结构、社会教育职能以及相互关系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因此,产业发展对工业设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懂设计的审美艺术;二要懂设计相关的机械、材料等科学技术;三要懂消费心理学、社会营销学等相关综合学科。学生的自学研究、良好表达、管理组织、创新等能力,通过工业设计工作室的方式进行锻炼和培养。学校在建立工业设计工作室时就要充分考虑到产业化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

二、目前工业设计工作室存在的问题

具有“自由开放”、“项目制”和“综合跨专业合作式的教学”等特点的工作室使教学内容、教室以及实习实践合而为一,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封闭的压抑的形式,建立教学实践研究和实体创业的教学、科研统一的教学班组机制,在教学、科研和实习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样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工业设计工作室教师和学生存在的问题。一个优秀的工作室必须以著名的专家、教授为核心组成学科方向研究的师资团队,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开发实力,能够充分利用其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科研并行工作。但许多高等院校的工作室都是有名无实,虽然是由教授主持,但具体的工作都是下面的教师完成,没有起到学术科研带头作用,也没有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实习。学生也没有在思维和态度上跟上工作室的步骤,学而不实。最终没有在组织教学、承接项目和促进科研上做出贡献。

(二)工作室没有产业化。工业设计工作室不是学校独立的王国,是一个与学校、社会密切相关的机构。工业设计工作室应该是动态的体系结构,但许多本科院校的工业设计工作室仍然相对比较封闭,并保持静态的稳定,没有与各个学校和社会交互沟通融合。设计的产品局限在学校范围内,没有参与工业产品的应用设计,缺乏对整个产品设计的流程的全面了解。只有将工业设计工作室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和面向生产线,才能在产业化发展中、互动设计中学会创新,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用工业产业的发展。

(三)工作室没有特色化。许多学校的工业设计工作室没有针对自己专业的办学特色、专业办学历史、专业教师现状和社会环境的产业布局等情况,盲目开设工业设计工作室,典型的盲目跟风,得不偿失。首先要充分考虑工业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工业设计有许多方向,既不能全面开设,也不能无方向开设,如学校一直以来就有机械产品设计的历史,在机械设计方面有一定的办学经验,所以就强调在机械产品设计方面开设工作室,而不是开设其他工作室;其次,要考虑专业教师的现状、年龄和学历结构,分析教师的专业优势在哪里,把相关的特色教师引进到工作室来,宁缺毋滥;最后要考虑学校所处的周边公司企业的行业特色,能做到学生设计与社会产品设计相互融合。

三、工业设计工作室产业发展研究

针对目前工业设计工作室存在的问题,针对工业产业发展趋势,面向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我校工业设计工作室建设以特色设计为目标,强力打造核心师资队伍,完善内部机制建设,为我省的工业发展培养工业设计创新人才。我校工业设计工作室建设的一般模式如图一所示,完善内部机制是工业设计工作室产业化的制度保障,核心师资建设是工作室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以特色设计为目标,将教学、设计、实习和产业化发展一体化。(图1)

(一)完善内部机制是工业设计工作室产业化的制度保障。一个工作室成立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机制,包括工作室日常管理和维护、设备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奖励惩罚制度、人才引进制度、与学校和公司企业合作机制、产业化发展机制等等,机制的好坏是决定工作室正常运作的保障,教师和学生按照规章制度合理的利用工作室的各种资源。

(二)核心师资队伍是工作室产业发展的前提。目前我院校工业设计的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双师”素质不高,能与市场接轨、有项目综合能力的教师极少,将加大力度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从重点大学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从企业引进高级工程设计师,成立核心师资队伍。

(三)面向社会产业化发展是工业设计工作室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设计跟艺术类设计不同,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强调与市场的接轨,脱离社会发展的产品设计是空中楼阁,面向社会产业发展是工业设计工作室保持持久创新能力的唯一路径,产业化发展的过程是指该系统的运行全过程,包括设计、材料采购、物流运输、加工制造、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一系列过程,任何环节都会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和长期发展,设计工作室的精神就在于引领学生把握产品设计的全过程,不仅包括产品的前端设计,还包括产品生产制造阶段,也包括销售终端,学生才有永恒的动力和创新能源,才能创作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产品,才能把握工业宏观的产业布局,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实习和就业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工业设计工作室的目标是特色设计。以校企合作共建特色工作室建设为先导,实现工业设计专业的规模发展壮大、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师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和实验设备条件的基本完善,建设以“工学结合”为教学亮点,以实践推动教学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工作室在实训课程的安排上,体现了和未来专业岗位群相对应的基本创意、设计、实施等方面仿真性特点。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特色:

1、工作室运行模式仿真。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工作室有别于一般的学生实训课程的训练,而采用设计公司规范化的运作模式,在教师传授专业理论的同时,所有实训项目的安排均按设计公司的实际设计项目工作流程。包括项目团队建设、项目管理、项目实施、人员分配、工作分工、统筹等。真正做到学校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采取全新的实训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做到学生毕业走出校门便可独立工作,而且熟知企业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

2、工作室专业技术技能训练仿真。利用工业设计实验室的先进硬件设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模仿设计公司,训练学生的创意、设计和实操能力。包括设计创意激发能力、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对先进设备的操作使用能力、对设计操作中遇到问题的协作解决能力以及对整体项目的驾驭能力等。

3、工作室团队协作仿真。在工作室这样一个仿真的环境中,充分模拟设计公司的部门人员工作协调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对于在承担设计任务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同客户的关系、同各部门的关系、同上司的关系,培养好口才表达及说服能力具有现实意义。从各个方面充分仿真,达到实训的真正目的,突出“理实一体化”工作室实训特色。

4、工作室场所环境仿真。工作室规划设计方案会参照设计公司的场景设计,做出有学院自身特点的工作室场景设计。包括管理区、工作区、会议区、展示区等,力求专业化,使学生能置身于今后就业岗位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计划工作。

四、结语

在设计产业化背景下,设计师的能力不仅体现在艺术的造诣上,更体现在设计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上,产业化背景下要求工业设计的学生要具有产业发展的创新思维,面向社会产业化发展建设的工业设计工作室一定会很好地将教学、设计、实习和产业化发展一体化,为我国的工业设计发展培养出工业设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锡.工业设计产业化对江苏制造业影响的研究框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4.

[2]金萍.设计产业化背景下高校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

[3]贺克.当前艺术设计教中存在的问题[J].湖南包装,2005.3.

[4]李一舟.设计产业化与国家竞争力[J].设计艺术研究,2012.2.

[5]祖秀霞,吴忠.正依托工作室教学模式推进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J].艺术科技,2013.8.

第2篇

一、认清形势,把握人事人才工作新要求

2009年是极不平常、极不服凡的一年。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情形,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成长不美观为管辖,积极应对各类坚苦和挑战,我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添,实现地域出产总值1958.2亿元,同比增添13.2%以上;处所财政收入80.2亿元,增添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6.9亿

元,增添23.6%;城镇居平易近民均可支配收入14998元,增添17%;农人人均纯收入5383元,增添14%。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市上下配合全力的功效,更是人才智力保障撑持的功效。一年来,全市各级人事部门和泛博人事干部紧紧环绕经济社会成长年夜局,充实阐扬自身本能机能浸染,全力解决人事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各项工作实现了新成长、取得了新打破,一些工作走在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

一是公务员队伍培植取得新成就。深切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市、县两级事业单元参照《公务员法》打点集中审批周全完成,公务员打点走向科学化、平易近主化、法制化轨道。圆满完成公务员年度考评使命。以能力培植为主线,增强了公务员培训力度,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不竭提高,为改变政府本能机能、培植处事型政府供给了有力保障。

二是人才队伍培植成效较着。积极做大好人才出格是高条理人才引进工作,先后引进、考聘博士27名、硕士302名,新增享受国务院非凡津贴人选2名、市有凸起进献的中青年专家10名,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组团加入"中国山东第五届国内外高端人才交流暨手艺项目洽谈会",并取得丰硕功效。鼎力实施"百名外国专家兴沂蒙"工程,礼聘外国专家161人次,解决手艺难题300多项,发生直接经济效益1.7亿元,居全省前列。

三是行政打点系统体例更始进一步深化。按照培植经济文化强市、轮回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环绕金融、文化、物流、旅游等财富,在编制限额内对部门单元进行了更名、撤并、调整或增强。出力于构建公共处事系统,积极推进城市培植、医疗卫生、水利、粮食等打点系统体例更始。增强机构编制看管打点,周全奉行党政群机关编制实名制,机构编制打点规范化、法制化水平不竭提高。我市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打点的做法在全省推广,并获得中心编办的高度评价。

四是事业单元人事轨制和收入分配轨制更始稳步推进。以人员聘用制和岗位打点为首要内容的人事编制轨制更始周全推进,敦促了人员由身份打点向岗位打点的改变;事业单元收入分配轨制更始不竭深化,合适事业单元特点、浮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打点的收入分配轨制正在慢慢成立,调动了事业单元泛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缔造性。

五是高校结业生就业指导处事和安设工作取得新成效。面临严重就业形势,深切实施"三支一扶"打算和"一村一名年夜学生"工程,积极指导、鼓舞激励和撑持泛博高校结业生面向农村、面向下层就业创业,实现了却业生就业人数的持续不变增添。圆满完成了181名戎行改行干部领受安设使命。

上述成就的取得,倾泻了全市人事编制部门泛博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事编制部门的同志们暗示衷心的感谢感动和真挚的问候。

在必定成就的同时,要看到当前人事编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今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成长最坚苦的一年。今朝,国际金融危机还未见底。受国内外宏不美观情形的影响,连结全市经济平稳较快成长的使命十分艰难。作为经济社会顺遂成长主要支撑的人事编制工作,既面临着严重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缘。

一是高校结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坚苦。首要默示在"一减一增"上: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劳动用工需求年夜幅削减。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市招聘结业生的单元数目与上年同期对比较着削减,企业条理较着下降,对结业生的需求数目也年夜幅下滑,良多企业打消、缩减或推迟了招聘打算。另一方面,今年我市高校结业生总量将达到新的岑岭,估量领受结业生将达3.5万人,数目较去年将有较年夜幅度增添。"一减一增",使高校结业生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十分凸起。能否促进就业增添,连结就业形势根基不变,是对我们的严重考验。

二是统筹推进各方面更始的使命加倍繁重。当前,更始开放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经济社会成长面临着复杂形势,深化更始的使命十分孔殷和艰难。与人事编制部门有关的行政打点系统体例和机构更始、事业单元更始、收入分配轨制更始等都需要加速轨范。

三是人才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缘。人才是敦促科学成长的第一要素。实践证实,每次经济危机中,越是正视自立立异、正视人才浸染的处所和企业,抗冲击的能力就越强。我市是生齿年夜市,但不是人才强市,出格是高条理立异型人才紧缺。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一些发家国家企业破产裁员,科研经费缩短,搜罗高条理人才在内的一多量人才面临失踪业险,成漫空间受到压缩,这对我们来说是可贵的引才机缘。要抓住机缘,抓紧引进更多更好的前进前辈手艺、优异人才、紧缺人才,使之成为我市科学成长的新资本。

剖析形势、认清年夜局,目的在于进一步增强做大好人事编制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我们要把思惟和步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今年各项工作的抉择妄想部署上来,判定抉择信念,抢抓机缘,积极作为,科学务实,

不竭敦促人事编制工作立异成长。

二、凸起重点,敦促人事编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0年,全市各级人事编制部门要深切贯彻落实科学成长不美观,环绕年夜局,处事成长,周全完成各项使命,凸起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环绕实施人才强市计谋,进一步增强人才队伍培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高度正视,把增强人才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及此后一个时代,要积极环绕人才强市培植,全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规模宏壮、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一是继续抓好高条理立异型人才队伍培植。要进一步加年夜高条理人才培育、引进力度,切实搞好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条理人才载体培植,鼓舞激励企业与高档黉舍、科研院所连系组建手艺中心,力争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外前进前辈水平的研发机构。充实阐扬人才载体在聚积新兴财富、巩固产学研合作成效、晋升自立立异能力方面的主要支撑浸染。

二是鼎力引进国外智力和海外高条理人才。要抓住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转变中蕴含的重年夜机缘,瞄准信息手艺、生物制药、新材料研发等高新手艺规模和金融等现代处事业规模,进一步加年夜政策立异力度,试探成立与国际接轨的吸引和操作海外高条理人才新模式,吸引一批高条理人才来**立异创业。要积极鼓舞激励撑持非公有制企业招揽海外人才。要继续实施"百名外国专家兴沂蒙工程",积极响应国家外专局的"千村引智示范项目",重点抓好日本水稻逆"v"字栽培手艺、美国蓝莓、自然养猪法等引智功效的推广。

三是不竭优化人才成长与成长情形。要研究拟定有利于优异人才脱颖而出、各类人才充实阐扬浸染的政策法子,积极推进人才工作系统体例机制立异。要健全人才评价指标系统,强化能力、业绩和进献的导向浸染。要拟定优惠政策,全力为引进人才供给精采的工作情形和糊口前提。要充实信赖、罢休使用,把引进的人才放在主要岗位上,知足他们干事创业的愿望;坚持往来来往自由,营造宽松、宽容、宽厚的引才用才情形。要成立海外高条理人才立异创业基地,为他们供给干事创业的平台。

(二)增强指导处事,千方百计抓好高校结业生就业工作。高校结业生的就业工作此刻已经成了社会一年夜热点问题,引起了中心、国务院、高层率领的高度关注。元月7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高校结业生就业工作,明晰要求把高校结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这是国务院对做好高校结业生就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就业是成长之源、平易近生之本、安国之策、政府之责。一方面,高校结业生是国家珍贵的人力资本财富,是我国现代化培植中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同时,以独生后世为主的高校结业生,又是怙恃千辛万苦的但愿,能否顺遂就业,是老苍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也是当前一个重年夜的平易近生问题。做好高校结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国家的人才计谋与协调成长,关系千千万万个家庭的亲自益处和幸福安然,关系保增添、保平易近生、保不变方针的顺遂实现,意义重年夜。

比来,从教育部的信息显示,今年全国通俗高校结业生将达到520万,再加上前几年没有就业的年夜学生,估量今年年夜学生就业使命是在700万摆布。**是生齿年夜市,也是生源年夜市。做好高校结业生就业工作,既是当前的一项主要工作,也是一项持久而艰难的使命。各级政府要把高校结业生就业放在人事工作的首位,实施加倍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就业形势根基不变。要充实阐扬主导浸染,强化宏不美观调控本能机能,广开就业道路,促进高校结业生就业。要继续组织实施好"一村(社区)一名年夜学生工程"、"三支一扶"打算等专项打算,并连系我市现实,扩年夜项目规模,部署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打算、全科医师培训打算,鼓舞激励和指导更多的高校结业生到下层就业。要加年夜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处事工作力度,鼓舞激励更多的结业生走自立创业的路子,以创业带动就业。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拟定促进高校结业生就业的配套政策法子,增强就业指导和处事,出力构建开放共享、功能齐全的结业生就业市场系统,成立健全结业生就业信息收集、、反馈、监测和预警机制,免费供给政策咨询、岗位举荐、就业派遣、失踪业挂号、社保参保、手艺培训等"一条龙"处事。要强化方针责任轨制,增强工作查核和督查评估,将督查和评估功效作为各级政府和高校政绩查核的主要内容。各高档院校要自动顺应社会用人需求转变情形,实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更始人才培育模式,加速教育教学更始。同时,要积极指导高校结业生改变就业不美观念,指导高校结业生到下层就业,到非公规模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树立行行立功、处处立业的不美观念,形成精采的社会就业空气。

(三)以完美机制为重点,继续增强公务员队伍培植。要在总结前段工作经验的基本上,进一步做好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打点单元工作人员的日常挂号、存案工作。要继续完美公务员考录工作,按照公允性原则,提高科学化水平,最年夜限度地降低考录成本。要进一步放宽下层机关公务员报考上级机关的限制,加年夜从下层考录公务员的力度。要健全公务员任用和退出机制,慢慢解决公务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要鼎力增强公务员能力培植,当真落实"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规划,年夜规模开展公务员培训,切实抓好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营业培训、在职培训和对口培训,促进公务员队伍素质不竭提高。要深切开展公务员学法用法勾当,提高公务员的法令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积极介入"人平易近对劲的公务员"和"人平易近对劲的公务员集体"评选赞誉勾当,全力培植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同时,要深切查询拜访研究,配合省里进一步成立和完美公务员轨制,增强配套律例培植,完美公务员考录、查核、奖惩轨制,健全打点机制,成立公务员打点长效机制,提高公务员打点水平。

(四)进一步抓好行政打点系统体例更始和机构编制看管打点工作。一是当真做好政府机构更始工作。党的十七年夜明晰提出,加速推进行政打点系统体例更始,培植处事型政府。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经由过程了《关于深化行政打点系统体例更始的定见》,确定了深化行政打点系统体例更始的指导思惟、根基原则和方针要求。去年8月,中心又下发了《关于处所机构更始的定见》,我们要按照中心和省的部署要求,连系我市现实,积极稳妥,当真做好政府机构更始工作。二是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更始。比来,中心转发了中心编办《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更始的指导定见》,各县区要连系贯彻落实中心精神,在总结前段试点经验的基本上,加速更始轨范,扩年夜试点规模,当令周全推开,确保2012年根基完成更始使命。更始中,要注重把握四个方面:要改变乡镇政府本能机能,切实敦促乡镇本能机能向促进经济成长、增添农人收入,强化公共处事、出力改善平易近生,增强社会打点、维护农村不变,推进下层平易近主、促进农村协调方面改变;要区分分歧类型,统筹设置乡镇党政机构,推进乡镇事业站所更始,合理确定人员编制规模,出力提高人员整体素质;要明晰界定县乡之间,乡镇与派驻单元之间的责权关系,改良打点工作体例,健全完美考评法子;要把乡镇机构更始放到推进农村更始的全局中全盘考虑,注重搞好与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打点系统体例以及其他相关更始的跟尾配套、整体推进。三是增强和改良机构编制看管打点。要严酷把关,管住总量,确保中心和省确定的各级政府机构限额不打破,确保市、县、乡行政编制总额不打破。有减有增,管好存量,成立有利于科学成长的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实施邃密化打点。要采纳切实可行的法子,力争在2011年前完成消化超编人员使命。要进一步完美机构编制打点轨制,健全机构编制人员和财政预算打点的配合约束机制。要进一步增强机构编制看管搜检,通顺看管渠道,对违反机构编制打点划定的有关案件要一一查处,严厉究查。

(五)进一步抓好事业单元更始。一是加速推进事业单元分类更始。要加速事业单元转企改制工作进度,成熟一批更始一批,在总结完美新闻影视、出书刊行等行业更始经验的基本上,加速更始轨范。要按照十七年夜精神,对已经出台的更始政策当真进行审阅和论证,需要完美的要进一步完美,尚未出台的有关政策要抓紧研究拟定。二是不竭深化事业单元人事轨制更始。进一步完美事业单元人员聘用轨制,健全规范事业单元聘用合同订立、变换、解除、续订等相关法子和合同履行的查核评价机制,切实维护聘用单元和受聘人员的正当权益。进一步完美事业单元公开招聘轨制,坚持公开、合理、公允的原则,积极试探适合分歧性质事业单元的招聘用人体例,不竭提高作儿聘工作水平。进一步推进事业单元岗位设置打点,尽快完成首要行业岗位设置方案的核准工作。要进一步深化职称轨制更始,规范职业资格打点。三是扎实推进事业单元收入分配轨制更始。今年要重点研究拟定九年义务制教育黉舍绩效工资实施定见,并抓好组织落实。要配合事业单元人员聘用和岗位打点轨制的实施,落实相关人员的工资待遇政策。当真研究事业单元绩效工资政策和分配法子,搞活事业单元内部门配。

(六)切实做好戎行改行干部安设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主要的政治使命,全力完成今年安设使命。要严酷执行安设打算,拓宽安设渠道,完美自立择业政策,加年夜干部就业创业工作力度,鼓舞激励干部到下层一线和经济社会成长最需要的处所工作。要进一步完美企业干部解困工作机制,抓好各项解困政策的落实和维稳工作,缔造协调不变的社会情形。

三、切实增强对人事编制工作的率领

一要鼎力撑持人事编制工作。人事编制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形复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增强对这项工作的率领,要把人事编制工作纳入主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成长工作一路考虑、一路研究。对人事编制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要实时听取陈述请示、进行研究,出格是对涉及部门多、更始和立异难度年夜、需要整体推进的工作,以及关系平易近生、事关不变、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工作,要加年夜协调力度。要解决大好人事编制工作中碰着的现实坚苦和问题,缔造精采的情形和前提。要关心爱护人事编制干部,做到政治上关切、糊口上关心、工作上撑持,更好地激发泛博人事编制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人事编制部门要积极自动地向党委、政府请示和陈述请示工作,争夺各方面的理解和撑持,形成工作合力,配合把人事编制工作做好。

第3篇

高校毕业生信息化就业

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时代已经全面到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学府也在不断结合自身情况推进信息化建设。而就业工作不仅是对外联络的出口,更是学校毕业生的出口,信息化任务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就业信息化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将就业管理、就业指导、市场联络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整合,对高校大学生、用人单位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来提高高校就业管理服务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调控能力,改进高校就业工作业务流程、工作机制及工作方式。全方位地向大学生、用人单位和学校教师提供简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一、当前高校就业信息化的现状

1.高校层次不一,导致现有高校的就业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国内985高校、211高校的就业信息化程度普遍比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高出不少,这主要取决于不同高校间的人员素质、管理理念、经费资源等。而信息化的建设,恰恰受制于这几个方面。

2.随着国家、教育部等地方政府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就业信息化的建设做为就业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越来越突出。全国各地高校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很多高校在就业工作流程、工作机制都未完全理清的前提下,盲目推进信息化建设,并未达到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就业服务质量的目标。

3.部分高校就业信息化水平较高,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部分高校在就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根据毕业生、用人单位及学校教师的实际需求,理顺工作机制,简化业务流程。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市场招聘、就业指导、就业管理、就业派遣的全过程管理。在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4.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高校就业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绝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就业信息化平台,但是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平台的用户,特别是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对就业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信息化平台能够更好地满足并服务于他们的实际需求。

二、当前高校在就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

1.表面口头重视,实际投入少。由于教育部对于就业工作信息化的要求,绝大多数高校都在做推进就业信息化工作。但是不少高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经费以及人员投入较少。或者只重视表面工程,所谓的信息化工作只是修改就业中心门户网站的页面而已,并未对核心的就业系统及数据库系统进行改造升级。

2.高校职能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协调。由于就业信息化的数据来源于本专科学生或研究生管理部门,而这些部门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由于体制及工作机制的差异,学生数据字段标准不一、且就业信息化所需要的一些关键字段缺失,导致学生数据的正确性大大降低,极大增加就业工作信息化的工作量。

3.高校部分工作人员思维模式僵化。高校不少就业工作的老师年龄偏大,思维模式僵化,不愿意对现有工作模式进行改变,对新鲜事务较为抵触,由于这些老师的不配合,导致就业工作信息化推进缓慢。

4.高校就业主管部门部分行为限制高校信息化的推进。由于就业主管对就业信息数据字段要求的不断变化,造成现有高校需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不断修改增加数据库字段,从而给信息化平台带来不稳定性。

三、高校就业信息化的建议

虽然现在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就业信息化的推进是大势所趋。高校就业部门作为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桥梁,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他们搭建信息化平台。高校就业信息化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推进:

1.对就业部门工作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传统的就业内容主要包含就业指导、就业市场、就业管理三大块,需对其中的工作内容进行细分,特别是对事务性工作流程进行梳理简化,将部分工作通过信息化平成。

2.做好用户群体的调研工作。如何使信息化取得成功,用户群体的满意度非常重要。就业信息化的主要使用对象分别为用人单位、学生、教师以及管理者。信息化建设之初需对不同是使用对象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从而明确其需求,再根据实际情况,使信息化建设能够尽可能满足用户需求。

3.保证人力、物力及资金的有效投入。高校就业信息化工作不仅仅是个短期的工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就业的信息化工作也要能够不断地根据社会要求进行调整适应,所以必须保证人才、财力、物力的持续投入。在搭建好信息化平台之后,还要根据就业业务流程的调整进行系统改造,并对部分功能模块进行优化,同时根据数据量需对数据库及服务器进行适当升级。

4.做好使用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使用者的素质能力。相对于用人单位和学生来说,不少高校老师的信息化能力较弱,而其作为就业信息化的主要使用者需对其进行完善系统的培训,保证其能够熟练、快捷使用高校就业信息化平台。

5.与学校职能部门合作,建设信息一体化大平台。就业部门需与其他相关部门统一协调,实现资源数据共享。高校就业信息化平台式专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平台,需要树立开发合作的态度,通过信息化建设,使学校巩固现有社会资源,开发新的社会资源。

总地来说,当前大多数高校就业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当前就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如何提高就业管理效率及服务质量还需花费较大的功夫。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足,当前的就业信息化水平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需要,发展道路值得进一步探索。通过实践积累一定的经验后,进行后续开发,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平台的服务功能。真正实现教育部所要求的“资源共享、信息、网上求职、远程面试、指导服务”五元一体的信息化就业模式,促进充分就业,并提升就业工作质量。利用信息化平台,对毕业就业生进行跟踪反馈,进而推动高校就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祝治国.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北方经济,2010,(8).

第4篇

2009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8.2亿元,同比增长13.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80.2亿元,增长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6.9亿元,增长2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8元,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5383元,增长14%。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人才智力保障支持的结果。一年来,全市各级人事部门和广大人事干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努力解决人事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各项工作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突破,一些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一是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市、县两级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集中审批全面完成,公务员管理走向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轨道。圆满完成公务员年度考评任务。以能力建设为主线,加强了公务员培训力度,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积极做好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先后引进、考聘博士27名、硕士302名,新增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2名、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名,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组团参加"中国山东第五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暨技术项目洽谈会",并取得丰硕成果。大力实施"百名外国专家兴沂蒙"工程,聘请外国专家161人次,解决技术难题300多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7亿元,居全省前列。

三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按照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围绕金融、文化、物流、旅游等产业,在编制限额内对部分单位进行了更名、撤并、调整或加强。着力于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医疗卫生、水利、粮食等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全面推行党政群机关编制实名制,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做法在全省推广,并得到中央编办的高度评价。

四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以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编制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推动了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正在逐步建立,调动了事业单位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和安置工作取得新成效。面对严峻就业形势,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广大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实现了毕业生就业人数的持续稳定增长。圆满完成了181名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安置任务。

上述成绩的取得,倾注了全市人事编制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事编制部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看到当前人事编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今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未见底。受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影响,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作为经济社会顺利发展重要支撑的人事编制工作,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一减一增"上: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劳动用工需求大幅减少。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市招聘毕业生的单位数量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减少,企业层次明显下降,对毕业生的需求数量也大幅下滑,许多企业取消、缩减或推迟了招聘计划。另一方面,今年我市高校毕业生总量将达到新的高峰,预计接收毕业生将达3.5万人,数量较去年将有较大幅度增长。"一减一增",使高校毕业生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能否促进就业增加,保持就业形势基本稳定,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

二是统筹推进各方面改革的任务更加繁重。当前,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复杂形势,深化改革的任务十分迫切和艰巨。与人事编制部门有关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都需要加快步伐。

三是人才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实践证明,每次经济危机中,越是重视自主创新、重视人才作用的地方和企业,抗冲击的能力就越强。我市是人口大市,但不是人才强市,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紧缺。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一些发达国家企业破产裁员,科研经费紧缩,包括高层次人才在内的一大批人才面临失业风险,发展空间受到压缩,这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引才机遇。要抓住机遇,抓紧引进更多更好的先进技术、优秀人才、紧缺人才,使之成为我市科学发展的新资源。

分析形势、认清大局,目的在于进一步增强做好人事编制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今年各项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不断推动人事编制工作创新发展。

二、突出重点,推动人事编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0年,全市各级人事编制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大局,服务发展,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突出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围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把加强人才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积极围绕人才强市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一是继续抓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切实搞好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鼓励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技术中心,力争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发机构。充分发挥人才载体在聚集新兴产业、巩固产学研合作成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

二是大力引进国外智力和海外高层次人才。要抓住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中蕴含的重大机遇,瞄准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新材料研发等高新技术领域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领域,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吸引和利用海外高层次人才新模式,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来**创新创业。要积极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招揽海外人才。要继续实施"百名外国专家兴沂蒙工程",积极响应国家外专局的"千村引智示范项目",重点抓好日本水稻逆"V"字栽培技术、美国蓝莓、自然养猪法等引智成果的推广。

三是不断优化人才成长与发展环境。要研究制定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要健全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强化能力、业绩和贡献的导向作用。要制定优惠政策,努力为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把引进的人才放在重要岗位上,满足他们干事创业的愿望;坚持来去自由,营造宽松、宽容、宽厚的引才用才环境。要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

(二)加强指导服务,千方百计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现在已经成了社会一大热点问题,引起了中央、国务院、高层领导的高度关注。元月7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这是国务院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就业是发展之源、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政府之责。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同时,以独生子女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又是父母含辛茹苦的希望,能否顺利就业,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也是当前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国家的人才战略与和谐发展,关系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平安,关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的顺利实现,意义重大。

最近,从教育部的信息显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20万,再加上前几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估计今年大学生就业任务是在700万左右。**是人口大市,也是生源大市。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既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人事工作的首位,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广开就业门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要继续组织实施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三支一扶"计划等专项计划,并结合我市实际,扩大项目范围,部署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全科医师培训计划,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要加大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力度,鼓励更多的毕业生走自主创业的路子,以创业带动就业。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着力构建开放共享、功能齐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反馈、监测和预警机制,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荐、就业派遣、失业登记、社保参保、技能培训等"一条龙"服务。要强化目标责任制度,加强工作考核和督查评估,将督查和评估结果作为各级政府和高校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高等院校要主动适应社会用人需求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要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非公领域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就业氛围。

(三)以完善机制为重点,继续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要在总结前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日常登记、备案工作。要继续完善公务员考录工作,按照公平性原则,提高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考录成本。要进一步放宽基层机关公务员报考上级机关的限制,加大从基层考录公务员的力度。要健全公务员任用和退出机制,逐步解决公务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要大力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认真落实"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规划,大规模开展公务员培训,切实抓好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在职培训和对口培训,促进公务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要深入开展公务员学法用法活动,提高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积极参与"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表彰活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同时,要深入调查研究,配合省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强配套法规建设,完善公务员考录、考核、奖惩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公务员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公务员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一是认真做好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确定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去年8月,中央又下发了《关于地方机构改革的意见》,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积极稳妥,认真做好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二是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最近,中央转发了中央编办《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县区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总结前段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改革步伐,扩大试点范围,适时全面推开,确保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改革中,要注重把握四个方面: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切实推动乡镇职能向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方面转变;要区分不同类型,统筹设置乡镇党政机构,推进乡镇事业站所改革,合理确定人员编制规模,着力提高人员整体素质;要明确界定县乡之间,乡镇与派驻单位之间的责权关系,改进管理工作方式,健全完善考评办法;要把乡镇机构改革放到推进农村改革的全局中通盘考虑,注重搞好与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以及其他相关改革的衔接配套、整体推进。三是加强和改进机构编制监督管理。要严格把关,管住总量,确保中央和省确定的各级政府机构限额不突破,确保市、县、乡行政编制总额不突破。有减有增,管好存量,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力争在2011年前完成消化超编人员任务。要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健全机构编制人员和财政预算管理的配合约束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畅通监督渠道,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有关案件要逐一查处,严肃追究。

(五)进一步抓好事业单位改革。一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加快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进度,成熟一批改革一批,在总结完善新闻影视、出版发行等行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改革步伐。要按照十七大精神,对已经出台的改革政策认真进行审视和论证,需要完善的要进一步完善,尚未出台的有关政策要抓紧研究制定。二是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健全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订立、变更、解除、续订等相关办法和合同履行的考核评价机制,切实维护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积极探索适合不同性质事业单位的招聘用人方式,不断提高招聘工作水平。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尽快完成主要行业岗位设置方案的核准工作。要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规范职业资格管理。三是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今年要重点研究制定九年义务制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并抓好组织落实。要配合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的实施,落实相关人员的工资待遇政策。认真研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和分配办法,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

(六)切实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全力完成今年安置任务。要严格执行安置计划,拓宽安置渠道,完善自主择业政策,加大干部就业创业工作力度,鼓励干部到基层一线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干部解困工作机制,抓好各项解困政策的落实和维稳工作,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切实加强对人事编制工作的领导

一要大力支持人事编制工作。人事编制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要把人事编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起考虑、一起研究。对人事编制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要及时听取汇报、进行研究,特别是对涉及部门多、改革和创新难度大、需要整体推进的工作,以及关系民生、事关稳定、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工作,要加大协调力度。要解决好人事编制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关心爱护人事编制干部,做到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更好地激发广大人事编制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人事编制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向党委、政府请示和汇报工作,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把人事编制工作做好。

第5篇

【关键词】全程化 全员化 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是大学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就业指导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中已形成共识。高校的就业指导对于顺利实现高校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各方面对人才的需要,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由于历史原因,高校的就业指导起步较晚,并且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利用最有限的资源去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能,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对于提高和改进高校就业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 “就业指导”的产生

“就业指导”也叫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旨在为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能力、气质、性格)和社会职业需求,选择并确定有利于发挥个人才智和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帮助大学生按照国家就业政策导向,使其正确实现自身价值。“就业指导”这一概念诞生于2O世纪初,它的奠基人是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FrankParsons)。

2 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发展

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影响,就业指导理论经历了从人职匹配理论到特质——因素理论、类型学理论、发展性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等几种不同的就业指导理论。根据这些理论,美国高校就业指导从职业指导阶段发展到关注全人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生涯指导阶段,其实践工作从人职匹配安置就业的短暂行为扩展到贯串整个大学生涯的全面发展人的生涯辅导。

3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我国就业指导始于二十世纪末期。社会主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高校就业指导模式逐步从国家“统包统分”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转变。其职能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了解职业,指导学生填写择业志愿表,调查社会职业需求和毕业生资源状况,向毕业生职业需求信息等。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并且全面实施“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2002年19号文件明确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工作新机制),这些都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就业途径和机遇,同时也给职能部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行高校就业指导还存在一些问题:1、就业指导内容简单,形式单一,个性化和社会化程度不够,与教学过程结合不紧密;2、重视就业指导的作用,但就业指导不能满足就业形势的需要;3、就业指导不扎实的局限性,使其重心仍停留在毕业前择业期的指导,只关心学生能否找到工作岗位,而忽视学生自身个性特点、职业意识和职业发展的培养;4、就业指导只为了片面追求一次性就业率;5、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则有待于建立一种新的就业指导体系。

4 全程化、全员化就业指导体系

从“就业指导”的概念、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发展以及我国就业指导的进程和存在问题,不难发现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体现了系统论中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及开放性原则。因此,我们根据这些因素及我国国情的特点,提出了“全程化、全员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4.1 从纵向方面来说,就业指导体系要体现全程化

就业指导是高等教育系统中重要的环节,它应贯穿于学生培养和就业的全过程。实行就业指导的全程化,是体现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原则,也是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发展方向。高校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实现是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

全程化就业指导内容包括:科学地评价和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科学的评价职业,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科学地评价专业学习,处理好专业与职业关系;正确地看待金钱,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全程化就业指导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分阶段实施:对于大一新生,就业指导应着重就业形势的认知、职业生涯认识和规划,成功校友的事迹介绍等。在结合其专业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的就业指导和养成教育,让他们初步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帮助他们建立专业思想,树立社会责任感,认清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势态,为自己学习和发展制定目标与计划,增强求知的欲望和培养能力的自觉性,并开始注意和收集有关就业信息。对于大二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对自己的就业目标已逐步明确,此时应让他们对涉及就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本专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了解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导学生围绕职业发展去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增强适应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使他们不但能够打好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培养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又能够接触社会,了解当代职业对人才的要求,使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具体,还能通过思想教育和各种活动让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初步的职业意识。对于大三学生,应着重职业定向指导。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身心特点和能力倾向相对照,引导学生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志向,拟确定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计划。对于考研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对于就业的学生,可以把当年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职业需求情况向学生作分析.使学生对来年的情况有推测性的了解。指导学生制作简历,在制作简历过程中发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争取在今后一段时间中给予弥补。了解搜集信息的渠道,熟悉学校就业网络。使其自觉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对于大四学生,涉及到许多职业选择活动,是就业指导的关键时期。重点应围绕就业形势、就业的政策、方针的宣传和择业技巧的指导来进行。引导学生从容的应对挑战,注意信息的收集与筛选,择业的步骤与技巧,择业误区的避免等,依据所获取的用人信息做好择业准备与心理调适。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创业实践,为大学生搭建创业的平台,鼓励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进行自主创业的思想。对于毕业后的学生,继续为他们提供教育服务,解决本专业所涉及的技术难题,提供就业信息,跟踪调查,建立完整的毕业生动态信息库,以及做好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4.2 从横向方面来说,就业指导要体现全员化

倡导就业指导的全员化,是体现系统的相关性和开放性原则。同时,这也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需要。增强就业指导的全员化,必需提高高校各层面及社会各界参与就业指导的意识,使它贯穿和体现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涉及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且需要得到社会、家庭及其学生本人等各股力量的积极配合、参与和支持。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层面 学校可成立校、院(系)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分管招生就业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党办校办、研究生处、保卫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其职责包括根据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制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细则及对就业工作目标分解;核对学校应届毕业生名单,填写毕业生就业推荐意见,并将有关材料上网,供用人单位查询;开拓就业市场,收集需求信息,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供需见面洽谈活动,负责毕业生就业推荐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日常事务。各院(系)可组建由院(系)总支书记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完成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下达的各项事务性工作,负责院(系)毕业生资格审查和综合测评工作,及时向学校主管部门报送毕业生生源情况和综合测评结果,组织班主任填写毕业生就业推荐意见;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学业成绩、综合素质、社交能力、求职观念、就业心态、心理素质、就业期望值等多个层面建立学生个人就业档案,然后梳理,分类,进行分类指导。加强与就业指导课老师的交流与沟通。举办“双选会”、小型招聘会和用人单位联谊会,走访用人单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和对社会需求的分析与预测,建立与用人单位、人才交流市场的日常联系制度,信息通报与制度,增进与用人单位的联络。不断增强就业信息网站的建设,建立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库、毕业生资源库、毕业生电子档案库,使供需双方的信息资源能够互动起来,为毕业生进入无形的市场提供帮助。引导企业界、政府部门、科技界、经济界的有识之士走进高校,为学生举办讲座,进行指导。引导企业走进高校,进行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走出校门,与各企事业单位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写信的方式主动联系家长,向家长通报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情况,呼吁家长参与学校的就业指导,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见解,共同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层面 就业指导课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团体的领导者”和“家长的人”,而且还应是“心理辅导员”、“生涯设计指导者”、“职业工作介绍者”和“劳动力市场信息员”。教师需要掌握或熟悉相关的教育学、伦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加强调查研究,参与科研活动,积极参加专业性的进修、培训,加强对典型就业案例的收集,积累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同时,就业指导课教师应向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提出把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并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断完善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有计划分阶段实施,连续进行。高校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加强,就业指导人员需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高校教师层面 专业课基础课教师一方面要树立起以就业工作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彻底摒弃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院(系)学生工作办公室的任务的模糊思想,可通过自己的同学、学生或亲朋好友为毕业生推荐用人单位,加强与用人单位和考研院校的联系;另一方面在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和实践环节,要注意渗透就业指导思想,加强专业教育,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层面 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在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中渗透就业指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可以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树立职业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理想教育落实在职业理想上;把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道德教育、学生的行为规范结合;在职业选择上把个人志趣与服从社会需要相结合等。这样学生就能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观,使学生在就业、择业中有正确的思想和方向。

高校校友办公室层面 广泛联络校友,充分发挥校友资源,让校友主动来关心母校建设和发展,宣传母校的同时,向母校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信息。同时,邀请优秀校友反校为在校的学生作讲座,以他们自身的成长经历、工作经验和素养来指导学生。

高校图书馆层面 图书馆是高校重要教育阵地之一,图书馆中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专业的情报人员、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吸引学生的场馆与宣传栏等可利用资源都能在就业指导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图书馆可以营造高雅的就业服务环境;可以挖掘馆藏资料,宣传推荐相关就业的书目;充分利用场馆优势积极配合学校其他部门宣传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理念和相关就业信息;利用图书馆专业情报人员的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就业信息咨询工作;利用网络优势指导学生收集网上的求职信息,且可在图书馆主页上开辟求职与求学栏目,认真为学生解答在求职和求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推荐一些文献,供学生阅读与参考。

高校后勤服务层面 高校后勤在满足教育教学及科研和师生生活需要的同时,还应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把高校后勤社会化与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后勤社会化的育人功能。高校后勤要创设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市场氛围,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勤工俭学的内涵和品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产、学、研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学生层面 发挥学生党员、热心班委成员及学生就业信息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让他们在关注自身就业的同时,关心帮助班级同学,把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向班级同学宣传;搜集就业信息;建立企业信息库;定期调研周围同学的就业进展情况,及时反映给学院;协助举办就业讲座、择业技巧培训、创业论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5 结语

完善全程化、全员化就业指导体系,这不仅是今后一段时期做好高校就业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构筑高校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按照这一要求开展高校就业工作,一定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 吴祠珍.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24(1):104~107.

[2] 张颖萍,张传亮.全程化、全员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0,(3)录用.

第6篇

一、高校工业设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特点与现状

我国工业设计发展起步较晚,对工业设计的认识程度也相对滞后,尤其是高校工业设计科研成果产业化发展缓慢,校企对接机制尚不完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偶尔会与高校开展一些科研合作,但这些合作多限于单一项目的研究而非长期性的战略合作。最近十年间,由政府和工业设计行业学会以及企业组织了一系列工业设计竞赛活动,从某种程度上间接地促进了高校工业设计科研成果产业化。然而,通过竞赛活动获得的科研成果毕竟是有限的,且成果的质量和可用性不高,不能够从长远角度解决校企间的合作问题。

1.连续性

高校工业设计科研成果的连续性特征是由其工作性质决定的。高校是智力人才高度集中的区域,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特殊使命。高校教师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还产生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且这样的高水平成果具有持续性和连续性特征。充裕的教学和科研时间、单一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高校工业设计科研成果的连续性。随着设计哲学和设计理论的深入研究、发展,工业设计学科性质也由原来单一的产品造型发展成为多科叉学科,参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面越来越广泛,社会的认可程度也发生了改变。过去单一产品的设计目标正逐步变成人类生活方式的创造,这就不仅仅是某一件产品的开发,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同时有着空间和时间顺序的人类生活方式的连续性革新。

2.风险性

高校工业设计科研成果的产生不是建立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基础之上,而是师生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设计灵感和设计概念,这种成果更多的是一种设计观念或思想。基于此,也就决定了高校工业设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较高风险性,表现在成果产业化阶段,便是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例如,产品设计研发阶段技术条件的局限性制约;概念设计向有形产品转化过程中被更合理的设计理念所代替;商品化阶段被同类型的仿制或被“山寨”产品迅速占领市场等。这些使得产业化呈现出较高的风险性。事实上,即便是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体制都十分完善的发达国家,工业设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成功率也不是百分之百。而当前,高校工业设计的科研成果更是面临着被企业“单项选择”的首要风险,虽然高校的科研团队也在不断寻找企业合作,但多数情况下是企业在单方面选择高校作为合作伙伴,这种单向选择使得很多科研成果得不到及时的产业化,从而导致研究成果被搁置或放弃。

二、校企成果转化合作机制及平台建设

高校除了聚集着众多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资源,还拥有中小企业所望尘莫及的实验设备条件。如何将高校智力资源优势和实验设备条件发挥到极致,真正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工业设计科技研发平台建设

工业设计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是确保科研成果的发展持续性和可行性的关键。好的科研平台自然能够培养出好的科研团队。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同步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信息化、科技化时代要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非常强,一个成功的企业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科研团队做坚实后盾,再好的产品进入市场后也只能是昙花一现。20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产生了一大批国产品牌,结果到了90年代知名度就不高了甚至品牌消失了,如荷花牌洗衣机、永久牌自行车、飞鸽牌自行车、活力28牌洗衣粉、健力宝、太阳神口服液等。这些国产品牌的没落除了经济体制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企业没有一个稳定的科研团队为其后续产品的设计做研发支撑。

进入21世纪,人才资源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大部分中小企业很难引进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人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制约。如果能够将高校人才优势与企业互补,既解决了企业人才引进难的问题,又解决了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难的问题。在企业和高校之间寻找一个支点,那就是工业设计科技研发平台的建设。企业出钱、高校出力、政府支持,这是确保平台健康发展的条件。

2.工业设计科研成果展示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是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工业设计科研成果定期常态化展示,将有利于信息交流和产业进步,展示科研成果的过程就是产生社会价值的过程,及时地将科研成果公布于社会,使之得到及时的交流和应用,这是国家、企业和高校共同的社会责任。当然,这些年随着展览经济的发展,各地方政府在一些省会城市修建了一系列展览馆和博览中心,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为校企搭建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但是,我们从中也看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相当一部分展览活动被某些策展公司所操纵,变成了某些利益集团的赚钱机器,这种现象的出现扭曲了科研展示平台的社会功能。

因此,要确保科研展示平台的社会效能和公益性质,必须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机制建设,切实维护好这一公益形象,将展览活动组织成专业化、常态化、公益化和平民化的形式,降低准入门槛和收费标准,使之真正成为一个连接企业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桥梁。

3.中介信息服务平台和交易平台建设

政府部门应牵头建设具有公信力的官方工业设计成果信息和交易的平台。中介信息服务和交易平台建设是整个高校工业设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对外窗口,也是整个合作机制的一个信息查询、服务、成果登记和交易的终端系统。在这里,可以直接检索到高校科研团队和科研项目的公开信息,是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之间最便捷的联系渠道。

这一平台建设必须是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社会担保机构参与并实施的一项产业化计划,应纳入到政府产业部门的管理范畴。该担保机构作为企业和高校合作的第三方,具有服务、管理、监督和执行四项社会职能。高校将科研成果委托给担保机构和转让;企业向担保公司购买高校科研成果并需求信息;担保公司确保双方利益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这样由政府出面通过国家立法形式来规范管理,确保三方共同利益,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

4.知识产权保护

工业设计科研成果在产业化的过程中最大的风险性来自于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相比较其他专业的科研成果而言,这一点在工业设计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因为产品外观的仿冒对于现在的工业化大生产来说易如反掌,面对市场上大量的“山寨”产品,当前的工业设计行业无能为力。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成果交易平台大力支持,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信用公示制度和预警机制,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惩处力度,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采取一些必要措施,鼓励在产品或包装等相关物品上标注设计机构或设计者名称;鼓励权利人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结语

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是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是创建中国自主品牌、提升工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消费需求的客观要求。中国高校工业设计科研成果产业化是实现和解决中小企业人才引进难的关键,只有充分认识到高校工业设计人才战略的重要意义,才能够帮助我国中小企业走出人才引进难、创新难的低谷,才能真正全面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历史跨越。2010年7月22日,《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这一文件出台,这无疑是中国工业设计的春天即将到来的最强烈信号,我们期待着高校工业设计科研成果能在未来中国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注: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产学研合作资助项目――《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开发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CXY2009B016。)

参考文献:

[1]谢丽珍. 西宁市中小企业工业设计平台服务模式研究[J].新西部,2010(16):20.

[2]王晖.中国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形成研究[C].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9(5):450.

[3]李国德,武士威,李娜.高校科研成果四位一体转化平台的架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318.

第7篇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视角;高校;就业指导;创新

在大学教育角色中,大学辅导员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不但是学生在教育事业中的开拓者,也是学生们日常十分信任的朋友,是高校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的一盏“指路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事业的发展,就业指导工作也呈现出了新的发趋势。在教育系统中,就业职工工作是一个系统化、程序化的发展流程,而大学辅导员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广大高校教育辅导员要进一步加深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化。

一、辅导员专业化视角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价值意义

根据国家教育部做出的统计数据表示,截止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已经突破了750万,增幅达到了10%以上。随之伴随而来的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就业指导工作就是针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而设置的。从根本上说,高校辅导员作为指导大学生发展道路中的引路者,在学生的就业工作中也肩负着同样重要的指导任务。在四年大学生时光中,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最全面的教师,在增进学生的发展前程上具备重要的价值。

二、辅导员专业化视角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优势

(一)辅导员角色的发展优势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生理年龄在20岁左右,已经具备了初期的自我意识和发展思想,具有了较强的思想主见,在性格特点上浮动较大,并且呈现出了一些独特的“青春个性”。对于家人、教师的意见,大学生往往出现了一定的逆反心理,难以理解和听从。但是,高校辅导员教师因为在大学生生活中的特殊性,所以具有倾听者、引导者、规划者、咨询者等多重角色,所以在开展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有一些明显的发展优势。这是因为,辅导员工作本身具备的覆盖面较强,几乎涉及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o导员教师和学生在知识背景、生活阅历和专业背景上相互融合,相互熟悉生活和学习的各项特点。这也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多的便利。

(二)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责任

在高校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融入就业指导贯穿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始终。甚至可以说,辅导员在学生入校的时候,就需要进行相应的就业教育启蒙。这是因为,大学时期是学生在校园和社会之间的过渡期,开展日常教育工作,特别是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他们肩负着引领学生认识自我、感受自我的重要任务,所以在辅导员教师的职业指导中,他们的工作中肩负着帮助学生制定就业指导的发展依据。

三、当前辅导员专业化视角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存在着不足

在当前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分布情况来看,大多数辅导员在岗辅修的专业都是中文、思政类专业,在就业指导、社会工作等专业方面进有所涉猎的辅导员所占的比例较少。因为这样的专业分布现象,导致一些辅导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让学生在生活、思想上不出现偏差就可以了,对于有其他的专业问题、职业规划等教学任务不必探究。导致一些辅导员对就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教育理念十分保守。

(二)就业培训的机会较少

受师资水平的影响,很多辅导员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的。这无形中增加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压力和难度。同时,对于高校辅导员教师来说他,他们工作十分琐碎、零散,难以对就业指导工作投入较多的精力。导致辅导员教师难以具备较高的学习层次,校内外培训机遇十分匮乏,业务能力和自我提升素养都的机遇都不够丰富。

四、基于辅导员专业化视角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策略

(一)转变就业指导观念,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首先,广大高校辅导员教师要结合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学校和社会就业指导的发展规模。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全面的拓展,从而保持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势,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贯彻到日常教学生活中;其次,调整教学观念,使就业指导和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相互贴近,建立一个“就业中心+班级辅导员+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体系,使辅导员能够保持科学的就业理念,促使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沿着一系列系统化的发展步伐迈进。在就业指导观念的转变上,要紧跟时代就业思潮,根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理念,确保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二)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实践带动高校就业能力

辅导员教师要针对当前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增进自身的实践能力。摆脱“毕业就是失业的发展”困境。首先,高校要大力强化对高校辅导员教师的业务培训、制度建设、教学测评。要对辅导员进行岗前、岗后、常态化的就业指导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人才测评、就业信息管理等方面,对高校辅导员教师指导工作体系的构成进行全面深化。同时,辅导员教师要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手段,组织学生走企业、下基层、进岗位,使就业指导工作变得更加切合学生实际情况,更加符合人才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需求。

总结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数量的增加,使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化的发展难题。为此,广大高校辅导员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增进创新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娥.对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教育论丛,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