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临床技能论文范文

时间:2022-03-22 08:18:49

序论:在您撰写临床技能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临床技能论文

第1篇

随机抽取南华大学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卓越医师班一半学生共26人(男、女各13人)为实验组,同班级另一半学生共26人(男、女各13人)为对照组。在进行ECS教学前先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理论和实践的摸底考核,然后对实验组进行ECS模拟教学,对照组进行传统课堂教学。教学结束后再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的理论和实践考核。ECS模拟教学的程序如下:学生自由分为5个小组,每小组5~6人,由两名经过ECS培训的教师授课。教师通过计算机程序,运用模拟人设置一个临床常见病例作为教学病案,将教学病案的主诉及部分简单病史在课堂上发给学生,组内阅读病史并进行讨论,教学病案的讨论点包括患者的主要不适症状、进一步的病史采集(包括现病史及既往史)、查体时发现的阳性体征及相应的诊断治疗等,讨论之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对模拟人进行问诊(由教师控制ECS模型,通过语音系统模拟病人的声音)、详细的体格检查,再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床旁心电监护仪提供的信息等,对患者做出相应的诊断,并讨论治疗措施,然后每组由一个学生将组内讨论意见汇总并进行汇报,模拟早晨交班的病情汇报。最后教师分别对每组学生在各个诊治阶段的表现及最后的汇报进行点评,点评后各小组再次进行讨论与总结,总结各阶段的不足、失误与收获。课后对学生进行ECS模拟教学的满意度和必要性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操作、团队合作、爱伤意识及是否愿意进行ECS模拟人授课等方面的内容。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forwindows(SPSSInc,Chicago,USA)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用t检验,以P<0.05来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男、女性别比没有差别,摸底考核显示两组学生对临床技能(包括理论考试及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无明显差别,但实验组的学生在进行了ECS教学后,无论在理论知识或临床实践操作较之以前都表现出明显的进步,其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本组学生之前的摸底考核成绩,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未参加ECS教学的对照组学生在临床技能方面进步不明显。

2.阅卷调查显示,参加ECS教学后,绝大多数(80%以上)学生自我感觉临床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操作方面)有所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有所增强。在“爱伤意识”培养方面,有70%的学生认为ECS模拟人能促进其“爱伤意识”的培养,20%的学生则认为ECS模拟人教学不利于“爱伤意识”的培养,另有10%的学生表示不太确定。课后100%的学生都表示愿意接受这样的教学形式且要求更多的开展ECS模拟人教学课程。

三、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民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加之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学生能直接在病人身上进行技能操作与训练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人数增多、临床教学资源不足、医疗纠纷增多等问题越来越明显。随着大众对医护人员的临床操作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医学院校学生在临床技能的掌握方面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急需一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基础扎实、专业突出、实践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医师队伍。在临床技能教学中,模型是很重要的一项实验室教具,而现有的功能单一的模型如穿刺模型、心肺听诊模型、腹部触诊模型等已无法满足广大医学生对临床操作技能训练的需要,生理驱动模型系统如ECS模拟人则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国际模拟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也引进了ECS模拟人并将其运用于卓越医师班学生的临床技能教学。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相较于单一功能的模型来说,ECS有很多优点:(1)可以自行编写软件程序从而模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各种病人,并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对象,设计不同的疾病情景,模拟病人全身状态的改变,如血压、呼吸、脉搏、瞳孔大小等,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临床病症细心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疾病、对于病人形成整体的印象,将各学科如病理学、生理学等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2)通过ECS内置的语音系统可让教师模拟病人与学生进行交流,如问诊等,使两者之间产生互动,且通过设置仿真的医疗情境,如模拟ICU、心电监护仪上患者生理参数的变化,能逼真地展示临床环境中的诊疗过程及救治效果,为学生创造一种交互式情境教学和实践的机会。(3)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设置可使模拟人对不同的临床处理做出相应不同的反应,对于学生在诊疗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可以按照不同的分歧意见予以不同的诊疗处理。观察不同的诊疗措施在疾病的救治过程中的不同效果,从而选择出最为迅速、有效的诊疗措施。学生在进行了错误的处理导致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后,还能重新启动软件并进入该步处理前的疾病状态,使学生重新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诊疗措施,可以避免以后面对真实的患者时不正确的操作对临床患者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此外由于软件的无限可重复性,能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机会均等,保证了教学质量。(4)在整个的病案讨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诊疗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自己思考、讨论及动手操作,这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通过模拟病例的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病史采集时,学生需做到边问边想,发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体格检查及临床诊疗时,学生需体贴病人,积极思考,根据不同的表现调整诊断与治疗的措施。总而言之,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分工合作、积极沟通、互相学习,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被长时间吸引到寻找答案的学习活动中,一改以往“各干各的”的学习训练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的能力,为今后成为高素质的卓越医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2篇

1.1评价指标教学结束后(2013年6月)对学生进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操作考核量表采用我院临床技能教学小组制定的临床技能操作评价量表比较两组学生技能操作掌握情况的差异。临床能力主要包括临床处置能力(查对制度、洗手原则、操作用物收拾整理)、沟通交流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态度、交流技巧、获取患者及家属支持能力)、操作技巧、人文知识、法律知识5个维度,共18个条目。由1名固定的授课教师对学生操作能力进行评价,在学生操作正确的条目后打钩。

1.2统计学方法问卷采用Excel录入数据,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比较两组学生操作能力情况(以胃肠减压为例)。运用情景模拟医疗纠纷组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操作技巧、沟通交流能力、人文知识、法律知识等各维度相关知识点的操作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技能学是一门新兴临床基础学科,是知识转化技能的钥匙,也是临床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交流技能、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为确保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教学模式的融入是临床技能课程的优先选择。情景模拟医疗纠纷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体现了整合知识点、注重技能训练的理念,教学目标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独立思考、解决及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灌注多启发少、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不足等弊端。而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教学模式,在问题解决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巧妙地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海量信息进行甄别和吸纳,灵活整合各种资源、多方途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拓展思路,唤起求知欲,激发独立思考和分析决策能力,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模式,契合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核心能力要求。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临床技能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模拟医疗纠纷组的学生临床处置能力、操作技巧、沟通技能、人文知识、法律技能等各临床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说明通过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教学为学生创设情景和角色演练能让学生真正了解临床医疗环境和氛围是十分复杂和多变的,能在高压力工作环境中提高临床处置能力、操作技巧及沟通交流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及医疗纠纷防范意识,达到技能培训的真正目的,增强学生的角色适应能力。在临床技能教学中运用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从学生转变为医师的临床氛围,使其尽快熟悉“真实”医疗环境,有利于提高其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和医患沟通技能,且培养了其对临床技能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教学需要所有学生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分析案例、参与讨论、归纳总结,并根据医疗纠纷案例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置于临床实际具体工作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相互配合、积累经验。这使学生对技能方面的理论知识也有一个重新认识,通过学习-思考-操作-再学习-再验证-再反思等系列学习实践模式,真正体会了不同角色在临床技能实践中的作用,体会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

第3篇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针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制定了具有权威性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GMER),以指导世界各国的医学教育。为此,我们制定了符合“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并适合我国客观实情的实习生临床技能复合式培训体系和多站式考核规定。具体内容是医学生在完成临床技能复合式培训项目后,参加多站式考核。包括:(1)在临床实习前,在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对实习生集中岗前培训培训并考核;(2)在临床实习出科前,对基本技能及专科技能进行集中考核;(3)在毕业前,根据“实习生临床技能培训项目”对综合技能集中多站考核。

1.1构建实习生临床技能复合式培训体系与传统的临床技能培训模式相比较,本中心构建的“实习生临床技能复合式培训体系”具有如下特色:(1)依托“临床技能模拟培训”平台,引入“临床医学学习环”机制。即在医学生的实习岗前培训阶段、实习阶段和和毕业考核阶段这三个不同的临床教学阶段,对考核目标、指标、模式进行了优化设计与重新构建。(2)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均以目标明确、指标量化为特点。(3)建立了以“临床病案、临床问题、临床教师”为核心内容的量化式等级仿真型临床技能多站考核模式。(4)为避免学员“考过即忘”、“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培训项目确保了临床技能培训贯穿于临床实习教学的始终。即培训合格方可进入各临床科室实习,而实习轮转期间相关科室基本技能考核合格方可出科。(5)加大了临床技能考核在毕业考试成绩中的比重。技能考核占40%、临床综合考试占60%。(6)对临床技能训练的各个环节做到了严格把关、考核,对考核未过关的项目给予了多次练习及补考机会。做到了“人人过关”,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2构建临床技能多站考核体系为与上述实习生临床技能复合式培训体系衔接和配套,我们构建和实施了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和临床技能多站考核体系[9]。该体系特色是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分别由临床技能多站考核完成,我们在临床技能多站考核中设置了8个站点。各站点考核内容设置如下:(1)体格检查站,负责除生殖器外的身体各部分的检查;(2)模拟诊疗站,负责模拟询问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信息,做鉴别诊断和诊断,开医嘱,回答教师相关提问;(3)外科操作站,负责洗手、穿衣、戴手套、消毒、铺巾、缝合结扎拆线、器械辨认与使用等;(4)内儿科操作站,负责胸腔、腹腔、骨髓及腰椎等四种穿刺术;(5)妇产科技能站,负责妇科和产科常规检查;(6)实验检查站,负责心电图、X平片、CT、常见实验室检查报告单;(7)医患沟通站,设计情景模拟演示医患沟通并回答相关问题[10];(8)急救技能站,负责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等急救技能的考核。

1.3构建了临床技能多站考核试题库临床技能多站考核试题库的内容涵盖了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的所有内容。而且该题库系统能实施自主检测和阶段考核等功能,采用通用的试题库管理软件,适用于包含本科实习生的培训考试、三基考试(医师三基;护理三基)、职称考试等类别[11]。每项考试设计和建设了“在线练习”和“在线考试”两个功能模块。该题库的功能特点是:(1)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强大,组卷灵活;(2)能提供强大的组卷功能,可在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的题型之间任意抽取指定题目进行组卷练习,组成的试卷及答题结果可以提供在线考试和word导出功能;(3)试题库不仅用于考试,也可大量用于教学、训练、复习,使试题库利用率大大提高,获得良好效果。

2科学实施并完成了实习生临床技能培训项目的实践研究

在上述培训体系和考核体系的指导下,对我校临床医学五年制共4届学员实施了科学的临床技能培训。培训阶段分为岗前培训、科室轮转培训和毕业前综合培训3个阶段。具体培训内容包括:

2.1职业素质培训包括医德医风、沟通能力、人文关怀等三个方面的训练。目前由于医学院校没有针对医学生关于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导致医学生缺乏文化素养,与患者相处时见病不见人。我们将职业素质培养与医患沟通技能贯穿整个医学教育及从医生涯的始终[12-13]。

2.2临床实践能力培训具体内容包括:(1)病史采集。培训中一是注重问诊内容的完整性、重点突出程度、安排合理性、语言应用技巧、仪表举止以及关心病员程度等。二是注重病历格式正确性、内容完整性、符合实际程度以及文字表达水平等[14]。(2)体格检查。培训中要求操作规范、内容完整、符合实际程度、时间合理、谋求病员配合程度以及体贴关心病员程度等。(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强调一是项目选择是否适合病情程度以及病员可接受程度。二是阅读和分析资料(报告)的熟悉程度等。(4)诊断能力。包括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病情推理、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5)处置能力。包括治疗计划的完整性和可行性以及治疗方案的合理性等。

第4篇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提高,医患关系由原来的医生主导、患者从属的地位逐渐转变,患者可以自主就医,因此,在一些医院,由于没有足够的病源,造成临床实习的学生无法找到充足的病例进行临床技能训练。由此可见,单靠传统的临床见习培养模式培养提高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故此,寻找一种新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

2系统化技能实践教学模式的形成

本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渐探索、总结出新兴的、系统化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把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与临床体格检查视频相结合,采用多环节、多角度教学手段,具体步骤如下。(1)购进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为模型,通过参数调控模拟临床所有疾病体征,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对疾病的特定体征进行感性认识和实践,采用问、视、触、叩、听基本手法对临床需要掌握的体格检查基本知识进行实践和操作。让学生处于类似真实的病历之中,使临床教学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增加,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其思维和创造力得以提高,增加了师生交流互动的机会。(2)让有临床经验及教学经验的教师亲自进行临床技能操作,并录制课件,为临床实践教学提供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及合理化的体格检查视频课件,以弥补临床实践教学不足。(3)将多媒体示范教学与视频课件有机结合,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能在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上进行反复练习,使其在进入临床之时已经具备规范的技能操作手法,使学生有更高的热情进入临床见习。(4)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对学生进行标准的临床技能实践考核,不合格者需要补考。

3实验分组及统计学方法

3.1实验分组

实验分组的目的是检验系统化技能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该实验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组:采集64名未培训前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然后根据析因设计原则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学生进行系统化教学模式授课,乙组学生进行传统带教模式进行授课,半年后,比较分析甲乙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第二组:选取我校见习生112人,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采用系统化教学模式授课)和B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授课),半年后,对甲乙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第一组实验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第二组实验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结果

3.3.1第一组实验甲乙两组教学模式教学结果对比采用析因设计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临床技能成绩的影响不同,其中,采用系统化教学模式的甲组(教学前成绩:2921.9分、教学后成绩:3745分)优于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的乙组(教学前成绩:2999.3分、教学后成绩:3412.8分)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3.2第二组实验甲乙两组教学模式教学结果对比本次实验规定,学生考核成绩如下,优秀:90~100分;良好:80~90分;及格:60~70分;不及格:60分以下。通过对甲乙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采用秩和检验可知,采用系统教学的A组的平均秩次为47.68(其中优秀14例、良好29例、及格11例)小于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的B组的平均秩次64.88(其中优秀8例、良好17例、及格27例)差异显著(P<0.01),因此,可以说明,系统化教学组的效果优于传统带教组。

4讨论

第5篇

本校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渐探索、总结出新兴的、系统化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把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与临床体格检查视频相结合,采用多环节、多角度教学手段,具体步骤如下。(1)购进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为模型,通过参数调控模拟临床所有疾病体征,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场景,让学生通过对疾病的特定体征进行感性认识和实践,采用问、视、触、叩、听[2]基本手法对临床需要掌握的体格检查基本知识进行实践和操作。让学生处于类似真实的病历之中,使临床教学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增加,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其思维和创造力得以提高,增加了师生交流互动的机会。(2)让有临床经验及教学经验的教师亲自进行临床技能操作,并录制课件,为临床实践教学提供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及合理化的体格检查视频课件,以弥补临床实践教学不足。(3)将多媒体示范教学与视频课件有机结合,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能在多媒体电子标准化患者上进行反复练习,使其在进入临床之时已经具备规范的技能操作手法,使学生有更高的热情进入临床见习。(4)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对学生进行标准的临床技能实践考核,不合格者需要补考。

2.实验分组及统计学方法

2.1实验分组

实验分组的目的是检验系统化技能实践教学模式的效果,该实验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组:采集64名未培训前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然后根据析因设计原则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学生进行系统化教学模式授课,乙组学生进行传统带教模式进行授课,半年后,比较分析甲乙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第二组:选取我校见习生112人,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采用系统化教学模式授课)和B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授课),半年后,对甲乙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第一组实验采用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第二组实验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结果3.3.1第一组实验甲乙两组教学模式教学结果对比采用析因设计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临床技能成绩的影响不同,其中,采用系统化教学模式的甲组(教学前成绩:2921.9分、教学后成绩:3745分)优于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的乙组(教学前成绩:2999.3分、教学后成绩:3412.8分)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3.2第二组实验甲乙两组教学模式教学结果对比本次实验规定,学生考核成绩如下,优秀:90~100分;良好:80~90分;及格:60~70分;不及格:60分以下。通过对甲乙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采用秩和检验可知,采用系统教学的A组的平均秩次为47.68(其中优秀14例、良好29例、及格11例)小于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的B组的平均秩次64.88(其中优秀8例、良好17例、及格27例)差异显著(P<0.01),因此,可以说明,系统化教学组的效果优于传统带教组。

3.讨论

第6篇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自1958年建校以来,较长一段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学校的唯一专业,1987年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成立了医学系,2007年11月,更名为医学一系,2013年4月,学校进行机构调整,医学一系更名为临床医学院,设临床医学专业。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临床医学院在原有的办学宗旨上,坚持密切联系社会需求、密切联系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思路,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育人理念,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为安徽省级特色专业,其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有较高政治、文化和生理、心理素质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在进行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我系注重加强实验室建设,强调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学生在几个实验中心完成,主要有机能中心(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科)、形态中心(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中心、病原与免疫中心以及细胞生物与遗传5个中心。其中机能实验学课程继承并发展了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核心内容,并强调学科之间的承上启下与交叉融合,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实践操作和积极思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机能实验学共有90学时,涵盖了“三理”的主要实验内容;从机能实验学概述与常用仪器的使用介绍、机能实验学基本技能训练与操作、常用观察指标与实验数据的采集与评价、分析与统计;到机能综合与探索性实验以及虚拟实验室的开放。全面训练临床专业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到实验研究的选题、课题与论文的撰写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拓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营造创新氛围

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对医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为学生继续从事医疗、科研或卫生等工作奠定基础,因而是整个医学教育的基石。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即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善于操作的实践能力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基本上还是依附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为了适应现代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与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总结十多年机能实验改革的经验,充分利用我校的资源条件,结合我校临床专业毕业技能考试要求,同时吸收其他院校机能实验学教学的精华,对我校临床专业机能实验学教学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强调突出其专业特色,使学生所学的机能实验知识既实用又具有系统性。具体是将原有内容分为几大模块,不同模块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①机能实验学概述与与常用仪器的使用介绍、实验报告写作;机能实验学基本技能训练与操作、常用观察指标与实验数据的采集与评价、分析与统计。此部分实验占实验总数的5%。采用常规板书或PPT配以示教讲解,目的培养学生规范的基本操作动作与系统的实验数据处理。

②验证性实验如药物在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t1/2等)与LD50的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等。此部分实验占实验总数的40%。采用讲解与多媒体录像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掌握相关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在验证已知医学理论的同时,探索可能的未知规律。

③综合性实验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与药物对动物血压的影响、尿生成影响因素与利尿药的作用等,此部分实验占实验总数的40%。要求教师在综合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同时建立了一种开放式、交互式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生主动参与的“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researchbasedlearning,RBL)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整合性实验,学生可以从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检测复杂的生命现象,并逐步引向深入。强调实验现象的综合观察与思考,建立整体的概念。由于综合性实验强调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学生可以通过此类实验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其综合分析的能力得到培养。

④探索设计性实验以及虚拟实验室的开放,如大鼠高钾血症模型的复制及设计与解救方案、肝性脑病与及种类型的缺氧、人体动脉血压测定及运动对血压的影响等,此部分实验占实验总数的15%。教师除一般指导外,充分利用机能实验中心网络资源的优势,采用RBL与PBL(problembasedlearning)与网络资源相结合,形成网络式RBL(Web-researchbasedlearning,简称WRBL)与网络式PBL(Web-based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WPBL),将经典的RBL、PBL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而创造性地实施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构建体现RBL、PBL理念的网络平台,使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与评估。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呈现给学生真实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实现“学生为主”的教学要求。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自己设计实验,搜集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适应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要求。同时训练临床专业学生的实验研究的选题、课题与论文的撰写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拓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我们提倡教师开放研究室、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现多元化实验教学方式。

3科研、临床实践、临床技能考核与实验相结合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多年来,机能实验教学一般均是依据教学大纲与课时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实验讲义“照方抓药”。这种相对封闭的模式压抑了学生主动性尤其是创造性的发挥。做实验时,每教学班内容与实验方法完全一致,学生兴趣不高,而实验免不了出现抄袭数据或凑结果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尝试性将部分兴趣高的临床专业学生组成科技兴趣小组,将科研与实验相结合。几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国家自然基金与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横向科研课题多项等;通过主动地参加科研活动,同学们撩开了科研的神秘面纱,熟悉了科研活动实施的全过程,从而减少对科研活动的畏惧情绪,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在后期临床实践教学中,临床专业学生积极与临床学院教师承担的临床课题;以专业成长为依托的技能发展型实践教育实践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实验课题,完成科研小论文。这样既克服了一些低水平的重复性实验,又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从一般性实验过渡到研究性、探索性与自主设计性实验。

4结语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急诊包括抢救室床位4张,普通留观床位36张,重症留观床位9张,床位使用率达120%,患者最多达98人次/d。共配置护理人员37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15名、护士14名、培训班学员1名;工作年限:≥20年2名、10~20年6名、6~10年17名、1~6年8名、<1年4名;学历:本科15名、大专21名、中专1名。

1.2方法

护士分级及能级对应依据比例关系、层次结构、工作年限、知识技能等方面对护士进行分配。①护理人员分层情况及准入标准37名护理人员共分为主任及副主任护师(N4含专科护士)、主管护师(N3)、护师(N2)、4~5年护士(N1-2)、1~3年的护士(N1-1)、培训护士(N0)6个等级。②各级护士对应工作能力要求:N4级具有护理专业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具有护理科研思维,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趋势,具有组织指导危重患儿抢救的能力,指导临床代教和讲座的能力;N3级具有病房管理意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操作熟练、规范,具有护理新技术革新的意识,并掌握国内本专业先进技术,能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指导护师、护士总结经验,具有撰写论文的能力;N2级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规范,逐步掌握专科新知识、新技术,参与疑难,危重患儿抢救的能力,指导护士、临床实习生业务学习;N1-2级主要能独立完成临床护理工作,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高难度的护理技术操作,并能独立承担危重患儿的抢救,指导护生工作的能力;N1-1级主要从事一般治疗和健康教育,并能参加和配合危重患儿的抢救工作;N0级主要在老师带领下,参加临床实践,协助老师完成患者的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每月考核1次,与当月的绩效奖金挂钩。比较实施能级对应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1.3观察指标

基础护理:床单位整洁、舒适;患者卧位舒适符合要求;患者卫生(口腔、皮肤、指趾、头发、臀部);分级护理标记明确;无护理并发症。标准分为10分,不符合其中一项扣2分。护理安全:危重患者交接,“腕带”的使用,查对制度的落实,用药安全,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烫伤等不良事件,导道脱落。标准分为20分,不符合其中一项扣3分。护理文件书写:客观、真实、及时签全名;无涂改、粘贴、伪造护理文书。标准分为20分,不符合其中一项扣2分。病房管理:病房环境清洁、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无噪音、无烟、各工作有序;床单清洁整齐;陪护、探视人员管理有序,无闲杂人员逗留。各种护理标识统一,与医嘱相符。呼叫系统齐全,患者床头设备带功能完好。标准分为10分,不符合其中一项扣1分。急救技术:具有敏锐地观察能力和灵活地应变能力,能及时识别常见急危重症,并对病情做出判断。具有急救护理工作所需的常用救护技术操作能力,具备对急症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瞬间判断、初步应急处理以及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标准分为40分,不符合其中一项扣4分。患儿满意度:使用我院护理部根据我科特点制定的百分制患儿满意度调查表。由护士长每月带领本科室护理质控小组不定期检查各项护理质量的完成情况,每月底对护士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的分数作为绩效系数评定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能级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

2.2实施能级管理前后患儿满意度比较

实施能级管理前患儿满意度评分为(90.02±4.29)分;实施能级管理后患儿满意度评分为(97.10±2.76)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1)。

3、讨论

3.1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一切合理需要的综合体现,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它是衡量护理领导管理水平、护理技术水平和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志。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能级管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1)。实践证明,对护士实行分层次使用,从根本上保证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此外,将不同职称、年资的护士按职上岗后,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尽心尽力地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同时也锻炼了护理的品质,质控评估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提高。

3.2提高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患者对所经历的医疗服务的综合评价,也是卫生管理部门考核评价医院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我科在实施护士能级管理的过程中,由于能级对应,责任到人,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由过去叫患儿到治疗室注射、输液,被动到病房换药、拔针,转变为护士每天主动到病房作自我介绍,询问病情,了解患儿治疗检查项目以及向患儿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根据医嘱在病房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护士的责任心增加,提高主动服务意识,经常与患者进行交谈询问,直接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以及期望被满足的方式,从而使患儿得到满意的服务。

3.3增强护士积极性及创新性

能级管理是指为了实施有效管理,必须在组织中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结构,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管理的对象置于相应的等级中[3]。能级管理制度是近年来倡导的一种新型管理制度,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它使护士在最能挖掘其潜力的岗位上,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根据能级管理原则,护士长采取了分层管理,按岗绩效分配,与当月奖金挂钩的方法,大大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同时也增强了竞争性和危机感,使得各层护士主动利用业余时间,提高自身学历,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希望自己能胜任更高一级的岗位。

4、小结