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6 02:51:47
序论:在您撰写幼儿园教学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有时还需附上英文的论文摘要。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而参考文献是人们长忽略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格式及排版
1、论文份数:一式三份。一律要求打印。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纸张型号:A4纸。A4210×297毫米。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分割线为3磅双线。
2、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3、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XX大学XX学院XX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在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思想往往只注重于教师的教,而较少考虑到幼儿的学。在教的过程中又更多地考虑怎样教幼儿学会而较少考虑到怎样教幼儿会学。“学会”和“会学”虽然只是两个字的颠倒,却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教幼儿学会是着眼于当前,着眼于孩子具体的认知结果;如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技巧。成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往往十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儿童自身的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幼儿失去了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不利于幼儿知识、智力的重新建构。
教幼儿会学,则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即教师引导幼儿去发现、去观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在幼儿学习中怎样变教幼儿“学会”到教幼儿“会学”呢?为此,我结合数学教育活动作了一些探索,我的主要体会是:
一.引导幼儿大胆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作用。
鼓励幼儿去探索,去发现并非提倡以幼儿为中心,只是让幼儿去动手、动脑、动口,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最后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大班数学活动《6的组成》,教师课前为幼儿准备人手一份几何图形学具卡片,绿色的小梯形两个,绿色小圆片两个,绿色大梯形一个,红色大圆片一个,再准备数学卡片,“6”的分和式一套,首先让幼儿尝试说出图形的不同点,接着再让幼儿根据图形的不同点把他们分成两份,看看有几种分法?幼儿都能很快地说出:“图形的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也不同。”这时候,引导幼儿把颜色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边,不同的放在另一边,同时让幼儿用“6”的分合式来表示。就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规律,通过操作练习,不仅培养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不是体现在把结果教给幼儿,而是鼓励幼儿走在前面,大胆探索、发现、提问,发挥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变单纯的灌输与模仿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
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能弥补教师灌输的不足也能弥补幼儿单一的模仿教法的不足,变“学会”为“会学”。如学习区别“宽窄”时,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尝试材料,如宽窄不同的纸、带子、木片、树叶等,把它们分别放在每人的小盘里。开始,我让幼儿试着从盘子里任意找两样东西比宽窄,然后回答问题。通过教师引导说出是看出来的或是用重叠方法比出来的。然后请幼儿比比教室里钢琴和黑板哪个宽,哪个窄,又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这时再让幼儿动手尝试测量,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幼儿用带子测量,有的幼儿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有的测量方法正确,有的测量方法不正确,有的将钢琴的宽度与黑板的长度进行比较。幼儿的大胆尝试,不管是好是坏,教师都加以鼓励和引导。这不仅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能力,真是一箭双雕。
三.充分运用讨论的方法,培养幼儿自己会学的能力。
皮亚杰的研究说明:儿童的头脑不是“白板”一块,他们是有思维能力的人,经过培养,逐步发展,接近成人。而且,由于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凡事有疑必问,常常能提出种种天真却不失哲理的问题。特别在大众传媒发达、普及的今天,儿童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还能获得大量的知识经验。在这种背景下,给幼儿大脑以足够的、合理的、丰富的、能激起他们兴趣的刺激,完全有可能把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因此数学活动中教师应提倡民主、自主、营造良好讨论环境,让幼儿在讨论中修正,讨论中辨析,讨论中提高。讨论时应注意让每个幼儿陈述不同的操作体验,通过提出各种合乎情理的用求异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扩展了思路,大大提高了讨论活动的质量。如:大班数学活动――“等分”,活动一开始即营造讨论的环境,请幼儿观察教师头发的变化(扎两个辫子),讨论“只有一根绸带,怎样才能扎两根小辫呢?”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再如:把6个苹果等分后讨论:“你把苹果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让幼儿说出不同的等分方法。这样,幼儿便从讨论中获得了三种不同的等分方法,丰富了知识经验。
四.适时迁移,事半功倍
听了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话,我的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很不是滋味!孩子们看到水杯视而不“捡”,因为他们觉得水杯不是自己的,认为别人的事情不用去管。很明显,这是幼儿公德意识淡化的体现。
公德意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公德意识的培养不容忽视。3—6岁是幼儿心理成长、人格塑造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养成的内在态度、自我概念、性格习惯,会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带来及其重要的影响。我深刻认识到,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公德教育刻不容缓。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他们还不能理解一些抽象的道德观念。《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因此我将社会公德教育贯穿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贯穿在幼儿游戏、学习和同伴交往的方方面面。
由于儿童的年龄尚小,缺乏生活体验,自制能力弱,行为表现不稳定,对是非善恶的分辨还比较模糊,对道德的认识还很肤浅,对抽象的道德概念难以掌握;但他们对于儿歌、故事等文学作品兴趣浓厚。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描述人物的行为、营造生活情景;鼓励幼儿针对这些表现,讨论行为的对与错、好与坏;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行为。如:儿歌《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中提到“帮弟弟扣纽扣,给妹妹讲故事,帮爸爸拖地板、帮妈妈倒杯水、帮老师擦桌子、帮阿姨剥豆子”等,明确了小朋友们的行为,为幼儿的表现做了很好的指导。又如,故事《孔融让梨》,在简单地故事语言中引出深刻的哲理,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与人分享,愿意把好的东西先让给别人,帮助幼儿消除自我中心的意识。
幼儿具有很强的观察、模仿能力,模仿是幼儿学习分享行为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的重要模仿对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身作则,保持言行举止的得当,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走进校园看见地上有垃圾,我会很自然的将垃圾随手捡起。次数多了,孩子们也会由起初的惊讶变成了习惯。教室里的垃圾能随手捡起,校园里的垃圾也能随手拾起,这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自然。校园里的花开了,我会带着孩子们一起闻闻花香、捡捡落花,告诉孩子们“这是大自然送给我们幼儿园的礼物”。小朋友们在离园时不再吵着要爸爸妈妈带花儿回家了,而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幼儿园的花香。
关键词 :游戏 ;培智数学;作用
游戏作为儿童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儿童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游戏也是儿童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智障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喜欢玩,喜欢游戏。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智障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对理性知识和抽象概念理解能力弱、接受能力差等特点,合理地将游戏引进数学课堂,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以下就结合笔者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谈谈游戏在培智数学课堂教学上的作用。
一、运用游戏,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进行某项工作的内驱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它使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对某一事情只要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求知欲。在培智教学中,兴趣对唤起儿童的注意力有极重要的作用。以游戏为媒介,为了使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培智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游戏,让培智儿童产生学习的愉悦感,主动探索新知识,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对培智儿童来说,在课堂教学中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意味着教育已成功了一半。游戏这一特殊的教育手段,对培养培智学生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利用游戏时,要做好一下几点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经验积累
培智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在平时各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比如在生活技能课,游艺与积木等课中教会学生一定的技能,为以后的游戏打下基础。在与家长沟通时,多让家长在家适时的对学生的游戏加以指导,家庭游戏经验的积累对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二)因特施教
游戏的种类繁多,形式多种多样。对培智学生而言,他们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殊性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游戏,内容浅显易懂,便于学生操作。如果一项游戏学生都无法进行,何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游戏选择时候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游戏成为一项轻松易接受的活动。心理学家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可以说,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游戏中,我们应多给培智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如先让学生玩一些难度相对较小的游戏,逐渐加强难度,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喝彩,用“你真聪明”“你真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克服了学生我不会做,我不行的自卑心理,建立自信。
(三)组织到位
作为组织者的教师要课前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游戏,在学生游戏活动中充当好组织者的角色。培智学生自控能力差,如果不加引导,只会单纯的以玩为目的,游戏过程中也会发生与同伴争抢的局面,教师要讲解游戏规则,游戏中注意事项,以及游戏的目的,让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
做好以上几点,游戏才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比如,在讲授4减几时,我设计了小猫钓鱼这一游戏,请四名学生扮演鱼的角色,一名学生扮演小猫,当小猫钓上一条鱼时,请学生说一说还剩几条,并写出减法算式,学生乐在其中,争先恐后的来写算式。在学习物体的高矮时,我设计了击鼓传花这一游戏,拿到花的两名学生到前面来,其他学生比较他们的高矮,这一游戏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单一的比较两人的高矮效果好。爱看动画片是孩子的天性,培智学生对动画片更是倍加喜欢。我利用小头儿子大头爸爸这一动画片的内容,制作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头饰,请两学生来表演片中的小场景,学生模仿所看的动画片内容,我加以表扬并重点讲解了为什么叫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学生在玩中理解了大小,对这一概念也有了很深的印象。
二、运用游戏,丰富智障学生的感性认识
培智学生对抽象的概念难以掌握,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特殊的教育方法,把复杂的知识浅显化。在讲授数字7时,我出了一个数字游戏“一根拐杖天天用,一个星期用几天?”学生都在积极动脑筋。我把这句数字谜语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述,并做了一定的指导,学生很快就猜出了是数字7。我抓住机会,又告诉学生,一个星期有7天,我们上5天学,休息2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了数字7,也明白了一个星期共有7天这一知识。
三、运用游戏,补偿智障学生的生理缺陷
培智儿童由于大脑受损,使其运动神经受到限制,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相对同年龄的儿童较差。培智儿童腕骨和指骨正处在生长过程中,指挥小肌肉群的神经系统的机能尚未成熟,手部动作精确性较差,使他们产生学习上的障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小肌肉群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游戏教学则是补偿培智学生的生理缺陷的重要途径。
在讲授得数是5的加法运算时,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两份珠子,请学生从第一份中夹出1颗珠子,第二份中夹出4颗珠子,把夹出的珠子放在文具盒盖中,数一数文具盒中珠子的总数。依此类推,夹出2颗和3颗,3颗和2颗,4颗和1颗。在简单的夹珠游戏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得数是5的加法还锻炼了手部力量。
在学习数字1-5时,我编了一首数字儿歌,并教会学生手指游戏:1像毛毛虫---游游游、2像小白兔---跳跳跳、3像小花猫---喵喵喵、4像小乌龟---爬爬爬、5像蝴蝶---飞飞飞。学生在手指游戏中学会了数数,也学会用手指表演各种小动物了。
在学于号和小于号时,许多学生分辨不清,我采用手指游戏来帮助学生认识辨别:右手的中指和食指能搭出大于号“>”,左手的中指和食指能搭出小于号“<”。教师提问:“大于号怎样记?”学生回答:“伸出右手剪一剪”;教师提问:“小于号怎样记?”学生回答:“伸出左手剪一剪”,并配上动作,既生动又形象,学生掌握后就不会再混淆。
四、运用游戏,增强培智学生的适应能力
培智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差,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公民。平时教学中要加强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根据培智学生数学教育的需要,设计情境游戏,在模拟环境下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为培智学生提供较为自由,自主,和谐的的环境,使他们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畏惧,紧张害怕的情绪,建立自信,掌握知识,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另外,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强化学生的感性知识,使培智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过渡,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认识时钟时,先教会学生认识时针,知道整点。然后教会学生认识分针,知道几时几分,最后认识秒针,知道几时几分几秒。在学生学习了时针,分针,秒针的基础上,讲述一天中,人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我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戏活动:我的一天。我戴着红领巾,充当一名小学生,请另外一名辅教充当时钟。我讲述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所做的事情:7点起床,7点30吃早饭,8点到学校,11点放学回家,12点午休,1点20上学校,4点40放学,6点吃晚饭,8点睡觉。我一边讲述辅教一边显示时钟,学生聚精会神的听着我的故事,也数着时钟上的时间。我表演完请学生讲故事,扮演钟的角色。学生虽然不能连贯的说出自己的一天,但能准确的把握起床,放学,睡觉的时间了。在此游戏中,学生知道每个时间有每个时间该做的事情,晚上再也不能贪玩,早早的睡觉了,早上起床后会主动要求上学,生活适应能力大大得到了提高。
在认识钱币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认一认,数一数,算一算,换一换钱币后,进行情境游戏。
模拟场景一:教师充当售票员,学生充当乘客,要求学生自己拿钱买票。
模拟场景二:教师充当营业员,学生充当顾客,要求学生拿钱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通过交换情景,穿插游戏进行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并加深对所教知识的理解。在愉快的场景环境中交流知识,增进感情,培养了良好的心境,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
五、运用游戏,培养智障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合作交流,共享群体智慧,拓展个体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交往、评价能力。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用“找朋友”的音乐游戏,就能起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我让每个培智学生挂上图形卡片,先看看自己身上挂的是什么图形,然后引导培智学生寻找和自己身上图形挂卡相同的“图形娃娃”做朋友,找到朋友后,握握手敬个礼站在一起。在游戏中培智学生情绪积极,经过理性思考之后,积极地去寻找答案。在寻找的过程中轻度培智学生会主动帮助中重度培智学生。这样将数学活动与音乐游戏科学有机地相结合,既提高了培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
游戏是培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在培智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形式多样的游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培智学生寓教于乐,而且还能挖掘培智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他们的参与合作意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游戏有效地打破了学科界限,实现了资源共享,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肖非.《智力落后儿童心理与教育》[M]. 辽宁: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6-57.
[2]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 山东: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20-22.
[3]王春燕.《以游戏精神实现教学与游戏的融合》[M].山西: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舞蹈是可以不断地展现美、塑造美,对培养幼儿的形体大有好外,舞蹈教学在幼儿健康性格发育和形体塑造上都具有积极的功效。舞蹈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质,还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功能、社会功能,具有多重价值,如生理学价值、心理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等等。幼儿在舞蹈学习方面是有自的,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如民族舞、现代舞、拉丁舞等等,不管是哪一种类的舞蹈都可以通过基本的训练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其体质,从而对其终身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学习《纲要》过程中,我深切地意识到幼儿的教育一定是把美育发挥得极致,从而使其能够促进幼儿健全的人格形成,丰富其情感体验及纠正其价值倾向。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主要在乎的价值有变化快、竞争、神性、新奇、刺激等,从而在课程当中体验帮助他人、肯定他人,证明自己的实力等作用。只要幼儿能够找到这些点,并且满足幼儿的需求,就很容易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由被动改为主动去学习。
二、舞蹈教学对幼儿学习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主动性
在幼儿园的舞蹈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多鼓励幼儿,让其在舞蹈的学习中看到自己的亮点,提高自己的能力,快乐地进行舞蹈,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其努力奋斗的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兴趣。可以说,幼儿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就是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幼儿实现高效学习的途径。笔者在舞蹈的课堂上,通常会利用一些课堂小活动来促使幼儿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让幼儿们两两结小组,或者全班分成两个大组进行比赛,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同时,幼儿园里还配备有多媒体,可以集图片、视频和声音于一体,让幼儿在快乐当中学会跳舞,提高舞蹈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潜能
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认为,幼儿园的教学除了要教给幼儿一些必备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幼儿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整体综合能力。学习舞蹈可以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能够迎难而上,加强其肢体练习,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幼儿会在学习成就感的激励下,开始认真学习并欣赏舞蹈优美的动作,再一板一眼地紧跟着学习,提升幼儿内在的音乐素质。最后,当幼儿把舞蹈动作烂熟于心后,就可以跟上节奏,一遍遍地进行表演,最终达到肢体与情操双向提高的目的。
(三)幼儿园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启其学习热情“阀”
成功的教学不是对幼儿实行强制,而是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在开启幼儿的热情阀,通过动作、眼神和肢体动作来表现其艺术情感,通过节奏鲜明、有组织、程式化的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舞蹈学习是一项非常枯燥的事情,需要幼儿在兴趣的激发下,有着坚强的毅力才能够成。幼儿园教师只有激发了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才能组织好课堂,上出高质量的舞蹈课。纵观古今,所有在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都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运用新鲜的教法来使幼儿着迷。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催化剂,可以更有助于幼儿理解舞蹈的内涵。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采用趣味性的导入形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对幼儿的吸引程度。
三、在幼儿园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要运用一些舞蹈活动
(一)幼儿园教师要确立多元化的舞蹈课堂培养标准
每一个幼儿都有不同的舞蹈基础,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突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做到正确引导其价值观,要运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幼儿的跳舞兴趣,确立每一个幼儿依据自身水平的学习目标,从而以目标为导向,激发幼儿持久的学习动力系统。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尽量要做到分层教学,在教学中以多种方式来引导幼儿参与课堂,注意不同学情的掌握,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排练,让幼儿的学习内容很充实,学习方式极为多样,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学法的训练,以尊重不同幼儿的自尊心,提高其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让幼儿真正沉浸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其舞蹈素养。对小朋友来说,舞蹈教学要成为幼儿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教师要通过舞蹈教学活动来发挖幼儿的潜能,以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从而给幼儿一个主动学习、探究新知的学习机会。
(二)幼儿教师要让幼儿转化学习观念,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增强其学习的内驱力
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幼儿积极学习的动力,也是变被动学习知识为主动求知的重要前提。幼儿园的舞蹈教师首先要改变之前传统的教育思想,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观念,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幼儿,多做一些课堂活动。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先从思想入手,采访一下幼儿的学习在的学习愿望,从幼儿的需求出来,将舞蹈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到实处。我认为,幼儿教师要自觉地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多给幼儿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活动积极参与课堂,解放幼儿手和脚的同时,更要解放幼儿的头脑,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是早在春秋时期就被孔子提出的教学理念,可是由于幼儿园班容量大,性格活泼好动,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幼儿在不能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过程时,失去了自己个性化学习的机会,所以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幼儿学习起来的兴趣低下。笔者在自己的课堂上,努力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给幼儿自己学习的机会,鼓励幼儿主动学习,使舞蹈得到升化,真正起到陶冶其情操的作用。可以说,每一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作为幼儿舞蹈教师,我们要为幼儿搭建一个自由宽松的舞台,激发其富有创意的思维,从中感受到快乐。
四、结语
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选择内容时就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所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内容很多,有从幼儿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运动能力、认知技能到艺术感受、表现、语言表达以及社会交往等诸多方面。因而,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并考虑到幼儿的经验水平,既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实现教育目标,让幼儿得到发展。
二、有效的教学要有恰当、合理的目标引领
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使幼儿在已有经验和水平的基础上得以提升。即使是同一个教学内容,针对及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要求也是不同的。如在分类活动中,小班一般按照1个维度分类,中班可进行2个维度分类,大班可进行2—3个维度进行分类。可见,只有在明确内容,并确定具体的情况下,结合幼儿的情况开展教学,才能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此外,教学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易于操作和观察评价,以便教师在活动后进行评价与反思。
三、教学环节在设计上要提高有效性
教师在设计导入时,需考虑导入的方式是直接导入还是游戏导入,或是谈话导入,哪些更能为目标服务,引出主题。此外,师幼的互动环节对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紧扣目标,思路清晰,并考虑问题的提出能否实现目标以及紧贴幼儿的思维。因为同样的问题,提问的方式不同,幼儿的理解就会有差异,答案就会出现更大的差异了,教学的有效性就会降低。此外,结束环节设计要具有延伸性,能刺激幼儿继续探索、扩展、延伸,给幼儿留有思考空间,或是让幼儿从中得到启发。
四、要根据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准备中,教师常常为了材料的丰富、美观而忽视了材料的教学作用,甚至会对幼儿的有效教学产生了干扰作用。例如,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生动确实对教学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并不是每个活动都适合。有的教师为了使用课件而牵强附会,并没有给活动添彩,反而干扰了幼儿的思维。或是有的教师在材料准备和主题目标切合不密切,只是看起来色彩纷呈,并不能为目标的实现直接服务。特别是一些实验课,对于实验材料、操作过程,教师一定要提前实验过,将其中不合理,或是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或材料进行调整,才能避免教学中出现意外情况。
五、教师要养成主动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
浅谈研究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是中小学研究性学习向幼儿教育阶段的一种延伸。它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获得了自身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
探究型主题活动已不仅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根植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更是通过它所反映出来的符合世界幼儿教育改革潮流的先进理念,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中。也就是说,我们倡导幼儿园开展探究性教育活动更多的是在倡导一种理念,我们强调的是这种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影响,即活动是否真正以幼儿为主体,儿童能否在教育过程中自由、主动地参与,能否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现和创造,教师是否能够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好奇探索、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合作的学习精神的培养等等。
随着周围世界的变化和教育的改革,我们头脑里原来一些固有的认识日益受到冲击,教育活动中的单一性正被多元性所替代,知识的惟一正确答案受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观念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又直面幼儿的学习问题,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是幼儿的学习,什么是幼儿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的研究,让我们对幼儿的学习又有了新的理解,让我们看到了幼儿的学习还有另一半--一种充分展示智慧和个性的学习,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幼儿的学习,并非只是成人教学的结果,常常也是幼儿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儿童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学习,往往正是儿童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学习。
为了查找恐龙的资料,幼儿到公园里去拍摄恐龙的模型、从电脑上下载恐龙的资料、打电话询问、到娃娃资料库里查阅最后,共查到27种恐龙,自己发明6种恐龙。在高楼的主题中,幼儿研究高楼不倒的原因:每一块砖要对齐、对直房子的底座越牢固,高楼就越稳不能一边重,一边轻,两边要一样下面要大,上面要小,这样不会倒我,对中班幼儿来说是个有趣的主题。从探索我的名字的由来到我从哪里来;从我出生时是怎么样的到我的身体上有什么幼儿产生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生成了一个又一个主题。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往往是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中获得的。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所要得到的东西,常常不是依靠每天一二节集体教学活动所能实现的。真正有意义和有效的学习,可以打破单一性和封闭性,在时间与空间上充分地开放、在内容与方式上充分地多元化,使幼儿能尽兴地探索、尽兴地活动。(语文网中网文秘频道)
声音在哪里?以往,教师在教室里,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教幼儿认识声音。现在,幼儿们探索的天地扩大了,探索的内容丰富了,探索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在自己身上找声音,在教室里、在操场上找声音,在家里、在花园里、在马路上、在田野里幼儿们用耳朵找声音,用手和脚制造声音,还用脑想办法创造声音声音的主题探索,给幼儿带来了除了知识以外的更多的经验。
幼儿有学习的需要,也有学习的潜能。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的学习,可以说是幼儿学习方式上的一种革命。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索型学习。因此,幼儿的兴趣得以激发,幼儿的各种潜能得以开发。
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教育家长,转变家长观念,只有教育观念现代化了,才能谈得上教育行为的现代化;只有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他们才能积极主动的想方设法去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我们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家长家庭美德建设观念的转变、提升:
1、举办美德知识专题讲座。邀请专家来园作有关家庭美德建设方面的讲座。使其认识到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了解家庭美德建设的内容,理解家庭美德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增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识和自觉性。讲座后再与家长做进一步的沟通,帮助其进一步认识到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让家长意识到家长在家庭美德建设中的榜样作用,以期转变有的家长言行粗鲁,不重视文明举止行为,让家长自觉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
2、充分利用家教宣传栏进行家教知识的宣传。结合家庭美德建设的内容、典型事例,适时推出每期的家教宣传栏,使宣传栏成为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阵地。
3、加强集中学习,使家长能够较为系统地接受家庭教育培训。把家庭美德教育纳入家长学校的必修课程,结合省编家长学校教材,定期开展活动,使更多的家庭能够了解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明确家庭美德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注意自身言行,合理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不定期的推出重点讨论话题。针对家庭美德建设中存在的普遍误区,及时推出讨论话题,让家长带着自己的美德建设心得和困惑参加,在讨论中明确事理,在经验交流中,学人之长,纠正错误做法。
理解源自于沟通,沟通工作做好了,才能使家长与教师、家庭与幼儿园相互了解,相互支持。
1、在原有利用早晚接送孩子的间隙、上门家访、电话家访、家园联系册等沟通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完善网络沟通渠道,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工作群、各班建立了qq群,建立了幼儿园网站,通过这些有效的沟通渠道,家园共同探讨培养孩子传统美德的必要性和方法,让教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生活情况,清楚家教方式和家长的教养态度;让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在园表现,双方对幼儿的情况都心中有数,消除误解,达成教育一致。
2、办好家园通讯,为家长及时提供信息,输送养料。与移动公司合办的家校通使与家长的沟通变得更加快捷,通过家园通讯向家长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先进的家教理念以及幼儿园新风尚等,以此逐渐渗透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家长的整体素质,寻求家长教育观念和幼儿园教育观念的协同发展,有效避免教育观念的分歧,更好地形成家园合力。
(一)家庭互助,榜样示范
1、发挥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榜样作用。开展家长工作时往往都是老师讲,家长被动的接受,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老师既不是家庭教育的权威,也不可能了解所有家庭的特性。所以,开展家长工作时,应该避免老师一言堂的做法,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而且说服教育的效果,远不如现身说法更深入人心。定期召开家长经验交流会,在家长中树立典型,成立优秀家长讲师团,让家长来引领家长、帮助家长,鼓励家长把自己的好经验、好做法讲出来,发挥家长互相学习、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的作用,也帮助家长及时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教训。
2、 发挥家长对幼儿的榜样作用。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很多时候,孩子的不良品质正是在家长的娇纵下形成的,可以说家长的模范作用不容忽视,有些家长行为不文明,对家中的老人不够尊重,不孝敬,,在一定程度上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还能指望日后孩子能孝敬你?!要想孩子做的好,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
(二)利用文学作品,学做道德典范
1、充分挖掘利用传统美德故事。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美德故事、传说、儿歌等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孔融三岁让梨、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等等,都是老幼耳熟能详的经典教材,通过这些教材的挖掘利用,促进家庭美德建设。例如:开展尊老敬老美德教育,要求家长和幼儿共同搜集有关尊老敬老的故事,一来可以让幼儿在搜集的过程中学习古人的敬老美德,二来也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突破现有资源的局限性,让更多幼儿分享古代尊老敬老故事的精华。通过搜集故事,一些典型的教育小故事也让大家受到深刻的教育。历史上许许多多展现美德、令人感动的小故事,件件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从伟人、名人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正是他们以及许许多多平凡人的闪耀着美德之光的平凡小事,汇集成了传承中华美德的巨大洪流。
2、鼓励幼儿创编美德故事、儿歌。要求幼儿和家长一起尝试创编有关文
明美德的故事、儿歌,小朋友和家长也都乐此不疲,相继创作出了许多有趣又有意义的儿歌。例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创编的《回家歌》:妈妈下班回到家,
进家门,问声好,
拿拖鞋,歇歇脚,
搬椅子,快坐下,
端水杯,把水倒,
妈妈妈妈辛苦了!
通过创编,琅琅上口的儿歌不仅让幼儿在传诵的同时深受教育,也激发了大家的文学创造力,增强了家庭成员的文学修养。
1、开展书香型家庭评比活动。重视书香型家庭建设,每学期开展一次书香型家庭评比活动,倡导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在全园开展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读书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和家长之间互相推荐好的篇目进行分享阅读,促进教师和家长共同提高。“倡议每个家庭读一本美德故事书,讲一个美德故事,每天做一件文明美德事”的三个一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大家的家庭美德建设意识明显增强,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2、开展优秀家庭美德建设论文评选活动。向广大家集家庭美德建设论文,组织有家长代表、教师、专家组成的评比小组进行评审,评选出的优秀家教论文,予以表彰。作为每学期评选优秀家长的条件之一,激励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家庭美德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